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海鶄落
此番火药的引信貌似比之前要长上许多,陈立秋并未急于投掷,而是抓着木箱旋飞各处,所到之处叛军如同见到毒虫蛇蝎,抱头鼠窜,作鸟兽散。
敌方将领和紫气高手细心的发现陈立秋迟迟不曾抛下木箱,只当他在虚张声势,意图恐吓,于是便竭力高喊,只道己方火药已经用尽,再不能爆炸伤人。
不曾想刚刚喊过不久,陈立秋就挑选叛军密集处抛下了木箱,木箱落地爆炸,如雷贯耳,地动山摇。
到得这时,叛军已经无暇判断爆炸的威力大小了,眼见此番爆炸比前几次更加剧烈,最后的一丝侥幸也荡然无存,极度的恐惧令得叛军彻底溃败,再无丝毫斗志。
正所谓此消彼长,眼见敌人溃败,己方士兵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大声呼喊,反攻追杀。
陈立秋扔下木箱之后再度朝着火麒麟飞了过去,眼见陈立秋已不需自己随行保护,长生便转身俯冲,重新回到大头等人身边,与四人一同率领降卒快速向西推进,力求彻底将敌军拦腰折断,一分为二。
到得这时,己方众人都知道此战再无悬念,接下来无非是追杀叛军,扩大战果了。
不过这片区域太过空旷,乘胜追击很容易,但将叛军尽数留下则大有难度。
由于敌人已经溃败,向西推移便少有阻力,见此情形,长生便离开战团,根据气色寻到并追上了一名正在逃走的敌方居山高手,近身抢攻,几招之后将其击晕,转而拎着衣领拖拽而回。
杨开自然知道长生想为他们四人补充灵气,但探手抓住对方寸关尺之后便眉头大皱,转而冲长生摇了摇头,示意此人的灵气也已经耗尽。
长生见状只能再寻目标,不过他也知道打了这么久,敌我双方都成了强弩之末,谁也没有多余的灵气了。
此时叛军已经全军溃败,所有士兵都在向南奔逃,因为他们都是自南面来的,北面是朝廷控制的区域。
为什么官兵追贼往往追不上,主要是因为双方心境不同,官兵如果抓到了贼,顶多得到奖励,但贼如果被官兵抓住,命就没了,性命攸关,他们自然会拼命奔跑。
此时就是这种情形,叛军在前面跑,我军在后面追,但双方的距离却是越拉越远,照这么下去,叛军剩下的十多万士卒怕是要跑掉一大半。
虽然心中多有缺憾,这样的结果长生也认了,苛求完美的本质就是太过贪婪,此战己方能打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容易了,想要将叛军全部留下实属人心不足,贪婪无度。
就在此时,意想不到的情况再度出现,先前一直在向南奔逃的叛军竟然调头往北跑。
长生不明所以,疑惑南望,眼见火麒麟出现在南方天际便恍然大悟,相较于追兵,叛军更怕火麒麟背上的三个大木箱……
长生 第四百八十六章 兑现承诺
不止长生认为无法将溃败的叛军尽数留下,便是张善和张墨等人此前也不敢有此奢望,眼见溃败的叛军竟然被巴图鲁等人逼了回来,己方将领大喜过望,立刻指挥己方士兵包抄合围。
此时叛军败局已定,正所谓兵败如山倒,敌方将领已经无法控制军心涣散,斗志全无的士兵,任凭他们喊破喉咙,叛军士兵依旧胡乱奔跑,各自逃命。
见此情形,长生急忙授意大头等人率领降卒加速向西推进,失去了叛军阻碍,降卒推进的速度很快,片刻过后便横贯东西,将整个战场一分为二,一直受到降卒保护的粮队趁机疾行向西,快速离开战场赶往己方大营。
担心叛军狗急跳墙,做困兽之斗,张善便及时下令,己方士兵得令之后一边包抄拦截,一边齐声呼喊,只道放下兵器,免罪不罚。
叛军本就无心再战,听得己方士兵高声呼喊,知道可得不死便彻底放弃抵抗,放下兵器,席地而坐。
眼见己方有人放弃抵抗,其他叛军唯恐缴械太迟被认定为负隅顽抗,冥顽不灵,纷纷争先恐后的跟随效仿,片刻过后战场上便坐下了黑压压的一片。
此前长生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两军对战之时,其中一方动辄就能俘虏对方数万乃至数十万人,分明还有再战之力,为何轻易缴械投降?直到此番亲临战场方才发现在其中一方自忖获胜无望的情况下,的确会出现大规模的投降,尤其是获得了对手缴械不杀的承诺之后没了后顾之忧,投降的会更加干脆。
在叛军放下兵器,席地而坐的同时,叛军中的紫气高手和统兵将领开始向南突围,敌方的紫气高手大多施展凌空飞渡,而校尉将军则都是策马狂奔。
