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北宋当大佬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祝家大郎
也可见,甘奇让冯京来做这件事情,还真是有先见之明的。朝堂之上,真能把这件事情办妥的人不多,年老的都是大官,就算官职不大,也不会为甘奇去蹚浑水。年小的又压不住场子,冯京最好,既不年老,官职品级还不低,也掌过开封府。
冯京也笑了笑:“那便拭目以待。”
赵宗谔怒道:“冯京,而今富弼都被贬为庶人了,你还有什么资格在本公面前耀武耀威,你若得罪了我,来日必然有你好看。”
赵宗谔是要面子的,没办法,答应了的事情,身后一众赵家兄弟看着,于公于私,也要与冯京扳一扳手腕。
“虢国公,你若是有理,可去陛下那里讨要一个例外来,本府便也不查你家,而今连汝南郡王府也茶了,到得你这里,却又岂能例外?你在陛下处讲不出道理,却在我面前蛮干,你不想想,东京多少皇家子弟,偏偏你家却还能有这么大的产业。你也不想想,你这国公爷的名头又是谁给的,你若真是无理取闹,那边闹起来,闹起来之后,就看看是我冯京丢官,还是你这国公爷失了名头。”
冯京这是要来硬的了,之前他想吓唬一下赵宗谔,吓不住,只能来硬的,不可能真放着赵宗谔的产业不管,否则接下来的差事更是阻力重重。越是跳出来的,越要打下去,之后的事情才好做,避免开封府失去威严,避免人人效仿赵宗谔。
“你要闹?如何闹,你在我面前闹一个试试。你还要打我赵家人不成?”赵宗谔倒也不怕了,一众赵家人都挡在衙差面前,就看看冯京如何闹。
“得,勿谓言之不预也,本府给过你机会了,是你自己不要。”冯京豁出去了,便是要把整个汴梁赵家人都得罪干净也在所不惜了,答应了甘奇的事情,无论如何也要做好。
冯京今日是要冒风险的,接下这份差事就是要冒风险的,因为世间之事,总是轮回。今日把赵家人得罪了个干净,万一来日哪一家哪一户时来运转了,二十年后三十年后像赵顼一样登基了,冯家后人,怕是再难有出头之日。
赵宗谔见得冯京威胁自己,更是恼怒:“你闹一个试试。”
“不是我闹,是国公爷您在闹。”冯京说完这句话,转头招手:“带上工具,丈量起来。”
众多衙差无法,唯有拿着工具往地里去。
却是一众赵家人也立马下地,推搡的推搡,甚至还把丈量的工具夺过来扔得远远。
衙差们也是委屈,并不敢还手,知道眼前这些人都是什么身份,只能受着,却又去看冯京,又怕上官怪罪。
却不想冯京大手一挥:“走了,回衙。”
一众衙差如蒙大赦,捡起工具,赶紧走。
看着一众衙差转头灰溜溜跑了,赵宗谔还扬头大笑:“怎么样?他冯京能拿我怎么样?当真岂有此理,还欺辱到我赵家人身上了,咱们是何等身份?这天下都是咱们家的,还能让一个开封府拿捏了?”
众多兄弟子侄们纷纷叫好。
“宗谔堂兄自不比旁人,今日护着咱们这么多兄弟,兄弟们当拜谢堂兄。”
“来来来,都给堂兄行大礼。”
“我看知宗正寺的差事,合该宗谔堂兄来做,那宗汉实难服众,不帮着兄弟们赚些东西就罢了,还让咱们往外出钱,哪里有这么当族长的?他汝南郡王府家大业大,不在乎些许田税,也不想想咱们过的是什么日子,而今我家总共就只有六百多亩地了,一年到头也赚不到几贯钱,儿子娶媳妇都给不出大礼,当真教人笑话了,还说是皇家子弟,背后里也不知怎么被人编排……”
这句话让赵宗谔高兴不已,连连摆手:“不可乱说,谁知宗正寺,那都是官家钦定……”
“这是家事,又不是政事,我看呐,既然是家事,就该大家一起商量着。”
“就是……而今官家年少,哪里懂得这些?就得有人与官家说一说,若是大家一起说,宗谔兄知宗正寺的事情,怕是能成。”
也不怪这些赵家子弟如此抬举赵宗谔,如今这些皇家子弟,绝大部分的人一辈子也没有什么追求,当官当不了,封地不可能,除了多弄点钱粮混吃等死,也就没有其他追求了。若是连钱粮都守不住了,那混吃等死的资格都没有了。
赵宗谔出头帮他忙守住了钱粮,不抬举赵宗谔还能抬举谁?
