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娇术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须弥普普
那人口气里头全是羡艳,道:“自然,昨日黄门来颁的旨意,人人都看着,怎的会假?”
又道:“另有赏银二十,那一组人各自分了……”
比起前头那些好处,这赏银二十虽是丰厚,却也算不得什么了。
不过比起前头那些只有几个人能得的,后头这个则是组中人人可以分,倒是勉强不叫人没那么酸。
曹大经乍闻此事,终究不是亲眼得见,实在有些不相信,忍不住问道:“差事还未办完,这才过了几日啊?怎的就给了奖赏,可是有什么缘故?”
那人道:“顾公事说,并不拘差事做未做完,那两人得升官级,乃是因为查出了水柜设计当中几处不当,另又改换了一个法子,叫都水监省了八千工。”
“顾公事报得上去,同范大参一起向太后给他们求了赏,另又同组另八人,因算得原本预计石料、木料有错,转运司给的转运分配之法也不妥,提了意见上去,果然是对的,便由中书下令流内铨免了磨勘……”
听到此处,曹大经并无半点嫉恨,只有无尽地迷茫,问道:“他们是怎么寻出来的?”
一样是核算,自己这一组每日的进度都快赶不上了,对方那一组,不但能寻出问题,居然还找到了解决方案,简直是……还是不是人啊!
难道是负责的事项不同,所以导致有这样大的差距?
曹大经并不觉得自己比对方那一组的头领之人差到哪里去,可同样是带组,为何对方就能带得这样好,自己却带得再这样差?
对面同屋那人已是叹道:“听闻水柜那一组,许多人每日除却吃睡,便是在算术,有两天好似有人加起来只睡了三个时辰……顾公事已是下了严令,自今日起,晚上一到子时,人人都要回住所,不许再在此处待着——想是也怕那些人太拼命,遇得年纪大的,扛不住,要出事罢……”
他那口气又是酸,又是涩。
升官财减磨勘,样样都是好事,便像是揪着一把炒过的黑豆吊在驴子面前,哪头驴子不想去啃一口?最好要一口气全数吞吃了。
偏生这样的好豆子,给旁的驴子拱了……
说到此处,那人又道:“老曹,上回你不是说要我们提早一个时辰到此处吗?现下不用担心了,今日一早,还未到寅时呢,便有人来了,我们还一处商议了,以后每日轮流去膳所搬了吃食回来,省得来来回回的浪费时间。”
他一面说,一面不禁嘲笑道:“瞧他们这眼皮子浅的,我倒要看看,到得最后,究竟有几人能得了这好……”
那人“好处”的“处”字还未说得出口,屋子前头却是有一人猛地站起身来,想是因为太过着急,不小心绊了腿脚,一下子给椅子腿搁倒在地上,一面疼得“啊”的一声叫出来,一面却是手中揪着桌面的纸页不肯放。
一旁的人连忙扶他起来。
摔跤之人还未站稳,已是把一颗头往回转来转去的,寻得曹大经,大声叫道:“曹官人,曹官人!你且来看!我这一个算法,是不是能给沙谷口此处凿渠省一万两千工!!”
他叫得甚是惶急,仿佛人命都要出来了,那声音也险些给岔了气。
然而左近的人反应却不比他好上半分,听得这一句话,已是一轰隆围了上去,不知带翻了几张椅子。
曹大经已是冲得向前,硬生生挤到里头,凑在那核算的纸页面前,先低头仓促看了,又平了算盘,连着打了三四回,回回都半途出错,最后终于算对了,核了又核,简直如同在梦一般,厉声叫道:“去……谁人去看看顾公事眼下在不在!!”
一屋子人失魂落魄,个个看着当中那个才摔了跤的人。
先前那一人,省了八千工,得升了一级,今次自己组内的,若是当真帮着省了一万两千工,是不是也能得升一级?
事情在旁人组里,究竟可以当做没看见,就这样生在自己身旁,如何能拿那一叶障目?
众人还在着呆,已是有几个偷偷溜回了自己的位子上,拿起自己的笔,悄悄干起活来……





娇术 第九百二十章 寻访
【 .】,提供真正已完结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且不说这数百官员在河阴瓦亭子新设的营地当中,人人都竭尽全力,欲要得那升官财的机会,而数十里之外的沙谷口左近,却是另有一番情景。
季清菱带着松节在前边打头,又领了秋月、秋爽两个大丫头,另有几个护卫同小丫头,一行人自京城沿汴渠而下。
虽是行船比行路快,可她一路边走边问,走到沙谷口,竟是花了半个月有余。
这日午间,一行人新雇的船一停靠在码头上,松节便连忙跳到了平地上,跟着护卫一起把季清菱等人引了下来。
“前边便是得石村?”