长生虽然早已筋疲力尽,在见到敌方的紫气高手和将领开始强行突围之后,还是强打精神发出呼哨,召唤远处的黑公子。
听长生发出呼哨召唤坐骑,大头知道他要前去追杀敌方的紫气高手和校尉将军,急忙高喊发声,将白姑娘召了过来。
五人的坐骑几乎在同一时间来到,长生四人翻身上马,抖缰急追,大头驱乘白姑娘低空跟随。
叛军一方逃走的紫气高手和将军校尉至少也有近百人,其中紫气高手当有十余人,这些紫气高手并未跟随叛军将校一同突围,而是分别逃往不同的方向,他们都是杨守亮重金请来的帮手,与杨守亮无甚情义,而今杨守亮大势已去,他们自然不会与其同舟共济。
己方追赶叛军的除了长生五人还有六个紫气道人,张墨也在其中,除此之外还有能够催生风雷双翼的陈立秋。
对于那些作鸟兽散的敌方紫气高手,己方众人并未前去追杀拦截,众人的主要目标是那些骑马奔逃的叛军将校,决战虽然已经结束,但汉中的几处城池却尚未攻克,若是放任叛军将校逃回去,他们势必统领残部阻挠己方收复城池。
见己方众人正自下方追赶叛军将校,巴图鲁也急于落地参与,奈何李中庸不准,逼着他驱乘火麒麟,载着剩下的木箱飞往己方军营。
长生等人驱乘的要么是宝马良驹,要么是灵禽飞鸟,片刻过后便追上了那些试图突围的叛军将校,这些叛军将校大多没有灵气修为,自然不是己方众人的对手,加上败军之将斗志全无,不曾跑出五里便被己方众人砍杀了大半,余下那些见势不妙,只得放弃抵抗,束手就擒。
待张墨等人追上来时,阻截已经结束,被长生等人活捉的叛军将校垂头丧气,面如死灰。
此时已是上午辰时,足足持续了七八个时辰的惨烈混战终于彻底结束。
大头等人押着活捉的叛军将校往回走,陈立秋先行离场,赶去军营与巴图鲁和李中庸会合,张墨则陪着长生去往张善所在位置。
待得与众人拉开距离,张墨皱眉歪头,上下打量着长生。
察觉张墨看自己的眼神之中多有不悦,长生不明所以,疑惑看她。
“你不是说天蚕衣有两件吗?”张墨问道。
长生没有立刻答话,张墨通过他身上的伤势发现他并没有穿戴天蚕衣,而当日送天蚕衣给张墨时他曾说过天蚕衣有两件,张墨一直认为他也有一件,故此才会有此一问。
天蚕衣的确有两件,他并没有骗张墨,不过另外一件他让宋财带给了远在西域的倪晨伊,他之所以没有立刻接话是在犹豫要不要跟张墨说真话。
张墨并不知道天蚕衣有两件,即便他谎称天蚕衣只有一件,张墨也不知道,而且还会误认为他先前之所以冲自己撒谎是担心她会拒绝接受这件天蚕衣。不管从哪个角度考虑,谎称天蚕衣只有一件都是非常聪明的作法,既能不引起张墨可能出现的不悦,也能趁机凸显自己对张墨的爱护。
不过沉吟过后,长生却并没有选择聪明的作法,而是选择了实话实话,“天蚕衣的确有两件,但那是倪家的东西,我只取了一件,另外一件我让宋家兄弟带给了倪晨伊。”
张墨乃大家闺秀,通情达理,不同于小肚鸡肠,扭捏善妒的世俗女子,听得长生言语,不但没有起疑猜忌,反倒多有欣慰,“你做得对,三伊子远在西域,背井离乡,需要这东西。”
长生没有接话,别说张墨能够体谅自己,就算张墨会心生不悦,他也会实话实说,因为撒谎欺瞒是最恶劣的行为,本质是真诚的丧失,对他人的愚弄,再残酷的真相也没有谎言恶劣。
“幸亏将你喊了过来,”张墨正色说道,“如果没有你,此战我们赢不了。”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长生并未虚伪谦虚,因为张墨说的确是实情,这一仗如果不是自己和大头四人以及三位师兄帮忙,张善真的打不赢。
“他们都是你请来的,没有你,他们不会出现在这里。”张墨说道。
“平心而论,能打成这样儿实属侥幸,”长生摇头说道,“我先前想都没敢想能打的这么漂亮。”
张墨此时的心情也很好,丝毫也不掩饰对长生的钦佩,“是啊,你可真是个旷古奇才,颖悟绝伦,触类旁通,初经大战便能劝降敌军三万先锋,这也是我们此战能够打赢的关键。”
长生被张墨说的有些不好意思,“你这就是智子疑邻,敝帚自珍了,我能劝降他们实属侥幸。”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你真的长大了。”张墨笑道。
长生原本身心俱疲,多有萎靡,听得张墨言语,精神瞬时为之一震,他不确定张墨这句话只是随口一说,还是另有所指。
二人说话之时,张善自不远处迎了过来,看得出来张善此时也多有疲惫,但他的心情却非常好,“这一仗你力挽狂澜,立下不世之功,实乃大唐之幸,万民之福!”
