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隋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叹伶仃
老太太在得知丫鬟们的禀报之后倒是很高兴,一脸笑意道:“小两口新婚燕尔,正是蜜里调油的时候,你们可莫要取笑。”
正说着话,秦风和刘婉婷两人已经进了大门,然后就是叩拜,口称祖母,然后奉茶,等这一套规矩下来之后,秦风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等秦风出去之后,老太太看着有些淡然的刘婉婷,满脸唏嘘道:“你母亲走得早,方儿又总是不在家,那时你还是个孩子,方儿把你放在我这养了几年,只是我老了,精神不济,后来更是...”
刘婉婷低着头道:“祖母,当年之事我还历历在目,不论如何,都得多谢祖母当年的抚育之恩。”
花花娇子众人抬,不管当初发生了什么,经过这么一番话之后,之前的疙瘩就算是解开了。
再之后就是老夫人送上自己的贺礼,无非就是一些首饰之类的东西,还有一个不知道装着什么东西的木盒。
看着精力不济的老太太,刘婉婷识相的告退,然后便准备去二夫人那里。
此时的秦风则由换成了曹鹏程接待,至于刘婉婷的一个哥哥和两个弟弟则始终没有露面。
对此,秦风无所谓,反正他也不想见,这年头虽说女人能顶半边天,但能被自己婆娘撺掇着给亲妹妹除籍的,估计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秦风愿意来完全是给老太太和他那个便宜岳丈面子,对刘婉婷的兄弟,他却没一点好感。
在去二夫人住处的路上,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刘婉婷竟然正好碰到了大夫人崔氏。
崔氏由两个丫鬟搀扶着,看见刘婉婷便冷笑道:“妹子这是学大禹治水,过门而不入,端得是我刘家楷模啊。”
这话暗藏机锋,看似没什么,但实际上却是职责刘婉婷不懂礼貌,不去拜见她这个大嫂。
刘婉婷跟着秦风半年,旁的不敢说学会了多少,但这唇齿功夫却愈发凌厉,直接回道:“大嫂这些年操持整个刘府上下,费心费力,连身子都...想来父亲回来之后当以佳儿媳慰之。”
这话同样是嘲讽,刘方可是专门写信回来把儿子骂了一个狗血喷头,虽说没说这崔氏什么,但那股不满之意是人都能感受得到。刘婉婷故意说着反话,让崔氏的脸色顿时铁青一片。
“哼!”
冷哼一声,崔氏掉头就走。
到了二夫人那里,姑嫂倒是亲近不少。
年轻的二夫人拉着刘婉婷的手坐在胡床上,一脸感慨道:“你的胆子真大,破家而出,我连想都不敢想。不过如今看到你日子快活,那我也安心不少。”
看到那个木盒子之后,二夫人露出一丝惊讶,带着羡慕道:“老太太还是疼你的,否则也不会把这东西给你。”
“这里面是什么?”
刘婉婷有些发懵,她本以为就是首饰而已,听二夫人的话,这东西还是什么宝贝?
刘婉婷想要打开,却被二夫人给止住了,只说让她回去以后再看。
一阵闲话之后,刘婉婷告退,二夫人看着她的身影,颇为感叹道:“去年的时候,我们还都以为她要孤苦下半生了,可谁知...”
“谁说不是呢。”一旁的陪房也颇为感叹道:“去年小姐冲出家门,若不是夫人尽力周旋,只怕大夫人当场就得命人将小姐拿回来,更别说去什么秦家庄了。”
“只是有些羡慕...羡慕婉婷的大胆罢了。”二夫人苦笑道:“她做的事,我却不敢,可心里未尝不羡慕她能这么大胆,所以才尽量帮衬了一二。”
想起丫鬟说刘婉婷是被秦风牵着走进大门的,二夫人眼中的羡慕之色更加浓郁,长叹道:“这丫头胆大,老天待她也不薄,女人啊,夫妻恩爱比什么都重要...”
调教大隋 第一百零二章 种子
“这儿以前种的都是些什么东西?”
站在自家那座不大的院子里,秦风伸手一指那些早已荒芜的土地,开口问道。
秦华观察了一下秦风的脸色,开口解释道:“少爷,听那些下人们说,这以前种的是牡丹。”
唯有牡丹真国色?
牡丹不是唐时人们最喜欢的吗,大隋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流行了?
