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振南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一袖乾坤

    打上粥的人便会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一边对着热粥吹气一边咽着吐沫。

    冬天毫无疑问是寒冷的,可这热粥给了他们希望。

    尤其是粥中的红薯,不是稀得而是实打实的粮食。

    这玩意咬上去给人一种很踏实的感觉。

    苍天有眼,真的是苍天有眼啊。

    满洲人待他们如同猪狗一般,他们本以为再也熬不过这个冬天,谁曾想却能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当然除了感谢老天爷以外他们还得感谢大明的皇帝陛下。

    若不是他老人家接纳自己,他们早就是一具具枯骨了。

    这胸襟气量绝不是鞑子可比的。

    便是凭着这一点,天命与气数也该在大明这一边。

    如今他们比任何人都希望看到大明王师打回北直隶去,将那些饱受鞑子蹂躏的同胞救出苦海。




第四百八十七章 设镇安置
    刘贺便是其中的一员。

    作为北直隶保定府人,这个冬天实在是挨不过去了。没有办法只能选择南逃。

    若是能够逃掉自然最好,若是逃不掉也没有办法,这都是命。

    幸运的是经过长途跋涉刘贺终于跟着流民队伍来到山东。

    原本他们以为山东在大明治下,这里的百姓服饰发饰都和他们迥异,会本能的排斥他们。

    事实上他们想错了。在他们割掉辫子后不论是官府还是普通百姓都没有对他们投来敌视的目光。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官府还出面搭设粥棚赈济灾民。甚至连棉衣都给灾民们分发。

    那一刻刘贺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

    还是大明好啊。

    鞑子待他们如猪狗一般,他是无论如何不想再回北直隶了。

    除非

    除非朝廷率部打回去!

    随着城外流民数量渐渐增多,继续任由他们在城外聚集存在许多不安定的因素。

    官府最终出面在府城外给流民专门开辟了一块地,建立一个类似于小镇的存在。

    这个小镇清一色的砖瓦房,看起来非常整齐。

    最让流民感动的是官府甚至派人给每一户送来了柴火和炭。

    这样生火取暖根本不是问题。

    寒冬无情人有情,他们又觉得活着有盼头了。

    刘贺喝完粥后便返回镇中。

    这镇子虽然刚刚建立,但烟火气很足。

    许多人原本就是同乡,自然而然的聚集在一起,聊着从前那些过往。

    刘贺现在的邻居也都是保定府人,同村的便有四五个。

    跟他最要好的便是阿牛了。

    二人从小玩到大,感情十分深厚。

    他们现在合住一间屋子,刘贺推开门见没有人心道肯定是阿牛今日去的晚了还没有排到领粥。

    刘贺将门关上,快步走到木板临时搭起的床头躺了下去。

    未来怎么样刘贺还没来得及想,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没有地不要紧,刘贺能吃苦可以从佃农干起。

    除了给地主交租以外自己总归还能攒一些下来。

    攒着攒着总有一天能够买得起地。

    只要有希望就好啊。最可怕的是看不到希望。

    在鞑子治下刘贺就有这种感觉。

    现在好不容易逃出生天,一定要活出一个人样来。

    刘贺刚闭上眼睛准备小憩一会,便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不用说肯定是阿牛回来了。

    他遂一个翻身从床上起来,踱步前去开门。

    今天你怎么回来的这么晚?往日你可是比我早到粥棚的。

    刘贺随口问道。

    啊,不碍事的,反正去早去晚都能有粥吃。

    阿牛眼神有着飘忽不定,双手一直背在身后。

    你怎么看起来怪怪的?不会出了什么事吧?

    看你说的,能有什么事?

    阿牛强挤出一抹笑容。

    嗯那就好。对了,你手里拿的是什么?

    阿牛无奈只能把包裹拿来解开系着的结道:这是我弄来的几个红薯土豆。你来瞧瞧。

    刘贺听罢吓了一跳:你从哪儿弄的,该不会是偷的吧?

    阿牛翻了一下白眼道:看你说的,你还不了解我吗?我什么时候去偷去抢了?

    那就好。

    刘贺长松了一口气道:我们初来乍到不能给人留下一个坏印象。

    来到青州府后刘贺是无论如何不想再回去了。这里的人热情好客,对他们这些流民毫不排斥,他只想留下来好好过日子。

    你还没见过生的土豆,红薯吧。快来瞧瞧,竟然是这个样子。

    阿牛往刘贺身边一凑,笑嘻嘻的说道。

    被他这么一说刘贺也感到有些好奇,盯着瞅了良久。

    这玩意看上去也没有什么出奇的,怎么就那么好吃呢。

    不论是土豆泥饭还是红薯粥刘贺都吃过了。

    他不得不说这两种东西的口感很好,且饱腹感很强。吃了一些后便再也不会感到饿。不像包谷面做的吃食,吃过没多久就饿。

    好了,这可是我的宝贝,我得留好了。

    阿牛说完便把土豆和红薯从刘贺手中抢走。

    这下刘贺不干了:你这是做啥。这又不是啥稀罕玩意。何况我就看两眼,至于那么小气吗?

    阿牛撇了撇嘴道:我还等着开春把它种下去那。咱还没有地,便就种在屋外。

    刘贺愣了一愣道:啥,你要种土豆和红薯?

    阿牛点了点头道:对啊,不种的话咱们就只能每日排队去领饭吃。反正我觉得挺不舒服的。

    刘贺仔细想想也是,他们有手有脚的总是吃白食也不是个事。

    那咱们也种不了多少啊。

    那可不一定,我听说这土豆跟红薯的产量很高,也许我们种上一些就够吃了。

    阿牛似乎对土豆红薯很有信心,拍着胸脯道:届时我做土豆泥,你熬红薯粥。如何?

