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准空姐的青春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汉无语
随着一声清脆的鞭子声,赛马开始了!勇敢的小伙子们骑上自己的马,在草原上飞奔。前边的小伙子,在阳光下,黑黑的脸儿、强壮的身体给人一种蓬勃的力量。看着他,你就会想到草原上高高飞翔的雄鹰。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牧民的节日盛装,特别是少女和中年妇女的穿着,她们大多着华丽昂贵的藏袍,头上、颈上、手上、腰上到处挂满了饰品,走起路来叮当作响。
藏北高原大草原是指西藏北部辽阔的高原,在那曲境内主要指羌塘大草原。羌塘,是中国五大牧场之一,位于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山脉之间,它不仅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同时也是一个具有丰厚沉积层的文化沃土。
牧民们在这儿创造了梦幻迷离、色彩斑斓的游牧文化。不仅有远古岩画,也有许多古象雄国的遗址,英雄格萨尔王的足迹及故事遍布藏北,玛尼堆,经幡、古塔随处可见,为苍芒的大草原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著名的唐蕃古道贯穿南北。
帐篷是这里的一大景观。在那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到处都是牧民赖以生存的牦牛和羊群,处处可见牧民栖息之所——帐篷。除了古老的牦牛帐篷,还有红、蓝、黄、绿、白五色相间的尼龙帐篷,五彩缤纷,其形状各异,许多帐篷顶上又飘挂着五彩缤纷的风马旗。
我们落脚在一家藏族人的家中,这家藏族奶奶,在这个安逸闲暇的午后忙碌着,她不挺地摇晃着那个酒壶,让新鲜的油脂和水分离开来。这样可口的牦牛酸奶,在阳光下慢慢的发酵,时间会给出关于美味的解答。
胖子看着直流口水,奶奶看他那样就舀了碗刚做好的酸奶给他,胖子乐得眼睛都眯成一条缝了,可惜他喝了一大口后,那表情把我们都给逗乐了,原来刚做好的酸奶没放糖酸得让人掉牙。
第七百章: 古格遗址
我对这次西藏之行最感兴趣的地方却是古格王朝遗址。古格王朝遗址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托林镇,9世纪中叶,吐蕃王朝崩散,部分王室后人逃往阿里,建立了三个小王国,其中德祖衮在10世纪前后建立古格王朝。
巍峨的古格故城坐落于阿里扎达县扎布让区境内托林镇西北的象泉河南岸,距县城19公里。
为曾经拥有百万之众的金戈铁马的吐蕃王室后裔所建,偏居此地7余代国王,距今有13年的历史,于十七世纪灭亡,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物和历史资料。
在这片备受摧残的土地上,唯有寺庙保存完好。山腰中部的几座寺庙分别为渡母殿、红殿、白殿和轮回殿。
这些寺庙都带有浓郁的西藏建筑风格,寺庙飞檐上雕饰的图案多为狮、象、马、孔雀等动物,这种雕饰大概与从冈底斯山脉分流的四条神水同时也是印度河上游的主要河流——狮泉河、象泉河、马泉河、孔雀河的传说有一定关系吧。
古格壁画是古格艺术的精品,虽然他们已经沉睡了几个世纪,如今依然光彩照人。这些壁画包括佛教故事、神话传说以及当时古格人的生产、生活场面等等,内容十分丰富。
透过这些绚丽斑斓的图画,人们不难窥视到昔日古格王朝的政治经济活动以及文化风情,从中去追寻古格兴盛与消亡的历史。
近十数年间于古格遗址周围不断发掘出的雕刻、造像及壁画等揭开了古格王朝的神秘面纱。古格雕塑多为金银佛教造像,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被称为古格银眼的雕像。
而遗存数量最多、最为完整的是它的壁画。占格壁画气势宏大,风格独特,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绘人物性格突出,用笔洗练,丰满动感的女性人物尤具代表性。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及受多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古格的艺术风格带有明显的克什米尔及犍陀罗艺术特点。
传说古格王国时期这个地方素以精于冶炼与金银器制造而闻名,当年阿里三围以托林寺为主寺的下属24座寺院的金属佛像与法器,都由鲁巴铸造。
据说鲁巴铸造的佛像用金、银、铜等不同的原料合炼而成,工艺精湛,通体全无接缝如自然形成,其价值甚至超过了纯金佛像。
其中,最为神奇的还有一种名叫“古格银眼”的铜像,只有古格才能制作,更是被视为佛像中的精品,因为极少流传于世,所以尤为珍奇。长期以来,无人知晓其究竟为何物。
在古格都城遗址北面6多米远的一处断崖上,有一个著名的“干尸洞”。据说这是古格王国灭亡后留下的最后遗迹。洞窟开凿在距地表近3米高的山沟崖壁上,洞口很小,宽08米,高仅l2米。
关于干尸洞内的尸体,据说是古格与拉达克争战时,古格国王不忍眼看着自己的百姓受累,于是与拉达克人达成城下之盟同意投降,但不得伤害百姓!
