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小李相国
胡亥没有说话,而是示意楚侍从言语,那楚兵有些无奈地说道:“启禀大王,齐国城池丢失,秦国士卒在吾国边疆,大有不轨之意。”
项羽和刘邦面色有些难堪,皆是看向胡亥,“还请贤弟言明此事。”
此事也是出乎胡亥的意料,反而看向张良道:“边疆战事皆交由文信侯安排,我又不知,当初我与他三万秦军,诸事便不管不问是也。”
两人的目光随即看向张良,站在一旁的张良有些无奈,只得解释道:“微臣略知文信侯之生平,初在淮阴受尽屈辱,之后便在楚国为执戟郎中,心中不满,便弃楚来下邳,与微臣相交,为人好武善谋,当初不知何种战事,以至于秦君逃难至下邳,与韩信相识,临走之前韩信便追随而去,胡亥便与他三万兵马,韩信便连续灭赵燕齐,今日之事定是韩信所为,今听闻诸王会盟,便借此机会攻下齐国也。”
胡亥稍微颔首,“正是如此也。”
项羽沉默一会儿,当即起身道:“吾未曾想竟到这般地步,贤弟为人实在心思缜密也。”言罢直接摆手,周兰季布随即跟了过去。
胡亥连忙送到殿外,“此乃文信侯之举,我定然重罚此人,决不侵犯楚国半分土地,还请大王勿忧也!”
“吾知晓,那韩信当初也是我楚国的执戟郎中,本王不信他有这种能耐,纵使进攻楚国,也是大败而归。”项羽很是愤懑地说道。
送走项羽,胡亥转而回到殿内,很是客气地说道:“汉王,齐国之事与九江无干,还请兄长不必挂怀也。”
刘邦脸色微笑,“我自是不挂怀,唯一所遗憾的就是那韩信,吾平生见过几面,却未曾与之谋划也。”
“兄长此言差矣,韩信为人受尽屈辱,想是大王也未必肯用其才,朕之所以赏识其才,盖因与之同苦也,今连下三国,朕欲封其为王,怕其恐惧,故而赏赐土地即可,今秦汉交界,万望汉王守好九江,秦喜太平,然在秦土也。”胡亥缓缓说道。
殿上的刘邦脸色飘忽不定,饮了一杯清茶,便缓缓起身道:“贤弟有雄才大略甚好,我知先帝威名,望贤弟不要重蹈覆辙,另外在鸿沟时间不早了,本王就先回九江了,否则的话,本王在鸿沟,九江沦为秦地也。”
“兄长慢走,纵使两国相战,万望保全兄长之女也,毕竟两人乃真心相爱也,岂可因国事而废去私事也。”胡亥在后面急忙说道。
刘邦头也不回地颔首道:“当如此也。”
本书来自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第199章 田詹不死欲攻楚
胡亥在鸿沟接到消息之后,项羽刘邦皆是回到了自己的封地,不过秦国也没时间管他们,安排好齐国才是要紧的事情,况且这会儿陈平已经带着田詹回咸阳了。
齐国兄弟两人对秦国的态度千差万别,田荣自然是极力反抗,至于田横安排在马车之上,并没有什么话说,脸色平淡而已。
陈平在前,见状有些无奈地说道:“同是齐国贵族,何至于这般不合也,能苟活何必自寻死路呢,田荣汝不如兄长啊。”
田荣闻言,当即大怒道:“哼,休要拿我与他相提并论,时至今日方知其心也!”
