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史上第一无道昏君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猪少八

    朱大昏君哈哈一笑,他也是没有办法,他的近卫军属于是新军——准近代军队,一般大明传统的将领是没有办法带的,就算是曹文诏也是在勇士营里一边带兵一边学习的……

    更何况,此时的大明哪有什么名将啊…只能等待他的近卫军出现几位可以独挡一名的帅才了……好在当下还有个堪用的参谋部……

    “将军说笑了,区区流寇不足挂齿,倒是将军在南京辛苦了,这里可是南都啊,大明几百年的勋臣在在这里盘根错节,将军不也代表朕给一万近卫军将士授了庄园嘛?这才是我皇明能长治久安的根本啊……

    与此相比,朕在山东剿灭的那点流寇,算不得什么的……”

    。






第三百二十七章 世上只有陛下好
    


    金陵城内,关于天子还都南京的消息,在不到十日的时间,已经传遍了整个江南,此刻聚集在金陵大街巷、酒楼、秦淮河画舫,到处都是士子们群情激奋的争论,有支持的,更多的是反对的。

    而在这些人当中不仅有锦衣卫、东厂收买的卧底,还有钱谦益派出的暗线,就等着时机一到,一举将那些胆敢“造谣”的坏蛋统统抓起来,要不杀头,要不流放琼州

    不过朱大昏君却觉得火候还不够旺盛,决定还是在等一等,这不此刻他已经微服出了温泉宫,到了金陵城外的龙江关码头,这处码头就在长江边上,是连接南北大运河、及各路水运的枢纽所在,所以显得异常繁华。

    码头上,到处都是马车滚动、扛活的苦力、水手

    这些都不是朱大昏君今日重点关注的,他今日要去的是在码头东南角的一处军工场,这也是他的私人产业,已经根据他的要求实现了“水利化”,一部分是从荷兰人、葡萄牙人那里引进的水力锤,另一部分山寨人家的水力锤

    目前这家工场能做的也就是仿制欧巴罗板甲,另外就是尝试着锻造可靠性更强的枪管,在长达一年多的反复试错验证下,终于做出了一根让朱大昏君满意的枪管。

    所以今天朱大昏君关注的重点就是这根枪管了,可怜一堂堂帝国的皇帝老子,居然为了一个的枪管跑来那么老远说起来真是丢份啊。

    “长寿啊,你看这枪管怎么样?呵呵”

    朱大昏君站在工场的校场上,端着一杆火绳枪,装模作样了一会儿,感觉逼装的差不多了,于是笑着就问起了一旁的朱聿键,这位未来的唐王殿下,现在也是整个帝国炙手可热的大人物之一了。

    年纪轻轻就被同样年纪轻轻的帝国昏君给看重甚至还传出这位世子即将统帅一个火器团出征蒙古的消息,而这个火器团中的军官清一色的宗子,另外还有一个朱聿键的侍卫连以及一个炮连,也全部都是宗子。

    而这个消息自然是朱大昏君故意让人放出来,一则是安抚有点人心惶惶的宗室,尤其是亲王郡王们;二则是为朱聿键造势

    知道天子良苦用心的朱聿键这会看着这昏君的样子,也是可爱多了,随手接过了那把火绳枪,仔细端详了半天,才笑吟吟地道:

    “是把好枪(朱大昏君钦定了枪的叫法),不过就是重了一点”

    呵呵,你倒是识货啊,这就是山寨人家西班牙轻型火绳枪的,当然好了,之前一直枪管不过关,仿制不了

    其实朱大昏君更想弄燧发枪的,帝国大学的徐光启等人已经搞出来了,就连魏忠贤的好儿子魏无忌也搞出来了,不过这燧发枪的事故率真是高的优点离谱了。

    刚开始他还高兴了好几天,以为自己的近卫军可以配备这种先进的武器了

    于是这种“高端货”,只能搁置起来,也不是完全放弃,而是被朱大昏君包装成了“精品玩意”,放在奢侈品市场上卖给大明的王公权贵们,同时利用得来的资金,不断投入研发

    另外,大明的王公侯伯们大多也都是睁眼看世界的,其中不乏西方学术的牛人,他们在数学、物理、化学、以及西方哲学上都有很深的造诣

    是以,朱大昏君就打算利用“半民间科研”的方式,推进燧发枪的发展,等以后成熟之后,再让近卫军采购

    一旁的魏无忌也是个枪械专家,一眼也看出了这款火绳枪的优越性能,笑着对一边的吴三桂道:

    “就是可惜这么好的枪管,如果碎发装置在可靠点就好了”

    吴三桂这些年在火器方面也进步了不少,听到魏无忌的话,微微一点头,搜刮了下他脑海里仅有的枪械知识,笑道:

    “这枪还是线膛的,比过去的滑膛枪准确了不少等你的燧发枪成熟之后,应该可以很大地提升火器部队的作战能力,这大概也是陛下急着来这里的原因吧”

