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道[修真]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苍迹
今日他到书信,第一时间便觉得这是柳夜阑的好机会,竟是不顾瓢泼大雨直接登门,弄了这满身狼狈。
可看到柳夜阑眼中没有嘲笑、没有紧张,只有真诚坦率的关切时,童青那点郁闷又不翼而飞,只是脸上挂着可疑的红晕。
只是对于柳夜阑那蓬莱阁的提议,童青简直是啼笑皆非:“你可知道你现在蓬莱阁背后的大东家眼中是个什么模样?青面獠面三头六臂……与那传说中的大妖魔差的也只是一星半点了。现在,那好端端的蓬莱阁人烟荒芜,所有人皆是避走不及,你我二人一头扎进去,你也不怕将人家大东家吓出毛病来,要知道,人可也不简单呢。”
那是,能在这京城的大风大浪中占着风口浪尖,没有几把刷子怎么能行。
柳夜阑一脸无辜:“我也枉哪,不过只是那处地方你我皆熟,才这般提议……罢罢罢,都依你吧,你说怎么就怎么。”
也不知是哪句合了童大公子的意,他回嗔做喜,只笑道:“哪里是要合我的意,京城统共就是这么大,总不能叫大家伙儿下不了台面吧。你终是要在这京城待下去的,这些场面上的事也要拾掇起来。”
柳夜阑一声不吭,心里只想着,那可未必。
这京城在短短数日间便叫他看了个清楚明白,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明明白白放在第一位,若是为了后面几个失了前面第一条,那可当真是不值当,他柳夜阑也干不来。
仿佛知道柳夜阑那点心声,童青翻了个白眼:“好了,没叫你做什么违心之事。是我舅舅来信了。”
童青极少提及他的舅家人,柳夜阑也隐约知道童青对于童家似有隐约怨愤,不太愿意与他说及尚书府中的一切,如今主动说起他的舅舅,倒是叫柳夜阑不由得不凝神细听。
童青虽然嘴上不说,但对于舅家,显然是极重视的,此时见柳夜阑在屋漏大雨、天光晦暗中凝神细听,也不由心中慰贴,便讲书信中的事说了出来:“他老人家虽然经史策论不及你柳先生大才,可却也有些真本事的,在安平县当着县令,如今却是遇上些棘手之事,我左思右想,周遭这许多狐朋狗友是指望不上的,我父亲那些高门贵友……也是极难攀附,可舅舅那处确是需要援手,柳兄你于这怪谈杂论颇有建树……不知可否前往一观?”
柳夜阑这才暗暗稀奇,安平县……那可是位于偏远之地,既无粮产亦无水利……可以说一穷二白,如果不是他通晓地理天文,恐怕童青说了他都未必能知道在何处,现在童青却说他舅舅在那里当县令遇到棘手之事要求助?
要知道,如果真是政事上的问题,柳夜阑一介白身,能帮什么?
而且,柳夜阑细观童青的神色,突然心中恍悟,说什么帮忙……不过是童青觉察京城形势有异,怕他在这里面脱不开身而为他开脱,找个借口离开京城吧?得友如此,夫复何求?
事实上,童青为柳夜阑考虑的远不只此,柳夜阑一头踏进京城这名利场、是非圈,还一露面便搅动那么大的风雨……童青虽说是个纨绔,可他在帝都顶尖的官宦世家长大,人亦是聪明灵秀,没有亲自下过场在官场打过滚,可心中却是知晓官场规矩的。
左都御史、大学士……这可都是位列帝都金字塔尖的人物,没有帝王的点头,谁能动得了。
柳夜阑一场舌战,看似只是打了那些书生的脸、维护了帝王,那么多权贵争相邀请柳夜阑赴宴,如果没有宫中的风声……怎么可能惊动得了那么多大人物。
但是,帝心难测,看似处置了当初极力上谏的左都御史与几位大学士,却对于直谏的书生们高高拿起、轻轻放下,亦未对柳夜阑有什么表示,这个时候,谁也不知道帝王对柳夜阑这一介白身是怎么想的,是想重用,还是觉得眼不见心不烦?
