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谨言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来自远方
“好吧。”
楼盛丰依旧觉得别扭,但他也不是听不进劝,展长青话说到这个份上,他再一意孤行,恐怕真会落人口实。毕竟让自己的妹夫做外交部长兼任国务总理,把自己的大舅哥安排到国家银行总办的职位上,就算展长青和白宝琦的确能力出众,政府里也早有任人唯亲的风言风语。
“这件事是我考虑的不周到。”楼盛丰皱了皱眉,或许真的是手中的权力大了,让他做事不再如以往走一步看三步。
周炳勋说话讨人厌,做起事来却毫不含糊。
接到大总统的命令之后,宣传部立刻高速的运转起来。上到他本人,下到科员,全都忙得脚不沾地。当旁人以为他会对楼大总统安排下来的工作阳奉阴违时,他此举着实是让不少人跌碎了眼镜。
“问我为什么?”周炳勋放下手中的报告,看向一旁脸色复杂的次长,宣传部里的人都知道,周部长对楼大总统怀有成见,次长却是大总统的忠实拥趸。对于周部长如此不遗余力的完成大总统交代的工作,很多人都抱有同样的疑问,只是没人会如次长一般拐弯抹角的问出口。
周炳勋给出的答案有些出乎预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我或许会和某些人唱反调,但我不会因此就怠慢公事,尤其是于国有利之事。”
闻听周炳勋的这番话后,楼大总统仔细想了想,顺带反省了一下自己,结论是,周炳勋这个人不错,他会继续用他,但他依旧讨厌他,尤其是他那张嘴。





谨言 145第一百四十五章
民国六年的春节显得比以往都要热闹。
大年三十,关北城的鞭炮声响成一片。
开爆竹厂的王老板早已笑得合不拢嘴,从只有五六个工人的小作坊,发展到北六省规模数一数二的爆竹烟花厂,不过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当初建厂的资金还是向北六省官银号抵押贷款得来的,不到半年成本就了回来,当初因为他把祖宅抵押出去,差点把他撵出家门的老父亲,如今也逢人便说儿子有出息,厂子办得好,丝毫不见当初追在王老板身后,拐杖舞得虎虎生风的样子。
大帅府中,李谨言点燃了一根大红色的二踢脚,两声炸响,震得人耳朵嗡嗡响,却格外的过瘾。好像过去一年中所有的郁气,憋闷都在这两声炸响中烟消云散了。
院子正中的礼花发出咚咚的声响,一个又一个五的花团在空中绽放,楼逍和李谨言并肩而立,戎装的军人,长衫的青年,看似矛盾,却仿佛天生该站在彼此的身边。
“少帅,明年会更好吧?”李谨言侧过头,笑容中带着不自觉的期望。
“会。”楼少帅单手抚上李谨言的脸颊,缓缓的勾起了唇角,“我保证。”
那抹笑太过突然,直到一声烟花炸响,李谨言才恍然回神。
这是犯规吧。
李三少颇为不自在的捏了捏耳朵,好像,耳朵有点发烧啊……
楼大总统和楼夫人留在京城,大帅府的年夜饭桌上,只有楼少帅和李谨言两个人。
一大桌子菜,都是按照楼少帅和李谨言的口味做的,再加上白胖的三鲜馅饺子,个大肚圆,咬下去汤汁浓郁,好吃得让人想把舌头都吞下去。不过好吃归好吃,个头却着实大了点,一盘下肚就吃得李谨言直打饱嗝,不得不提前结束战斗。楼少帅却继续一口一个,丝毫没有停下筷子的意思。
等到楼少帅终于吃饱了,李谨言的下巴也掉地上捡不回来了。
他知道楼少帅能吃……可足足五盘啊!这还腰板笔直,一马平川的,普通人早就该撑得走都走不动了吧?
