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来的食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南柯一凉
“对了,有件事要跟你商量。”
薄云天捧着木匣,“本来我打算偷偷藏在心里,但现在,我觉得有必要跟你说。按义父的遗嘱,这个木匣,包括里面的勋章,想入土陪葬。不过,我想给自己留一个随身的念想,没有什么比里面的勋章更代表的,我想拿一枚,这我不是想经你同不同意,我只是问你,你要不要留一枚”
看着薄云天手里攥着云麾勋章,离三沉默了片刻,“那枚渡江战役纪念章。”
他之所以选这枚,是因为有它,他才有幸看到老人伟大的冰山一角。他打算留它做个念想,同样也是一种与灵魂惺惺相惜的媒介,替老人看着自己,看着自己是如何走下去,即便不能完全如他的意,但尽力地希望顺他的愿
爱国。
“盖上吧。”
薄云天瞥了眼伺候在旁的工作人员,目视着他用一个铁盖小心翼翼地合上铜盘,不让里面的一片灰飘零在外,任燃烧的笔记本连同封面一块化为似落红的灰烬,等火化,等义父的骨灰再合葬在一起。
在他看来,这样不是对死人的不敬,而是一种生人的慰藉。
“义父,云天辜负了您老的栽培,没有让您享受到一点的福。”
薄云天低沉道“您生前不愿意接受我的钱,但希望您去了另一个地,不要拒绝。等会儿,等每年,我会亲自给你烧过去,几千万几亿太少,那里货币贬值的厉害,我给您寄几百亿去,再给您寄个干娘,让您享享您没享的清福,也希望在天国,没有孤儿,没有留守困难上不起学的孩子,这样这钱您老就可以花在自己的身上。”
砰,砰,砰,说完,薄云天毫不犹豫,对着水晶棺重重地磕上三个响头,在坚硬的花岗石上。
“李三,你那副挽联写的很好,我欠你一个人情。”
薄云天再抬首,失控哀伤的神色重归旧日,严肃刻板,敛下了所有的情绪,犹如面无表情的活死人。
“我刚刚想了下,我是这么想的,你看可不可以你毕业以后,干脆就到我这里来。素雪这个基金会,本意就是为义父创的,听义父说你学的是经济学,那正好她这个基金会我就全权托付给你打理,学以致用,希望在你的手里能蒸蒸日上,可以更好更多地资助孩子们,让他们能上学,能知识改变命运。”
“谢谢你的好意,但是”
离三毅然决绝道“我拒绝。”
因为有一个信念,在火的燃烧中,扎根在了离三腊冬寒霜的心里。他多了一个新的目标,他想自己创办一个有着这么一个目标的基金会,当然,在将来不远的日子里,已经步入正轨如日中天的他,面对着无数的新闻媒体,面对着无数的业界同仁,在话筒前非但讲述了孙勇冠的故事,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他铭记着也行动着,不过,不同于薄云天资助贫困儿童上学难,他则创立了一个老兵基金会,专门为退伍的老红军、为像孙勇冠一样的革命战士,同样为以前现在乃至将来为国家流血牺牲卖力出血的退役军人们志愿服务的基金会。
这个基金会的名字,就叫“勇冠”,勇冠三军,勇气可嘉,这嘉奖,理应长久不灭
第1章 在他面前,便觉英雄迟暮 上
“喂,爸,是我。啊,这些天我观察下来,这小子得识趣的,不像您说怀什么心思,啊,我估计,这事八成赖不上他,应该是妹妹自己想报恩出的主意。”
杨骏优哉游哉地从离三开的车上下来,已经规规矩矩安安稳稳地呆在属于自己的办公室,两脚交叉压在圆润原木的办公桌上。
“我还要在江浙多呆一段时间,在我没回来之前,你这个当哥哥的多留意下蓓蓓,不要让她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还有也要不时地警告下那小子,叫他不要有攀龙附凤的念头,他攀不起!当然,果如他所言,是晴儿她自作多情黏着他的话,那就简单多了,等以后把她安排到国外她想去的哥伦比亚大学去留学,让她呆个三五年的,想必距离远了联系少了,关系自然会淡下来……”
……
“不好意思,同学,请问一下伟长礼堂该怎么走”
拦住离三、杨晴问路的是一位穿一件白色宽松无袖衬衫,配一条海蓝色阔腿裤的女人,她杏脸上的五官端庄清秀,倘若头发再做成梨花头便能显得愈加娇俏可人,可是眼前的她似是有意理成**头,再特意戴上一副金属框眼镜,看上去文静而干练,为原本感性细腻的女人味添上一抹稳重理智。
“哦,你要去伟长礼堂的话,先走过,咦,你是不是也去听吴以克教授的讲座啊”杨晴指了指张贴在标牌上的学术海报,看向白皙女人问道。
“‘也’难道你们也要去听讲座吗”原本焦虑询问去路的女人见杨晴点头称是,一下子眉目含笑,欣喜地跟她说:“那你们能麻烦带我一块儿去吗”
杨晴扭过头瞄了一眼身侧的离三,发觉他面不改色,丝毫不在意路上多个人,这才转回头对视着女人,笑道:“当然,顺路嘛!”
