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赢家培训指南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舟自横
而游鸿吟如今也已经十六岁了。
他如今身边拢了有些家仆,或是流民,或是奴隶,甚至还有两个胡人,原本是普通的农户,被征兵后吃了败仗,便沦落为奴,被贩卖到此地来。
“你如今可要回家看上一看?”陈堪如今又大了两岁,但是人却依旧十分神。
“老师可是要回颍川了?”游鸿吟问。
“哎,就知道瞒不过你。此地会有我从弟接手,如今洛阳解封,还需我回去啊。”
“我就暂时不回去了。”游鸿吟说:“我要去找一找,看是否能投个明主之类的。”
找不到,就自己去做。
当然这句话他是不会说。
第183章名士风流(十)
寻天下明主何其困难,并且,找个志同道合的就更困难了。
游鸿吟在身边护卫的保护下,走遍四州郡,最后选择青州作为起点。
青州在现代,即山东半岛,产出不及扬州荆州,交通不及徐州豫州,管理松懈程度也比不上交州常州益州,但是综合下所有条件,青州最适合如今的游鸿吟。
为何?
因为青州所封之王并不在封地,而是带人去洛阳夺位去了,结果没回得来。此刻中原人口多集中在双河下游平原,那些什么交州常州益州虽然天高皇帝远,却并没有人口,夺来也是无用。
这个时代,人口是一切。
不要看世家从来不将普通人放在眼中,就好比这些贱民如同牲畜,不似乎连牲畜都不如,但实际上真正的实力,还是靠着人口,准确来说是壮人口来确认的。
游鸿吟选择青州的另外一个原因是青州列强豪族并不是太多,反倒是青州刺史山简虽是颇有才名,却是性格温润典雅,年轻时喜好清谈,继承其父之风。
山简乃竹林七贤山涛之子,无论个性还是形式作风均受其父亲影响颇深,最初担任太子舍人,屡次升迁后担任太子庶子、黄门郎,然后才做了青州刺史。
但是官做的多,并不代表能力强,若非出生世家又颇有贤名,刺史这种封疆大吏是轮不到山简这种不同庶务之人来做的。
刺史不管事,青州下面的太守和县官也都稀松应付差事,若非青州临海,距离洛阳路途遥远,怕不是早就被人征兵丁去顶战乱了。
可是这并不代表青州就是乐土,乐土游鸿吟也不会去选择它。
如今,游鸿吟身上可是带着一道任命,却是拿一樽鱼龙戏水青瓷水香炉换来的高密郡太守。
不要小看这个职位,若非如今政权崩毁,有陈堪从中周旋,游鸿吟早先在广陵中正会上一鸣惊人博得美名,被评为上等,然后再对洛阳如今掌权的司马奉上名动洛阳的鱼龙戏水香炉,怕是根本不可能拿到一个太守之位。
尽管,这个太守之位世家子看不上,因为这个高密郡实在是太偏僻,太贫穷了。
虽然看上去职位高了些,但是实际上大家都喜欢去富庶点的郡县,因为好治理。穷山恶水出刁民,对于世家之人来说,去地方任官不过是刷资历用的,刷好就要回洛阳,回政治中心。所以,不可能为了个太守之位,就跑到那么偏僻的地方,那些地方都是留给寒门的。
游鸿吟却觉得这里挺不错,适合自己安心发展。
更何况,高密有个其他地方无法比拟之处,那就是胶州湾。
胶州湾是天然海港,这是游鸿吟急速发展势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到了高密城,与高升的上一任太守做了交接工作,把那欢天喜地回洛阳任职的家伙送走,游鸿吟在府衙正式安顿下来。
高密城虽是一郡中心,但是当真是个小城,招来文书询问,这地方是粮税年年交不齐,自然就没什么余钱修建城池,才导致了城池破烂又低矮。
高密郡虽然面积尚可,但无论是城池还是县村,数量都偏少,颇有地广人稀之感,且因为郡内土地不比他处那般肥沃,又有海风四季掠过,粮产要稍微低一些。而临郡却土地肥沃,不受海风影响,乃是产粮之地。