    他说着就把目光投向了离他十几步开外的天子,眼中俱是对这位看似吊儿郎当、瞎胡闹的天子的不解不过随即掩饰而去,同时竖着耳朵一心二用起来了,果然就听到让他内心羡慕嫉妒的消息。

    “长寿啊,等这段时间,朕去上海的时候,你就去蒙古草原吧,记得朕告诉你的话,此去万不可再学之前在山东的时候,那样冒进,但是要学到如何统兵打仗的真本事,因为朕还对你有更大、更重的希望至于如何在草原上打仗,这点你可以好好请教下牛冠他们

    唔,说到牛冠,朕前几日收到了他的来信,跟朕抱怨,军官们的思维还是太过于老化,还停留在过去那种作战思维中还有严酷的草原极寒,严重影响大军的行动,所以他在到白城后,也仅仅率个数百骑龙骑兵去实地勘察未服王化的蒙古地盘”

    朱大昏君说着说着都有点羡慕牛冠了,眼中流露的却是满意之色,这说明牛冠的才能和尽善其事的责任心,同时在利用征服蒙古的机会,一边发现近卫军的不足,一边改进

    “不过,牛冠也提出了一个看似可以一劳永逸解决蒙古问题的办法,其实就是我们华夏在宗周的时候,用过的方法,那就是以夏君夷民的方式分封蒙古军户,再以这些封君为基础,将他们遣往更加极西的地域

    同时,他还提到,这样做的好处便是朕和朕的朝廷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经费,便可以利用封君、封臣及其军队,将华夏版图扩张到极致哪怕将来,那些封君与朕、朕的子孙、大明朝廷不和,那也是吃到咱们汉人嘴里了”

    朱聿键仔细的听着天子的话,心中已是震惊无比了,天子这胸襟

    要知道如今可是万恶的家天下啊

    “陛下,那么这些封君封臣该出自哪里?”

    这个问题才是他最为关心的,也是重点啊,毕竟他也是大明朱氏一员,将来起码也能捞个封君吧?

    所以天子此次派自己就是为了将来做打算的?





第三百二十八章 将来大家都去印度作威作福
    


    吴三桂心里那个羡慕嫉妒恨啊,甚至还有无比的震惊,他早在近卫军中听到传言,说陛下将来要实行宗周式的大封建,以便将华夏版图扩张到极致,只是一直没有一个具体造作细则,尤其是北方草原……

    对于朱大昏君来说,旧大陆的扩张的确没有想好如何操作,但他知道采用传统的大一统流官统治一定是会失败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而他前几日在牛冠的来信中,却知道该如何操作了,因为牛冠已经帮他分析透彻了……蒙古草原本来就没有多少人口,00万是极致了,而根据牛冠的计划,这些人口将会统一组织成为10到15个万户。

    等待时机一旦成熟,将会一草原行国的形势,一边向西方扩张,一边将他们全部迁移出去……

    这的确是个一劳永逸的办法……

    “呵呵,长寿问到关键了,不过你将来的前程不会在漠北、漠南、西域北地,而是在印度,那里才是富得流油的好地方啊,只是现在统治那里的卧莫尔王朝又如日中天……所以朕才要好好历练下你,以及我朱氏有潜力的宗子……”

    朱聿键大喜,作为大明的宗室,可太知道外面的世界了(不知道不行啊,整天被关在王府里除了跟妃子们牵手,也就研究一下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其中就有海商及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奸商带来的各种奇珍异玩和书籍。)

    而印度,那个传说中的佛源之地,又有惨无人道的种姓制度,统治者那里的贱民,自己将来进去,不就是伟大的解放者嘛?

    唔,这个旗号可以打,但是废除种姓制度那是不可能的,否则自己带去的宗室、汉人还怎么骑在那些印度贱民的头上作威作福?

    额,退一万步讲,就算自己真的去解救没种的印度贱民,恐怕那些贱民也不答应啊……大明对于印度种姓制度颇有研究的人可是一大把呢。

    就在朱聿键陷入沉思的时候,朱大昏君仿佛自嘲一般苦笑道

    “在那里,大多数土邦都是历经了数千年的土豪,其积累的财富恐怕比朕这个大明帝国的皇帝还要多啊,更别说我大明历代先帝了……”

    别说是现在了,就是后世,很多隐形巨富都是阿三,他们都是高等种姓出身的,随便一个都比比尔盖茨什么的有钱多了。

    不过朱大昏君在这一世,是不打算放过阿三了,这群该死的阿三,居然这么富有,让朕这个帝国皇帝自处?

    另外就是把多达0多万的太祖高皇帝的子孙都打发去印度,让那些贱民去供养吧;但是怎么去,那就是个问题了,第一个问题就是如日中天的卧莫尔王朝,不把它干掉,什么都是空想……

    是以,锻炼朱聿键为首的宗室,就是眼下朱大昏君将来染指印度的基础。

    一旁的吴三桂和魏无忌听到天子说,印度居然有这么富有,眼中闪过一丝贪婪之色——比大明天子还富有啊!

