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太子妃很忙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元月月半
戴梓秘密回到京城的第二天,胤就命神机营把这个单子交到戴梓手上:“什么时候可以试一试?”
“随时可以。”戴梓推一下鼻梁的老花镜,“微臣还有一事相求。”
胤:“先说何事。”
“微臣年龄大了,不知道哪天就不行了。”戴梓道,“微臣想趁着还能动,多几个徒弟。”
胤思索片刻:“国子监的人你随便挑。”
“微臣不敢跟朝廷抢人。”戴梓道,“微臣这些日子不止一次听同僚说堂堂杂货店养一群能工巧匠,有的西洋话说的比官话还顺溜,脑袋甚是活泛,微臣想从他们当中挑。”
胤摆手:“不是朕不同意,拔尖且年轻聪慧的工匠都随西班牙的货船去了西洋,朕估摸着得再过两三年才能回来。”
“那微臣也去杂货店挑人。”戴梓执拗道。
胤刚想否决,猛地想到这人当初被赶去盛京,就是因为人太直太拗:“行,但不是现在。炮弹试成之后,你才能出去挑人。”
“明天就可以试。”戴梓道。
胤叹气:“不行,等朕的旨意。”
四月初八日下午,康熙带着四个孙子回到京城,同时也有十来个涉案官员被押回京城。
五天后,受贿五十万两的噶礼和副主考官五人被斩首,从犯被关押,江南科考舞弊案结案。然而,舞弊案带来的事还未完。
每逢会试,来自江南的举人占会试总人数一半。高中者达十之有八。可现如今因舞弊案,真才实学的人名落孙山,酒囊饭袋却榜上有名。
往年会试开考时间是三四月份,胤正月才知道江南的事。那时候再命江南仕子重新考已经不可能,所以





太子妃很忙 分卷阅读347
他只能把会试往后推,会试前加乡试,仕子来回的盘缠由朝廷出。
诏旨一出,有把握高中的秀才都往京城赶。不过是四月初,京城已经来了许多仕子。京郊的百姓都把家里的空房子拾出来,租给前来考试的仕子们。
为确保万无一失,胤从礼部和翰林院抽调出一半官员,又命大学士和南书房的大臣出卷。同时命好跟文人打交道的胤祉任主考官。
康熙回到京城得知总裁是胤祉,百官虽然因为会试忙得不可开交,却忙而不乱,想说胤不应该在会试前面加乡试,康熙也说不出口。
四月十三日上午,胤去给康熙请安,向他禀报云南土司内乱一事。
一年来,胤用行动告诉康熙他如今已长成苍天大树。康熙听他这么一说就知道胤有了主意,便问他打算怎么做。
胤没说他怎么想,而是说文武百官提议改土归流。而康熙对“改土归流”不陌生:“云南的土司抵抗,你又打算怎么做?”
“儿子正打算跟你说这事。”胤道,“神机营制出二十枚弹药,威力胜从前。神机营向儿臣禀报时,儿臣命他们十七日下午去京郊试弹。一旦和神机营预测的一样,那就先礼后兵。八弟先去传旨,五弟和十四弟带兵在后时刻准备着。”
康熙:“朕不想都能猜出结果。”
“废除土司制度,所有百姓都能分到田地,按照大清最低的赋税交赋,且永不加赋,土司还能拦得住当地百姓?”胤道,“据儿臣所知,土司把当地百姓当成牲口来用,管吃吃不饱,管住住不好,管穿穿不暖。还没有月钱可拿。有机会自己当家作主,只需交给朝廷一点税,也许不用朝廷出兵,当地百姓就把土司解决了。”
康熙盯着胤:“不战而屈人之兵。”
“儿子是这么想的,百官也觉得是上上策。”胤道,“翰林院的年羹尧当时便向儿臣自荐,他愿随八弟一同前往云南。”
康熙皱眉:“年遐龄的儿子,老八的侧福晋年氏的兄长?对了,朕到杭州的时候碰到施世纶,朕喊他的名字他不停下来,反而越走越快,保成,你又背着朕干什么?”
