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大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魔力鸟
“呃……”杨鸿章看着眼前一脸疲惫、满头白发的老者,这位老人家和自己在青县遇到哪位长者可不一样,虽然疲惫但气度不凡。不过相同之处是他们都将自己当做了明军。
“这位将军,多谢你们出手救援击退建奴。这位是孙阁老……”王乐年一看杨鸿章光顾着自己居然没有正面回答孙承宗,连忙咳嗽几声为孙承宗做介绍。
“学生杭州杨鸿章见过孙阁老,见过这位大人……”杨鸿章于是只好将自己等人的身份来历说了一遍。孙承宗越听越是两眼放亮光。一面让知县安排杨鸿章手下人进城歇息,一面拉着杨鸿章进了高阳县衙。
一路上孙承宗听了杨鸿章的讲述也知道杨鸿章这两百来号人在海上辗转几万里也算是上过战场见过世面的,刚才跟清军对战很明显比自己刚组织起来的壮丁强大不少。
刚到县衙孙承宗就迫不及待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老夫有个不情之请,还望杨小兄弟能够在高阳停留几日协助老夫守住这高阳城。如今的局势你也应该清楚,岳托带人从东边一直到了沧州,然后是回军准备与多尔衮汇合,所以牵制住岳托的右路军也是间接支援卢大人啊。”
杨鸿章心说这老头坏得很,嘴里客气得实在让自己受不了,论年纪这老头怕是比自己的爷爷还要大一些,论地位他更加不敢接受。他连忙摆手:“阁老,可别这么说,学生姓杨名鸿章字石麟。不满阁老,我和手下这些人要是在海上遇到哪怕是几倍的敌人也绝不胆怯。不过这高阳县城城墙低矮且破损严重,兵器缺乏,兵源不足。先前的建奴是先被我带人冲击一阵打蒙了,然后骑兵拖着树干再吓唬一阵这才仓惶撤退的。等他醒悟过来或者等岳托的大军到来,莫说这高阳城,怕是保定府也守不住啊。”
“哎,石麟小兄弟啊,老夫也知道建奴势大。不过老夫今日看你和手下人应对自如,还有那火枪射程堪比建奴弓箭远,射速也是相当快,还有那掌心雷威力也是相当惊人。在旷野野战就能以区区两百人击退建奴两个牛录骑兵。如今进了城,有城墙做掩护还有几万高阳父老做后盾,就算真是岳托亲自帅军前来,想来也一时半会奈何不了我们。”一旁的县令王乐年连忙帮腔。
杨鸿章白了他一眼,然后故作为难的说道:“王大人有所不知,今日这一战的皮甲和掌心雷等原本是为了去涿州准备的,在下可
是变卖了大量的珍宝才从西洋人手中买来的。尤其是掌心雷,数量有限得很。别看我们有十几辆马车,上百匹马,现在也已经空空如也。在下也是受人所托前来救人,要不然也不敢深入险境。所以想趁着两路建奴还没合围,赶到保定晚了可能就走不掉了。”
见到杨鸿章如此态度,孙承宗和王乐年先后沉默下来。很显然他们也是十分不适应杨鸿章的做事风格和聊天态度,换做一般的年轻人见了孙承宗怕兴奋激动之余一定会惟命是从。
再转念一想又释然了,说到底,如今高阳已经是四战之地,也是清军必须要拿下的地方。杨鸿章等人与他们无亲无故也不是军人,最主要的人家原本就是去接人的,强行将人家留下来还真是不妥。
不过孙承宗显然并不甘心。他在城墙上是目睹了杨鸿章等人战斗的,尤其是他带领的那个小队,差一点就直接将格罗哈干掉,那可真算得上是千军中取敌军主将的行为。如此勇猛绝不输一般的明军将军,更难的的是他曾经是秀才,孙承宗想到了卢象升,而眼前这个人还真的和卢象升有关系,他一双老眼在杨鸿章身上打量。
“这样吧,老夫连夜派人去保定府和卢大人取得联系,想来卢大人知道你的情况也一定会同意你留在高阳的。然后……老夫与王大人联名向朝廷奏请在此设营并举荐你为高阳守备军千总,统帅高阳所有兵马抗击建奴,你看如何?”
