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复兴大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魔力鸟

    大约又是三轮射击之后,对面的清军已经十分混乱、溃不成军。就在杨鸿章以为对方即将崩溃的时候。让人吃惊的一幕出现了,原本溃散的清军骑兵再次出现,不过这次他们没有选择冲锋,也没有选择原地骑射。而是每个人手中都押着一个人。

    就听得对面一人用汉语喊道:“对面的明狗立即停手并且离开,否则你们每次发射我们就杀一批俘虏。一直到杀光为止!”那人说完咧着嘴,眼睛里却露出凶光,显然为自己的这一举动很是得意。

    “……”杨鸿章顺着闪烁的火光看过去,那些被清军骑兵押着的全部是汉人,但从服装来看明显只是普通百姓。这时候一名斥候来到杨鸿章跟前说他们侦察到的情况里确实有将近千人的百姓。劫掠人口也是清军破关的一大目的之一。所以一个运输队里有大量的明朝百姓是很正常的。斥候才没有特别说明。杨鸿章恶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之后随即下令所有的燧发枪手装填弹药,然后回去与自己的战马汇合。

    对面的清军见到自己的办法有效不禁心中大喜。只是很快他就发现自己想错了。整合好队伍的五百骑兵迅速地冲破了临时寨墙,弓箭与燧发枪一起射击。明军所有的骑兵毫无顾忌的朝着清军骑兵和人质以及溃散的步兵开始了无差别的攻击!

    清军骑兵见状杀心大起毫不犹豫地朝着身旁的明人身上砍去。很显然这些奇兵试图用血腥的场面震慑来犯的敌人。一时间血肉横飞。

    杨鸿章努力控制自己不去看,不去想,他知道自己必须尽快解决战斗,不然还会有更多的无辜的百姓蚕丝,于是拼命催促胯下战马,一马当先地冲入了清军骑兵队伍当中,然后将早已准备好的掌心雷扔了出去。早已得到命令的其他人也是如法炮制,顿时先前那清军骑兵所在的位置被炸出来一个个的大坑。五六十名骑兵瞬间就丧命当场。而他们手中的人质也早已掉在地上被战马踩碎。

    然后更多的骑兵冲入了清军临时营地,对那些试图反抗的步兵展开了屠杀。眼看着自己人用明人百姓做挡箭牌的威胁不管用,那些步兵也知道大难临头。有大部分选择了跪地求饶。不过怒火中烧的杨鸿章并没有放过他们的打算。杨鸿章身后的所有人也没有要放过这些俘虏的打算,因为九在刚才他们还用无辜的百姓做挡箭牌。将近三百颗人头被割下来装进马车带回高阳。

    尽管有至少五十名难民无辜惨死,还有十几人在与清军的正面交锋中失去生命,三十多人被弓箭所伤、但和战果比起来不值一提。

    杨鸿章终于尝到了优秀斥候的好处,这一次他自己都觉得欺侮人,清军一百多骑兵和两百的押运队伍被袭击,除了三人被生擒外全部被射杀。解救了至少一千多即将沦为满人奴隶的普通百姓,粗略一统计截获粮食三千石,丝绸、布匹、冬衣、生铁五大车。还有杨鸿章急需的火药一大车。显然这是河间府库的库存,是岳托正在组织人力王北方运输他们的收获。至于白银,除了承诺出战的骑兵每人分三两,发现敌人的斥候每人五两之外全部被他储存起来用来购买战备物资。这让所有参战的人个个眉开眼笑。唯独夏冬伟苦着脸,一方面他还没有适应这血肉横飞的场面。尤其是自己认识的那个杨秀才在面对清军用百姓做威胁时的果断狠辣让他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尽管事后得知牺牲了50人却解救了千人杨鸿章的决定没有可以指责的地方。但是看着活生生的人尤其是手无寸铁的人被当场斩杀让他也意识到战场并不那么好玩。

    事实上当那些百姓得知高阳的明军解救了他们之后也是一个激动不已,对于他们来说,背井离乡不可怕,可怕的是此去可能就永远回不了大明。他们中很多人在河间城被攻破之前就有家中的青壮年逃离了河间,如果他们就此被清军俘虏成为奴隶那将再也没有机会和那些先期离开的人团聚!所以他们对杨鸿章和他的手下人自然也是感恩戴德!