虽是并不晕船,可等到终于又踩回了平地上,季清菱还是觉得舒服了几分,她看了看远处,见得隐约有数道炊烟升起,想到早间松节说的行程,便问了一句。
松节点了点头,道:“我前日已是着人先来寻了当地的中人,夫人且等一等……”
众人身份、打扮都不是寻常百姓,在此处站了一会,已是引得码头处不少人侧目,果然没过多久,一个中年男子便走了过来,问道:“可是季府的?”
松节转头一看,见得是个生人,正要问话,不远处便气喘吁吁地跑了一个管事过来,先对着季清菱行了一礼,复才指着那中年男子道:“夫人,这是得石村里头的中人……”
那中年男子也不等管事的介绍,插口便道:“唤俺陶二便中。”
又指着那管事道:“我听得你家管事说,你家是要来买地的?”
一旁的秋爽应道:“我家夫人听说你们得石村曾经种出过好牡丹,想来寻块地造个牡丹园子,若是有合宜的门园子,也帮着留心一两个。”
陶二原是有几分的热乎劲,听得秋爽这样说,忙道:“夫人好眼力,我们这处多年前确是出过几株好牡丹,只是后头汴渠水,淹了几个大园子,才渐渐没了从前名气,这一二年间眼见又要起来了,价钱倒是没有上去……”
他站在原地絮絮叨叨,松节有些不耐,道:“此处人多,你且寻个地方坐下说话。”
陶二复才醒得过来,讪讪陪了一笑,连忙把众人往村里头引。
季清菱跟在后边,一路看着沿河的土地,一面问那陶二道:“你们这处的地荒着,是谁人家的?能不能卖?”
陶二回头一看,循着季清菱所说,指手问了问,道:“夫人是说这河边的地?”
季清菱点了点头,道:“正在河边,引水也方便,怎的就不见人种?”
陶二“哦”了一声,道:“那是无主荒地,连年水淹的,只有拿去放牛放鸭的,谁人去种?”
得石村数十年前倒是当真出过些好牡丹,当时还是县城,在京畿左近颇有些名声,鼎盛时也常有商贾往来进货。可随着汴渠改道,连年遭水,养了几十年的肥土给淹得废了,又经过朝廷改县为村,渐渐就一蹶不振。
不过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有了从前的底子,而今一村也还剩下数千户人,也有人依旧种牡丹,只是卖不上什么价罢了。
陶二虽是个中人,可他出生时村里头已经没落,想要全靠此吃饭,倒是不太可能,是以另也中天种地。此时见了季清菱这般问,又见她年纪轻轻,相貌、穿着俱是与众不同,顿时在心中便起了个印象,以为这是哪一家的内宅夫人出来洒钱,那态度顿时就变了,也不再理会头前同他接触的管事,而是放慢了脚步,等着向季清菱解说。
眼见就要走进村里,季清菱却道:“既是要买田地,总不能未曾见过就乱买罢?你且带我走一走,我看着合适的再同你细问。”
竟是个来认真买东西的样子。
又有钱,又傻,这样好赚的生意,不做成了,陶二觉得自己夜晚可能都要睡不着觉,连忙带着一行人沿路去看。
围着村子走了一圈,季清菱却无一满意的,只问道:“河边那一大片,当真一块都买不得吗?”
陶二登时有些无奈,道:“夫人是真个没种过田地罢?这河边的地,一年淹个两个月,凭你再怎的好牡丹,也养不起来。”
松节便问道:“不是说朝廷正在导洛通汴,要清淤通渠,届时此事做完,河边田地自然不会给淹了。”
陶二呵呵笑了笑,道:“几位是京城来的罢?京城自然不会给淹,俺们这一处却算是下游,天高皇帝远的,谁人看得到?年年修堤修坝,年年水淹,难道今年修一回坝,就能叫太阳把西边出来了?”
又劝道:“夫人你莫要不信,俺实是一片好心,不愿见你一头跌进坑里头才同你说这事,况且这地虽是无主荒地,可要办起契纸来,却未必能这样容易。”
季清菱登时奇道:“不是听说衙门正征召徭役,只要应了去清淤通渠,便能按劳分地吗?我一路行来,个个地方都一样,难道说你们这一处竟是同他处不同?”
