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北朝汉月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元祀
只不过,如今天子自己都失去了权柄,作为近臣的直阁将军又有什么权力呢?不过是名目上好听一些而已。况且以元整的性情,估计更喜欢担任统兵军官,不见得会愿意在禁中承值,否则他坐等元子攸的直阁将军任命便可,何必派陆康来向周惠求教?
从拉拢元整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元子攸的确有自己的想法,可他身边却没有什么能臣出谋划策,居然连千余人的城卫军也无法留下来。
如果让自己来谋划,会怎么保留城卫军?周惠思索着站起来,在书房内来回踱步。
陆康转过头,看了看外面的天色,不由得有些着急:“允宣兄,你倒是快点想个办法啊!再晚些,我今天就回不成洛阳了,子肃兄那里还在等我的回音呢!”
“今天回不了,先住下来便是。”周惠随口应道。
“这不成,我今天一定要回去。元天穆的命令很急,咱们的时间已经不多,”陆康摇了摇头,“况且,明天是大朝会的日子,我是从六品内官,无故不得缺席,还有机会和子肃兄一同面见陛下。”
“明天是八月望日,我倒差点忘了。”周惠点了点头。当初他第一次见到元颢,时间正是六月十五的望日,那时他不过是从六品的员外散骑侍郎,正好和面前的陆康差不多。
想到陆康的官阶,周惠忽然灵光一闪,心中有了个主意。
“士宁,目前的河南尹是谁?”周惠问道。
“自杨显略杨公升任廷尉卿后,河南尹的职位还空着。在杨公之前担任河南尹的元子思,由于被高道穆顶替了御史中尉职务,原本有意再履此任,但他性情刚暴,已经和元天穆失和,因此受到元天穆反对,迟迟没有任命下来。”
“既然如此,你回去转告子肃,让他奏请陛下任命元宝炬元子炜兄担任河南尹,”周惠微微一笑,“子炜兄被闲置了那么多年,目前担任大鸿胪卿的闲职,恐怕不是那么称心。虽然河南尹名位在六卿之下,但我想他肯定愿意屈就的。”
“可是,这和城卫军有什么关系呢?”陆康不解的问道。
“如果把城卫军转为河南府的郡兵,自然就有关系。”周惠回答。
“此计甚妙!”陆康立刻明白了过来,“元天穆担心城卫军,不过是城卫军驻在城内,掌握诸门关防,位置和职责十分关键,而且掌握在宗室手上。可是转为郡兵后,就没那么起眼了,也不会引来元天穆的忌惮。”
“城卫军里,很多人原本就是河南府的郡兵,如今也算回归本途。只不过,郡兵和城卫军,待遇上差别很大,陛下若想继续保持这支军队的士气,就必须厚加犒赏,好在元天穆承诺赐钱给他们,倒是能够借花献佛……此外,郡兵向来闲散,必须着人严加训练,方可保证这支军队的战力不会退步。”
说到这里,周惠认真的望向陆康:“不知道士宁愿不愿意离开朝堂,屈就从六品河南郡尉的职务呢?”
“当然愿意,”陆康爽快的答应道,“反正子肃兄离开城门寺,我这城门司马也肯定也要让出来。到时候,我就向元宝炬元子炜兄自荐担任河南府郡尉,他也是认识我的,肯定没什么问题。”
“这样就最好了。”周惠点了点头。
其实,依周惠的想法,元整和陆康在中枢担任内官,实在没什么前途。如今朝堂皆在元天穆的控制之中,他们不是尔朱一党,即使立有投效之功,也终究会被排除出城门寺这等关键位置。至于军队,那更是别想了,尔朱一党以军权篡夺朝政,怎么可能让天子在京师的内城重地掌握军队?
