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振南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一袖乾坤

    侯方域被推得一个踉跄,险些跌倒。

    心中不由得感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那两名锦衣卫校尉押着侯方域穿过朱门,便有个小宦官凑上前来。

    二位可是奉了皇爷的旨意押送侯方域?

    为首一名锦衣卫校尉点了点头:正是,我们奉命押送侯方域来皇城内宫诸监。

    那小宦官笑道:那便是了。二位把此人移交给咱家便是。

    说罢冲身后两名健壮的宦官递了个眼色,那二人立刻拔步上前。

    有劳了!

    那名锦衣卫校尉冲小宦官抱了抱拳,便把侯方域推了出去,交给了两名健壮的宦官。

    内宫诸监是太监的地盘,锦衣卫插不上手。他们把侯方域押解到了,履行完交接手续后任务便完成了。

    侯方域刚出狼巢,又入虎穴,心中直是叫苦不迭。

    不过已经如此了他也不打算再挣扎,先看看这帮人究竟在搞什么鬼再说!

    过了一盏茶的工夫,侯方域被压到了一间低矮的瓦房前。

    几位公公,敢问这是什么地方?

    侯方域心道十二监的衙署不可能这么简陋吧?

    那两名健壮宦官不发一言,身材瘦小的宦官则冷哼一声:狗汉奸!

    侯方域热脸贴了冷屁股,自讨没趣便不再发问,由着两名宦官把他推入了瓦房。

    甫一进屋一股发霉的味道便扑鼻而来,夹杂着些许血腥气。

    侯方域隐隐感到有些不妙,便四下扫了屋子一眼。

    整个屋子除了位于正中的一张形制古怪木床外再没有什么出奇之处。

    侯方域的注意力自然全部被这张木床吸引。

    这张木床大小和普通床没有什么分别,但上面绑系着许多革带。

    一个满头白发,满脸皱纹的老头走了过来毫无感情的问道:这人便是侯方域了?

    那身材娇小的宦官微微颔首道:这人便是侯方域,这个狗汉奸真不是个东西。何老公替他净身,真是便宜他了。

    听到净身二字,侯方域如遭雷击。

    什么,天子竟然想阉了他!

    侯方域怒吼道:你们不能这么对我!天子已经饶恕我了!

    哼,皇爷只是饶了你的死罪。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今日便须对你施以宫刑!

    侯方域面色煞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那小宦官也不与他废话,大手一挥两个身材健硕的宦官便把侯方域连拖带拽弄到了木床前。

    二人在那何老公的指挥下把侯方域严严实实的绑在了木床上,默默退到一旁。

    何老公只朝侯方域两腿之间瞥了一眼,便转过身去,取来一面托盘。

    掀开托盘上的红绸布,里面的工具便露了出来。

    最显眼的便是一只镰形弯曲的阉割刀。

    刀身用金铜打制而成。

    托盘里还有一口木碗,木碗里有半碗热胡椒汤。

    何老公显然很有经验,先命两名宦官把侯方域的裤子扯下,用热胡椒汤对他两腿之间清洗了一番。

    之后他把阉割用的镰形刀在火盆上烤了烤,复又走到了侯方域的面前。

    你们两个上前按住他。

    这是何老公说的第二句话。

    虽然侯方域全身已经被牢牢捆住,但宫刑时的剧痛往往会令受刑人奋力挣扎影响阉割。

    两名宦官遵命执行,直到此时侯方域才反应过来,这帮杀千刀的要来真的了!

    你们不能这么对我!我爹是侯恂!

    何老公依然面无表情。

    他取来一个煮熟的鸡蛋剥了皮,整个塞入侯方域的嘴中。

    这倒不是嫌他聒噪,而是阉割中必备的工作。这么做是怕被宫刑人因为剧痛咬断了舌头。

    一切准备就绪后,何老公捏起镰形刀朝侯方域那话儿比了比。

    你这狗贼,活该断子绝孙。

    这是何老公说的第三句话。




第九十四章 提督操江
    (感谢书友刮脸的熊的4000币打赏。各位看官老爷,看的爽了投张推荐票可好?)