“今年不种那东西了。”
不知道是不是被河阴县公府的景色给刺激了,秦风大手一挥道:“今年改种辣椒,另外,华叔,去告诉庄户们,庄子里也赶紧开始育种,千万要注意,这东西可是咱们赚钱的机会。”
秦华点头表示赞同,“少爷,等皇家开始大肆种植辣椒的消息传出去以后,咱们的种子可就值钱了。”
大隋真的很缺一种这样的作物。
在北方,辣椒可以御寒,在气候湿热的南方,辣椒则可以除湿,顺便还可以拯救一下大隋百姓贫乏的味蕾,秦风觉得自己有将辣椒推广到整个大隋的责任和义务。
秦风踌躇满志道:“咱们要让整个大隋的百姓都能吃上辣椒,都喜欢吃辣椒!”
唯一令人遗憾的是,这买卖最多就能做个几年,等辣椒种植彻底铺开以后,秦家的种子别说不再紧俏,只怕想卖出去都是一件难事。
想到这片不算很大的园子日后都会接满红彤彤的辣椒,秦风心中无比舒畅。
“华叔,你相信吗?我一定能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秦华回想着秦风自清醒过来这半年的所作所为,不禁连连点头道:“老奴自然是相信少爷的,不仅如此,老奴还等着小少爷的出生,护佑着他平平安安的长大呢。”
听到这话,秦风的表情顿时耸拉了下来,因为秦华不只表达了对他的信任,而且还隐晦的提出了建议。
少爷啊,您赶快下个崽子吧,大家伙都等着呢。
忧心忡忡的秦风走了,本来秦华不说的话,他还没觉得有什么,可经过他的提醒之后,秦风猛然发现,自己都已经成亲半年有余了,怎么刘婉婷的肚皮还是没有一点动静呢?
难道是穿越导致这身体出了什么问题?
不应该啊,这半年来,秦风除了刚刚穿越的时候有点营养不良之外,无病无灾,甚至连感冒都没有,每天晚上也是龙精虎猛,壮得和头牛一样,怎么会...
要找个大夫来看看吗?
刚刚生出这个念头后,就被秦风果断给否决了,这事目前来看还不急,刘婉婷的年龄也还小,现在生孩子没啥好处,还是等等再说,反正两口子都还年轻。
“夫君,你怎么了?”
一声轻喊让秦风回过神来,原来他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后院,而且离正在记账的刘婉婷不过三五步远。
可这话是什么意思,嫌我游手好闲了吗?
秦风有些怨念,不过他确实没啥事干,从前在庄子里的时候,还能每天出去巡视一番,可自从进了城,他就彻底闲了下来,成为整个秦府内最多余的一个人。
干咳一声,秦风装作不在意道:“没事,就是过来看看你们,婉儿那丫头呢?”
“那个野丫头。”秦风转移话题的功夫炉火纯青,刘婉婷一听到婉儿的名字,就没好气道:“谁知道她又去哪里疯了,夫君,你可得好好说说她,旁人家的女儿像她这么大的时候,连孩子都有了,可她自己还像个长不大的孩子。”
“是,是,是,为夫一定说她。”
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原则,秦风连忙答应了下来,然后才道:“那什么,马上就要到上课的时间了,我先走了。”
擦着冷汗出了后院,秦风还没去书房,就见刚刚被他卖了的婉儿正在角落里抱着一只全身通体黑色,只有胸腹部有几撮白毛的小狗玩耍。
“这小东西是哪来的?”
小狗看起来很可爱,听见声音后抬起头来看看秦风,嘴里呜咽着往婉儿的怀里钻。
婉儿抬头给了秦风一个白眼,似乎是在责怪他吓坏了自己的小狗,但还是一脸高兴道:“是杨英送来的,听说是吐蕃那特有的一种狗,能长得像驴子一样大呢。”
卧槽,那不是藏獒吗?可像驴子一样大...这话也有点太夸张了吧?
秦风摇头道:“这是獒,不是狗,放在咱们家真是浪费了。”
如果秦风没记错的话,后世纯种的藏獒可是金贵的很,有钱都不一定能够买到,就算是一些掺杂了一点藏獒血脉的杂种狗,价钱都不便宜。
这种狗若是训练好了,甚至能够和狮子、老虎一较高下,单挑一只狼简直不要太轻松。
大概是敏锐地察觉到了秦风能够决定自己的命运,小狗从婉儿的怀中露出一个脑袋,一脸讨好地冲着秦风吐出粉红色的舌头,看起来可怜巴巴的。
“那就叫它...”