正因为京师军队都在尔朱一党手中,次年尔朱荣才会以本部四五千骑前来,并且放心的出入洛阳皇宫,连侍卫都懒得带几个。而元子攸想拿回权柄,也只能选择宫廷暗杀一途。可是,由于手中没有任何军权,他们杀死尔朱荣等人后,面对尔朱世隆的反扑,只能临时召集城内万余民众抵抗,差点被尔朱荣那四五千骑攻下京师。(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手机网()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是 由】更多章节请到网址隆重推荐去除广告全文字小说阅读器





北朝汉月 第五九章:谁之机遇(四)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北朝汉月最新章节!
诛杀尔朱荣,是北魏末年最大的一次转折,其影响极其深远。所谓富贵险中求,周惠想要平步青云,真正进入北魏朝堂中枢,就绝对不能错过。况且,他本来就看不惯出身羯族、生性残暴的尔朱氏,平伯正是因尔朱世隆纵兵抢劫而受伤身亡,仅从个人情感上来说,他也愿意参与诛杀尔朱荣这件大事。
然而,在原本的历史上,参与诛杀尔朱荣的诸人,后来大都受到了尔朱兆的清算,其结局都很不好。孝庄帝本人被擒往晋阳,缢死于佛寺之中,灵柩放了两三年,待尔朱氏为高欢所灭后,才得以返回京师安葬;表姐夫城阳王元徵逃往故吏寇弥家中藏匿,被寇弥谋杀,尸体送尔朱兆请赏;表兄兼姐夫侍中李彧侥幸逃脱三四年,却连累其父东道大行台、青州刺史李延寔,被尔朱兆派人于州馆杀害;杨侃也参与了其事,结果惨遭族诛,一门数百口只逃脱了少数几人;御史中尉高道穆,光禄卿鲁安,率领宫中伏兵杀元天穆等,事后尔朱兆破京师,同样没有逃过死难…….
之所以变成这个结果,主要原因还是没有军权在手,缺少自保的力量,虽然靠着太府少卿李苗冒死截断河桥,侥幸逼退了尔朱世隆,但却无法应付尔朱兆的反扑。
此外,元子攸本人也错判了形势。他在下决心诛杀尔朱荣时,曾召中书舍人温子升问汉末杀董卓事,并且评价说“王允若即赦凉州人,必不应至此”,以为杀尔朱荣、元天穆、尔朱荣嫡子尔朱菩提,然后赦免其党,他们便不会生乱,因而饶过了在洛阳的尔朱世隆等人。可他却没有细想,当日王允诛董卓的时候,董卓仅占有凉州一地,而当时尔朱荣侄儿尔朱兆留守并肆诸州。从弟尔朱仲远为东南道大行台占据三徐,族弟尔朱度律为东北道大行台占据河北,族子尔朱天光为关内道大行台占据关内。势力已经遍布天下,比汉末董卓的威势不知强了多少。而且这些人都是尔朱荣的亲族,包括在洛阳的尔朱世隆、尔朱彦伯等人,都有资格统合尔朱部落。进而继承尔朱荣的事业,怎么可能因一纸赦令便向他投诚呢?