杨鸿章苦笑了一下,连连摇头。孙承宗顿时老脸就垮了下来。杨鸿章如此油盐不进显然超出了一般文人所谓的高傲。他强忍着怒火看着王乐年,那意思很明显,老夫还是要脸面要身份的,该你唱黑脸了。王乐年看看孙承宗,再看看杨鸿章,心说我的阁老大人啊,你堂堂帝师人家都不给面子,我一个小小知县说话哪里管用,难不成人家刚刚率领手下人救了高阳满城百姓,转眼我就要用朝廷律法压人么?王乐年从一见面就在很认真的观察杨鸿章,他虽然勇猛无比却不是那些军中丘八一样鲁莽,也不是一般的文人那么酸腐。对孙阁老表面敬重却似乎对朝廷律法毫不在乎。所以王乐年觉得自己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真正看清楚杨鸿章其人。
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说也不说话,诺大的县衙针落可闻。尤其是孙承宗,眼神中带着明显的怒意,对杨鸿章是如此,对王乐年也是。最后还是杨鸿章受不了,叹了一口气说道:“阁老,王大人,在下确实有困难。这样吧,今晚我再带人去城外一趟,将建奴再赶远一点,然后再将今日获得弓箭卖给你们。如何?”
“你……你……”孙承宗还没说话,王乐年已经气得满脸通红,他真是没想到这个杨鸿章如此胆大,要不是因为他刚刚救了大家,早就命人拿下了。孙阁老好心推荐她为朝廷出力他不答应就算了,现在居然拿着缴获的兵器做起了买卖,要不是阁老说准备让他领兵,自己早就派人去问他要来了。
(本章完)
第013章 困守高阳
杨鸿章看了一眼正在生气的孙承宗,然后再转向王乐年:“王大人,这些弓箭可是我手下人拼了命击退建奴才缴获的,虽然没人阵亡却人人身上带伤。而且按照朝廷规矩,杀一个鞑子朝廷奖励10两白银或者官升一级。我和我的这些兄弟无意于做官,若是阁老和王大人能代表朝廷的话,不如先折现吧。不瞒你们说,我们在来的路上还在青县干掉了至少一个牛录的建奴骑兵,尸体都藏在官道的树林里,我们这些战马都是那一次抢来的。而为了备战我们可是花费了大量的银子购买粮草和火药,原本是想着到了涿州万一遇到建奴用得上。也多亏有了这些准备才有今日之侥幸。”
“这……”王乐年傻了,朝廷确实有这样的规矩,满清骑兵骁勇无比,能够一次战斗杀死四五百建奴骑兵,基本上都是万人大会战,而且是大胜了。朝廷这样的赏格并不算过分。而且如果撇开朝廷法度,杨鸿章的枪支弹药也的确是为了去涿州救人而准备的,如今人家为了救高阳而用掉了,让他们出点钱赔偿也不算过分。不过王乐年是朝廷命官而不是生意人,他当然不愿意跟杨鸿章做生意。
“好,所有的弓箭留下,这笔买卖我们做了。老夫也会派人去青县查看若是你所说为真,老夫一定上书朝廷为你请赏!”让王乐年和杨鸿章意外的是孙承宗在看到杨鸿章坚决不肯留下的态度之后,嘴角微微翘起然后似乎像是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一样。
杨鸿章在稍微犹豫之后就立即让人清点弓箭,连同青县的收获,光是战弓就有五百多,再加上两万多的羽箭。自己好像很吃亏!他为了做好人自己随身的银两在沧州上岸的时候都快用光了,前路未卜,当然是收现银比较好。然后王乐年还想问杨鸿章购买燧发枪被断然拒绝了,气得王乐年差点命令手下人将杨鸿章拿下,后来一想,目前的情形好像自己的手下干不过杨鸿章。最后杨鸿章留下了几乎所有的战弓和羽箭,还有一部分掌心雷和一百套皮甲,高阳县东拼西凑了五千两白银。杨鸿章虽然不满意总比什么都捞不到强一点,于是准备带走全部的战马!