“少爷,我已经叫它大黑了,秦大黑。”
...
这个名字,先不说好不好,可一条狗,你给它加个姓干什么?如果少爷我没记错的话,你个小丫头片子都没姓吧?
“大黑就大黑吧。”
秦风颇为无奈地伸手摸了摸大黑的脑袋,在它舒服的呢喃声中,转身就走。
“记住,不要关着它。”
藏獒可不是什么土狗,甚至不应该让它来看家护院,呼啸在山林的寒风之间才应该是它们的归宿。
自从进了城以后,杨广就再也没有出过早操,这倒不是他偷懒,而是城中的耳目太多,如果被人发现的话,本来就十分困难的处境将会雪上加霜,连秦风只怕也再也得不到安宁。
大步踏入书房,两个学生已经规规矩矩地坐好,秦风脑海中还在想着种植辣椒的事,张口便道:“马上就要开春了,除了冬麦之外,其他的作物都会在这个时节下种,从前有无数王公贵族,饱学之士叫嚣着农为国家之本,可又有几个人真正懂农事?今天你们不妨来说说,影响粮食亩产的因素有什么?”
“土地。”杨广不加思索道:“子玉兄,土肥则粮产高,不知可对?”
“没错。”秦风点头道:“还有呢?”
“精耕细作。”魏徵不愿自己被比下去,紧接着道:“土地再肥沃,可不愿精耕细作的话,只怕收成还是不能够尽如人意。另外风调雨顺也很重要,旱涝之下,颗粒无收并非不可能。”
“你们说的都对,可还是忽略了一个问题。”秦风语重心长道:“种子!”
“什么样的种子结什么样的果,种子的好坏对于整个大隋来说都是重中之重,可到目前为止,我只看到民间百姓自发培育种子,这很不好。”
初春的阳光从窗户照射进来,秦风看着坐在下面的两个学生,突然有一种又回到了后世的恍惚。
“子玉兄,你的意思是,这种子的培育应该由朝廷来做?这是不是有点小题大作了?”
“一点也不。”秦风郑重道:“民间的资源弱小,而且财力有限,普通百姓为了生计奔波,哪有财力和时间进行培育和试验?”
“但朝廷不一样,那些闲官已经不知养了多少,如今再多一些也不打紧。更何况但凡有一点收获,就比如培育出一种新的粮种,能在原本的基础上,提高亩产一斗,这便是大功。你们想想,一亩多一斗,看似微不足道,可整个大隋能多多少粮食?”
“更别说山林之中还有多少像辣椒这样有大用,但还未被人们发现的东西,若是能够都找出来,功劳只怕不亚于攻破南陈,你们以为呢?”
说到这,秦风毫不犹豫地指派杨广道:“阿英,你查找资料方便,回去之后不妨去查一查,从有史料的记录以来,我中原地区各朝代的粮食亩产是多少,还有粮种的进化过程,甚至你还可以找一找什么东西是我们现在有,而古代没有的。找到之后和玄成好好交流一下,再写一篇文章上来。”
“在这里面,其实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而且这些数据不会作假,更不会如那些饱学鸿儒一般,夸夸其谈什么农为国本,它们只会实打实的告诉你,秦时,亩产多少,汉时亩产又是多少,而到了现在,亩产又是多少。”
“当你们真正明白这些以后,就会发现,以农为本绝对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而已,而是无数人苦心孤诣,可能一辈子,甚至几代人努力才能钻研出来的一点东西。但就是这一点点的东西,在汇聚起来之后,才养活了大隋数千万百姓。”
“今日便讲到这里,你们先去吧。”
调教大隋 第一百零三章 皇帝
皇城宽敞的宫殿之中,角落里摆放着四只大火盆,里面的木炭尽情地燃烧着,却没有一点烟火气产生,默默地温暖着整座大殿。
杨坚放下最后一本奏折,活动活动筋骨,看向始终伺候在一旁的内侍太监大总管刘哲明,问道:“太子如今在做什么?”