    那得富成什么样子?

    地上流淌的是牛奶?河里油的黄金?还是撒豆成金?

    可是昔日前唐三藏法师的游记中没有这样的记载啊,莫不是他眼瞎了?

    哦,倒是往来大明的各国奸商带来过那里非常富有的消息……原来是真的啊?

    ……

    秦淮河畔的一处酒楼之上,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人正在一间靠窗的雅间内,一边品着美酒,一边不时地扭头看看窗外。

    “宁人兄,你果然了事如神啊,江南士子都陆陆续续赶到金陵了,而且这事情越来越大了,不过不知道什么原因,南京六部以及应天府等地的父母官们刚开始闹了一下,现在基本上都消停了……”兴冲冲说话的是正太王夫之。

    顾炎武看了一眼窗外不远处的两波士子相互争辩的场面,却目光沉沉地转过头,对着王夫之和黄宗羲,黄宗羲的脸上同样不好看……

    “而农弟,原本以为事情会江南士子们团结一致共抗天子还都金陵,可是现在看起来,士子们自己就相互掐起来了,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啊,得亏之前听了太冲兄的建议,咱们三个没有贸然亮出身份啊……”

    顾炎武说着,就丢给黄宗羲一个佩服的眼神……后者接过话头,沉声道

    “哼,这一定是钱受之干的好事,他这次据说也跟着那昏君南下了,而且还厚着脸皮一直霸占着东林领袖的地位,要是大名侯先生此刻在金陵就好了,咱们这些东林后继,也好有个领袖啊……”

    他口中的大名侯先生便是已经投靠朱大昏君的侯恂侯大君子了,他也是此时东林为数不多的领袖人物之一。

    顾炎武一听到这话,顿时摇着头就是叹息一声;黄宗羲不解道

    “宁人兄何故叹息?”

    王夫之也把好奇的目光投到了顾炎武身上,只见后者端起桌子上的一杯酒,猛地一灌而尽,苦笑道

    “在下所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侯诚之已经变成了昏君的走狗,但是据悉他已经出任了山东、河南受乱地区的安抚使,同时还是昏君的钦差大臣……”

    “什么?”

    顾炎武的话还没有说完,两个人就惊叫了起来,都用一种不可置信的眼神,死死盯着顾炎武,后者于是只好将他从何处得来的消息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两位。

    其实很简单,顾炎武本就是江东望族,其家族门下在江南多有为官为商着,这消息自然就比别人快了许多。

    起码就比眼前这两位知道的早太多了。

    半晌之后,黄宗羲也苦笑道

    “真想不到啊,我东林复社,如今连失两位大人物,这叫我等如何应付?而且他们两个多余咱们东林复社的那点底细,是一清二楚的……”

    正太王夫之也一脸正经,一张清秀的娃娃脸,顿时拧成了一团,也许是正直年少吧,他忽地拍案而起,大声道

    “我辈东林后继,该是长恶扬善,哪怕前途坎坷…如今我皇明昏君奸佞当道,我东林后继就该挺身而出,众正盈朝……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顾炎武顿时感动不已,却看到黄宗羲只是叹息摇头……

    。





第三百二十九章 揍阉党啦
    


    奉天门

    御街两侧站满了披坚执锐的近卫军,大约有300多人,他们都是骑士老爷,今天被奉命在奉天门外执勤,也正是如此,这群骑士老爷各个都是一身“安平板甲”,头戴八瓣盔,面蒙黑色铁罩,一手持丈八长枪,一手挎绣春刀,压奉天门周遭快要喘不过气来。

    不过也今天有的人就不怕这个,从大清早就开始往这里聚集了……

    不怕刀把子的当然是上千南直隶的士子了,他们各个都群情激奋,原因就是该死的狗昏君居然无视了他们这些读书人的存在——联名奏疏石沉大海了。

    这下可把自命清高的读书人给气坏了……原本还都的阴谋被戳穿后,大家本以为你跟历代先帝一样,起码下个诏书表明一下态度不是?

    结果呢?你居然当啥事没有发生一样,真是岂有此理啊!

    所以作为这次“还都金陵事件”表面领袖人物之一的东林后继黄时雨、秦世督等人,终于忍无可忍了,下定决心要找那昏君讨要一个说法。

    “自清(秦世督字),咱们这次可要名扬天下了,日后不说入阁为臣,起码能混到一府一省父母吧,呵呵……”

    在奉天门的一处犄角旮旯里,黄时雨趁着士子们大声讨论不注意的时候,俯着身子把脸凑到了秦世督的耳边,低声细语道;秦世督听到他这么说,脸上顿时也泛起了丝丝得意之情,正义道
1...9596979899...15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