    就在众人准备带上财物品和解救的百姓返回高阳的时候,人群中走出来两名男子,其中年长的一位大约四十来岁,他经过士兵的指点来到了杨鸿章跟前先是躬身行礼。杨鸿章不是第一次救人,也习惯了这个时代的人繁琐礼节,更何况眼前的这个人一看就不是普通的耕田百姓。

    “不知将军是那镇人吗,你们总兵可在附近。我有重要情报。”中年男子行礼之后迫不及待地说道。

    (本章完)




第015章 救个大官
    杨鸿章还没说话,一旁的杨胜不耐烦了:“我说这位老爷,这黑灯瞎火,你别耽误我们的时间行不行。我们从高阳而来,一路急行,这回去还要带上这么多东西起码得四五个时辰呢。要是路上遇到大股清军就完蛋了。就算我们骑马没事,那深厚的老百姓铁定要再次成为俘虏的。我说你不会是清军的奸细想要拖住我们吧?”

    “放肆,家父乃河间……”中年男子身旁的年轻人显然受不了杨胜这种无理行为,不过就在他即将道出自己父亲身份的时候被中年男子及时制止了。

    见状杨鸿章也制止了想要继续表现的杨胜,而是将来人让到一个僻静处看看这人到底想说些什么。

    “小将军,岳托三日前攻陷河间之后并没有立即带走大量粮食,也没有在河间府留下足够的守军。正是我朝廷大军夺回河间的大好时间。还请小将军转告你家总兵要尽快。不然都能岳托布置到位就来不及了。”中年人一副焦急的模样。

    “这位大叔,你说岳托是三日前攻陷河间的?那现在河间城内清军驻守大约有多少人?”杨鸿章虽然从斥候的情报中大致了解到河间被攻陷的时间,但眼前这位应该是知道更多内情的,于是态度认真起来。

    “总不会超过两千步骑。”中年人赶紧回答。见到杨鸿章似乎不相信,于是又补充道,“当日岳托率领总计不超过六千骑兵攻击河间府,河间守军抵抗了两日后部分逃散部分投降。这当中建奴的伤亡也不小,尤其是城门争夺战的时候,至少两三百建奴骑兵被滚木砸死。后来有人看到至少有四千骑兵往南门出去后就没有再回来。建奴去掉攻城损失的人手加上投降的明军步骑总数当不会超过两千,甚至会更少。所以还请小将军将河间的情况立即报告给你家总兵,夺回河间就在这几天最好。要不然建奴劫掠到财物都会陆续集中到河间来,那样河间的守军就会陆续增加。”

    “嘿嘿,老头,还说你不是奸细。建奴的兵力分布你怎么那么清楚?你不是做了俘虏吗,怎么知道建奴的兵马调动?莫不是建奴故意让你们离开河间然后引诱朝廷军队前往,然后在来个里应外合啊?”一旁的杨胜还是没有忍住,因为这家伙的言语当中破绽太多了。见到杨鸿章沉默不语,杨胜于是催促道,“三少爷,我们赶紧走吧。这地方虽然离开河间很远,但难保东面会有建奴的军队,早日回到高阳才安心。你看这些财货还有那些百姓都经不折腾了。我们自己人也真疼半夜了,战马也吃不消了,遇到建奴真的就没有闲钱的战斗力。”

    杨鸿章闻言点点头,扭头看了看后面见到现场收拾的差不多了,也就下令队伍返回,毕竟杨胜的担心也很有道理。五百骑兵连夜奔袭,那是因为有一直不知道数量的运输队在钱昂等待。如今经过战斗,有损失也有收获,已经到了人哭玛法的地步,就算遇到同等数量的清军也不好说最后的结果。

    这下可急坏了那中年人

    ,跟在杨鸿章的战马身旁一路小跑一边不断地重复着那句话,小将军,你一定要及时将河间的情报告诉你家总兵啊。岳托应该是带人去山东劫掠了,少则三五天多则七八天一定会返回河间。一定要在吃之前夺回河间啊!”

