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和准空姐的青春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汉无语

    废旧的铁路在白茫茫的盐湖中向远方延伸,望不到尽头,如同在梦境中一般,湖面白茫茫的全是盐,原先运盐用的小铁路就修筑在湖中央,破旧不堪,工业化的遗迹和自然风光的结合也可以如此迷人。

    这条铁轨始建于1958年,所有的部分铁轨是198年,铁轨上上的小火车完成了它的工业使命,但这条贯穿盐湖的铁轨成了一道风景线,在旅者和摄影家眼里,它甚至是浪漫的艺术。湖底盐白如雪,平滑如镜,天上的白云、远处的山峦,与游人的倒影一起呈现在湖面上,如在镜中。

    清晨,太阳缓缓的升起,我们漫步在茶卡盐湖,阳光洒在湖面上,与盐湖自然形成的美丽背景,站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拍出“水上漂”的照片,不用修图,不用美颜。这里的景色美丽极了,湖水连着蓝天,太阳的色彩连着湖水,人站在中间,形成一幅天然美丽的画卷。夕阳西下,太阳落山时,晚霞照耀在湖面上,是一幅不可多得的美丽的画面,大家可以穿着鲜艳的长裙在湖中行走,就像是天边遗落的仙女一般,空灵美丽,仙气十足,随便拍一张照片都是很美的,不可修饰。




第七百一十二章: 敦煌
    “你有没去莫高窟”眼镜问军师。

    “有啊。”军师说。敦者,大也;煌者,盛也。即便是现在,仍忍不住感叹这个名词听起来真有气势。中学时课本里有一篇余秋雨写的《道士塔》,惊为美文,让我埋下了一颗向往敦煌的种子。

    敦煌,这个历经汉风唐雨,几度盛衰,悠悠走过几千年漫长曲折的地方,更是让我们憧憬。何况敦煌还有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它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敦煌的夜,窗外居然闪烁着一颗一颗的星星,我也忍不住怀念,原来已经好久没看见过星星了,甚至忘记其实星空是可以用“辽阔”和“浩瀚”来形容的。

    莫高窟这座石窟的始建历史和缘由,传说有一个来自东土的和尚,这个人不是取西经的唐三藏,而是一位名为乐尊的和尚。他一心向佛,心无旁骛,经常身披袈裟,手持禅杖,不畏艰辛,四处云游。有一天,乐尊西游至大漠中的鸣沙山和三危山之下,走得有些疲惫,就决定在此地稍作歇息,正巧碰上夕阳西下之时,金灿灿的阳光照射在三危山上,他抬头望去,看见了改变他一生、甚至是改变了敦煌的历史的景象——三危山上金光万道。

    万尊佛祖在金光中若隐若现,乐尊心里想这肯定是佛祖显灵了,以此奇异景象来告诉他此处便是圣地。于是,乐尊马上跪下磕头行礼,立誓要在此处拜佛修行,祈求有一天能够得道成佛。

    不久,乐尊筹集好物资,请工匠来到了三危山的大泉河谷,也就是他看见了万道佛光、佛祖显灵的地方,在这悬崖峭壁之中凿开了莫高窟的第一石窟。

    自此,这一千多年间便不断有人在敦煌开凿石窟,最多时数量达千余个,已被清理发现的也还有7多个。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九层的遮檐,也叫“北大像”,正处在崖窟的中段,与崖顶等高,巍峨壮观。其木构为土红色,檐牙高啄,外观轮廓错落有致,檐角系铃,随风作响。其间有弥勒佛坐像,高356米,由石胎泥塑彩绘而成,是中国国内仅次于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的第三大坐佛。容纳大佛的空间下部大而上部小,平面呈方形。楼外开两条通道,既可供就近观赏大佛,又是大佛头部和腰部的光线来源。

    其他的壁画也不错,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人、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此外还有很多表现当时狩猎、耕作、纺织、交通、战争、建设、舞蹈、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画作。这些画有的雄浑宽广,有的鲜艳瑰丽,体现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石窟大多数洞窟的壁画中几乎都有舞蹈形象。有反映人间社会生活、风俗习尚的舞乐场面和舞蹈形象,如西域乐舞、民间宴饮和嫁娶舞乐;有经变中反映的宫廷和贵族燕乐歌舞场景;有天宫仙界的舞蹈形象,如飞天的舞蹈形象,供养伎乐等。