所以高密郡是青州最穷的地方,没有之一。
当然,如何经营高密是之后的事情,如今游鸿吟需要做的,是处理好手下的那些个官吏。
好在高密虽然穷了点,太守府到也算上的整齐。
太守府分三堂,正堂是大殿,用于平日的公务处理。次堂是小殿,环境雅致,可以接待来客。后堂则与后宅相距不远,一般是处理些机密之事。
入主太守府,游鸿吟身边护卫头领胡归便来回报:“主公,那些个奴婢元夕都已经敲打了一番,不堪用的已经清出去了。太守府的防卫我们也接手过来了,请放心。”
“辛苦阿归了。”游鸿吟道:“那么,先派人四周逛逛吧,若是遇上合适的人,编进来也可以。”
“是。”胡归应了一声后便退下去了。
游鸿吟这次带在身边的人并不少,除了这几年心栽培类似于‘弟子’的几位,还有批量生产的护卫,林林总总差不多有三十人。
胡归便是弟子中的一位,同时也是游鸿吟曾经买下的鲜卑奴隶之一,因天生习武天资出众,人又聪明,就暂且做了游鸿吟护卫队的头领。
那位元夕是三十个人当中,唯二的女子之一,也是三十人当中年纪最长的,却是游鸿吟从流民之中救出来的,想来曾经家世不凡,识文断字,通内务,还懂一些算数,却不知为何会流落至此,差点被流民所侮,救下之后,游鸿吟原本不想拢在身边,她却说什么都不愿去寻找亲人,自愿放弃过往,取名元夕在恩公身边为奴为婢。
游鸿吟便干脆了她,并且
人生赢家培训指南 分卷阅读262
主要增强她的长处,向内务方向培养。
等手下那些护卫充当斥候将这里的消息探回来,游鸿吟对这里的官吏和各方风评也有所了解,配合上太守府中一些公文存档,已经算是了然于胸。
下面那些县官先不管,此处府衙中的主簿、军司马、功曹、校尉等等,都需要捋一捋。
但是真正接触到,游鸿吟才明白,世家的名头在这种地方到底有多好用,原本他都打算来一套杀鸡儆猴等等手段,好好服他们了。谁知这些寒门出身的官吏和军士,均想扒拉上世家的大腿。之前任职太守,不是寒门,就是对他们爱答不理的世家子弟,对这个设宴款待他们的新太守,很快就一边倒的准备效力了。
不过,游鸿吟明白,这帮子人良莠不齐,如今的恭谨不过是看在他世家的身份上,真正遇到事情了,可不会真的全部听自己的。
游鸿吟并没有打算一棍子打死,但是的确需要花一些时间去辨辨别那些值得用,那些可以剔除。
这是水磨功夫,暂按不提。
虽然说是得到了高密太守之位,但是游鸿吟可不是想做大官,而属于自己真正的实力太过薄弱,并不能真正在高密郡做到‘只手遮天’,所以他让弟子之一胡危带了部分护卫出去买地去了。
咳咳,他如今是太守,想挑块地做据点,还是没问题的。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胡危是游鸿吟买下的两个胡人另外一个,不过他和胡归虽然都属于胡人,却是一人属于鲜卑部落与汉族混血,一人是不知来历的杂胡,胡归天赋最高,聪明忠心,最得游鸿吟看重,胡危虽武学根骨不似胡归那般出众,但是战略眼光独特,为人豪爽大义,更容易和兵士打成一片,也比胡归更适合做领兵之事。
让游鸿吟感叹的是,可能是血统原因,他培养的几个弟子天赋均不及胡归胡危,反倒是才学更为出众些。
买了田地,很快不缺钱的游鸿吟就开始建设自己的乌堡,并且开始进行组建部曲。
胡危组建部曲的过程中,游鸿吟也没闲着,早已将府衙上下拾了一番,该劝退的劝退,该服的服,很快政务命令就通达起来。
倒是在主簿当中,游鸿吟寻得了自己第一位心腹。
此人名范无涯,高密本地人,在此担任主簿已有十年,对高密乃至青州之事如数家珍,通政务处理,历来那些过来混资历的世家子,均将政务丢给他处理,自己则是一心举办文会,醉心清谈。
当然,最重要的是,此人有一双不差的眼睛。
“下官观使君志不在太守府?”游鸿吟办理买地手续之后,这位主簿便直接找了个空前来闲谈,还一语惊人。
