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荣华路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华卿晴
这时代二十一岁的姑娘,真是老姑娘。
那可不是一般的老姑娘,在这等年纪里,都是老得不能再老了。
当然,在荣娘眼中,她的女儿却是正值了花儿一样的年纪。还有便是王室的公主不仇嫁啊。这未来公主府在那儿,到底是好日子过着。
嫁得晚些,未必不是好事儿。
这女子嫁得晚,生了下一代时,到底是更安全嘛。
“只要父王、母后不嫌弃,女儿是巴不得晚些出嫁呢。”刘玉娘笑着,说道:“母后可说过,女儿是您的贴心小棉袄。”
这话啊,静国公主刘玉娘说得巧笑嫣然。
荣娘心头,自然是听得美滋滋的。到底女儿的嘴甜。
第190章
宣文八年,倒也算得不平静的一年。
至少,于东屠国如此。
宣文九年,春。
整个半岛的局势,并不平稳。而是更加的动荡了起来。
东屠国内,君王刘长石在扩张军队。当然,更在淘汰了一些军士,那是补充到了官府之内。算是充实了君王对地方的掌控。
刘长石的行事。那是阳谋。
有些举动,便是人人都看懂了,要肖弱了文官的势力。当然,更是扩张了武将的地位。可文官除了一些小动作外,倒也不敢真硬抗。
原由更简单了。
东屠国还在上升期,还在扩张期。
每一个国家的建立初期,便是如此的。总是武将抬头,因为,开疆拓土需要他们。
君王便是拔高了武人的地位,这时候,军权在手,文官们也不敢叽叽歪歪的。说到底,脖子再硬,也硬不过能砍了脑袋瓜子的刀把子。
高丽国在丢失了鸭子江东畔的土地后,似乎是进入了潜伏期。如今就是老实的待在了鸭子江的西畔。
那高丽王更是醉生梦死,已经有些亡国之君的自觉了。
总之,高丽国的朝堂上,更是大魏朝的带路党良多。与期说,那是高丽国的小朝廷。不妨讲,那是大魏朝扶持起来的傀儡。
这个傀儡,也就是占一个名份。
汉京城,王宫。
刘长石这一位君王在书房内,是在看了最新的奏章。
这一位君王在意了半岛的局势。鸭子江的东西畔,自然目前保持了稳定。刘长石不想目前去挑衅了大魏朝这个庞然大物。
至少,在大魏朝还有家底,还有一些统治根基时。
刘长石准备冷眼旁观了那鸭子江西畔的高丽国,那个小朝廷继续的苟言残喘着。刘长石更多的力,除了转移到了国内外,那就是聚注在了南韩国之上。
“南韩国啊。”
这个刘长石眼中的肥肉。
刘长石之前一直不动弹,也是在瞧紧了南韩国内的争端与发展。目前看来,南韩国的各方势力,还在克制着。
去年,也就是一些小打小闹。
显然,南韩国的各方势力也不傻,人家也懂得。这东屠国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摆明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南韩国这些势力,就是想着找了外援。
至于求和?
这一招去年来东屠国的汉京城是使了。可是,那等当了小弟,听调不听宣的小弟。东屠国的君王刘长石,以及东屠国的文武重臣们,表示不稀罕啊。
想一想,就在嘴边上,一块大肥肉不吃了?
那不是暴谴天物吗?
于东屠国而言,南韩国就是一块大肥肉。这吞了肚子里,还是容易消化的。就挨着嘴边呢。
“看来,还得给这些南韩国的各方势力一些压力,得让他们动起来。”刘长石表示他不想南韩平静下去。
南韩国不乱,他如何出兵?
东屠国的刀,已经备上了。就准备屠宰了南韩国这一头肥猪。这是杀猪吃肉,好过年啊。
宣文九年。
春。三月初一日,荣娘满了四十一岁的寿辰。三月初三日,刘之烨过了三十六岁的生辰。
彼时。
大晋朝,建业城。
皇宫。
大晋朝的天子司马元曜已经做足了准备。
这一位天子想要暴起冲锋了。
“表哥,你怎么了?”谢皇后一进了御书房,就瞧见了她的天子表哥是神色微微扭典着。她以为,她的表哥是生病了?
