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海鶄落
最高兴的还属满朝文武,因为一担就是一百多斤,八千万担是个很恐怖的数字,足以充盈国库,赈济灾民。
长生启奏的第三件事情就是为龙颢天请功求封,龙颢天不但平叛有功,平定西川之后还以身作则,带领西川大小官员将自己的家产尽数捐给朝廷,用以赈灾和军需之用,眼下西川刚刚平定,西征兵马不宜立刻班师回朝,建议封龙颢天为西川郡王,率本部兵马暂留西川,清剿匪患,安定民心。
皇上之所以频繁的看长生,就是希望他能提及此事,因为他是大唐皇帝,不能因为龙颢天给了朝廷多少钱就裂土封王,不然就成了卖官鬻爵的昏君,而长生主动为龙颢天邀功请赏,就等同给了他一个很大的台阶,可以最大限度的保全皇上的面子。
虽然长生的提议正中自己下怀,文武百官面前皇上仍然佯装深思,犹豫片刻方才准其所奏。
听得皇上准奏,长生暗暗叹了口气,他很清楚自己此举意味着什么,这个天大的黑锅又让自己给背了,虽然表面上说龙颢天是暂留西川,实则这家伙以后就赖在那儿了,打死他他都不会班师回朝,倘若龙颢天安分守己还好,日后若是闹出什么幺蛾子,全是他的责任……
长生 第五百六十三章 君臣秘议
辰时散朝,与上朝时的愁云笼罩不同,退朝时文武百官无不喜笑颜开,原因也很简单,拖欠许久的俸禄很快就要补发了,要知道并不是所有官员都是贪官,大部分官员都还指望着俸禄生活。
长生还有别的事情需要单独面圣,便没有与文武百官一同退朝,而是跟上皇上,与其同往后殿。
皇上今日心情大好,“爱卿实乃寡人房杜,朝廷栋梁,文可定国,武能安邦,得贤如你,复兴大唐大有希望啊。”
“皇上谬赞,微臣愧不敢当,”长生落后皇上半步,正色说道,“微臣之所以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全因皇上对微臣有知遇之恩,提携之情。微臣不过是一介武夫,蒙圣上眷顾,这才跻身庙堂,此后又接连破格擢升,乃至位极人臣,此等盛隆恩遇,微臣怎敢不报效犬马?”
长生言罢,皇上微笑点头,他对长生的这番话很是满意,一个人值不值得提携,不但要看此人的品行和能力,还得看此人能否正确理解别人对自己的提携和帮助。
“你有恙在身,理应静卧休养,本不该如此辛劳,”皇上说道,“奈何朝廷虽然多有文臣武将,却多是些庸碌之辈,少有堪当大任者,无人能为朕分忧。”
“皇上言重了,”长生说道,“实则朝中文武多有贤能,只是他们没有受到微臣这般天恩厚待,故此履职公干便不似微臣这般尽心。”
长生这句话表面上看是在说其他官员的坏话,实则是再次向皇上表达谢意,旨在让皇上知道,他知道自己得到的待遇是其他文武官员不曾得到的。
皇上喜欢长生不仅仅是因为他能够化解危机,解决难题,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跟他在一起感觉很舒服,长生对他始终恭敬谦逊,却又没有其他官员那般献媚奴性。
“前几日朕派遣御医去王府探视,却被告知你不在王府,”皇上说道,“你有伤在身,一定不要太过操劳,除了必须亲力亲为的大事,其他琐事尽量吩咐下面的人去做。”
听皇上提及自己不在府中,长生便意简言赅的说出了帮助太平道人渡劫一事,包括为什么要帮助太平道人渡劫,以及回程途中巡查疫情和灾情一事,一个好的臣子,不但得会干,还得会说,得让上司知道自己都做了什么。
听得长生言语,皇上感动非常,他知道李中庸和陈立秋一直在设法为朝廷筹集银钱,李中庸和陈立秋本是朝廷钦犯,当年他是看在长生的面子上才赦免二人的,而今二人在国库空虚之时想方设法的为朝廷筹集银钱,自然是得到了长生的授意,这也间接证明长生心里有数,知道自己当年赦免二人是多大的恩情。
长生此时瘦的吓人,只能用骨瘦如柴形容,都瘦成这个样子了,还要千里迢迢的赶去帮助一个异类渡劫,只因拿了人家的鳖宝,而长生之所以拿人家的鳖宝,都是为了给朝廷筹钱。
“这份人情是朝廷欠下的,却要你来偿还,朕何以心安?”皇上长长叹气。
长生摇头说道,“朝廷是皇上的朝廷,微臣是皇上的臣子,皇上对微臣的知遇之恩,微臣便是粉身碎骨也难得报偿。”
二人说话之时进入后殿,禁卫和宫女太监止步门外,只有周公公随行侍奉。
皇上坐的是龙榻,虽然皇上屡下口谕,命长生与之同坐叙话,长生都婉拒不受,越是位极人臣越要恪守本分,因为自己此时已经功高盖主,在被皇上倚重的同时也很容易受到皇上的猜忌。
皇上拗不过他,只能赏赐锦凳,长生这才侧身坐了,与皇上继续叙话。
“爱卿,济国公出游的时日也不短了,”皇上说道,“你可知道他何时回返?”