赵宗谔心中乐开了花,却还在谦虚:“惭愧惭愧,诸位弟兄们,今日皆到我家去,咱们赵家好久未聚得这么齐了,今日开大宴,皆算我的,走。”
也是赵曙死得早,昔日赵宗谔还与赵曙掰过腕子,而今赵顼幼主,而是不满,在场无数人都是赵顼的叔伯,说起来,许多人可能还真没有帮刚登基的赵顼真正放在眼里,毕竟关系到姓赵的,那就是家事。家事与国事,岂能一样?
冯京是走了,刚把人带回衙门里,立马起身就入宫了,入宫之前,还去了趟御史台,司马光也跟着冯京匆匆入宫。
宫内还有甘奇正在汇报各地裁军移民之事,秋粮上来了,许多事情就可以有条不紊去做了。
不过赵顼也问起了一事:“甘相,秋粮已收,各地赋税皆在汇聚,府库也慢慢充盈了些,正有余力,如今辽人已然怯懦求饶,但是这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终究是个祸患,朕是想,甘相大胜几番,威势正隆,军中敢战之心正是可用,不若今年再起大军,若是能一举灭了辽国,那便是不世功勋,甘相以为如何?”
说这么多,就一个意思,年轻的皇帝,想接着干,想一举把辽国彻底覆灭。这个念头,是从富弼那封信开始的,辽人既然花如此代价求着富弼阻止甘奇再次起兵北伐,那自然就得赶紧起兵去打,不能真让辽人再慢慢积蓄实力。
赵顼忽然比甘奇还急了,这也出乎了甘奇的预料,但是甘奇还真没有急着去打辽国的想法,便说道:“陛下,辽人今年不必再伐,反倒是党项当击之。”
赵顼不解,问道:“辽国已然是强弩之末,为何不一举灭之?那党项还有一战之力,为何不徐徐图之?”
“陛下,就是因为党项还有一战之力,所以才不能徐徐图之。河套移民越来越多,到得年底,便会过百万之数,若是不主动出击,必然会陷入被动防守,被动防守,便是有再多的兵马,也难以护得移民周全。所以必然要彻底击破党项,臣也刚刚收到消息,党项李谅祚已然病故,幼主李秉常年方七岁,梁太后掌权在手,其弟梁乙埋为国相摄政,正是机会,党项过小,一战再胜,可直接覆灭其国,从此西北无忧,河套在手,北出阴山,便可直入草原,可彻底把草原掌控在手。”
甘奇说出了自己的道理,而今首要的关键是党项西夏,不是辽国了。李谅祚这个倒霉催的,二十一岁就死了,去年还在与甘奇战阵对垒,今年就一命呜呼了,如今西夏,成了梁家的天下,顺带说一句,梁家是汉人。李谅祚好不容易从外戚掌权的漩涡中翻身,转眼间又让七岁的儿子陷入了外戚的掌握。
皇帝赵顼还是有些不甘,灭辽这种不世之功,在他心中诱惑力十足,便又道:“那辽国呢?万一拖沓些时日,他们又聚出几十万大军,怕是再成祸患。”
“陛下不必担忧,辽人之所以会讨饶,不仅是因为我大宋兵威,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跟北边的女真人越发势大,女真人频频南下,辽人经常被女真人击败,他们是想要一些时日先把女真人剿灭之后,再来面对大宋,避免腹背受敌。但是女真人,必然不可能被辽人剿灭,只会越打越强,辽人必然应接不暇,焦头烂额。”
这是甘奇敢暂时放着辽人不管的原因。
“那,万一女真人被辽人剿灭了,岂不是更助长了辽人的威势?”赵顼担忧一问。
“陛下,女真人不会被辽人剿灭。”甘奇再笃定一语。
“为何?”