马上的田詹丝毫不敢说话,只是畏畏缩缩地靠在一旁,任由两人谈论自己,当初的王者风范一去不复返矣。
鸿沟会盟结束的十日,陈平方才赶到咸阳,而胡亥早就在咸阳等待多时,陈平换了一身衣物,将田荣押入大牢,终身囚禁,而田詹则是带入殿内,对于这个安排,陈平还是比较周到的,免得田荣不识抬举,惹得众怒。
殿内,君臣礼毕,田詹才被缓缓带到殿内,很是自觉地行礼道:“罪臣田詹拜见陛下,恭祝陛下既寿永昌。”
“免礼吧,汝为齐王,行事稳重,不比田横田荣这般胡闹,今日降秦,可有话说,朕对待王侯向来为德而行之,赵魏等臣在此享受太平,朕不曾亏待他等。”胡亥语气宽慰道。
田詹脸色欣喜道:“苟活即可,不求多福,吾弟田荣,生性直爽,不忍为秦吏,还请陛下多多宽恕啊。”
“无碍,无碍,我岂能不知晓此事,留在牢内即可,别无他言,汝可愿留在咸阳,做一富家翁耶?”胡亥很是客气地问向田詹。
此刻的田詹也没有反抗的余地,只得连连颔首道:“愿为富家翁也,至此之后,不在出咸阳半步,度过残生尔。”
“朕无意于此,这般也好,相国,先带他回去吧,齐国事定,还有楚汉,需谨慎行事也。”胡亥很是稳重地说道。
田詹刚出殿门,陈平便走了上来,“启禀陛下,文信侯尚在北方,并无班师回朝之意,今又下齐,当以何封赏也。”
众臣子听闻此言,皆是颔首道:“文信侯功高盖世,当谨慎提防啊。”
更有叔孙通出列道:“启禀陛下,自古以来,文臣武将,皆是权重一时,以至于国家衰微,韩信今日不回朝中,定然有所图也。”
“朕已知晓,不用多虑,况三万秦军,能有此功劳,盖天助秦国也,我密诏一封,便知其中道理。”胡亥颇为认真地说道。
当日下朝之后,胡亥直接在殿内写好帛书,命士卒快马加鞭送往临淄,而此刻的韩信欲要攻打楚国,大有坐立不安之意也。
时隔多日,朝中终于有密诏传来,韩信心中恍惚,当即在帐内接下帛书,将所有的士卒全部支出。
“今陛下竟不派人受封,亦不派人受爵,只取一封帛书,真乃奇事也。”韩信自言自语道,随即将帛书拆开。
其言曰:“韩信兄长,多日未见,不想朝中多是非议,朕信兄长犹如父母,故而今日之事暂不受封,回避锋芒,如此诸城皆下,唯有楚汉之地未略,朕心中以为,破楚汉者非兄长也。”
“今秦与楚有盟约,不可轻易交战,朕故而生出一计,望兄长担待,兄长可假立为王,与秦断绝,而后攻楚,收下其地,如此楚便无话可好,朕随机派兵攻打九江,楚汉相争,天下归秦也。”
“今兄长有大功,然贤弟不疑也,待到天下平定,吾愿与将军共享天下,兄长在外保重身体,朝中非议朕皆解决,若有人污蔑兄长,朕便抓进大牢,如此诚心,望兄长不必忧虑,朝中上下内者吾所任重者扶苏兄长也,朝中上下外者吾所依仗者重言兄长也,今不封王,日后必赏。”
“天下未定,不可相互猜疑,贤弟知兄长不肯回朝,乃欲一举攻下楚国,兄长心意贤弟岂能不知,小人言语不可轻信,朝中无恙,贤弟不敢疑兄长也!”
“言语甚多,不便细说,兄长为王,以此迷惑楚国,若事成,贤弟愿与兄长共享富贵尔,勿要生疑,兄弟相残尔。”
韩信看罢胡亥书信,大为感动,信中胡亥说的很详细,那就是先让韩信造反,脱离秦国,这样攻打楚国也就有了借口,可谓是一举两得。
这时李左车突然从外面进来,见到韩信脸色飘忽不定,当即上前问道:“侯爷,陛下密信所言何事耶?”
