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言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来自远方
听到这席话,李谨言的喉咙有些发堵,他不是眼前这个华侨青年,无法明白他所有的想法,但有一点,他们都是黄皮肤黑眼睛的炎黄子孙,他们都是华夏人,脚下这片土地,是他们的祖国。
四名华侨青年都被安排进北六省航空学校学习,教官是从京城南苑航空学校抽调来临时执教的。虽然法国人经常办事不靠谱,但这所成立在京城的南苑航空学校,从师资力量到教学用具却都含金量十足。
北六省航空学校从南苑航空学校抽调教官实属无奈之举,目前欧洲正开打,各国都将在外的军人和飞行员6续召回国内,想要在这个时候找到合格的教官和飞行训练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说,凡事有利有弊,欧洲战争给了李谨言发财的机会,却也在其他方面给他造成不少的麻烦。
想要事事顺心,万事如意,恐怕连神仙都做不到。
等到事情谈妥,李谨言送几人离开时,司徒竟又从皮包里取出一封信,交给了李谨言,“受人之托,这封信早该交给三少。”
给他的?不会又是几张汇票?
信封上没有署名,等到司徒竟几人离开,李谨言拆开信封,抽出里面的信纸,总觉得上面的字迹有些眼熟,再看落款,愣住了。
李庆隆?
他的……父亲?
难不成,李二老爷也是黑社会,还是跨出国门的黑社会?
八月六日,奥匈帝国对俄宣战,塞尔维亚在战场上对奥匈帝国宣战。
同日,华夏民主共和国经国会讨论,宣布对欧战保持中立。
八月七日,德国公使辛慈秘密乘火车抵达大连,同楼逍进行了一次私下会晤,没人知道他们到底谈了什么,只是在辛慈离开时,脸上的表情十分轻松。随后,楼少帅就宣布在大连建造临时战俘营,将第五师团的官兵,旅顺都督府官员,以及在大连的日侨和朝鲜侨民全都关押了进去。
日本领事矢田向北六省提出交涉,任午初再次被迫“披挂上阵”,他多余的话一句没说,只是把一张价格表交给了矢田,上面明确列出赎回一个战俘多少钱,一个日侨多少钱,军官和都督府官员价格另算,至于朝鲜侨民,他们可以大方的买一送一,买二送三。
矢田气得浑身发抖,任午初面无表情,心里却在盘算,下一次他绝对不再接手这样的事,他和展长青不一样,对“外交”没兴趣,他只对财政感兴趣。
由于前任日本驻华公使山座圆次郎暴毙,新任驻华公使还没到任,公使馆一等参赞松平恒雄暂代公使职责。对于山座的死,日本驻华公使馆私下里存在一种说话,山座公使是被气死的。
至于气死他的是谁……除了华夏外交部长展长青,不做他想。
只是死人无法说话,他又是死在日本公使馆里,日本人也没法为他讨回公道,加上当时大连和朝鲜的局势紧张,日本政府不想节外生枝,只能匆匆把山座圆次郎的尸体运回国内,草草下葬。至于山座家人的抗议,也被日本政府无视了。
一等参赞松平暂时顶替山座的职责,和展长青打过两次交道后,彻底明白了山座圆次郎的无奈,他开始盼望下一任日本驻华公使尽快到任,和华夏外交部长打交道,绝对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轻松”事。
至于那些在大连的日本俘虏,松平干脆撩开手不管了,等到新任驻华公使到了再说吧。
八月十日,处理完大连的一干战后事宜,下令新编第十七师开进大连,重新组建政府,任命官员之后,楼逍启程返回关北。
当夜,李谨言在睡梦中被熟悉的气息包围,他还以为是在做梦,迷迷糊糊的睁开眼,炙热的吻已然堵住了他的嘴唇。
当对方的唇转移到他的颈项时,李谨言才勉强能发出声音,“少帅?”不是说明天才能到吗?他还想去接站来着。
“恩。”模糊的应了一声,楼逍拉开了李谨言里衣的领口,啃咬一般的吻,落在他的锁骨和肩头。
李谨言仰起头,手指插进了的楼逍的发中,感受着不断落在身上的酥痒和酸麻,今夜他百分百别想睡了……
八月十一日,李三少和楼少帅在房间里消磨了一天。
八月十二日,军政府的庆功宴,李三少强打起神,却仍在众人不注意时打上几个哈欠。等到庆功宴结束,他整个人都快站不稳了。
当夜,楼少帅被勒令睡在书房。
李三少没那胆子给楼少帅下令,让老虎睡书房的是还没回京的楼夫人。
隔日,李谨言神清气爽,楼少帅却浑身冒冷气。吃过早餐之后,季副官小跑着给楼少帅送来一封电报,德国正式照会华夏联合政府,愿将胶州湾租借地归还华夏。
李谨言抱着楼二少的手顿了一下,抬头看向墙上的日历,今天是民国六年,公历1914年8月13日。
“不过德国人也有几个条件。”季副官见李谨言看过来,接着说道:“德国想要喷火器的技术,并且要求华夏确保山东境内的德国侨民及奥匈帝国侨民的安全。”
李谨言眨眨眼,这貌似和历史上有些不同了。日本还会不会如历史上所发生的那样,派出第二舰队和英国人一起来攻打青岛?