陶二撇了撇嘴,道:“还‘按劳分地’,这话拿去骗那些不晓事的或许行得通,可想要骗俺们这些土里刨食的庄稼人,却是打错了主意——我且问你,种不得的田,你拿来做甚?这岂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空许点不能种的水淹地就想来哄人,也不知道哪个想出来的缺德损招!”
秋爽忙道:“话也不能这般说吧?年年都要服役,从前从没说给田给地的,都是白干,今年给了,若不是水淹地,当真将来是块好田,也是一桩好事啊!”
陶二脸上登时露出不屑的表情,道:“还真当给块不能用的废田便是好事了?我且同你说,你再怎的算,也算不过衙门里头那些个人,这块地分得下来,原是无主的,不用收赋税,眼下有主了,给你算成上等田、中等田,你得了块不能种的废地,将来年年还要往外掏秋粮!倒填钱!哪里是什么好事了?”
“这于朝廷是无本万利的买卖,可对咱们,却是赔本买卖!”




娇术 第九百二十一章 补给
【 .】,提供真正已完结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说到此处,陶二像是打开了话夹子一般,停都停不下来,又道:“况且再是要服役,也断没有说一年服个两次三次的罢?已是召过春工,而今又要去通汴渠,上回做春工的时候,村里头去得四百人,回来三百余个,难道天生就是条贱命,合该给他们再三糟蹋去?”
“再一说,正是春时,虽是眼下能停个一二十日,可这农事便不用人做了?难道去服了役,秋日便能少交点税?还是眼下不种田,秋日也有粮吃?”
一时连秋爽也不知当要如何回话,只好闭了嘴。
季清菱心中暗叹了一声。
她只知道农人最爱田地,又因此次时间太赶,又兼才招了春工,很怕短时间内再行征召徭役会惹得农人不满,是以同五哥建议,要拿这清淤通渠得出的新田来做奖赏,当时还觉得这法子实在妙得很。
然而中书的诏令出去,明明已是过了大半个月,下头并无半点什么反应。
衙门纷纷叫苦,一说农人要种地,不肯来服役,而说下头要闹事,已经招过春工,此为二轮征召,十分难办,时间太短,做不到云云。
此时顾延章已是在河阴瓦亭子的营地当中,又忙于导洛通汴之事,范尧臣虽是重视,可却也只能从中书令,催促下头衙门快些去办。
季清菱见势不对,算着来不及通知顾延章,索性自己带着人一路循着汴渠而下,一面打两个管事并松香三处去问,自己则是另带了个管事同松节往这一处行。
她汴渠沿河,今次在征召范围内的大村落画了出来,一人负责几个,拟要最后在沙谷口处回合,再往河阴瓦亭子的营地去寻顾延章。
一连问了许多地方,眼见马上就要到沙谷口了,处处回的话都同这陶二差不离,或有多一二理由,可最麻烦的便是,黄河、汴渠连年修堤护堤,可依旧年年水淹,隔几年便要垮一回。
百姓眼见修河堤,才修好,转头就眼见水淹上田,再过得两天,又眼见堤坝塌了,早已不再信赖朝廷的话,只觉得这导洛通汴,与从前修堤护堤一般,不过是走个过场。
如此一来,谁人肯去要那田地,谁人又再看去服役?
季清菱只觉得无论怎么做,都不可能扭转众人想法。
毕竟多年观念,根深蒂固,想要在极短的时间之内改变,实在是强人所难。
她沉吟了一会,复又问道:“若是朝廷给春工田,张榜明说五年内不收下的新田赋税,又许诺若是明年依旧水淹,便把新田收回,不算在众人名下,却不知村中有无人肯做的?”
陶二听得这一番话,道:“夫人这是在梦呢?”
松节十分不悦,正要呵斥,季清菱却微笑道:“你且不管我不梦,只问这样的条件,若是当真成了,得石村当中可有人愿意去服役?”
陶二狐疑地看了她一眼,见她不是开玩笑的样子,心中仔细算了算,复才道:“不收五年赋税,倒是能考虑考虑……只是这不收赋税也无用,十有八九还是要遭水淹,一般白干工……”
季清菱又道:“如若当真淹了水,只要村中里正确认,本人画了押,衙门里头另补给一亩地两贯钱的补偿,肯也不肯?”