故而,先前那些热络的高官们尽皆不见踪影,这也是人之常情。
童青不过是个纨绔子弟,在家族中没有什么影响力,整个京城都知道他们父子降至冰点形同陌路的关系,他与柳夜阑交好,对于童氏的大局而言,并没有任何影响,其实,童父不是没有过暴跳如雷的喝骂,怎奈童青冷笑一声,我行我素,断他银两?可以啊,反正他娘亲当初的陪嫁可是百里红妆震惊京城,那些东西可都还在他手上呢,够他此生挥霍了。
最后,童父大抵也知道童青于童氏无足轻重,就算有人要用这件事做童氏的文章怕也是不够分量,再者,柳夜阑这步棋,到底是死是活,圣心未裁,谁敢说死?搞不好……童青与之交好还是一步好棋,反正大不了,一个逆子,扔出去亦无甚损失。
柳夜阑并不知道,自己身旁这位看起来无心事的纨绔能风轻云淡站在他身边,到底是经历了什么。
甚至连此时童青的一片苦心,他亦只能了解部分。
童青所虑的,正是这种复杂局势下柳夜阑的出路,在他看来,柳夜阑苦读经史,自然是希望在仕途有所建树的,再者,读书人哪个不指望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再在京都这漩涡中虚耗下去,于柳夜阑实在没有半分好处,那恐怖的漩涡中,连左都御史与大学士这样跺脚京城抖三抖的大人物扔进去都没能冒个泡,更何况是柳夜阑这样的小虾米。
破道[修真] 分卷阅读1128
离开京城,一是避开这等恐怖风头,更重要的是,为柳夜阑的仕途寻找另一种可能。
在童青看来,国子监中如今权贵子弟横行,柳夜阑继续待下去意义不大,正儿八经的科举……依今年这架势来看,柳夜阑再如何策论如花,恐怕也难道黜落的下场皇帝都没说这个人要怎么处置,你敢比帝王还要更早下结论?
故而,柳夜阑的前途太悬了。
可童青却从如今帝王对于长生之道的偏好与柳夜阑那剑走偏锋的阅读爱好中看到一种新可能的端倪。
正巧此时舅舅来信,大概知晓他久居京城无聊,亦有意说些乡间杂谈与他说笑玩乐,倒叫童青觉察出机会来,说什么舅舅求助,其实还不如说是他写信恳求舅舅让柳夜阑有机会施展一下拳脚。
对此,柳夜阑幸福地无知着。
而童青亦不会将自己一片苦心那么剖开,除了不愿意向柳夜阑故意施恩之外……童青隐约觉察,大概是觉得自己这般热切的心思摊开来,未有些叫他羞恼,再然后,就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再想下去了。
童青的说辞这般,柳夜阑自然是一口答应了下来。
二人便约定天晴之日就出发。
不提童青那头如何跟知晓消息的嫡母还有童尚书周旋,亦不提柳夜阑如何安排好抄书、向国子监告假,三日之后,天光放晴,二人便一路悠然往安平县而去。
安平离京城并不算太过遥远,二人却也一路走了月余,终于来到这群山环抱的穷乡僻壤。
童青的舅舅官不过县令,放在京城,一块牌匾掉下去砸死的人里,恐怕都有五个官职比他高的,可在这山高路远之地,一县之令乃是结结实实的父母官,他又在此地经营多年,童青一行人尚未进城,他便已经到了消息,远远出城相迎。
明明是长辈,这般出城相迎于礼法不合,可童青看到舅舅那张沧桑严苛的面孔、还有那面孔在看到他不由绽放的笑容时,心中不由既酸又涩,这可是他在世上最亲的亲人了,太过思念他才会这般将礼法抛之身后,只为了能最快见到他吧。
柳夜阑在一旁默默看着这对舅甥叙旧,人伦天情,他心中其实是十分羡慕,怎奈亲缘寡薄,连知交也只有童青这一个,命运天定,实在是羡慕不来。
童青终是没有忘记这次前来探亲只是顺道,为柳夜阑奔走、希望舅舅给个机会才是要紧,他连忙道:“舅舅,我见你信中提及安平县中近来有些怪事发生……这位柳兄乃是我至交,此次我特特请他与我一道而来,他在这些奇事轶闻上素来博闻强记,看能不能给舅舅你帮上一些忙。”
结果,童青便看到他舅舅的脸色蓦然有些扭曲难看。
“舅舅?”童青疑惑不解。
童青舅舅却只是挥退了下人,才疲惫地道:“阿青你远道而来,先好生休息一下,待晚间我让你舅母好生整治一桌酒菜,我们舅甥二人再好好痛饮一场。”
竟是对童青的问题避而不谈。
童青敏锐地觉察出这其中必有问题,舅舅当日在信中口气轻松自在,还将那等奇事当成是谈资给他说起,怎么现在却神情如此凝重疲惫?