话毕,杨晴跟女人并肩往前走着,离三则跟在她们的后头一步远稳稳地跟住。行进在路上,女人向杨晴大大方方地介绍自己说:“我叫谢蓉,是光华大学金融专业大三的学生,今天是慕名来听我们老院长的讲座的。”
“杨晴,和你同届,就读这所明珠大学新闻系。”杨晴没有像一个二三本见到一个名牌一本那样显得吃惊意外,她一脸平静,毕竟比之高两个学位的光华大学金融学博士生也在她家打工。
谢蓉闻言微惊,双眸仔细打量了杨晴一番,好奇道:“你是新闻学那你怎么会对经济学感兴趣,是想将来当财经记者吗”
“不,不是,我其实是陪人来的。”杨晴被谢蓉一问,不由地露出难为情的神色,忙不迭地否定道,话一说完还心虚地下意识往身后的离三瞄了一眼。
“喔,原来是陪男朋友来听讲座呀!呵呵,你这女朋友当得可真贴心。”谢蓉唇角一扬,扬起一个细微的弧笑,柔声道。
“不,不是,他只是我的司……我的一个朋友。”杨晴眨着无辜纯真的眼睛,两手无处安放,羞涩得揪住自己的衣角微微揉搓几下,不敢再回头多看离三一眼,呢呢喃喃:“我正好这周没有什么事情,碰巧听说有经济学的讲座,就陪他过来看看。”
“哦,是这样啊。”
谢蓉喃喃了一句便沉默下来,俩人的聊天由此戛然而止。所幸这段沉默得有些压抑的路程不是很长,走了几段路,伟长礼堂就在他们面前不远处。
吴以克,在离三的认识里,他是《从保税区到自由贸易区:中国保税区的改革与发展》、《吴以克论风险投资》、《十年纷纭话股市》、《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简明西方经济学》、《非均衡的中国经济》等等专著的作者或编者,而这样的人,自然当得起中国经济学界的泰斗,当代中国杰出经济学家、著名市场经济学者等称呼。
不过,主持人不大喜欢拿著作等身的他学者的身份作开场白,他更愿意拿他的职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金融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顾问等来彰显他的身份,或者是拿他的连续六年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来烘托他的地位。
“人真多啊。”
“那是,也不想想吴老是什么身份!”