    杨鸿章如果是一镇总兵哪怕是副福将或者参将,得知河间的情况叶铿会考虑立即夺回河间然后据城死守或许真的能够从战略上极大程度上牵制清军的劫掠。然而他不是,他只是一个民壮头领,手下临时拼凑的五百人偷袭运输队还行,去攻城那是找死。

    所以尽管这中年男人将河间说得唾手可得,杨鸿章却丝毫没有心动!量力而行在这个混乱的时代是最明智的。

    眼看着杨鸿章无动于衷,队伍的行进速度越来越快,那中年人也是发狠了,扯住杨鸿章战马的缰绳,身子横在了路中央:“小将军,停下,快停下!老夫,老夫是河间知府向思问!求求你了,小将军。河间府至少还有上万百姓被羁押。还有几万石粮食囤积在哪里,这些不能白白便宜了建奴啊。不然如此下去建奴只会越来越强大的!小将军……”

    闻言杨鸿章愣住了,转念一想似乎又明白了,如果此人便是被攻陷的河间府知府的话这么着急想要求朝廷军队夺回河间是可理解的。毕竟武将丧师文官失地都是重罪。文官多半在城破之际以身殉国或者溜之大吉,前者朝廷不但不会治理罪,还会加以抚恤。逃跑了的抓回来难免受苦,但也要抓住的到人才行。而向思问这样先被清军俘虏,然后又被自己人解救的最为尴尬。以死全节没机会了,逃跑隐姓埋名也不可能。

    旁边的杨胜再次哈哈大笑:“老头,你说你就是河间知府?狗官何以成为建奴的俘虏,混在百姓当中。真给读书人丢脸。”

    闻言向思问一脸惭愧,不过见到杨鸿章终于肯停下来,连忙在自己的包袱中一阵捣鼓,最后竟然真的拿出来一个鲜红的大印!

    杨鸿章和那年轻人则同时横了杨胜一眼,那意思分明在说闭上你的乌鸦嘴。杨胜讨了个没趣缩了缩脖子退到后面去了。杨鸿章则连忙跳下马来,他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对于那些迂腐的什么必须以死殉国之类的没感觉。蓟州镇一个镇的兵马连岳托的几天也阻挡不了,有的甚至王芬而逃,关宁铁骑在多尔衮面前也吃可大亏。甚至连宣大总督卢象升也不是清军的对手。杨鸿章也不觉得向思问一个文官在面对六七千气势汹汹势在必得清军骑兵能有什么作为。杨鸿章更加不是卫道士不会对这样的父母官有什么苛求或者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责骂。

    杨鸿章下的马来绕着向思问转了一圈,确认他应该无大碍之后便问道:“大人还有公子可骑得马?”

    “自是无碍,不过夺回河间的事情……”向思问看了站在一旁的杨胜欲言又止。很显然他觉得杨鸿章能够如此对待自己已经很侥幸,只是旁边这家伙刻不怎么友善。

    “大人先随我去高

    阳吧,其他的事情日后再说。杨胜,你去给大人准备两匹马。”

    杨胜很快给两人前来马匹,脸上却依旧一脸的不快,显然对这个失去了自己领土的知府大人没什么好感。连同他十几岁的儿子也没好脸色。杨鸿章见状只好让他闪到后面去,然后在向思问惊讶的目光中将自己的情况说了一遍。

    听闻杨鸿章也只是被孙阁老抓来的壮丁只好尝尝地叹了一口。其实他心里也明白,自从河间守军溃散的那一刻开始,周围除了保定府哪里还有军队能够夺回河间。这也是岳托为什么如此大胆只留下两千人驻守的原因所在。

