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南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一袖乾坤
路振飞微微一笑,把问题又挡了回去。
当然不是。
姜曰广连忙摇头。
他本来想套路振飞的话,结果自讨没趣碰了一鼻子灰,便不再多说。
三日后九卿廷推出的名单送到了御前。
朱慈烺看过这份名单后还是比较满意的。
名单上一共有三个名字。
文安之袁继咸张肯堂。
文安之就不用说了,是朱慈烺专门下旨起复的重臣。
从朱慈烺现在考察的结果来看,文安之的能力绝对可以胜任阁辅重臣。这样一个能臣,若是派去出任登莱巡抚,有些大材小用了。
其他两个人,倒真是很合适。
先说袁继咸。此人是江西宜春人,天启五年进士。历任主客员外郎山西提学佥事湖广参议湖广佥事,崇祯十五年以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职驻节九江出任总督。
袁继咸的官衔全称是总督江楚应皖等处剿寇事务,从名字就能看出来他总督军务的地区涵盖了江西湖广应天(南京)安庆四地。所以许多小说中说袁继咸是江西总督是不准确的。
虽然挂着一个四省总督的名头听起来很吓人,但实际上袁继咸的权力远没有那么大。湖广有何腾蛟,应天更是有天子坐镇。袁继咸真正能够指挥动的也就是江西安庆两地的兵员。
在原本历史中,左良玉纵兵沿江而下,意欲攻打南京。
左良玉曾经邀请袁继咸一同前往,但被其拒绝。
之后左良玉暴毙左梦庚掌权,将袁继咸软禁携带在军中。
左梦庚降清后将袁继咸献给满清做见面礼。袁继咸被押往北京后,满清非常欣赏袁继咸的才华,想要招降他,可袁继咸誓死不从。
最终,袁继咸被清廷下令处死。
死前,袁继咸留下一首《正气吟。
天地治乱,理数循环。湛兹正性,鼎鼎两间。有怀乡哲,炳耀丹青。维唐中叶,秀耸二颜。越在宋季,文山叠山。成仁取义,大德是闲。哀我逊国,方黄臭兰。名成族圮,刚中良难。淑慎以往,学问攸关。我心耿耿,我气闲闲。从容慷慨,涂殊道班。居易俟之,敢幸生还。
其因为气节崇高与文天祥谢枋得并称为江右三山。
不过要是让袁继咸出任登莱巡抚,怎么看都是降职了,面子上不太好看。除非朱慈烺在山东巡抚和登莱巡抚上面再架构一个总督,不过他觉得实在没有这个必要。
至于张肯堂,也是一位了不得的人物。他是松江府华亭县人,说来也巧,此人也是天启五年的进士,与袁继咸是同科。
张肯堂的官运也很不错,最初从余干县知县做起,一路累迁至右佥都御史,于崇祯十四年巡抚福建。
在原本历史中张肯堂在南都倾覆后,拥护唐王朱聿键在福建继位称帝,也就是隆武帝。
隆武帝封张肯堂为太子少保吏部尚书,不久后改为左都御史,执掌都察院。
后来隆武帝被郑芝龙出卖被俘身死,张肯堂不肯降清,漂泊海外,一路辗转去到舟山。
鲁监国三年,张肯堂被鲁王朱以海拜为东阁大学士。
鲁监国五年,清廷总督陈锦率兵攻舟山,张名振张煌言等人护卫鲁王奔赴厦门,留下了张肯堂守城。
城中只有六千兵卒,一万余百姓,张肯堂率众坚守了十数日后城破,张肯堂身着官袍从容自缢。一同自缢殉国的还有张肯堂一家老小二十余口。
张肯堂自缢前也留下了一首绝命诗。
虚名廿载谟尘寰,晚节空余学圃闲;难赋归来如靖节,聊歌正气续文山。君恩未报徒长恨,臣道无亏在克艰;寄语千秋青史笔,衣冠二字莫轻删。
不管是袁继咸还是张肯堂对大明的忠心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气节可比文天祥。二人又都是督抚重臣,改任登莱巡抚也名正言顺。
不过考虑到袁继咸现在挂着总督的名头,‘降职’不太好看,朱慈烺最终还是决定由福建巡抚张肯堂改任登莱巡抚。
第一百六十一章 高杰的抉择(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河南府,洛阳。