当然,谢皇后更以为,是她眼花了。
毕竟,等她进来后,再是观察时,天子表哥又是一派温文尔雅的形象了。
这两派不同作风,那是演戏如人生的大晋朝天子司马元曜自然是忙哄了便宜表妹。司马元曜说道:“表妹,朕刚刚就是看了奏章。心痛的利害。”
司马元曜当然懂得。
这强势一些的男子,这便宜表妹喜爱了。
可偶尔里,就是示弱一些,也更能搏取了便宜表妹的母性关爱。这等做戏,于司马元曜而言几乎就成为了本能。
那跟吃饭喝水一样,随手捏来。
“表哥。你辛苦了。”谢皇后眼中的天子表哥,自然是勤政爱民的。在谢皇后看来,表哥是好天子,只是朝堂之外,有些士族不顾百姓罢了。
“表哥,你为了天下人,太受累了。”谢皇后冒了星星眼,自然是夸了大晋朝天子。司马元曜对于马屁,是受用着的。
不过,好歹他还明白。
这马屁听一听就好,真信了是傻子。
“可惜,不能救百姓于水火之中,朕有愧,朕无脸面见列祖列宗。”司马元曜说这话时,是真心后悔的。
如今的朝堂上。
摄政公和谢国舅二人,那是合作的挺愉快的。当然,因为近年来,天子司马元曜的一些挑拔,倒让两方下面的人,各有嫌隙了
穿越之荣华路 分卷阅读272
。
在权利面前,哪有什么真正的盟友?
盟友的破烈,就是早晚的事儿。说到底,这摄政公也罢,谢国舅也罢,他们可不是简单的二人。而是两个派系的代言人。
又或说领军人。
这代表的是两个派系利益的,肯定就得站了各自的立场。
这么一来,冲突肯定有了。矛盾肯定积累。这也是司马元曜的机会。奈何他手头的人手太少了。
到底诺大一个朝堂。
不是一个傀儡天子,想给自己夹袋中的人升了官职,就一定能升了官职的。
那官职啊,那实权的地位,可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
司马元曜想要提拔了自己人,自然就要赶走一些人。这些年了,怕引起了太多的注意,司马元曜已经够小心了。
就是大晋朝的天子在忽悠了谢皇事时。
后宫的太后谢蕴,正在跟嫂嫂说了话。
“说起来,哀家也是好久没见着嫂嫂了。”太后谢蕴是瞧着娘家人高兴。她在宫里,也是寂寞的。
这可谓是高处不胜寒吧。
谢国舅的夫人那自然是懂得小姑子的话。自然是多有安慰,又是讲了一些朝堂内外的近况。
这些传话的事情,是讲完了。
太后谢蕴和嫂嫂就是讲到了关键的地方。
“药方子求了不少。”
“皇后一直没有身孕,朝堂已经有了不满之声。”太后谢蕴在感叹。她自然也明白,谢皇后一直没生了孩子。
这摄政公那一边以此为理由,已经要求大选。想挑了更多的秀女充实了后宫。
摆明了,摄政公一系也想在后宫里,那是安插了人手的。只是,这哪是谢太后和谢氏一族想看到的?
后宫这地方,同样是关系到了前朝的。
“娘娘,您对谢氏一族的照指。整个族里全然是明白的。”谢国舅的夫人来这儿,自然还有要事的。
这会儿,这一位夫人就道:“若实在无法,不妨让皇后借腹生子……”
谢太后这时候也懂了,母族的意思了。谢氏一族已经不能再等下去了。毕竟,谢皇后这些年了,那是独宠六宫的。
可这样的独宠,可不意味着,谢氏一族就想着跟天下的士族真个结仇了。
谢氏一族是盼着,有谢氏一族血脉的皇子。若实在没有,在实际的利益面前,有些东西,有些事情是可以舍了的。
就如这谢国舅夫人讲的话那样,借腹生子算什么?