第七百一十三章: 青海湖
    “你去的时候青海湖边的油菜花开了没”胖子问。

    “开了,很美。”军师说,“我们重点是去玩了青海湖。”青海湖又名“措温布”,即藏语“青色的海”之意。位于中国青海省内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内流湖,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

    青海湖地处青海高原的东北部,这里地域辽阔,草原广袤,河流众多,水草丰美,环境幽静。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绵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36米之间。举目环顾,犹如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将青海湖紧紧环抱其中。从山下到湖畔,则是广袤平坦、苍茫无际的千里草原,而烟波浩淼、碧波连天的青海湖,就像是一盏巨大的翡翠玉盘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间,构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壮美风光和绮丽景色。

    青海湖里有个海心山,位于青海湖中心略偏南,距鸟岛约25公里,岛形长,中部宽而两端窄,长23公里,宽08公里,面积114平方公里,岛上最高点海拔3266米,由花岗岩、片麻岩组成,岛东缘有一泉眼,可供饮用。南部边缘岩石裸露形成陡崖,东、西、北为平缓滩地。岛上大部分为沙土复盖,鸟禽集中在岛崖边及碎石滩地栖息。

    鸟岛,又名小西山或蛋岛(因鸟蛋遍地故名)。位于布哈河口以北4公里处,岛的东头大,西头窄长,形似蝌蚪,全长15米,1978年以后北、西、南三面湖底外露与陆地连在一起。鸟岛坡度平缓,地表由沙土、石块复盖,岛的西南边有几处泉水涌流。

    青海湖,她不同于大海的波澜壮阔,不同于西湖的静谧温婉,她让我觉得站在她身边仿佛离天空是那么近,一种梦幻、神圣的感觉油然而生……

    青海湖,蒙古语称她“库库诺尔”,意思是蓝色的海洋。她确实如大海一样广阔。不管我坐着大巴一路向西走了多久,她一直都在窗外陪伴着我。这位热情的藏族少女一定是怕我坐车单调无趣,所以她不遗余力地展示着各种美貌,让我忘了旅途的辛劳。我也情不自禁的感叹,在这雪域高原上还有这么浩瀚的湖泊,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啊!

    来到青海湖边,此时湖面很平静,在阳光的照射下银光闪闪,似乎是这块蓝宝石正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远处天和湖连成了一线,天碧蓝碧蓝的、湖也是碧蓝碧蓝的,让人很难分辨出哪里是天、哪里是水。在这幅蓝色的图画中,点缀着形态各异的白色云朵,它们离我那么近,这是不是大自然送给我的圣洁的哈达呢我忍不住想去触摸它。

    湖畔是碧绿的草原,美丽的格桑花,你为何只在高原上开放是因为你喜欢高原的阳光,还是因为你寄托着藏族人民幸福吉祥的情感彩旗飘飘的经幡,你随风而舞,是在向神灵传达人的愿望,祈求神的庇护吗悠然自得吃着草的牦牛们,你在雪域高原上为藏族人民的繁衍生息付出了你的一切,你就是藏族人民的守护神!

    这就是美轮美奂的青海湖,一颗璀璨的高原明珠,她滋养着高原上的生命,我永远忘不了这个圣洁的地方!



第七百一十四章: 一路走来
    在青海湖两天后,我们就要奔赴下一站张掖。

    就要离开了,在去往火车站的途中,我们很得意的跟司机说,昨天花了10块买了一个哈密瓜,好吃!其他地方卖了可贵了,这下赚到了。

    只见,司机用嫌弃的眼神看着我们说“哈密瓜在这叫做猪见愁,为什么那么叫呢,因为哈密瓜在这没人吃,种出来要么卖到外地,要么烂掉。有时候就用哈密瓜喂猪,猪看到都很愁,所以叫猪见愁!”

    瞬间啊……我们刚刚那种得瑟的,这有种瓜叫黄河蜜,十分甜而且很香!

    被他说得,我们口水都快滴下来了。一致央求大哥把车开到市中心,我们去买黄河蜜。

    但是不巧的是,火车时间来不及了。

    坐上了最烂、最慢、没空调、还老停的绿皮火车。

    这辆火车真让人纠结,没有空调,开车窗风又太大,不开车窗人又能被闷死。

    列车长直接说“这辆车就是最烂、最慢、没空调的车,我们没有办法!”

    不过幸好我们买票买的早,是卧铺,如果是坐票,那真的要崩溃了!

