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李星洲当然不放心,跟两个小姑娘说明利害,可她们根本没有放弃的意思。
诗语也帮腔道“虽然不知道你想用那些琉璃来干嘛,但见你动作,肯定不是小事,这种事由阿娇妹妹监督也好,这样才能放心,学不学不是关键。”
她都这么说了,李星洲只好松口。
随后又嘱咐阿娇和月儿在王府里挑人,要挑年轻的,男女各五人,且最好是潇王旧部。
两个小姑娘很高兴。
李星洲的王府离康亲王府不是很远,不过第二天诗语还是专门为他们安排了车马,阿娇和月儿同乘一辆,剩下的人共同乘坐三辆。
接下来一个多月,他们都将往返康亲王府学习玻璃吹制的工艺。
时间飞逝,不知不觉已到三月初,由皇帝亲自带头,文武百官罗列城北。
旌旗招展,大军列阵,黑压压的人在猎山脚下排开,从南到北一眼看不到头。
枪矛林立,黑压压给人压抑感,官道山都是准备出发的大军,而这些只是先锋,辅国大将军,中军元帅杨洪昭麾下的神武军一厢。
关北节度使魏朝仁手下的岭捷军一厢;太原知府,领三交军事指挥使杨文广手下武烈军一厢。
李星洲在人群中远远看着杨洪昭,魏朝仁,杨文广三人单膝跪在天子面前,接过天子赐酒,然后皇上赐天子剑与大军统帅杨洪昭。
这其中安排其实很后门道,岭捷军应该是禁军四军中打过仗最多的,也是当初潇亲王带出的军队,潇亲王与魏朝仁是世交,当初一起在关北打过仗,所以将岭捷军交给魏朝仁辖制是最好的。
而杨洪昭常年在京,神武军也负责拱卫京都,当初南方平叛,此时将神武军交给他辖制最为合适。
随后,祭天、祭旗誓师,然后鼓声起,吉时到,大军出征
随着前锋请出帅旗,浩浩荡荡的大军正式出发了。
李星洲跟这百官目送大队人马慢慢离去,心中其实也是忐忑的,此去一战,将关乎景国命运,赢了皆大欢喜,若是输了
他不得不仔细的考虑后果,如果金人南下,山河破碎,国破家亡,到时候王府又如何能得以保全
直到大军旌旗消失在北方的茫茫山间,再也看不见,皇上下令让众人回去。
临走是,皇帝把他叫到身边,对他说道“之前唐隆重镇被夏国攻破的消息早已到枢密院,朕之所以隐而不发,是怕耽误大军出征,如今你觉得该怎么办”
五百三十六、对策之于夏国
夏国攻破唐隆重镇,西北丢失大片土地的事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已发生。
冢道虞军报未到时就已经说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景国完全没法反应过来,一来太远;二来大军调集对付辽国,正要北上,根本无暇顾及。
其实这事在民间早有风声,因为有大量商人与夏国做生意,所以多少听说。
如今景国的困境在于如果此事没有说法,没法向百姓交代,可能会引起百姓不满,人心浮动,士气低下。
如果要处理,朝廷可怎么处理兴兵报仇夺回唐隆大军都集中在东北部,准备攻上京,哪有兵可调。况且上京的价值也远比西北边陲的唐隆镇重要得多。
天下人不想那些,如果朝廷面对丢土失地毫无反应,百姓就会对朝廷失望,军队士气就会低迷,人心就会开始涣散,这是皇帝必须面对的事实。
李星洲没有拐弯抹角,因为他早想到皇帝会问他,所以直接说“可以派遣使者出使夏国,说若他们尊奉我景国为宗主国,自己为附属国,则唐隆镇及周边土地的是就不过问。
不过要快,至少要在大军攻南京之前去说。”
话很简单明了,可皇帝听完他的话一愣,随即惊讶看着他“此计意思深长好”
说完他难得老脸露出笑意“不错,洞悉大局,胸有良策
你有这番思虑,朕就放心了。这次把你留下,你要多看,多学。”
“臣明白。”李星洲拱手。
“等四月份,你进宫中来,陪朕左右,才能学到更多,另外多与王越等人走动走动,少与陈钰那样的人结交明白吗。”
李星洲边陪着他走边点头。
“还有,朕听说你常往军营中跑,你要看明白,军队就是手中之剑,太利的剑容易割伤自己,所以好剑不用时不开锋,锈了更好,反而安全。
等到用时,再磨利也不迟。”皇上语重心长的对他说。
李星洲表面点头,但心里却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当初大送也是这么想的,临阵磨枪,结果把自己磨死了
随后皇帝又嘱咐了一些,才慢慢上金撵离去。
