蚍蜉传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陈安野
刘宇扬暗自冷笑,心想小红狼等在汉中都待了快两年,也不见你驱逐剿灭,这会儿却又激昂壮志起来。如此丘黎鬼话,骗得了深居简出的瑞王,怎骗的了日日夜夜扑在军务上的我真个是面似槐树皮越老越厚。
他这样想,却也知道分寸,孙显祖与柳绍宗固然玩忽职守,方才倒是一口将解救郡主的活儿接了下来。所以就敛声不语,想看看后续动静。
“只是……”孙显祖大话说完,话锋突然一转,瞧了一眼瑞王,像有难言之隐。
瑞王叹道:“都到了这份上,本王就差给几位大人下跪恳求了。此间的
120三营(四)
十月初的汉中天空,霪雨霏霏。时渐入冬,凉风夹杂着冷雨开始令气温透出丝丝寒意,然而,汉中城多个城头上,依旧有着不计其数的民夫光着膀子,浸润在雨幕中,卖力地修筑着城垣。
刘宇扬用余光瞥了瞥后方,那里,锦帽貂裘、周身环佩的瑞王,正由家奴扶着,颤颤巍巍小步迈上湿润的青石砖阶。在他的身边,还有三四个家奴打着巨大的罗伞为其阻风遮雨。
虽说在汉中生活了数十年,瑞王却从未踏足城上一步。这其中自然有禁足之令的因素,但在刘宇扬想来,若不是自己以及孙显祖、柳绍宗的极力劝说,养尊处优惯了的瑞王也绝不可能主动来这种“污秽”之地。
“王爷大驾到临,尔等只管实心干活,自有赏酬!”一个家奴冒雨走在前面,边走边大声吆喝。他的手中提着一个竹筐,沉甸甸的。和他一般,跟在后头,还有七八个家奴,也随之吆喝,他们筐里所装,俱是满当当的铜钱。
刘宇扬摇摇头,无可奈何。瑞王爱财之名他早知晓,却不想对于名声的渴求也是如蚁附膻。所以他虽然答应了刘宇扬上城头激励兵民的请求,却同时要求得抽出一部分资军费用,通过这种方式施惠出去,广施恩泽,好让瑞藩仁德之名更快传扬出去。
对方退步,刘宇扬自也不好得寸进尺。且此虽有沽名钓誉之嫌,倒是小节。只要无碍大局,听之任之可也。
“谢王爷隆恩,谢王爷隆恩!”
那几个家奴喊着话,就开始旁若无人地一把把抓起筐内的铜钱撒到地上。正在干活的民夫们四下看看,确定监工们没有阻拦的意思,瞬间一窝蜂涌上来开始争抢散落满地的铜钱。
泥水混着雨水在纷乱的人群中飞溅,民夫们扑在坑坑洼洼、泥泞不堪的石道上心无旁骛地搜集着每一个陷在沟里缝里的铜板。纵然周身污浊,却浑然不觉。他们争着,叫着,甚至互相推搡着,只要手快,多捞上几个钱,就足比官府承诺的补贴多上数倍。仅仅只有少数几个在怀揣着一手的铜钱后,手托伏地,不住磕头感谢:“小人谢王爷赏!”更多的则是全神贯注,一面捡拾,一面口中喃喃自语:“一个,两个,三个……”
瑞王对于这番景象十分满意,微笑颔首。那几个走在前边的家奴见状,愈加卖力,扯嗓宣扬瑞藩的仁德慈悲,手上则如天女散花,不住地抛撒铜钱,以至于好些铜钱都因力度过大,飞到了城下。
刘宇扬瞧见几个监工也偷偷捡了几个滚到脚边的铜钱,但他只作不见。这时节,有钱有粮,才能得人心。无钱无粮的下场就是将这些官兵顺民驱赶到对立面,成为与朝廷水火不容的流寇。
除了少数孑然一身者外,绝大部分的人家中均是上有老下有下——不论是这里的监工官军、民夫还是自己与瑞王。都是乱世求存的苦命人,多一份体谅与理解,才能让合作更好的进行下去。
“拿着。”几个铜钱弹到刘宇扬身前,他俯下身,一枚枚拾起来,对就近一个官军轻言,在对方错愕的表情下将它们塞了过去。
这时候,几个家奴伴随着长吆渐行渐远,瑞王缓步在后,靠近刘宇扬道:“刘大人,你方才说城池多处损坏”
刘宇扬点头应声道:“是,连日大雨不绝,早前为贼损害的几处城垣多有崩坏,现正极力抢修,但因破损之处甚多,以目前的修工进度看,没三两个月,下不来。”说到这里,脸色微变,“若是贼寇知悉此等要情,趁隙来攻,于我等实难防御。”
瑞王知道刘宇扬一向沉稳,绝不会刻意说些危言耸听的话,微微色变,道:“如之奈何”
