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夜雨闻铃断肠声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丛小
“夫人不要伤心。”风冽瞧见她的脸色,嘴角扯出一丝笑容:“风冽背叛了太子殿下,战事一旦结束,也会自戕,绝无法活在这世上。风冽之死,早已是必然,与夫人,与王爷无关。”
銮铃身子颤抖,傻呆呆望着风冽那破冰化雪的笑容。
“风冽死后,求王爷把风冽葬在竹身边,风冽答应了要照顾她。风冽已让她等了太久。”
……
桃花飞落,在夜色里沾染一身,可那桃色被血色染红,深深入眼,带着刻骨的疼痛。
……
那星星亮眼,挂在浓稠夜幕,一颗忽然滑落,带着华丽而冰冷的光辉。
……
风大了些,有些偏冷,把銮铃零乱地吹起,她整个人都被抽空了,浸润在那风并不温暖的关怀里。
……
隐约耳畔,似有风声,似有箫声清冽。
……
銮铃抬手揪住心口,低低喘气,她哭不出声,只是,泪水漫天滚落,遮住了一切。好傻。好傻。好傻。
依稀那个午后,风冽执箫立在那明媚的阳光下,她睡倒在那一块平整温暖的大石上,梦里箫声相伴,那箫声里隐约有刻骨深埋的柔情蜜意。
那是他第一次这样出现在她面前,也是最后一次。
若不是竹说出口,她甚至都不知道风冽的这一番心意。
作者有话要说:吼吼,风冽死得其所,可以去找他的小竹子了……
其实写到这儿,偶才有些感觉到,风冽和銮铃其实是有点儿相似的人……大家有没有感觉呢?
☆、第二百零九





夜雨闻铃断肠声 分卷阅读310

诸葛青玉替銮铃诊完脉,温和地问:“夫人身上可还发冷?”
已近四月,窗外柳絮纷飞,花朵千里,鸟啼蝶舞,煞是一片盛世春景。銮铃正望着窗外那簇跳跃的阳光,没听清诸葛青玉的问话,随意点了点头。
“应该无碍,只要好生歇息,心情放松一些便好。”诸葛青玉儒雅的面上有了笑容。
“可夫人近日时常呕吐,饭也吃不下,是怎么回事?”紫岚见銮铃不上心,便插了句。诸葛青玉神情淡然,示意紫岚不必担忧,只轻声道:“夫人近日心情郁结,紫岚姑娘该多带夫人出去散散心,便会好了。”
紫岚恍然,点一点头。
诸葛青玉又取出一管竹箫,双手捧到銮铃眼前,恭敬道:“这是风冽身上遗物,王爷命属下带给夫人。”
銮铃终于回神,目光定定落在那竹箫上,她记得竹手中也有一支竹箫,还被风冽亲手埋在竹的坟前。如何,竟还有一支?她迟疑了,没有去接。
“王爷说,风冽对夫人这一番情意,便在这竹箫上。”诸葛青玉语调低沉,面上有了沉痛。
銮铃又一怔,李墨兮……他竟知道风冽的心事?
这竹箫煞是美,看出主人用尽了心思,也把他那一腔情意无声嵌入这竹箫细密的纹路。可不知是幻觉还是怎地,銮铃总觉这箫是血色的,满是深红的血色。
“我身子好了,明日便回长安。”銮铃拿过箫,低低说句,诸葛青玉眼中微有喜色,答应了句。她想了想,又道:“劳烦诸葛先生带话给你们王爷,我要带走木,无论他有何难处,都请尽量做到。”
“……是。”
战事仍在继续,当夜封常清率军夜袭陕郡,两军直面交锋。安军损失不多,李亨的禁卫军却损失过半,因摸不清敌我形势,安禄山和李亨弃陕郡,连夜逃回洛阳。封常清夺回陕郡。
这一战虽说没能彻底击溃叛军,却是战争发生以来第一次重大的胜利,大大鼓舞了人心。
安禄山和李亨回到洛阳的第二日,河北道有两处重镇脱离叛军,欲回归大唐,虽很快便被安禄山派军镇压,却也引起不少骚动。整个河北道,河南道所有被叛军占领的城镇都开始不安分,一股暗流涌动。
李墨兮忙于战事。可他真的没来看过銮铃。
他知道不能逃避,可他……不敢来见她,他怕来见她一次,他的心就死一次。
当夜风冽惨死,銮铃傻呆呆跪在一旁,他后来赶到,还未靠近,已被銮铃一个冷淡的眼神逼退。
空洞的,幽冷的,怨恨的眼神。
她一句话不用说,已足够他万箭穿心。