周惠既然知道历史的走向,自然考虑得更为长远,知道要善加谋划,从而趋利避害。也就是说。他既要参与诛杀尔朱荣之事,也要提醒朝廷暗中积蓄力量,应付尔朱党羽接下来的反扑,以保住这个朝廷,保住自己的性命和功绩。
只是这力量从哪来,如何躲过尔朱氏的控制,周惠在狱中考虑许久,却依然不得其法。如今为了保住那支军队。他通过元整向元子攸进言。将其由城卫军转为郡兵,郡兵向来战力低下,不受重视,因此很容易躲过元天穆的目光。
而这样的做法,也让周惠心中升起了一丝明悟。
……,……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洛阳皇宫之内,处处燃起了的明亮的灯光。唯有东南角的尚书台是一片黑暗,显然众臣已经纷纷回宅安歇。诸处宫门及永巷两端。也相继落锁,将整个皇宫与外界完全隔离成两个天地,只有太极殿之前的端门依然开着,供中书、门下两省的天子近臣出入皇宫核心区域。
门下省今日由黄门侍郎、乐陵郡公朱瑞当值。他是代郡桑干人,太原太守朱惠之子,长厚质直,敬爱人士,因而被尔朱荣引为大行台郎中,甚见亲任,后来入京师为中书舍人,居腹心之地,替尔朱荣监控元子攸。不过他善于自处,虽然负着尔朱荣的使命,却也和元子攸相处得极好,元颢内逼时,不辞辛劳的侍奉左右,颇得元子攸的赏遇。因此他虽然转为黄门侍郎,却依然兼着中书舍人,一身居两省之要,为当世所少见。
不仅如此,元子攸听说他意欲归于沧州乐陵朱氏一族,还任命他为沧州大中正,由北海郡公转为乐陵郡公,以从其意。对此朱瑞也非常感动,侍奉元子攸越发尽心。
元子攸勤于政事,尽管受制于元天穆等权臣,依然朝夕省纳,孜孜不已。如今天色渐暗,他仍然就着烛光,浏览由朱瑞送过来的奏疏。这些奏疏,基本上都已经由录尚书事元天穆批示过,如今送呈御览,不过是知会报备的意思,无论他有什么意见,都依然会依着元天穆的批示施行。
就连这点职权,也是朱瑞替他在元天穆那里争取过来的。好在他尚于隐忍,明知自己无法决断什么,对奏疏还是看得十分仔细,还不时和朱瑞讨论几句。
“御史中尉高道穆的这份奏疏,朕觉得很好,朱卿不妨也看看。”元子攸把一份奏疏递还给朱瑞。
朱瑞双手接过奏疏,展开一看,是奏请重置廷尉司直的事情。廷尉司直是孝文帝初年所设,掌斟酌刑辟是非,每有御史出外,则以司直俱发,所到州郡,分居别馆,御史纠察之后,则移交司直斟酌或覆问,以防冤屈。不过,至宣武帝重用外戚高肇后,其党肆意妄为,常以御史攻击内外群臣,便废弃了这一职司,以防受到廷尉寺的干预,之后也一直没有恢复这一设置。
“高中尉倒是实心为国,”朱瑞叹道,“他是御史中尉,掌御史台,却主动向廷尉分权,着实令人佩服!”
“是啊!高中尉在奏疏中说,‘奸猾之徒,恒思报恶,多有妄造无名,共相诬谤。御史一经检究,耻于不成,杖木之下,以虚为实’,朕以为此语说得极切。若能重置廷尉司直,则能够及时纠正,以免冤屈。否则正如高中尉所言,‘得尧之罚,不能不怨’,何况朕这寡德之君呢?”
“陛下仁厚,天下共知,”朱瑞拱手为礼,在奉承元子攸之余,也趁机为尔朱荣等人说着好话,“况陛下即位以来,先平葛荣,再诛刑杲,又逐北海党羽,挽宗庙于倾颓,还天下以清宁,成不世之功勋,又何必妄自菲薄?”
不世之功勋?元子攸心中苦笑。那些都是尔朱荣的,和他这天子却没什么关系,尔朱党羽也因而掌控了整个朝堂。就说高道穆这份奏疏吧!他实心为国,主动分权,可元天穆还不是一样不准?而其中的缘由,元子攸也知道,因为御史大多是尔朱荣一党,是元天穆弹劾朝臣、守臣的利器,自然不愿重置这廷尉司直来掣肘他。
是 由】更多章节请到网址隆重推荐去除广告全文字小说阅读器




北朝汉月 第六〇章:谁之机遇(五)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北朝汉月最新章节!
至于高道穆这御史中尉,实则早已被架空,只能负责纠察朝官仪容举止的小事。-&l;&g;-%网上次他姐姐寿阳公主行犯清路,却是被高道穆令赤棒卒击破马车,惹得公主进宫来向他哭诉,可他这天子还不得不替姐姐向高道穆致歉,并阻止高道穆辞去官职。
这不仅仅是为了清名,也是为了朝局。能够抗衡尔朱党羽、忠心辅佐帝室的重臣本来就少,怎么能够因处事过于方正而离开朝堂?.