刘宇扬遥望向前方一直延伸出去的长长城垣,摇头道:“城池修缮一事,急不得也缓不得,赶工怕不坚固,缓期则恐夜长梦多……”但见瑞王一脸惶色,续言,“然而王爷不必太过担心。日前舍弟回乡省亲,与侯帅见,勉以大义。昨日家书中言,侯帅已遣游击侯应辅,都司刘贵率川中骁壮一千四百与舍弟同来汉中,不日可至。”
侯帅即四川总兵侯良柱,实力颇强,此前也曾多次赴援陕中,然听闻其人最近与四川巡抚王维章不睦,不听调遣,自己经营川北,所以陕南一带小红狼等流寇才得以复炽。若有此人为助,加上孙显祖德一千五百人,柳绍宗的近三千人以及刘宇扬手里的二千余兵,汉中实际可调配的兵力逼近万人。无论守城还是野战,都更加游刃有余。
“令弟可是季龙”瑞王单眉一抬。
“正是。”刘宇扬兄弟三人,年纪最小的刘宇亮名声反而是最大的。
“有季龙出马,无怪侯帅会慨然允诺。”瑞王捻须而笑,“向年他赴京任职,曾来我府上拜见过,虽身形短小,却气势非凡,谈吐更是不俗。哈哈,本王观人素准,其人怕是相才啊!”瑞王之藩陕南,与成都的蜀藩北南呼应。二王虽然不得出行,却依仗世家,私底下四处散布家仆,置办产业。所以蜀中的一些世家大族与这二藩暗地里都有来往。
刘宇扬陪着笑道:“瑞王过誉了。我那弟弟最不喜读书,在馆中做事都呆不住,何敢言其他。”这话十足十是面子话,作为哥哥,他对自己这个不修边幅的弟弟很了解,以刘宇亮极会来事的性情看,说日后能入阁,倒并非无端之言。
“哈哈,不喜读书却早中进士,其才难得啊。”二人并肩而行,瑞王笑着又道。刘宇扬与他闲聊着,倒开始觉得这位高居云台的王爷却也不是那么难以接触……
狂风呼啸、大雨如注,灰天之下,小红狼北营一片混乱。
陕南群贼中,小红狼实力第一,另有猛虎、上天龙、小黄莺等次之。自从在荞麦山失利,小红狼引众退到了荞麦山西部的盐井地区。这里成化年间开出了几口井,熬制井盐,这时候废弃多时,但留下许多屋舍可供暂住。
从这里再往西,就要出了丘陵山地,进入汉中城周边的平原,小红狼虽嚣张,却也不敢跑到孙显祖等人眼皮子底下撒野。他本以为赵营的这一记回马枪是为了保障安全撤退的反击,便再次驻军观望,想等覃进孝等真
1虚实(一)
屋外满是泥坑,柳绍宗一脚踩出,不偏不倚,正中其中之一,溅起的污水几乎要跃上他的胸口。只是他于此并无注意,侧身朝着屋外的一个兵士招招手。那兵士三步并两步,立刻撑开了手中的油纸伞。
“夯才,老子从不在雨天打伞,你不知道”柳绍宗一掌削到对方头上,不满地训斥,那兵士连声诺诺,将已打开大半的伞又重新收了回去。
柳绍宗无心与他多谈,粗声问道:“那人呢”
那兵士点头哈腰道:“回总镇大人,人在里屋侯着。”
连绵的雨水接连不绝,柳绍宗却动也不动,他想了想,貌似有些顾虑:“可给外人瞧见了”
那兵士拍拍胸脯,震得皮甲“咔咔”作响:“大人放心,小的在城外捉了这厮,就换上了本家的服饰,带入城来,无多言语。现在除了大人与小的,绝无第三者知道此人的身份。”
柳绍宗这才略略满意,拍了拍那兵士脑袋道:“算你小子机灵。”言毕,大步迈走。
那兵士跟着柳绍宗走到一屋前,等柳绍宗推门入内后,就立在屋外等候。屋檐下滴水成串,与随风扑来的雨尽皆打在那兵士身上。过不多时,他周身上下,从内而外,已无一处干燥。可他却并不打算撑起手中的油纸伞,因为柳绍宗不喜欢伞,他才得表扬,自不想因这一件小事又坏了自己在总镇大人心中的好印象。
屋门虽为木质,隔音效果不佳,可在雨势嘈杂的屋外,他还是什么也听不见,只能眯着双眼,极力忍受持续不断袭来的寒冷与潮湿。他的脑袋被风雨吹得晕乎乎的,也不知过了多久,屋内忽地传出阵阵爽朗的笑声。他强振精神,分辨出这是柳绍宗在笑。笑声时断时续,那兵士听了一会儿,复萎靡下去。耳边“滴滴答答”的雨水声不绝于耳,几乎使他陷入一种魔怔。然而,就在他想要拍拍自己的面颊提神的当口,屋门“吱呀”一声,居然开了。
屋内走出两人,一个柳绍宗,另一个则与那兵士相同打扮。
柳绍宗瞥了一眼这个神情恍惚的兵士,说道:“送这兄弟出城,半刻不可耽搁,如若出半点差池,老子绝不饶你!”