完全不算什么。
“这事情难办。”谢太后摇摇头,回道:“去母留子,让梓的名下有一个儿子。这事情说起来容易,可梓的脾气,你们全然懂得。”
“她不是一个一时半会儿,就真能接受这等事实的。”
把侄女接进宫里,养了这些年。那是真捧了手心疼爱的。谢太后懂得侄女谢皇后的脾气啊。
“臣妇来劝。”
谢国舅的夫人对谢太后说道。
谢太后这一听,自然是点头同意了。于她而言,这也算是谢氏一族有些决断了。她这个太后,要靠着母族的,肯定是没什么异议的。
而且,这些年了,谢太后对于大晋朝天子司马元曜其实有些怀疑了。
在后宫多年,谢太后的眼线可多了。所有,有的事情真是能查到的。那么,谢太后心生疑惑,那就成为了必然。
当日。
谢国舅夫人留了下来,太后留膳。
这一顿膳食时,谢皇后过来请安。也被谢太后留着用膳。
在膳食罢后。
谢太后借口歇息,就是离开了。
唯留下了谢皇后和母亲坐一块儿,能谈一谈知心话。
母女二人是天性使然,这平时关系自然好。谢国舅夫人先是关心了女儿,谢国舅夫人自然听懂了,女儿怕是一颗真心全系在了那位天子表哥的身上。
瞧一瞧女儿谈起了那位天子时,那等女子的娇媚,那等眼光中的欢喜。是一个人,就能看得出不同来。
谢国舅夫人瞧着,心头颇不是滋味的。
可女儿的幸福,在谢国舅夫人眼中,却不是真正的幸福。这位夫人暗想着,有些虚妄,便由她这个当娘的来打破。也好过了,女儿将来撞一个头破血流。
现实是残酷的。
皇室更是残酷的。
有些事情容不得温情脉脉,特别是关乎了权利的争夺。毕竟,士族之间,那也没有花儿百日红,常开不败的。
第191章
谢皇后从其母那里,听说了族里的安排,听说了她父亲的决议。
谢皇后满脸的不可置信。
“娘,怎么可以?”谢皇后满面的不敢苟同。她怎么可能与旁的女人分享了她的夫君?骄傲于谢皇后,岂能受得了。
“这是族中的意思。”
谢夫人说道:“你是宫里的娘娘,族中自然是多为您着想的。只是,你年岁大了,还能一直独宠下去?朝堂内外,多少非议?”
“族里能压得了一时,能压一世吗?”谢夫人更是分开讲了,谢氏一族的一些艰难。以及摄政公一系的虎视眈眈。
对于谢夫人而言,她盼着女儿好。
可作为皇后无子,那就是罪过了。毕竟,皇后无子,还不让纳了妃子,这传出去的话,真会惹了大乱子的。
“我能生,我要给表哥生了子嗣。”谢皇后说道。
“这些年了,生子妙方你吃了多少幅?你一直没个消息,族里是真压不住更多了。”谢夫人叹息一声。
“莫怪你父亲,他心疼你的。可你这做女儿的,也心疼心疼你父亲。”谢夫人望着打小娇宠的女儿,真心也是眼神黯淡下来。
这些日子夫君的为难,谢夫人是看在眼中的。
女儿还是这般不懂事,谢夫人也是觉得这孩子啊,终究年轻了。
瞧瞧她的姑母谢太后,没有亲生子这还不是坐稳了太后的位置?靠得是什么,靠得就是谢氏一族在背后。
“……”
谢皇后哭了,泪扑簌簌的落下来。
“娘,让我再想想,让我再想想……”谢皇后一时间心如刀割。许久后,也是停不下来。
“罢了,那你再想一相。族里为你好。你父亲总也是为你好。可你总得记着,你能坐稳了皇后的宝座,靠的还是你的母族。你啊,总不能自私了。”
谢夫人说了这话后,也是搂了哭泣的,像一个小孩子的女儿。
她啊,总想哄一哄女儿的。
夏。
七月初一日,万寿节。
这一年的万寿节,刘长石并没有让操办的热闹。说是因为王后的国孝,便是简单的让王室一家人举行了一场小宫宴。
没什么大热闹。
君王似乎更沉寂在了政务之中。
当然,对于跟父王同一天生辰
穿越之荣华路 分卷阅读273
的长寿小公主而言,她应该得到的,长辈们给的礼物。那是一分一毫也没少。