    窗外是一派荒凉的大西北景色。蓝天、黄土还有直晒的阳光。太阳渐渐沉了下去。

    凌晨三点多,我们终于到达了张掖。

    基本这个时候,已经崩溃了,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我们找了个旅馆,睡了五个小时。

    因为8点我们要去张掖,看丹霞。这五个小时的睡眠是多么宝贵!

    第一眼看到所谓的五彩丹霞真的很失望,云层很厚。丹霞的颜色非常浅。一点也没觉得壮观好看。

    随着太阳越升越高,丹霞的颜色渐渐显露出来。奇妙的景色在眼前铺展开来。

    观赏完了张掖,我们往马蹄寺走。

    马蹄寺,真的是一处没有任何修饰的奇妙寺院,建立在山崖上。

    这个季节大片的油菜花已经开始凋谢。路边偶尔见到的油菜花已经稀稀疏疏不成形。

    开车的师傅说,我们应该再早一点来,这样看油菜花是最美的。

    正在我们唏嘘感叹的时候,车的两侧渐渐冒出了一片金黄色。

    往前开,发现金黄色绵延到头,美不胜收。

    第二天一大清早,我们又出发了。一路上昏昏沉沉,卓尔山黑乎乎的竖在眼前,一点也没觉得那么神奇。到达烽火台的时候已经气喘吁吁,心跳加快了。

    天空渐渐露出了一丝红色,人群中有人开始噪舌,云太厚啦,日出没啦,算了,大家撤吧。让我听了无比心烦。的确今天的云太厚了,天边的蛋黄,不可能出来了。心里有点失落。

    随着太阳的升高,云层开始稀疏起来,天空的云呈现一种很有张力的美感。本来毫不起眼的卓尔山也一点点揭开了面纱。太阳的光线,从云层中投出来。撒在卓尔山上,阳光美丽的光斑,让整个世界都立体起来。

    卓尔山的美丽让人流连忘返。一边,绿草像绒布一样罩在整个山峰上。一边,红色的土壤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红配绿,满目妖娆!远处的牛心山。眼前这片美景,阳光透过花花草草,照耀在我的身上。温暖,驱走了清晨的微凉!



第七百一十五章: 塔尔寺
    第一眼看到塔尔寺,我大吃一惊。我已经习惯了汉地寺庙特有的中轴线建筑风格。我以为所有的寺庙都必须这样建设。可是塔尔寺告诉我,错了。塔尔寺整个寺庙建筑,没有用中轴线作参照,而是散落地分布在莲花山的一沟两面坡上。殿宇高低错落,交相辉映。举头观看,颇为壮观。

    塔尔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塔尔寺是先有塔,而后有寺,故名塔尔寺。乃是为佛教第二大佛陀宗喀巴大师所建。

    塔尔寺以大金瓦寺为中心,主要建筑依山傍塬,有大金瓦寺、大经堂、弥勒殿、九间殿、花寺、小金瓦寺、居巴扎仓、丁科扎仓、曼巴扎仓、大拉浪、大厨房、如意宝塔等,组成一庞大的藏汉结合的建筑群。进门眼前就是小金瓦殿,即护法神殿。进门广场右侧就是如来八塔,这现在基本上就是塔尔寺的标志了。八塔又名八宝如意塔,位于寺前广场。为什么是八座塔不是七座或九座原来,为了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中的八大功德。每座塔有自己的名字和寓意。八宝如意塔建于一七七六年,都是尖顶喇嘛塔。塔身为白色。每座宝塔都是方形底座、圆身,像瓶子一样,所以也叫“瓶塔”。塔高64米,是典型的藏式塔。底座用青砖砌成。塔的腰部装饰有经文。每座塔南面有个佛龛,里面藏有梵文。塔中镶有佛龛,上半部分为粉白瓶形,竖有刹杆相轮十三重,刹杆顶端有仰盘、覆盘和镀金的日月宝珠。

    塔尔寺的八座塔内,据说埋葬了该寺历代高僧的衣冠,这也是塔尔寺佛塔区别其它寺庙的重要方面。塔尔寺佛殿里的堆绣、壁画和酥油花装饰,被称为寺内艺术“三绝”,尤以酥油花最有名。堆绣艺术,如今已经失传;壁画,建寺时所绘,已有三百多年,色彩艳丽得像刚刚画好一样。