    而杨鸿章也从向思问的简单描述中了解到,河间府官员也不是毫无抵抗,只是战斗力相差实在太大,在坚持了两天,官兵伤亡过半之后清军的伤亡却不过百人。向思问原本也是有过以死殉国的,终究是舍不得自己的儿子。四十有二的向思问十年前丧妻然后几个小妾也莫名死亡居然一直没有续弦更不用说纳妾了。这倒是让杨鸿章觉得惊奇,。按理说正四品文官在北京城也许算不得什么,但是在河间府那也算得上地方要员了。当是提亲的人踏破门槛才对。不过从向思问儿子的表情来看这事情自然不会有假。想来应该是个勤于公务且深爱妻子的男人。

    当然真正让杨鸿章能够接受向思问的还是他急切的表明自己的身份,然后得知自己的身份后还依然肯跟随自己去高阳。要知道孙承宗虽然是退休老干部,见了他这河间知府说不得也会上述朝廷参奏。

    看着三百多颗新增加的清兵头颅,孙承宗也是感慨万千。这小子真是初生牛犊啊。前后几天功夫斩杀的清兵居然达到了千人。而向思问和他年幼的儿子看到堆积如山的老鼠辫子头的时候也是惊呆了。再一打听,居然是杨鸿章带着区区几百人分三次完成的。如果大明朝廷军队有如此战斗力哪里还轮得到清军来关内撒野,早就十万精锐灭了女真和蒙古。而向公子似乎对高阳城外那参差排列石头墩子很感兴趣。

    当然让孙承宗意外的还有向思问的到来,正如杨鸿章想的那样,孙承宗虽然已经退休,但是对于这种丧失了自己领地的父母没有什么好颜色,最后还是杨鸿章帮着说了许多好话,孙承宗才算是勉强接纳了向思问。相对来说王乐年就表现得更加友善,或许他心里很清楚,如果不是杨鸿章的横空出世,高阳县城怕是早就被格罗哈带着六百清军骑兵攻陷了。河间府可是面对六七千清军骑兵。王乐年可没有孙承宗那种必死的决心,所以他很能够理解向思问。即便如此向思问还是担惊受怕的,到了高阳之后除了跟在也杨鸿章身后哪里也不去。他害怕孙承宗和王乐年私底下会向朝廷写奏章将自己描述成那种望风而逃的官员,那到时候自己自己怕是永远返不了身来了。所以他对于当初坚持让他来高阳的杨鸿章多少有点埋怨,尽管他也知道自己就算不来孙承宗与王乐年该怎么做还是会怎么做。

    (本章完)



第016章 将相不和
    接下来的三天比较安静,高阳周边几乎没有清军行动。一直到天使的到来彻底打破高阳的平静。前来高阳宣旨是司礼监秉礼太监高坑,相当年轻,却地位不低让孙承宗等人都不敢轻视。王乐年、杨鸿章等人则都被要求到孙府接旨。众人一通忙活之后跪伏在地,就听高坑尖着嗓子大声宣读。而圣旨的内容则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先是擢孙承宗为中极殿大学士领兵部尚书,圣旨到日即可入京。宣读完毕之后高坑立即上千扶起孙承宗,高坑脸上一脸的笑容,显然是早就知道圣旨的内容,一打听,高阳北面的战事果然彻底糜烂。先是卢象升领天雄军和保定镇、大同镇兵马在涿州与多尔衮对峙。几番交战败多胜少,而关宁铁骑额千里驰援来到固安之后却按兵不动,结果被多尔衮偷袭,损失惨重。皇帝朱由检这次招孙承宗入京显然是想让他替代卢象升的。高坑也毫不避讳地说皇上是因为见到孙阁老的捷报才突然决定的。内阁的几位辅臣都力主孙承宗总督天下勤王兵马。

    高坑此次前来的另外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查验战果,只要战果属实,就立即敦请孙承宗入京。显然包括高坑在内的北京城的几乎所有人都相信孙承宗不可能在这种事情上扯谎,而且现在的局势太需要这样的局部胜利来鼓舞人心,所以孙承宗作为胜利者有必要进京一趟再出京。