作为内侍太监大总管,这座皇城可以说都得在刘哲明的注视之下,否则皇帝若是问起什么来,他不知道的话,那将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宫里是必须要人伺候的,所以太监和宫女都必不可少,但在隋朝当太监可不是什么好职业,至少比三国十常侍,比大唐高力士,比明朝刘瑾、魏忠贤来说,隋朝的太监是悲催的。
不知道杨坚是不是吸取了汉朝宦官干政的教训,他对于太监的使用一直很小心,绝不干涉政事是必须的,甚至连提都不许提,其他宫内的事,太监们也基本不能有什么自己的想法,只能尽量实事求是的来诉说,不能掺杂私货。
再加上宫中还有一个不比皇帝弱势分毫的皇后,隋朝的太监基本上可以算是各朝各代同行中最为苦逼的。
“启禀陛下,太子殿下今日应该在东宫宴请臣属。”
刘哲明很不想开这个口,毕竟一边是皇帝,另一边是未来的皇帝,得罪哪个都没好处,可他又不能说假话,犹豫半晌之后,还是艰难地把实情说了出来。
果不其然,杨坚听到这话,两条浓眉顿时就皱了起来。
老子在这费尽心力批改奏折,你个兔崽子花天酒地,凭什么?
作为皇帝,杨坚大概也是最苦逼的那几个之一。这和他的天性有关,他崇尚节俭,从不铺张浪费,能做到这一点的皇帝不多,但总算还有那么几个。
但杨坚的另一个特点却可以算是皇帝之最——临幸嫔妃最少的皇帝。
严格来说,杨坚是一个妻管严,独孤皇后很强势,杨坚作为皇帝,后宫有六十个嫔妃,这在皇帝同行里不算多,但也不少,问题是,这六十个嫔妃,杨坚基本一个都没临幸过。
孤独皇后善妒那是出了名的,这年头不光皇帝,就连大臣纳妾也得小心翼翼,否则皇后那里可不好交代。所以杨坚的几个子女都是和独孤皇后所生,没有一个是和别的女人生的。
“晋王呢?”
杨坚有五个儿子,如今年纪大一点,能够干点正事的就杨勇和杨广两个,既然太子已经让他失望,做父亲的不免关心起他的二儿子来。
刘哲明愣住了,要知道杨坚平日里从来不会询问杨广的动向,他自然也就没什么准备,此刻被问起,冷汗顿时从额头上滴落下来。
“启...启禀陛下,臣不知。”
“朕要你何用?”
一句话,让刘哲明顿时战战兢兢地伏跪在地。
杨坚没好气道:“跪下作甚,命人去查查。”
“遵命。”
转头吩咐两句,一名小内侍快步跑出大殿,片刻之后,又垂首进来,高声道:“陛下,晋王殿下如今在太学。”
御座上的皇帝抬起头来,冷冰冰的脸上终于浮现出一抹笑容。
“晋王在太学做什么?难道是讨教学问吗?”
杨坚是皇帝不错,但他还是一个父亲,哪家的父亲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上进呢?
这时候,杨坚似乎想起了那个被自己遗忘多时儿子,难得的关切起来。
皇帝的话很温和,可小内侍的额头上却出了一层细汗。
“陛下,晋王在太学翻找了半天,说是找什么资料,后来又去了民部。”
“让他来,朕倒要看看,这小子在搞些什么。”
小太监去了,杨坚缓缓起身,走下台阶,然后活动着双腿。
他感觉自己膝盖的地方有些酸痛,尤其是在阴雨的时候更为明显,而且他也清楚,这是早年奔波,戎马生涯留下的后遗症。
刘哲明小心翼翼地跟在杨坚的身后,躲过一劫的他松了一口气,可对让自己出丑的杨广却不免怨恨起来。
没错,在他的心中,让他出丑,甚至差点丢了官职的罪魁祸首就是杨广,杨坚他是万万不敢怪罪的,太子他得罪不起,但一个不受宠的晋王,有什么可怕的吗?
微微酝酿了一下情绪,刘哲明仿佛不经意间开口道:“陛下,臣听说晋王殿下每日清晨都要去秦府消磨,想那秦风不过一介罪官之子,臣斗胆...”
话没说完,语气也很平静,但其中的意味却十分值得深思。而且这事也不算什么朝政,最多只是皇帝的家事罢了,不用担心会犯什么忌讳。
杨坚仿佛根本没听到刘哲明的话,他就站在门外,看着渐渐走来的杨广,脸上逐渐升起一丝的笑意。
不论怎么说,他这个儿子没有花天酒地,没有为非作歹,再加上杨广不是太子,杨坚不会对他有那么高的要求,如今杨广愿意学一些东西,哪怕只是杂学,他也是乐于见到的。
“父皇。”
看到杨坚等在门外,杨广连忙一路小跑着过来,气喘吁吁道:“不知父皇召见儿臣,所为何事?”