韩信对于广武公并不怀疑,直接将帛书递给他,“还请公细观之。”
广武公还未看完,便对着韩信高兴道:“陛下真乃明君也,此计可攻打楚国而不坏盟约,妙啊,陛下自降身份,称侯爷兄长,当年交情果真不一般呐。”
“陛下恩情,吾无以为报,攻下楚国,再乐天平也。”韩信亦是高兴道。
李左车随即将帛书烧掉,随即缓缓道:“陛下雄才大略,吾听闻所有送去咸阳的王侯,陛下全部厚待,且爱民如子,秦国复兴早晚之事也,自英布、彭越、藏荼以来,陛下用人未曾有半点怀疑,今侯爷又与陛下同甘共苦,比之英布,情谊更深,故而不必有所怀疑,此番陛下未行封赏,盖因朝中言语颇多,只能以不封赏之名盖过权势,且侯爷为此可自封假王,陛下欲要将军将计就计,这般做法唯有你我与陛下心知也。”
“公言之有理,今楚国远在雎水之外,中间又有泗水分支,且从琅琊进攻傅县还有沂水,当真是难上加难啊。”韩信有些叹息地说道。
哪知道李左车却神色淡然道:“此番出兵,非吾等一家之兵也,据我所知,定陶英布亦会出兵,夹击楚国彭城也。”
“英布乃是秦将,出兵岂不是坏了盟约?”韩信好奇地问道。
“非也,吾等可为假王,那英布为何不能假反,以陛下聪明之计策,北部尽收秦国,正是一网打尽之时也。”李左车颇为认真地说道。
韩信恍然大悟道:“妙啊!”
https:////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第200章 英布韩信皆反秦
胡亥安排好韩信之事后,便又发一封密诏前往定陶,全部如李左车之言也,此时的英布在定陶每日操练兵马,甚是无聊,今见胡亥密诏,大为激动,慌忙进帐拆读。
“将军多日为国,朕深感欣慰,而今诸国寂灭,唯楚汉尚在,当初与秦有盟约既定,这般开战未免失去先机,故而朕有一计,可灭楚而不伤秦也。”
“今将军可自称王而叛秦,此乃假叛,而后自立为定陶王,率领兵士攻打彭城,此番便不是吾等失约,而乃诸位攻楚也。”
“待到楚国攻破,汝复为秦将,楚汉灭亡,何人知此计也,万望将军先受唾骂之辱,方成万世之英明,早做决定才是。”
英布看罢帛书,心中已经明白其中的道理,转而喃喃自语道:“而今北方诸国皆不存也,陛下所忧愁者,无非楚国彭城霸王,既然如此,且听陛下吩咐,先自立后出兵,此等计谋竟是出自陛下之手,当真聪慧也。”
胡亥在咸阳城中,如今的芸儿将要分娩,故而胡亥也不准备亲自出征,毕竟诸事皆定,且看诸将何行也。
最主要的是胡亥的安排并没有大臣知晓,密诏送出去的第二天,韩信和英布反秦的消息便传遍了五湖四海。
胡亥自是假装着急,片刻便在殿内聚集三公九卿,侯爵将士,李斯年近八十,依旧被此子搀扶着上殿,脸色略显沉重。
君臣礼毕,李斯首先开口道:“启禀陛下,前些时日微臣便听闻齐国覆灭,此等幸事,何至于陛下如此着急乎?”
“诸位爱卿自然不知,中车府令何在!宣读各地奏折!”胡亥浑身颤抖地说道。
那侍臣有些无力地拿起帛书,颇为低声地宣读道:“定陶英布自立定陶王,叛秦而立,临淄韩信自立齐王,叛秦而立!”
