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南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一袖乾坤
多铎却是冷笑一声道:那恭顺王可能找到足够的和尚用来破阵?
多铎这么一问却是把孔有德问住了。
是啊,如今太原城周围的百姓都躲到深山里去避祸了,连个活人都找不到,又去哪里找足够的和尚呢。
孔有德尴尬的咳嗽了两声毅然道:若是没有和尚也不要紧,泼洒狗血也可以破除此阵。
见孔有德说的斩钉截铁,多铎冲另一名汉人藩王怀顺王耿仲明问道:恭顺王方才说的可当真?
耿仲明连忙恭敬答道:回王爷的话,确是如此。狗血破除阴门阵有奇效!
多铎大笑道:好,这和尚不好抓,野狗还不好找吗?传令汉军镶红旗旗兵,速速抓几百条野狗来。
多铎军令下的轻松,可命令传到汉军镶红旗固山额真石廷柱那里,却是引得这位名将大怒。
石廷柱认为豫亲王是在有意羞辱于他。
即便汉军镶红旗不能作为主力攻城,也不至于沦落到去抓野狗的地步吧?
不过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固山额真,怎敢对风头正劲的豫亲王抱怨。加之德州惨败在先,他相当于是戴罪之身,面对这么一个不合理的要求也只能遵命执行。
好在汉军镶红旗的旗兵逆来顺受惯了,得知要去抓野狗后并没有太过抱怨,而是分头四散找寻去了。
第一百一十七章 诛杀许贼(第六更,求订阅,求月票!)
八月十六,高杰率部陈兵睢州。
河南总兵许定国率亲兵出城相迎。
虽说高杰并没有直接与他兵戎相见,但看这架势颇有几分兴师问罪的意思。
原因嘛许定国也能够猜到。无非是责问他为何迟迟没有作出响应配合北伐。
对此许定国早已准备好了一套说辞,无非是睢州受到北面祖可法部清军的压力极大,不敢贸然调动城中守军。
高杰似乎也相信了许定国的解释,有说有笑的和他一起进城。
至此许定国暗暗松了一口气。
若是高杰不信他,他还真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但只要高杰进到睢州城中,一切便可以按照计划行事。
从清廷使者抵达睢州的那刻起,许定国便下定决心降清。这绝不是高杰陈兵就能改变的了的。
如果高杰以武相逼,许定国不介意杀掉此人再率部向清军投诚。
高杰如今在残明小朝廷颇受重用,许定国若是能够斩下他的人头也算是向清廷献上了一份大礼。
当然,若是高杰没有逼他太紧,许定国也不想撕破脸皮以死相搏。
一切都要看高杰怎么做。
许定国在故兵部尚书袁可立的府邸设宴,款待高杰越其杰袁枢陈潜夫等人。
酒宴刚一开始,许定国便派歌妓起舞助兴,活跃气氛。
高杰等人喝的兴起,完全不提北伐之事。
许定国心中暗暗窃喜。只要高杰喝醉了,今日这关便算是挨过去了。
明日一早找个由头把他送出城,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谁知在许定国出神之际,高杰猛然间把怀间的歌妓朝许定国扔来。
许定国躲闪不及被生生砸中滚落地上。
高杰拔刀出鞘,厉声道:许定国暗通东虏,罪不可赦!
一瞬间高杰的亲兵纷纷抽刀出鞘,围上前来。
许定国还没来得及站起来,便觉得脖颈一凉,高杰的佩刀已经搭在了他的脖子上。
高将军,你这是做什么!
许定国吓得面色惨白,声音都有些发颤。
许贼,你暗通东虏,今日某便要斩下你的首级祭旗!
