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步大千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鹿食萍
陆青萍也立即正色起来,朝着声音来处望了过去。
大隋皇帝赵柬,来了。
刚才传声的应该也是太监,不过听其声音雄浑十足,显然是武道中人,至少都是一位大宗师的存在。
皇帝驾到。
当即广场上数千余人躬身施礼:“吾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官群臣手执玉圭,似陆起这等将军王爷手中也有玉圭。
三教圣地和名门望族仅是躬身见礼,口念“拜见陛下。”
三千多名百姓直接下跪叩首。
一身明黄色龙袍,头戴帝王冠,明明才只有五十多岁,却看起来更像是六十多岁的赵柬笑着道:“免礼平身。”
陆青萍看着皇帝下了龙轿,径直走上殿中最高的龙椅落座后,众人才后纷纷落座。
少年抬头打量这位被号称大隋“中兴扩土”之帝的皇帝赵柬。
他肤色白皙,却不是健康的白,而是有些病态,导致身体看起来很是瘦弱,然而此刻所有人的目光却都凝聚在皇帝的身上。
所有人落座之后。
赵柬这时看向了陆青萍,对着少年笑着招手:“这就是萍儿啊,已经成小伙子了啊。来,到朕跟前来。”
这一瞬间,又一次有无数双目光投递向了陆青萍身上。
不同于他进门那次,这一次陆青萍有点猝不及防。
虽然今天是为他举办的接风宴,但忽然被这座大地上权力最大的人叫自己到身边去,他还是不免心里一跳,有些没有准备。
不过他终究是连张三丰这位天下第二的老神仙都见过,并笑谈甚欢的人,此时便收拾心态,离开座位,走上了高台。
台下是无数双目光,目睹着少年走向皇帝。
这些目光形形色色都有,但都隐藏的很好,只是在等待着皇帝接下来的开口,要说什么。
等陆青萍上至龙台上再次见过之后。
所有人都知道国宴的重头戏要来了。
这一刻,上至百官群臣,中至三教名门,下至百姓九流,目光都落在今天的两位主角身上。
一位是皇帝,一位是陆青萍。
赵柬先是等陆青萍靠近之后好好打量了一下,眸光中闪过一丝温和,似乎想从少年身上找到另一个女孩的影子。
青羊应该和这孩子一样高了吧……
只是片刻,赵柬便压下那丝对女儿的思念,而后声音传出,面向今日的万华宫中数千臣民,以及三教名门。
“诸位臣民们可知,为何朕要以国宴的规格来为武成王之子归来接风”
“臣等愚钝。”
立即有一片官员低头,口称不知。
席位间的四大家族中人,却是冷漠注视着这些人,心里露出嗤笑,同时也不出声,只是静静看着今天这皇帝到底要借陆起的儿子玩什么花样。
赵柬将目光从陆青萍身上收回,而后面向下方所有人,嗓音平缓,娓娓道来:
“朕是二十八年前登临大宝,掌握神器二十八年,未曾改过年号,如今已经是开皇二十八年了。”
“吾皇励精图治,治国二十八年来,风调雨顺,乃社稷之幸,大隋之幸。”
除三教名门未发表态度外,百官群臣又是山呼万岁。
赵柬继续道:“朕继位之前,天下乱世已有数千年之久,春秋战国,比三国时期还要混乱的乱世啊。
春秋十国,无一年不再打仗,我大隋无有一日不再担忧敌国入侵。
直至……三百年前的那天。
唐楚之战。
北唐由楚开始逐鹿天下,先后灭六国。
一百年前。
我隋也于其后趁势而起,百年内先后灭两国。
这天下两分前的春秋最后一国,是在朕的手上所灭。
让朕在百年前神宗皇帝之后,再次开阔了大隋的版图。”
但还没等群臣再次恭维开口。
赵柬便继续自言自语道来:
“隋本就是春秋小国,十一年前,隋能有如斯国力灭蜀,乃是奋‘永’‘贞’两位先帝之余烈,非朕之功。”
