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举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反听

    就在刘景收到荆州大军南下的消息,准备封锁水道,强缴粮草时,褚方只身来到官寺求见。

    刘景原以为他有什么公事,却见他进来时手中拿着一封信笺,刘景内心不由“咯噔”一下,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俗话说“只有千日做贼,那有千日防贼的”,张羡铁了心招揽褚方,不断来信,刘景能拦住一次、两次,但终究会有“漏网之鱼”。

    褚方大步来到刘景面前,手捧书信,俯身下拜,郑重道:“家母尚在世时,张府君就常常遣人问候家母,并致礼物,家母弥留之际,仍旧对张府君的恩惠念念不忘,令我日后必当回报之。

    今年初,张府君来信,欲邀在下北上,共商大事,只是当时长沙局势较为安宁,我又深受明廷信重,授予部曲,暂时脱身不得,便婉言谢绝了张府君之邀。

    今荆州水步十万,挟巴丘大胜之势,鼓行而南,长沙危在旦夕。张府君此时又来书信,言辞之间,颇有悲壮决绝之意。

    在下昔日深受张府君恩惠,如今张府君有难,在下断难置身事外,因此敢请明廷准我北上。”

    刘景眉头深锁,将褚方扶起,叹道:“子平,你可知道,荆州足有十万大军,这个时候去临湘,几乎和送死没什么分别。与其如此,还不如留在酃县,为府君外援。”

    褚方神情坚决地摇头道:“在下心意已决,明廷不必再劝。”继而又道:“明廷心怀大志,才器绝人,在下与明廷相识虽短,亦为之折服。奈何张府君有恩在先,不得不往。这次临湘之行,如果侥幸不死,在下定会返回明廷身边,再效犬马之劳。”

    褚方将话说到了这个份上,刘景还能说什么呢,唯有点头放行。他紧紧拉着褚方的手,说道:“子平,你才干出众,实不该埋没于荆南方寸之间,所以我希望你能保重身体,安全归来。异日,你必有机会名扬天下。”

    刘景这番话口气极大,仿佛跟在他身边,日后必能名扬天下。

    这却正是令褚方倾心的地方,大丈夫岂可无志当年高祖见秦始皇车驾,敢言“大丈夫当如是也”;世祖见执金吾出行,尝叹“仕宦当作执金吾。”

    刘景此时势力虽小,却素有匡扶天下之志,比之身为宗室,坐拥一州,却只知自守的刘表、刘璋二人,高出何止千百倍

    “诺。”褚方重重应道。

    刘景又道:“子平,你这次北上,准备带多少人马”

    褚方麾下有一营八百人马,主体以酃县人为主,已组建一年有余,褚方常常率领他们纵横湘、耒二水,清剿寇盗,颇为精锐。

    说实话,这支营兵不仅是褚方的心血,也是刘景的心血,被他视为自己的嫡系,他不可能让褚方全部带走。但如果褚方只带走两三百人,他绝不会阻拦。

    褚方毫不迟疑道:“张府君之恩,仅施与我一人,此次张府君召唤,我自然是独身前往。”

    “这怎么行”刘景闻言大感意外,道:“子平,你为人固然英勇,可孤身北上,实在太危险了,还是带一些人马为好。”

    褚方摇头道:“面对十万荆州大军,就算将八百人全部带上,也无济于事。张府君看重的,想必也不是区区数百人马。”

    刘景立时陷入沉默,这话没错,张羡坐拥临湘十万军民,根本不缺几百士卒,他缺的是独当一面的大将。半晌,又问道:“子平,你打算什么时候走”

    “今日就走。”褚方回道。

    刘景心中一叹,又问道:“你准备走陆路还是水路”

    褚方回道:“时间紧迫,水路太慢,自当走陆路。”

    酃县与临湘之间的衡山段水路极不好走,号称“帆随湘转,望衡九面。”实则何止九转远不如陆路乘马便捷。

    刘景道:“既然要走陆路,你只有一匹坐骑,难以兼程而行。上个月妻族邓氏来投,献良马数十匹,一会你去取一匹吧。”