对于大局,李星洲看得很清楚,目前对付夏国的办法无非对外稳住;对内,要给百姓说法。
西夏虽然占据唐隆镇,可必然是忐忑的,道理很简单,他们虽然找准景国要出兵北方的机会打了景国措手不及,占到便宜。
可占便宜之后呢
景国会不会一气之下不打辽国,转头打他们了。
这些都是西夏不得不考虑的风险,特别是得到景国全国大军集结的消息之后肯定更是不安。
因为大军集结,到粮草准备,再到出兵,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这些时日里西夏肯定也是忐忑不安的。
这个时候,景国突然说只要夏国尊奉景国为宗主国就不追究失地的事,夏国十有会十分高兴。
因为如此一来,他们得了土地,还不用担心景国报复,虽然名声上不好,可实际就是占便宜了。
而对于景国更是一举两得,首先景国此时无力顾及夏国,而是要有一个稳定环境专心对付辽国,这样做后,就能安抚夏国。
其次对国家百姓也有交代,不会士气低迷,因为夏国奉景国为宗主国,多有面子的事。
这个办法李星洲想了很久,格局很高,是目前景国能做的最好方案了,所以皇帝听后才会如此欣喜。
可他并不准备就此罢手,这笔仇怨李星洲记下了。
对他而言还有一条,那就是保持两国关系稳定,保持贸易通畅,然后他有自己的办法打败夏国。
郁金香计划
夜里,李星洲在计划书的第三步打上钩,万万没想到第二步还没准备全,第三步反而先到一步。
等一两个月后,王府玻璃制造技术成熟,李星洲就可正式开始“郁金香计划”中的实际操作部分。
不过皇帝说的让他进宫去陪同学习,他多少有些不高兴,因为这会占用他大量时间,其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往返路程。
宫里可以名正言顺住皇子皇孙的只有东宫,太子被移出东宫,幽禁江州,可他还是太子,李星洲也没理由住到东宫去。
说实话,他觉得自己的王府挺好的。
不过他将这事更诗语阿娇说后,两个小姑娘都高兴坏了,皇帝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何芊这几天也经常跑来王府蹭吃蹭喝,以前那层窗户纸没捅破,她就不害羞了,现在好了,皇后三月初亲自把阿娇和诗语叫进宫去说了何芊的事。
小丫头更是名正言顺,无法无天了。
严炊被她指挥得焦头烂额,只好来找李星洲诉苦,他也好笑的给小姑娘下了紧箍咒,每天她顶多让厨房做五道菜,还有要食材的才行。
何芊小不满了一会儿,就风风火火的忘记了。然后她天天骑着高头大马,带着腰间宝剑,美名曰保护阿娇和月儿去康亲王府学琉璃吹制术,她那性会去学会才怪,十有是好奇去凑热闹罢了。
三月初七,天气晴朗,鸟语花香的普通早春,王府如同落下一颗重磅炸弹,把李星洲炸得眼冒金星,兴奋得手舞足蹈
秋儿的第一代蒸汽机终于横空出世了
虽然体积小,寿命短,但总归能动,动力足。
第一批只有一台,却调动大量工匠,足足用时两个月,还有后续两台一批再生产,不过又需要两三个月。
李星洲大喜,高兴的抱着秋儿转了好几圈,有了蒸汽机就能用镗刀床,就能打造更好的枪管,炮管,更好的气缸,更好的蒸汽机
这是一个闭锁的环,一旦其中一点被突破,立马就会赢来加工技术的大爆炸
所谓以点破面就是如此。
而这一点,在今日,被攻破了,从此,王府的科技水平将慢慢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这种兴奋,让李星洲全身血液沸腾,高兴得又是给所有人发赏钱,又是哈哈大笑一整天,抱着宝贝秋儿就不放,还下令让严炊晚宴摆三十个菜,做不出来让他再回去当伙头军。吓得严炊老脸一垮,都快委屈哭了。
随后还高兴的派人去请德公,何昭,包拯,毛鸾等人过来吃饭。
这种喜悦难以言表,可偏偏不说又不痛快
五百三十七、完颜亮与完颜离
春日,万物生发,众多马匹停在坡头,远远看去辽西京城头人影纷纷,旌旗招展。
“不知死活的狗东西不识抬举。”完颜离在马背上大骂,他们已经攻城半月,没有丝毫进展,无往而不利的金国大军,第一次受搓。
“父皇说不准屠城,可等这次杀进去,我必要杀尽这些不长眼的狗东西,让他们血债血偿
下令,让西营大军也过来,别围了,立即来攻城把铁浮屠也调过来,让他们时刻着甲,喂饱战马,辽人有胆子敢出城迎战,就一举击溃他们