    第二个轮到杨鸿章,杨鸿章十分不情愿地跪伏在地听的很认真,只是圣旨似乎有点长,圣旨上却洋洋洒洒写一大篇,其中包括孙承宗、王乐年甚至夏冬伟都不甚了解的长江口海战,皇帝朱由检对杨鸿章虚张声势打草惊蛇的做法大加赞赏,对上海城外的及时增援和战果也感到意外。总之一句话,皇上很开心,朝中大臣们很期待杨鸿章有所作为!而在孙承宗等人看来这杨鸿章早就简在帝心了。然后来到直隶后三战三捷。朝廷为表彰杨鸿章以往的功劳,授杨鸿章为从五品武略将军,着孙承宗、杨鸿章等人立即组建高阳守备营,由杨鸿章统帅就地组织抵抗建奴,牵制建奴。其余各级将官由孙承宗酌情选拔后报备朝廷。

    对于这个早就期待而且也是预料之中的决定,高阳上下一片欢腾,总算这支主要是民壮组成的队伍正式成军。而且杨鸿章也因为前几次歼灭清军骑兵被朝廷赏识也算是安抚了杨鸿章手下人。

    相对而言高阳知县王乐年则升为兵科给事中只能是略微有褒奖,当然比起高阳一个小县城,王乐年的新差遣是可以经常参与朝议见到皇上的,暂时留任高阳协同作战,待战事结束后入京。

    毫无疑问,除了杨鸿章外,孙承宗的重新起复和王乐年的升官都和杨鸿章等人来到直隶后那一千多颗清兵人头有关。杨鸿章也没想到自己瞎打瞎闹还能让孙承宗重新入阁。想到孙承宗即将离

    开高阳,只要是进入了北京城就相对安全,即使将来再出京城也是有重兵保护的,大明的历史因为自己这只蝴蝶的到来而终于有所改变杨鸿章暂时松了一口气。

    向思问没有出现在现场,而是躲在看热闹的人群中,和几位当事人比起来他更加的紧张。幸好圣旨里也没有提及他,说明孙承宗与王乐年都是厚道人,并没有将河间失守以及向思问人在高阳的事情上报朝廷。朝廷使者的到来对于孙承宗、王乐年甚至向思问来说都是好消息。但是对于杨鸿章来说只能是喜忧参半。自己能够有一官半职也能将自己手下掌握的兵器、战马合法化。但京城周边的战事,显然不容乐观。一个多尔衮就让卢象升、高起潜头疼不已,若是岳托南归……事实上随着战事的焦灼,岳托与多尔衮会师是必然的。而高阳则是岳托行军的必然路线!

    其实无论是从圣旨内容还是从孙承宗的即将离开,都为杨鸿章暂时离开高阳转战他处提供了机会。因为孙承宗的离开必定会动摇高阳上下死守到底的决心,尤其是文官王乐年。而圣旨上也只是要求杨鸿章组织军队抵抗、牵制!没说过要死守高阳!但是如何找机会离开,又去哪里?

    在高坑的再三催促下,孙承宗不得不连夜动身。原本孙承宗想只身跟着高坑的卫队入京的,王乐年和杨鸿章自然不干。最后孙承宗只能怪带着五十名亲兵,将剩下的家丁和亲兵交给了杨鸿章,再三叮嘱两人好好驻守高阳。

    事实上没等王乐年与杨鸿章两人好好谈谈,向思问再次急不可耐的提出来偷袭河间并且驻守河间的计划。其实纯粹从武将的角度,杨鸿章是赞成向思问的。从一开始就不赞成孙承宗的死守高阳的战略。那时候孙承宗认为自己年事已高,誓与高阳共存亡很正常。就算现在去问孙承宗,说不定他也不坚持让王乐年与杨鸿章死守高阳了,因为站的角度不一样。

    但王乐年显然不愿意就此放弃高阳或者说还和以往孙承宗在一样放弃自己的权力。他在高阳做五年知县了,若不是杨鸿章这几次胜利他怕是要老死人在知县位置上了。朝廷使者前脚走,他后脚就逃离高阳岂不是作死,政治前途几乎就此终结了。所以王乐年坚决不同意放弃高阳,尽管他的内心也不一定愿意坚守高阳,大必须摆出一个姿态来,这样的争吵自然不欢而散。
1...678910...4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