“你们这些人要天下,为何总是让别人流血牺牲?别人的命就不是命吗?”銮铃一面说,一面落泪,后来泣不成声:“你们这些人,太残忍……实在太残忍……”
他当场逃走,在她心里,他也就是这么一个残忍的无情的人了。
院外停着一辆马车,流楚带了十多个青衣侍卫不远不近侯在一旁。马车旁,木手里提了简洁的小包袱,正一脸担忧地往小院子里张望。不远处的桃花下,李墨兮和寿王相携而立。
碧空晴好,是难得一见的乾坤朗朗。
銮铃拾好了,便和紫岚一起出了院子。瞧见李墨兮,銮铃没有惊讶,没有怨恨,也没有躲闪,淡漠地便像是没有温度的一丝凉风。她缓缓走过去。
天幕下,那一片桃花开得浓艳,炫然欲燃烧,把人的视线都灼的通红。映在銮铃寂静的眼中,仿佛有了一丝情绪。
銮铃直视李墨兮。
李墨兮负在身后的手拳紧,凝眉望着她。
曾经的温软相依,曾经的深刻誓言,曾经的执着爱恋,便都随着这暮春时节的一场桃花,一点一滴流散,飘向无垠的天际。她的眼光,疏离,如利刃,把他心头刺得鲜血淋漓。
“说不恨你是假的。”许久,銮铃低低笑出一句,这笑苍白而无奈,像是风中纠缠的梨花,“可谁让我总是爱你多一点儿。”
李墨兮呼吸一滞,可他还未来得及欣喜,那点儿欢喜已被銮铃下一句话陡然击散:
“我们今世缘尽,我早该想到是这样的结局……可谁让我总是不甘心呢。”
銮铃说罢,神情有点儿落寞,把手中摩挲已久的白玉瓶递到李墨兮眼前,凝眉道:“这个还你。”
李墨兮张大了眼,望着那白玉瓶。他下意识接过,刚拿到手中,便听銮铃又道:“我祈求上天让我们生生世世都不要再相见,这样我们便都能各自活下去。”
李墨兮指间一松,白玉瓶滑落在地。
銮铃淡然转身,拉起木的手,上了马车。留给这世界,这阳光下,一片开到最盛处的桃花,开到最盛,反而空落落,让人眼中酸胀不堪。
李墨兮闷喘一声,抬手用力按住心口。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如果再也不相见……
銮铃到了长安,见了煦王,两人都是淡淡的。煦王没有等的着急,銮铃也没骂他卑鄙。
銮铃问煦王,为了一个女人,放弃天下,值得吗?
她问虽这么问,却也知道煦王抉择间放弃的并不只是天下,还有他用来逼迫李墨兮的那丝“人性”他甘愿牺牲天下百姓的性命,只为她一人。
煦王认真回答:值得。
銮铃便沉默了,这是他的选择,也是李墨兮的选择,是命运替她做的选择。她在刹那间无比相信命运这个东西。也许,顺从命运了,她就会幸福。
煦王问銮铃,要去看看蕙儿和儿么?
銮铃笑了笑,摇头。她早已不是他们的母亲。
煦王又问她可要去看看竹和风冽?
銮铃再摇头。他们好不容易能在一起,她不想再去打扰他们。把竹交给风冽,她很是放心。
长安,再不是她久留之地。
四月十五日,叛军再度东进东平城,败绩。
四月十六日,叛军南下再攻雍丘城,败绩。
四月十七日,叛军无奈,西进潼关,败绩。
四月十八日,叛军被困于孤城洛阳,难以进展。
四月十九日,叛军老巢范阳发生动乱,叛军北边危险,安禄山慌忙命人北上救援。
四月二十日,太原城脱离叛军,与北上的叛军混战。




夜雨闻铃断肠声 分卷阅读311
四月二十一日,荥阳城脱离叛军,与洛阳的叛军混战。
……
……
李墨兮发了狠,定要把李亨和安禄山逼死于一隅,不给他们任何喘息的余地。叛军来势虽猛,但河山渐次恢复。
这一道道捷报传来的时候,銮铃已在南下的画舫上,过着游赏春日,恣情山水的悠闲日子。窗外的一切,早已与她无关。
正是游山玩水的好时节。可惜她有些晕船,整日昏昏沉沉的,吃点儿东西便都吐了。
煦王见她脸颊消瘦,又一次道:“找个大夫来帮你瞧瞧。”
“不用。”銮铃倚在窗边,回眸冲他笑了笑:“就是有点儿晕船。习惯了就好。”
“既是晕船,我们坐马车回去。”
“不要。难得坐船赏春,正有兴致。”銮铃伏在窗上望着窗外怡人的春日山色,半响,忽然问:“你没把哥哥怎么样吧?”