“瞧汗阿玛说的,儿子能干什么啊。”胤把“育婴堂”的事讲给康熙听,“施世纶此行是秘密查看,他可能以为你身边跟着很多人,怕别人猜出来,才躲着您。”
康熙很怀疑,瞥了他一眼:“你如今翅膀硬了,朕即便不同意,你也会派兵过去。今儿来名曰找朕商议,只不过是支会朕一声罢了。”
“汗阿玛操劳半生,儿子可不敢再让汗阿玛劳累。”胤说着话,冲身后招招手,霍林双手递来一封信。胤拿起来递给康熙:“漠北台吉,也就是小六的额驸早几天来信,请汗阿玛过去避暑。”
康熙一顿,抬头看向他:“如今才四月中。”
“汗阿玛,信到漠北就四月底了。”胤道,“六妹和策凌再把屋子拾出来,挑出伺候的奴才,然后再向儿臣复命,天就热了。”
康熙拆开看看,的确是策凌的亲笔信,没好气道:“朕才回来几天,你又想把朕赶出去。”
“汗阿玛此行带着弘晏、弘曜、弘昱和弘晖,汗阿玛觉得他们四个如何?”胤问。
胤冷不丁这么一问,康熙险些没反应过来:“什么意思?”
“就是他们四人的表现。”胤道。
康熙:“弘晏和弘曜自然是没得说,他俩是朕看着长大的。无论用饭还是住店,都是他俩亲自安排。弘晖最小,不懂俗务,不过他不懂就问。只是老大家的那个忒懒不说,身子骨还特别不好。去泰山的时候,走两步就满头大汗,还让朕等他。真不像老大的儿子。”
“弘晏和弘曜就没有一点缺点?”胤问。
康熙想也没想:“没有!”
胤头痛,没法聊下去了,“儿子以后有很重要的事交给他俩,想着他俩多出去走动走动,长长见识,以后不至于被底下的人糊弄。心就想着您如果同意去塞外,再把他们四个带上。”
“弘晏和弘曜哥俩,朕必须带上。”康熙道,“弘晖也行,老大的儿子朕不要,朕带着他就像带个大婴儿,忒烦人了。”
胤眼角的余光瞥到门口多出一道影子,故意说:“汗阿玛,您这么说大哥会很伤心的。”
“他还敢伤心?”康熙瞪眼,“唯一的嫡子被他教的跟个庶子似的,唯唯诺诺,朕还没找他算账呢。”
胤指着门口的影子,冲康熙呶呶嘴:“也许大哥有苦衷。”
“他”康熙顺着他的手指,越看越眼熟,十分像他大儿子,顿时不敢置信瞪大眼:“你,你你好大的胆子,保成!”
第194章发兵云南
胤一脸无辜,反问:“儿子做了什么?您要这样说朕。”
康熙噎了一下,深吸一口气,冷冷吐出一个字:“滚!”
胤站起来,拱手道:“儿子告退,明日再来给您请安。”
“快滚!”康熙摆手,“明天不用来,朕以后也不想看到你。”
胤没理他爹,转身出去,走到门口停下来转向左边,惊讶道:“大哥怎么来了?是来给汗阿玛请安的么,汗阿玛在里面,快进去吧。”
胤不敢置信瞪大眼:“你”
“朕还有事,咱们兄弟改日再叙。”说完,胤带着太监、亲卫扬长而去。
康熙瞧着门口空无一人,沉沉地叹了一口气:“老大,还不赶紧进来。”
“汗阿玛……”胤走出来,难过又委屈。
康熙见状,脑门一抽一抽的痛:“弘昱出生后,你也没怎么忙过,平时都在干什么,孩子长歪了都不知道。”
胤耷拉着脑袋:“儿臣让汗阿玛失望了,儿臣回去就”
“就什么?”康熙反问,“揍弘昱一顿?算了,如今弘昱还在上书房,朕帮你盯着。对了,你今儿怎么突然过来了?”
胤猛地抬头:“儿臣知道老二打算对云南出兵,就叫上四弟陪儿臣一起去乾清宫找老二,儿臣愿领兵前往云南。可老二说他正忙,叫儿臣待会儿再过来。
“儿臣先前又去乾清宫,那边的奴才说老二在您这里。儿臣一想有您在,这事就更好说了,于是就叫四弟回去。看到东边的角门开着,儿臣就从东边进来,没想到却,却听见你们在聊儿臣。”
“这事你就别想了。”康熙道,“保成刚刚已经跟朕说过,派老八前去招安,老五和十四领兵坐镇后方。他不见你是想故意拖着你,来跟朕请安估计也是临时起意,让朕同你说这件事。”
胤很是不解:“他,他如今怎么变成这样。”
“狡猾还是心机深沉?”康熙问,“他如今是皇帝,




太子妃很忙 分卷阅读348
大清的主人。老大啊,这些年只有你没什么长进。”
胤不服:“儿臣怎么没长进了?”
