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长生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海鶄落
人一旦想做某件事情,就会极力的为自己寻找做这件事情的借口和理由,以此获得内心的平和,这是俗人才会有的毛病,而今自己竟然也会生出这种想法,虚伪,真虚伪。
起初这些顽童还不敢太过靠近,眼见长生不还手,胆子便大了起来,逐渐靠近,如此一来扔在他身上的石子就多了些。
长生此时完全感觉不到疼痛,他甚至希望这些孩子用更大的石头来砸自己,倒不是为自己接下来杀他们寻找借口,而是自己做了错事,理应受到惩罚。
如果做大事必须冷血无情,残害无辜,他宁肯一辈子不做大事,宁肯被人骂不顾大局,这些百姓都是无辜弱者,杀他们实属丧尽天良,但形势所逼,他实在无法在毒死敌方士兵的同时保全他们。
就在长生垂眉低头,痛苦内疚之时,近处传来了女人的声音,闻声抬头,只见一个弯腰驼背的白发老妪拿着一根烧火棍正在快步走近,一边走一边大声呵斥,由于说的是方言,长生也不能完全听懂,观其神情语气,当是在驱赶那些拿石子扔他的顽童。
此时已是傍晚时分,那白发老妪想必是出来搬拿柴草的,撵走了那些顽童之后,白发老妪来到长生面前,低声说了句什么。
长生没有完全听懂,便没有接话。
见长生不吭声,白发老妪便没有再说话,自草垛上抱了捆柴草转身离开。
老妪离开之后,长生抬头看天,此时太阳已经偏西,到了生火做饭的时辰了,也到了动手的时辰了。
就在长生收回视线,起身想要离开之时,先前离开的那个白发老妪竟然回来了,见长生想走,急忙快步追了上来,到得近前抓过长生的手,将一件东西塞进了他的手里。
长生抬手低头,只见老妪塞到他手里的竟然是半块杂面菜饼。
老妪又低声说了句什么,然后匆匆离开。
长生不能完全听懂老妪说了什么,却能听出她最先说的两个字是‘孩子’。
长生伫立原地,愕然发愣,良久过后回过神来,再画隐身符,东行回返。
此时巴图鲁和陈立秋已经回来,见长生回返,陈立秋皱眉问道,“你怎么才回来?这都什么时辰了。”
“不用毒烟了,我不能殃及无辜。”长生正色说道。
陈立秋不明所以,疑惑看他。
“我回去将大头等人喊过来,直接硬闯……”





长生 第四百七十章 提前决战
此时张墨也在旁边,长生突然改变主意她也很是意外,“为何突然改变主意?”
长生没有说话,只是抬起右手,将一直攥在手里的那半块菜饼示于众人。
张墨和陈立秋何其聪明,见到长生手中菜饼立刻明白他改变主意的原因,一旁的巴图鲁并不知道自己带回的毒草会殃及无辜百姓,直到这时也是糊涂的,“我支持老五,咱们又不是打不过,放什么毒啊,直接硬闯,我打头阵。”
如果真有其他办法可想,张墨和陈立秋也不愿伤及无辜,眼见长生心意已决,陈立秋出言说道,“你拿主意就行,我们都听你的。”
此前长生心情低落只是因为要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而今确定不以牺牲无辜百姓为代价运送军粮,斗志瞬间燃起,状态立刻回归,转头看向张墨,“营中粮草还能支撑多久?”
张墨想了想,出言说道,“我离开时营中还有三日粮草,如果正常消耗,营中昨天就已经断粮了。”
“如果我不曾记错的话,早些时候户部给你们三路讨逆新军各自调拨了三千匹战马。”长生说道。
张墨点头。
“有战马就饿死不人,”长生说到此处转头看向陈立秋,“三师兄,舒州的两万兵马中有多少骑兵?”