一个一个头衔、一个一个荣誉照本宣科地念着,离三、杨晴、谢蓉三人穿过已经人山人海的礼堂,将将在介于第一排和主席台之间的空地处找到三个位置坐下或蹲下。此时,离三扬起头往高台一看,只见——
吴以克从一侧的座位起身,腰板挺直,步履稳健地跨步走上主席台,从明珠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也就是刚才在介绍中自称是吴以克弟子的他手里接过麦克风。他没有着急开讲,随着礼堂的音响吱吱地发着声,吴以克扫了一眼已经坐满过道、后排、前排的学子、老师乃至一些企业家,面带笑容的他冲满座深深地鞠上一躬,才以充满磁性的声音说。
“我叫吴以克,刚才我的学生,秦院长介绍我的时间花了三四分钟左右,这很不好,对此我要批评他一句,因为介绍我吴以克其实一分钟都不需要。理由一是门口的海报上都写着我能有的东西,没必要再重复一遍,理由二是今天荣幸地站在这里的吴某人,是以一个经济学的教授,以一名学者的身份来讲课,而不是以政府官员的身份……”
以往在金融学院威仪赫赫的秦院长活生生像一个受教育的小孩一般,正襟危坐在位置上听训。吴以克说完一番题外话以后,低头看了一眼表走的时间,开始进入正题地说:“今天我讲的主题是‘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下,非公有经济的机遇与挑战’,在这其中,我又会着重来讲非公有经济里的中小民营企业在此种环境下的问题。”
吴以克朝操纵投影仪的人点点头,投影幕上随之显现出一组数据,上面标明自1978年至今我国的gd总值和增长率,他确认了一下投影幕上成像以后,便转过头接着说:“要开始讲这个主题之前,请允许我对‘我国经济发展高速’里‘高速’以官方经常使用的gd增长率、我国进出口贸易比重等指标来界定它。因为我们中国之高速发展,可以说在历史上还找不到一个贴切的例子,这个例子,在亚当夏娃,哦,我是中国人,应该说在盘古开天,咦,也不对,我是唯物主义者……”
吴以克这连番似是有意的错误登时引起满座的哄然大笑,原本有些安静得过分的氛围瞬间轻松活跃起来。他在这样的情况下,停顿了半分钟左右的时间,待笑声稍缓下来再继续说道。
“……同学们在高中的时候,在读思想政治课的时候,应该对总设计师的三步走战略会有印象吧,他对中国发展的前两步是要求在原有国民生产总值的基础上翻两番,而在十五大的报告上,第三步具体化的第一步目标是比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这么计算是不是就是8番,2的三次方嘛。但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它要超出政府的设想或者讲计划。同学们请看投影,看自1978年到去年为止的每组数据,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在这26年里,我国gd平均增速达到965,与之相比,全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是多少呢,平均是23左右。当然,和体量大的发达国家,比如英美日相比,有人会说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基数小,经济增长增快自然要多一些……”
慢慢地,持续了大概有十分钟左右的演讲,吴以克开始由宏观的经济背景切入到今天他所要重点提的非公有经济上,花了长篇在讲。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加入以后,为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创造了上述发展的机遇。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个是中央、一些省市县政府的相关部门,在思想转变上还不够,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还不够,从而导致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过程中,例如政策倾斜方面、资源配置方面、法制化保障方面、税收贷款等方面都存在不一视同仁的情况。打个比方来讲,它就相当于一个家族里的庶子……另一个就是来自中国非公有制经济本身的问题,比如说企业的规模总体上来说还比较小、实力还比较弱,企业内部现代化管理制度也不够健全,企业本身在管理的思想、理念、诚信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吴以克将精心准备的讲稿配合上呈现的一幅幅有据可查的图表,同时结合案例不紧不慢、娓娓相告,演讲了长达一个多小时以后,他最后以消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和政策性因素,落实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的一家之言结尾,引得在演讲中听得津津有味的观众响起猛烈的掌声。