“大哥谬赞,愧不敢当,还是您知人善任,统兵有方。”长生多有惶恐,张善是个很严厉的人,在他的印象中张善表扬自己的次数并不多,批评自己的次数倒不少。
“我的确没有看错你。”张善笑道。
担心张善再夸赞自己,长生急忙岔开了话题,“大哥,这些降卒如何处置?”
“眼下正是用人之际,降卒自然是尽数收编,”张善兴奋四顾,“此战降卒至少也有十万之众,若是再与同尘合兵一处,当有三十万士卒可为朝廷所用,平叛讨逆,扶正纠偏指日可待。”
“古人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此前大哥只有十万新军,排兵布阵捉襟见肘,而今有了三十万兵卒,终于可以大展拳脚,从容调度了。”长生说道。
张善含笑点头,“好了,剩下的事情交给我们,你先招呼你的朋友回营地稍作休息。”
长生点头过后出言说道,“大哥,我先前曾经许诺保护粮队的降卒此战过后放他们返乡。”
“言必行,行必果,”张善缓缓点头,“你先过去交代几句,接下来的事情我会命军务偏将代为处理。”
长生点头过后去到战场西侧,此时投降的叛军士兵都席地而坐,而保护粮队的降卒则依旧持戈站立,他们之所以不坐下乃是为了分隔叛军,同时也是为了区别于刚刚放弃抵抗的叛军,因为他们所穿军服与叛军相同,一旦坐下就无法区分彼此。
长生深深呼吸,提气发声,“先前护卫粮队冲锋陷阵的士卒上前列队。”
众人等的就是长生这句话,长生言罢,幸存的降卒急忙跑步向前,自战场西侧纵横列队。
先前的血战令降卒死伤惨重,三万人此时已剩下不足八千,待他们列队完成,长生再度高喊发声,“诸位心存忠义,阵前投诚,护卫粮队多有功劳,本王一言九鼎,言而有信,稍后会有将校为诸位登记造册,授予免役文书之后择日返乡。”
听得长生言语,幸存的降卒感动非常,热泪盈眶,长生兑现承诺是其一,最令他们感动的是长生对他们的评价,言语之中不见降字。
心中感动,跪地欢呼,“万谢王爷,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
长生 第四百八十七章 阵前训示
长生之所以在众目睽睽之下兑现自己此前对降卒的承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让被俘的十几万叛军知晓此事,他是朝廷的亲王,能够代表朝廷,他的作风就是朝廷的作风,得让这些被俘的叛军知道朝廷多有仁义,绝不会亏待为大唐出力卖命的士兵。
长生抬手示意降卒站立起身,随后转身向东,冲席地而坐的被俘叛军高声说道,“尔等目无王法,忤逆谋反,实属大逆不道,罪大当诛……”
不等长生说完,被俘的叛军就开始惊呼聒噪,只道先前已经答应他们只要放下兵器就能保全性命,此番竟然出尔反尔。
“肃静!”不远处的释玄明催动灵气,施出了佛门狮子吼。
狮子吼不同于提气发声,声传四野,震荡心神,一声肃静过后,整个战场鸦雀无声。
长生继续说道,“朝廷向来正大光明,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尔等为虎作伥,对抗朝廷,实乃死罪,但眼下正值朝廷用人之际,便暂留尔等性命,容尔等戴罪立功,以赎己过。”
由于战场上降卒太多,长生每说一句话都会停顿一段时间,以免众人听不清楚,但令他没想到的是他只要稍作停顿,战场上的降卒就会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见此情形,长生怒气陡生,“再有人窃议发声,即刻诛杀降卒,一个不留!”