吃过了年夜饭,回到房间开始守岁。
屋子里烧着地龙,暖融融的,李谨言靠在床边,腿上搭着一条毯子,手里捧着一本德文书,一页一页的翻着。许二姐的语言天赋深深打击到了他,加上身边有楼少帅这个标杆,李三少痛定思痛,决定跟着许二姐一起学外语。
英文他算半吊子,俄文和法文他都提不起太大兴趣,西班牙文在大学时选修过,不过在工作之后也基本还给了老师。想来想去,李谨言最终选择了德文。
学会了德文,下次楼少帅和乔乐山丁肇他们说鸟语,他就不会两眼一抹黑了。
李三少学习的劲头很足,又跟着先生下了苦功,再加上身边会德语的人不少,简单的交谈已经不成问题,但读写方面却没办法在短时间内提高。
李谨言叹了口气,合上书本,起身走到桌旁,楼少帅正在一个人做兵棋推演,一张欧洲地图铺在桌面上,地图并不完善,但几个重要城市和边境要塞却都做了详细标注。
只看了一会,李谨言就能看出楼少帅在推演德法战争,从军级单位细化到一个排,哪怕李谨言在战略和军事上只是个半吊子,也不由得被地图上的布局所吸引。
“少帅,你认为德国能战胜法国吗?”
“很难。”修长的手指滑过东普鲁士,停在德国和俄国的交界线上,然后又回到了预设的德法两国战场,阿尔萨斯和洛林。
他持有的观点很明确,一旦开战,德国将面临两线作战,战败的几率要远远高于战胜的可能。除非德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同法国或者俄国的战争,集中力量在另一线作战,否则,战败会是注定的。
“普鲁士军队的传统是集中兵力,主动出击。”楼逍侧过头,看向单手支在桌面上,俯视地图的李谨言,“进攻,尽一切可能夺取胜利,是德意志军队的最高神。”
李谨言突然觉得喉咙有些发干。
德意志第三帝国的闪电战,应该也是源于此吧?这种一往无前的作战神,让德意志的军队横扫欧洲,却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折戟沉沙。如果说一战的失利是源于小毛奇擅自改动了施里芬伯爵的作战计划,再加上德队贪功冒进,暴-露出了侧翼,导致运动战变成了堑壕战。那二战时德国在苏联的战败,有一大部分原因,应该是生生被苏俄的人海战术和广阔领土给拖垮的。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德国的军人越打越少,苏联的军队却越打越多,往往是一个团打没了,会立刻再武装起一个师。再加上的恶劣的气候和糟糕的后勤补给,斯大林格勒成为了所有德人的噩梦。
不过一战时德国并没有机会攻入沙俄本土,战争进行到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接连爆发,沙皇倒台了。主张继续参战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布尔什维克取代,俄国彻底退出了一战。
楼少帅的兵棋推演,完全基于他对这个时代欧洲的了解和固有的军事理论知识,他无法预测到未来的俄国会发生什么。所以,在他的推演过程中,德国失败,比真实的历史上足足早了一年。
不过,不管怎么说,德国战败都符合华夏的利益,至少借来的八千万马克不用真金白银的还了。
“少帅,要是欧洲真打起来,沙俄再发生内乱的话,你觉得咱们是不是能趁机占点好处?”
“比如?“
“俄租界,蒙古,还有西伯利亚。”李谨言的这些想法在脑子里存在已久,只是一直没机会全都说出来,“如果俄国政权更迭,咱们可以马上动手回租界,还可以趁机进入蒙古,至于西伯利亚,还要再想想办法,不过俄国一旦乱起来,肯定不会在短时间内平稳。”
若有必要,还可以在沙皇一家的身上做点文章,苏俄政权建立的早期,国内局势并不怎么平稳,高尔察克领导的白军加上一直反对布尔什维克的哥萨克,再加上怀念旧政权的人,他们曾聚集起一股不小的力量,当时英法等西方国家几乎都站在白军一边。
白军曾试图救出沙皇,不想沙皇一家却先一步失踪。若是白军成功解救出沙皇的某个子女,那么,是不是俄国的内战还将持续更长时间?
楼少帅不是说过,东宫里有华夏的钉子吗?
“少帅,咱们不如打个赌。”李谨言双手撑在桌面上,凑近楼逍,笑眯眯的说道:“我赌沙皇会在战争结束之前倒台。”
“哦。”
“……”这是什么反应?
“我知道了。”
“……”就这样?