“叫你跟保成比,对你不公平。”康熙道,“假如把江南科考舞弊案交给你,你会怎么处置?”
胤张了张嘴:“儿臣不清楚具体怎么情况,没法回答。”
“老八也不知道,到了江南两眼一抹黑。”康熙道,“可是短短半个月,他就把所有事情查清楚,还把两江总督噶礼控制起来,可是连噶礼自己都没察觉到。”顿了顿,“再说领兵打仗,你们兄弟当中并不是只有你熟读兵法。朕就不止一次听德妃说起老十四对兵书感兴趣。而你的脑袋不如老十四活泛,这一点你得承认吧。”
胤不想承认:“您如果是指歪门邪道,儿臣是不如十四弟。”
“甭管他歪不歪,能退敌就是好计策。”康熙道,“战场上只有你死我亡,不是礼尚往来。皇上不派你去,你也别记恨他。再说了,他也没用外人。”
胤颔首:“儿臣知道了。弘昱”
“弘昱你就别管了。”康熙道,“这么多年都没教好,朕也不指望你。”
胤脸一热,起身告退。
康熙望着胤的背影,忍不住叹气,“这个老大啊,朕以后走了他可怎么办呀。”
“皇上不是狠心之人,不会对兄弟痛下杀手。”梁九功安慰道,“您如今身体好得很,能看到他们兄弟和解。”
康熙叹气:“看不到了。老大四十岁了,性子早已定型,指望他改还不如直接要了他的命呢。”
“那您就对劝劝皇上。”梁九功道,“皇上如果不听,您就和八爷说说。皇上很看重廉郡王,将来直亲王做下糊涂事,廉郡王求情,皇上看在廉郡王的面子上也会放直亲王一马。”
康熙微微颔首:“这个老二怎么还没册封他兄弟们?”
“这个奴才也不知道。”梁九功道,“皇上说,明天过来,您明天问问呗。”
翌日早上,胤在景仁宫用了早饭就躺在椅子上闭目养神。
石舜华坐到他身边:“今儿不忙?”
“忙!”胤道,“朕今儿早上被一群老匹夫吵得脑门疼,你别说话,让朕清净会儿。”
石舜华起身到椅子后面,给他揉揉额角:“今天真不去给汗阿玛请安?”
“他叫朕滚,朕就多滚一会儿,过几天再去。”胤道,“明年选秀记得把弘晏和弘曜的嫡福晋定下来。”
石舜华:“弘晋的嫡福晋是镶黄旗的瓜尔佳氏,弘晏和弘曜的嫡福晋的身份不能比他低,可是再往上就不得了了。”
“朕的嫡子,当得起。”胤道,“朕本以为太子册封仪式结束,小五会长进一些。如今十岁了,一会儿不见咱们还哭鼻子,等他知道忌惮两个嫡兄,少说也得再过十年。”
石舜华:“说起小五,弘晏和弘曜看起来懂事了,年岁也不小了,可妾身跟他俩说起明年选秀的事,哥俩脸红的跟猴屁股似的。妾身要给他们挑两个宫女,哥俩摇头又摆手,直说不要。在这一点上,真没法跟弘昱比。”
“不是朕诅咒弘昱,再这样下去他难活到二十岁。”胤道,“他俩不要就不要,省得以后儿媳妇私下里埋怨你。”
石舜华轻笑:“她敢!”低头看向胤,“还难受吗?”
“再给朕揉揉。”胤指着旁边的绣墩。
阿鼓连忙搬过来放到他面前。胤抬腿把脚放上去。
石舜华见状,心想待会儿又该睡着了。谁知还没到一碗茶的工夫,石舜华就听到鼻鼾声,连忙叫阿阮去拿薄毛毯。
胤在乾清宫西暖阁喝了一杯茶又续一杯,第三杯喝完,还不见胤,顿时坐不住了,招来个小太监:“皇上是不是又出宫了?”
“皇上在皇后娘娘的景仁宫。”小太监道,“下了早朝就过去了。”
胤张嘴想说“他居然也有从此君王不早朝的一天”,话到嘴边意识到胤今儿去上朝了,“本王过去看看。”到景仁宫门口命侍从轻轻的敲门。然而,侍从伸手一碰,门开了。
“虚掩着?”胤见状,放心下来,就喊,“皇嫂,皇兄在吗?”
石舜华走过来:“皇上饭后犯困,这会儿在歇息,有什么事?”