    侯恂起复绝对算是一件大事。

    不过如何安排他的官职,却是足够让朱慈烺头疼。

    侯恂的最大作用是牵制湖广的左良玉,那么从理论上讲授予侯恂湖广总督之职是最合适的。

    左良玉虽然加了宁南候的爵位,但说到底只是一个武将。湖广总督则是总抓湖广军政的文官一把手,光靠名头就能压制左良玉。

    加之侯恂对左良玉有知遇之恩。只要侯恂在武昌开衙坐镇,左良玉多少会收敛几分。

    但实际却很难这么安排。

    最重要的原因便是湖广已经有了何腾蛟。

    虽然现在何腾蛟只是湖广巡抚,但因为总督之位一直空缺,何腾蛟便是湖广实际意义上的文官领袖。

    何腾蛟理政能力水平一般,但钻营政治的水准绝对是一流。

    其在湖广任上,与左良玉打得火热,二人之间十分默契。

    这当然是以牺牲朝廷利益为条件的。

    正是因为何腾蛟对左良玉的纵容,使得湖广军阀藩镇化越来越严重,俨然有第二个辽镇的趋势。

    若是换做堵胤锡做湖广巡抚,湖广的局势绝对不会糜烂到这种地步。当然,把湖广藩镇化完全归咎为何腾蛟的无能有失公允。但不可否认的是,湖广局势的糜烂和何腾蛟的不作为有直接的关系。

    如今的湖广文臣武将相互勾结,形势极为严峻。

    这直接迫使朱慈烺一方面对左良玉采取怀柔的策略,另一方面暗中分化其部众。

    现在朱慈烺只能等,等到堵胤锡分化更多的左镇营将,等到左良玉一命呜呼。

    那时,左镇群龙无首,方是朝廷动手的好时机。

    历史上何腾蛟出任湖广总督,收编忠贞营,完全是把湖广当做自己老巢经营。即便如此,湖广仍然被他搞得一盘散沙。而且何腾蛟此人绝对算不上忠心,其对隆武帝阳奉阴违,大搞权力寻租,公然挑战皇权。

    是以此人肯定是不能重用的,只待朱慈烺对左镇动手时,便可将其一并剪除。

    朱慈烺准备再发一道密旨,命堵胤锡暗中监视何腾蛟,必要时可直接写奏疏密报。

    对于侯恂的使用,朱慈烺征询了两个人的意见,其一是文安之,其二是路振飞。

    文安之建议授侯恂提督操江之职,湖广总督则继续空置。

    他的理由是提督操江负责江防,可以更多的影响长江防御。

    这对于朝廷来说是极为有利的。毕竟荆州府还在闯贼白旺部手中,随时可能顺江而下攻掠武昌。

    侯恂可以利用身份对左良玉施加影响,令其把更多兵力投注到上游江防上去。

    这么做合情合理,又是侯恂发声,左良玉没有理由拒绝。

    如此一来,长江中下游的压力就小了很多。即便左良玉真想像原本历史上搞出一波‘清君侧’,也得花上很长一段时间调动水师。这便给了朝廷准备时间。

    当然,这是最悲观的情况。

    正常情况下,侯恂应该还是能够稳住左良玉的。

    文安之之所以建议空置湖广总督之位,也是因为担心何腾蛟狗急跳墙。在文安之看来,何腾蛟的权力**实在太过强烈,早已将湖广总督视为囊中之物。

    这种情况下如果朝廷贸然派侯恂出任湖广总督,等于狠狠扇了何腾蛟一巴掌。这是何腾蛟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