当古格国王和战士们放下武器之后,背信弃义的拉达克人却将他们全部押解至干尸洞前处以极刑,抛尸于洞内,并把所有被俘的古格子民掠往拉达克,将古格残酷灭国。
第七百零一章: 拉加里王朝遗址
在古格遗址时,有位藏族老人给我推荐了一个更为古老的地方拉加里王朝遗址。
山南曲松县土林环绕。陡崖的台地上留存着拉加里王宫遗址。在这里,演绎了一个王朝的传奇历史。拉加里王宫遗址现存建筑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建筑藏语称“扎西群宗”,始建于13世纪,现存最高为12米的宫墙残段和南、北大门;中期建筑藏语称“甘丹拉孜”,建于15世纪,为拉加里王宫遗址现存主体建筑;晚期建筑称“夏宫”,建于18世纪,现存部分为一基本完整的院式宫殿。拉加里王宫遗址基本保持了原建筑的布局和结构,融合了汉族的建筑风格,在西藏王宫建筑中极为珍贵。
在宽阔平坦的广场上,抬头凝视这座气势磅礴的王宫,大气中又不失灵秀。白宫墙,紫屋顶,描画缤纷的窗棂,屋内精美的壁画……一种尊贵气质扑面而来,它是一种无言的震撼力。
曲松县位于西藏山南地区,原名“拉加里”。12世纪前后,以埃尊赞布为首的一支吐蕃嫡系从阿里西迁至今曲松一带,建起一座名叫“加里”的寺庙,并在此修建宫殿行使政权,拉加里王国就此诞生。
“据说当年吐蕃后裔选择在曲松建立王朝,正是因为此地土林环绕、神似阿里。”后来这支吐蕃后裔以“加里”为名,并冠以“拉(神)”字,逐渐形成了的地方统治集团。直到西藏民主改革前,拉加里王系还统辖有拉加里(今曲松)、桑日、加查、隆子四个宗,方圆达三四百里的广大地区。
距离曲松县城不远,便是拉加里王国新宫“噶丹拉孜”遗址。我们看到,在一座主体民居以红白为纹饰的村落环绕下,修缮一新、三层高的新宫居山间台地,展露着初建时的容颜。台地周围,坍圮的遗址废墟只剩残垣断壁,据说拉加里王国建于公元13世纪的旧宫“扎西曲宗”已大多消弭于此。
“噶丹拉孜”是王宫现存建筑的主体部分,始建于公元15世纪左右,一侧的红宫叫‘旺扎颇章’,两座建筑是相通的,这体现了。”白玛次旦是地道的曲松人,从小流连于宫殿内外的他对拉加里的一切了如指掌,“宫殿广场铺的白石头上有各种藏式吉祥图案,很精美,广场坡度也设计考究,无论怎么下雨也不会积水。”
我们大家注意到,为减轻负重,新宫墙体由草砖堆砌而成,殿内酒窖、会议厅、办公点、礼会殿等建筑单元设计精巧、布局合理。朽坏的门廊立柱、横梁,其上雕刻或彩绘的卷云、花草等图案色彩斑斓。宫殿外不远处的讲经台、仓库和马厩遗址依然保存完好。
当年宫殿的主人在这里制定法律、修建寺庙、开垦农田、设立监狱,向当地富裕家庭收差税,曾一度当起了这方土地的主人。公元18世纪初,在清军入藏驱逐准噶尔部的战争中,拉加里王因协助准噶尔军与清军对抗而受到西藏噶厦政府的严厉制裁,从此拉加里统治权日趋衰退。
第七百零二章: 珠峰大本营
做客他乡,经常在一觉醒来的清晨,恍然间不知身在何处。
人生漫长,许多事,真就如同一场梦。
所谓的梦里不知道身是客,是游历四方旅人的常态。
高原小城定日的黄昏,被落日余晖无私的披上一层金色的光芒,和胖子,梦云坐在定日大桥边说话,看夕阳里的少年赶着他巨多巨肥的羊群浩浩荡荡的归来;住在大桥下帐篷里热情好客的藏族阿妈,让刚放下行囊的我们,生出一次次的感慨和感动。
或者在这样缺氧的地方,人的脑子也会变的简单。这时候想的是感谢爸妈,没在我小时顽皮厌学的时候放弃我,坚持让我把书念下去,最终一个曾经的厌学者也能考上大学,而不必为了生计去放羊。
现在想想,都还像是做了一场梦一样。
第二天凌晨四点,在半梦半醒的状态下被叫醒,出定日过边检站,摸黑在120公里的盘山公路上向珠峰进发。
嘉措拉山口,也称定日界,这里也是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山口,巨大的保护区标牌竖立在公路上,无数的经幡迎风飘扬。嘉措拉山口5248米,水泥标高牌上挂满了五彩经幡。海拔4米以上植被稀少,天空细腻柔软,山地粗砺坚硬。视野的上半部是纯净的瓦蓝色,下半部是单调的赭红和灰黄。除了灰色的山路,几乎没有生命痕迹。藏民在人迹常至之处扯起经幡,经幡多用红蓝黄绿,以其强烈大胆同那天地的单调达成了平衡。