煦王闻言一怔,随即微笑:“我能把他怎样?回去怕是他要给我脸色呢。”
銮铃又不说话了,许久,问:“你和哥哥怎么认识的?为何他会跟着你去江南?”
“他是把他输给了我。”
煦王眸光悠远似是想起过去的事,便徐徐道来。
那时的煦王还是金陵王,第一次离开江南到长安。一日他出门闲逛,便遇上萧悟。当时的萧悟少年得志,轻狂自负得很,但一身倜傥不羁的风姿,却让他暗暗欣赏。
他人在江南,手边无人,举手投足要做点事都捉襟见肘,很需要萧悟这样的人来做他的左右臂,便有意接近,又后来,萧悟在他的激将之下与他拼酒。
萧悟喝酒豪放,从未输过。他看煦王温雅如仙,竟敢找他拼酒,暗笑煦王的不自量力。所以对煦王所言“输了要跟他回江南”这句话,根本没放在心上。点头便答应。
谁知他二人从中午喝到傍晚,再到晚上。
萧悟喝倒了,煦王仍在继续。
这是萧悟人生里第一次败绩,他没想到,他觉得真丢脸,但男子汉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第二日,他一醒来便到煦王的松风苑去找煦王,谁想煦王病了,无法见客。
几番周折,他才见到煦王,然,他被眼前的煦王吓呆。
煦王满身的红疹,正神志不清地躺在床上发着高烧。萧悟这才知道,煦王不能过度饮酒。
若说昨日被煦王所胜,萧悟心中犹有不服,但第二日见到煦王满身红疹的模样,萧悟心中感动,拜服。所以他后来死心塌地跟着煦王去江南。当时的江南并不如现在这般丰盛华美,仍是穷乡僻壤,有些荒凉。
可萧悟爱面子,不愿把他赌酒赌输的事让人知道,便硬说他是爱上了江南的风景,才要留在江南。
每每在给萧銮铃的信中,硬是把江南大肆鼓吹一番,实际上心虚得要死,生怕他那宝贝妹妹真的携夫婿来江南游玩,让他这当大哥的老脸没处搁。
讲到这儿,煦王嘴角有了一丝笑容,与平常那种看似温润,实则疏离的笑不同,这笑发自心底,带着难得一见的真切。
见銮铃伏在窗上动也不动,煦王悄声走过去,果然,她睡着了。
她常常说话间就睡了,他想找人帮她瞧瞧,她又不肯。他也不敢太勉强。当下轻手轻脚把她抱起,放在床上,銮铃舒展了身子,梦中喃喃:“哥哥和木要好。”
煦王替她拉被子的手一顿,便静静望着她。
銮铃整日淡漠的脸色,此时带上一股苍白的慵懒。越往南,天气越热。她额头和鼻尖上满是细密的汗珠,嘴角抿着,有幽深的疲倦,说梦话的时候,神色才松了松。
仿佛只有睡着,才能让她离你近一点儿。
她最近总不理人,连木也很少搭理。
他知道,她整个人,从心里垮了。
作者有话要说:过渡章节,凌乱中,等到了金陵,会好一些。
咳咳,晋江抽的厉害,大家看文辛苦了。
此文看见结束的曙光,感谢亲们一路的不离不弃!
☆、第二百一十章
四月三十日,太子李亨被困洛阳,走投无路,愤然自杀。安禄山携众奔逃范阳,途中亦为其子安庆绪所杀。河北道,河南道被叛军所占城池,尽皆复,天子迅速命人重新接管。
五月一日,都夏王率兵回长安。这一场来势凶猛的叛乱,历时五个月,终于暂时结束。
五月一日,煦王南下的船只飘然抵达金陵。当初煦王北上时,身侧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声势震天。这时归来,却是轻舟画舫,唯美人相伴。
萧悟率江南诸官员来迎,彼此面面相觑。一阵愕然之后,除了萧悟沉冷着一张脸,其余人便都乐哈哈,都说千金易来,佳人难再得,如此也不失为一段佳话。
是夜,煦王府大摆流水席,火树银花,喧声震天。
梅妃殿内的气氛却颇为凝固。
梅妃端然坐于上方,銮铃跪在殿中央。
“珩儿悉心培养多年的十万大军,便只得了一个你回来?”梅妃语调缓慢而温和,眼神却是肃冷。她的话一出口,侍立在殿中的所有人便都屏住呼吸,大气不敢出。
紫岚跪在銮铃身后,背上有冷汗冒出,她悄然向门口看了一眼,她已命流楚去请煦王了,怎么还没来?