杨鸿章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当晚带着所有人骑着战马,每个人举着两个火把偷袭了一次格罗哈的临时营地,惊慌失措的格罗哈听到燧发枪声和掌心雷的爆炸声连抵抗的心思都没有,跨上战马就跑,跑出去几里地还是心有余悸,找了块高地看到杨鸿章的队伍,让人简单的数了数,带着队伍直奔河间府投奔岳托去了。两百步兵他都奈何不了,现在起码有一千多骑兵,他可不想稀里糊涂送了命。
赶走了格罗哈,杨鸿章是准备带人连夜离开了高阳的,奈何孙承宗与王乐年再三挽留,杨鸿章决定在高阳逗留一个晚上。只是等他第二天早上醒来准备带着人马继续前进的时候,高阳县衙门口夏冬伟正笑盈盈的站在哪里,身后还有两百多身经百战的明军骑兵。等杨鸿章问仔细才知道原
来卢象升已经到了保定府,孙承宗更是连夜派人去联络,然后点名要求留下杨鸿章。卢象升这是派了两百骑兵和30名斥候作为保护孙承宗和支持杨鸿章守卫高阳的大力支持。如果来的是别人杨鸿章可以不予理睬,但 夏冬伟不仅仅是卢象升的外甥,还是杨鸿章未来的大舅哥。他带来一个消息,那就是清军入关的时候朝廷就决定夺情起复卢象升。卢象升自然第一时间安排家人回常州。夏燕父亲和大哥夏春伟已经早就离开估计块过黄河了。夏冬伟是留下来准备跟着卢象升建功立业的。
继续北上去接人的借口没有了。然后夏冬伟拿出了卢象升的亲笔书信,卢象升先是表扬了杨鸿章一番,尤其是对朝廷示警,虽然并没有什么用。然后话锋一转表示他从夏燕哪里了解到了杨鸿章这一年来在海上的所作所为,大加赞赏的同时希望能够为国出力。最起码也要保护好孙承宗。
这些是卢象升在书信里说的,还有就是夏冬伟的口述了,在口述中,王乐年就成了一个十足的小人,因为在他写给卢象升的书信中,直接点出来杨鸿章聚众数百人,火枪无数,战马无数,还有大量的掌心雷。这样一支几百人的队伍出现在北直隶是任何朝廷官员都无法坐视不理的。考虑到杨鸿章有恩于高阳,作为高阳父母官,他的底线是杨鸿章可以带走手下两百号人,但那些北直隶本地难民和所有的武器必须留下。
听到这里杨鸿章差点笑出来,他直接替夏冬伟说出了后面的话,孙阁老一定在信中对我大加赞赏,是难一见的人才,不报销朝廷得是在太可惜了……当然卢象升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杨鸿章在杭州就是因为太高调,所以被巡抚黄道周惦记,如今被孙阁老与直线王乐年惦记,升为宣大总督的他也很为,不好从中说项,那意思还是最好听王乐年的留下来,不然只能去大海上做海盗了。
夏冬伟看到杨鸿章一脸委屈的样子却是很意外:“燕子来信说了你的经历,舅父认为你完全可以趁这次建奴闯关的机会大展身手,在高阳有孙阁老的支持你还担心什么?”
