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南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一袖乾坤
魏得功站在归德巡抚衙门前,声嘶力竭的怒吼着。
经他一番打听,如今高杰率军进抵河南归德府,大军就驻扎在归德府城。
一名高杰的亲兵上前责斥道:休得放肆,大帅正在和巡抚越大人,巡按陈大人,参政睢阳道袁大人在内衙商议要事,怎么可能见你?
魏得功冷笑道:我是大帅派往河南北部侦查的斥候,有重要军情向大帅禀报。若是贻误了军情,这个责任你担的了吗?
你!
那亲兵直是被问的怔住了。
哼,老子便替你通报一声,若是惹恼了大帅你自己担着!
魏得功闭上眼睛,努力使自己镇静下来。
那些鞑子骑兵明显是往睢州方向去的。
魏得功虽然一路抄的小路,但抵达归德府城的时间肯定比那些鞑子骑兵抵达睢州的时间晚。
还好大帅还没有离开归德府,不然魏德功的一切努力就白费了。
过了半盏茶的工夫,那亲兵折而复返,冷冷道:大帅要见你,进来吧!
魏得功睁开眼睛,深吸了一口气拔步朝大门迈去。
要说起来,河南巡抚越其杰的巡抚衙门设在归德府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因为偌大个河南,只有归德府还在大明治下。整个河南中部北部都在清军控制下,而豫西则被李自成的顺军占据。
饶是归德府一府之地也不太平,睢州许定国听封不听调,俨然就是军阀做派。此人甚至屡次纵兵在归德府境内劫掠,甚至还让属下士兵扮作土寇攻打过归德府城。
越其杰虽然什么都明白却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他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朝廷大军。
徐州总兵高杰率部五万人从山东进入归德府的那刻,越其杰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
有这五万精兵在,睢州的许定国当然不敢造次。
越其杰甚至认为,高杰可以用武力强迫许定国一同北伐,给予兵力空虚的东虏致命一击。
如今整个河南北部只有祖可法部清军驻防,高杰大军一至,缺兵少将的祖可法势必溃逃,收复河南指日可待。
越其杰崇祯年间曾任凤阳监军,后调任河南巡抚。他当然不希望自己只做一个名不副实的巡抚。如果河南收复,他这个巡抚做起来才有滋味啊。
花厅之中坐着的文官除了越其杰还有巡按陈潜夫参政睢阳道袁枢,都是越其杰的至交好友。
他把二人找来就是想和徐州总兵高杰一同商议出一个北伐的万全之策。
第一百一十三章 及时雨魏得功(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只是讨论了一个多时辰却没有讨论出个所以然来,越其杰不由得有些忧心。
他冲高杰拱了拱手道:高总戎即便要去睢州,也该多带些人手。越某听说河南总兵许定国已经隐隐有了降清之意啊。
高杰却是推了推手道:越抚台多虑了,袁公当初以右佥都御史巡抚登莱时,那许定国可是拜在袁公幕下的,如今袁参政以恩主之子身份与高某一同前往睢州,许定国怎敢生出歹心。
高杰所说的乃是一桩陈年旧事了。
昔日袁可立于天启二年四月初十奉旨巡抚登莱。河南太康人士许定国拜在袁可立幕下,颇是受到袁可立的器重。
正是因为袁可立的提拔,许定国才能一路高升,最终做到河南总兵的位置。
可以说,袁可立是许定国的恩主。
而参政睢阳道袁枢正是袁可立之子,高杰的意思是,许定国即便对他高杰不敬,难道还会对昔日恩主之子不敬吗?
此番他奉圣旨北伐,是想联合所有能够联合的力量。
大明在河南只有许定国一股势力,若是高杰跟许定国搞僵了,十分不利于北伐大计。
是以高杰才准备只带亲兵前去睢州以表达自己的诚意。
越其杰无奈之下只得冲袁枢递了一个眼色,示意他发声。
袁枢也不犹豫,咳嗽一声道:高总戎此言差矣。家父虽然对许定国有过知遇之恩,但此人生性凉薄,未必会念及旧情。何况家父早已故去,所谓人走茶凉,恐怕他连做做样子都懒得做了。
高杰不曾想袁枢会这么说,愣了一愣道:若真如此,这许定国也太不要脸了吧。难道这厮真的与东虏暗通款曲?