    “多谢明廷。”这确实是褚方所需,当即拜谢道。

    在荆南这个不产马的地方,可供乘骑作战的良马,非常珍贵,已非金钱所能衡量。

    褚方没坐多久,便起身告退,他如今尚未通知将士,离开之前,营中之事也要妥善安排好。

    直到午后时分,褚方才得以脱身。而不知是谁将这个消息泄露了出去,经过半天时间的发酵,褚子平为报张长沙之恩,将孤身北上的传言,传遍酃县各个角落。前往湘、承河畔送行的人们,洋洋洒洒,数以千计。

    刘景面色凝重地道:“子平,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记住我之前和你说过的话,千万不要意气用事,一定要保重自己,留得有用之身,以期扬名之日。”

    褚方朗声笑道:“荆州军虽有十万之众,我又有何惧明廷只管放心,我必有归来之日。”

    站在刘景身侧,一身戎装的马周出言道:“褚兄,一路保重。”

    褚方点头道:“马兄,我麾下八百部曲,就托付给你了。”

    马周正色道:“褚兄只管放心。待褚兄异日归来,八百部曲,定然一个不少,如数交还诸兄。”

    褚方不再多言,扭头目视刘亮,其如今身长七尺二寸,仅比褚方稍矮一线,手腕长及过胯,姿容英朗,状若成人。

    “子明,你是一块璞玉,只需稍加打磨,就能大放光彩,可惜你现在年龄太小,若是能再长两岁,这支营兵,就可以交到你的手中了。”褚方这番评价非常高,要知道,刘亮今年才十七岁,也就是说,褚方认为他十九岁,就有能力统领一营人马。

    刘亮自入军营为褚方亲随以来,深受其照顾,念及对方将要孤身犯险,一时情难自禁,不觉流涕。

    褚方手按其肩,说道:“大丈夫不可做女儿姿态。”

    “诺。”刘亮拭泪道。

    “褚兄,珍重。”韩广抱拳道。其身长八尺,器宇轩昂,此时已经恢复了建武将军的风采,身上再难找到铁官囚徒的痕迹。

    两人一个北人,一个南人,却难得性情相投,短短时间内就结下了颇为深厚的友谊。

    褚方抱拳回礼,一切尽在不言中。

    接下来,严肃、于征等人也纷纷上前与褚方道别。

    褚方眼见天色已经不早,当即不再逗留,最后向众人深深一拜,转身跨上自己的坐骑,而武器铠甲,则置于另一匹备马,在众人的瞩目下扬鞭而去。

    刘景望着褚方远去的背影,对左右叹道:“子平不仅‘孝勇无双’,忠义亦无双。”

    褚方固然没能在历史上留下任何痕迹,但刘景认为,以他的能力,如果投靠明主,绝对有能力出人头地,甚至青史留名。

    作为他手下数一数二的大将,褚方的离去,对刘景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因此心情不畅。

    不过第二天,他就没有时间纠结褚方的离去了,原因很简单,蔡升、刘修和刘宗联袂而至,跟随他们一起而来的,是近三千大军,以及四十余艘大小船舰。

    刘景不禁大喜过望,率众亲迎于湘水之上。

    “从兄……”

    “宏超……”

    刘景脸上难掩欣喜之情,他与三人都有一年多没有见过面了,心中十分牵挂三人。

    刘宗身量一般,却甚有威仪,手抚短髭,大笑说道:“听说弟妇怀孕了,可喜可贺啊。”

    刘修亦颔首贺道:“仲达,恭喜你。”

    刘景说道:“这绝对是意外之喜,可能是皇天亦怜少君家门不幸,赐下子嗣。”

    刘修叹道:“灵帝以来,大疫就一场接着一场,几乎没有断过,导致民不聊生,中原百姓深受其害,中平黄巾之乱,何以席卷八州皆因大疫而起。”他的右臂,就是在讨伐黄巾时丢的。

