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史上第一无道昏君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猪少八

    张文白正喜滋滋地汇报着他登陆后勘察的消息;朱纯杰先是大喜,看了几眼高士元和宁虎两人,随即大笑了起来

    “哈哈哈,真是吾皇保佑,太一保佑啊,这下咱们发财了…”

    原来殖民的事业,这么简单啊?

    俺老朱真是时来运转啊!

    陛下他老人家真是英明睿智啊…不花他老人家和朝廷的一分钱就能在万里之外扩土,上古哪个圣君明主能如此这般作为?

    不过还没有等朱纯杰笑完,张文白讨厌的声音再次响起了

    “不过……几位大人,下官带着人上船后,绕着海岸线走了走,却发现不对啊,这里好像不是那个海参崴,而是一个大岛…”

    朱纯杰……

    高士元……

    宁虎……

    啊,你这子能不能把话一次性说完啊,你这样很不好的,知道吗?

    朱纯杰眉头紧皱,倒不是生张文白的气,而是他突然觉得殖民的事业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了,而且也没有那么简单啊。

    光是找路,或者找到目标就能让他这个殖民头子抓瞎了。

    可不是嘛,早期的殖民者、甚至哥伦布他们容易吗?

    还不都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吗?

    张文白看到几人眉头紧锁不讲话,于是上前又道

    “不过根据地图所示,那个所谓的海参崴应该不远了,大概再往北行不远就应该到了,而且这座道可是天然良港啊,属下都已经大致看过了,可以修筑大型港口…”

    可不是嘛,这座岛,就是后世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母港啊,那能不好嘛?

    不过现在是三月中旬了,所以这群强盗并没有看到附近海面封冻,他们要是在早一点,那可就不好说了……

    朱纯杰不可置否,他们这些殖民公司的政务官、武装商团的“军官们”,都是请过天子近卫军的参谋们交了好几个月识别地图的,所以他们也不是真的白眼瞎…

    “好吧,那咱们先把这里占了……唔,这座岛也该起个响亮的名字了,诸位有什么建议吗?”

    “嘿嘿,俺们都是大老粗,怎么能跟总督阁下比呢,还是您来起名儿吧!”

    朱纯杰看了一眼贱兮兮的宁虎,摸着额下须髯沉吟片刻道

    “既然诸位没有意见,那么就叫它文白岛吧…”

    。






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明三君
    


    崇祯三年四月初二。

    金陵秦淮河上的豪华画舫往来前行,两岸垂柳迎风作响,每个画舫上美艳歌姬楚楚舞动,琴声盈盈缭绕;江南才子汇聚一处,慷慨指点江山。

    在靠近一处景色别致的秦淮河岸边的奢华画舫上,此间正有两位十七、九岁的少年和一位十二岁左右的正太正襟危坐,品茶畅谈;而他们谈论的话题,自然也是天下大事了。

    他们不是别人正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那个正太就是王夫之了,他们此前就神交已久,不过真正见面认识才是今年二月的事情了,而且三位都是一见如故呢。

    其中黄宗羲是绍兴人,顾炎武是苏州昆山人,时常来这金陵…而正太王夫之则是第一次跟随老父亲王朝聘从北京到金陵的,而他家又是衡阳府的……

    之所以从京师南下,则是因为不满黄立极这个奸相,才辞官还乡的,本来王朝聘只是打算在南京拜访几位同僚老友,住个十几日便打算会老家教儿子好好读书的。

    却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交到了“忘年交”,老来得子(而且还是个神童啊)的老父一心慰便答应了儿子恳求。

    也正好能赶上天子驾临南京……

    而这三位在历史上的大名是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的,如果说大明,哪怕是南明能像南宋那样的能力在苟延残喘100多年,这三位不说能发起中国版的文艺复兴,起码也能是个启蒙运动吧?