可惜他受制于权臣,能够做的也就那么多。如今明知他的奏疏极有道理,却碍于录尚书事元天穆的反对,只能搁置一旁。
拿起另一份奏疏,乃是中书令、安东将军魏兰根所上。魏兰根乃宿将,曾随李崇北讨蠕蠕,随萧宝寅西征关内,葛荣为乱时,河北流民南渡,他奉命持节出使齐、济、二兖四州安抚,侨置郡县,结果处置不当,引得外甥刑杲反叛朝廷。于是他只好投靠元天穆,得以随其征讨,戴罪立功。返回洛阳后,元子攸令其为太府卿,不拜,然后得元天穆举荐,遂转中书令这一重职。
看到奏疏上的署名,元子攸本想丢下,可是才略略扫了一眼,就被其内容吸引了目光。
这份奏疏,说的正是撤除城卫军的事情!
率属于城门寺的这支城卫军,是内城中除羽林、虎贲外唯一的成建制军队,战力颇为不俗,更难得的是掌握在宗室手中。没有被元天穆所控制。然而,这一点显然引起了元天穆的忌惮,如今魏兰根上这份奏疏,便是为元天穆撤除城卫军寻找合适的理由。而这理由也很好找,依照国朝旧例,京师防卫都羽林、虎贲两军负责;城门寺依例掌京师城门屯兵,不能越俎代庖。也不应居于内城。因此,魏兰根向朝廷或者说是元天穆进言,城卫军必须迁出。或者解散编制;元天穆自然也从善如流,代天子接受了他的意见。
如果这封奏疏得到落实,那么内城中所有的武力。都会完全处在元天穆的控制之中。他这堂堂天子,身边将没有任何可靠的防卫,生死完全操于尔朱党羽之手。这样的境况,甚至比元颢入洛前还要窘迫,那时他身边至少还有一支出身宗室、号称“宗子军”的羽林军护卫,而这支军队却投了元颢,最后不是葬送于虎牢关外,便是在随元颢南逃的途中散亡。
想到此处,元子攸忽然感到一阵烦躁,脸色也变了一些。朱瑞察觉到他的异样。连忙奉揖告退,并劝谏他早点歇息,勿要太过操劳。
“也好,”元子攸点了点头,“朱卿也回省歇着吧!”
说完。他带上应诏王道习,径直出了式乾殿。
过永巷回到后宫,迎面便是皇后寝宫宣光殿。高高的殿堂内灯火通明,照得周遭的夜幕一片朦胧,显然寝宫的主人还没有歇息。元子攸看着灯光,忽然冷笑一声。令乘舆拾阶而上,直入宣光殿内。
皇后尔朱英娥,天柱大将军、太原王尔朱荣长女,原为孝明帝妃嫔,尔朱荣入洛不久,改嫁元子攸为皇后。她是极为出众的美人,栗色头发,鼻梁高挺,肤色***如玉,体态婀娜多姿,尤其是一双湛蓝的眼睛,配上内陷的秀丽眼眶,仿佛是两口幽蓝的深井似的,略显迷离的眼波一旦荡漾开来,总能让人情不自禁的投身其中,沉迷得难以自拔。
当初元子攸娶尔朱英娥的时候,也曾经迷恋过好一阵,后来却由于她太过强势,太过妒忌,渐渐的疏远了她,即使被强着临幸宣光殿,往往也是同床异梦,草草应付。自从赶走元颢以来,元子攸更是没有再没碰他这位皇后,因为他知道,元颢肯定召她侍寝过,他的前任应诏近侍李阿翟,便于一力劝阻而被元颢下令杖杀。
可是,如今被尔朱荣义兄元天穆恶心了两次,元子攸忽然很想发泄一番,并且直接找上了尔朱荣的这个女儿。怀着这种心情,他一进寝宫,立刻就斥退所有近侍和宫女,拦腰抱着尔朱英娥带往内室。
受到元子攸的这般对待,尔朱英娥起初感到十分屈辱,在元子攸的怀中大声惊叫,剧烈挣扎,努力抬脚踢他,然而都被元子攸镇压了下去。等到被元子攸压在身下,闻到他熟悉的体味,她才忽然反应过来,这人本来就是他的丈夫啊!为什么要抗拒呢?