“哦?”游鸿吟道:“愿闻君详细一言。”
“他人觉得使君买地建堡乃奢靡成性,更是长留高密之兆。但是下官一观乌堡之事,却觉得乃因使君觉天下大乱需手中握兵。”
游鸿吟摇头:“这些不过是君多心而已。”
范无涯道:“瞒者瞒不识,识者不能瞒。在下只是觉得使君此举,有些不妥。”
“那范掾觉得鄙人如此做,有何不妥?”游鸿吟反问道。他明白,范无涯是真的看出来他一开始的目的了,那也没必要藏头露尾。
“郡县军事虽然在太守本职范围之内,但是高密现状,太守府并无指挥军事之权,而所有的兵士,依旧是听赵校尉的命令,使君如今屯兵之举,无疑是打了赵校尉的脸,他怕是会从作梗,甚至会选择斩草除根。”范无涯道。
这个意思就是你自己招兵买马,就表示不信任赵校尉,这不是逼着人和你作对么。
“那依范掾之见呢?”游鸿吟倒是开始觉得有趣起来。
“有一句话,还请使君教我。”范无涯说。
“什么话?”游鸿吟说。
“下官不知,使君只是为了明哲保身,还是为了其他目的。”
“除了自保,难道还有其他什么目的么?”游鸿吟反问。
但是两人目光交汇之时,立即彼此心知肚明。
若是只为自保的话,又何必在当地建立乌堡呢,随便找个地方,训练出一批护卫不就行了。
第184章名士风流(十一)
范无涯道:“赵校尉本地寒族出身,故而府衙兵丁名有一千,实则只有三百,只是赵校尉与青州山简大人名下冯书录乃姻亲,其曾娶冯氏女为妻,故而无人指摘赵校尉之过。”
书录不是什么大官,定然也是寒门之人担任,但是这官职能直接接触刺史,倒显得很有权势。
范无涯的意思就是那个姓赵的校尉想动他的话,直接就有现成的吃空饷的罪名,但是他和青州刺史的书录是有关系的,如果不考虑这一次,就算是处置了也会惹麻烦。
游鸿吟道:“鄙人初来乍到,尚且对郡务不熟悉,若是君有意,可多来指点于我。”
游鸿吟不可能听得范无涯一次言论就直接认做心腹,挑选属下和挑选主公是相互的,彼此总要多试探试探,顺便看看彼此能力到底合用不合用。
范无涯并非急切之人,很快就告退了。但是之后的几天,他的确如约前来,替游鸿吟将郡务打理的颇有条理。
而游鸿吟也很十分满意其能力,要说此人有大致向,大智慧也不见得,为人识趣能干,虽无匡扶天下之志,却有鱼跃龙门之心,眼光和把握时机的能力均不差,的确十分好用。
游鸿吟也暗示,他虽出身洛阳郭氏,却并不喜清谈之风,兼之看清天下大乱将至,故而想以青州为基,退则自保,进可治国。
期间,游鸿吟一封书信交于山简,却并非是交流政务,而是问候和谈论文学,几封信来往,便被那山简口称知己,很快赵校尉便丢了差事,而游鸿吟身边的胡归则顶替了此职。
赵校尉吃空饷不是游鸿吟拾他的主因,而是那些个府兵,各个面黄肌瘦战力薄弱,比之田间劳作农夫还差上不少。这种治军本事让游鸿吟如何容得下。
胡归上任之日,便是范无涯改口称‘主公’之时,范无涯用自己处理政务的能力向游鸿吟展现了才华,而游鸿吟则用赵校尉之事,想范无涯这人展现了自己的手段。
杂务有人处理后,游鸿吟就开始大刀阔斧的真理整个高密郡,有用之人暂且留下,无用之人便慢慢的进行换血,他手下的弟子虽然有经营商行、管理卫队等经验,但依旧需要在各个实务岗位上多多实践,这是游鸿吟培养弟子的最后一步。
不足半年,高密郡便已经彻底被游鸿吟握在手中了。
而此刻,胡危训练的部曲,也渐渐成型,共计两百人,均是游鸿吟的私兵。
秋去冬来,虽然高密郡似乎并无太多
人生赢家培训指南 分卷阅读263
改变,但是高层人员已经有了不同以往的神,无论是工作态度,还是贪腐之事,均有所改善,而信任太守的本事,也无人小看。
若仅仅如此,这些慑于太守家世以及手腕的官吏,也只是赞一声厉害而已,真心臣服,怕是不太可能。
秋之后,进入农闲时刻,游鸿吟开始征徭役。