那兵士忙道:“是,是,小的明白。”说间,偷偷又瞧了柳绍宗身边之人一眼,但见其人面黑漠然,似乎全然没有经历屋中谈话也似,就和刚被自己找到时一般无二。
柳绍宗没有多说什么,朝着那黑脸汉拱拱手后自己去了。那兵士等他走远,才如释重负,迫不及待撑开伞,说道:“这位……大人,小的送你出城。”他并不清楚对方来历,但是适才听柳绍宗似乎与其相谈甚欢,便保险起见,唤了对方一声大人。
那黑脸汉不置可否,只闷闷“嗯”了声,就沉默不言。那兵士见他如此,不敢多问,打着伞引他离开。
走了一阵,临近城门,那黑脸汉抽冷子来一句:“汉中城现在有多人”
那兵士一愣,旋即听出他的意思是问城中的守备情况。他是柳绍宗的心腹,知道的情况比一般军将多,本来这种军务是不该随意说出口的。但他谨小慎微,生怕这黑脸汉与柳绍宗关系密切,不回答往后要吃他的亏,故而还是小声道:“回大人,城中现在兵分三部。一部是我家大人,有三千人;一部是驻扎在城西的孙大人部一千五六百人;最后则是城中巡防、修工的刘大人的二千来人。”
那黑脸汉面若死水,半点动静也瞧不出,再问:“都驻扎在城里”
那兵士点头道:“是。小的跟着柳大人也是近几个月才来汉中。听说早前城外有几个营盘,但孙大人以贼势披猖、外驻孤立为由撤到了城里,柳大人来后便也驻了进来,城外的那些营寨听说大多都在数月前给闯贼毁了。”说着,起手指了指城门洞子附近一连串简陋破败的窝棚,“大人你看,这些就是为了安置那些刁民的。哼,我官军为国浴血,只小小暂住了他们屋子不是理所应当他们不思感恩,却心怀怨恨,整日里叫苦连天,要不是刘大人菩萨心肠,想这些个刁民恶民都该给逐到城外去!”
那黑脸汉抬眼环望,这些倚靠墙根而搭建窝棚群一个接一个,一团接一团,直到城墙的拐角处依旧绵延着,不知有多少。天降大雨,很难想象,这种以干草枯枝建立、寒酸破漏的窝棚能挡住多少雨水。窝棚外,都是一堆堆无比肮脏的粪堆,它们积攒多时,早已结块,如今被雨水冲刷着,不断有着黑黄污水沿之流下四溢,经过者无不掩鼻。
偶尔有几个衣衫褴褛的身影畏缩在一起,透过窝棚的缝隙向外看来。他们浑身湿透,头发结块,眼神空洞而死寂,盖在身上的与其说是衣服,还不如说是破布更为贴切。就这样的惨状,说是难民流民都不够格,或许以下水道的耗子形容他们更为贴切。
很难想象,这样的场景会出现在被称为陕南第一大城,居有陕西第一强蕃的汉中城。只柳、孙两部入驻,就使得多少无辜百姓流离失所,只能如穴鼠蝼蚁般苟且度日!而这些官军,竟然还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这一幕幕惨状的出现,令那黑脸汉的脸色愈加深沉了。那兵士不知自己哪里说错了话,赶忙住嘴。
走到城外,眼到之处,一草一木都被砍伐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密密麻麻布满了不计其数的木桩,以城池为半径,向外辐射出至少方圆一里。在这些木桩之间,还挖有道道深不见底的壕沟,纵横交错。而一些小型的堡垒、哨楼,也星罗棋布,分于其间。
不时从远方会走来一队队轮班的官军,暴雨如注,地面烂如沼泽,他们的皮靴早没了往日的光彩,无奈地在泥泞中步履维艰。
那兵士反应很快,每每都是提前预判,带着那黑脸汉及时绕去。那黑脸汉听他低声道:“这些都是孙大人营中老兵,跋扈得很,还是不要与他们纠缠上为好。”
因有人引路,加之二人又穿着官兵的服饰,所以于路并未引来盘查。他俩弯弯曲曲走了将近二里地,来到一处田垄,那兵士舒口气道:“从这里走,无论东西,当再无人阻挠。”说着又将手中的油纸伞递过去道:“大人,这伞你拿着,路上用得到。”