    其中王夫之一生主张经世致用的思想,坚决反对程朱理学,自谓“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

    顾炎武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经史百家及音韵训诂之学等都有研究;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

    黄宗羲更是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总结他们的主张的话一、政治上反对君主独裁,提倡“人民为主”。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改革君主,强调衡量治理天下成功的标准应当是看广大百姓快乐与否。顾炎武也激烈反对君主,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认为,保卫一家一姓的国家,是君主及其大臣的事,而保卫天下是所有人的事,这段话后来被后人提炼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鼓励人民关心国家大事。王夫之认为天下的土地不能被君主一人所有,而应当是从事农业的老百姓都有份。

    二、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调经世致用。黄宗羲驳斥轻视工商业的传统思想,指出工商业和农业一样,都是“民生之本”,应该受到保护。顾炎武、王夫之主张文人多研究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反对空谈。

    三、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黄宗羲批判旧儒学的“君为臣纲”的思想,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思想命题。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王夫之批判理学先前宣扬的“天命论”和“生知论”,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体系。

    如果朱大昏君但凡知道点历史,这位黄宗羲一个锦衣卫秘密处决的结局是没跑了……丫的,“阶级敌人啊”,这是要把朱大昏君极其子孙送上断头台的存在啊,还能让他活吗?

    虽然朱大昏君对大明三君的政治主张不太了解,但他还是知道历史上欧洲那些被革命者送上断头台的君王的历史的。

    此刻三位未来的大儒争论时下政局而丝毫不知道因为某人是个史盲,才躲过了一劫;年纪最长的黄宗羲品了一口安吉出品的好茶,缓缓放下茶杯忧心忡忡道

    “我皇明二百六十数载,除太祖高皇帝、成祖皇帝外,余下皆少与民争利者;似世宗、熹庙者,焉不过重权奸尔,所争者不过民之皮毛已……

    而今上者,荒淫无度,穷兵黩武…尽近武夫而持朝政,近奸商而毁士林,又设上海、天津二市,聚敛浮财……我辈危矣!”

    他痛心疾首而拍案一呼,目光灼灼看着两个学弟,似乎在等待着他们的相应,丝毫不想想他们三家在大明朝以官绅以资,庇护奸商赚保护费的事情……

    不过这番言论,也从侧面透露出万恶的大明封建主义,居然可以光天化日之下堂而皇之地批判历代天子及今上……果然封建主义是大大滴坏透了啊…

    顾炎武沉吟片刻,清秀的面庞眉头紧蹙,结果话头道

    “太冲兄所言甚是……然,熹庙驾,今上以来,重武夫不假,却内抚流民、戡贼,外东征建奴、压服蒙古诸部…不久又传一战定山东流贼,解救万民于水火…

    陛下曾言,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太冲兄,而农弟,此有理呼?”

    黄宗羲还正打算反驳,却没有想到正太王夫之抢先道

    “宁人兄所言甚是……然,陛下重权奸以乱朝纲,近奸商将毁士林,何解呼?”

    黄宗羲内心一叹息,这两位虽然天资聪慧,然毕竟年轻啊,正是容易被忽悠的年纪啊…也不知道朱大昏君给这两位吃了什么药了。

    他当下也不再辩论什么了,因为他们这两个月来,几乎是昼夜不休在辩论着天子施政的得失。

    也没有辩论出什么东西出来,在黄宗羲看来,以这两位的天资,过个几年兴许就知道当今天子是多么昏晕无道了,只是那个时候,就不知道还来不来得及了……

    于是他便叹息道

    “咱们且看吧,反正陛下已于昨日抵达金陵,据为兄得到的消息,此时他应该正在汤山温泉宫…荒淫无度吧…”

    。





第三百二十二章 不好!昏君要迁都了
    


    顾炎武听黄宗羲讲到汤山温泉宫,不由地皱起了眉头,似乎想到了什么,却有欲言又止的样子,一旁的王夫之正太看他这模样,笑道

    “宁人兄,有话不妨讲出来撒,有啥子嘛?”

    黄宗羲一听,也把目光聚焦到了顾炎武身上了,只见后者微微一点头沉吟道

    “太冲兄,而农兄,在下刚刚听到太冲兄提及陛下驻跸汤山温泉宫,担忧陛下会再次还都南京……”

    什么?两位大才子都惊讶异常……你这乌鸦嘴啊,可千万别说中了……万一真还都南京,那江南百姓还有好吗?

    顾炎武到底是江东望族出身啊,那眼光还是有的,从朱大昏君的蛛丝马迹中就已经大致猜到了他将来干什么……看到两人的表情,他苦苦一笑道

    “陛下登基以来,所重者何也?”他先是自设一问,也不等两人回答,继续侃侃而谈道

    “乃武功也!乃工商也……

    唔,而今北方初定,武功亘古也;工商只立上海、天津二市,又传新立十一市,而今我皇明工商发达者,江南呼?广、泉二府呼?是以,北京焉能遥控工商呼?”