“打云南来京城告御状的那几人大理寺已经查清楚,也核实了身份,没有任何问题。”胤道,“只是那几人又跟大理寺卿说,朝廷如果不早点发兵,攻打他们的土司就是下一个云南王。”
胤揉着眼角走出来:“别听他们胡扯。云南那边如今是一盘散沙,朕再给他一年时间,他也成不了下一个吴三桂。”
“吵醒你了。”石舜华道,“既然不是什么要紧事,再去睡会儿。”
胤:“不睡了,一睡就不想动弹了。大理寺卿何时找的你?”
“您今儿早上当着文臣武将把这事交给臣弟,下了早朝他就找臣弟说起这件事。”胤道。
胤挑眉:“他怎么不自己向朕禀报。”
“他觉得那几人太过夸张,询问臣弟要不要向您禀报。”胤道,“臣弟还是觉得尽早过去为好,省得云南的百姓认为朝廷不管他们,跟朝廷离心。”
胤颔首:“朕也是这么想的。”
十七日下午,京郊试弹成功。二十日上午,胤就带着圣旨和一支骑兵先去云南。不过,他还没出京,胤祺和胤祯就带兵追上去。
京城百姓见到五六千人出京,第一反应不是要打仗了,而是认为又去吓唬倭国人。来京参加科考的仕子们发现领兵的人是两个穿着蟒袍的皇阿哥,两人带的除了骑兵就是神机营的火器和弩,认为准噶尔卷土重来。
胤料到坊间会议论纷纷,午时三刻,午门外贴出告示,云南土司内乱,相互烧杀抢掠,民不聊生,朝廷才突然出兵。
云南?对于京城百姓来说太过遥远,下午该干什么干什么。
来自云南的秀才、举人心中不安,可回去再回来就赶不上八月份开始的乡试,只能祈求朝廷为百姓考虑,尽量别动用火器。
胤抵达云南宣读圣旨,各地土司的确不愿意归顺朝廷。可他们管辖的百姓一听朝廷接管云南后,重新丈量土地,有了自己的想法。
七日后,云南各地土司一听胤终于要走,喜不自胜,好酒好菜给他践行。而胤吃饱喝足,出了云南地界就遇到胤祺和胤祯。
胤为了试试他这个十四弟的兵法谋略,便任命胤祯为主,胤祺为辅,胤为监军。胤祯一行抵达广西,从两广这边调兵,然后直接在云南、贵州和广西三交界处安营扎寨,等着胤过来。
胤一走,云南各地土司也终于能睡踏实。然而,第二天一早,各地土司到消息,朝廷的大军离昆明城还有三




太子妃很忙 分卷阅读349
十里。
骑兵打头,神机营在两侧,步兵在后方和中间。消息一出,各地土司懵了,百姓大喜。胤祯不明白了,“昆明城就在眼前,为什么突然停下来?”
昨天晚上神机营在云南地界放一炮,把离得最近的土司炸醒,土司看到朝廷的火器比以前打吴三桂时厉害得多,非但不敢抵抗,还帮着喂马做饭。以致于胤祯觉得,不出三天就能拿下整个云南。
胤:“咱们来之前皇兄怎么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现在也没打啊。”胤祯道,“咱们走了一夜只放一炮。”
胤瞥他一眼:“我来的时候带三十个人,走的时候只带十人,我问你,那二十个人哪去了?”
“我”胤祯猛地想到,“对啊,那二十个人呢?被这边的土司给你扣押了?谁这么大的胆子,弟弟灭了他!”
胤忍不住翻个白眼:“真不知道皇兄怎么命你为主帅。再等等,最迟明天上午他们就会全部回来。”
“什么意思?”胤祯想了想,“你这次过来还有秘密任务?”
胤没理他,而是接过士兵递来的火腿焖饭,吃完就回帐中歇息,同时吩咐当值的侍卫,各地土司求见一律不见。
胤祯很是不解,抓住也想回去睡觉的胤祺:“五哥,八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第195章虎狼环绕
胤祺想了想:“我大概能猜出来,但不是很确定。八弟既然说最迟明天就回来,那就等明天吧。走了一夜,我也困了。”说完,打个哈欠。
胤祯还想继续问,可困意涌上来,放开胤祺揉了揉眼角,回帐中歇息。
申时左右,胤祯醒来,肚子饿的咕咕叫,当值的侍卫端来饭菜。可胤祯刚喝一口汤,侍卫前来禀报,检司巡检马氏求见。
胤祯张口就想宣他进来,突然想到胤的话:“这个马氏管哪一块?”
