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南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一袖乾坤
桂王图谋不轨这他是知道的。可是怎么会如此突然的举兵起事?
陛下,消息来源可靠吗?
是内厂急奏,应该不会有问题。
朱慈烺顿了一顿,继而道:本兵,这种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路振飞默然。
皇帝陛下说的不错。谋反这种事情自然不能有丝毫的大意。
那可是关系到皇位归属。
像藩王这种身份历来十分敏感。
便说本朝,先是建文再是永乐,削藩削的乐此不疲。
即便如此,宁王仍然能纠集十万大军起兵造反。
可以说在鞑虏崛起之前皇帝最大的威胁来自内部。
桂王是万历皇帝的亲孙子,血统可谓尊贵。
他对大位有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
只是当今天子的血统更为尊贵。桂王为了上位不得不污蔑当今圣上不是烈皇帝的血脉,意图借此获得机会。
这种说法当然是极为荒谬的,可路振飞不得不承认其杀伤力十足。
自从桂王将这个谣言散布出来,其已经一传十十传百,就连南京城中的卖豆腐阿婆都知晓了。
谣言是禁不绝的,何况是这种事情。
路振飞也知道天子心中难受,便谏言道:陛下说的不错。现在应该通知江西方面以及浙江方面随时做好开战的准备。
广东广西如今都是拥护桂王的,至少明面上如此。
福建的郑芝龙就不用说了。
此人脑后有反骨,这次倭患多半就是他搞出来的,以给桂王分散压力。
包括吴三桂突然攻打湖广,看似偶然但若是仔细想一想这其中难道不是有很多联系吗?
吴三桂举兵是为了分散吸引湖广的兵力,郑芝龙派私兵扮作倭寇闹倭患是为了吸引浙江的明军。
一切的一切不都是为了个桂王起兵创造机会和空间吗?
这么看来这却是一场处心积虑早有图谋的造反了。
更让朱慈烺感到寒心的是,桂王不仅勾结了郑芝龙,还通过这条线搭上了多尔衮。
不然朱慈烺实在不敢相信吴三桂会出现的如此巧合。
具体的事宜本兵可以拿出个章程来。不过朕有几点要求,其一对桂王用兵交由袁继咸去做。其二,除恶务尽斩草除根。
臣遵旨。
路振飞拱手礼道。
圣天子提出的这两点都很合理。
前者,袁继咸是大明如今为数不多的帅才,与之相媲美的,文安之算一个,张肯堂勉强算半个。
除此之外没了。
高杰黄得功郑成功金声桓马进忠虽然也都是猛将,却都是将才,性质有所不同。
至于这后者嘛就更耐人寻味了。
谋反的桂王是当今天子的堂叔,但也正因为此他的谋反不可饶恕。
历史上皇位争夺都是喋血的。
无数手足至亲为了争夺皇位而反目成仇。
父子相残,兄弟相隙。
当今天子仁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可以忍受堂叔的背叛。
对付背叛者最好的办法便是斩草除根,使其不具备反扑的能力。
桂王这一脉看来要绝了。
对藩王灭族和对庶民没有太大的区别。
唯一的区别就是皇帝需要先让宗人府将谋反藩王全族除去宗籍。
如此一来这藩王一脉就都成了庶民,夷九族就没有任何顾忌了。
不然若是不除籍,九族之中岂不是包括了皇帝本人?那还得了。
如今天子要斩草除根也是再正常不过的决定。
要怪只能怪桂王自己被猪油蒙了心,竟然想要推翻当今天子。
像今上这样文武兼备的明君便是打着灯笼都难找啊。桂王自己找死,便莫怪今上心狠手辣了。
陛下放心,臣立刻便去拟个章程出来交由陛下御览。
爱卿退下吧。
朱慈烺摆摆手,有些疲倦的说道。
微臣告退!
待路振飞退下后,朱慈烺忍不住长叹一声。
这把椅子就真的如此有吸引力吗?
他其实真的不想对自己的叔伯兄弟动手的。可是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
桂王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就是把朱慈烺逼到了绝境。
他不得不出手自保。
这不光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大明。
第四百五十九章 多尔衮的心结
吴三桂败走河南,消息传到北京多尔衮大怒,一怒之下竟然气血攻心口吐鲜血,晕厥了过去。
众人费了好一番力气才把摄政王救醒。
可是多尔衮虽然醒了,但精神却是一蹶不振。
吴三桂攻打湖广之前可是信誓旦旦,拍着胸脯保证一定得胜归来。
结果呢?
荆门惨败,郧阳惨败,端是把大清铁骑的脸都丢光了。
吴三桂还厚颜无耻的说这两场仗是小溃,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这就是他看重的股肱之臣?
狗奴才!
多尔衮大口喘着粗气,仿佛不如此就不能呼吸似的。
如果只是单单几场败仗还不足以令多尔衮如此生气。关键是清军已经是一败再败。
长期吃败仗损伤的不仅是硬实力还有信心。
清军最引以为傲的不就是对南人近乎碾压的战绩吗?