李三少气得磨牙,楼少帅却缓缓拿起一颗棋子,落在了地图之上。只不过,棋子没有落在法国,而是在东普鲁士和俄国的边境线上。




谨言 146第一百四十六章
民国六年注定是不同寻常的一年,无论是对华夏还是对世界上其他国家来说。
刚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山东就出事了。
韩庵山空有督帅的名头,手中却已经没了实权,山东的军队根本不听省政府的调遣,省议会的议员大多是延续了咨议局的老底子,成天除了吵架就是吵架,一份议案提出,光是审议就能审上半个月,等他们吵个子丑寅卯出来,黄花菜都凉了。
最典型的例子,联合政府以立法形式正式下达裁撤厘金,整改各省税的命令,不说几个经济大省,连一些偏远省份都开始按例执行,唯有山东,除了北六省和南六省驻军的市县,其他县乡仍在实行晚清旧例和军政府时期的老规矩。
税招,厘金照,有时还以各种各样的名目征粮。层层盘剥的结果是,山东的农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终于爆发了抗-税运动。集合起来的农民,不只赶跑征粮的税官,还闯进县政府,打死了县知事。
这些一辈子都老实巴交的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像是老黄牛一样的干活,就为了能让家人吃顿饱饭。
本以为韩督帅没权了,不会再有人逼着他们种大烟了,大总统还下令不许再厘金,税金也要比去年少了两三成,今年的年景应该比往年要好了吧?没承想头顶的官老爷们还是那个样!
钱征粮,比以往还要狠!按照定额交税,全家都得饿死,不交税,至少黄泉路上还能做个饱死鬼。
官-逼-民-反,活不下去了,大家都没别的路可走了。
“早知道就和大壮一起去关北了。”一个高大的山东汉子举起袖子用力一擦脸,“听说他在关北的农场里干活,一天三顿,顿顿都能吃上馒头,一家子都过上好日子了。”
“话是这么说,还不是舍不得这些田和庄稼吗?谁想到……唉!”
起先是乐陵农民抗税,随后开始向周边县市蔓延,大有燎原之势。
驻守在山东境内的北六省第十一师,第一时间将山东的情况报告了关北,楼少帅当即下令,缩部队,全部返回军营驻地,若山东省政府请求第十一师出兵围剿“乱-民”,一概不做回应。若有其他势力趁机冲-击-军营,坚决予以回击。
同在山东境内的南六省部队也接到了宋舟的电报,两份电报大同小异,表达的意思只有一个,这次山东的民-乱,他们不参与,更不要搅合进去。
浑水摸鱼固然好,但也要看这滩水混到什么程度。若是水太混,看不清下面是不是有能把人吞没的泥潭,还是不要轻易涉足为好。
山东农民抗税与白正叛乱不是一回事,一旦被牵扯进去,处理不好很可能就会引火烧身。
楼大总统得知山东乱了,眉头就没松开过。
山东省内的那点事他早有耳闻,不只是在减税裁撤厘金的事上阳奉阴违,连修筑铁路的款项他们都敢动。掌管监察院的司马君已经派人秘密进入山东,只等着所有证据到手,就能将现在这个沆瀣一气,为了钱什么事情能干的省政府连锅端。
事实难料,他们还没来得及动手,山东就出事了。
司马君的表情很不好看,他对楼大总统说过,这件事全交给他来办,不会出问题。可现实却是,民乱一起,再万全计划也要泡汤。
楼大总统和司马院长都清楚,山东境内的民-乱不能派兵镇-压,越压越乱,只能想办法安抚。
至于该派谁去……楼大总统的脑袋里,突然冒出一个人来。
身居青岛的韩庵山看到报纸上的连番报道,当即给京城的楼大总统发了一封电报,这是个机会,他是否能重掌山东,成败就在此一举。就算要给北六省做个傀儡,也总比现在这样空有名头,连一个兵都调不动的强!
山东乱起来的时候,四川省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四川督帅刘抚仙,突然派兵包围了重庆日租界。
天津,汉口,苏州和杭州四地的日租界接连被华夏军队接管,重庆却一直都没什么动静。但平静却往往预示着更大的风暴。
从报纸上看到相关消息后,日租界里的很多人已经萌生了离开华夏,返回日本的念头。
虽然回国之后的日子肯定不会像现在这么舒服,但至少还能保住一条命!
天津汉口暂且不论,苏州和杭州的日侨几乎死绝。也不见政府采取行动,只有驻华公使山座圆次郎提出了几次严正抗议,之后就没了下文。他们都在担心,有一天这种遭遇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别看这些日侨打杀起华夏人来眼睛都不眨,若是刀架在他们的脖子上,十个里有九个会像被绞死的通口一样尿裤子。
四川的刘抚仙一样是个狠人,手段绝不会比宋琦宁和宋舟差上一星半点。整个四川只有一个租界,就是日租界。法国的势力都盘踞在云南,一旦刘抚仙动手,这些日侨只有被瓮中捉鳖的命。谁让当初他们想不开非要到重庆来的?