如果敬酒好使,罚酒也就不会出现,正是因为敬酒有时候不好使,所以罚酒才有存在的必要,听得长生言语,整个战场上瞬时死寂一片,鸦雀无声。
长生随后没有立刻说话,而是挑眉冷视众人,此时战场上的降卒已被吓的亡魂大冒,别说低声说话了,便是放屁都不敢。
长生一直不说话,降卒就一直紧张,因为在他们看来长生此时已经动了杀机,之所以一直不说话就是在等着有人不知死活,触其霉头。
足足几十滴水的工夫,长生都没有说话,由于过度紧张,战场上的降卒无不满头大汗,此时他们最担心的就是有人无知无畏,蹦出来叫嚷挑衅,进而连累了自己。
好在不知死活的人并未出现,等了良久长生终于再度开口,“尔等当时刻牢记,尔等曾经助纣为虐,反叛朝廷,此时皆为戴罪之身,日后若敢违抗军纪,消极怯战,当数罪并罚,斩首灭门。”
长生故意将灭门二字加重语气,不是每个人都吃敬酒的,不识抬举的大有人在,吃硬不吃软的人也远比吃软不吃硬的人要多的多。
长生随即又道,“但尔等也并非没有出头之日,只要听从号令,勇敢作战,立下军功,便可抵消前罪,若是屡立军功,当累功擢升,封侯拜相,光宗耀祖。”
长生说到此处转头看向不远处的释玄明,释玄明会意,再施狮子吼,“王爷训话,你们记住不曾?!”
听得释玄明言语,战场上的降卒这才出言发声,由于胆怯羞愧且无人引领,回应之声便多有杂乱。
长生本想转身离开,突然想起一事,便再度提气发声,“内兄张善真人乃上清天师,而今官拜太师,统领三军,先斩后奏,生杀予夺。”
只要长生开口,降卒便不敢说话,而没有得到他的允许,连出声应答都不敢。
将该说的说完,长生这才转身离场,他并未领兵统帅,之所以越俎代庖出言训示,主要是为了让降卒摆正自己的位置,任何人犯了错误都要付出代价,这些降卒自然也不例外,天下没有干了坏事儿还能逃脱惩罚的好事儿,这些降卒手上大都沾了新军士兵的鲜血,别以为打不过投降了就能彻底免罪。
而这些话也只能由他来说,因为他的名声不好,出了名的心狠手辣,这些话由他说出来,能够更好的震慑降卒,如果由张善说出来就达不到这种效果了,一来张善虽然恩怨分明,却极为仁善,而坏人往往不怕好人。再者张善是上清天师,有些话说出来有损他的天师形象。
至于最后一句话则是直接表明了张善与自己的关系以及朝廷所赋予张善的权力,得明确告诉这些降卒张善是自己的大舅子,而且张善权力极大,他们的死活只在张善一念之间。
待长生离场,张墨快步迎了过来,虽然没有说话,却冲其投来感激眼神,因为她知道长生先前训话并不是在耍威风,而是在背黑锅当坏人,将好人留给了张善来做,经他训话过后,张善能够更容易的收编驾驭这些汉中降卒。
大头等人此时已经将抓回来的叛军将校交由己方看管,长生和张墨走在前面,大头四人相距三丈,跟随在后。
长生此时浑身是血,脸上也多有血污,张墨握了帕巾在手却并未上前为其擦拭,虽然她很想那么做,而且二人名分已定,但她终究是道门中人,不愿在人前显露出小儿女姿态。
战场离己方军营不过四五里,若是换做平时,长生定然会与张墨步行回营,但他此时实在太过疲惫,而且身上有伤,远离战场之后便翻身上马,与骑乘战马的张墨策马前行。
回到己方营地,李中庸和陈立秋正在营门外等候众人,张墨率先下马,快步上前冲二人郑重道谢。
“哈哈,别谢我们,”陈立秋笑指长生,“要谢就谢他。”
见长生皱眉四顾,陈立秋猜到他在找巴图鲁,便摆手说道,“别找了,老毛病又犯了,帮厨子杀猪宰羊去了。”
长生点头过后上下打量着李中庸和陈立秋,李中庸知道他在确定二人是否受伤,便出言说道,“先为四位将军疗伤,不用担心我们,我们没事儿。”
长生再度点头,张墨随后引带众人进入营地,自水源处清洗各自身上的血污。
长生等人原本是想去河北道的,随身都带了换洗的衣物,简单的梳洗过后换上了干净的衣服。
张墨早就为众人安排好了住处,直接腾出一处能住十几个士兵的军帐,长生五人以及李中庸和陈立秋都住在一起。
行军打仗,随军大夫和药物自然少不得,众人受的都是外伤,也不用长生亲自动手,两名随军大夫分头忙碌,为众人敷药包扎。