“因为,女真人后面,便是我大宋,上个月,臣便用大船给完颜女真人运去了不少军械,女真人极为骁勇善战,而今的契丹人远远不如。”甘奇详细解释着。
“哦,既然甘相早有安排,那便都依着甘相就是,不知什么时候起兵击夏?”赵顼问着,如今朝中一切大小事,甘奇都安排的明明白白的,赵顼今日尝试着出了个意见,并未成功。对于年轻人而言,多少还是有些失落的。不过心中倒也觉得甘奇做得对,安排得有道理。
“待得冬天,大雪纷飞之时,便是出兵之时,彼时游牧党项最是缺粮。”甘奇挑的时候,一般都是游牧民族劫掠中原的时候,便也是中原反击游牧的时机。党项人本已开始逐步进入农耕,游牧越来越少,而今这河套一失,便又成了以游牧为主要的民族了。
“嗯。”赵顼点着头,似也学到了新知识,便也说道:“到得深冬,怕是朝廷粮草也不宽裕了。”
“陛下所言甚是,所以得早做准备,实在不行,到时候再从钱庄贷款,以充军资。”甘奇答着。
赵顼失落又去了一些,觉得自己还是懂的,一语中的了,也是高兴,说道:“那甘相早做准备,朕也让宫内今年多勤俭节约,到时候也支持二三十万贯的军资。”
“拜下陛下仁德。”甘奇行礼。
此时门口太监禀报:“陛下,御史台司马中丞与三司冯相公求见奏对。”
告状的来了。
“请进来。”赵顼吩咐。
冯京一进来,便是躬身大呼:“陛下,臣要状告虢国公暴力抗法!”
赵顼眉头一皱,这个伯父他是认识的,虽然对于这个伯父与他父亲昔日争夺的事情不太清楚,却也知道自己的父亲与赵宗汉都不喜欢此人。
赵顼问道:“怎么回事?”
“陛下,臣带衙差丈量虢国公府下产业,却被虢国公带人阻拦,不仅拦阻办差,还放纵家丁袭击官差,毁坏府衙器具,还请陛下明察!”冯京说完话,看了一眼甘奇。
司马光也开口:“陛下,臣已派御史前往开封府调查取证,皇家子弟,带头抗法,实乃大逆不道。”
赵顼一脸烦恼之色,也看了看甘奇,问道:“甘相,此事该如何处置为妥?”
“陛下,臣以为,还是先不闹大为好,可先寻知宗正寺汝南郡王来议,听听汝南郡王的意见。”甘奇倒也不喊打喊杀的,毕竟这是皇家,但是换个人来,自然就会喊打喊杀了,赵宗汉来了,对于赵宗谔,岂能还有好脸色?
“嗯,来人呐,去请皇叔来。”赵顼吩咐着。
甘奇已然拱手:“那臣就先告退了。”
甘奇先走,等下赵宗汉来了,听到赵宗谔惹事,必然会大怒,虽然不会下到御史台受审,十有八九也会让皇帝削了赵宗谔国公的爵位。
皆是甘奇意料之中的事情,只是冯京见得甘奇还走了,心中不免有些焦急,若是赵宗谔不严惩,不来个杀鸡儆猴,他这差事的难度立马增加几个等级。
冯京焦急地等着,司马光正在痛陈此事利弊。
赵顼第一次处理“家事”,还有些没有主见,不知道这板子该怎么打,只等赵宗汉来一锤定音。





回到北宋当大佬 第五百九十七章 火炮,工厂
甘奇出宫了,赵宗汉入宫了,家事之中,能给皇帝赵顼撑腰的也就是赵宗汉了。
这事情还有得闹,赵宗汉来了,赵宗谔自然没有好果子吃,开口便是要夺了赵宗谔的爵位,贬为庶人。
有了赵宗汉的撑腰,赵顼自然就下旨了。
不过这事没完,赵宗谔显然也还要闹,家事没有那么多顾忌,夺了爵位,赵宗谔自然得闹起来。
这些事情甘奇并不参与,皇帝赵顼年纪虽小,但也不是好相与之人,越是闹,赵宗谔越不会有好果子吃,何况还有一个赵宗汉?