至于军队,租界里的那点人,会是一个华夏军阀的对手吗?
华夏的强硬,帝国政府的不作为,已经让这些在华日侨清醒的认识到,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耀武扬威的日子早就一去不复返了。除非帝国重新振作,派遣舰队进攻华夏,再取得一次日清战争那样的胜利,但这无异于天方夜谭。
沿海口岸都是西方列强的传统势力范围,日本唯一占据的大连如今都岌岌可危。哪怕楼逍还没有对大连采取任何动作,也没人会怀疑,那是他嘴边的一块肉,他随时都能张嘴吞下去。况且大连和重庆相距甚远,帝队到了那里又对他们有什么帮助?
在刘抚仙下令调派军队包围重庆日租界后,租界里日本侨民的反应是松了一口气,好像他们早就在等着这一天一样。
这种奇怪的反应让带队的川军军官不明所以,兵哥们也是面面相觑,看到日本领事出现,全都握紧了手中的步枪,有不少人还拉开了枪栓。
日本领事的态度谦恭,语气也十分恭敬,和他们印象里的趾高气扬,用鼻孔看人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这些小东洋会不会有阴谋?”
“要是有阴谋,一枪打死他!”
这些日本人在重庆没做好事,走-私,贩-毒,几乎都干全了。一枪打死,绝对不冤!
日本领事没有就川军包围日租界的事情多做纠缠,甚至没问他们包围日租界的原因,他只是向带队军官提出几点要求,希望能让租界里的日本侨民携带财产离开。在此期间,华夏军人不得伤害日侨的性命。
带队军官不敢擅自做主,立刻派人报告了上峰,刘抚仙得到消息,思索片刻,做出了决定,“答应他。”
不过刘抚仙也提出了条件,停泊在租界外江面的一艘军舰必须卸下武装,船上的舰炮要拆下来,所有的弹药也要全部交出来。这是预防日本人耍诈,等到租界里的侨民都安全撤离后回头给他们几炮,打完就跑,那自己的亏就吃大了,传出去肯定会被人笑话死。
日本领事答应了刘抚仙的要求,派遣领事馆中的武官去和军舰上的舰长沟通,舰长答应将船上所有炮弹和子弹卸载,但舰炮他绝不同意交出来。
“宁可炸毁,也不给华夏人!”
最终,刘抚仙没要日本人的舰炮,而是把他们所有的枪支弹药都留下了,连侨民携带的枪支都被搜走。倒是给军舰舰长和日本领事分别留了一把手枪和五发子弹,说是出于尊重,日本领事和舰长气得翻白眼,却也只能翻白眼。
日本侨民被允许携带一部分财产和金银细软,朝鲜侨民却只能穿着一身衣服离开,什么都不许带。他们的抗议直接被华夏军队忽视了,转头去求助日本人?这些日本人自身难保,谁会大发善心的去管这些朝鲜人?
“团座,就这样让他们走了?”
团部参谋看着大包小裹往江边军舰上跑的日本侨民,气得咬牙,他们这些东西可都是从四川搜刮的!
“放心,不用咱们动手,他们自己就会出乱子。”
“怎么说?”
“咱们可是把他们的武器都走了。”至于那两把手枪,一共十发子弹,能顶什么事?
川军团长意味深长的说道:“你刚才数过没有,空着手的可比背着包袱的多了几十号。”
兵哥回忆了一下,好像是这么回事。
空着手的,大包小裹的,都没有武器……兵哥突然嘿嘿乐了。
山东民-乱和刘抚仙接管重庆日租界的事,李谨言都是从报纸上得知的。时政新闻如今在全国已经开了五家分社,李谨言和文老板商量过,下一步计划就是派遣记者到四川和云南等地开设临时分社。
“这期《名人》可以做四川督帅的专访。”
《名人》已经彻底在华夏打响了名气,从楼盛丰,司马君,宋舟,楼逍等实权人物,到展长青,白宝琦等政界要人,再到邹成功等知名学者,每期都要增印,却依旧供不应求。一位从别家报社挖来的主编还建议可以将《名人》改成中英文两版,采访的人物也不应该再局限于华夏人,完全可以将采访对象扩展到欧洲,北美。一些亚洲知名的学者也可以包括在内。
“亚洲?”
