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南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一袖乾坤
难道天子再派出个御医前往福建为郑芝龙诊病吗?
这样一来这个御医恐怕又会像之前的钦使一样遭遇意外,不是葬身火海就是落水而亡了。
郑芝龙如此强硬的表态就是做给朝廷看的。
作为天子,朱慈的权威受到了挑衅。
此时的郑芝龙,跋扈程度比之当年的祖大寿有过之而无不及。
朝廷如果不严肃处理,威望便会跌至谷底。
可是难道要兵戎相向吗?
毫无疑问大明现在的军队数量是可以碾压郑芝龙的。只要在陆地上打郑芝龙根本不是对手。
可问题是郑芝龙未必会和你在陆地上决战啊。
郑家拥有一支规模庞大的水师,打不过跑就是了。
到了海上,郑芝龙便可以没有任何顾忌了。
最坏的情况便是郑芝龙带领这支水师投清
第三百三十七章 圣旨(第二更!)
郑芝龙率水师投清,这是最坏的结果,也是朱慈绝对不能接受的。
因为这会彻底逆转明清的水师实力,使得大明的处境更为艰难。
稍作思忖后朱慈第一时间召路振飞进宫商议。
路振飞入宫行礼后朱慈给他赐座,君臣二人就这么对坐而谈。
路卿家,你来看看这份奏疏吧。
朱慈苦笑一声,把郑芝龙上的那份奏疏递给了路振飞。
路振飞双手接过奏疏,十分认真的展开来看。
一开始他还神色如常,但他越看越惊额头冒出了豆大的汗珠。
他当然明白郑芝龙跋扈,也知道郑芝龙是当今天子的一块心病。可他却不敢想象郑芝龙敢如此恣意妄为,胆大包天。
杀害钦使,威胁朝廷真是狂妄至极。
陛下,郑芝龙这份奏疏看似在请罪,实则是在向朝廷示威啊!老臣以为必须严惩!
朱慈摇了摇头道:朕又何尝不想严惩他呢?可现在形势十分复杂,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啊。路卿家还记得在淮安时朕与你说过的话吗?
路振飞听的一愣。
在淮安时他遇到了逃难至此的太子,君臣二人就此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太子登基之后路振飞也一飞冲天,一路做到了兵部尚书。
可以说一切都是从淮安二人的相遇开始的。
路振飞当然忘不了那个时刻。
殿下谆谆教诲,臣时刻铭记于心。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路卿家是要做大事的人,朕也是要做大事的人。
朱慈顿了一顿道:郑芝龙蔑视朝廷狼子野心,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但只要郑芝龙不反,最多福建就是一个辽镇楚镇的局面。但若是郑芝龙反了可就覆水难收了。
路振飞沉默了。
他当然明白天子的意思,现在大明同时应付东虏沙定洲张献忠三股势力,可谓是三线作战。
以大明的财力已经是隐隐有招架不住的意思,若再和郑芝龙开战恐怕真的会全线溃败。
可是朝廷毕竟是朝廷啊。郑芝龙如此嚣张,如果不予以惩治威信何在?
陛下就打算这么算了?
朕当然不会就这么算了。
朱慈双目中闪过一丝狠厉之色,沉声说道:朕会首先限制湖广两广卖粮食给福建。
打蛇打七寸,朱慈这招算是十分针对郑芝龙的了。
郑芝龙通过海路运送粮食卖给满清的事情已经败露,朱慈当然不能眼睁睁看着郑芝龙通敌。
福建本身不是产粮大省,自给自足尚且难以做到,根本不可能向外输送粮食。
郑芝龙卖给满清的粮食都是他从两广湖广买来的。
这种情况下朱慈只要令三省禁卖粮食给福建,便能捏住郑芝龙的命门。
届时不但满清难以通过郑芝龙的渠道获得补给,便是郑芝龙养的这些士兵都会挨饿。
郑芝龙要么妥协,要么反叛。
但他那时再反叛总比现在好应对。
当然,朱慈要做的还不止这些。
朕还会命郑成功加入登莱水师。
路振飞闻言却是眼前一亮。
如果说皇帝陛下之前说的是在物质上限制郑芝龙,之后说的便是要在精神上限制郑芝龙了。
郑成功可是郑芝龙的心头肉,是他名正言顺的接班人。
而如今郑成功是皇明军校的学生,朝廷背景浓厚。
如果天子再命郑成功加入登莱水师的话等于是在敲打郑芝龙,告诉他你别嚣张,你儿子在我手中。
这步棋实在是太妙了,路振飞方才忧心忡忡竟然没有想到。皇帝陛下真是技高一筹啊。
只要朝廷手中有郑成功这张王牌,郑芝龙就会投鼠忌器不敢妄动。
而且看郑成功的样子似乎对朝廷忠心耿耿。
如果将来朝廷真的和郑芝龙开战,甚至可以派郑成功作先锋。这样可以动摇郑家水师的军心。
虎毒尚且不食子,路振飞便不相信郑芝龙真能狠下心来命令手下冲郑成功所在的战船开炮。
陛下,那现在岂不是应该下一道旨意给登莱巡抚张肯堂,命其刻意关照一下郑成功。
这关照二字其中的说道可就太多了。
既有提拔的意思也有监视的意思。
路振飞这话明显是监视意味更重。
朕也正有此意。
不过朱慈却是和路振飞的看法不完全相同。他对郑成功是十分信任的
登莱距离南京并不算太远。
十日后传旨的钦使抵达登州城。
登莱巡抚张肯堂设下香案恭迎圣旨。
钦使抑扬顿挫的宣读了圣旨,张肯堂听的十分认真。
天子先是在圣旨中肯定了张肯堂的工作,对他进行了一番褒奖,随后表示张肯堂要戒骄戒躁,训练好登莱水师。
在圣旨的最后天子特意提到了郑成功,让张肯堂多关照一下这个年轻人。
张肯堂心中窃喜不已。
他此前就有意想要提拔郑成功,并要让郑成功加入剿灭海寇的的战斗之中。
想不到他竟然跟皇帝陛下想到一起去了。
接旨之后张肯堂命人带钦使下去休息,之后命人找来了袁惟泰。
现如今张肯堂已经将袁惟泰看做了心腹,大事小事第一反应都是跟他商议后再做决断。
在张肯堂看来袁惟泰在壮年官员中是能力很出挑的,值得好好栽培。
却说袁惟泰来到巡抚衙门后张肯堂立即叫他靠近些。
张肯堂屏退左右后压低声音道:南京来圣旨了。
袁惟泰虽然微微有些惊讶却也没有表现的太过变色。
毕竟他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了。
昔日刘良佐刘泽清部叛贼兵临登州城下,他亲自募集民壮守城,并登上城头为士兵们擂鼓助威。
这种大场面见过了,区区一道圣旨却是无法令其变色。
你也看看吧。
说罢张肯堂就将圣旨递给了袁惟泰。
袁惟心中十分感激。
这道圣旨明显是天子下给张肯堂的,不然钦使也不会径直来到巡抚衙门宣读了。
而张肯堂却毫不犹豫的把圣旨给他看,这是把他当做自己人了啊
u
第三百三十八章 猎物(第一更!)
