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之嫡长雍主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雅寐
他此言一出,不少人脸色皆一缓。此时的人对誓言看得极重。敢毫不犹豫立下如此毒誓之人,在他们看来,心里是坦荡无伪的。
“誓言飘渺,岂容你几句轻言撇个干净”齐明渊道,“本王与众位大臣只认证据劳烦皇兄出示证据”
齐明曜道“来人有请太皇太后”
“不必太皇太后身子抱恙,本王已经派人守在她左右。”齐明渊打断道,“皇后与皇长子,想来也不会愿意再与皇兄你这等小人想见”
齐明曜顿时大怒“齐明渊,你大胆”他发怒不是因为齐明渊言语间透露出他已经控制了后宫的消息,而是因为他提及皇后时,眼里滑过的势在必得。
齐明渊竟然敢觊觎他的妻子
众人也反应过来。郑太皇太后确实是这个时候最适合站出来说话的人。明帝是她的亲生儿子,她怎么也不可能坐视害了儿子的孙子登上皇位但齐明渊不让郑太皇太后出来,还暗示了郑太皇太后、皇后、皇长子三位关键人物在他手上
齐明渊分明是要逼文帝当场认下这滔天的大罪,退位让贤
“二皇兄,你想干什么”齐明勇再迟钝也察觉到不对劲。这和齐明渊原来说的不一样他只想确认明帝的安全
“阿勇,你不要插手念在兄弟一场,本王饶你一命。”不再拐弯抹角,直接撕破脸,齐明渊不耐烦地对齐明勇道。他一直看不上这个鲁钝的皇弟,不认为他能妨碍到什么。
“你”齐明勇脸色涨红。
“诸位大人安心,本王只是容不下这等不忠不孝之人为祸元徵江山。各位不过一时受了蒙蔽,若能及时幡然醒悟,本王必既往不咎。”不再理会齐明勇,齐明渊故作深明大义道。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以楚郡侯嫡次子钱宇为首的禁卫军,提着刀向前跨了一步。
一名排在末位的大臣被逼得踉跄了几下,脸色涨红骂道“乱臣贼子厚颜无耻唔”
一个禁卫军手起刀落,杀了这名出言的大臣。大臣没了生息的躯体倒下,嘭的一声,仿佛敲在其他人心上。
血腥味在蔓延。
齐明渊冷冷问“还有谁人不服”
齐明曜怒极反笑“齐明渊,你立名目诬蔑朕,不过是为你的野心作掩饰朕就是拼尽最后一滴血,也不会让位给你这等不忠不孝不义之人”
齐明渊大笑“成王败寇本王何必再跟你废话”他把在场的大臣看了一圈,高声道“支持本王的,站到左边非要和本王作对的,站到右边,陪着你们的主人走最后一程吧”
齐明曜独自一人高高站在御座上,沉默地看着底下的大臣们窃窃私语,蠢蠢欲动。
齐明渊举起手“本王数三下一”
一些品级较低的大臣满脸惊恐,忙不迭地站到左边。齐明渊三声数尽,百官中有四分之一人,都站到左边,四分之一人,犟着脸站到右边。剩下的一半人以丞相陈沛和大将军安煜为首,不站边,停在中间。
这个结果明显不是齐明渊想要的。他阴沉着脸“陈丞相、安大将军,想不站边儿,还得看本王允不允本王再给你们一次机会,否则,休怪本王无情本王再数三下一”
“太上皇圣旨到”
所有人都一愣。
太上皇已经失踪的太上皇
殿外包围金銮殿的禁卫军突然一阵骚动,一个





重生之嫡长雍主 分节阅读_84
青色的影子在他们掠过,瞬间进了殿。
齐明渊喝道“什么人”