恫吓联合政府他们是绝对不敢的,毕竟大连的战俘营还在那摆着呢。不过如果英国人在中间动动手脚,八成青岛应该还会打上一场。
李谨言捏了捏楼二少的小胖爪,管他呢,有楼少帅在,来了通通揍回去!正好德国远东舰队还没走,说不准还能顺便再捞点好处。就算不能把德国这几艘军舰留下,能把奥匈帝国那艘巡洋舰伊丽莎白号弄到手也不错。
虽说旧了点,技术落后了点,可至少是艘巡洋舰啊……
谨言 154第一百五十四章
尼德发来消息,在欧洲开设的贸易点终于做成了第一笔生意,意大利军队向尼德商行订购了三百顶钢盔。订购量不大,却让尼德大松了一口气,毕竟从到欧洲至今,商行一直在花钱,却没有任何进账,这让他感到不安。
意大利?
接到电报,李谨言十分诧异。不是德法英,更不是奥匈帝国和沙俄,而是意大利?就算是塞尔维亚或者是保加利亚,都不会让他这么吃惊。
要是他没记错,到1916年之前,意大利都是保持中立的吧?既然不打仗,订购军需物品干嘛?
这个念头只是在李谨言的脑海中一闪而过便被抛到一边,反正他的目的是赚钱,卖给谁不一样。有了意大利的“广告”效应,他的生意肯定会越来越好。现在各国都还在进行运动战,等到堑壕战,那些被高爆弹和迫击炮炸得叫苦不迭的欧洲大兵,就会知道钢盔的好处了。
到时订单绝对会自己找上门,尼德也不必总是摆出一张苦瓜脸了。从许二姐发回的电报来看,尼德这段时间的确过得不太如意,毕竟雄心勃勃的到了欧洲,却发现自己打不开局面,那个滋味一点也不好受。
钢盔只是个开始,德军已经占领了比利时全境,尼德和许二姐打着葡萄牙商人的名义,不只于被战争波及,反而在德军法军以及比利时人身上发了一笔意外之财。
饼干,罐头,带有过滤嘴的香烟,成了这些欧洲大兵的心头好。比利时人虽然被德军打败,但在这个时代的欧洲,“骑士神”尚未全部消失,德军只是不断驱逐比利时境内的法军,并未对比利时人太过恶劣。
比利时难民被迫离开家园,兜里却还有钞票。尼德商行的饼干和罐头还有瓶装饮料,在这些难民中间很有市场。
短短两个星期,光是出售罐头和饼干,再加上香烟,尼德商行就赚了不下七千英镑,这可不是笔小数目,尼德看着账本,做梦都会笑醒。
许二姐,现在应该称为尼德夫人,她的美貌和谈吐无不让人折服,尤其是她的气质,还引来了一名德军上尉的疯狂追求。如果不是身负追击法军进攻法国的命令,恐怕这名上尉会不顾一切的向许二姐求婚。
她的追求者中还不乏法国人,即便在逃命途中,这些高卢人也不会抛弃他们的浪漫和爱情。
许二姐觉得很有趣,看着这些对她念情诗的洋人就像在看猴戏,只是在经过哑叔和萧有德言传身教之后,没人能从她带着得体微笑的脸上,看出她此刻在想些什么。
某些男人一旦被美色冲昏头就会短暂的失去理智,他会想方设法的表现自己,此时就是从他嘴里套取情报的最佳时机。许二姐只需要一个微笑,就能得到她想要知道的东西。
这与她在西伯利亚做的事情完全不一样,相比之下,她更喜欢真刀真枪的搏杀。但这是她的任务,无论如何都必须完成。
尼德能猜到许二姐在做什么,他聪明的选择保持沉默。事实上,他也在为这个女王一般的东方女人着迷。可在许二姐眼中,尼德同其他人没多大区别,他只是她名义上的丈夫,身份上的掩护,帮李谨言赚钱的幌子,仅此而已。
欧洲的战事如火如荼,再过半个月时间,色当战役就将打响,然后是马恩河战役,同盟国和协约国两个阵营都没捞到好处,经受过惨痛的损失之后,双方不得不从运动战转向阵地战,对了,在那之前,还有经典的奔向大海……
李谨言靠在椅子上,闭着眼睛回想他脑子里所有关于一战的记忆。
可惜的是,他能掌握大概的进程,却无法记起清楚的时间和日期,睁开眼敲敲额头,历史没有在岔路上转弯就该偷笑了,还想着这些,未太过贪心。坐直身体,他现在该想的是如何让欧洲的贸易点不断扩大,从欧洲人的口袋里赚更多的钞票。
打定主意,李谨言立刻给在欧洲的许二姐同尼德两人回电,电报主旨只有一个:赚钱,赚更多的钱!