梅妃何等眼力,把紫岚所有神情尽眼底,冷哼一声:“不用看了,本宫不会让珩儿知道本宫要见这个丫头!”
紫岚身子一颤,深深地伏跪在地,不敢再出声。
梅妃想是气急,竟不顾身份,扶着婢女的手缓缓走下高阶,来到銮铃身前。她亲自抬起銮铃的脸来看。
一看清,猛然便震了震,许久,才冷笑句:“怪不得!”
她松了手,心神不定地坐回去,不遑一瞬地盯着銮铃。銮铃又垂下脸,寂然无语。
“呵,本宫没想到这世上还真有人长这样一张脸。”梅妃玉手拳紧,凝眉又问:“你叫什么名字?”
“民女李清歌。”銮铃终于说出了她今晚的第一句话。
梅妃再度抽了口冷气:“你果真叫李清歌!”
梅妃认识木,还曾想把木嫁给煦王做王妃,所以即便把木带入江南,銮铃也没打算把木带在身边,她准备让木住在萧悟的府邸。
当下木见銮铃被梅妃的人带走一直没回来,不由着急,便偷偷溜到前院儿找了一遭,没看到萧悟,也没看到煦王。
正在煦王府中颇没章法的乱窜,忽听到花木深处“哐啷”一声脆响,似是酒壶被重重摔在地上。
“哈!我结交的这都是些什么人啊!一个个衣冠楚楚,做的却都是狼心狗肺的事!”
说话的人似是喝醉了,又似乎被怒火冲昏了头,笑得撕心裂肺。木却是脚步一顿,放




夜雨闻铃断肠声 分卷阅读312
轻脚步,快速靠近。
就见花木深处,有一条倚水回廊,回廊上萧悟一把揪住煦王的衣襟,一拳重重打在煦王胸口。煦王闷哼一声,却不还手。
月光下,萧悟向来清朗不羁的眼中有深刻的怒火,他瞪着煦王,低吼道:“你说你,啊,你比李墨兮强多少!他都要把皇位让给你了,你不要,偏偏要个女人!”
“我只要她。”煦王坦然迎上萧悟喷火的眸子。
萧悟神情一怔,手上却愈发用力。他冷笑盯着煦王。
“我会把她照顾好,但需要时间。”煦王又道。
“哈哈,”萧悟气得几乎要仰天大笑:“人都这样了,你还怎么照顾!你有没有看到铃儿的脸色!你有没有看到她的心已经碎了!你知不知道她有多想和她的孩子们在一起!”
说到这里,萧悟语调一哽,他松开煦王,后退一步靠在栏杆上,痛苦地喃喃:“你们怎么忍心!我一想到她当时的笑脸,心都要碎了,你们怎么可以这样一次,又一次……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而已,你们怎么可以这样……”
木全然被萧悟吓呆,萧悟的话渐渐说不下去,四周便安静下来,景色清幽,水天寂静。
煦王面无表情望着萧悟。萧悟却是抬手蒙上眼睛。两人在夜色中都是一片落寞。
銮铃跪得脑子里直犯晕,也不知高高在上的梅妃到底问了些什么,她能答则答,不知所云地便不说话。直到紫岚来搀扶她起身,她勉强撑着向梅妃行礼,告辞。出门时却是一个丫头正捧了银盘进来,和銮铃撞了满怀。
那丫头瞧见銮铃的脸,“呀”了声,手中的银盘便摔在地上,茶水洒了一地。
銮铃的视线不太清晰,模模糊糊看了看那丫头,仿佛有些熟悉,但她实在没心思理会,说句“对不起”,便扶着紫岚想赶紧离开这里。她近来习惯长日大睡,今天实在太累。
正此时,一袭白影迎面而来,她还未看清,便被那白影半揽入怀。这一个月被煦王抱得多了,便生出一种熟悉的感觉来。
或是梦里,或是半醒。
当下知道是煦王,銮铃舒了口气,轻道:“我想睡觉。”
梅妃看到煦王,面上有了笑容,然,看到銮铃这么自然而然地偎在煦王怀里,这么任性地娇声低语,而煦王一脸的袒护和纵容,她心里幽幽泛起凉意。
“母亲,她近日身子不适,儿臣便先带她下去歇息。改日再来拜见母亲。”煦王远远说句,抱起銮铃快步离开。
銮铃这次见到萧悟,并未诉苦,也不像上次那样扑在萧悟怀里大哭一场。她神情淡淡。淡到深处,有些虚无。