嘉措拉山常常和我们这颗蓝色星球的制高点珠穆朗玛峰联系在一起,因为,凡是打算从珠峰北坡登顶者,他们前往这座世界第一峰的必经之路就是嘉措拉山,因而,嘉措拉山就是珠峰的门户。如果说珠峰是一首气韵悠长的交响乐,那么嘉措拉山就是这支交响乐的过门,虽然短暂且不起眼,却也是构成交响乐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天气晴朗时,站在嘉措拉山山口,不仅可以眺望到珠穆朗玛峰,还可以眺望到另外三座海拔均在八千多米之上的卓奥友峰、洛子峰和马卡鲁峰。诗人聂作平感叹道“在同一个垭口能够眺望到四座八千米级的极高峰,这在318线甚至全世界所有公路翻越的垭口中,都是绝无仅有的。”
当我们最后站在珠峰大本营的界碑前的时候,天色才蒙蒙亮,周围的群山和珠峰刚刚在晨曦里一点点露出冰雪覆盖的容颜。
我们饿着肚子摇摇晃晃的在寒风中,一个个都像是梦游一般。上珠峰的时候,陪同我们的藏族同胞就告诉我们,珠峰就像个脾气善变的少女,常常十天半个月的云雾笼罩,不见真容,有时好不容易云开雾散,却瞬间云遮雾盖,说变就变,简直是翻脸比翻书还快。
这说的我们一路上忐忑不安,生怕这“珠家少女”不给我们好脸色看。
好在我们平常辛苦积攒的人品带到珠峰集中爆发了,不管是去年还是这次,珠峰都娇滴滴颤巍巍华丽丽的展露着梨花带雪的真容给我们,让我们没有白辛苦!
梦云和小迪明显体力不支,我和金刚都扶着她们走,从珠峰大本营下来,阳光明媚,蓝天白云,这才发现凌晨摸黑上山的盘山公路如此险峻,如此曲折,假如开车的兄弟有个闪失,后果不堪设想。
第七百零四章: 绒布冰川
前来观看的多数藏族人,带着酥油茶和糌粑。十点钟,要跳一天的羌姆舞正式开始。先是由带黄色鸡冠形法帽的僧人们拉开了序曲,第一个出场的阿旺,缓缓地沿着院子左侧的木楼梯向下转身,在院子中站定敲起法钹,迎接从楼梯上下来的一个又一个僧人。除了堪布,他们按照年纪的大小出场。楼梯上面的佛殿,每年藏历五月僧尼要在这里念《甘珠尔》,扎西宗乡其他寺庙的僧人也来这里念经。
僧人们两个一组,当他们身穿华美的法衣陆续跳到院子周围时,人群欢呼了起来。院中立根高高的柱子,挂有黄红蓝三色经幡,他们就围绕它不急不慢地跳。八位僧人头戴高帽,他们汇在一起漫步,看上去精彩绝伦。第三场还是刚才的几个,但打扮却可爱的有些卡通味儿短裙、细裤、各色面具和头上的三色旗。
有一半的人手拿绿色的圆鼓,边打边跳。在长长的法号、唢呐和法钹声中,绒布寺的僧人沉浸在自己每一个手势和舞步中。
几乎每一场“羌姆”的服装都要换一套完全不同的色彩。阿旺戴着一副硕大的红脸面具,他饰演的好象是一位尊贵的法王,其步履庄重,后脚紧跟前脚向不同的方向节奏均匀地跳,在这个过程中,“法王”左手别在腰间,右手的指头变化着伸向空中。
绒布寺依山而建,脚下的绒布河是由珠峰北坡的三大冰川——东绒布冰川、中绒布冰川、西绒布冰川部分泉水汇集而成的冰水河流。珠穆朗玛峰面积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山岳冰川就有15条,最大的绒布冰川长达26千米,平均厚度达12米以上。这些冰川类型齐全,其上限一般在7260米。冰川的补给主要靠印度洋季风带两大降水带积雪变质形成。其中最大,最为著名的是复式山谷冰川绒布冰川。绒布冰川冰舌平均宽14千米,面积达86.89平方千米。
冰川上有千姿百态、瑰丽罕见的冰塔林、冰茸、冰桥、冰塔等千奇百怪,美不胜收。又有高达数十米的冰陡崖和步步陷阱的明暗冰裂隙,还有险象环生的冰崩雪崩区。
冰川是在地球重力作用下,万年不化的冰雪沿着山谷缓缓移动而形成的。绒布冰川巨大的冰塔林高达4米,天成地就的各种造型为人工雕琢所无法比拟。