“敛羽奉太上皇之命,前来颁旨。”敛羽郑重地手捧圣旨,走到丞相陈沛面前,“太上皇口谕,请丞相大人宣读。”
陈沛略一犹豫,恭敬地接过圣旨“微臣遵旨。”
“奉天承运,太上皇诏曰朕将国事托付于嫡长子明曜,拟将远游,寄情于山水。唯庶二字明渊,志大才疏,不堪造就。若其行不忠不孝不悌之事,贬为庶人,圈禁延顺郡王府,终身不得出。钦此”
“我不信我不信这是矫诏这是矫诏”齐明渊激烈吼道
同为明帝的儿子,他一直像透明人一样,无论谁都不多看他一眼明明他的生母出身不低,明明他比齐明曜更出色明明他有一争之力
还给他一个“延顺”的鬼封号让他的母妃在郑氏那个蠢女人面前受尽屈辱强逼他娶了一个对他没有丝毫助力的女人为妻
若他的妻子是受尽宠爱的滕辉月他可以得到一切的
可是在明帝的心目中,他竟然是“志大才疏,不堪造就”的
齐明渊受到极大的打击。他不相信这就是明帝对他这个二儿子的评价
假的都是假的
“请问敛羽公公,太上皇如今身在何处”大将军安煜接过陈沛递过来的圣旨,看了一遍,又让背后的大臣传阅,转头问敛羽。
“父子生隙,兄弟相争”敛羽刻意压低声音,“太上皇不想出现,已然离去。”
陈沛和安煜对视一眼,皆有些怅然。
“陈丞相与安大将军只需确定,此圣旨是否出自太上皇之手。”敛羽拱手道。
陈沛道“此乃太上皇笔迹,上有太上皇印鉴。微臣不才,相信此乃太上皇手书。而且圣旨上墨迹未完成干透,下旨时间在一个时辰内。”
安煜道“微臣附议。”
他们两人一开口,看过圣旨的大臣陆续道“附议。”
“确实太上皇手笔。”
“肯定是太上皇御旨。”
“”
有了这道明帝亲手写下的圣旨,原本不站队的一半大臣,开始站到右边,站在在文帝前面,呈维护之势。
武官自动自发顶在前面,经历过战火洗礼的脸孔一片肃穆。
安煜安大将军一马当先,势如磐石。
齐明渊口里干涩“安煜,安乐站在本王这边。”安乐是安煜大将军唯一的儿子。
安煜下颚抖动,哑声道“老夫当没有这个儿子。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齐明渊的脸色开始扭曲。
“齐明渊,不要负隅顽抗,束手就擒吧”齐明曜居高临下,冷冷道。
“把太皇太后、郑太妃、皇后、皇长子带过来”齐明渊睚眦目裂。
他的心腹白着脸,把最新得到的消息低声告诉他“王爷,我们在后宫的人手全军覆没卓静带着三千禁卫军赶到,把我们包围了”
齐明渊狠狠一震,身躯一晃差点没站稳。他计划多时的逼宫谋反,居然半日不到,已经一败涂地简直像笑话一样
不他不甘心
“给我杀”齐明渊一咬牙,恨声道就是死,他也要多拉几个人陪葬
103
齐明渊心腹的说话声很低,站得离他们很近的钱宇却是耳朵一动。
禁卫军中的勋贵子弟不少,钱宇虽然有些翩翩君子的名声,但当初还只是楚郡侯府的嫡次孙,身份不高不低,娶的妻子还是再嫁之身,引来一些闲言闲语。他能在短短几年内从一个侍卫升到禁卫军副统领,自然有他的本事。除了能言善道外,他的本事之一就是听觉比一般人要好。
听到齐明渊的心腹说起后宫的形势,他立刻想到参与谋反的自己恐怕只有死路一条了当下心里大恨
他恨的是自己的表妹兼妻子齐瑜
钱宇在建康的勋贵子弟中也算颇为出色的人物,因为命格不宜早婚,他的姻缘不顺,但他一直不以为意。后来在祖母前楚郡侯夫人的安排下娶了汝南王府的嫡女齐瑜为妻。妻子身份高贵,若不是再嫁,是轮不上钱宇的,加之齐瑜娇柔的性子很讨他的喜欢,所以他并不像他的母亲郑氏一般心里排斥这桩婚事。婚后钱宇对齐瑜亦是温柔有加,夫妻俩很是过了一段浓情蜜意的和美日子。