刘长石心疼女儿,更是加了食邑给自己的女儿。
对于这个失去了母亲的孩子,他总想着,给予了更多。以浓浓的父爱,来弥补了孩子失去的母爱。
刘爱宗在这一日,过了三周岁的生辰。
三周岁的小姑娘,长得可爱的。若说原来还是胖乎乎的小姑娘,一胖遮百美。现在的刘爱宗小公主已经是微微的婴儿肥。
那更讨人喜爱的小脸蛋儿。不再像以前了,以前这是一颗上肉球。现在就是一个丰润讨人怜爱的小公主。
王室里,人人都是更多的宠爱了小公主。
东屠国中,君王权柄最重。君王爱重了小公主,宫里人人都会爱眼色行事的。所以,长寿小公主刘爱宗自然就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王宫里。
在小宫宴结束后,数着自个儿得到的礼物。
刘爱宗小公主还对父王说道:“父王,父王,弟弟明天的生辰。我的礼物也分给弟弟。”刘爱宗小公主已经微微记事了。
当然,若说懂太多那是假的。
可刘爱宗小姑娘知道的,就是父王最疼爱她的。
祖父、祖母也宠爱她啊。
她得了大家的宠爱,就要懂得多疼爱了弟弟。把长辈们对她的疼爱,分享给了还在吃奶的弟弟。
对于小弟弟,刘爱宗自然也是喜爱的。
到底有奶嬷嬷在身边,又有祖父、祖母的关爱。哪怕小公主偶尔里,也奇怪了,她的母后去了遥远的地方?
有多遥远,为什么总不回来看望她和弟弟呢?
可刘爱宗小公主也是一个会看了长辈情绪的孩子,到底是失母的孩子,总是一些感觉敏锐的。至少,长寿小公主是明白着。
她不能随意的,在长辈面前多提了母后。
若提了母后,父王会沉默。
父王心情不好了,整个王宫里,人人都会更沉默的。似乎父王就是王宫里,人人的风向标准。哪怕刘爱宗不完全懂得这些道理。
可她就能有了小孩儿的直觉。一种吓死人的准备的直觉。
七月初二日,王太子刘宗赐的周岁生辰。按说,这等日子必然要大办。这可是王太子的拭儿礼啊。
在古代中,拭儿礼可是一件大事情。
偏偏这一回,随着万寿节一前。君王依然下旨,以王后的国孝未除,那是下了旨意表示不操办了。
这等消息一出来。
多少人对于君王的意思都要琢磨了。
这是君王太在意了王后?还是君王对太子有芥蒂呢?总之,各花各眼,各有人心算计啊。
荣娘在知道了这事情时。也是跟夫君刘之烨商量了。
“瞧瞧,这一些碎言碎语,王宫里也是在传着。”荣娘是真心疼了大孙儿刘宗赐的。周岁宴那可真不同的。
“既然伯玉的意思,咱们何苦去戳了他的伤痕?”
刘之烨劝了这话。这父子同心,刘之烨也能理解一些长子的顾忌。只是,有些心话,不必说的明白。
其实,大家都懂得。
“罢了,罢了,既然是伯玉的意思,我哪怕逆了他的意思?我就是心疼了我的儿子和孙儿。”荣娘当然看得出来,这是长子伯玉还没走出来,失去了嫡妻的痛楚。
只是这岁月悠悠。
日子总还得继续。
缺了谁?这太阳照常升起,照常落下。
百姓还要吃饭,东屠国的发展还得继续。没谁,真是失去了,世界就要完蛋的。
哪怕付王后是她的儿媳,荣娘也得说,活着的人,还得好好的活着。那样的话,死去的亲人,才真个安心。
七月初二日。王太子刘宗赐的周岁生辰。拭儿礼没举办。可君王的赏赐,却是流水的到了。
若说这些赏赐里,最最引人在意的。
还是那一方的蟠龙私印。那是君王的私印,赏给了如今的储君。这未尝不是在表明了,君王在意了王后,同样,亦是在意了太子。
这一天。
君王亲自抱了女儿刘爱宗,儿子刘宗赐,去了付王后过逝后,就是封锁起来的王后寝宫。
在那里,君王让两个孩子给一幅画卷上了香。
哪怕儿子刘宗赐年岁小,也是君王刘长石手把手的给握着,也是磕拜了。
那一幅画像,就是付王后的画像。