再拍几个会契丹语的勇士过去城前叫骂,骂死那些胆小鬼。”完颜离怒不可遏。
完颜亮骑着一匹褐色马,跟在二弟身后阻止了几个要上去叫骂的人,昨天这招已经试过了,叫骂的几人被乱箭射死,只有一个带伤跑回来。
这样只是徒添人命罢了,不值得。
开春后,父皇因病暂时留在上京没有西进,不过圣旨已经到了,皇叔完颜宗弼数日后将会抵达西京前线,担任大军指挥。
完颜亮明白自己二弟为何如此生气,他想在皇叔到达之前攻下西京,这样破西京的大功就是他的。
偏偏西京道各处都接连投降,丝毫没有抵抗,可进军到西京大同府后,却遭遇前所未有的抵抗。眼见到手的大功化为云烟,他自然生气。
完颜亮打马上前劝他“二弟,再等等吧,这大同府可没那么好攻。”
“大哥”见他来,完颜亮诧异,“那也不能就这样干看着吧”
完颜离十分烦躁,大同镇,西京治所所在,巍峨青黑砖块构建的高高城墙足有两丈左右,就伫立在前方两里之外,明明近在咫尺,触手可得,可偏偏可望不可即。
十五天内,他们已经死了七百多弟兄,尸体堆积成山,还是没有登上城头一步。
完颜亮安慰弟弟道“这大同可不简单,它挡在着,已经拦住景国一百多年,当初景国太祖皇帝十几万大军想要收复失地都被挡在这城下。”
“大同有这么难打”完颜离有些不信。
完颜说“此城对辽国无比重要,距南京六百公里、距景国太原五百里;为上京之屏障、景国全晋北方之门户,且扼晋、冀、阴山平原之咽喉要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南下阴山、东来燕山、北上吕梁山、太行山,这样的额地方,辽国不可能轻易放的,如果一放,他们再无机会。
二弟,我们还是等皇叔过来合兵一处再做打算。”
完颜离愤怒握紧拳头,最终还是叹一声,挥挥手让人去追回传令兵,大军暂停调动,继续围而不攻。
“哥,你说刘旭说得那个平南王真有这么厉害吗”几人骑马返回大营的时候完颜离又突然问,四周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小山头的矮树发了新枝,绿草开始逐渐萌芽。
完颜亮是兄弟几人中年纪最大的,他其实早就注意到,自从刘先生那天说过关于景国平南王的事之后,他二弟就说话很冲,愤怒不已,随后亲提大军西进,一路气势汹汹要与辽人决战。
完颜亮心里明白那种感觉,年轻气盛,争强好胜,二弟本以为自己已经足够优秀,他十五六岁开始随父皇征战,悍勇无敌,备受周围人推崇,父亲夸赞。
而在攻打辽国上京时,上京城门就是他带人率先攻破,如此大功,父辈夸赞,士兵崇拜信服,所到之处溢美之词不绝于耳,二弟十分受用。
可没想刘先生回来你之后说南方景国有个平南王,十五六的年纪,率千人大破十万叛军,率千人灭前朝余孽;年纪轻轻身居高位执掌大军,还十分有见识,竟能胁迫大金国
瞬间被人全面比下去的滋味不好受,特别是身处巅峰之时的自傲之人,二弟就是如此。
何况二弟也算年纪轻轻,虽比那平南王大了好多,这大概也是他愤懑,不忿的原因之一。
完颜亮心里想到,二弟终归还是年轻,若是当年父亲就不会想这种问题,只会想着怎么对付那平南王。
“二弟,他不只是个王爷,景国的郡王而已。”完颜亮道,他安慰弟弟“而你是金国太子将来你就是大金的皇帝,还有很多功绩等着你,他跟你没法相比。”
“可他小小年纪就能独领一军,还能打赢那样的大仗,哥,十几万人啊我们与辽国最大的仗也不过如此”
“那只是叛军罢了,跟辽国大军怎么能比,说不定是运气好呢如果遇上乌合之众,再多也没用,他们肯定想着往多了说,说得越多,越显得景国厉害不是么。
再说无论如何,你都是我大金太子,想的做的都跟他不同,我觉得二弟你在意他是对的,可不用太过在意,无名小卒罢了。
刘先生或许聪明,可他也会有老眼昏花的时候,一个十六岁的孩子哈哈哈哈若要是这都能令我大金畏惧,那还打什么仗。”
完颜离听后大笑“大哥你说得对,我大金天下无敌,未曾一败,小小景国何足为惧,总有一天我要马踏开元,把那平南王的脑袋带给父皇邀功。”
“这才对嘛”见二弟斗志回来了,完颜亮高兴道。
不一会儿,他们已经到了泥泞的大营门口,门前被马蹄反复踩踏,早已泥泞不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