杨鸿章没有回答夏冬伟,心里却再说,我的傻舅子啊,树大招风你不知道吗,高阳正是因为有孙阁老才会在将来可能被多尔衮、岳托重点照顾啊。不过杨鸿章也知道王乐年这家伙可不只是说说玩的,这些读书人一旦战事结束一定会第一时间上书朝廷。和黄道周的猜测比起来,王乐年可是眼见为实的。自己对高阳的那点恩情绝对抵消不了他的正义凌然。
当杨鸿章黑着脸来到高阳县衙的时候,孙承宗笑意盈盈地端坐上位,高阳县令王乐年则略带愧色地站在一旁。见到一老一少如此,杨鸿章也就开门见山:“高阳人少墙低,根本不适合固守,而此次建奴兵分两路,保定府必定是主战场。一旦多尔衮左路军进攻不利,岳托的右路军必定回师增援,高阳是必争之地。到时候十几万大军鏖战,清军骑
兵搂草打兔子顺手就能灭了高阳。所以两位大人,学生还是建议尽早撤出高阳。就算是要抵抗建奴,也应该去河间那种府城。那里有朝廷的粮仓,可为大部队提供粮草,也可以为朝廷赈济灾民提供粮食……”
听着杨鸿章侃侃而谈,孙承宗频频点头,末了见杨鸿章用眼睛白了他一眼只好干咳一下说道:“建奴犯境老夫年事已高于国于朝廷无能为力,唯有死守高阳。两位当尽心尽力抵御建奴,若事真不可为两位弃城而去便是。”
闻言杨鸿章撇撇嘴不置可否,一旁的王乐年则连忙抢话道:“阁老何出此言,乐年岂是贪生怕死之辈,定当与阁老同往与高阳同在!”
面对两人再次表明心迹,杨鸿章无奈地摆摆手说道:“既然鸿章留下来自然有些事情要先说好……”杨鸿章于是将自己的打算和两位说了一遍,然后提出来自己必须对高阳守备军拥有绝对的指挥权,在清军再次围攻高阳之前,高阳县衙必须全力配合进行城防加固。孙承宗和王乐年自然一口应承。
于是整个高阳再次被动员,或许是处于愧疚又或许因为是当地父母官的缘故,王乐年对于杨鸿章的许多看起来过分要求表现得十分配合。完全没有这个时代文官的傲慢。县衙皂隶被分成了几拨玩去高阳县城周边的村镇购买粮食、石灰、火药、竹子等等。杨鸿章原本是想让夏冬伟带着几个人去沧州从海路回浙江的,结果这位比杨鸿章还要小一岁的大舅哥却一脸兴奋地说要留下来协助杨鸿章守城,而且他十分自信,认为杨鸿章的武艺不如他,关键时候还能帮忙,当然最重要的是舅舅派来的两百多骑兵有他努力争取的功劳。而且他信誓旦旦的说要是担心打仗早就跟着父亲和兄长回去了,留下来就是要找机会建功立业的。杨鸿章无语只能由着他去。
孙承宗不愧是曾经督师辽东的大学士长期跟清军对抗的人,听完杨鸿章的守城计划之后老人家雷厉风行,短短两天时间已经再次募集了两千壮丁。并且集中了全高阳的铁匠紧急赶制造了三千支羽箭,加上原本的库存和杨鸿章留下的倒是有两万五千羽箭了。原本破败不堪的城墙也正在组织人修缮。最让杨鸿章敬佩的是在此期间孙承宗拿出了几乎全部家资交给了王乐年派人从附近的村镇大量采购粮食。弄得杨鸿章都不好意思继续压榨他了。
既然答应了卢象升和孙承宗,杨鸿章自然也不能坐在高阳城里等死,他让五十名天雄军斥候分成10组,然后将张虎等人补充进去然后每组又派了五人带上燧发枪和掌心雷。杨鸿章心思就是让这些战斗经验丰富的斥候训练新斥候。10个10人组被轮流洒了出去,被要求严密监控高阳方圆三十里的清军、明军和其他任何异常情况。原本那些高傲的天雄军斥候是十分不情愿出门带拖油瓶的,当杨鸿章给他们每组发了一个千里眼和一只怀表之后就屁颠屁颠带着人出发了。
(本章完)
第014章 抽空劫掠
高阳城新兵的训练则直接交给卢象升派来的两个百夫长,杨鸿章有心按照和谐时代的陆军操练,但和时间不够了。现在最重要的是帮助自己从杭州带来的手下人学会骑射以及让所有的战马尽快适应燧发枪和掌心雷的响声。至于新招募的壮丁,短时间只要能够熟悉巡逻,能够射弓、给燧发枪装弹就已经是很不错了。
孙承宗答应了军队完全让杨鸿章训练指挥的承诺。其实他也是想看看杨鸿章到底有多大的能耐,因为到目前为止杨鸿章应该是他见过的最傲慢的年轻人了。如果孙承宗没有见过杨鸿章的战斗一定只是当他是一名普通的读书人的天性,但卢象升的回信中也说起了这家伙靠着几十个家奴就能从红毛人手中抢夺海船并且纵横几万里穿越西洋人的重重封锁顺利回到大明。如果杨鸿章真有那样的本事,那高阳有福,大明有福了!