陶二看她的眼神仿佛在看傻子,道:“这般白送钱,自然肯!只是不知这徭役要多久,若是时间太长,也不肯的。”
季清菱心中算了算,按着都水监的章程,应是六十日的工期,正好能拆做四下,便道:“自然不能耽搁了农时,若是一人十五天,却不知肯不肯?”
两贯钱,放在农人家,平摊下来能够得上数个月的嚼头,又只是十五天,眼下并不是开春农忙之事,只要交代左右邻居帮着盯着田地,倒也能勉强赶得上。
平日里便不是应役,农人也常出去外头寻个差事,打个短工呢。
陶二也在心里头算了一回数,笑道:“旁人我不晓得,我倒是肯,只是衙门不肯——这样赔本的买卖,衙门又不是傻的!”
季清菱只笑了笑,当做此处不过是闲聊,复又问了几个问题,绕着村子走了一圈,只推说没有看中的,叫松节给了二百钱当做酬谢,陶二便千恩万谢地领了钱回去了。
得石村乃是最后一处,季清菱回了船上,径直便去寻了松香那三队人,把彼此问得的话一一对了一会,果然相差仿佛。她整理了一番,也不耽搁,因河阴瓦亭子同沙谷口之间正在开凿河渠并筑堤,不能通船,索性换了快马,急急往河阴瓦亭子而去。
***
顾延章领着数百名官员在此处督造核算,起早贪黑,又被工期逼着,自然辛苦,可范尧臣在京中,又何尝轻松过半分?
他不单是都水监监丞,也是参知政事。
都水监这一处,按着河阴瓦亭子那一处传回来的消息,一应俱是顺利,只是缺人,不住催他要人,恨不得一日送个三五封信来,封封里头都写满两个大字——“要人”!
而中书里头却又截然不同,已是被工部并各处地方衙门的奏折给塞爆了。
导洛通汴自然要人,可马上就是夏汛,许多地方都要修堤坝,又另有其余事项欲要征调徭役,总不能只管都水监的差事,不管其余的罢?
衙门抱怨,工部抱怨,便是提刑司、转运司也来催人,处处地方都缺人。
尤其转运司,导洛通汴乃是仓促上马,除却极少数物料可以从当地筹措,其余俱是要转运司协调运送,一般要征调役夫,不够人用。可与此同时,南边又起了乱事,正要用兵,另又有襄州上月复又地动,正得去赈济灾民,处处都急着调用物资,也急着要人。
于私心里,范尧臣自然是偏向都水监,毕竟导洛通汴乃是他一手提出,若是做得好了,自然功不可没。
可他毕竟是参知政事,行事多少也要有几分大局观,便是有那个私心,一是过不去良心;二是碍于一旁黄昭亮、孙卞等人正盯得死死的,要找他麻烦;三是旁的事情枢密院可以看戏,一旦涉及战事,若是他敢怠慢,那许多盏不省油的灯立时就能炸给他好看。




娇术 第九百二十二章 荒谬
【 .】,提供真正已完结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是日常朝。
黄昭亮乃是相,在文德殿按着惯例主持完朝会之后,匆匆回了垂拱殿。
里头杨太后正会同两府官员问政,而极难得的是,小皇帝赵昉也在。
黄昭亮进得殿,先同太后并天子行了礼。
杨太后连忙叫了免礼,因看见黄昭亮不住赵昉坐的位子上瞟,憋不住解释道:“今日范卿要来奏导洛通汴施行的进度,吾想着此乃大事,关乎国计民生,便特请了皇上来听。”
黄昭亮不由自主地把脸板正了些,提醒道:“太后乃是为了陛下能早日亲政,自然一片慈母之心,自是皇上毕竟年幼,资善堂中各位侍讲、说书俱是按例而排,缺得早间半日课,下午的课程就只能往后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预事,却不按其而为,更是不妥。”
论及此处,他还不忘举了一个例子,道:“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便是做饭,也讲究按步而为,本来半个时辰便能煮熟,可你用在淘米那一处的时辰久了,想要在同样的时辰里吃上饭,自然煮的时候就短,说不得还会夹生……”
堂堂一国之相,在垂拱殿这样严肃之处,说起了煮饭,可一殿上下,却无半个人打岔。
站在一旁的范尧臣,虽说面色一如既往,可心中已是忍不住冷嗤起来。
赵昉不过是告了一堂课的假,来旁听政事,多上那一堂课,是能得道,还是能成仙?怎的到了这黄昭亮嘴里,就变成犯了什么大过一般?