古代徭役难捱,无非是底下官吏克扣,又催赶进度,游鸿吟则制定了一整套相关流程通发整郡,比如规定了工作时间,每日提供多少吃食汤水,工作的确是苦力活儿,但是并不是不能接受,也没有多辛苦。
而原本那些克扣的粮食的小吏,早被游鸿吟手中护卫查出原委,直接砍了十几个了。
徭役之始,不为修建城池,而是修渠。
其实高密郡自然水域并不多,所有灌溉之水几乎都来自于老天爷,看天吃饭这一句话一点都未错,不过郡内处于潍水水域末端,也有大大小小不少湖泊和分支,只要运用得当,使用水渠相连,必然可称为产粮基地。
水渠其实古来有之,只是泥土结构容易塌坏,需要年年耗人力重新修整维护,游鸿吟早已在胶州湾附近新建窑坊,烧制水泥,首先便用来修建水渠。
此间郡中钱粮不足,一部分是游鸿吟私人垫付,一部分则是本地少数几个豪强以及大商捐献了。
而此刻,除了修建水渠,连接潍水外,在某些水域不丰之地,还需挖掘深井,这这项工作困难较大,自游鸿吟拾整理了各地县丞的时候就开始了,因为太守府拨不出人手负责,便交给了各地县丞,而所耗的用也是各地县衙承担。没办法,游鸿吟这边钱没有问题,粮食却是不多了。
很快,冰冻时刻就来了。
紧张的徭役告一段落,冬日原本应该进入‘猫冬’之日,此刻北风呼呼,贫寒人家为了节省柴薪粮食以及布料,更是累月待在屋中。但是,这个冬日不一样,似乎上头又要开始行动了。
但是被下发了通知需要劳作的农夫们却并没有怨言。
全是那坚固神奇的水渠带来的效应。
那名为‘水泥’之物除了用来修建水渠之外,也渐渐开始有商家贩卖,价钱的确不是很便宜,可是却能糊在石墙外,减少漏风之处,原本粗制滥造,山石堆砌起来的房屋瞬间不再漏风了。
此地因为山石较多,再加上风速较大,所以民间多是使用山石砌墙建屋,屋顶再盖上茅草。可是山石建造屋子容易漏风,使用泥土糊墙只能解一时之患,太容易被雨水冲走,这水泥一担便可修葺好三间屋子,稍微有些余力的人家便用粟豆换来糊墙了。
而得仙家梦中传授方子的游鸿吟也在本地有了不菲的名声。
建完水渠后,已经彻底入了大冻,地面被寒霜冻得有些硬。
游鸿吟却下令冬灌。
此时的种植业尚不发达,南北甚至郡县之间差异也较大,其他地方游鸿吟不知,但是青州之地并无冬灌的说法。
提出这种做法自然有人疑惑,但是疑惑也阻止不了游鸿吟的决定,在某些方法推行之初,的确是不得人理解的,但是只要尝到好处了,次年,想必游鸿吟不催促,他们自己也会自发自的做事了。
游鸿吟在上任之时已经挑选了十几位小吏教导冬灌之法,这些小吏只能算是粗识文字,派不得大用,不过他们常年接触农耕方面的事务,倒是传授农经的好帮手。紧急培训了大概三四个月,这些小吏懂得该如何冬灌,懂得该如何烧制土肥,懂得什么叫做沃肥等等之后,游鸿吟就将他们派至各个县衙,帮助冬灌事宜。
冬季往田里灌水,使土壤储水,防止春旱,便是冬灌。但是冬灌的作用,并不只是防止早旱。
一者使土壤疏松,冬灌可使土壤中水分结冻而串胀,消冻后地表就疏松了。同时冬灌后土壤中水分的温度适宜和细菌的作用,加速了残枝败叶的腐烂,这样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二者冬灌可以减轻病虫危害。冬灌后,能把土壤表层的虫卵冲进冰水里冻死,在这个没有农药的时代,种植最怕旱涝和虫害。
而游鸿吟为了更为保险,要求农夫冬灌之时,趁着水未结冰,同时进行一次深耕,为此,还提前将春种时刻才会下发的农具,提前发放至各地。
首先是新式铁犁曲辕犁。不过因为制作成本以及铁材料不足的原因,铁犁只有犁头是铁质的,其他是用的木头。
但是,只要是铁做的犁头就足够了,使用铁犁犁地的效率是过往的三倍,并且无论出力的是人还是牲畜,都不是很累,一日可犁地的时间要比原本多出一倍!