陈潜夫见状连忙劝道:事关北伐大计,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这下高杰也有些犹豫了。
花厅中四人,除了他自己外,其余三人都不看好许定国。
这姓许的真起了不臣之心?
便在这时有亲兵来报,说那斥候已经带到。
高杰挥了挥手,示意把人带进来。
魏得功走进花厅,见四位大佬依次坐在上首,也不犹疑当即跪倒在地冲高杰行礼道:标下斥候营魏得功,拜见大帅,拜见诸位大人。
高杰嗯了一声,沉声道:你说有重要军情禀报于本帅,那便说吧。
这
魏得功朝越其杰陈潜夫袁枢等人扫了一眼,欲言又止。
高杰看出他心中所想,不耐道:三位大人都是自己人,你不用顾虑。
魏得功这才咬牙道:标下在河南北部侦查时,发现一队十几人的鞑子骑兵往睢州方向去了,标下怀疑这些人是想和睢州许定国商议投降之事!
轰隆!
高杰闻听此言,脑子直是一炸。
什么,这许定国真的想要投降鞑子!
如果说方才越其杰等人判断许定国有意投清只是捕风捉影,那么魏得功的话便是毫不疑问的证据。
如果许定国没有投降鞑子的计划,为何会有十几骑鞑兵专门往睢州方向而去?
本帅再问你一遍,这些可是你亲眼所见?
回禀大帅,标下所言句句属实,那些鞑子确实是往睢州方向去的。
会不会只是路过?
高杰对许定国还心存幻想,说出了一句叫人哭笑不得的话。
越其杰长叹一声道:高总戎的心情,本抚是可以理解的。但事已至此,看来许定国早就意欲投虏,高总戎万万不可以身犯险。
说完这番话,越其杰自己都觉得有些贱。
自土木堡之变后,文官势力便压过了武将。
到了万历天启崇祯三朝,文官的地位进一步升高,甚至连天子都不放在眼里。
这种情况下文官完全可以像呵斥家仆一样呵斥武将,稍有不如意便可叫左右亲侍把武官拿下打板子。
可自崇祯末年以来贼寇四起东虏犯边,天下大乱。
烈皇为了剿贼平虏不得不重用武官,这也导致了辽镇祖大寿楚镇左良玉等人的相继出现。
在乱世手中有兵腰杆子才能挺直,文官与武将的地位瞬间翻转。
除了卢象升洪承畴孙传庭等几个少数的强硬督师,几乎没有文官能够指挥的动武将。
如今卢象升孙传庭战死,洪承畴降清,武将更是个个跋扈。
像越其杰这样手中无兵无卒的光杆巡抚,要是不和高杰合作,是一件事都办不成的。
让越其杰感到稍稍欣慰的是,至少高杰还听朝廷的调令。
朝廷命其北伐,他毫不犹豫的就率部离开山东准备北上。
这种情况下,越其杰当然不希望高杰出现什么意外。毕竟高杰军中部将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李本深李成栋柏永馥三员虎将谁都不服谁。
若不是高杰强势,麾下三将随时可能起摩擦。
如今除了李本深坐镇徐州,李成栋柏永馥都跟随高杰准备北伐。若是高杰出现什么闪失,这五万人的军队很可能瞬间就会土崩瓦解。
是以越其杰才会拼命劝说高杰不要只身前往睢州赴宴,这场宴很可能是个鸿门宴呐。
事实证明越其杰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许定国这厮果然和满清眉来眼去,暗通款曲。
高总戎还是小心为上,不妨率大军前往睢州,有大军压阵谅那许定国也不敢耍什么花招。
陈潜夫朗声建议道。
在他看来,绝对实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不足为惧。
高杰麾下有五万兵马,且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兵精兵。
那许定国麾下满打满凑也不过一万人,其中还有不少老弱辅兵。
看到高杰率领大军陈兵城下,许定国说不定腿肚子都会发软。
陈潜夫认为对付许定国这种无耻小人,就应该直接大棒扫过,用实力逼服他。
等到高杰大军进驻睢州,控制了睢州城,便可以进一步收编许定国的军队。
到了那时许定国便是想要反抗也没了机会,只能乖乖的束手就擒,引颈就戮。
在陈潜夫看来,许定国这种意欲投虏叛国的无耻小人一刀砍了太过便宜,就应该解送南京于西市凌迟处死!