皇上说这番话的时候表情不很自然,长生也知道皇上为何不自然,因为当年皇上担心他会与张善和倪倬联手造反,为了削弱他的实力,便想惩办倪倬,他察觉到危险才亲自护送倪倬离京,此番皇上得知倪倬自西域为朝廷筹集米粮,心生感动,便有心将这个财神爷再请回来。
不过皇上的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倪倬离开之后压根儿就没想再回来,而且倪倬对政局一直持悲观态度,并不认为大唐还能强大中兴。
急切的思虑之后,长生开口说道,“回皇上,自济国公离京西游,微臣就没有再见过他,也从无书信往来,此番微臣下落不明,济国公得到消息之后便委派一名家仆回返长安确认微臣是否安好,微臣是通过此人与济国公传递消息的,眼下济国公正在西域筹措米粮,想必抽不开身,待得筹到足够米粮,微臣就催他早些回返。”
“古人云,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皇上说道,“眼下国难当头,济国公有此义举,朕有心重赏于他,却不知道赏些什么才好,你有何建议?”
长生略做沉吟,随即说道,“济国公乃商贾出身,对功名不甚看重,依微臣之见皇上不必赏赐其官职,只需谕示户部,将我大唐存余物产回馈一些,如此一来有来有往,咱们既得心安,调运米粮一事也能得长久。”
“言之有理,朕随后就会下旨,命吴雨生亲自督办此事,”皇上端起茶杯,“此外,据朕所知济国公祖上乃长安人氏,倪家的历代祖坟都在长安东郊,朕有心谕示工部,调遣工匠为其修葺陵园,每逢清明重阳派礼部官员前去祭祀,你意下如何?”
“皇上高瞻远瞩,虑事周详,济国公若是得知此事,定然感激非常,感恩刻骨。”长生语发真心。
皇上喝茶润喉,转而放下茶杯,抬手示意长生喝茶,长生起身弯腰示谢,之后方才端起身旁案几上的茶杯。
待长生喝过茶水放下茶杯,皇上出言问道,“下面的官员玩忽职守,懈怠差事,他们的奏报不可尽信,你亲自巡查过江南疫情和沿途的灾情,情况如何?”
长生不想跟皇上说实话,因为皇上就算知道了也于事无补,但他又不能欺瞒皇上,得让皇上知道眼下的灾情有多严重。
沉吟过后,长生将沿途见闻简略告知,他没说灾民已经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只说了在废弃驿站遇到灾民走投无路之下想要杀掉养了多年的老狗。
当今皇上虽然深居简出,却不是“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饿死不吃看门狗,穷死不卖耕地牛的谚语他也是听说过的,尤其是长生讲说了灾民一棍没有打死那条老狗,再次召唤,那条老狗还会跑到主人身边时,皇上心中难受非常,但眼下国库空虚,他即便有心赈灾,也拨不出钱粮来。
片刻的沉默过后,皇上再度开口,“你对龙颢天多有了解,此人会不会出尔反尔?”
“您指什么?”长生随口反问。
“他预缴的西川赋税能否及时运抵京城?”皇上问道。
“应该能。”长生说道。
听得长生言语,皇上略感安心,“孟子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眼下百姓正在蒙灾受苦,必须尽快赈济,这六千六百万两若能及时到位,便可解燃眉之急,只是不知道龙颢天会不会妄言欺君,临时反悔?”
“皇上安心,他有这个心,却没这个胆,”长生正色说道,“他若是敢中途反悔,微臣拿下庆阳之后立刻率兵西进,征讨西川。”
见长生如此有底气,皇上如释重负,但随即想到龙颢天如今拥兵自重的局面正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心中又顿生惭愧,急忙岔开话题,“洛阳大捷,护国真人功莫大焉,朕有心封赏褒奖,却又无有头绪,你有何建议?”