到得此时,童青突然庆幸起自己为柳夜阑而来安平了,若非如此,恐怕舅舅真有什么麻烦缠身他都浑然不知,此时他既然来了,便自然不肯叫舅舅这般避重就轻。
“舅舅,阿青年幼时多托您庇佑,才能在童府得以安身至今。现在阿青也已经长大,这些年虽在京城中混迹岁月没干什么正事,可毕竟也是童府长大,不说见多识广……可终究是一人计短二人计长,舅舅,若真有何为难之事,说出来,阿青也愿为您分担一二。”
安平县令苦叹一口气,柳夜阑见他神情间满是凝重,便知此事恐怕小不了,路上他已经听童青介绍过这位县令生平,有童尚书这尊大神压着的情形下,他在这安平一待便是十余载,或许于庙堂中影响力有限,但这安平县内还能有什么大事叫他如此为难的吗?
安平县令见童青神情诚恳,而柳夜阑虽是初次见面,却沉稳大气,看起来不似那等毛躁小年轻,心中便又多高看了他们几眼。
“你应记得,我上次信中提及有一户人家前来县衙击鼓鸣冤,道是他家里有些财物消失不见,最后衙役却是在他家里都搜了出来。而且,不只是一户如此,而是好几户都遇到这些离奇之事,前来县衙求助。”
童青点头,他正是听说了这些离奇之事,才想着叫柳夜阑以此事之机前来寻一个位置,这些事如果最后能同什么长生啊、丹道啊扯上关系最好,说不得也能投陛下所好……算是为柳夜阑另辟蹊径了。
没有想到,他舅舅长叹一声道:“那几户人家……俱都阖家死绝,无一人得以逃脱,可探查下来,皆是门户紧闭,没有半点入户痕迹,更兼尸体身上没有半点伤口,室内搜寻亦无毒物踪影……”
童青与柳夜阑对视一眼,竟是同时觉得毛骨悚然。
注1:本诗节选自隋唐吕岩《忆江南》,吕岩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吕洞宾这个称号托了民间传说和电视剧的福,应该算得上是家喻户晓了233333
第458章打穿秘境5
在安平县令蒋衡看来,早先那几户人家出现物品丢失之类的事情,也许不过只是谁家有人恶作剧,这种玩闹之事写在信中叫童青知晓……也不过是他知道自己这外甥在童氏那高门大户中过得并不开心,自己这娘舅又是隔着千山万水,照顾不及,偶尔书信来往,他亦便将平素公务闲暇之余在这小小的安平县遭遇有趣之事写在信中,权当哄自己这苦命的外甥开开心了。
作为舅舅,蒋衡对于自己这外甥实在是想关怀却是鞭长莫及,或者说,相较于童家的权势,他是有心无力,难以抗衡,当年童青年纪还小时,他甚至想过将童青带到身边,只是随着童青年岁渐长,安然长大而作罢,虽然京城隔着千山万水,他也略微听过外甥那些不着调的名声,可是,相较于别的结局而言,在童氏能够长大成人,蒋衡已经十分欣慰,并不强求童青一定出人头地。
哪怕是对着自己几个儿子,蒋衡也是不苟言笑,但对于这个多年无法相见、再见却已经长成个纨绔模样的侄子,他却没办法做什么严肃的架子,才会将日常公事中丁点的趣事也写在信中逗乐。