“只有一千,”陈立秋说道,“舒州的情况你也知道,被朝廷招安之前我们根本没有多余的粮草饲养马匹,这一千匹战马还是近段时间自江南买来的。”
“最快多长时间能赶过来?”长生问道。
“我们的马匹很是普通,不能长途奔袭,中途需要休息,最快也得后天傍晚。”陈立秋说道。
“太慢了,来不及,”长生摇头过后正色说道,“三师兄,你有风雷双翼,速度最快,你立刻赶去河北道的营州,此前我曾经让杨开三人先行动身,赶往营州处理停泊在那里的一艘大船,不出意外的话他们这时候应该就在营州,你赶去营州之后直接去府衙找他们,如果他们已经离开了,你就循着官道往沈州方向追赶,如果他们还没到营州,你就循着官道往长安方向迎他们。”
“你的那些兄弟还不在一个地方啊?”陈立秋皱眉。
长生并未接陈立秋话头,而是出言催促,“你马上动身,将他们带到这里来。”
陈立秋知道形势严峻,也不耽搁磨蹭,点头过后提气拔高,催生银白双翅,贴着树梢疾飞东北。
待陈立秋离开,长生又转头看向巴图鲁,“大师兄,你回舒州一趟,将二师兄接过来。”
“好。”巴图鲁转身就走。
“别忙走,我话还没说完,”长生喊住巴图鲁,“跟二师兄说,尽量多带一些火器和暗器,火麒麟能驮多少驮多少。”
“好。”巴图鲁点头。
见巴图鲁点头过后原地不动,长生摆手催促,“好了,我说完了,你快走吧。”
待巴图鲁离开,长生又看向张墨,“你们在这里滞留的时间也不短了,你感觉叛军会不会有所察觉?”
张墨正色说道,“我军营地周围并不只有叛军的三万先锋,叛军主力也分布在那片区域,他们知道我军已经断粮,只需围住我军就能以逸待劳,没必要节外生枝,前来袭击粮队。”
“行,那我今晚回趟长安,”长生说道,“大头还在那里,他的阴阳轮最适合群战,我得把他喊过来。”
“如此大费周章,岂不是将你之前的安排尽数打乱?”张墨多有内疚。
长生点头说道,“的确打乱了我的计划,我们先前去了一趟东海,费尽心机,绞尽脑汁才将倭寇主力引回了日本,重新抢得先机。不曾想皇上被人调包,救驾善后浪费了我不少时间,而今再来驰援汉中,辛苦抢得的些许先机几乎荡然无存。而且我三位师兄尽数离开,舒州群龙无首,有被倭寇偷袭的危险。”
平叛讨逆原本是他们兄妹二人的事情,自己份内之事没有做好,连累长生,这令张墨颇为愧疚,“你们的事情本就棘手……”
不等张墨说完,长生就摆手打断了她的话,“如果只是运送一次粮草,将我的四位大将和三个师兄尽数喊来有些小题大做,得不偿失。”
“你想干什么?”张墨不太明白长生的意思。
“与杨守亮决战,”长生挑眉说道,“别看我师兄和大头他们都不曾晋身紫气,他们可比寻常的紫气高手厉害的多,不但身怀绝技,用的也都是神兵利器,不管杨守亮麾下有多少兵马,也不管他请来多少妖邪鬼魅,直接正面硬拼。”
听得长生言语,张墨倒吸了一口凉气,“行军打仗不比江湖比武,万不能气急冲动。”
“我的确很生气,但我没冲动,”长生皱眉说道,“你应该知道不久之前朱全忠窃取了朝廷国库,羽翼已丰,开始公开反叛朝廷,眼下整个河南道,淮南道,江南道几乎全在叛军手中,而同尘统领的那路兵马已经无法独当一面,故此你们必须尽快结束汉中的战事,与同尘残部合兵一处,迎战朱全忠和孙儒。”
长生言罢,张墨没有接话,因为长生所说确是实情。
长生又道,“我知道在你看来决战的时机并不成熟,在杨守亮看来决战的时机也不成熟,但是杨守亮耽搁得起,咱们耽搁不起了,再磨蹭下去,同尘剩下的兵马就要被朱全忠和孙儒联手围歼了。”
“言之有理。”张墨郑重点头。
长生再道,“不是我心血来潮想要决战,而是情况不允许我们拖下去了,拖得越久对我们越不利,朝廷短时间内不可能给你们调拨军粮,日后你们筹集的军粮如何运回营地?”
“你说得对,”张墨说道,“我会设法通知大哥,让他们有所准备。”
“不用通知,”长生摇头说道,“等咱们的人到齐了,直接朝着己方营地一路杀过去,战事一起,叛军势必前来增援,大哥得到消息,也绝不会坐视不理,如果你提前告诉了大哥,大哥一定会进行布置,万一敌人发现异常,也能有所防备。”
“好,听你的。”张墨点头。
“行,你休息一下,我即刻赶往长安……”




长生 第四百七十一章 重燃斗志
眼见长生起身要走,张墨急忙伸手拉住了他,“你就这么走啊?”