长生想了想,出言说道,“张真人乃上清天师,淡泊名利,他所行之事旨在济世救苦,尽忠报国,皇上没必要追加封赏,只不过此战龙虎山两千道众联手作法方得获胜,所有参与作法的道士尽数折寿三到五年,而且还有一百多名道士在与对方斗法时驾鹤殒命。”
听得长生言语,皇上骇然大惊,“竟有此事?为何不见护国真人提起……”
长生 第五百六十四章 两道圣旨
皇上如此震惊也在长生意料之中,因为张善与自己不同,张善生性高傲,不苟言笑,更不屑表功,但皇上深居皇宫,消息闭塞,这件事情若是不与他说,他永远也不会知道。
为了拿下洛阳,龙虎山一众道人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沉重的代价,此事必须让皇上知道,不然对龙虎山众人不公平。
“确有此事,”长生点头说道,“张真人向来敏于行而讷于言,他不向皇上奏禀此事,想必是不想您为此忧心,实则三日之前的那场大雨便是张真人率领一众道友联手作法所致,道士习练法术旨在降妖除魔,涤荡乾坤,是不可以用之于凡人的,但水淹洛阳殃及城中百姓,为此张真人直接折损阳寿一纪。”
“十二年?”皇上愕然瞠目。
长生缓缓点头。
得到长生肯定答复,皇上无比震惊,许久不曾回神,伸手端拿茶杯,由于浑身发抖,端起茶杯之后杯盖碰触茶杯叮当作响。
眼见不得平稳端拿,皇上只得放下茶杯,紧张的看向长生,“可有弥补之法?”
长生皱眉摇头。
见长生摇头,皇上唉声长叹,转而以手抚额,默然低头。
长生虽然没有与皇上朝夕相处,对他也多有了解,皇上为张善难过是真,但这并不是主要的,皇上心情低落的主要原因是后悔当初不该无端多疑,兵分三路以此互相牵制,间接削弱张善的实力,如果一开始就将三十万大军全部交到张善手里,战事绝不至于打的如此艰难,人生最大的遗憾不是没有遇到机会,而是机会就在眼前,却被自己生生错过了。
即便猜到皇上心中所想,长生也只能装作不知道,“皇上无需太过悲伤,保重龙体为上,我等身受皇恩,理应实心用事,忠君体国。”
皇上闻声抬头,心里本就难过,再见长生消瘦脸庞,心中愧疚更深,在生死面前,名利权情无不相形见绌,长生和张善为了江山社稷已然将生死置之度外,此等天赐良臣,自己当真不该多疑猜忌,还有远走西域的倪倬,也是被自己逼走的,上天分明给了自己一手好牌,却被自己打的一塌糊涂。
沉默过后,皇上突然开口,“周顺。”
听得皇上召唤,内门外的周公公立刻快步上前,“奴才在。”
“传旨三省六部,即刻准备,寡人要出宫南巡,往龙虎山祭天。”皇上正色说道。
皇上登基之后从未出巡,事发突然,周公公不明所以,便不曾立刻应是,而是用眼角余光偷瞄长生。
“皇上,万万使不得,”长生急忙离座起身,“眼下南方疫情颇为严重,而且龙虎山距长安足有三千多里,您乃九五之尊,万金之体,民心所系,绝不能有半点差池。”
“你不要劝朕,龙虎山朕是一定要去的。”皇上语气异常坚决。
周公公原本还在犹豫,听皇上这般说,便不敢再迟疑,只能应是后退。
“等等。”长生急忙喊住周公公,转而冲皇上说道,“启禀皇上,龙虎山一众道友眼下还在洛阳,您如果非要出巡,不妨往洛阳一行,眼下我们虽然拿下了洛阳,但战事尚未结束,皇上亲往劳军,定能助长声威,振奋士气。”
皇上思虑过后缓缓点头,“也好。”
见皇上改变了主意,长生暗暗松了口气,皇上出巡遭殃的是各地官府,走到哪儿哪里的官府就得迎接款待,倘若真去龙虎山,这一趟走下来无疑是给地方官府添乱,而洛阳离长安只有一千里,途经的州县较少,而且往返也用不了多长时间。
周公公出去宣旨,长生重新落座,“微臣还有一事要向皇上启奏,微臣不在的这段时间,杨开等四位钦封大将军并未放松懈怠,一直在四处奔走,阻击倭寇,保护大唐的龙脉地支,不过倭寇人数众多,他们难能分身兼顾,东南和正南方向的四个地支已被倭寇毁去。”
长生之所以提及杨开等人,是为了让皇上知道杨开等人不但听命于自己,同时也效力于朝廷,在误以为自己已经战死之后,四人并未伸腿儿撂挑子,而是继续帮朝廷保护地支。
这是个不折不扣的坏消息,皇上闻言面色巨变,“地支被毁,有何后果?”