    是呀,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王夫之和黄宗羲同时在心底道;随即脸上却凝重起来了,这可是要不得大事啊,且不说还都南京会不会招致满朝文武、宗室、勋臣的反对,便是江南士林也不会同意吧。

    再退一万步讲,就算是还都成功呢,最大的受害者是谁?用屁股想都知道,那是广大士绅啊…

    以后大家还怎么愉快地利用秀才、举人、官身的身份庇护奸商牟利?还怎么通过诡计等手段侵吞卫所军田、民田……

    就现在,那些江南该死的奸商已经有不服士绅的苗头了啊,还不是因为有个上海商市的存在嘛…

    说起来,朱大昏君这招“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手段,还真是高明啊。

    就在两人苦苦思索的时候,顾炎武继续道

    “崇祯二年,天子奏凯还朝,又遣大同伯爵(曹文诏,现在是大同侯爵)率万余近卫军驻屯应天府……不知道天子使了什么手段,使得以魏国公徐弘基为首的南京勋臣,主动放弃了其在应天府的大部分田庄……其中魏国公府上缴了良田近10万亩…

    据某在下得知的消息,整个南京勋臣上缴的田土,加起来差不多近1000万亩了……不过陛下承认了他们通过诡计等手段侵吞的卫所军田、民田…

    而大同伯爵又拿着天子的圣旨,将那些良田赏赐给了所谓的近卫军武夫…”

    啊,还真是啊…

    这狗昏君还真是阴险狡诈啊…

    居然可以这样不声不响地谋划还都南京的事情…你就不能像大明历代先帝一样,先在朝堂上讨论一下再决定嘛?

    这是悄悄地进村,打枪地不要啊!

    这下子,两人的脸色更加难看了,无道昏君这是要杀江南士绅的父母啊……

    不过三人随即又想到了朱大昏君那十万近卫雄兵,脸色泛起的那点喜色,又一次暗淡了下去,他们可不是那种只读八股文章的腐儒啊。

    多少还是知道笔杆子、唾沫子多半是抵不过刀把子的啊。

    三人沉思半晌,最后还是黄宗羲缓缓抬起头,语气凝重道

    “金陵这边不是最近模样那个什么帝国时报,办了不少报纸嘛,咱们可以匿名将此事公之于众……咱们都是东林后继,就去东林日报投稿吧…”

    “哎呀,还是太冲兄足智多谋啊……”

    “好,到时候咱们一起写一篇雄文,到时候看那昏君怎么破这局,他还敢犯天下之大不韪嘛?”

    顾炎武和王夫之都被黄宗羲的的才智给折服了,双双赞口不已,弄得黄宗羲有点得意…

    说起来,办报纸这事吧,还真是朱大昏君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原本以为自己可以利用钱谦益东林大佬的身份,抢占舆论制高点,可没有想到啊……

    因果报应啊……

    而他一个封建狗皇帝怎么能下旨禁止民间自有言论呢?

    就算是下旨了,他还能管住大明土著的嘴嘛?要知道大明土著可不是奴才啊!

    ……

    汤山温泉宫

    还不知道已经有人看破自己阴谋诡计的朱大昏君刚刚宠幸了乔妃和张妃(乔大升和张群的女儿),这会儿正打着哈欠等待着请求陛见的大同侯爵曹文诏。

    不多时,身着近卫军中将礼服的曹文诏被女官带了进来,前者看到昏昏欲睡的天子,眉头稍皱,随即舒展敬抬手礼道

    “大同侯爵、近卫军中将曹文诏,参见陛下!”

    还在回味“秀餐”的朱大昏君被这一声给打扰了清梦,不过却也不生气,而是淡淡一笑道

    “将军来了,坐吧!”

    曹文诏也不矫情,而是朝着大昏君指着的沙发位置坐了下去;大昏君端起旁边的茶杯喝了一口浓茶,以便使自己清醒一点,还没有等他放下茶杯,就听到曹文诏开口道

    “陛下在山东又一战定了流寇,臣在南京实在是羡慕的紧……”

    他也是倒霉,自打跟着这位陛下,基本上就没有打过一次酣畅淋漓的硬仗,仅仅在昔日东征建奴的时候,在广宁城头扛着陛下的天子龙旗硬扛十几日建奴的强攻…

    不过陛下对自己和自家侄儿还是非常好的,不但许官封爵,而且还将南京这么重要的城市交给自己镇守……
1...9495969798...15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