皇家子弟,一个个入宫求见,赵宗汉带着赵顼,自然是连连大怒。
冯京的差事自然也就顺利许多了,赵宗谔堵在自家田地之前,冯京也敢教人把他架着走。
接下来冯京面对的暴力抗法的事情自然不多了,但是变着法子抗法的事情就多了。
人情社会,托关系的,送礼的,上门来叙旧念情分的。
冯京想要铁面无私,就得“自绝于人民”了,他本不是包拯那个路数的官员,而今被逼着往包拯那个路数去了。
这大概也在甘奇的计划之中,把冯京变成一个孤臣,也就间接把冯京拉到了自己这边。
王安石,司马光,冯京,韩绛等人,这些将是未来的朝堂大佬,而苏轼苏辙李定蔡确等人,会是将来朝堂的中坚力量。
甘奇想要的就是这种能让他完全控制住局面的局势,而且朝堂上还不能皆是傀儡,还得都是有能力有手段的人才。
过得一两个月,京畿各地州府主官的事情基本完成了,京畿摊丁入亩之事已然走入正轨。
甘奇每日要做的就是不断给这些州府主官压力,不断敦促他们按照新法来改革,全力实施。
一切走入正轨之后,甘奇也能忙里偷闲了。
东京城南,京畿大营之中,沈括已经忙碌了好几个月了。
今日甘相公亲自来了,就是要看看沈括新造的三千斤大炮。
三千斤大炮,黑洞洞大炮管,看得甘奇十分满意。
唯一不满意的就是难以摆弄,几匹马拉着都上不去一个小坡。
这让甘奇有些头疼,一边看着火炮试射,一边问道:“此物好是好,就是要解决一下运输问题,否则大军移动实在不便。”
沈括点着头:“相公说得是,一般车架承受不住,改造的大车架,却又自重不小,至少要四匹马才能拖着走,遇上坡道,还得人力帮着推,若是泥沼之地,亦或者道路不好的地方,移动起来更是麻烦。”
甘奇皱眉思索着,许多事情还是想简单了,若是想把这玩意运到前线,一会西北,一会燕云的……
“得想个办法解决此事。”甘奇认真说道。
沈括也在皱眉,他已经想尽办法了,答道:“要不就再加马力来拖,加到六匹。”
甘奇摆着手:“马是小事,麻烦的是车架庞大,到得边境之地,多是难行小路……得让车架变小一点,想来如此重物,车轴也不耐用,走得几百里,怕是要修个好几次……”
“是啊,下官也想说此事。”沈括答着。
忽然甘奇眉头一展,说道:“我十多年前曾经做过一物,到时候拿给你看一看,那东西兴许能解决你的烦恼,但是也还要研究一下,制作精良一些,材料上也要仔细研究一下,制作工艺也得更加精细才行。”
“不知甘相公说的是何物?”沈括问道。
“滚珠轴承,彩票盘子滚动顺畅,就是因为此物。但是我之前做的滚珠轴承太过简陋,彩票盘子用起来倒也无妨,但是要用在车轴之上,你得花费一些心思。”甘奇是想起了自己做的幸运大转盘了。
沈括闻言颇为惊喜:“下官已然迫不及待想见到此物了。”
甘奇点着头:“事不宜迟,走,随我去取。”
沈括连忙上马随着甘奇出城而去,能打造滚珠轴承的,还是城南码头上的一家铁匠铺,那老铁匠一直守着甘奇的秘密,也一直源源不断赚着甘奇的钱。
把沈括交给老铁匠之后,甘奇也就不多管了,匠人的事情甘奇也插不上手。
甘奇顺道回了趟村里老宅,也顺道看看自己的相扑场以及商业街。
也是一番繁忙,去年的账目甘奇都没有看过,都是张淑媛与吴巧儿看的,今日来,便也顺带看看账目,也要考虑一下更多的规划与发展。
说起来,这相扑场带动的商业圈已然成熟,温泉酒店也越发的成功,守着这份家业,富贵已然不愁。
但是甘奇自然还有更多的想法,只是这几年一直没有时间来谋划。
其实说白了,甘奇是想建一个工厂,并非工厂能赚很多钱,而是甘奇需要给世人带来一种新的生产模式。
小农经济,生产单位基本上就是家庭,最大的也不过就是小作坊,这种生产模式在甘奇看来自然是太过原始了。
工厂,意味着更详细的分工,更大的规模,更小的成本,更高的效率。
这东西对于甘奇来说不是什么新的东西,但是对于这个时代来说,那就不一样了。
甘奇要开一个极其成功的工厂,成功之后,必然会许多人争相效仿,开封府是一个资本集中的地方,这些资本没有地方去,除了买田买地,就是存着留给子孙,这是巨大的社会资源浪费,甘奇给这些资本一个新的去处。
说白了,甘奇就是要带来一个新的风潮。
这个新的风潮若是真成功了,这个国家就会走入一条不一样的道路,可以解放生产力,可以增加社会财富,可以让更多的人享受更好的生活,更可以让国家实力越来越强。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工厂可以打破社会结构,大宋的社会结构太简单,简单到只有二元。要么就是读书的士族阶级,控制了社会大部分的资源。要么就是苦哈哈的底层百姓,永远在土地里刨食。