长生此时已经理清了头绪,对于接下来的事情心里也有了大致的计划,虽然压力依旧很大,却不用再为无奈之下残害无辜百姓而痛苦纠结,见张墨拉住自己且面带微笑,只当张墨舍不得自己走,心中顿生欣慰旖旎,唯恐旁人看到二人拉扯亲近,急忙紧张的转头四顾。
“堂堂的千岁王爷,穿成这样儿岂不有碍观瞻?”张墨笑道。
听得张墨言语,长生这才想起自己还穿着那身破旧衣裳,想到自己刚才误解了张墨的意思,不由得尴尬发窘,急忙干笑掩饰,“差点儿忘了。”
张墨走向不远处的粮车,将长生换下的衣服和随身包袱取了过来并顺手帮他穿戴,“我刚才险些害了你,你会不会怪我?”
张墨亲手帮自己穿衣服令长生多有紧张,因为这个亲昵的举动通常只会出现在夫妻之间,由于心神荡漾,便没明白张墨的意思,“害我?”
就在张墨斟酌如何讲说之时,长生已经回过神来,“哦,我明白了,你是说刚才我在纠结要不要为了运送军粮而让村里的百姓陪葬时,你选择了支持我?”
张墨点头。
“不会,不会,”长生连连摆手,“主意是我想出来的,决定也是我做的,你并没有煽动我,只是支持了我无奈之下的艰难取舍而已。”
张墨微笑点头,她比长生足足大了八岁,之所以年龄差距如此悬殊,她还会对长生心仪钟情,除了长生重情重义,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长生非常聪明,跟聪明人交往是很令人愉快的事情,因为对方总是能够正确理解自己所思所想并给与恰当回应。
憨厚从来都不是优秀的品格,也只比心术不正好了那么一点点,跟憨厚的人相处肯定会很省心,但相处久了一定会有对牛弹琴的无奈,而且憨厚的人往往迟钝中庸,恩怨分明,杀伐果断,冲天一怒这种热血之举不太容易出现在他们身上。
长生一边拧系布扣,一边出言说道,“其实我还在担心你会对我失望,我不是不知道轻重,也不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取舍,但我就是过不了自己心里那一关,我也知道心慈手软以后一定会给我带来很多麻烦,随便打个比方,若是敌方攻城时逼着老百姓打头阵,我是放箭还是不放箭?若是敌方包围了舒城,设下陷阱,引我前去援救,我是救还是不救?我什么都知道,但我就是狠不下心伤及无辜,不过你放心,若是真的逼到那个份儿上,我绝不会无谓纠结,当断不断。”
“你从未令我失望过,你也从未令相信你的人失望过,”张墨帮长生整理着衣服后摆,“不过你终究年纪小,经历的事情也少,情绪偶有波动也在情理之中。”
张墨说到此处略做停顿,转而继续说道,“平心而论你的情绪已经很稳定了,偶尔有想不明白的事情也不要自责气恼,成长总是需要时间的,你若二十不到便登峰造极,了无困惑,让那些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的人情何以堪?”
话不说不清,理不辩不明,二人开诚布公,推心置腹的将心里的话说了出来,长生心中阴霾尽去,貌似连喘气都畅快许多,本想说‘有你真好’,奈何面皮薄,说不出口,踌躇良久最终只憋出了一句,“领军打仗多有危险,你一定要多加保重。”
类似的话长生几乎每次见面都会说,张墨不但不感觉厌烦,反倒多有感动,笑着拍了拍自己的胸脯,示意长生先前所送的天蚕衣自己一直随身穿戴。
张墨原本只是一个随手的动作,不曾想却令长生为之心头一颤,急忙转头看向别处,早些时候他对女人并无异样念头,但不知什么时候突然生出了一些奇怪的想法,实则也不奇怪,只是他自己感觉奇怪,可能真如三师兄所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自己好像长大了。
换好衣服,张墨又取来干粮饮水,逼着长生吃过之后再动身。
长生很喜欢张墨身上的兰花香气,张墨坐在他的旁边,对长生来说既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折磨,因为他总是忍不住胡思乱想。