“小国寡力,不能善战,灭蜀乃是不得不为,隋不灭蜀,唐必灭蜀,而后隋失蜀地天险,北唐便会长驱直入,直破我国门,所以,十一年前朕决意命武成王出兵乏蜀,用时半年,一战灭国。”
陆起对皇帝恭首,却不言,静静坐在座位上。
万华宫中无一人喧哗,都在静静听着皇帝赵柬说话。
赵柬的声音平缓。
“十年前,我大隋的确是灭了蜀国,但却也因此一战耗空了国力。永、贞二帝之休养生息换来的国力,到朕之一代,打了一个一干二净,财富土地空前流失、兵丁人口大为减少,虽有阎浮以南三分山河,却几无与唐一战之力。”
“当时敌唐雄踞北方天下,无时无刻不在想南下,若十一年前他们南下,隋虽仍有精兵,但不过是鱼死网烂,国破人亡之局。”
“此等情势之下,一战失利,亡国灭种,只在顷刻。”
“然天助大隋,怎料那种时候北唐皇室生出变故,有了玄武门之变,让他们难以暇心他顾,而朕也就在与诸位臣工的商议下,决议将朕之明珠青羊与武成王之子青萍,送往北唐为质,换取暂不交攻盟,为的是想当趁国力尚存之时,保住百姓,保住将士,恢复元气,再做图谋。”
此时,赵柬看着陆青萍感慨道:“如今,十年已过。”
“这十年,非是寻寻常常的十年,堪称千古未见的十年。”
“千年来十国间无有一日不再打仗,却在这十年之间,天下和平了。”
“这十年是怎么得来的,是朕之爱女青羊,武成王之子青萍两个孩子用自己的十年青春为天下百姓换来的。”
“若无这十年,大隋不可能休养生息,百姓不可能安居乐业,所以!”
皇帝陡然面色威严起来:
“这!就是朕要以国宴规格,来为国之功臣,天下百姓之功臣青萍接风,喜他归国的原因!”
此时万华宫前广场上,百官群臣,三教名门,百姓不管是心中是否愿意,还是真心诚意感激,都全都山呼:
“青羊公主、青萍世子,功在当代,利在国家!”
赵柬见状点头,对红衣大监陈紫莲道:“宣旨吧。”
在四大家族中人眼神各异的注视下。
大内总管陈紫莲开始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圣仁广运,凡天覆地载,莫不尊有功之人……
武成王世子陆青萍护国有功,名在当世今顺应天意,赐陆青萍郡爵,封地青州莲花郡,可募兵三千。”
另,陆起大功于十年变法,其利在千秋,其子可在武成王之后,世袭罔替武成王之位,钦此!”
嘶
一道圣旨,两道封赐!
这道圣旨一出,顿时令台下百官群臣和名门宗族的世家们心中倒抽一口凉气。
三教圣地中的香山书院和丹霞福地还不觉如何。
毕竟他们不太关心朝政上的事情。
书院中真正的读书人,一辈子都在研究学问道理,对这些功名利禄不太关心。
也就只有和陆青萍是朋友又是队友的孟寒蝉比较关心,并震惊于这个封赏之大。
四大世家和百官群臣,更是直接被震撼到了。
周家家主周敦煌,传人周君白、黎家长老黎铮,传人黎霄、文家主事文圣德,传人文
第一百四十一章 细数十年
赵柬高坐龙椅,一双半眯半张的眼睛打量着下方站出来的这位礼部侍郎,同时扫向了不远处的四大家族阵营,目光落在了文家的诸人身上。
然后,他再度将这些站出来反对封赏陆起父子的旨意内容的人都好好打量了一遍。
这些人,有周家的,有文家的,有黎家的,还有韩家的,刘家的……
一些官员即便不是家族出身,也在这些年的朝堂混迹中,依附大树,成了这些古老世家们的脉系附庸。
这些人与世家宗族所代表的官僚一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此刻赵柬并没有直接回答礼部侍郎文承恩关于质疑十年来新法是否为千秋可行之法。
他将目光投向了礼部侍郎文承恩之后的广阔席位上,那里坐着的是从京城参差万户中抽选而来的大隋百姓。