听罢侍臣所言,殿内一片哗然,扶苏有些不信地说道:“定陶英布一直安分守己,为何突然造反,至于韩信,吾早知其有二心也!”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为今之计,当之若何!”胡亥很是焦灼地问道。
陈平在殿上脸色茫然,沉吟良久方才说道:“启禀陛下,此二人皆有称王之心,今日反秦,亦或是无王爵而已,吾等按兵不动,且看其如何行事便好。”
众人不定之时,栾步亦是出列道:“韩信远在辽东,倒也不急,今日所忧者乃英布也,彭越守在大梁未必是其对手也,还需增派人马才是。”
“是啊,陛下,且藏荼尚在衡山,应当派其回燕国,从中阻挡英布、韩信二人也。”王陵亦是出列道。
哪知道胡亥听闻众人言语之后,只是稍微笑笑,“诸将皆有道理,然事情已成定局,且看二位如何行动便可。”
众臣闻言,有疑惑,有惶恐,有微笑,唯独李斯在旁稍微叹息一声,“启禀陛下,事情虽好,若是过分行事,恐怕非你我所能决断也。”
“前老相国放心,此事定然不乱,且看韩信,在言英布,今日诸臣所言甚是有理,待到贵妃产下龙嗣,便开始册封皇后大典,若是无事,便静观其变即可,待到一发不可收拾之时,吾自有决断也。”胡亥脸色欣喜地说道,同时向着后殿走去。
且说楚汉听闻定陶英布,齐国韩信反秦,皆是欢呼雀跃,眼看大秦势力一发不可收拾,未曾想竟有两位大臣反秦。
众多楚汉君臣之中,唯独张良季布最为忧心,毕竟英布韩信反秦的事情毫无征兆,有可能是胡亥的计策也说不准呐。
不过在大家还在纠结这个问题的时候,韩信已经向傅县发起进攻,从辽东直接渡过沂水,来到泗水旁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据傅县。
之后便命士卒连夜截断泗水支流,前往相县宣战,彭城项羽听闻此事,心中大惊,立即派龙且带领四万之众前往相县攻打韩信。
韩信在傅县等待楚军,今听闻龙且前来,心中大为惊讶,立即派人前往相县下战书,此刻的龙且已经驻兵,见到韩信的战书,霎时间怒上心头!
其言曰:“楚国小儿,初不用人,昔为楚执戟郎中,仅为齐群臣之首,何也,盖因霸王失德,无帝王之相。”
“幸在吾早离楚国,不则驱逐相父之罪名,弑杀义帝之骂名,皆有吾与之分担也,观楚之将士,无非土鸡瓦狗也,登时可退也!”
“霸王占据彭城,每日把酒言欢,与爱妾同睡,真乃堕落之源泉,灭国之开始也,吾不愿见将军有此覆灭,莫不如带领四万楚军投降吾等,亦可加官进爵,何乐而不为也,今为一将,随我可为侯爵也,将军可三思也,否则徒送性命于吾等也!”
龙且看罢帛书,心中大怒!当即派人整理队伍,向着傅县进攻,韩信听闻龙且来攻,立即命人在泗水截流处点火把。
韩信在傅县与龙且相战半个时辰,已经是丑时左右,韩信立即越过泗水,虽说已经截流,已经有到膝盖的水深,龙且见秦军在河流中挣扎,立即奋不顾身向着江中赶去,这个时候韩信刚刚渡河。
见龙且军队几乎全在河内往这边赶来,瞬间点起火把,岸上的将士皆是高声喊道:“楚将龙且不得降,今日泗水之中亡!”
龙且心中大惊,恍惚之际,只听到奔腾水声,原来秦军早在上流截断水源,见到龙且过河,韩信点火把示意,上流秦军立马将土堆推开,故而大水快速向着龙且这边冲来,四万士卒瞬间充散了三万多,仅剩下五千多勉强过岸。
而韩信早就在岸上备好伏兵,龙且此刻退不能退,进不能进,故而只能与秦军死战,韩信亦是上前,丝毫不惧龙且,两人鏖战半个时辰,韩信不低,退下场来,楚国五千狼狈士卒,竟使得秦军伤亡万余人,至于龙且,战死沙场!