可是齐瑜的身子和她的母亲一般不甚康健。钱宇的母亲担心她会像她的母亲一样只生下一个病歪歪的女儿,所以在齐瑜嫁入钱家一年依然无所出后,府里为钱宇张罗纳妾。钱宇那时已经二十有六,放在一般人家早就儿女成群,他同样渴望成为父亲,所以没有反对。不过顾及齐瑜的心情,他和母亲郑氏商量着暂时只纳一妾。他的祖母何氏很欣慰地赞同了。郑氏见婆母和儿子都同意,只能点头。
齐瑜的反应却出乎意料的激烈,她和钱宇大吵了一场。钱宇觉得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而且若齐瑜真不喜欢妾室,待妾室生下孩子,去母留子,把孩子养在嫡母膝下就是,根本没什么大不了。他耐着性子跟齐瑜讲道理,齐瑜完全听不进去,还提到她的另一个表兄,安国公府的滕祁山,说什么一世一双人。钱宇觉得她简直不可理喻。滕祁山娶的是元徵最尊贵的公主,养着一个皇室最宠爱的小雍主,还有一个嫡子。滕祁山是疯了才会去纳妾。钱宇可不是滕祁山,齐瑜也不可能是福康长公主齐敏,哪里能相提并论
齐瑜却因此认为他看不起她。夫妻俩婚后第一次大红脸,钱宇拂袖而去,妾室也很快纳进门。不过妾室有了身孕后,还是钱宇率先低头认错。齐瑜的态度也软和下来,看着和他和好如初,但转过头,居然给有孕的妾室下毒,还间接把自己肚里的孩子弄没了
一下子失了两个孩子,钱宇眼都红了和齐瑜的感情立刻出现裂痕。楚郡侯府和汝南王府的关系也一度紧绷。最后汝南王府把齐瑜送入家庙悔过,钱宇气在当头没有为之求情,接着又再纳妾,很快有了子女,心思更不放在齐瑜身上。
两年后钱宇和齐瑜见了一面,齐瑜吃了苦,形销骨立,又诚心悔过,钱宇动了恻隐之心,终于开口把她接过府里。但夫妻俩的感情确实不如从前。
还好齐瑜总算安分下来,钱宇也没有亏待她。钱宇的内院终于有了一段平静安宁的日子。
就在楚郡侯府对齐瑜渐渐放下戒心的时候,齐瑜却做了一件令楚郡侯府万劫不复的事
她把楚郡侯府的孙辈,全部弄走了
为了逼迫楚郡侯府上二皇子延顺郡王齐明渊的船,协助其谋反
楚郡侯府上下吃了齐瑜的心都有了。但她的这个举动真的捏住了他们的七寸。楚郡侯府只有两房嫡子,一直子嗣不丰。长房嫡子成婚多年无子,二房嫡次子钱宇因为命格必须晚婚,这都把府里急坏了。直到齐瑜嫁入府里,长房才终于有了一根独苗。因为这个好兆头,府里对钱宇和齐瑜的婚事才没有那么抵触,觉得齐瑜给钱家带来了好事。不想最终被齐瑜一连害了两个子嗣,楚郡侯府才会如此震怒
直到如今,楚郡侯的孙辈也只有两个,长房二房各一个。楚郡侯年纪大了,想要老来子已经不可能。长房嫡子缠绵病榻,再得一子的希望渺茫。钱宇倒是身体康健,但成婚几年只得一个庶子
齐瑜把楚郡侯的子嗣带走,无异于挖了一家老少的心肝。而且她身为钱宇正妻参与谋反,一旦失败了,楚郡侯府也毁了
钱宇的父亲楚郡侯最终做出决定,令钱宇配合齐瑜的要求办事。楚郡侯府的其他人,则把头埋进泥土里,假装不知道此事。换言之,楚郡侯府放弃了钱宇。
好好一个家,就此离心离德。
钱宇恨毒了齐瑜,但已经上了这首船,即使恨,他也希望齐瑜所支持的齐明渊最终能成功。可惜从钱宇跟着齐明渊开始,他就有预感齐明渊不会成功。