只是,蒋衡没有想到的是,当年他苦劝也不肯到安平来的侄子,这一次却是因为他一封趣信千里迢迢带了一位友人前来,而蒋衡更未曾料到的是,先前当作谈资给外甥调侃几句的趣事竟会演变成震惊整个安平的命案。
蒋衡略略说完前因后果,便道:“此事已然上报郡中,恐不日郡守会亲自过问,我亦将为这
破道[修真] 分卷阅读1129
几案多些神,安平是你来过的,便叫你几位表兄多陪陪吧。”
童青虽说来之前是认为此事中可有柳夜阑作为的空间,可那时不过是听闻些奇说怪谈,觉得柳夜阑能够发挥所学所长罢了,但现在听下来……竟牵涉数起命案,如此凶险,柳夜阑不过区区一个书生,先不说卷入其中有无危险;便是要帮舅舅解围……柳夜阑再博学,也只是一介书生,可从来没有司掌过刑名诉讼之事,这解开奇谈怪论与硬解命案可全然不同,别回头未能助柳夜阑走出困局反倒落个艺不爱逞能的名声,这便不是童青的本意了。
因此,听到他舅舅言下的委婉推拒之意,童青先自就松了一口气。
“舅舅所言极是,毕竟事涉刑诉,国之重器,不可不慎,柳兄毕竟尚无司职在身,我等就不多叨扰给舅舅添麻烦了……”
安平县令亦点头道:“我亦是此意。你既难得来安平一次,不若去见见你舅母表兄几人,他们可常念叨着你。”
童青闻言不由温暖一笑:“是,那我这便去后院。”
柳夜阑却有些神思不属的模样,见童青转头看他,才反应过来自己这位知交:“贤弟你去吧,我在县城里转转,晚间再……”
童青却有些怨恚,觉得柳夜阑未太过见外:“我表兄几个或是温良恭俭的君子、或是性情坦荡之辈,与柳兄你怕是会相见恨晚,何不一同前往见见?”
安平县令见柳夜阑迟疑的模样,不由哈哈一笑:“我们这安平乃是小地方,穷乡僻壤,可没有京城世家那么大的规矩,你二人既然交好,便也是我的后辈,你们这些后生自去叙话,不必多虑。”
既然长辈发了话,柳夜阑也不好再推拒,显得自己不近人情,便也随童青去见了他几个表兄。
到得与童青几个表兄相见之时,一眼看去,柳夜阑便发现,安平县令确是家教有方,这几个子弟学识如何尚不可知,可俱是眉眼平正,一望即知乃是家教有方的端正人物,童青的舅母蓝氏亦是慈和妇人,只是略微拉着童青问了些近况,便借着要去准备家宴之事,打发他们年轻人自去相叙,倒是了柳夜阑的一些不自在,这才有机会仔细打量蒋氏兄弟几人。
蒋氏这三个兄弟,蒋伯宁端严大方,已经成家生子,看模样将来科考出士只是时间问题,蒋仲静却是个与名字相符的人物,温文尔雅,虽说经史也不差,柳夜阑却听得出来,对方性情谦冲淡泊,怕是于仕途无意,反倒是对抚琴吟诗这些风雅之事颇有兴致,而蒋家老三蒋叔致也比童青大了两岁,却是他两个兄长都不相同,最是豪迈不羁,他自己说的,不耐烦那些书袋子里的废话与童青倒是最为契合,二人一见面便就京城新近的潮流风向、安平乡下打猎的野趣嘀咕个不停。
这三人虽是风采各异,可在柳夜阑看来,能在这样偏僻之处遇到一门三兄弟俱是值得相交的人物,实是难得。哪怕就是看起来最不着调的蒋叔致,柳夜阑也觉得对方与童青一般,看起来游戏风尘,其实内里最是真性情不过,经史不过只是人生的选择之一而已,喜不喜欢都不能影响一个人的德行评判。