“没事就不能叫你来了吗?”
杨坚斜睨了杨广一眼,没好气道:“今日内侍说你在太学,可是去向人请教学问了?”
刘哲明双眼一眯,他很希望杨广答是,皇帝是不喜欢听谎话的,虽说不至于治自家儿子一个欺君之罪,但遭到厌弃却是少不了的,正好能够让他气顺一些。
杨广却摇摇头,一把搀住杨坚道:“父皇,外面太冷,您的腿不好,我们入殿去说。”
“好。”
杨坚虽说还没到七老八十,含饴弄孙的年纪,但对于儿子的关怀却还是感到老怀大慰,任由杨广把自己给搀到了殿中。
杨广看到了刘哲明那意味深长的眼神,他有些不明白这个往日里阴森森的家伙今天是怎么了,但只能装作没看到他,等把杨坚扶着坐好之后,才有些眉飞色舞道:“父皇,儿臣今日可是找到一些好东西。”
杨坚看着自己这个平日里得不到关注的儿子,心中突然有些愧疚,便大笑道:“你这竖子,还要跟朕卖关子吗?速速说来。”
竖子,这可不是什么骂人的话,反倒透露着一丝亲昵,就像民间的父母骂自家孩子为小兔崽子一般。
“父皇,今日清晨秦子玉让我去查历朝历代的粮食产量,和百姓口粮的变化,您知道我查到了什么吗?”
秦子玉?
这个名字,杨坚不是第一次听到,不过上次那个辣椒还真是好东西,御寒祛湿,就凭这东西,封他个小官倒也并非不行。还有那连弩,不管能不能用,至少在杨坚看来,这秦风是个愿意办事的,成与不成暂且不说,至少比朝堂上那些占着位置却没任何贡献,只会夸夸其谈的家伙要强。
这一次,那小子又要搞什么幺蛾子?
杨坚眯了眯眼睛,不动声色道:“赶紧说来,让我看看你跟着他到底学了些什么东西。若是不能让我满意的话,还是我给你找两位名师,你跟着他们学才好。”
杨坚是皇帝不假,但却不是天生的,他前半生奋斗不止,最后才坐到了如今这个位置上,所以他的自称很多,朕、我、吾都行,把他气急了,说上一句乃翁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杨广心里一咯噔,他可不想回到当初每日跟着那群所谓的名师,摇头晃脑,之乎者也的日子。
不过对于自己在干的事,杨广有十足的信心,这些可不是什么杂学,更不是无关紧要的东西,农事不管放到哪个朝代都是一国根本,只要自己说的能让杨坚满意,不谈能得到什么好处,至少能博得杨坚的好感不是?
更重要的是,他没看见自己那个太子兄长,按往常的情况来看,杨坚在每天处理完政事之后都会召见太子,然后给他讲解一番政事,以及应该如何处理,今日却没有。杨广不知道是杨勇已经走了,还是发生了别的什么事,但他觉得这是一个好现象,至少自己不能错过这个和杨坚单独相处的机会。
想到这里,杨广不敢怠慢,连忙从御案上取过一张宣纸,然后准备拿笔,可手伸到一半,突然意识到这些东西都是皇帝御用的,顿时有些结巴道:“父...父皇,儿臣...”
刘哲明冷笑一声,正准备借机挤兑两句,舒缓一下自己心中的怨恨,可不想杨坚根本没给他这个机会。
“无妨。”杨坚大手一挥,不在意道:“你我父子,一些纸笔而已,当初你刚刚开始学习写字的时候,还是为父手把手的教你,一些死物,用用又怎么了。”
杨广心中大定,双手接过杨坚递过来的御笔,开始笔走龙蛇,在纸上书写着。
调教大隋 第一百零四章 夸赞
杨广的字确实是由杨坚手把手亲自教出来的,字迹工整,看着让人赏心悦目,不过在看到一些不明含义的字符之后,杨坚的眉头皱了起来,他可不记得自己教过杨广这些。
杨广没看到杨坚的表情,写完之后便兴冲冲道:“父皇,儿臣今日去了太学和民部,把两边的记录对照了一番,结果发现一些关于粮食的秘密。”
“哦?那你倒是为父皇讲讲。”
杨坚本着逗弄孩子的心态,不想打击杨广的积极性,至于说什么秘密...终究还是一个孩子罢了,愿意去学些东西就是好的,总比老三老四那两个只知道斗鸡走狗的小畜生要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