消息传到彭城,举国震惊,纵使项羽都有些坐不住了,在殿内很是气愤地说道:“吾爱将龙且,有万夫不当之勇,今被韩信所伤!吾定要生擒此小儿,祭奠吾将士也!”
哪知道其话音未落,便有士卒进来仓促道:“启禀大王,定陶英布出兵欲往彭城来也!”
https:////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第201章 盟约后过无和平
听闻英布出兵的消息,季布在殿内瞬间恍然大悟!“启禀大王,此乃胡亥之诡计也!吾等将亡矣!”
“爱卿何出此言?”项羽眉头微皱道。
季布稍微认真思量道:“定陶英布无缘无故造反实不可信,为何英布韩信造反,却来攻打楚国,定是胡亥不愿破坏盟约,才想出此计策也,试看两人,何曾攻打秦国,反倒是攻打我楚国,若是叛秦,何至于攻楚也,况秦似乎并不准备出兵,此番决断定是那英布韩信假叛秦也!”
项羽恍然大悟,脸色阴狠地说道:“事已至此,为之奈何,今龙且将军被杀,彭城四围皆是秦军,欲往汉求救耶?”
“启禀大王,此番往汉,其定会与吾等支援,现如今天下不过楚汉与秦也,若不求救必然败亡!还请大王早做决定啊!”季布很是激动地说道。
“尚有会稽之地,不可这般沮丧,况英布乃是匹夫不足为惧,可遣钟离眛北据韩信,吾等固守彭城即可,至于求援汉王,改日再议!”项羽颇为不屑地说道。
如今整个泗水郡被韩信占据大半,又有龙且新亡,使得楚国士气大跌,英布亦是一路直扑彭城,致使得彭城还未出兵,韩信与英布便将彭城四周占据,只有一路通往会稽的出口,项羽心中无奈,只得暗暗叹息。
九江皋城内,刘邦本来无事,今听闻两路兵马进攻楚国,藏荼跃跃欲试,心中大为惊讶,张良萧何曹参郦食其皆在殿内。
不待刘邦开口,那郦食其直接开口道:“启禀大王,微臣以为天下大势去矣,当初鸿沟会盟,乃是秦国攻打齐国之借口,如今齐国灭亡,项羽两面受敌,吾等若是出兵,定然遭受藏荼袭击,若是死守,楚霸王被逼会稽,待时九江左右受难,真乃天意如此也。”
“初陈胜吴广起义之时,天下分崩离析,秦国以千里之地,再次荡平四海,非吾等无利器,实乃错失先机,韩信之才略,天下所能及者,乃范增也,今吾等谋臣众多,然势力甚弱,纵子房相国有翻天倒海之能,所缺者地也,地不广,人不齐,如何能胜也,反观今日秦国,外有蒙恬韩信章邯王离,又有英布彭越李迈李由,边防涉间苏角等人,内有王陵陈平蒯彻栾步扶苏蒙毅,又有老臣李斯冯劫王绾,胡亥为人贤明,岂能有失误,且今日韩信英布反秦是假,攻楚是真,大王若要保全千里之地,可三思降秦,以千里之地抗衡中原万里,不过以卵击石也。”
郦生说了很多,刘邦只是不住地叹息,况九江城者不过皋城一处,各处皆是百姓,未有征兵,故而难与秦抗衡也。
张良闻言,当即出列道:“启禀大王,而今秦确实强大。守粮仓者乃是章邯也,此人虽说勇武,然无大才,大王可遣兵马,快速占据巴蜀之地,使秦无丰收之地,自然撤军,吾等便可休养生息,再决雌雄!”
“此计甚妙,然临江皆是秦守卫,不可冒进也!”刘邦颇为担忧地说道。
哪知道就在此时突然有士卒冒冒失失地闯了进来,刘邦见状有些皱眉道:“如今九江无事,何至于这般慌张耶?”
那士卒来不及整理衣衫,慌忙跪拜道:“启禀大王九江西南四百里土地,皆被秦占据也!”