八月十六日,日本的军舰并未如历史上一样出现在胶州湾海域,德国青岛总督瓦尔德克,代表德国和奥匈帝国,将胶州湾租借地正式归还华夏,报纸上刊登了华夏联合政府外交部部长展长青和瓦尔德克签署文件,交换备忘的照片,同时在报道上写明,德国无条件将胶州湾租借地归还华夏,华夏政府保证德国侨民和奥匈帝国侨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实际上,为了回胶州湾租借地,喷火器的技术已经无偿转让给德国,同时,按照之前的约定,磺胺的相关研究材料也部分交给了德国。虽然不是全部,但对这些德国人来说,关键部分已经得到,剩下的就完全不成问题。
租借地交还,德军和奥匈帝队就必须在规定期限内撤离,包括步兵,骑兵和炮台守军共四千多人,将在九月底前全部撤离华夏。
他们将乘坐远东舰队四艘主力战舰返回欧洲,奥匈帝国的伊丽莎白号巡洋舰和十余艘小型船只留了下来,其中就有之前在大连立下大功,同潜艇配合击沉高千穗号的鱼雷艇s9o。在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上,这艘鱼雷艇也是在日本攻占青岛后唯一逃脱自沉命运的船只,当时随同第二舰队来犯青岛的高千穗号,同样是被它击沉的。
历史总是会在某一个时间点,以一种让人无法预料的方式重合。
为了伊丽莎白号这艘老旧的巡洋舰和十几艘小船,华夏又付了一大笔钱,这次买单的不再只有北六省和李谨言,国会难得雷厉风行一次,两天时间就拍板决定,这些船由联合政府买单!
在双方签订协议,归还胶州湾租借地的同时,华夏联合政府终于有了第一艘巡洋舰和十几艘鱼雷艇及炮艇,加上之前南六省的六艘炮艇,勉强组织起了一批海防力量。在海军强国眼中,这支海军力量弱得随手就能摧毁,可当刘海龙等老北洋登上改名为“镇海“号的巡洋舰时,无不红了眼眶。
二十年了,二十年了啊!
从定远镇远之后,华夏终于又有了自己的海军!
刘海龙和其他五十多名老北洋跪在镇海号的甲板上,对着大海的方向猛磕了三个响头,再抬头,全已泪流满面。沉在海底的弟兄,终于可以安息了……
华夏军队和驻胶州湾租界地的德军交接中途,出了一些意料外的小摩擦。
德军接到瓦尔德克的命令,只能将炮台,堡垒和军营交给北六省军队,其他来接的华夏军队全部被拦在了外面。这让同在山东的南六省军队官兵脸色很难看。
德国人的严肃和认真是出了名的,既然接到命令,就必须按照命令行事,无论是谁都不能例外。双方僵持不下,结果是宋武和展长青赶来才算解开僵局。
“既然是军令,就该遵守。”宋武转头看向梗着脖子的南六省第九师师长徐德茂,“徐师长,父亲的话你都忘了吗?”
“大帅有令,徐某不敢忘!”