果不其然,齐明渊带着他们,很快就陷入绝境。
钱宇想到楚郡侯府的亲人,一股狠意涌上心头
他在所有人惊愕的目光中,一剑刺入对他没有防备的齐明渊的后心
二皇子延顺郡王齐明渊的逼宫谋反,突然而至,又突然而去。
这场动乱虽然短暂,但造成的伤害却无法估量。
后宫经历大清洗,齐明渊的生母赵太昭仪在得知儿子身亡后上吊自尽。与她交好的宫妃一部分被赐三尺白绫或者鸩酒一杯,一部分被打入冷宫。她们的宫女太监有一些进了大牢,但与其他被绞杀的宫女太监一样,最终也逃不过一个死字。
郑太妃面对屠刀,竟然在宫栈上写下承认齐明曜弑君弑父,矫诏篡位的言辞。她是齐明曜的养母,她所写的宫栈一旦落在有心人的手里,齐明曜便难以杜绝天下的悠悠之口,即使胜了,名声上也会蒙上极大的阴影。
若不是滕辉月派去救她的人够机警,截住了一名想浑水摸鱼逃生的宫女,从她身上搜出宫栈,齐明曜都不知道该如何在朝堂大臣面前自处。
郑太皇太后知道好,长叹一声,令郑太妃去护国寺为她祈福,无诏不得还。郑太妃不愿,但郑太皇太后很清楚不能再姑息她下去,让人强行押走她。
郑太皇太后在心里下了决定,既然已经压了郑太妃大半辈子,剩下的一小段日子,她就继续压着便是,断没有让郑太妃熬死她的一日
104
齐明渊的妻子楼氏受惊过度,提前发动。可当时的情况,文英殿内的内眷都不能动弹,更遑论请太医。最后还是有几个略懂医术的内眷颤颤巍巍搭了把手,在延宁郡王妃滕文奇的背书下,帮楼氏把孩子生下来。
是个女孩。虽然哭声小了点,但到底是活下来了。楼氏也被派过来的太医救回来。
因为齐明渊已死,文帝并没有为难这对母女。贬为庶人后,任楼家把两人接回去安顿。
后宫的肃清快速而明确,但轮到前朝,情况就要复杂得多。
文帝在登基的第二日被逼宫,禁卫军失职,禁卫军统领卓静护驾不力,理应重罚,还好最终及时护驾,没有铸下大错。文帝把他申斥了一番,罚了他一年的俸禄,就饶过他了。与此同时,暗地里身负监察百官职责的安国公滕祁山和汝南王齐澈同样失职。
谁也想不到老安国公继夫人齐珍会伙同三子滕祁川一家和四子滕祁逸勾结外人,先是一碗汤药弄倒了老安国公滕海,接着以侍疾之名,叫滕祁山过府探望老父,想趁机把滕祁山和他的嫡子滕辉然一网打尽还好有滕祁岳提前通风报信,而滕祁山机警逃脱,又有滕辉然察觉不对,勇猛地带着公主府的侍卫闯入安国公府救人,粉碎了齐珍她们的阴谋。但如此一来,入宫救援文帝之事,安国公一家都拖延了。若不是邀天之幸,滕皇后相助及时,文帝顺利脱险,迎接安国公府的便是重重的责罚了。
因为参与谋反,直接执行者齐珍、滕祁川一家、滕祁川的妻子严氏娘家和四子滕祁逸,全部投入大牢,判处秋后处斩。b




重生之嫡长雍主 分节阅读_85
滕祁岳一家保住了命,流放三千里。老安国公滕海一夜须发全白,满脸黯然,文帝没有惩罚他,甚至温言安慰,还把鲜果、药材等赐到府里。
安国公滕祁山降了一级,成了安煜大将军的左将军。安国公世子滕辉然得了文帝的嘉赏。
后宫大乱,滕皇后施展强硬手段,护住了自己和皇长子,还舍生忘死救出郑太皇太后、福康大长公主齐敏以及后宫重要妃嫔,调来禁卫军护驾,立下极大功劳。元徵的文武百官对文帝明显偏心眼的处置方式全都闭口不言。毕竟当时场面混乱,以延顺郡王齐明渊的狠辣,若不是滕皇后来得及时,他们的性命恐怕难保。是以大部分人都承滕皇后的情,自然不会和文帝对滕皇后的回护唱反调。