这世上最难的是什么?自然是得到天子的信任。 小 说 天子高居云端,他的想法自然不是常人能够揣摩的到的。
简在帝心别看只有四个字,但其中蕴含的奥义却是极为丰富的。
张肯堂在官场之上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
能够做到简在帝心的臣子,不说位极人臣,至少也是股肱之臣的级别。
张肯堂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这种时候自然是要卷起袖子好好干,一定不能让皇帝陛下失望。
至于登州知府袁惟泰,心情和张肯堂其实是差不多的。
巡抚大人得到天子的器重,他得到巡抚大人的器重,不就等于得到天子的器重了吗?
虽然这其中隔着一层关系,但大抵意思是差不多的。
至于天子在圣旨中说要简拔关照郑成功,自然也很好理解。
郑成功是郑芝龙的儿子,又是皇明军校的学生,天子自然要刻意拉拢。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个郑成功是真的肚子里有货。
搜海攻袭海寇老巢的主意不就是他出的吗?
年轻人嘛能够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不错了,也不能对他们要求太多。
抚院大人,下官以为我们应该立刻开始搜海,灭掉一两股海寇!
如果说之前还不用那么赶的话,现在却是必须马上行动了。
这道圣旨既是鞭策也是要求,作为臣子理当立即行动为圣上分忧。
张肯堂微微颔首道:本官也正有此意。便吩咐下去开始搜海吧。记着让那郑成功一齐前往。
下官遵命。
袁惟泰双手抱拳毅然说道
郑成功站在福船的甲板上,任由海风从面颊旁吹过,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当年父亲把他从日本接回福建时他就是乘坐一艘福船,航行了千万里终于抵达泉州。
当时他还不过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权贵子弟。
而短短几年后,他就成为了天子门生,成为了可以为大明建功立业的有用之人。
这个转变真是大啊。
以郑成功的身份背景只要他想,完全可以在父亲荫蔽下舒舒服服的过完一生。可他觉得这样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大丈夫行立于世,就是要凭借自己的双手建立功业。
不知什么时候张煌言来到了他的身后:明俨,你有心事?
郑成功扭过头来微微一笑:那倒不是,就是想起了一些往事。怎么,玄著兄看起来心情不错。
咳咳,实不相瞒某是对能够航行在大海上感到激动。看这汪洋一片,无边无际,让人心情都跟着好了。
稍顿了顿,张煌言接道:只是我们这样搜海真的能够搜到海寇的老巢吗?
此次巡抚大人派来搜海的水师战船一共有三十多艘,几乎占到了登莱水师总船数的三分之一。但这三十艘船分散到辽阔的海域就显得十分渺小了。
所谓沧海一粟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而且水师官兵主要是由神策军组成。这些官兵战斗力和战斗意志都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对于附近海域并不是很熟悉,这也是一个隐患。
郑成功却是毫不担心道:玄著兄放心,在这方面我有经验。
郑成功这样说自然不是吹嘘。事实上海寇挑选岛屿作为老巢一般都有规律可循。
首先这个小岛必须有适合停泊的海湾,这个海湾还得避风。
而且小岛上最好少沙石,多淡水。
要同时满足这些条件的岛屿可不多,这么搜寻过去总归能够发现。
便在这时突然有人惊呼道:船,前面有船!
郑成功和张煌言同时朝那个方向望去,果然看到一艘广船样式的大船。
这艘船距离郑成功所在的座船并不远,若要赶上也就是片刻的工夫。
不过郑成功毕竟不是主事人,他还得问过巡抚张肯堂的意见才是。
此刻张肯堂正自和知府袁惟泰在船舱里喝茶。
船舱被布置的十分精致,一应用具应有尽有,甚至让人感觉不到是在船上。
二人正有说有笑的聊着,郑成功和张煌言便风风火火的冲了进来。
张肯堂微微皱眉,郑成功在年轻人当中已经属于很出挑的了,可还是有毛躁的缺点。看来以后自己还是得多调教打磨下他。
郑贤生,看你这行色匆匆,可是有要事啊?
张肯堂一边捋着胡须一边说道。
启禀抚院,学生发现前方有一艘广船,特来请示抚院是否追击。
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