长生吃着干粮胡思乱想之时,张墨开口说道“你说的对,不管时机是否成熟,咱们都只能提前决战,但你得有心理准备,三清同道在比武过后大部分都回返各自宫观,随军征战的只有上清宗的几位同道,紫气高功不过六七人,而杨守亮请来的各路高手,拥有紫气修为的至少也有五十多人。”
长生本想随口反问从哪儿蹦出这么多紫气高手,但转念一想却又没有发问,因为大唐疆域广博,各处名山大川藏龙卧虎,别的不说,只说茫茫东海就隐藏了无数的紫气高手,更何况杨守亮病急乱投医,是人不是人的都往家里请。
“一群乌合之众,不过插标卖首尔。”长生在长安多读史书,插标卖首是三国名将关云长最喜欢说的一句话。
见长生底气十足,张墨也不曾泼他冷水,因为长生打过很多次硬仗,尽皆完胜,无一败绩,他有狂妄的资本。
“叛军主力尚在,兵力双倍于我。”张墨又道。
“擒贼先擒王,兵败如山倒。”长生挑眉说道。
张墨非常欣赏长生这种壮志凌云的豪迈气魄,便用心仪欣赏的眼神看着他。
长生将最后一口干粮塞进嘴里,然后喝了口水,“我得走了,去得晚了,大头可能会离开长安。”
“若是寻不到他,也早些回来。”张墨说道。
“那不成,”长生摇头说道,“你不知道这家伙有多厉害,其实你也不知道我们究竟有多厉害,你把心放在肚子里,我既然敢打,就有必胜的把握。”
“底气何来?”张墨疑惑。
“不告诉你,”长生笑过之后,召来黑公子翻身而上,“天亮之前我一定回来。”
张墨微笑摆手。
长生刚想抖缰纵马,突然想起一事,随即翻身下马,自近处寻来一段五寸长短的树枝,砍削清理之后一分为二,灌注灵气递给张墨,“之前送你的灵气信物让你用掉了,这两根树枝你收好,有事喊我就折断一个,若是情况十万火急就折断两根,记得两根先后折断,以免我误察误判。”
张墨早就知道长生心细如发,虑事周全,也不嫌他啰嗦,而是微笑抬手接过了他递来的两根木棍。
长生翻身上马,抖缰上路。
虽然此时夜幕已经降临,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长生并未急于策马凌空,直至跑出百十里后方才将自身灵气与黑公子连通,轻身离地,疾掠北上。
长生先前并没有吹牛,此战他的确有必胜把握,因为那片逆鳞他一直没舍得使用,这可是如假包换的大杀器,此战敌方兵多将广,万一己方不能硬拼取胜,他就会用掉这片逆鳞,召唤青龙,力挽狂澜。
一路无话,赶到长安时已是三更时分,刚刚来到王府门口,长生便听到了白姑娘的叫声,与人类和兽类一样,禽鸟也能发出多种叫声,白姑娘此番发出的叫声并非尖声唳叫,而是非常低沉微弱,如同人类伸懒腰打哈欠发出的声音,也没什么实际意义。
白姑娘既然在,就说明大头没走,长生放下心来,冲迎上来的门房打了个招呼,命其照顾黑公子的食水,然后绕过影壁,去往内宅。
王府里弥漫着一股刺鼻的辛气,对于这种气味长生并不感觉陌生,因为这是银子熔化之后发出的气味,此前在御史台,他就命大头等人将收来的银两熔铸为硕大银锭,不消说,大头此时正在府内熔化银两。
循着气味去往东院儿,大头果然正在指挥府内众人熔铸银锭,倪家原本富可敌国,倪倬临走时带走了一部分,长生此后又捐赠给朝廷一些,宋财等人往西域投奔倪倬时他又命宋财等人带走了一千万两,剩下的则给了内务府。
再大的家业也经不住这么折腾,原本就没剩下多少了,他还将分散在各地的倪家产业给了张墨补贴军需,而剩下的那些则又给了户部,大头等人好说歹说他才留下了一百万两应急。
这一百万两可以说是他最后的棺材本儿,担心遭遇贼人,大头便将银两熔铸成几百斤一个的大银锭。
大头没想到长生会突然回来,“王爷,你咋回来了?”
“收拾一下,跟我走。”长生说道。
“干啥去呀?”大头抬手擦眼,银子熔化之后的辛气很是辣眼,令得他双眼通红。
“去汉中帮张真人打架。”长生说道。
“能稍等一会儿吗?我这儿马上就忙完了。”大头问道。
“给你半个时辰,”长生说道,转而又问,“你没去见皇上吧?”