相比于安国公府的重重提起,轻轻放下,汝南王府的处境要凄惨得多。
汝南王妃林凡亲自参与谋反,挟持的还是郑太皇太后和福康大长公主齐敏这等举足轻重的人物,即使他在滕辉月的劝说下幡然醒悟,弃暗投明,也抹杀不了他犯下大错的事实。而且他还以其在汝南王府的控制力,制住了包括汝南王齐澈在内的一众人。并且,另外两个谋反者,一个是企图行刺滕皇后的汝南王府嫡长女齐瑜,一个是囚禁丈夫想趁机杀害继子的安国公府继夫人齐珍,皆出自汝南王府。文帝下令彻查,汝南王府被抄家,阖家投入大牢。
汝南王齐澈作梦也想不到林凡会有背叛他的一日。在大牢中看到平静无波的林凡,他木木呆呆地问“为什么”
“齐瑜拿宴儿一家威胁我”林凡低声道,闭上眼落泪。一步错,步步错。当初他们错过了,本就不该勉强再续姻缘。冤冤相报,最终一同落到地狱里去。
齐澈缓缓抱住他“是我的错都是我的错”如果他当初足够坚定,如果他不再招惹林凡,或者招惹后当断则断,除了钱氏母女,或者对齐瑜多加约束,没有因为愧疚而对她一再纵容
可惜,没有如果。
齐珍和齐瑜判了死刑。对汝南王府的其他人,最终判决是流放三千里。至于安国公滕祁山给舅舅一家私下打点,让他们免受折辱,可以过些平静的日子,郑太皇太后等亦睁一眼闭一眼,只作不知。
楚郡侯嫡次子钱宇参与谋反,救了百官但杀了太上皇下旨贬为庶人的皇子,在金銮殿引颈自刎。他的死,也救了楚郡侯一家老少。楚郡侯府爵位被夺,但性命到底是保住了。
安煜大将军的独子安乐留书自刎。安煜全了忠义,受到文帝的安慰嘉许,但他的精神因为独子之死大不如前,想辞官归隐。虽然在文帝的极力挽留下无奈应承,但再不见以往的意气风发。
其余参与谋反之人,都被一一肃清。
这一场动乱牵连甚广,差点酿成大祸。尽管被扑灭得十分及时,但元徵的国力,到底造成了一些损伤。元徵朝堂上下亦需要时间消化动乱带来的变动。
而一直隐在暗处,在元徵朝搅风搅雨,甚至成功对明帝下蛊毒的势力,也在清查中露出端倪,最终顺藤摸瓜,揪出了这个幕后之人
诚策太妃凌氏
她是开国皇帝高帝的嫡三子,被追封为诚策亲王的王妃,如今的诚策郡王齐华的生母。她在诚策亲王死后,被逼成为公爹高帝的禁脔。因为她,高帝甚至动过越过兴帝直接立齐华为皇太孙,把帝位传给他,只是碍于兴帝羽翼已丰,最终没有实现。高帝死后,凌氏遁入佛堂,深居简出。兴帝等人没有把这个女人放在眼内,他们防备的是诚策郡王齐华,没想到最终酿成祸根。
凌氏深恨齐氏皇室。她本是大族闺秀,有着青梅竹马的未婚夫。但齐氏一家南征北战,把她的未婚夫杀了,强娶她为妻。为了一族的身家性命,她妥协了。但杀夫之仇,她无一日忘怀。后来丈夫身亡,她本想过平静的孀居日子,高帝强逼她成为禁脔,把她的贞节尊严彻底辗碎,万念俱灰。而她付出一切,她的儿子最终却没有登上皇位,窝囊地过着被监视被防备的生活,阴郁而荒唐。她的一生,全毁在齐家人手上。既然如此,她也要齐家人付出惨痛的代价
她甚至已经不是为了让儿子登上帝位,而是要齐氏皇室死绝,断子绝孙