殊不知,柳夜阑他自己才叫蒋氏三兄弟暗暗惊讶呢。
他们三兄弟各有各的交际圈子,虽说他们父亲因为种种缘故困在这安平县,可上有郡学,下有隐仕,乡野之间亦有遗贤,三兄弟性情各各不同,交际的也是不同的人物,似蒋伯宁相交的便是父亲、同学、师长之类有益仕途的人物,而蒋仲静要好的也是一班性情谦淡的人物,至于蒋叔致,他那圈子里多的是任性仗义的游侠儿……
而柳夜阑却能对他们三人一视同仁,更难得的是,还能同他们三人真的相谈甚欢,不是那种表面上的客套,他是真的都能理解这三人各自的爱好,还都能与三人言谈及里,蒋氏虽然只是乡野间的七流官宦小人家,却毕竟是有童氏这样一门姻亲,各式人物也没有少过见识,但柳夜阑这样的人,还是叫他们三兄弟心中赞叹,难怪自家表弟专程交好,还带上门来。
看到这般神采飞扬、令自家三个表兄赞叹的柳夜阑,童青心中莫名油然升起一种自得,就好像年幼时习字特别想寄给遥远的舅舅、得到他的夸赞一般……
要知道,此时世俗,将好友带给家中长辈亲人认识,那便是有通家结交之意,通家之谊,那是将个人感情上升到家族层面,对一个人的看重不言而喻。
柳夜阑是真正出身乡野,博闻强记、心性疏阔是不错,对于这些世家宦族的交际规矩却是无甚所知,因此,他只安心同童青、蒋氏兄弟交谈契阔,难得在这小小的县城中得到一番新的心境。
待到家宴整治上来的时候,几人间已然是无话不谈了,蒋衡结了手中公事来到席间,见他们几人气氛热闹,心中也觉得熨帖,自己这外甥在京都看似游戏红尘纨绔作派,内里那些苦闷都无人可诉,如今能结交到一位好友,他其实也觉得再是欣慰不过,过得几年,这傻外甥若能放下心结,娶个良家女子诞下麟儿,他日九泉之下,他也有脸去见亡姊了……
这一番心酸之事全都掩在酒宴的热闹气氛之下,无论是蒋氏三兄弟还是童青、柳夜阑俱都不知,只是觉得蒋县令大抵是难得见到外甥太过高兴才难得失控,喝了个大醉。
隔日,蒋县令顶着宿醉痛苦地上衙处理差事不提,童青上次来安平已经是数年前,柳夜阑更是初来乍到,蒋氏三兄弟于情于理皆是要招待一二的,按照蒋伯宁的安排,是要请父亲的门生故旧,相熟的子弟们同童柳二人聚聚,虽然童青身份高贵,柳夜阑只是异乡人,可他们都是年轻人,结伴才有乐趣;而按蒋仲静的建议,他们应当去远郊看看童柳二人在京都绝无可能见识的绝峰寒潭空林照影,才不负走上这一遭。
只是,无论是聚会还是远游,都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成行,而蒋伯宁与蒋仲静兀自商量先做哪一项活动时,蒋叔致已经不耐烦地将童柳二人拉上街了:“走走走!没得听得我耳根子疼!老大老二都是雅致人,等他们商量完,天都黑了!先随我去饮上县城里最好的佳酿去!”
童青柳夜阑相视一笑,这性子,真是再爽快也没有。
尤其是柳夜阑,不知想到什么,他笑道:“安平我亦是第一次来,民俗风物亦想多多见识,还请三哥多带我看看。”
蒋叔致哈哈一笑:“这有什么的,走吧!”