长生说道,,“皇上无需担心,大唐龙脉发乎昆仑乾阳金龙,十二地支皆为对应龙气的坤阴,缺失几个对金龙不会有太大影响。”
“此事非同小可,你万不能避重就轻,隐瞒淡化。”皇上说道。
“皇上放心,”长生说道,“倭寇之所以攻击地支,乃是因为地支可以感应龙气,倭寇想要染指龙脉,就必须先将地支除去,只要地支尚在,金龙就是不坏金身,无懈可击。”
“可是眼下地支已经失去了四个。”皇上忧虑。
“不怕,”长生说道,“十二地支只要还有一半,倭寇便伤不得乾阳金龙,不过倭寇眼下正在往岭南姑婆山聚集,试图开山破土,毁掉那里的地支未羊。”
事关龙脉,皇上多有紧张,急切发问,“何以应对?”
长生说道,“据微臣估算,眼下潜伏在中土的倭寇至少也有三千人以上,这些人都有灵气修为,实力不容小觑,此前敌暗我明,我们便是有心与之决战也寻他们不到,而今他们知道我已经平安归来,也料定微臣会赶去阻止他们伤及未羊,故此微臣猜测,倭寇接下来很可能将所有兵马调往姑婆山,以求将我等五人尽数歼灭。”
长生说到此处略做停顿,皇上知道长生话没说完,便不曾接话。
长生继续说道,“机会难得,微臣有心将计就计,召请帮手反杀倭寇,奈何微臣平日里与江湖中人少有往来,一时之间也请不到太多的高手,故此微臣想要向皇上求一道圣旨,赶赴少林寺请一众高僧出山相助。”
“同尘所在的少林寺?”皇上随口问道。
“对。”长生点头。
“他们能行吗?”皇上多有顾虑,同尘先前统领的东路兵马连吃败仗,令得皇上对他们信心全无。
长生点头说道,“能行,少林僧人本性淳朴,少有诡诈,行伍作战是他们的短板,但江湖争斗却是他们的强项,而且少林寺乃禅宗祖庭,人数众多,高手如云。”
长生说到此处见皇上眉头微皱,多有顾虑,便继续说道,“眼下除了少林寺,微臣想不出还有哪个门派有如此之多的紫气高手。”
“只要你想做的事情,朕都会支持你,”皇上言罢,侧身自龙榻右侧的几案上拿过一卷黄轴,铺开之后取出玉玺亲自加盖,转而递向长生,“你斟酌言辞,自行填写。”
“万万使不得,还是由内吏书写较为妥当。”长生连连摆手,并不接拿。
皇上将那卷轴塞到长生手里,“如朕亲临的天子金牌朕都能给你,区区一道圣旨又算得了什么。”
皇上虽然这么说,但长生还是将圣旨放于龙榻一侧,转而开口说道,“启禀皇上,大将军释玄明跟随微臣保护地支多有功劳,他本是少林弟子,因为行事过于豪放,被少林寺……”
皇上知道长生要说什么,不等其说完就侧身又拿过一张圣旨,加盖玉玺印章。
长生接过圣旨郑重道谢,随后又将圣旨置于龙榻一侧。
见长生非要避嫌,皇上干脆自己动手,亲笔书写,实则所有的圣旨都是内吏按照皇上口谕书写的,用的也都是黑墨,皇上亲自书写的朱字圣旨极为罕见。
皇上每日批复奏折,写得一手好字,龙飞凤舞,气势十足,寥寥数语,尽显乾纲独断,一言九鼎的君王霸气。
就在长生道谢过后端详内文之时,外面突然传来了巴图鲁的声音,“老五,你在哪儿?快出来。”
巴图鲁的声音是自高处传来的,由此可见他并没有擅闯皇宫,而是骑乘火麒麟飞在皇宫上空。
皇上可不知道巴图鲁口中的老五就是长生,察觉有人自皇宫上空大呼小叫,立刻不悦皱眉。
长生见状急忙出言解释,“启禀皇上,此人乃微臣的大师兄,儿时发热伤了脑子,行事浑噩,少有礼数……”
不等长生说完,,巴图鲁的喊声再度传来,“老五,快出来,老二老三出事儿了……”
长生 第五百六十五章 圆形金饼
听得巴图鲁呼喊,长生瞬时倒吸了一口凉气,巴图鲁远在舒州,若不是情况万分危急,他绝不会找到京城来,更不会跑到皇宫上空大呼小叫。
皇上何其聪明,得知呼喊之人是长生的大师兄,瞬间便反应过来其口中的老二老三就是李中庸和陈立秋,急忙出言说道,“二位将军发生变故极有可能与为朝廷筹措银钱有关,事有轻重缓急,你且前去处理。”