    红,橙,黄,褐,灰,藏式建筑的主色调,在蓝天白云的印衬下,更有神秘感。阳光下带着阴影的各式各色的窗户,白墙,灰墙,褐墙,棕墙,红墙……

    塔尔寺,让我记忆深刻的,除了辉煌的建筑群,还有便是青藏人民对佛陀的虔诚礼拜。在塔尔寺几乎所有殿宇的廊檐下,都有磕头的人。他们是许愿还是还愿有人告诉我,都不是,就为了信仰。叩拜的人中有喇嘛,有普通人;有藏民,也有汉人;有男人,有女人;还有老者与稚童。他们不停地磕头,一直要磕满十万个才算是了了心愿。据导游介绍,速度快的人要三个月时间才能完成十万个。慢的要一年半载都难说,有的甚至因此失去了生命。他们不管周围游客的熙熙攘攘,心无旁骛地进行这发自内心的伟大的工程,可敬可佩!

    塔尔寺的中心建筑,叫大金瓦殿。整个大殿金碧辉煌,门额上方高挂乾隆御赐“梵宗寺”三个大字。大殿里人潮如涌,只能单向行走瞻拜。殿宇的中心,有一个高高的宝塔,塔尔寺的名字由此得来。塔的中心,有一颗传说中的菩提树。

    菩提真的有树!这棵树有两个枝从屋里的地底下伸到了大殿的外面,并长成了两颗大树。传说中,菩提树有十万片叶子。修为到了一定程度后,能看到每一片树叶上的一尊佛。菩提树,佛的树。佛主就在菩提树下顿悟,成就了佛教这门至今拥有众多信众的宗教。我捡起一片叶子反复端详,只是树叶。我没有修,何来为



第七百一十六章: 玉门关
    “军师,你去了玉门关吗”眼镜问。

    “去了。”军师说。

    玉门关所以古今闻名,除了它特定的地理位置以外,还和许多古代边塞诗人的吟咏有关。盛唐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即为其中最烩炙人口的杰作。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这首诗自古至今广泛流传,脍炙人口。诗中那悲壮苍凉的情绪强烈地感染着人们,引发起人们对这座古老而富有神奇传说的关塞的向往。

    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位于敦煌县城西北60公里的茫茫戈壁之上。现存城垣完整,总体呈方形,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4米,残垣高97米。黄胶土版筑,西北墙各开一门。城北坡下有东西大车道,是丝绸之路必经的关隘、中原和西域诸国来往过乘及邮驿之路。相传当年著名的和阗玉正是经此输入中原,故得名玉门关。

    玉门关又称小方盘城,耸立在敦煌城西北95公里处的一个沙石冈上。关城呈方形,四周城垣保存完好,为黄胶土夯筑,开西门与北门。城墙高达10米,上宽3米,下宽5米,上有女墙,下有马道,人马可直达顶部。登上古关举目远眺,四周沼泽遍布,沟壑纵横,长城蜿蜒,烽燧兀立,使你心驰神往,百感交集,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戈壁的风沙毫无保留地吹走了曾经历史人文丰厚的景观,只留下一个孤零零的黄土丘,一块竖起的石头上刻着“小方盘城遗址”,这就是曾经名满天下的玉门关了。

    很难让人把这座土丘和闻名天下的玉门关联系在一起,眼前是满目的荒凉,戈壁深处是残破的古城墙,在蓝天白云下,愈发显得破败不堪。曾几何时,这座承载着历史沧桑的古老城门,见证了无数次的朝代更替,送走了无数支西行的商旅和驼队。如今这些已经都不在了,只有孤独的牧羊人和他的羊群偶尔从它身边经过。

    走到近前,看着古城墙千疮百孔的残躯,不禁心中感慨万千!汉武帝时,丝绸之路刚被打开,这里曾是重要的门户所在。那时的玉门关商铺、酒馆、客栈林立,往来商队络绎不绝,纷纷在此歇脚、打尖、交易货物,玉门关就成了一处繁华的闹市所在。白云苍狗,光阴茬苒,如今这里只剩下繁华落尽的苍凉和无奈,以及戈壁朔风带来的沉重叹息声!

    玉门关的四周多是戈壁、荒漠和草甸,其他值得观看就只有汉朝的军事防御体系汉长城,以及曾经是粮食和军需的储备地河仓城了。游览玉门关,除了亲身体验大漠戈壁和古老遗迹的荒凉之美,更多的是内心有一种对西部念念不忘的情节!所以,才就有了众多徒步穿越戈壁、荒漠的旅行者!大家心中都有一个西部的执念,这是一生要去的地方。
1...979899100101...1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