虽然大获全胜令众人多有兴奋,但众人实在是太累了,躺下之后也并未多做交谈,很快在营中宰杀牲畜的叫声中昏昏睡去。
长生已经数日未眠,加上身心俱疲,睡的很沉,大头和释玄明等人亦是如此,大头先前自长安忙着熔铸银锭,而释玄明等人则是千里疾行,自遥远的河北道赶过来的。
众人本想大睡一场,好生歇息回神,不曾想只睡了半个时辰就被吵醒了,吵醒众人的不是别人,正是巴图鲁,虽然行军锅先前被砸毁了不少,却并不是一口也没剩下,巴图鲁直接端了一口大锅进来,里面是满满一锅羊肉,行军锅比百姓家里用的铁锅要大很多,这口大锅里至少也有两百多斤羊肉。
巴图鲁放下铁锅就大呼小叫的喊众人起来吃肉,相较于吃东西,众人此时更想躺卧休息,但是奈何巴图鲁不依,拉完这个扯那个,直至将所有人全部折腾起来方才作罢。
先前决战巴图鲁也没闲着,众人都在歇息,只有他还在忙着为众人整治饭食,想到这些众人哪里舍得埋怨他,只能强打精神,接过他递来的羊肉。
羊肉并未剔除骨头,而是连骨头一起炖的,人手一块儿,大小不一,巴图鲁虽然浑噩,却也不是不通人情,他知道释玄明和余一吃荤,给他们四人的全是羊腿,给长生和李中庸陈立秋的则是整扇的羊排,而自己则抓着个羊头在啃。
起初众人不曾回神,吃的多有勉强,但后来逐渐回过神来,便来了食欲,巴图鲁不怎么会做饭,但他来自漠北草原,很会炖肉,炖的羊肉全无膻气。
到得这时,众人开始谈论先前的战事,打了这么大的胜仗,换成谁都会高兴,此时若是还压抑心中的兴奋和激动就不是生性沉稳,而是端拿造作了。
俗话说过分的谦虚就是虚伪,众人都是明眼人,都知道此战己方众人起了力挽狂澜,反败为胜的巨大作用,因为新军的战斗力实在太弱了,而且叛军不管是兵力还是紫气高手都成倍于我方。
这一仗所有人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之所以如此高兴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为公,此战过后己方兵力翻倍,而且汉中富庶,短时间内军需可以自给自足。二是为私,此前不管是大头四人还是巴图鲁三人,心中都多有惭愧,因为朝廷对他们多有优待,而他们对朝廷的贡献则不多,所受封赏主要是受益于长生,此番众人力挽狂澜,也算让长生给了朝廷一个交代。
就在众人兴奋交谈之时,长生却抓着那扇羊排神游天外,而今决战已经结束,接下来张善等人就要收编叛军收复城池了,而己方众人也要各自离去了,他在想找个什么理由能顺理成章的在这里滞留几日……
长生 第四百八十八章 同行夜下
营帐里除了浑噩的巴图鲁,其他人有一个算一个,全是聪明的人精,不止一人发现长生有心事,等长生回过神来,便发现大头和李中庸等人都在用疑惑关切的眼神看着他。
长生刚才想的可不是什么光明坦荡的正事儿,为了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只得故作严肃的看向李中庸,“二师兄,你制造的火器威力巨大,不管是临阵对敌还是破城攻坚都大有用处,眼下营中还有不到五十桶火药,你和大师兄三师兄还有正事儿要办,不能自军营久留,还要劳烦你在临走之前将火药稍加改造,以便于张真人日后攻城使用。”
听长生这般说,众人这才知道他先前出神发愣想的是这件事情,纷纷收回视线继续吃喝,而李中庸则点头说道,“好,我们在这里待一晚,明天一早再走。”
“你和老大在这儿住一晚,”陈立秋说道,“咱们三个都出来了,舒州眼下无人主事,我先赶回去,提前准备车马,等你们明天回去,我们就立刻动身。”
长生说道,“三师兄,你们也不用太过着急,我们临走的时候给朝廷留了些钱,而今咱们即将收复汉中,短时间内新军钱粮可以自给自足,不用朝廷调拨补贴。”
陈立秋抬头看了长生一眼,没有接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