不论萧悟如何捏她的脸,抓她的头发,她都不做声,也不反抗。实在倦了,便歪在榻上,笑着去扯萧悟的手:“哥哥别闹了,让我睡会儿。”
梅妃没再找銮铃谈话,煦王也没逼她成亲,还在她手边放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丫头伺候着。
一切都是淡淡的。
銮铃住在江南也没有不习惯。这里的气候,这里的风景,这里的人都让她很舒心。她安于这种感觉。临窗而卧,看着天上的浮云变幻,听着流水风声,不知不觉入睡。
一天,一天,又一天。
她会一年,一年,又一年的过去。
看着时光从苍白的指间流走,她疲倦地无能为力。
煦王见她又伏在榻上望着窗外发呆,抬手挥退殿内的侍婢,缓步上前。他半跪在榻上,从身后把她拥入怀中,她柔顺地靠在他身上,动也不动。
他眼中闪过一丝恨意,低头去吻她。她木然不反应,却也不反抗,任由他探下手去解她的衣裳。
很快把她压~倒她脆弱的让他甚至不忍心压倒,不忍勉强她一丝一毫,他只想她能有些脾气,哪怕是生气也好。可她若是不想理人,便真的谁也不理。
她眼神淡淡望着他,嘴角还有一丝笑,她自顾笑她自己的笑,与他,与她周围的世界全然无关。
煦王生平以来,最大的束手无策。
见煦王只是定定望着她,停下了动作,銮铃才回过神,微笑:“我是你的人了,你爱做什么便做吧,不用管我。”
銮铃没生气,煦王一怒之下,拂袖而去。
煦王的身姿很快消失在清凉舒适的殿中,銮铃拉好衣襟,缓缓转身再度望向窗外。天空明净处,眼角一滴泪悄然滑出,她迅速抬手蒙住眼睛。
她真该忘了,早该忘了,必须要忘了。这是命。
第二日,煦王携萧悟出城办事,銮铃留在煦王府。梅妃忽而命人传话,说要见她。
紫岚,紫蜜,流楚因被煦王吩咐过,便都拦着,把梅妃回绝了。銮铃惯常是待在寝殿不理会的,今日却忽而走出来,微笑句:“既是娘娘传话,我应该去的。”
紫蜜性子活泼一些,直言快语,当下正要说是煦王的吩咐,紫岚已暗扯了她一把,温柔笑句:“也好。”
紫岚心思缜密,瞧出銮铃神情与往日有些不同,而且她也想到,銮铃迟早是要进门的,和梅妃关系太僵并无好处。
梅妃未在她自己的院子召见銮铃,而是在另一个地方。那带路的人没有说明,只让銮铃跟她走。煦王府颇大,銮铃又不常出来,所以不辨方向。倒是紫岚陪着越走,神情越发古怪。
远远只听得一声钟磬,仿佛惊惹了些许凡俗的尘埃。
銮铃一抬头,眼前竟是一处小小道观。
这煦王府内还有自己的道观?她吃了一惊,但又想到连大观园里也有自己的庵堂,别说这偌大的江南王府。
紫岚轻声解释:“娘娘颇信道法,王爷便命人建了这道观。”
銮铃点一点头,便缓步上了山门前的高阶,道观的门敞着,銮铃迈步进去。紫岚落后她两步,正要跟入,却被人拦住。那道观的门很快合上。
听到关门声,銮铃回头,才发现紫岚被关在外面。
她怔了一怔,转回来看这道观。这道观修得巧,正前方一片铺砌整齐的汉白玉小广场,左侧一座玲珑七宝塔,正前方是白墙灰瓦的小观楼,外设一铜鼎香炉,正冒出袅袅青烟。
院中绿树淡花相映,一株木叶荫荫的绿树下,摆了香案,梅妃身姿优雅,正虔诚焚香。
銮铃心中疑惑,缓步上了面前的小广场,小广场中央铺成黑白太极的图形。銮铃方走到那太极上,梅妃头也没回,淡淡说了句:“站住。”她语调虽柔,却莫名一股威严流露。
銮铃不由自主停住脚步。
但见半空中四个身穿道袍的道士飘下,他们口中念念有词,每人手中一道长索
1...9495969798...1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