绒布冰川前端可以看到冰塔林、冰蚀湖、冰斗、角峰、刀脊等奇异的天然冰川现象。千姿百态的冰塔林突几而立,有的像锋利的宝剑,有的像古刹钟楼,还有冰桌、冰桥、冰柱、冰洞。冰锥形似一柄柄利剑直插苍弯,又似一群群动物形态万千,其问更有幽深的冰洞,曲折的冰河,奇特壮观,使游人恍若走进一座晶莹圣洁的水晶宫殿。
美丽而高大的“冰蘑菇”使人显得非常渺小;在涓涓溪流流经之处,往往会留下水晶宫似的冰洞,洞口常常挂着许多“钟乳冰”,更显示冰洞之幽深神秘。当我们行走在神秘的冰塔林中时,仿佛进入了神话般的仙景。在1975年,你可看到,在高差可达3米的冰塔林中分布着明镜似的冰湖,似乎是专为千姿百态的“冰塔女神”提供的梳妆工具。当我们穿行于冰塔林中时,我们和冰塔相比形成了极大的高度差异,而当你透过冰塔林遥望珠峰时,你会对人们尊称为“第三女神”的珠峰更加崇敬。
第七百零五章: 魂牵梦萦
人的一生中至少要有两次冲动,一次为奋不顾身的爱情,一次为说走就走的旅行。西藏一个可以圆梦的地方;也是一个美丽、独特而又神秘的地方。那里有令人神往的神山圣湖,涛声阵阵的原始森林,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风格独特的寺庙建筑,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西藏之旅,不只是旅游,而是对爱和友情的融合。我们同行的每一个人,都曾经梦想过这样的场景;冰雪苍茫,群山巍然无声,湛蓝纯净的湖泊。走在朝圣路上古老经幡猎猎着响;手持转经筒的古都僧侣,磕着远古不变的长头,只为一个三生三世的夙愿。
这一路的美景实在是让我们眼花缭乱,永生难忘。在川藏线上,每天都会看到截然不同的景象,即使路途遥远而艰辛,却依然吸引着我们坚持向前。不过,在这次西藏之旅,收获的远远不只是美景,还有人生的感悟。当赶了一整天路终于可以在林芝的小木屋里用热水洗洗脚,当在邦达草原的三岔路口迷失了方向,却又得到热情的牧民们的指引;当在然乌湖边小歇,却迷恋那一束阳光;当在喜马拉雅群山目睹了珠穆朗玛峰在夕阳中颔首,你会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许多人都将视西藏为一生必游之地,甚至着为一生的终极目标。
人间仙境,眼睛的享受,身体的炼狱,是梦想就要努力实现。去一次是不够的,遗忘尘世喧嚣,让心灵去旅行,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条魂牵梦萦的回归心灵之旅吧。
在西藏,经幡是帮忙念经的一种方式,和转经筒的意思是一样的。每当风吹动一次,表示念一次经,祈祷一次。五彩经幡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将藏民们虔诚的愿望传达上苍神灵。
康巴德格印经院,格萨王的出生地。
德格印经院是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又称“德格吉祥聚慧院”,始建于1729年。
传说尼洋河是神女的眼泪汇聚而成,河水清澈见底,蓝绿相间,非常漂亮。尼洋河是一条非常美丽的河,它是雅鲁藏布江的一条支流。藏语称河为“曲”,称湖为“错”。尼洋河,藏人叫它尼洋曲。
尼洋河之美,美在它的水色清澈,翡翠般的绿,飞溅的洁白的浪花。清澈、翠绿、洁白,纷纷攘攘、难分难辨地交融在一起的。藏族人崇拜它为飞花碎玉的尼洋河。
绿松石般的羊卓雍错平铺着厚积着的蓝松松的皱缬着,象少妇拖着的裙幅;宛然一块温润的蓝宝石只清清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若能裁你为带,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我若能挹你为眼,将赠给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把心给了你,你却流下泪水;我把梦给你,你却拒绝了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