诚策亲王是高帝的嫡三子,当时高帝的继后还在世,凌氏的丈夫是最有希望登基为帝的人,手里所掌握的势力不少。后来这些势力被秘密交到她手上,用于自保。直到齐华成年,凌氏才把其中一部分交到他手里,自己则藏起了很大一部分。后来高帝宠爱她宠爱到有些昏头,临死前的几年,甚至把后宫宫务交到她手上,称她为“朕的暗皇后”。因此,后宫里一直有着她的人手。虽然明帝时,后宫里因为各种原因清洗过数次,但她的人,还是有一些留了下来。正好遇上张素素这个为了得到明帝不择手段的,才终于成功下蛊,除去齐氏皇室数代以来最英明的帝王。
凌氏把手中的势力经营多年,布局深远,盘根错节,连齐珍、齐瑜等人参与谋反,也是她派人一手撺掇推动。当这些真相被翻出来时,令人悚然而惊
而这次齐明渊的逼宫谋反会这么顺利,正是因为凌氏几乎把用得着的人手都用上了,正好让文帝一网打尽
听到凌氏在诚策郡王府的佛堂里服毒自尽,文帝不禁松了一口气。
105
若是再任凌氏在背后肆意妄为,元徵朝恐怕会面临更严重的动荡。
如今凌氏死得不能再死,之前笼罩在齐氏皇室头上的那片阴影,也登时散去不少。可惜,皇室依然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
齐氏皇室数代以来最英明的帝王
文帝想起凌氏对明帝的评价,怅然地叹了口气。
这次若不是阿樾来得及时,元徵朝恐怕没有那么轻易全身而退。这让一直相信自己能治理好和发展好元徵朝的文帝,受到一点打击。虽然绝大多数大臣都能体谅文帝刚登基不久,还处于权力交接的不稳定期,但有明帝珠玉在前,对自己要求甚高的文帝依然有点无法释怀。
陈骁是陈沛丞相的嫡子,是文帝身为皇子时的伴读兼好友,也是文帝的心腹幕僚。
在察觉到文帝的心思后,陈骁道“微臣斗胆,对如今的局面,皇上该心里高兴,而非苦恼愧疚。”
文帝脸色微变,紧紧盯着陈骁。陈骁不卑不亢,回视此刻已经有了君臣之别的好友。
文帝面无表情,凤目晦暗不明。
不管文帝愿不愿意承认,齐明渊发起的这场动乱,最终得利最大的确实是文帝。
先是把凌氏这个对齐氏皇室身怀怨恨且手中颇有势力的不安定因素拔除。凌氏的死亡也令诚策郡王府随之覆灭。无论兴帝、明帝还是文帝,对这个在名分上始终占有一点优势的高帝嫡子后裔皆有不同程度的警惕。但为了彰显皇室的仁德,只要诚策郡王府没有做出危机江山社稷的大事,御座上的任何一位皆不能动他们。这一次的动乱,却是一个现成的借口,终于把皇室的心腹之患除去,没有引起任何反对。
延顺郡王齐明渊身死,只留下一个女儿。延宁郡王齐明勇向来不具备争位的资质。广烈郡王齐明炎远在并州,久离权力中心。明帝的所有子嗣,再无一人能与文帝抗衡。
一直不着调只会扯后腿的文帝养母郑太妃被郑太皇太后驱逐,回宫之期难定,再也不能在后宫兴风作浪,与深受文帝宠爱的滕皇后对着干,令文帝左右为难。
至于朝中大臣,他们在面对齐明渊的死亡威胁时分成了三批,哪些人真正对文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哪些人见风使舵,贪生怕死,哪些人依然更推崇明帝,对文帝还处于观望状态,通通一目了然。文帝把这些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以后怎样用人,他亦心里有数。一场动乱,确实令他看清了不少人的嘴脸,以后处事也通透不少。
1...4243444546...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