    行啊!

    刘贺也被阿牛勾起了兴致,反复搓着手掌道:被你这么一说我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这件事你可不要对外人讲,我怕有人来偷挖咱们的红薯土豆。

    阿牛压低了声音道:别咱们兄弟辛辛苦苦的把红薯土豆种出来便宜了贼。

    刘贺连忙点头:放心好了,我不会对外人讲起的。

    嗯,我先去把土豆红薯放好,然后咱们一起去打水。

    对于在青州府城外设镇安置流民一事,知府和同知的分歧很大。

    按理说主官和佐贰官意见不一,理当以主官为准。

    可同知说的也不无道理。

    府尊,这些流民皆是来自北直隶,不可不防啊。万一他们之中有鞑子安插的细作那可该如何是好?

    同知张彦劝阻道:还请府尊派人监视这些流民,以防万一。

    知府吴连登皱着眉头不发一言。这几日同样的话张同知已经说了无数遍了,他的耳朵都听的起了老茧了。

    在府城外设镇是他吴连登的主意,现在却要派人去搞什么监视,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在吴连登看来张同知这个搞法是万万要不得的。



第四百八十八章 上书天子
    本府还是觉得不可!

    知府吴连登大手一挥道。

    同知张彦瞬间就愣住了。

    这位府尊大人也太顽固了吧。

    事关重大,要面子也不是这么个要法。将来真的出了事,可不是他这一个小小同知担得起的。

    佐贰官向来是给主官背黑锅的,对此张同知可谓是心知肚明。

    不过他可不打算被吴知府带进沟里。

    既然吴知府冥顽不灵,他就只能选择另一条路了。

    离开吴知府的书房后张彦风风火火的回到了自己的官署。

    一府同知办公的官署自然是独立的。

    张彦屏退了左右,撩起官袍在书案前坐定。

    他亲自研磨,待墨研好后提笔蘸墨挥毫疾书了起来。

    他准备向圣天子上书,弹劾知府吴连登。

    通常而言下级弹劾上级会被认为是十分不智的举动。

    其一弹劾若是不成功下级肯定会遭到上官疯狂的报复。

    其二即便被弹劾的上官真的倒了,新来的也不会给那下属好脸色。

    官场本来就是强调秩序强调等级的。那些企图打乱秩序打乱等级的肯定会遭到反噬。

    在官场上下一致孤立下,那个弹劾上峰的官员注定难以走远。

    张彦宦海浮沉多年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可是他却不得不这么做。

    毕竟这件事实在关系重大,若是真的让鞑子的细作混入灾民之中,那危害可比他被官场孤立还要大。

    很可能圣天子一怒之下便把他罢官,那他的前程就全毁了。

    何况只要他因此事被天子记住做到了简在帝心,那么即便被官场孤立又如何?

    既已拿定主意张彦便没了任何顾忌。

    他奋笔疾书,很快就将一封奏疏写好。

    他将奏疏展开先是吹干上面的墨迹,随后一字一句的读了起来。

    这份奏疏乃是他一气呵成写就,故而读起来十分顺畅。

    张彦长长出了一口气。

    府尊,不是我有意要弹劾你,是你逼我的!

    数日后青州府同知张彦上的奏疏经由驿站到了南京,送入通政使司分拣。

    照理说同知这种品级官员上的奏疏优先级不会很高。

    可这封奏疏却是有些特殊,因为打了加急的标志。

    一般这种加急的奏疏都很重要。要么事涉军情,要么和灾荒有关。

    通政使司连忙将其列为最紧要的一档,也顾不得这份奏疏为何是副官上的而不是正官了。

    通政使司只负责奏疏的分拣,之后会命人送入宫中。

    接下来就是内阁的活儿了。

    内阁诸位大学士们会大致把呈递来的奏疏阅览一遍,给出票拟意见。之后这些奏疏又会转送至司礼监。

    司礼监太监也会看一遍奏疏,挑出那些重要的呈递御前,至于那些普通的则自己给出批红。

    数千份奏疏要是每一份都要皇帝亲自批阅,那就是累死也批不完。

    在看到一份来自山东青州府的奏疏时掌印太监刘传宗皱起眉头。

    这个同知张彦竟然弹劾的是自己的顶头上司,青州府知府吴连登。

    这胆子可不是一般大啊!

    更为重要的是这奏疏中提到吴知府不经分辨便将所有灾民全部安置在一个小镇,并且不派任何人监视。

    刘传宗身为东厂头子,对这种事还是很敏感的。

    他隐隐觉得吴知府的行为十分大意,甚至有可能酿成大祸。

    不行,这份奏疏咱家要亲自递到陛下那里!

    思定之后刘传宗立刻拿起奏疏风风火火的朝乾清宫赶去。

    在路上他也仔细分析了陛下知道这件事后会怎么做。

    按照陛下的性格肯定不会放任这种隐患,一定会派人前去筛查。

    但这种事情又不能做在明面上,肯定只能派人暗中调查。

    自打内厂设立以来风头一直稳稳盖过东厂。

    甚至就连东厂和锦衣卫联手也压制不了内厂。

    这让刘传宗感到十分不爽。

    内厂的厂公韩赞周不过是个前南京守备太监,是先帝面前都不得宠的。

    而他刘传宗可是当今天子的心腹,今上还备位东宫时就跟在身边的老人。
1...251252253254255...27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