那黑脸汉依旧一声不吭,似乎对对方的殷勤无动于衷,不过还是接过了扇。然后微微点点头,就抛下满脸失落的那个兵士,很快消失在雨雾里。
从此地向东数十里即可到城固县地面,那黑脸汉撑着油纸伞冒雨走了一阵,因风势太大,伞柄伞面先后损坏。他摇摇头,径直将破伞丢下,将身后的斗笠戴到了头上。
顶风冒雨,又是孤身处于敌境,那黑脸汉很容易就想起了大半年前的的事。那时,也是这番光景,自己在施州卫的一家茶棚马失前蹄,给人识破被擒,然世
2虚实(二)
褒城县不大,城周三里,但就是这样一座小城,给庞劲明的第一印象却是四个字——守备森严。
这倒不是说其城给了庞劲明不可攻陷的感觉,而是这些年征战下来,横向比较,很少遇见这样规模的小城却有着堪比府城的守备力量。
庞劲明是从南走来的,路上接连路过苞中城、万石城等几个前朝的废弃治所,这些城池虽然还有百姓居住,然而和其他地区很多废城一样,墙垣年久失修,已不再是坚固的区域性堡垒。可是,在褒城县,这些废城中,居然无一例外都驻扎有数百官军,这样的兵力密度,几乎可比他刚刚离开的汉中城。
多年的经验让庞劲明不得不怀疑,是不是有着一股官军刻意隐藏了行踪,偷偷增援到了这里然而,若是增援,按理说应当进入汉中协防,来这么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城,却是为何难道是为了作为奇兵,等待着机会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还是与汉中城互为犄角,邻相呼应一个个问题纷至沓来,不断堆上庞劲明的心头,他越加觉得,自己临时该意,折道来此探查的决定是正确和必要的。
作为赵当世极为倚仗的百名夜不收之一,庞劲明既感到无比的荣幸,也感到沉重的压力。尤其是数月前他曾在施州卫暴露,给当时还是大明官军的覃进孝活捉,更使他铁了心立志得做下一番大功来洗刷这个耻辱。
此次暗通汉中城军头柳绍宗,赵当世特意吩咐了他沿途注意搜集战况消息,按着这一条,他临时折来褒城县,倒不算是节外生枝。
褒城县的东南门近在眼前,庞劲明下意识地紧了紧领口。他剥了那个倒霉蛋的一身官兵服饰,换上后又取了对方的军牌、通牒等等,赶了数十里路过来,打算混入县城,一探究竟。
绕过几个哨台,庞劲明缓步靠近城门。城门站着三四个拄着木枪的官兵,城头上也有两个带弓的向下张望。
几个百姓推着车陆续入城,庞劲明低着头,抱着手,想混在这些人中一起进去。不过,城下那几个官兵眼尖,其中一个貌似小头目的吆喝一声,其余几个立即就打点起精神,凑了过来。
看官兵上来,那几个百姓好些惊慌,嘴里嚅嗫:“官爷,小的,小的……”
“不找你们,走开走开!”那小头目不耐地摆摆手,那几个百姓如蒙大赦,毫不停留地快步入城,只留庞劲明一个被截在城外。
“你,叫什么”那小头目玩着手中的一柄牛角刀,歪着脑袋靠上来问道。
“这位兄弟见外了,小弟也是这城里当差的。”庞劲明不太笑,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得不挤出笑意,同时挺了挺胸膛,有意将一身皂服展示出来,提醒对方自己的身份。
那小头目与几个伴当对视片刻,转过脸道:“可褒城内我却没见过你这号人。”听得出,他对庞劲明的这身外衣没意见,而是对里面裹着的人有些怀疑。
“你们见过他吗”那小头目顾问其他官兵,不出意外,他们全都摇头称否。
庞劲明满脸堆笑道:“大哥说笑了,怎么拿小弟寻开心。”
“你叫什么”那小头目没理会庞劲明,再次问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