“不知道三少是否听说过天皇机器论?”
“没有。”
“我这里有本书,三少可以读一下。”
主编将一本没有署名的黑皮书交给了李谨言,“这是日本人自己写的,或许能给三少一些启发。”
天皇被彻底神化,掌控实权,也不过是从明治维新开始,在那之前,掌控日本的是德川幕府。幕府将军以及其下的大名小名才是日本的实际掌权者,日本皇室不过是个象征罢了。
幕府的最后一任将军德川庆喜刚去世不久,日本国内也不乏怀念幕府统治的人,各种民主思潮,反对天皇神化的思潮也不断涌现。但是,无论是哪一种,看待华夏的目光都不带任何善意。
即便是主张君主立宪的西园寺公望,被称为日本最“民主”最优秀的政治家,也时刻想着能从华夏攫取更大的利益,他和代表军方的山县有朋唯一的区别,只是更倾向于钝刀子割肉罢了。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这些持有不同政见的人倒是可以利用。哪怕几方都是华夏的敌人,但让他们自己闹起来,彼此消耗,也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内耗,有的时候比外战对国家的损伤更大。为了自己的国家,为了自己的民资,他不介意当一个坏人,哪怕被后世唾骂,他也不在乎。
合上书页,李谨言缓缓的笑了。只不过,那个主编怎么会想想到给他看这个,真的只是为了让《名人》办得更好?
手中的书突然被抽走,李谨言的思路被打断,仰起头,发现楼少帅正站在他的身后。
“天皇机器论?”
“是啊,少帅读过吗?这里面的东西挺有意思的。”
“恩。”楼逍点头。
“若是让日本人自己再乱一次,就像倒幕运动那样,少帅认为如何?”
“没有合适人选。”
“这个……”李谨言抿了抿嘴唇,“总会找到的。”
这件事至少也要等到一战开打后再进行,他还等着日本人不要命的来攻打青岛,和德国人好好掐一场。
若是能让施佩的远东舰队也和日本舰队打一场,那就热闹了。
历史上,德国远东舰队是毫无无损的从青岛离开的,在茫茫的大洋中给协约国找了不少麻烦,若是施佩的远东舰队没有离开青岛,那么,历史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日本的第二舰队又会遭受何种重创?日本在青岛被打得头破血流,日本国内会乱成什么样子?
李谨言很期待。
三月初,山东的抗税运动尚未平息,安徽省又出了事,安徽定远县聚集起一股武装力量,号称“江淮义侠军”,攻占了定远县城。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中央政府到省政府均在头疼不已。
山东农民聚-众是为抗-税,安徽定远则是为反对宋武制定的“土地赎买”政策,闹市的多是地主武装。
楼大总统不好插手安徽的事,山东的事他却必须管。韩庵山的电报他已经到,将山东省再交给韩庵山是不可能的,去山东的人他已经选好,韩庵山至多只能从旁协助。
好不容易把他弄下去,再扶起来?他楼盛丰还没那么傻。
楼大总统决定派宣传部部长周炳勋南下山东,韩庵山若是识趣,必会大力协助安抚省内民众。
周炳勋对楼大总统的神来之举十分无语,他是宣传部长,却让他去安抚民-乱?再者说,他走了手头的事情怎么办?
“不着急,阅兵这件事可以先放放,还是山东的事情要紧。”楼大总统难得会对周部长如此的和颜悦色,却让周炳勋浑身不自在。无奈,他也只能接下了这份差事。
离开总统办公室,迎面遇上展长青,心情不好的周部长冷着脸,展部长却是笑容满面,他提前就知道楼大总统将派周炳勋去山东,看着周某人的黑脸,展某人只觉得异常舒爽。
他终于明白前阵子自己忙得脚打后脑勺,白宝琦却笑得春光明媚是为什么了。
果然,这好不好,还是要对比才能出结果的。
周炳勋带着随员和护卫乘火车前往山东,宋武已经带着部队包围了被地主武装占领的定远县城。在对方以为他会派人前去谈判时,宋武直接下令军队对城内开炮。
在这伙人占领定远县城当天,城内的居民就就跑了一大半,不过就算他们不跑,宋武也不会在乎。他要的是将这股“乱-民”全部绞杀。
1...209210211212213...2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