至于其他什么商人,什么奴仆小厮服务业,还只是这个二元社会的附带品。
一旦工厂遍地开花了,社会就多元了,会出现真正的商人阶级,也就有了广大的工人阶级。
社会多元,许多事情就不再是非黑即白,对于甘奇这个掌权者而言,他要做的许多事情造成的影响,就也会复杂起来,社会上的人,于甘奇而言,也就不再是简单的非友即敌。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摊丁入亩这件事,本身而言就是解放生产力的,没有了人头税,官府对于户籍的管理就会更加松散,不会再去担心那些要交人头税的百姓跑了。
因为有人头税的时候,百姓需要家家户户服徭役的时候,一旦百姓到处乱跑,官府找不到人,就会收不上来税,所以官府对于户籍的管理是比较严格的,甚至不缴税的人就会变成黑户,到哪里都会被官府抓,这也间接导致了山林盗匪滋生。现在不收人头税,不必家家户户服徭役,官府也不会再管你在不在家种田了,到处跑的人也不会担心自己变成黑户了,人就自由了。
人一旦更加自由,最受益的就是需要招收工人的工厂。
如果此时社会上真有无数的工厂,甘奇这摊丁入亩之策,必然会受到无数有工厂主的拥护,工厂主必然也是社会上有发言权的一类人,甚至许多就是士族,那甘奇推行摊丁入亩的阻力就会大大减小。
这就是推行工厂生产模式的好处之一。若是真的把工厂模式推行开来,对于真正的土地改革也是有巨大好处的,因为土地改革,家家户户都有地,人们最基本的生存得到了保障,就会更加释放生产力,有更多的人敢于离开土地去工厂。
还有一点,工厂主若是变成了新贵,旧的地主阶级力量就会变小,因为在一亿人口的时代,土地的产出价值,远远不如工厂。
所以甘奇才想着自己带头建立一个标杆工厂,让世人来争相效仿。改变劳动模式,会让整个世界都不一样。连百姓生活成本都会降低,所有的生活品都会随着生产效率提高而降价。
哪怕科技还没有大发展的时代,哪怕只是生产锄头铁锹锅碗瓢盆以及一些家具之类,一旦从木匠、铁匠小作坊变成了流水线作业,效率上完全就是另外一个世界。
何况甘奇还准备弄出一点科技上的小进步,比如纺纱机,水力纺纱机,这东西技术要求不高,或者说对于沈括这种人而言技术要求不高,只要一个点子,一个方向,沈括必然能把这东西给做出来。
棉花在京畿各地已然种植了好几年,在民间反响极好,朝廷也不遗余力推广,而且棉花这种作物又好种植,对于水源的要求不高,一些荒地旱地都可以种植,产量早已经起来了,至少供应一个工厂的产量是足够足够的。
甘奇思虑了这些事情,便也定下了这些事情。
水力纺纱机,一是要水,选址上就得在河道边,再来就是要水流落差,那就得选在河道下游。
汴河就是极好的地方,这事不难。
建设上也不难,在一个地势低洼之地,开一个沟渠,把汴河水引出来,然后顺势而下,层层叠叠,安排一台又一台的纺纱机鳞次栉比摆放,借助水力不断带动机器纺纱。
这个计划明显可以行得通。
甘奇越想越是兴奋,看完相扑场的账册之后,直接回到老宅里,迫不及待让甘霸磨墨,甘奇下笔,甚至把工厂大概的草图都给画出来了。
缺的就是纺纱机了。
还得回头去找沈括,哪怕是天色黄昏了,甘奇也迫不及待让人去请沈括赶紧入城,樊楼一叙。
沈括匆忙而来,对于甘奇要改造纺纱机的想法惊为天人,用水力来纺纱,原理上肯定是可行的,就是要改造现有的纺纱机运作模式。
甘奇也不管那么多,只说道:“存中兄身边高明的匠人不少,你把这个事情带回去,与众人一起商量,此物必然不难。”
沈括点着头:“下官也知此物必然可以造出,却是一时之间也没有具体办法,还望相公能容得一些时间。”
沈括事太多,甘奇又给了一个任务,他这是再给自己争取一些时间。
甘奇却道:“其中原理我也不甚知晓,但是我给你一物可作设计思路。”
“还请相公指点。”沈括等的就是甘奇这句话,他知道甘奇提出的东西,必然会有自己的见解。
“此物乃是齿轮,此物你当不陌生,但是想要做出真正合用的铁齿轮,从草图到手工打造,都需要最好的匠人花费许多心思。此纺纱机若是有齿轮传动加持,便是一条极好的设计思路。”甘奇也只能帮到这里了,他对纺织实在不太懂。
但是沈括对于纺织的原理驾轻就熟,灵光一闪:“相公一语,醍醐灌顶,水车向来只做舂米之用,便是传动方式的局限,下官似乎有了一些思路。”
1...274275276277278...29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