童青听到那声“三哥”,不知为何,面上有些隐隐发热,莫不是一路奔波感了风寒?
安平县虽是个偏远县城,但在蒋衡治下,在路边确也看得出来民风淳朴,让柳夜阑不由对童青这个舅舅又再生了一层钦佩。
若是放眼整
破道[修真] 分卷阅读1130
个帝国,不知有多少郡县,可于安平县一县之地而言,蒋衡便是头顶的青天,喜怒哀乐于百姓皆是雷霆雨露。
安平县城之内并不多么宽阔,但街道齐整,店铺繁华不能与京都相比,可一应物资亦是齐备,百姓穿着虽然参差有异,可表情恬静、面有笑容,必是生活富足之兆。
蒋叔致一看便是在这县城街巷内晃荡惯了的,一路不断有人问候“三公子”,那问候间不乏调笑,不似是在同一个位尊身贵的公子哥儿问候,倒像是在调侃自家从小看到大的顽劣子弟,蒋氏家风亦可见一斑。
蒋叔致不愧是在县城里浪荡长大,这么个丁点大的地方也被他介绍得妙趣横生,诸多掌故如数家珍,叫童青与柳夜阑这般见惯京城繁华的也不由觉得安平县这小小山城亦有其趣味。
只是,在他们走到县城主街尽头之时,蒋叔致心中咯噔一下,随即不动声色地道:“此处无甚景致,亦到晌午了,我们去安平最有特色的老店尝尝……”
柳夜阑却是脚步不动,他看向那株老槐底下显得有些阴森的门户,再看周遭那些视线惊惶的百姓,不由摇头道:“三哥,既然来都来了,不妨叫我们好好看看吧。”
蒋叔致定睛看向这语气柔和却神情坚定的书生,咧了咧嘴,呼了口气嘟囔道:“啧,也不知你是怎么打听到的。”
童青惊讶地看向柳夜阑,却听这人低声道:“既是远道而来,自当尽力解忧。”
原来这呆子竟然真的一直记挂着这件事!
童青自己都已经打消了叫柳夜阑插手那些可怖命案的主意,可柳夜阑非但没有忘记,反而还不知用什么法子打听到了这几户人家的位置,甚至还在蒋叔致领他们出来之时,不动声色指出了其中一户的位置……
这必然是要对整个安平县的地图有所知悉才可能这么准的定位。
可自他们昨日抵达县城到今日一同出来,童青都与柳夜阑在一处,形影不离,也不知柳夜阑是如何做的准备。
柳夜阑微微一笑,也不多解释。
他的习惯,既是要来安平,自然会在来之前就查阅诸多与安平相关的记载史籍,县城的舆图他自是过目不忘,晨起的间隙,他只消同蒋府的下人略略打听一下,再结合一路行来,观察到蒋叔致与沿途县民的神情,便大概可知眼前这处最近必是人心惶惶,这小小的安平县,近来还有什么事比诡异灭门的大案更触动人心的?
童青有些无奈,当初他确是用求教于柳夜阑的借口将他从京都拐了出来,但此一时彼一时,这可不是什么奇闻怪谈,现在乃是真真切切的凶案,一个不好,那凶手不知就潜伏在左近,柳夜阑一介书生,若真有个什么意外,可要如何应对。
柳夜阑却已经径自与蒋叔致商量着朝那紧闭的阴森门户而去了。
“我并无他意,此处怕是已经被捕快仵作查探过了,我只要进去看看就好……”
蒋叔致亦觉无奈,因为发生了这种事,这处宅第已然成了安平县中一处凶宅,好在是在街道尽头,离街坊邻居还有距离,才未让周遭完全冷清下来,可这宅子面积并不算小,如今彻底荒废下来,未便显得太过凄清阴森,叫人不适,柳夜阑这书生未胆子太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