徐德茂打了个激灵,知道自己在这件事上较劲是给外国人看笑话,立刻退后一步,“抱歉,是徐某孟浪了。”
“哪里,一场误会。”
展长青打了个圆场,交接继续进行,只是在看向宋武时,目光中闪过一抹深思。
宋武,宋少帅,貌似和以前不太一样了……
同德军接防的是北六省第十一师,师长杜澜。自从南北内战之后,山东境内一直有北六省和南六省的军队驻扎,北六省第十一师还在当地招了不少新兵,山东大汉和东北大汉站在一起,倒是一水的青松白杨,个个高大威猛。
楼逍奉楼大总统命令,带着特务营一同抵达青岛,随行的还有李谨言。
李三少也不知道自己为啥就跟着楼少帅上了专列,他只想着送站的,但当楼少帅朝他伸出手,他下意识的就把手放了上去,然后就被拉上了火车……
站台上的楼夫人也有些莫名其妙,直到火车开出站台,才有些傻眼。
“胡闹!逍儿太胡闹了。”楼夫人轻斥一声,随即摇头失笑,罢了,年轻人,反正也不过几天的时间,随他们去吧。
回到大帅府,楼二少坐在沙发上,身前挂着围兜,一口一口的吃着蛋羹,见着楼夫人,先喊了一声娘,随即朝她身后瞅瞅,“娘,言哥?”
“你言哥被你大哥抢走了。”楼夫人突然起了玩笑的心思,用手绢给楼二少擦了擦嘴。
抢走?
不满两周岁的楼二少明显还无法明白这么高深的词汇,,茫然的看着楼夫人,小嘴微张,再次把楼夫人逗笑了。
火车一路从关北开进山东,李谨言下车时穿着一身没有军衔的军装,站在楼逍身边低着头像是个文书,抬起头,就没人能从他身上把眼睛移开了。
李三少力持镇定,控制着自己的手,千万不要去揉腰,想起刚才楼逍在火车上这样那样的折腾他,又想起那件被扯破了领子的长衫,就忍不住咬牙。
有没有这么胡闹的?他要是下不了火车,或者是走几步就脚软,那可真……
山东省政府官员和督帅韩庵山早已得到楼少帅即将抵达的消息,特地来接站,这些人里不乏认识李谨言的,看到他穿军装全都愣了一下,再看肩膀上没军衔,暗地里笑着摇头。
宋武也算是两人的“熟人”,见着李谨言,张口就叫表弟。
“当日一别,一晃几个月了。表弟最近一切都好?”宋武十分英俊,笑容也很吸引人,但李谨言还是觉得楼少帅那张没什么表情的脸看起来更顺眼,哪怕他不久前还对着那张让他总是晃神的脸磨牙,“托福,劳您记挂,一切都好。”
在宋武表面,李谨言始终秉持着多说多错少说少错,能不说就不说,躲不开就放楼少帅的原则,他这样也让宋武有些莫名,他有那么吓人吗?奈何他给李谨言的第一印象太过深刻,有的时候,明太过外露当真不是件好事。
楼逍对宋武的态度与之前没什么区别,在瓦尔德克和展长青签署备忘时,两人还站在一起低声说了几句话,同样高大挺拔,俊美英挺,一身褐色军装的楼逍和依旧是铁灰色军装的宋武站在一起,顿时吸引了不少的目光。
站在一旁的李谨言下意识想要退开几步,这简直是两个发光体,太人了。殊不知他本身同样是个吸引眼球的,不少人都在私下议论,这个站在楼少帅身边的年轻人是谁?
换防时的短暂插曲也被楼逍看在眼里,他没说什么,只是在之后亲自请宋武及南六省的几名军官一同参观了德军在青岛修筑的炮台和堡垒。
钢筋和混凝土的建筑,异常牢固,大口径新式岸炮,清军留下的12omm老式岸炮,十数门不同口径的6炮,分置在各个堡垒的机关炮和速射炮,都让这些华夏军人大开眼界。
“德国人修筑的工事当真不凡。”
在场军人无不感叹,不说别的,光是这些炮,恐怕就不是现在的华夏能造出来的。
“德国人答应把这些炮都留下?”
“是。”楼少帅和宋武两人走在队伍的前面,“但不是白留。”
不是白留?