只是没有想到,一向文质彬彬的丈夫会如此粗暴和强势。尔朱英娥在惊讶之余,却也对元子攸生出了几分好感。她自小在尔朱川的草原上长大,见惯了族人的勇武和父亲的英姿,然而无论是前任丈夫孝明帝元诩,还是目前的丈夫元子攸,都是颇为懦弱的人,让她心中颇为烦躁和鄙薄。
也许,之前是看错了他吧……她主动抱住了自己的丈夫,湛蓝幽深的眼眸越发迷离。
这一次欢好,居然是如此的尽兴。
良久之后,寝帐内的动静才渐渐平息下来。元子攸吐出一口长气,感觉心里的郁闷减轻了许多。还有这尔朱英娥,脾气向来极差,此时却宛如猫儿似的,乖乖的躺在他的怀中,似乎被他吓坏了一般。
“陛下……”她忽然呢喃着唤道。
元子攸低下头,望着尔朱英娥诱人的眸子,几乎又一次迷失在她的眼神之中。他心里烦闷既去,此刻免不了微微有些愧疚的意思。再怎么说,毕竟是有过合体之缘的女人,似乎不该迁怒于她,更不该对她如此粗暴的。
“刚才是朕过分了,”他对尔朱英娥说道,“朝中诸事纷扰,朕心里颇为烦郁。”
“妾身是皇后,陛下却是天子,尽可随心所欲,哪里说得上什么过分呢?”尔朱英娥一边说着,一边往元子攸怀中拱了拱,让自己躺得更加舒服。
元子攸叹了口气:“卿说朕可以随心所欲……那么,卿愿意服从于朕吗不跳字。
“妾身愿意。”尔朱英娥顺从的答道。
这一回答,令元子攸大感诧异。她不是向来以尔朱荣之女而自傲自大的么,如今为什么这般驯服?就因为朕是天子吗?
也许,自己身为天子,确实应该强势一些,不必事事皆仰人鼻息?
是 由】更多章节请到网址隆重推荐去除广告全文字小说阅读器




北朝汉月 第六〇章:谁之机遇(六)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北朝汉月最新章节!
??费章节(8点)
……,……
次日大朝会,元子攸在太极殿接见众臣,一反常态的议起了政事。他拿出高道穆的奏疏,对群臣说道:“前日御史中尉高卿上疏,奏请重设廷尉司直,案检御史所纠劾,以防有诬谤之事。疏至台阁,录尚书事上党王不许,然朕却以为可行。何者?廷尉掌天下刑辟及疑狱,本有覆问之权,若能当时稽检,则可及时科案,免去诸多牵延和磨折。”
“陛下!”中书令魏兰根手执笏板出列,向元子攸提出异议,“此事已由尚书台驳回,臣等位居中书,亦认为事非古始,不得滥设职官,因而附从尚书台的决议,陛下何必逆众臣之意呢?况且,今日乃朔望大朝会,国朝惯例,陛下但受群臣拜见即可,政事当在尚书台朝堂与诸位执事之臣相商。”
“廷尉司直乃高祖孝文皇帝所创,虽事非古始,却能交济时要,于朝廷大有裨益。若非宣武时为权臣高肇所撤,何至于劳高卿上疏重置?且高祖钦明稽古,协御天人,朝野轨度,斟酌用舍,焕乎其有文章,魏卿自以为可过之乎?”
“微臣不敢!”魏兰根连忙下拜谢罪。孝文帝乃元子攸的伯父,魏朝公认的圣明之君,元子攸把这位伯父搬出来,他魏兰根怎敢与之相较?
“至于大朝会的惯例,朕当然明白。然御史掌纠察百官,若有妄滥之举,众臣皆受其害。故须汇聚众议,广为咨询方可,”元子攸顿了一顿,提高声音宣示道,“众卿以为何如?”