巡抚罗绣锦面色凝重。
他此先和祖可法合谋,派怀庆总兵金玉和率所部驰援开封。
这本是借刀杀**水东引之意,想的是借高杰之手灭掉金玉和,同时使北伐明军实力受到重挫。
两败俱伤之下,罗绣锦和祖可法能够收获最大程度的利益。
谁曾想高杰竟然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开封,金玉和所部绿营军全军覆没。
如此一来,高杰占据了开封府,进可攻退可守,极为主动。
罗绣锦却成了惊弓之鸟,吃不好睡不好,尴尬极了。
事情并没有按照他的设想发展,高杰既可以北上攻打卫辉怀庆二府,也可以西进取洛阳。
不论是哪一种都不是罗绣锦想要看到的。
此先他是想让金玉和背这口黑锅,但若是洛阳也跟着失守了,这口黑锅可不是金玉和一个死人能背的动的了。
慌乱之中,罗绣锦只得去找祖可法商议对策。可祖可法这厮竟然托词有恙在身,说什么也不肯前来洛阳。
直到此时,罗绣锦才发觉自己被祖可法坑了。
原来祖可法从一开始就没有把他当做盟友,而是一枚棋子,利用完了就随手扔掉。
若是洛阳失守,罗绣锦势必难逃一死,祖可法却可以从容逃回京师。以他义父祖大寿的关系,他最多也就是受到降职处罚,并不会有性命之忧。
反正把一切罪责推到罗绣锦这个河南巡抚和金玉和这个怀庆总兵身上,便能把自己洗干净。毕竟死人不会开口替自己辩解。
想通这一切后罗绣锦直是愤恨不已。
他不甘心,他不甘心就这么白白被祖可法利用。
既然祖可法已经靠不住了,罗绣锦就必须自救。
河南府的西边就是潼关,罗绣锦决定派人去向西征的豫亲王求援。
前不久豫亲王率部打下潼关,现在恐怕是要进军西安。
罗绣锦派人去求援未必能够追的上,但总归要试一试。
河南尤其是河南北部对于清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若是河南被明军控制,京畿便会遭到直接的威胁。
罗绣锦觉得豫亲王肯定会有所权衡,分出一部分兵马回援洛阳。
豫亲王统领的可不是绿营军,而是骁勇善战的八旗军天佑军。
罗绣锦认为豫亲王只需要派出一只五千到一万人的偏师,就能轻易化解洛阳之危,甚至一举赶跑高杰。
但罗绣锦同样需要作出最坏的打算。
如果多铎还没来得及派兵救援,高杰的大军就已经兵临城下,他该如何做?
是投降乞活还是以死殉节?
罗绣锦不同于入关后归降清廷的汉人,他早在辽东时就已降清,被编入汉军镶蓝旗,是一名旗人。
在清廷治下他得到了一切想要的东西,这在归顺明廷后是绝不可能获得的。
而且一旦他降明,他的家人势必会被清廷方面处死,这是罗绣锦绝对不能接受的。
思来想去,罗绣锦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死死抱住清廷的大腿一条道走到黑。
唉!走一步算一步吧。
罗绣锦一方面派人向潼关方向的多铎求援,一方面在洛阳城内实行戒严令。
戒严期间城中百姓一概不准出城,且实行严格的宵禁制度。
罗绣锦觉得金玉和之所以会快速丢掉开封,并不是高杰部兵强马壮,而是金玉和自己掉以轻心。
一定是高杰派奸细混入城中,趁着夜色纵火引起慌乱再打开城门放高杰大军入城。
要不然,罗绣锦实在想不出高杰是怎么破城的。
罗绣锦自然不会犯金玉和那么低级的错误。
他宁肯错杀一千也不会放过一个。遇到形迹可疑的人直接抓捕起来严刑拷问,一定要保证洛阳不会从内里出问题。
坚守洛阳,以尽臣节。
我罗绣锦生是大清的人,死是大清的鬼!
大帅,我们为何不直接去打洛阳啊!
行军路上,李成栋十分不解的问道。
拿下开封后,高杰稍作休整后便领大军继续北进,攻打卫辉府。这让李成栋感到难以理解。
洛阳比卫辉重要的多,打下洛阳的轰动性可以让南都的士人百姓们欢欣鼓舞好一阵子,捷报上也更容易添彩。
不论是从哪方面考虑都是攻打洛阳更有甜头。
可高杰却要去打北面的卫辉府,这不是捡了芝麻丢了瓜嘛。
洛阳即便打下,你觉得能守得住吗?