然而他却低着头,并不插话。
黄昭亮这一番话虽然不中听,可也自有道理,杨太后耐着性子听完,只淡淡回了一句“吾知道了”,便不再同他多言,而是转向下头的范尧臣,问道:“范卿,那导洛通汴,而今行到哪一步了?蜀州的粮谷可有了,甚时能运得过去?另有……”
她一连了好几个问,都是最近十分要紧的政事。
黄昭亮站在下头,眉正鼻挺的,打外头看不出半分异色,然而内里却是叹了一口气。
终究是妇人……实在是心眼太小,太记仇了……
能进两府,无一个是傻的,杨太后垂帘日久,众人都摸清楚了她的脾气。
黄昭亮多年做宰,自然能屈能伸,因见杨太后垂帘以后,大行小事,无一不询范尧臣,甚至有一回转运司殿前奏对,也不论直管的乃是孙卞,她竟也把范尧臣叫了进去一同旁听,便知形势不妙。
人是有感情的,范尧臣日日在杨太后同小皇帝赵昉面前晃着,又事事能知,句句能插,久而久之,如何会不权柄日深?
若是当初就知道杨太后是这样一个脾气,若是早知有今天,当日在天庆观的时候,黄昭亮必定不会向从前那般默不作声,而是会第一个站出来力挺赵昉继位。
然而木已成舟,他也不是会把精力放在后悔上的性子,只能另辟蹊径,好叫天子、太后知晓,并不是只有范尧臣一个赤胆忠心,相反,比之老练能干的自己,范尧臣此人,行事还是轻浮浅薄了些。
虽说时日不长,可潜移默化,杨太后已经从原本的动不动就打断他说话,变为了现在虽是不愿,却也会好好听一听。
黄昭亮毫无怀疑,只要继续坚持下去,日积月累,滴水石穿,过得一年半载,自己在其心中,纵然不能同范尧臣同等地位,却也不会差太远。
只是这就太迟、太慢了……
朝堂之上,形势翻云覆雨,一年半载,已是足够叫范尧臣把根扎得稳稳的。
他等不了。
便是他能等得了,下头的黄党也等不了。
把头往左边微微偏转了一下,黄昭亮看向正在向杨太后并赵昉奏事的范尧臣,在心中把一会自己要说的话过了一遍。
今时不同往日,从前太皇太后、赵芮在时,这样的事情,往往是由下头人挑头,黄昭亮只用时不时轻轻搭上两句。
可眼下杨太后在位,她压根连御史都不识得几个,官员的名字也十个里头有十个叫不出来,若是要在生人同范尧臣之间选一个去信,想也不用想,其人必然会选去相信前者。
黄昭亮只能赤膊下阵。
左边的范尧臣已经把前头几件事情说得七七八八,正禀到导洛通汴,只是相比起起来,提到此事时,他的回话,却是简略了许多。
“顾延章正领官吏、民伕共修汴渠,一应按部就班,只是尚缺人手,臣已着吏部并各地衙门共同征召役夫,不能再行拖延。”
范尧臣的话才落音,一旁的孙卞已是上前向着上头行礼道:“太后,臣有一事要奏。”
“其余言论,臣不敢妄议,可方才范参政说及转运司之事,臣却不能不请奏一回。”孙卞一脸的坚决,“月来接连大事,转运司中事项甚多,除却导洛通汴处的物料,另有蜀中粮秣、襄州赈济粮谷,广南药材等等,桩桩件件俱是要紧,此等事项,累计起来少说要十一万工,三个月才能做完,可范参政却只给了四万工,要转运司在一个半月当中做完,臣才疏学浅,难当其位……”
需要十一万工花上三个月做完的差事,只给四万工,还限定要在一个半月内完工,这是何等的荒谬?
杨太后也垂帘了三两月,已经能听得出来孙卞这话中之意不是当真觉得自己难当其位,而是在向她抱怨范尧臣行事失当。
然而头日范尧臣才解释过,眼下当真十分缺少人力,事有轻重缓急,比起马上要来的洪汛,已经安定下来的蜀中同广南,虽是依旧要紧,却没有那样着急,是以他把部分人力调给了都水监。
1...280281282283284...30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