在孙承宗和知县县令王乐年的号召下,整个高阳城算是全部动员起来了。而最辛苦的人不是杨鸿章,而是王乐年。因为杨鸿章还给他派了一个督造工事的任务。什么是工事,孙承宗也没听说过,只是吩咐王乐年按照杨鸿章的交代去办即可。
然后王乐年就在民夫和工匠们疑惑的眼神中带领着五千人在四个城门外开始挖坑然后在坑的上面浇筑出一个个大小不同的据杨鸿章所说的水泥方块。浇筑啊,水泥啊,竹筋啊都是王乐年第一次听说。尤其是关于水泥的配方,黏土、石灰和石膏之间的比例不好掌握。每次浇筑完成之后还需要什么养护……
不过三天后孙承宗登上城墙看到初具规模的工事的时候赞叹不已。身经百战的他一眼就看出来了这些水泥墩子对于全部是骑兵的清军来说意味着什么。
王乐年可是知道孙承宗曾经是蓟辽总督,亲手打造出了关宁锦防线。既然他都说好,那自己这几天也就没白辛苦。其实杨鸿章也是在苦笑,要是清军给他足够的时间他宁愿将水泥用来修建城墙的。尽管类似于混泥土的水泥强度不怎么样但加上竹网之后比普通的夯土城墙可是要坚实得多。
杨鸿章给王乐年的任务其实也简单就是利用木材板做模具将做好的大小不一的水泥预制板不规则的埋设在城墙外三百步以内的空地上。这些东西不是做掩体而是当拒马用的。固定且不规则排列的水泥墩子可以减缓清军骑兵的速度也让他们无法在短时间内组织队形。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这些拒马一般的刀剑难以一下砍断,也不好移动,也无法烧毁。如果清军放弃骑射,选择下马步战或者采用攻城器械,这些水泥墩子就会成为攻城器械前进路上的障碍。
斥候每天都会带回来消息,不过大部分都是关于流民的。岳托自从墙子岭入关以来就立即分散队伍力求用最快的速度劫掠,然后跟后出发从青山关入关的多尔衮部队会合与前来堵截的明军会战。河间府是斥候重点关注的,但是自从杨鸿章再次回到高阳之后就一直没有大规模的军队进
出,想来岳托一定是带着人去山东了。
不过第四天的晚上,一组大胆的斥候带来消息,大量装载着物资的车辆正从肃宁往东北方向去。想来应该是岳托攻陷河间府然后大量物资从河间出发了,然后杨鸿章就不顾孙承宗的劝阻带着手下临时拼凑出来的五百骑兵出发了。
沿着白洋淀南线一直急行军了两个时辰后终于追上了清军的运输队。此时已经是后半夜,整个运输队居然选择了在野外扎营。由于事先有斥候的情报,杨鸿章等人靠近之后不再隐藏踪迹直接冲了上去。清军显然也是十分警觉,在杨鸿章等人尚未靠近的时候已经有一百多骑兵冲了出来,不过迎接他们的是刚刚接受训练的四百多端枪齐射的杨家军。砰砰砰,密集的枪声之后,迎面冲过来的清军骑兵一百多人就只剩下了半数。然后当他们看到杨鸿章的骑兵规模的时候选择了退回去。然后是将近两百的步兵列队堵在简单的寨墙后面。
杨鸿章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让队伍停下来,没有燧发枪的继续在马上保护两侧,中间的几百下马人分列三排选择步战。毕竟战马还不是很熟悉燧发枪和掌心雷的响声。
当枪声再次响起的时候,对面的清军终于慌了,他们以往遇到的明军火枪队绝对没有这么强悍的战斗力。关键是同样是步兵,清军的弓箭根本就到不了敌人跟前。两百多杆燧发枪齐射的响声就足以震慑任何没有见过这种场面的将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