冬灌之后,似乎一切都安静下来,游鸿吟也终于心思做其他事情了。
自入青州,他花的钱粮多是过往经营所得,而铁料等等,也是从广陵购买运过来的。除了铁犁这些农具,自然还要配备兵器,武装私兵,这养了这么多人,钱就好似如流水一般花出去,开始有些入不敷出。
而水泥之物一开始就并未定位为赚钱之物,也没有给游鸿吟带来大笔钱粮。
那么,只有进行大型贸易了,而此地交通不便,多丘陵山石之地,想要做大型贸易,还是需要建立港口。
只是建立海港无法一蹴而就,只能慢慢来,游鸿吟不可能一来就东建西建的,那样心急怕是要把本地民力消耗殆尽。
不过虽然无法进行大型贸易,自己其他的作坊倒是可以开起来。
首先便是盐田。
此地多天然卤水,但是并不产盐,因为这些卤水并不是那些露天卤水,而是藏于地下,并无多少人发现。
此种卤水需要凿井取卤,同时还要大量柴薪,比起天然浓郁卤水要稍微差些,可是,此处同样也有一个天然优势,那就是高密境内产煤炭。
此煤炭非当世常说之木炭,而是所谓的石炭或石墨,它们的功用也不是用来烧的,而是做药等等。
为何?
因为燃之有毒。
高密傅阳县附近便有一处天然露天煤矿。
当初选择高密郡,自然也考虑过很多方面的因素,其中青州的矿产资源分布,也是游鸿吟考虑的重点。
所以,游鸿吟打算盐和煤产业同时进行。
当然,煤不是捡起来就卖掉,总要做些加工和推广。比如用铜铁做个煤球炉,这种新奇小巧的炉子十分适宜用来煮茶烹饪,只是技术含量低,怕是很快就会被模仿了去。但是其他人可以使用铜铁仿制,却无法用水泥浇灌,而自己手中却能使用水泥制作,成本低廉。
然后再加工个蜂窝煤专门配合炉子使用,可能无法完全取代木炭,却绝对比木炭更为好用,想必那些附庸风雅却又怕冷的贵族们,都会喜欢。
只是这东西运输成
人生赢家培训指南 分卷阅读264
本较高,销售时短时间内是无法当做廉价物品贩卖的。
第185章名士风流(十二)
次年春末,壮武乡。
乡老点起香,率领壮武乡众人祭拜先祖,磕头行礼之后,所有人都拿起镰刀,开始奔赴丰的麦田。
“我们这位太守,当真厉害。”
显然得益于冬灌、肥田之法,此地粮食获是过往的双倍,又有水渠灌溉,去了夏日浇灌之苦,乡农们虽是不识字,却知道,是谁给他们带来了如此大的丰。
今年,今年再也不会饿死家中老人或是卖了孩儿了。
“听说太守在招募兵丁,有兵田不说,或是立了军功,还可以税。”边争分夺秒的抢粮食,手上不闲着,嘴上也不肯闲着的农夫们,彼此互相交谈。
一旁直立起来锤腰的农妇讲:“只有家中还有一口粮,你就别想去做兵丁,这年头兵荒马乱的,没听说洛阳那里都吃了败仗了么。”
随即那农妇朝着跟在身后捆麦子的三个孩子喊:“别偷懒,一天到晚就知道到处玩,干点活就想着到处跑,还要不要吃饭了,不干活一大家子喝西北风啊。”
农夫却说了一句:“将来要是征兵,不还是要去,那时候就没什么兵田了,说不定,兵器都得自己准备。”
农妇不吭气了,但是磨磨唧唧的说:“我看那太守是个好官,必然不会强迫别人的,还是到时候再说吧。”
“没见识。”农夫说了一句。
却惹来农妇一顿好捶。
潍水之端,有一小小渡口,游鸿吟骑马而来,为了视察各地,恰巧路经此处。
远远便听见有人击节而歌,歌声粗放不羁。此人所唱乃一不知名小调,只是唱歌之人似乎漫不经心,歌声时断时续,说不上好听,不过歌中那股洒脱之意,要比歌技更为重要。
骏马缓慢的踱着步子,游鸿吟也看清楚了是何人在歌。
之间渡口有一舟停泊,摇船之人并未在船上,反倒坐在渡口上钓鱼,只是鱼竿不曾握在手中,反倒是拿着酒葫芦,有一口没一口的喝着,也那怪唱歌断断续续。
此人虽以斗笠蓑衣遮挡,但是内里缎衣难藏,一身气质也绝对不是渔夫粗俗之流。
若是一般人看到如此狂放不羁、肆意酣畅之态,就不了停下脚步稍作询问,特别是那种求贤若渴之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