“陛下圣明!微臣谨遵圣谕!”御史中尉高道穆、廷尉卿杨机执笏躬身,率先表示赞同。
中书令魏兰根被驳倒,两位相关部门的主官也表态赞同,众臣沉默片刻,绝大部分都躬身下拜,齐声赞道:“陛下圣明!”
“那么事情就这么决定了。”元子攸望向众臣之首的元天穆,见他脸色铁青,心中在惴惴之余,却也有着从所未有的快意……就仿佛昨晚压着尔朱英娥的娇躯,肆意**征伐那般的感觉。
当然,拂了这位权臣的意思,自然免不了要进行安抚。想到此节,元子攸收敛起心中的诸般思绪,如往常那般露出温和的笑容:“上党脸色不佳,可是最近劳累过度了么?得臣如此,朕心甚慰啊!今特赐布挽(一种代步工具,多赐予年老重臣),可安车出入大司马门。”
“臣虽烦劳,却还没有累到需要布挽的地步!陛下好意,还请收回!”元天穆语气僵硬,显然极为不满,“臣还有紧要公务在身,恕臣先行告辞!”
说完这句话,他袍袖一拂,径直离开了太极殿。
……,……
随着录尚书事、上党王元天穆的离开,众臣也纷纷相继告退,于是大朝会提前结束。元子攸既已扳回一城,对此也没有苛责。他留下御史中尉高道穆、廷尉卿杨机二人,请他们到太极东堂议事。假城门校尉、通直散骑侍郎元整,城门司马、员外散骑陆康,也被近侍告知前往太极东堂,在外间等候天子的宣召。
高道穆、杨机两人随乘舆到得堂内,不约而同的向元子攸致贺:“陛下今日当着众臣批驳上党,得以稍振朝纲,臣等虽无寸功,却也大感振奋。”
“这些套话就不用说啦!”元子攸心情不错,态度十分随意,“朕把两位卿家请来,是为了商议遴选廷尉司直的事情。”
“启禀陛下,此事早有成例在先。如今依太和故事,置司直十人,名隶廷尉,秩以五品,选历官有称,心平性正者为之即可。”高道穆回答道。
“高中尉之言,固为持正之道,微臣也很是赞同,”杨机拱了拱手,“但依据如今朝堂上的情势,似乎可以稍稍变通。”
“如何变通?”元子攸笑着问道。
“这是微臣的一点浅见。微臣以为,如今朝政为尔朱党羽所控制,常指使御史攻讦不愿附从的诸臣,气焰颇为嚣张。陛下选用廷尉司直,可优先择取曾与尔朱氏为敌、并且兼资文武之人充当,则必能勇于任事,抑制尔朱党羽的气焰。”
“曾与尔朱氏为敌?”元子攸脸色微变。他当然明白,哪些人曾与尔朱氏为敌,而元颢就是得到他们的拥戴,才能够在洛阳与河南盘踞两个多月的。
对于这些人,元子攸能够理解。他们当日选择了元颢,没有跟随他,是因为他乃是尔朱荣所立,也受制于尔朱荣派出的元天穆等人,可以说是尔朱党羽的招牌。然而,这些人毕竟反叛过他这个天子,其内情与杨昱、高子儒、还有面前这杨机大为不同,他在心理上一时难以重新接纳。
杨机见元子攸神情犹豫,离座跪倒在御床面前,继续为众人请命:“微臣明白,这些朝臣曾经与陛下作对,其罪颇为深重,理应废黜在家。然陛下身为天子,当有囊括四海之胸襟。且古人有言,使功不如使过,陛下既已赦免彼辈,如今又委以重任,彼辈必能痛改前非,尽职尽责,为陛下抑制尔朱党羽……此番情势,请陛下务必斟酌!”
元子攸沉吟了片刻,委实难以抉择。他看了看旁边的高道穆,决定问问他的意见:“高卿,当**是第一个不愿附从元颢、从朕出狩河北的朝臣,你觉得杨卿此言可采纳否?”
1...3132333435...7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