宋武恍然,楼逍带他们来参观炮台和堡垒,主要目的就是要告诉他们,无论是回胶州湾租借地还是留下这些大口径炮,北六省都是出了“血”的。至于都给了德国人什么……宋武的目光转而落在一旁目不转睛看着28omm岸炮的李谨言身上,恐怕和这个李三少脱不开关系。
北六省能在南方布钉子,南方也未必不能得知北六省的消息。
楼家能有今天,李三少可是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至少他的父亲就曾说过,廖家有钱,但自廖老爷子以下,廖家的年轻一辈均倾向于守成,唯一眼光独到的廖祁庭还被北六省划拉去了,现在正扛着楼家和李谨言的牌子,在南方商界大展拳脚,廖老爷子也不知道在想什么,全都由着廖七自己的性子来,反倒是廖家小一辈等着看廖祁庭的笑话,也不知道到最后会是谁看谁的笑话。
“一步错,步步落。”宋舟这句话带着无法释怀的感慨,也有不能出口的佩服,“楼盛丰,我不如他。楼逍,你不如他。阿武,咱们父子俩都输了,输在咱们的眼光,咱们的心胸。咱们还想着国内这点东西,楼盛丰和他儿子都已经打上日本人和老毛子的主意了。”
这番话也给了宋武不小的冲击。他把自己关在房间中一整天,再出来时,整个人都有些不同了。
南六省第九师师长徐德茂听到楼逍和宋武的谈话,脸上也有些发烧。当兵的心思都直,他之前是没想到,现在仔细想想,洋人都是无利不起早的,说是无条件归还租借地,怎么可能不要好处?要去的肯定还不是一星半点。
既然他们只认北六省的兵,那证明这些好处都是北六省给的,谁出的力气大,谁就占大头,这个道理就连一个大头兵都明白,何况徐德茂。
不过楼逍能用这种办法点明,倒是给南六省和徐德茂本人都留足了面子,随后赶到的展长青也不由得暗道,楼逍可是比楼盛丰会做人多了。
当夜,在原青岛总督府举办了一场酒会,一来是为顺利归还胶州湾租借地,二来则是给瓦尔德克等人送行。
冯施佩已经随远东舰队主力离开,瓦尔德克作为酒会的主办人在大厅中举杯致辞,德国公使辛慈也出现在酒会现场,在同华夏政府官员简单寒暄之后,他走到楼逍身边,用德语低声说道;“英国又向日本提供了三千万英镑的低息贷款。”
这个时代各国驻外公使和领事,很多人是不折不扣的间谍,保罗冯辛慈就是其中一员。他提供给楼逍有关英国和日本的消息,是之前同楼逍私下里商定的条件之一,作为交换,北六省军队会继续在远东西伯利亚牵制俄队,为德国提供一定帮助。但楼逍没有答应同德国结盟,理由是华夏如今已经统一,他作为地方军阀,是无权同他国缔结盟约的。而且华夏政府宣布对欧战保持中立,他进攻西伯利亚是在欧战之前,继续同沙俄打仗也不会被视为与协约国为敌。
究其根本,大总统是他的父亲,他不会违背自己父亲保持中立的态度。
辛慈知道这只是借口,但只要楼逍愿意继续往西伯利亚增兵,拖一拖沙俄的后腿,并且在某些方面对德国保持善意,他就已经达到了目的。
“另外,还有一件事希望能同您的夫人商谈。”
李谨言的德语水平正稳步提高,听到德国公使对他的称呼,硬着头皮朝辛慈笑笑,夫人就夫人吧,反正这也是事实。
当辛慈说出他代表德国6军部,希望同李谨言签订大笔的香烟订单以及罐头订单时,所有的尴尬和不愉快立刻都被李三少拍到墙角去种蘑菇。
有钱,一切都好说!
酒会不是讨价还价的好场所,双方只是初步达成意向,具体合同还要在酒会后仔细商定。
回到下榻的住所,李谨言拍了拍被酒熏红的脸颊,想到辛慈透露的订单数量,嘿嘿乐了起来。
楼逍摘下军帽,单手解开军装的领扣,听到李谨言的笑声,侧过头,就见李三少正坐在床边一个人傻乐。
这是,喝醉了?
“我没醉。”李谨言朝楼逍招招手,等他走近,拉住他的衣领,单手揽住他的肩膀,“少帅,你是不是早知道这件事?”
“什么?”
“德国人想和我做生意。”
“恩。”楼逍揽住李谨言的腰,直接将他从床上抱了起来,“去洗澡。”
“好。”李谨言捏了捏楼逍的耳垂,在他耳边吹了口气,“一起?”
楼少帅脚步一顿,完全肯定,怀里这个,绝对是喝醉了。
隔日,德国驻华公使辛慈亲自前来楼少帅的下榻处拜访李谨言,两人不只签订了香烟和罐头的订单,李谨言还大力向辛慈推荐了钢盔和压缩饼干。辛慈对饼干十分感兴趣,对于钢盔就不那么热衷了。
李谨言撇撇嘴,好吧,他不急,等德国大兵趴在战壕里挨炸,这些德国人就该自己找上门了。
德国人得到磺胺的资料不假,研发却还要花一定时间,辛慈另外向李谨言买了一大批磺胺和止血粉,李谨言没再同他客气,价格比以往高出一成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