赵柬说道:“新法是否为大隋可行之策,非是你礼部侍郎文承恩嘴巴说出来的,而是用十年变革,百姓们肉眼可见的国力提升干出来的,你文承恩没有资格说国之新法如何,所谓小政施于朝,大政施于民,新法究竟有没有让我大隋从十年前的穷弱之国,便为如今的强隋,得问今日来到这里的百姓子民们,看看他们这十年来的生活,究竟是越过越差,还是越过越好。”
他请百姓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文承恩脸色煞白。
陆青萍这才再次看向了那三千百姓。
“原来今日有百姓到场的原因是这个,要百姓自己来证明变法的成果,再有效不过。”
少年看着这三千人心道:“这三千人里头,应该也有之前大街上的那种早就安排好了的人,但更多的应该还是真正的百姓,毕竟变法乃是一国之事,实打实的让百姓的生活得到了大的改变,不是装模作样,安插一些吹捧的人就能有用。”
皇帝的声音传入了三千户人家派来的百姓席位之中。
这三千人来自各行各业,兵、农、工、商,全都在此有席位。
有些农户商家,这也是平生第一次进京城,并面见皇帝,与这么多达官贵族,神仙人物并座一席。
此刻,皇帝一言之下,席间数千双目光都落在了这三千百姓人家身上。
这些人涵盖兵、农、工、商,就是十年大隋变法的一个王朝缩影。
被这么多达官显贵,神仙人物注视,尤其是皇帝看向他们的目光,立即有许多百姓变得手足无措,紧张不已。
但三千人中,终究是有能敢大声说话的。
先是三五七道声音,带着不同的感激泣音。
“吾皇万岁,吾皇万岁,这十年来是我们过得最好的十年,朝廷变法有方,使得我们这些穷苦百姓,再不会被饿死了。”
“十年前,年年在打仗,我们年年在提心吊胆,生意都不敢做。
做生意要走陆路,需要面对层层克扣,如今有了运河贯通南北,专门有了水运商道,不必再受到繁多的苛捐杂税,我们这些小商人的生意利润提高了十几倍,这都是皇上英明,丞相大人与武成王变法的功劳啊,使得我们都过上了好日子。”
有农民和商户感激涕零。
…………
三四道声音之后。
一些百姓念及这十年间改变,想到十年前的生活,再想到现在的生活,有些从战火苦难日子经历过的百姓,都忍不住眼眶通红,大声道:
“十年前,我老汉饿死了两个儿子,冻死一个女儿,现在这种事不会再有了……”
这是一个老人,说着说着哭出来了。
那的确是很凄惨的一段岁月。
十年变法最大的变化,对百姓最直观的好处,就是南隋一国之中再不会有大批的百姓被饿死冻死。
他们能吃饱肚子了。
“数千年,哪朝哪代不会饿死人冻死人,唯有到了咱开皇十八年以后,千古未见啊,不会再饿死人冻死人,光凭这一点,陛下就是千古明君。”
一些人四下和别人说着激动起来。
“这都是陛下治国有方,变法新政带来的好日子啊。”
而后,更多人流窜从,从卓子间站了起来,感激的再次拜见皇帝赵柬。
有叩首的,道谢的,还有感激陆青萍和陆起的……
“尔等快免礼入座。”
赵柬伸手令三千百姓平身。
文承恩在下方跪了下去,头埋的低低的,不敢再发一言。
他后知后觉,心中绝望。
这位礼部侍郎现在完全明白了。
自己沦落为了被皇帝用来在今天施展政治意图的一个工具,被皇帝牵着鼻子在走,充当一个话头。
而皇帝早有准备,让这三千百姓到场的原因,就是自信自己的新法这十年来得到了百姓的认可。
这些百姓都是新法的既得利益者。
那些被损失了利益的,早就已经让陆起以铁骑横扫镇压过去,化为了一地血红,并且只是以少部分人。
不得不说,如今的皇帝在民间甚得民心。
现在这场国宴上,皇帝只通过三言两语便聚拢起了百姓对于新法的感恩戴德,凝聚了一股起自一国之本百姓身上的大势。
“这个赵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