可是不知不觉间,从去年起这个战绩已经发生了改变。如果单纯只看近两年双方交手记录,清军甚至处于劣势。
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皇太极主政期间,清军对上明军不说十拿九稳,但十场仗中打赢七八场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现如今多尔衮担任摄政王,清军却在对阵曾经手下败将时一输再输,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这是统治者的问题。
傀儡小皇帝顺治年岁尚幼当然不会担责任。那么责任自然得由多尔衮这个高个子顶着。
话又说回来了,多尔衮本身的对外策略就有一定问题。这种全面出击扩张的策略若是顺风还好,一旦逆风就会失控。
多尔衮十分担心自己的威信因此受到影响。
毕竟朝中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豪格。
这两年豪格虽然没有什么存在感,但暗地里却没少搞小动作。
据多尔衮的线人来报,豪格一直在暗中拉拢亲王贝勒。其中便以代善居首。
对此多尔衮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毕竟没有真凭实据他无法对德高望重的代善下手。
至于其他亲王贝勒贝子也或多或少和豪格有瓜葛。
这种情况下多尔衮是很有危急感的。一旦豪格借机发难他该如何应对?
满洲勇士只崇拜强者,弱者是不会获得怜悯和同情的。
当初皇太极登位,乃是四大贝勒共同议政的模式。
皇太极倍感掣肘,便想着逐渐弱化四大贝勒的作用。
但要做到这点必须有足够的威望。
于是乎皇太极提出了抢西边的策略。
所谓抢西边就是到大明劫掠。
银子不够花?去抢啊。
粮食不够吃?去抢啊。
女人不够睡?去抢啊。
奴才不够用?去抢啊。
满洲人抢西边是举族式的。除了老人女人,所有丁壮全部以牛录的方式集结,然后浩浩荡荡的杀往边关。
长城总会有破损的地段,从那里破口侵入便可随意抢掠,日子过得简直如同神仙一般。
八旗勇士每抢一次西边,他们就赚的盆满钵满,皇太极的威望也随之水涨船高。
不知不觉间皇太极的威望已经高于代善等人一头,是以能够从容不迫的改革牛录制度,完成集权。
可以说皇太极的地位是随着一次次的获胜而提高的。
而现在多尔衮恰恰相反。
他现在不但不能更进一步,窥视大宝,就连保住摄政王之位都变得有些困难。
豪格那个狗东西,一定不会放过这个绝佳的机会。
多尔衮现在要做的就是考虑如何避过此劫。
来人呐,去叫范文程来见我。
多尔衮思前想后还是觉得范文程的主意多。这种时候还是得用汉人啊。
他无奈的摇了摇头闭上了眼睛。
约摸一盏茶的工夫,范文程匆匆赶来。
他来到多尔衮的床榻前跪倒在地纳头便拜。
奴才范文程给摄政王请安。
范先生快快起来吧。
多尔衮虚弱无力的抬了抬右手,惨然笑道:吴三桂打了败仗,如今正在河南休整。本王寻思着朝中会有人借机闹事,特请范先生来商议对策。
范文程如何不知多尔衮指的人是谁。
这清廷之中皆知多尔衮和豪格之间的矛盾。
二人之间为了争夺皇位斗得你死我活势如水火。
虽然最终双方妥协拥护顺治登位,表面上关系缓和。但暗地里双方却把对方当做了直接的竞争对手。
多尔衮提防豪格,豪格又何尝不是在提防多尔衮呢?
其实对范文程来说谁坐那把椅子并不重要,只要是爱新觉罗家的人就行。
问题的关键是多尔衮不这么看。
豪格一日不除多尔衮一日就不能安心。大清内部就永远处于内耗之中。
被幽禁的这段时间,范文程也把问题想明白了。
要想助大清鼎定天下,则必须坚决拥护一人。
最终范文程选择了多尔衮。
一来多尔衮是当权派,手中有兵有话语权。
二来多尔衮也比豪格更适合这个位置。
毕竟多尔衮还是有些城府的,虽然比皇太极差了不少,但比豪格还是要高出一筹的。
为了大清千秋万世的基业,为了爱新觉罗家族的荣耀,也只能牺牲豪格了。
想到这里范文程心下一狠道:王爷不必忧心。豪格有勇无谋,难成大事。他此番不出头则已,若是出头奴才准保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多尔衮听得一怔。
范文程竟然直接说出了豪格的名字。
这是不是意味着他已经公开站在自己这一边了。
一想到这里多尔衮心头升起了一股暖意,欣然笑道:范先生能这么想,本王甚是欣慰。
王爷,奴才有一计可以引蛇出洞。
范文程幽幽说道。
哦?范先生不妨说说看。
多尔衮也是来了兴致,和声问道。
王爷,如此
他低声细语了一阵,多尔衮听得眼前一亮。
这个法子真的不错。还是范先生主意多。
他长长吐出一口浊气,觉得心情好了不少。
若能一举铲除豪格,本王定会整合八旗精锐,助大清鼎定天下。
多尔衮说这话时气势十足。
若真能因为此事因祸得福,吴三桂的这几场败仗便是有价值的。
第四百六十章 豪格出手
多尔衮在忙着给豪格设套,豪格也没闲着。
清军接连的惨败让豪格意识到推翻多尔衮的时候到了。
他纠结了一帮人手在府中密议,商讨如何对多尔衮发难。
王爷,如今要想让多尔衮让出摄政王之位只有以连续的败仗为切入点,一通穷追猛打,绝不能有丝毫的犹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