谢蓉盘坐在地上,一直拿着笔和纸记录重要的、易忘的、联想的内容,写了满满有五六页之多。离三则继续望向吴以克,听着吴以克在台上开始回答同学提出的诸如“对学子的劝诫”之类没有营养的问题。终于在杨晴、谢蓉诧异的目光下,他举起了自己的手。
“麻烦把麦克风给坐在前面这位举手的男生。”吴以克手指恰好指向举手的离三,令一旁的工作人员把麦克风递到离三的身边,同时向他提醒一句。“同学,记得起来以后别着急问问题,先简单地做一下自我介绍。”
“呃,吴教授您好,我叫李三……”
“噗嗤,李三”
“嘻嘻,干脆叫李四算了……”
离三嘴里刚说出“李三”二字,无论是台上的抑或是观众席上的老师学生,有的捂住嘴偷笑,有的窃窃私语嘲弄、好奇怎么会有父母给人取这名,而吴以克却是意外地眉头轻挑,眼睛眯着注视离三,脸上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我的问题可能比较多,希望吴教授不要介意。”离三说完客套话,开始有逻辑地问吴以克例如“深交所的中小企业板块的模式与你当初提出的设想是否有差异”、“中小企业板实现以后,该怎么推进实现‘创业板’的构想”、“《公司法》和《中促法》将会进行怎样的修改”……
“《中小企业促进法》主要有哪些方面不太尽如人意”
“《中促法》里,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它的可操作性不是很强,它在很多方面规定比较讲原则,例如融资、税费、市场准入等。对此,外界有人评价这部法律实施后效果不太明显,我想这也跟它的可操性不强有关系……不过我要讲的是,立法是对各方面利益协调的结果。有了这部法律总比没有好,立法也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立法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利益,主要会涉及到哪些利益的协调呢”
“……立法时要考虑到各方利益的调整,考虑到成本与效益的关系,考虑到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考虑到体制机制改革前与后之间的关系等。再比如说,要建立一个基金,那么资金来源你该如何解决,又比如设立过程中可能遇到其它一些具体问题,例如……”
谢蓉停下笔,渐渐地被离三抛出的问题与吴以克通俗的解答所吸引,他们俩像是一个寻道的恰好遇到一个得道的,针尖对麦芒,离三问得问题越来越多,问得越来越广、越来越深,有的甚至牵扯到本科学涯压根无法接触的层面。
这些问题,不单把她连同在场刚才还讥笑他名字的人全震住了,更是让回答他的吴以克也不得不思索半刻而谨慎作答。在回答间,吴以克的眼里慢慢冒出愈加夺目的精光,他目不转睛地盯着离三看。
“这位同学,问答时间已经到了。如果你还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在讲座结束以后私下里再跟吴教授讨论。”
直至秦院长出面打断了离三后续想问的问题,意犹未尽的离三只好不甘心地闭上嘴不再说。但今时不同彼时,当他再一次坐下的时候,除了一如既往痴痴看他的杨晴以外,同排、前排那些老师、学生都拿若有若无的异样、复杂目光投向离三,那些曾经取笑揶揄过他名字的学生甚至有的羞耻得早已跑出礼堂,逃之夭夭了。
与此同时,在他一侧恰是个懂行识货的谢蓉第一次正眼打量着古铜色皮肤的离三,惊疑地问他:“你真的只是大三的学生”
“不,我不是学生,我只是一名司机。”
第2章 在他面前,便觉英雄迟暮 下
“……你提的这个观点很新颖,而且不乏一定的可行性……”
望着与吴以克谈得兴起、聊得火热的离三,被秦院长派来的学生会主席助理一并邀请的杨晴默默地站在他的身旁,表现德像一位给才华惊艳的少女,惊异,好奇,又像一位让目光注视的公主,窃喜,骄傲。
然而新闻出身的她,却没有意识到她正处在一个业界其它财经记者艳羡的舞台中央,没有意识到他此时说的有关非公有经济意见建议,将不日被吴以克直接、间接地引用到他在第一届非公有经济发展论坛的主题报告当中,而且它更可能以后会被沿袭、延伸成为国策的一部分。
杨晴仿佛忘记了自己还有着三年的新闻理论、一年的新闻实践经验,她俨然忘却了自己出席了多少高端的舞台会场,完全成了一个没有任何经验的懵懂少女。现在,她只觉得自己的呼吸随着离三抑扬顿挫忽急忽缓,自己的心跳随着离三举止比划忽快忽慢,自己的情绪随着吴以克的肯定否定忽高忽低。
她这么一位有意毕业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此刻浑然不像一个合格的记者。她灵敏的新闻鼻仿佛是嗅不到除离三以外的其它气味,而她灵动的新闻眼,也仿佛是看不到除离三以外的其它人影。
与之相比,震惊之余的谢蓉两眼放光,像是一个会议记录员在记录着离三与吴以克的谈话,同时不时地,她会在必要的地方标注些记号。
“院长,那边酒菜已经准备好了。”
听得目瞪口呆却如痴如醉的秦院长,经助理一提醒,他才发觉到已经严重超时,随即附耳对吴以克讲:“老师,时间貌似不早了,您看要不要最后跟这位同学拍张照留个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