    刘宗点头道:“正所谓大战之后,必生大疫。黄巾之乱后,中原乱成一团,到处都在打仗,大疫肆虐,也就不足为怪了。”

    刘景叹道:“这样的景象,在持续十年八年,惨烈程度,怕是比王莽篡汉,还要过之。”

    刘宗、刘修一时皆默然。

    “不说了,这不是我们现在能够解决的。”刘景摇头道。“对了,你们来时的路上,可曾碰到褚子平”

    “没有。”刘宗不由好奇问道:“褚子平北上了”

    刘景点头道:“褚子平为报张府君昔日馈赠之恩,只身北上。”

    “褚子平真是一位义士啊!”刘宗感慨道。“其大名,我闻之久矣。奈何他侍母至孝,多年来,从不离开酃县一步,其母死后,更是入山结庐守墓。我昔日曾来过酃县,可惜阴差阳错下,没有能够与他见面。”

    蔡升开口道:“我也常为没有结识褚子平而感到遗憾,本以为这次来酃县,当会碰面,没想到还是错过了。”其头戴武冠,身着戎装,腰佩长刀,气质潇洒而又英武。

    “褚子平绝非短命之人,日后总有机会见面。”说到这里,刘景顿了一下,又问刘宗道:“从兄,你曾亲临巴丘,以你观之,北军如何真如传言那般,有水步十万之众”说实话这个数字,刘景并不太信,毕竟刘表以区区数郡之地,养活三五万大军或可,十万人就太夸张了。

    刘宗面色凝重道:“仲达,你千万不要小看刘景升,其虽是儒人,不习军事,却也不能小觑。我曾亲眼目睹北军,精锐远胜我等南人。至于北军人数,就算没有十万,五万总是有的。”

    刘景点点头,说道:“屡挫曹孟德之辈,我自不会小看。”事实上刘景对刘表的重视,远超任何人,因为历来创业,初期是最艰难的,刘景若是能够跨越刘表这道障碍,天下何足与论。

    刘景又道:“据说此次北军的统帅乃是蒯异度、蔡德珪,蔡德珪才智一般,绝非帅才。倒是蒯异度,乃是冠绝荆州的才杰之士。前年我北上迎亲之时,其为章陵太守,治所就在新野,不过那时他刚好返回襄阳,终是无缘一见,心中一直深以为憾。”

    刘宗点头同意,说道:“蒯异度确实有大才,指挥数万之众,如臂使指。”

    刘修在旁边说道:“伯嗣你也不差,于败军之际,收拢溃兵,逼退吴巨,安全返回。”

    刘景一脸好奇道:“怎么回事从兄,快和我说说。”

    刘修将刘宗的事迹说了一遍,刘景得知刘宗竟然在全军溃败之时,成功带回四千余士卒,百余艘船只,不禁目瞪口呆,良久叹道:“自古节制败军,最为艰难,从兄竟有如此之能,虽古之名将,何以加之”

    刘宗颇为自喜,摆手道:“不过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之事,仲达言之过矣。”




第二百零一章 冲城
    刘景知道族兄刘宗昔日未出仕前,见天下纷扰,乃阴以兵法部勒门客,常往来浏阳山中射猎,是一个知兵之人。然而他在巴丘战败后展露出的杰出军事才能,还是令刘景感到万分吃惊。