高杰冷哼一声道:如今东虏大军都在潼关,若是知道本帅围攻洛阳,肯定会立刻回援。恐怕本帅打进洛阳屁股都没坐热,东虏的大军就杀回来了。
可打下卫辉就守得住吗?
李成栋挠了挠头。
那不一样!
高杰夹了李成栋一眼道:卫辉府距离潼关那么远,东虏即便想救也来不及。远水解不了近渴,等到他们来了,本帅早就率军杀到北直隶了。
他稍顿了顿道:我们北伐的目的是什么?根本就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要让河南北直隶的百姓士绅看到朝廷的雄心。
高杰对于朱慈烺的心思还是作了一番忖度的。在他看来,朱慈烺最希望看到的就是河南北直隶的百姓能够自发的支持朝廷,反抗东虏的统治。
若是放在几个月前显然不太可能,那时候清军呈势如破竹之势,仿佛定鼎天下只是时间问题。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明军不但光复了山东,还光复了河南重镇开封。
而且在这期间清廷颁布了十分严苛的剃发令易服令圈地令以及逃人法。
河南北直隶的百姓苦不堪言,但多是敢怒不敢言。
朝廷若在这个时候派出军队一路北伐,肯定能够收到沿途百姓的热烈欢迎与支持。
说白了朝廷北伐是为了争取民心。
满清在这个时候犯了一连串的错误,朝廷只要抓住这个机会收取民心,那么便大事可成矣。
高杰一番话直是让李成栋顿悟。
他双手抱拳道:大帅所言如醍醐灌顶,末将受教了!
第一百六十二章 皇明不偏安(第三更,为盟主荷塘V听雨加更,加第三更!)
朱慈烺这几日听到的好消息着实不少。
在文安之的努力下,第一版皇明早报的样稿已经送至宫朱慈烺御览。
朱慈烺在看过样报之后很是满意。
想不到文安之的领悟能力这么强,基本按照他的要求实现了报纸的用处。
朱慈烺决定先在南直隶辖境内发行皇明早报,看看反响再说。
毕竟大明的百姓此前从未接触过报纸,适应还有一个过程。
若是反响不错,再在全国推行也不迟。
对此文安之提出了一点担忧,那就是关于报纸刊印的问题。
若是单纯由官府负责刊印,显然不可能印出足够南直隶百姓阅览的报纸。但如果把这个任务交给民间来协办,会不会有损朝廷的威信?
朱慈烺考虑了一番后觉得文安之的担忧不无道理。朝廷即便要找民间来协办刊印,也不能没有任何准入条件。
朱慈烺的意思是在每一府县挑选一两家长期负责协办刊印,也提前把原则与他们讲清楚,这样不会出现许多不必要的问题。
文安之对圣上交办的这件事还是十分上心负责的,从宫中回来后就立刻着手去办。因为提前已经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文安之稍作调整后报纸便可以刊印发行。
两日后,南京城的大街小巷上便多出许多兜售报纸的人。
吴大叔,这皇明早报是个什么东西?你看过吗?
近秦淮河的一处小巷子里,秀才秦礼贯探出半个身子问道。
今天早上他总听到有人在兜售,心中十分好奇。
哎呀,秦相公,你都不知道的事情我老吴咋会知道呢。要不,你买一份看看?若是有趣,也给大伙儿读读。
秦礼贯点了点头道:也好。既如此,我便去买一份回来。
思定之后,秦礼贯单手负在身后,踱步走到巷口,冲卖报的小厮问道:你这皇明早报怎么卖?
公子要买报?我们这是第一次发行,原本是三文钱一份,算便宜些,公子给两文钱好了。
秦礼贯心中暗道这价格倒也不算贵,便先买一份瞧瞧好了。
他从钱袋里摸出两块铜板,拍到卖报的小厮手中。
我买一份。
那小厮立刻欢喜的抽出一份报纸递给了秦礼贯。
秦礼贯接过报纸摸了摸,报纸的页数并不多,一共也就是十来页,用的纸张也是最普通的。
他不禁蹙起眉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