“遵旨,”长生收起圣旨离座起身,“虽然眼下民生军事多有压力,却是诸事向好,曙光已现,皇上一定要保重龙体,万事宽心。”
“知道了,你快去吧。”皇上摆手催促。
长生拱手行礼,转身迈步,走到内门处又转身回头,“皇上出巡时务必多带守卫,以策万全。”
皇上原本是坐在龙榻上的,听得长生言语,侧身下榻,移步相送,“你自去忙碌,不用牵挂朕。”
客人登门造访,主人相送本是人之常情,但皇上亲自相送却是破天荒之举,长生见状急忙郑重道谢,连道留步。
虽然长生惶恐推辞,皇上还是亲自将其送出殿门,此时巴图鲁正骑着火麒麟自高处呼喊叫嚷,不见长生回应,已经往北面去了。
一众禁卫可不认得巴图鲁,唯恐他对皇上不利,紧随观望,如临大敌。
“大师兄,我在这里。”长生提气发声。
听得长生回应,巴图鲁凌空转向,向南寻来,“你在哪儿啊?”
“皇宫重地,不得飞越,”长生大声说道,“你马上离开,回王府等我,我即刻回去。”
“都什么时候了,还拘泥于繁文缛节,”皇上站在门口急切催促,“李将军和陈将军乃国之栋梁,万万不容有失,速去,速去。”
长生转身再度行礼,随后冲一旁的禁卫统领柳天林做了个保护皇上的手势,这才快步离去。
待得离开皇上的视线,长生立刻施出身法奔向宫门,在皇宫上空凌空飞渡等同踩在皇帝的头上,实属大不敬,除非关系到皇上的安危,否则绝不可为之。
实则听闻李中庸和陈立秋出事,他立刻心急如焚,之所以强行克制,齐全礼数是不想让皇上多心,如果一听二人出事就火烧眉毛的飞出去,皇上就会认为二人在他心中的份量比自己要重,这可不是小事儿,要知道两个人的关系再怎么亲密,一旦其中一人知道在对方心里还有人比自己份量更重,这段亲密的关系立刻就会支离破碎,荡然无存。
也正因为自己应对得当,皇上才会下榻相送,才会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保证二人的安全,实则这都是他换出来的,如果不为皇上着想,皇上也就不会为他着想。
长生的王府离皇宫很近,待其急三火四赶回去之时,巴图鲁还没落地,此前巴图鲁是先来王府的,故此大头等人全都被惊动了,此时都在院子里抬头仰望,等巴图鲁落地。
不多时,巴图鲁骑着火麒麟惊慌落地,下得坐骑,一把抓住长生的胳膊,“糟了老五,老二老三出事儿了。”
眼见巴图鲁满面愁容,一脸紧张,长生急忙出言宽慰,“大师兄,别着急,进屋慢慢说。”
“还进啥屋啊,赶紧救人去吧。”巴图鲁急切催促。
“他们在哪儿?”长生问道。
“不知道。”巴图鲁摇头。
听得巴图鲁言语,大头等人面面相觑,长生亦是眉头大皱,“什么?你不知道他们在哪儿?”
“不知道,他们走的时候又没告诉我。”巴图鲁再度摇头。
“那你怎么知道他们出事儿了?”长生不解。
“咋说呢,”巴图鲁愁恼挠头,“他们肯定是进坟里拿东西被困在里面了。”
府中多有下人,巴图鲁嗓门儿又大,虽然搬拿陪葬金银是为了赈灾救人,但此事传扬出去势必遭人诟病,唯恐巴图鲁胡言乱语,长生急忙将其拖向自己的住处。
“哎哎哎,我的神牛。”巴图鲁不放心火麒麟。
“没人偷你的牛。”长生随口说道。
虽然长生没招呼大头等人,四人仍然跟了上去,他们与长生的关系并不比李陈二人疏远。
进门闭户,长生急切问道,“究竟出了什么事儿?别着急,慢慢说。”
“我在来时的路上抓了个哑巴。”巴图鲁说道。
巴图鲁儿时发热烧坏了脑子,做不到精准连贯的表述,长生只能出言追问,“什么哑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