画像之上,付王后还是那般的美丽温婉,她依然的端庄贤惠。在刘长石心中,是最好的妻子,是最好的王后。
同时,亦是为他生了一双儿女。
“……”
望着画像时,刘长石没说什么。他不知道,你应该多讲了些什么。只是默默的,想让孩子们给他心中的妻子,上一柱香。
次日。
七月初三日。
明面上宣布的王后去逝的日期。
也是这一日过了,便是国孝要结束了。
刘长石继续了他的君王生涯。长寿小公主刘爱宗,太子刘宗赐自然还是由得太上王、太上王后一起抚养。
君王刘长石只是偶尔里,去看了孩子们。
他更多的力,已经全部的用在了朝堂之上。忙碌起来的君王,自然就想得更多的是正事,是家国天下。
那些儿女私事,他累坏了后,倒头就能睡。自然就能遗忘了。
宣文九年,秋。
秋,一个丰的季节。
南韩国的各方势力动了起来。那一旦动起来,想再手自然不可能的。其实,彼此多方心头都明白,这水混了。
想摸鱼的人,就是更多了。
在知道了南韩国动起来时,乱起来时,刘长石难得的喝了酒。
他醉了,醉得高兴。
虽然,他醉了后,却又是莫名的落泪一场。只是醒来后,君王是记不得他自己哭过的。
男儿流血不流泪。
若是清醒的君王,哪会落泪?
泪,在男子汉的眼中,那是懦弱的象征。哪怕明明到了伤心处,总也要忍一忍的。
也是这时,刘长石才发现,若大一座王宫,他有些心底像谁述说?曾经,有妻子的陪伴,如今,他是独利就寝。
那冰冷的榻,凉的是人心。
若以前,一人独睡前,刘长石觉得静醒与自由。
如今更多的让刘长石觉得孤寂了。不是身体上的,而且心灵上的。那个跟他合拍的女子,已经不在了啊。
午夜梦回里,政事烦忙结束后。
刘长石才是迟顿的发现这个事实。他也许,也许早就在不知不觉中,其实已经爱上了他的嫡妻。
只是曾经不说爱,以为是心悦与欢喜。
如今才懂得那是爱,爱入骨髓与灵魂中,爱成为了习惯。到失去了,才懂得,有些人不存在了,就是永远。
“王后……”
刘长石
穿越之荣华路 分卷阅读274
唤一声。
尔后,他的寝宫里,全然是一室的孤寂。
刘长石明白着,他的心软弱了下来。这真不是一件好事情。君王岂能如此?
思绪至这,刘长石就是准备在今后的日子里,花更多的时间去忙碌了国事。他想,给他的太子留下一个太平盛世,一个疆域辽阔的国度。
第192章
宣文九年,秋。
静国公主刘玉娘出嫁了。
这一场婚礼自然引得了整个汉京城的关注。王室的所有人,都是祝福了这一位公主殿下未来的婚姻生活。
公主下嫁,哪怕出嫁的日期一波三折,已经担搁了四年的光阴。
到底还是一桩美事,至少,有情人终成眷侣。
荣娘也是高兴的,女儿出嫁了。哪怕她舍不得呢,可还是盼着女儿玉娘和女婿付奇勇能恩爱一生。
这算是一个亲娘心底,最大的祈求。
不求孩子大富大贵,但求平平安安。
出嫁了。
于静国公主刘玉娘而言,也是人生踏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她不在是曾经的小女儿,能在父王、母后的面前撒娇了。至少,她认为,她真正的长大了。
将来会与夫君组成了家庭,他们会有了属于他们的孩子。
公主下嫁,于付氏一族而言,算得一些安慰。毕竟,付王后的过逝,真是付氏一族心头的一道伤口。
王太子刘宗赐的年纪尚小,真心需要了长辈的护持。
可这些东西,在这一日里,人人都更关注了静国公主的婚事。
公主的喜轿从王宫离开。那等喜庆的乐章已经然奏响了。王宫内,荣娘瞧着迎亲的驸马,瞧着那新郎官的模样,心头满意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