高杰冷笑一声,也不与许定国废话,将刀口往外一摆随后重重挥下。
许定国连一声惨呼都没来得及发出,头颅便随之飞起。鲜血从脖颈喷涌而出,喷溅了高杰一脸。
无头尸体倒地,发出一声闷响。
高杰抓起许定国的首级高呼道:许贼已伏诛,投降者免死。
这一切发生的太快,许定国埋伏在暗处的刀斧手还没来得及动手便被高杰的亲兵制住。
他们见许定国已死,遂没了搏命的心思,纷纷扔掉手中兵刃跪倒在地。
高杰冲越其杰递了个眼色,后者立刻清了清嗓子道:本官乃是河南巡抚,现接管睢州一应事务。城中现有存粮兵马多少,速速报于本官。
一个副将模样的军官叩头如捣蒜道:启禀抚台大人,睢州城中现有存粮三万石,步兵八千。末将还知道许贼的金银藏匿之处,愿为抚台大人赴汤蹈火,效犬马之劳。
越其杰又转向高杰,见高杰点了点头这才说道:好,你速速派人打开城门,将粮食移交给高总戎的部下。差事办的好了,本抚可饶你一命。
那副将闻言直是大喜,又是连着叩了十几个响头。
在高杰的命令下,一众亲兵把许定国布置在周围的刀斧手全部绑了起来,驱赶到院子中集中看管。
那副将则被几名高杰的心腹压着前去下令打开城门。
过了不到一炷香的工夫,睢州城门大开,高杰麾下士兵悉数进城接管了各处城防。
一切稳固妥当后,高杰下令把许定国麾下副将参将游击全部召集起来。
这些许定国的心腹只以为要换个对象效忠并没有太过顾虑。
顶天了就是高杰吞并许定国的势力,把睢州城中军队编制打散重新整编,难道还能把他们都杀了?
谁知这些人被带到袁可立故宅后,高杰冷冷说道:许定国身为河南总兵,不但不思报效皇恩,反与东虏暗通款曲,罪无可恕,现已伏诛。汝等身为许定国麾下将官,许贼意欲投虏时未行规劝之责,实乃助纣为虐,为虎作伥。来人呐,把他们全部斩了!
高杰一声令下,亲兵们立刻上前把这些许定国的亲信将领拖翻在地,挥刀便砍。
一声声惨呼传来,十几人顷刻间身首异处。
高杰冷冷扫视了一眼,便继续下令道:院中捆绑的许贼亲信全部格杀,一个不留!
对这些许定国的亲信心腹,高杰不会有一丝一毫的同情。
如果他没有提前得到斥候报信,恐怕现在人头落地的就是他高杰和一众亲兵了吧?
也许这些许定国的亲兵并不知晓主上投虏的事情,但他们与许定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高杰既然已经斩杀了许定国,就不能继续留着这些许定国的亲兵。这等于是在自己身边埋下隐患。
至于那些副将游击参将,都是睢州高层将领,多半是知晓许定国投虏计划的,更是死有余辜。
而睢州城中的普通士兵,高杰准备把他们打散编入麾下各营。
八千人说多不多,说少却也不少,对他实力的提升很有帮助。
如今这些士兵都在营中休息,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高杰只需要把许定国的首级悬挂在辕门上,就可以让这些士兵乖乖的服从安排。
对普通士兵来说根本不在乎效忠于谁。
当兵吃粮,只要高杰能够养得起他们,他们就会心甘情愿的替高杰卖命。
院子中传来阵阵惨呼,高杰的亲兵下手十分狠厉,不到一盏茶的工夫就把院子中的上百人全部斩杀。
高杰命人把这些许定国的亲兵首级全部斩下,与那些高级将官的首级一样插在竹竿子上示众。
至于尸体则全部丢出城去,挖坑埋了。
现在适逢八月,天气十分闷热,若是尸首不及时掩埋引发瘟疫可是很可怕的事情。
第一百一十八章 李成栋谏言(第七更,求订阅,求月票!)