众将士闻言,心中皆是有些怀疑,现如今藏荼彭越英布韩信皆在北方,此刻九江西南领地却被秦地占领,当真是匪夷所思。
刘邦眉头微皱,当即高声道:“汝为汉军,岂可妄言,那九江西南乃是共尉所在,莫不是共尉造反?”
“大王息怒,共尉已经投降秦军,攻打九江的乃是武侯蒙恬与其子蒙文,当初蒙恬从咸阳消失,乃是点兵攻打南越,而今从南越归来,收到胡亥的密诏,故而九江西南三百里尽数归于秦人。”
刘邦彻底茫然,“子房,现如今为之奈何,楚国江山难道真要拱手相让乎?”
不待张良说话,萧何首先开口道:“微臣以为胡亥乃是一介小子,未曾想竟然有今日之成就,实在世事难料啊。”
“九江皋城,寿春等地皆与楚国接壤,而今楚国所依仗者不过会稽也,吾等不能为帝王,也可做侯爵也。”
殿内沉寂片刻,张良随即开口道:“启禀陛下,吾等群臣降秦,尚可苟活,只是大王若是降秦,未必能够苟活也。”
“大王可活也,君不见赵魏齐三王耶?”郦食其缓缓地说道。
哪知道这边讨论之间,又有士卒前来禀告,刘邦脸色终于显出着急的神态,慌忙下殿问道:“莫不是又有战事?”
那士卒略显狼狈,颇为急促地说道:“启禀大王,九江之地半数尽失,蒙恬铁骑势如破竹,正在前往皋城!”
刘邦闻言,差点摔倒,当即握紧拳头道:“胡亥这狡诈之徒,本王以为鸿沟会盟只是攻打齐国,未曾想蒙恬已经从南攻进九江,罢罢罢,降秦也好,保全百姓安危。”
子房终于不在反驳,而是无奈地点头道:“当初我以素书授予胡亥,未曾想成就今日之事,真乃自掘坟墓也。”
“众位爱卿休要多言,且容本王写封帛书送到咸阳,另外稳住蒙恬,诸事便可成矣。”刘邦脸色无奈地说道,瞬间苍老了许多。
当初被封为汉王的时候,以为可占据巴蜀之地,屯粮吞兵,未曾想今日却在九江苟活数年,不动刀戈也有数载,还是被胡亥这竖子摆了一道!日后老死咸阳啊!
殿上众臣商议完毕,张良郦食其直接离开朝堂,刘邦欲要挽留,那郦生直接摆手道:“大王可安稳一生,吾等欲要著书立说,不必挂怀。”
刘邦此刻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当即写了两封帛书,一封交由蒙恬,一封交由咸阳,下诏举国降秦。
而这会儿的胡亥已经高坐咸阳宫,正在等待蒙恬韩信英布的消息,果然先是蒙恬来信,言九江三十二城被下,欲要长驱直入也。
而藏荼已经整军待发,准备攻打郴县,这时芸儿挺着身子从后殿被侍女搀扶出来,“陛下,已经独坐些许时候,为何还暗自发笑也?”
“贤妻不知,天下不久归吾手也。”
:。: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第202章 汉降秦楚退会稽
张芸儿听闻此言,脸色微变,颇为着急地问道:“启禀陛下,吾兄尚在九江,还请陛下留情,使其安然无恙便可。”
“这是自然,当初兄长授予我素书,而今念念不忘,岂敢做出不敬之事耶?”胡亥颇为认真地说道。
两人说话间,便有士卒春风得意地跑了过来,“启禀陛下,汉王上书前来,举国降秦,还请陛下早作决断!”
听闻此言,胡亥大笑起身道:“此乃蒙恬之功也!”
随即将帛书拿在手中,还未看完,便对着芸儿说道:“贤妻暂且休息,如今九江举国投降,想必子房兄长定然无事也,如此还有何忧愁耶?”
1...54555657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