    若是何腾蛟一气之下丧失理智,煽动左良玉图谋自立,那局势可就彻底无法收拾了。

    所以最好的办法便是何腾蛟与侯恂平级。

    何腾蛟任湖广巡抚,侯恂任提督操江。

    看似二人势均力敌,但因为朝廷在湖广还有堵胤锡这枚暗棋,故而其实在文官层面是朝廷占优的。

    而路振飞则持不同意见。

    他的想法比较激进,认为提督操江一般是加都察院佥都御史衔的,和湖广巡抚平级,难以压制何腾蛟。

    而湖广总督至少会加都察院副都御使头衔,比佥都御史高了整整一级。

    官大一级压死人,侯恂说话底气也足。

    路振飞的观点也有一定道理。

    大明的巡抚总督起初只是临时设立,到后期才逐渐发展为定职。

    饶是如此,其本身也是没有任何品级的。

    不论是巡抚还是总督,亦或是提督操江都要加都察院官职,以风宪官之本职出任。

    按照惯例看,总督确实比巡抚提督操江的都察院加衔高。

    路振飞认为既然要让侯恂压制何腾蛟左良玉,就要给他充足的支持,在官位上做足文章。

    二人一个温和,一个激进。一个属于鸽派,一个属于鹰派。

    从政治平衡上来讲这是好事。

    朱慈烺作为大明帝国的掌舵人,需要听取不同的意见,这样才能够减少决策失误。

    他毕竟也是凡人,是人就会出现判断失误。朱慈烺需要的是在他出现判断失误的时候,有臣子能够提醒他。

    若是臣子都是一个声音,朱慈烺便很可能步入歧途而不知。

    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若是在清平盛世,出现这种失误还不打紧。但现在是乱世,大明周围豺狼虎豹环伺,随时可能被分食,这种情况下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失误。

    朱慈烺本人更倾向于文安之的观点,但路振飞说的亦有道理。

    朱慈烺索性根据两种方案分别进行推演,分析出所有的可能性。

    最终他还是决定采用文安之的方案,加侯恂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衔,授提督操江职。

    这不光是因为这种方案更符合朱慈烺的全盘布局,还因为朱慈烺对侯恂的定位就是个过渡人物。

    如果按照原本历史发展,左良玉还有不到一年的阳寿。侯恂最大的作用便是牵制左良玉,那么左良玉一死侯恂便没了价值。

    那时候如果侯恂只是提督操江,朱慈烺便可以名正言顺的把他调回南京。

    毕竟长江那么长,理论上提督操江可以到任何长江沿岸的重镇任职。

    湖广总督的位置,朱慈烺是准备留给堵胤锡的。此人的能力不在文安之之下,完全可以撑起湖广的一片天地。

    既然如此,湖广总督的位置还是先空着好。



第九十五章 哄抬米价
    (第二更,求推荐票支持!)

    这日子过不下去了!

    刘陈氏看了一眼家中见底的米缸,长叹了一声。

    打一个月前,南京的米价就开始见涨。一开始涨的并不算快,刘陈氏也没有太注意。可从五日前,粮价便开始暴涨,从每石米一两银子涨到了一两三钱,又接着涨到了一两五钱,三日前涨到了一两六钱,昨日更是攀到了一两八钱!

    五日之内,米价从一两一石涨到了一两八钱一石,足足涨了八成!

    这直是把刘陈氏吓傻了。

    她的丈夫不过是个私塾的教书先生,一年的束脩加在一起也不过二十两。这么算下来,赚的银两全部买米都不够。

    她们这样的小户人家没有囤积米粮的习惯,基本都是现吃现买。

    是以米缸中的米粮从来都是浅浅一层。

    如今已经断了粮,再不去买就得挨饿。家中虽说还有七八两存银,但现在这个粮价也太离谱了,揣着银子去买粮不等于上杆子挨宰吗?

    刘陈氏咬了咬嘴唇,最终还是决定去邻居家借些米来。

    她邻居王贺氏的夫家是做绸缎生意的,一年少说也有上百两银子的进项,算是这一代街坊邻居里少有的富户。她和王贺氏平日里的关系不错,这番遇到难处前去借粮,对方好歹会借一些吧?

    思定之后刘陈氏便抱着个空坛子出了门。

    王贺氏的家就在刘陈氏家西边,她轻叩了叩门,不多时便有一个三十来岁的妇人前来开门。

    见是刘陈氏来了,王贺氏微微笑道:妹妹怎么来了,快屋里坐。

    她先是把刘陈氏让进院子,再四下望了望把门插好。

    她丈夫一早就到柜上了,家中只有她一个妇人,还是小心一些为好。

    王家的院子是个二进的,外院一般是待客用的,内院则供自家人居住。

    王贺氏把刘陈氏让到外院的小厅中,沏了一壶茶给自己和刘陈氏各倒了一杯。

    妹妹,你今日可是又泡了酸菜,拿来一坛叫我尝鲜?

    见刘陈氏手中捧着一只坛子,王贺氏嘤声笑道。
1...4344454647...27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