对高杰这种军头来说,兼并别家军队早已是驾轻就熟的事。
他之前之所以对许定国以礼相待,是认为二人同为大明臣子,可以一同北伐。
谁知许定国对朝廷阳奉阴违,暗中与东虏眉来眼去。从斥候禀报他的那刻起,高杰便动了杀心。
之后的一切都是演戏,都是为了让许定国麻痹大意。
高杰带进城中的亲兵虽然不多,但都是精锐中的精锐,个个可以一敌十。
何况举办酒宴的地方就那么大,许定国的人手也不会太多。只要诛杀了许定国和他的心腹,高杰便可以轻松的打开城门,放自己麾下军士进驻睢州控制全城。
事实证明高杰的预料是正确的。
许定国根本来不及做出应对就身首异处做了断头鬼。而他的心腹也跟着主上一切见了阎王。
剩下的普通士兵根本没有什么战斗**,一股脑的投降了高杰。
控制了睢州对高杰来说只是北伐的第一步。
北面还有祖可法的绿营清军扼守,要想突破封锁并不容易。
最让高杰担心的是粮草问题。
睢州城中存粮只有三万石,而收编了许定国部后高杰麾下士兵足足有六万人。
六万人就是六万张嘴啊,三万石粮食不过是六万士兵一个月的口粮。
河南连年大旱,官军又和各路农民军连番争斗,早已是赤地千里。
高杰即便派出部下去百姓家里搜刮也搜刮不到多少粮食。
所以他只能靠从山东获得粮秣补给。
而如今掌控山东大部的是天子的心腹--神策军。
这只新军由天子亲自督办编练,人数在五万左右,奔赴山东驻防的也有两万人。
高杰此先和神策军指挥使赵信从无交情,吃不准摸不透此人的脾气秉性,心里一时有些没底。
他准备先写一份奏疏将睢州之变的情况简要说明报送南京,并在奏疏中暗示大军粮草不足,请朝廷予以调拨。
当然,借势压人只是不得已而为之。高杰也明白要想无后顾之忧的北伐,必须得到赵信驻防的山东方面的全力支持。
农民军的出身让高杰面对赵信这样的嫡系官军有些自卑。但这一步是必须迈出去的。
面对凶残的满清八旗,大明要想取胜必须所有人拧成一股绳,绝不能各自存有私心。
大帅,咱们要不要把探马先散出去,看看豫北的动静。
李成栋双手抱拳朗声道。
作为高杰账下第一虎将,李成栋一直都是积极主战的。
此次高杰北伐,李成栋十分兴奋,建议犁庭扫穴直捣京师。
拿下睢州后李成栋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和豫北的清军交手了。
据他所知,如今驻防在豫北各府县的都是绿营清军。
所谓绿营军,指的是满清入关后对投降汉人军队的一种编制。
这些军队并不像汉八旗那样成旗编制,而是保留原有的形式。
投降时军队是什么样的,编成绿营军后就还是什么样。满清方面最多就是对统兵将领做出一些调整。
譬如统率豫北各部绿营军的就是祖可法。
嗯,倒是可以先侦查一番。
高杰微微颔首,算是认同了李成栋的想法。
这个祖可法你怎么看?
李成栋哈哈大笑道:此子不过是一鼠辈耳,不足为惧!
高杰眉毛一挑道:此人可是祖大寿的儿子,当年辽镇的少将军。
李成栋却是不以为意。
少将军又如何?老子就是个软蛋,儿子又能硬到哪儿去。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李成栋虽然是农民军出身,但并不认为这些辽镇门阀比他们高贵。
说白了,大伙儿都是靠打仗吃饭的。
当年辽镇可是一年拿着朝廷几百万两银子的,却是连战连败一场提气的大胜都没有过。
那些辽镇将领缩卵的本事一绝,就是不敢出城和鞑子野战。
什么祖大寿,祖可法,甚至是吴三桂,都是跑路将军,徒有虚名!
你说的倒也在理。
高杰笑声道:不过此一时彼一时。据说投降了鞑子的军队战斗力都会提升一大截,你可知为何?
这
李成栋面露难色,开始低头思索。
高杰这一问还真是把他问住了。
照说兵还是那些兵,将也还是那些将,为何换了一套军服战斗力便有天壤之别?
我来告诉你吧。那是因为这些降兵降将认为他们有鞑子撑腰,所以可以肆无忌惮的冲杀。所谓扯虎皮拉大旗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李成栋闻言眼前一亮。
是啊,仔细想想是这么个道理。
一直以来大明官军就对鞑子十分畏惧,有‘八旗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说法。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那些降清的大明官军可以狐假虎威,利用昔日袍泽对八旗军的畏惧攻城掠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