“还没来得及去。”大头说道。
“我亲自去一趟,你尽快收拾好,我回来咱们就走。”长生转身就走。
经过上次的惊天变故,皇城守卫异常森严,长生也不愿居功自傲,逾越礼数,便止步宫门,由禁军前去通禀,知道皇上此时已是惊弓之鸟,担心半夜求见惊到皇上,长生便让禁军通禀时捎带一句,只说有好消息急于禀报。
这个时辰皇上肯定早就睡下了,但长生求见,他自无不见之理,急传召见并准其皇宫骑马。
长生赶时间,也不谦恭推辞,直接翻身上马,疾行进宫……




长生 第四百七十二章 初逢大战
皇上并未掩饰对长生的器重和礼遇,竟然站在寝殿门外翘首以待,见长生骑马来到,急忙在周公公的搀扶之下走下台阶,上前接迎。
长生见状好生惶恐,急忙翻身下马,疾行上前,深躬见礼,“微臣拜见皇上,深夜惊扰,罪该万死,还望皇上恕罪。”
“爱卿乃擎天巨臂,劳苦功高,快往殿内叙话。”皇上侧身抬手。
长生自然不会先行,而是弯腰抬手,请皇上先行,自己是功臣不假,自己辛苦也不假,皇上对自己心存感激亦不假,但越是这种时候,越要齐全礼数,要知道功高盖主乃为臣大忌,若是此时礼数稍有欠缺,势必遭到皇上记恨,说白了就是皇上可以不拿自己当臣子,但自己不能真把皇上当兄弟。
进殿之后二人分君臣落座,见长生满面风尘,皇上急忙命周公公通知御膳房为长生准备夜宵。
内侍原本有三位太监总管,由于周公公在皇上获救之后得长生提醒及时进言表忠,故此深得皇上信任,不过也正因为太得皇上信任,周公公近段时间一直被皇上留在身边,几乎形影不离,令得他不得休息,身心俱疲。
待周公公离开,长生意简言赅,告诉皇上自己已经寻得可以窥地寻宝的龟灵珠,实则那玩意儿也不叫龟灵珠,就叫鳖宝,但鳖宝实在不好听,只能换个好听点儿的称谓。
长生只将鳖宝一事说与皇上知道,只道已经委托自己的三位师兄帮忙寻找无主金银,补贴户部所需,至于窃取前朝王陵一事则只字不提,还是那句话,身为臣子,得有背锅的勇气,不能让皇上有任何道德上的瑕疵,以免招致酸腐文人,道德士子的诟病。
长生上奏此事主要是为了安皇上的心,不能让皇上时刻为银钱发愁,此外也是为了顺便儿为三位师兄表功,要知道李中庸和陈立秋可都是朝廷的钦犯,陈立秋还杀了皇上的叔叔,皇上先前看在自己的面子上赦免了二人,而今得让皇上知道陈立秋等人对于皇上赦免他们感恩戴德,一直在努力的立功报恩。
是人就喜欢听好话,皇上也不例外,而长生很会说好话,先说三位师兄如何感恩戴德,再说那龟灵珠是天材地宝,为己方所得实乃天佑大唐的祥瑞吉兆,有圣主明君的引领,大唐中兴指日可待。
长生这马屁拍的自己都不信,但没办法,身为臣子,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冲皇上说难听的,更何况眼下妖孽四起,国运不昌,更不能跟皇上说大实话,这时候要是跟皇上说大唐很可能要完蛋,你这皇上怕是当不长了,皇上能直接吓得伏案痛哭。
说罢银两一事,长生又上奏汉中战事,只说由于朝廷军粮断供,张善无奈之下只能提前与叛军决战,此战自己会率领大头等人全力相助,势必剿灭叛军,平定汉中。
交谈之时,周公公拎着食盒带来了夜宵,再穷也穷不着皇上,御膳房里时刻有人轮值,灶上都有现成的粥饭和点心。
长生也的确饿了,也不客气,接过周公公递来的点心和莲子粥一边大口吃喝一边快速讲说,只说龙虎山世受皇恩,张善和张墨兄妹如何忠心报国,在平定汉中之后会立刻挥兵东去,接收同尘的兵马继续征讨孙儒和朱全忠。
对于同尘,长生也并未说他坏话,只说他们也有报国之心,只是心思纯良,以己度人,不识敌人诡诈,不适合领兵打仗。
由于皇上食量不大,周公公带来的夜宵也不多,见长生吃完之后貌似不饱,皇上便亲手将自己的那碗莲子粥递给了长生。
长生的确没吃饱,但是见皇上将自己的饭碗递了过来,立刻回过神来,急忙起身离座,郑重推辞,只道尊卑有别,天地有序,自己万不敢逾越礼数。
虽然皇上嘴上说只是一碗粥饭,不必小题大做,心中却对长生越发喜欢,往大了说长生此举属于恪守本分,往小了说便是心中有数,不该自己碰的东西永远不碰。
1...180181182183184...23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