第一百一十四章 天子视察龙江船厂(第三更,求订阅,求月票!)
八月十三,天子驾临龙江船厂。
虽然早已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但龙江船厂的大小官员还是紧张的手足无措。
毕竟对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说可能一辈子都得不到一堵天颜的机会。
朱慈烺之所以选在这一天视察龙江船厂,当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因为由龙江船厂独立造制的第一艘福船在这一天会正式下水。
身为大明帝国的皇帝,朱慈烺当然要在这样重要的场合出席。
如今的龙江船厂虽然不比当年刚刚成立时豪气,但也已经恢复了七八分气蕴,朱慈烺一眼扫去还是基本满意的。
在朱慈烺身后跟着的是郑成功和宋应星。
朱慈烺带二人一同前往视察便是想让他们针对龙江船厂造出的第一艘福船给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毕竟两人一个是《天工开物的作者,一个是福建沿海最大海商的儿子。
朱慈烺在一众锦衣卫大汉将军的簇拥下阔步走到造制福船后厂的船坞中,一众官员工匠纷纷跪倒在地山呼万岁。
朱慈烺抬了抬手示意众人平身。
他今日穿了一件大红色衮龙袍常服,头戴黑色翼善冠,显得十分精神。
朱慈烺振了振袍服,上前一步朗声道:朕知道龙江船厂已荒废多年,能够恢复至今天这个规模实属不易。这都是诸位用心的结果,朕心甚慰。朕时常在想,隆庆万历年间开海后为何龙江船厂反而荒废了,最后朕想明白了,那是因为朝廷把海运都交给了大小海商,自己做起了甩手掌柜!做甩手掌柜当然不需要再自己造船,是以龙江船厂便废弃了。
众人面面相觑,直是不知道皇帝陛下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他们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心,皆是默不作声。
郑成功却是尴尬极了。
要论起大明朝的海商,谁能比他父亲郑芝龙大?
自打接受招安之后,郑氏家族亦官亦商亦寇,完全垄断了福建往日本马尼拉方向的海运。
即便一些小海商想要走货,也得问过郑家的意思,并且需要交上一笔让郑家满意的银子。
至于那些路过福建海域的商船,别管是大明的,琉球的,南洋的亦或是荷兰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的,都必须给郑家交税。
正是靠着收取买路钱,郑家才得以年入数百万两白银,养了一只拥有上千艘战船的水师。
郑成功知道郑家在福建的种种行为难免引起了皇帝陛下的不快,却也一时没有想到好的解决办法。
毕竟郑芝龙是他的亲生父亲,他最多写信劝阻一番,也不可能做的太过。
皇帝陛下重新设立龙江船厂,并命船厂赶制福船,多少有些针对郑家的意思。这让郑成功有些尴尬。
一面是君,一面是父。一面是国,一面是家。
自古忠孝难以两全,他似乎必须作出一个选择。
方才皇帝陛下说的那番话,是说给他听得吧?
陛下说朝廷是当惯了甩手掌柜,这才荒废了龙江船厂。那么朝廷如今重新设立恢复龙江船厂,就是说不想再做甩手掌柜了呀。
朕曾经考虑过由朝廷出面负责海运一事,但仔细考虑后发现有很多难以处理的部分。是以朕才会决定成立皇明贸易商会,由朝廷和诸海商一起把海运事宜做好。
朱慈烺稍顿了顿,继而说道:既然是合作,自然不能把事情都推给诸海商。朝廷必须造船,必须大量造船。眼下皇明贸易商会中属于朝廷的海船或许还不算多,但朕相信半年之后,一年之后,属于朝廷的海船一定可以在其中占据大头!这是朕的期望,也是对诸位的要求。
听到这里,郑成功的心砰砰直跳。
皇帝陛下还是给郑家留了面子的。实际上皇明贸易商会就是朝廷和郑家合作办的。这件事别人不知道,他郑成功还不知道吗?
郑成功几次写给父亲郑芝龙的信,都是按照皇帝陛下的意思修改一番遣词造句的。
看来陛下对郑家在皇明贸易商会中扮演的角色很不满意啊!
郑成功是一个聪明人,聪明人都善于从旁人话中听取弦外之音。
毫无疑问,皇帝陛下在敲打郑家,其亲临龙江船厂观看这艘刚刚造制完毕的福船下水就是最好的明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