    自古节制败军,最是艰难。历史上街亭一役,马谡刚愎自用,不听人言,舍弃城池而上山,结果被张郃断绝汲道,大破之。

    全军溃散之际,先锋王平临危不乱,将所部千人鸣鼓自持,张郃疑有伏兵,未敢进攻。于是王平收合诸营遗兵,平安而返。

    正是凭借着这一战的表现,王平受到诸葛亮大力提拔,封侯拜将,并成为无当飞军的统帅。

    刘宗在巴丘的表现,丝毫不比街亭之时的王平差,刘景岂能不感震惊因此才发出“虽古之名将,无以加之”这样的感慨。

    刘宗、刘蟠、褚方、蔡升……刘景心中不禁深深感慨,史书上只有短短一行记载的荆州南北之战,到底埋葬了多少英雄豪杰。

    对于刘景的夸赞,刘宗颇为自喜,在他心中,刘景的一句话,抵得上旁人一千句一万句。

    在谦虚一番后,刘宗正色道:“此番之所以能够全身而归,实有赖仲达之前的提醒,若非如此,我恐怕也会如其他人一样蒙在鼓里,大难临头而不自知,稀里糊涂丢了性命。”

    “这怎么能说是我的功劳呢”刘景缓缓摇头道:“自古善谋者众,能断者寡,提醒从兄之事,只是我自己的推测,有与没有,还在两可之间。而从兄心中警醒,临危不乱,明智果决,不仅部曲整齐,更能统合溃兵,逼退吴巨觑觎,率众而归,这是只有良将才能做出的事情。”

    刘宗手抚短髭,想要自矜,脸上却是难掩笑意。

    刘修在路上已经看过了刘景写给刘宗的书信,是以问道:“仲达,你怎么知道吴巨会反”吴巨深受张羡的信任,可以说是长沙最不易反叛的人,然而他偏偏反了,令长沙上下倍感震惊。

    “我并不知道吴巨会反。”刘景笑着说道:“观刘景升昔日单骑入宜城,只用蒯异度之谋,便平定了荆州逆乱。此番北军南下,统帅正是蒯异度,其人深中足智,计略过人,必会多用谋略。

    刘景升乃荆州牧,有大义在身,长沙士民虽与张府君同心,但肯定也有不少心慕北方之人,吴巨就是其中之一。此辈稍加笼络,便有可能反戈,蒯异度肯定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刘宗和刘修不禁面面相觑,就这么简单如果仅止于此,他们也能想到,只是这毕竟是假设,心里很难重视起来。也只有刘景,才会郑重其事的说出。难道,这就是双方的不同之处吗

    事情当然不止于此,刘景是知道历史上吴巨乃是刘表的部将,从而反推得出的结果。即便如此,他也不敢百分百肯定,只能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结果他猜对了,成就了刘宗。

    刘宗说道:“吴巨成名日久,平素又无恶行,我与他虽无深交,却也认为他是一个人物。没想到他竟是如此不忠之徒,张府君对其恩宠,远在诸人之上,值此危急关头,他却背离忠信,反戈一击,真乃我辈之耻也!”

    蔡升不屑地撇撇嘴:“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区雄、吴巨,莫不如此。”

    马周站在蔡升身旁,听闻区雄之名,不由回忆起昔日两人在市中奉刘景之命,擒拿区雄的场景,便出言问刘宗道:“说到区雄,刘兄,你可知道他的下落”

    “不知。”刘宗摇头道:“我一路回临湘,都没有看到他的身影。依我看来,他不是死于乱军之中,就是被北军俘虏了。”

    马周冷笑道:“这狗贼外刚内怯,他若被俘,必会投降北军。”

    蔡升连连点头,深以为然。

    刘景不以为意,对现在的他来说,区雄不过是蝼蚁般的人物,根本不值得他关注。话题一转,刘景提起身在临湘的刘蟠:

    “我现在唯一担心的,便是从兄的安危。我已经让刘(祝)文绣送信给他,劝说他南下避祸,不过以我对从兄的了解,他十有**不会同意。”

    刘修脸上露出一抹苦笑,说道:“元龙肯定不会同意,他前些日还写信劝我顾全大局,率兵回临湘,与长沙共存亡呢。”

    刘景闻言颇有些哭笑不得,刘蟠这种不遗余力挖自家墙角的行为,他真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刘宗叹道:“仲达这是多此一举。大兄是什么样的性格,我们心里都该一清二楚,越是危机之时,他越是不会离开临湘。”
1...5253545556...5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