“禀报十四爷,管着昆明东郊。”侍卫来人跟他说话的话,“离咱们只有十里。”
胤祯笑道:“离得这么近,难怪第一个过来。去跟他说爷昨儿一宿没睡,今儿得睡到三更天。”
马氏听侍卫说到“三更天”字样,也不知道想到什么,脸色大变,直接骑马去昆明城。
酉时左右,胤和胤祺面对面坐着用晚饭的时候,昆明城最大的院子里的正堂,坐着十来个男人,五十左右的五六个,三十左右的三四个,还有几个二十郎当岁的。个个愁眉苦脸,琢磨怎么应对朝廷大军。
戌时左右,一个个饿的饥肠滚滚,却没有一丝食欲。其中最为年轻的后生突然站起来:“大不了跟朝廷拼了!”
“吴三桂怎么死的?”最为年长者幽幽开口。
年轻的后生全身力气被抽干,颓废的坐回去:“那总不能同意朝廷派人接管云南?”
“再等等,再等等。”年长者道,“昆明城中数万百姓,朝廷不会置百姓性命于不顾。”
“不好了!不好了!老爷”
“何事如此慌张?”年长者霍然起身。
来人连忙说:“小公子被,小公子被一群暴民抓起来,还使人送话过来,老爷如果执意抗旨不遵,他们就杀掉小公子。”
“什么?!”年长者脸色大变。
“不好了!”
年长者忙问:“又怎么了?”问出口一看不是他的管家,声音是从外面传进来的。
正堂内一三十出头的男人起身,“是我家的人。”说话间走出去,“出什么事了?”
“咱家的铺子不知道被谁放火烧了。老爷,夫人命小的前来请你赶紧回去。”
中年人抬脚就想往外走,迈出去,一顿,回头道:“我以前曾说过,不能把百姓当成奴隶用,诸位不听,如今也由不得你我选择了。”说完就往外跑。
“他,他什么意思?”几个年轻后生不明白。
年长者道:“朝廷开出的条件太优渥,云南的赋税按照大清最低赋税来,而且和平皇帝在位一日,云南就不加赋。这是逼着百姓跟咱们对着干啊。”
“我就不信朝廷能永不加赋。”年轻的后生一脸不忿。
年长者叹气:“云南的税银按照大清最高的税银来,一年的地税也不见得有金玉满堂四家商号交给朝廷的税银多。咱们这位皇帝啊,娶个会下金蛋的皇后,云南百姓的这点税银他看不上。”
“照你这么说,一旦朝廷的人接管云南,永不加赋,咱们连卷土重来的机会也没了?”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
“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年长者望着满天星光:“开门!迎客!”
“八爷,八爷,昆明城城门大开,知州李氏请三位爷入城歇息。”当值的侍卫忙不迭跑过来。
胤恍若未闻:“十四弟,该你了。”
“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心情下棋。”胤祯扔下白棋,瞪了胤一眼,转向来人,“到底怎么回事?”
侍卫道:“咱们潜进昆明城的人回来说,今天晚上城中好几处地方失火,城中百姓不帮忙救火还拍手叫好。知州府的侍卫刚把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百姓拿下,其他人一哄而上,夺走侍卫的兵器,还把人逮住揍一顿。”顿了顿,“这边的民风可真够彪悍。”
胤祺放下茶杯:“八弟,带头揍人的百姓是你的人吧?”
“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胤道,“我的人一直在帐中补眠,哪儿都没去。”
胤祺白他一眼:“你知道我说的什么。”
“我也知道了。”胤祯道,“八哥,你这招可真够绝。不一兵一卒拿下整个云南不说,还断了所有土司后路。皇上命我为主帅,我还道他真看重我。”
胤:“没有你们带兵过来,城中百姓也不敢闹。正是因为我身后有你们,有八旗骑兵,他们才不怕。”
“八爷,您这是去还是不去?”侍卫迷糊了。
胤:“天色已晚,明日再说。以防执迷不悟的土司偷袭,你们今夜警醒些。”
“下官谨记。”侍卫说着话退出去。
胤:“上早朝的时候皇兄提过这件事,百官也同意了,你忘了?”
“我,我当然记得。”胤祯道,“只是没想到比火器的威力还大。”
胤一边拾棋盘一边说:“对京郊百姓来说的确没什么诱惑,他们每年见的粮食全交给朝廷,靠着去城里做活也能养活一家老小。
1...108109110111112...1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