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无限召唤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堂燕归来
孙策脸上的阴云,顿时尽收,目光陡然间转向了东面,眼眸中再次燃起了希望之焰。
在那片海域上,他的第一舰队,正在周瑜和吕蒙的统领下,开始跟魏国海军展开决战。
孙策的脸上,傲然重燃,冷哼道:“你说的不错,朕有周公瑾吕子明,还有李舜臣这员福将,当初能大破魏国海军,今日定能再胜,这场战争朕还没有输,朕一定能翻盘!”
三国之无限召唤 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海军雪耻之战
威海港以东洋面。
大海茫茫,无边的海面止,水手的号子声此起彼伏,回荡在海天之间。
一千余艘大大小小的战舰,三万名海军战士,伍子胥率领着大魏海军现有的所有实力向着横亘于前的敌方舰队逼近。
此时已头高升,海上风浪不大,正是开战的大好时机。
此时虽已春末,但海上温度并不高,哪怕是徐徐海风的吹抚,依旧挟裹着寒气。
三万大魏海军将士,却丝毫不觉寒冷,因为他们燃烧的熊熊战意,早已令他们浑身躁热激荡。
“魏”字的皇旗,还有那“伍”字的帅旗,在海风的摇动着,发出哗哗的声响,高高的飘扬在海天之间。
旗舰楼船的顶层,伍子胥手扶利剑,国字脸沉稳如山,锐利沉静的目光穿过茫茫洋面,远望着正在迎面逼近的己军。
年轻而儒雅的陆逊,则着一身白色的衣甲,作为副官站立在伍子胥的身边,神情中同样透着沉静自若。
只是,那份沉静中,却还掺杂着些许忧虑。
与伍子胥不同,陆逊从开始之时,就对天子这道海上决战的圣旨,抱有怀疑态度。
因为倭军虽然在陆上是连战连败,但他们的三万海军却始终未尝败绩,而且还一直在压着他们打。
如果不是青州方面陆战不处,此刻周瑜的海军恐怕还在把他们堵在徐州一线,根本不可能让他们从容的逼近威海港。
但天子却发来圣旨,命伍子胥在会合了郑成功带来的一万扬州海军之后,舰队即刻北上,与倭国海军展开决战。
似乎,天子对这个郑成功很是器重,把他视为了击破敌军的秘密武器。
陆逊却很怀疑天子的判断,他实在看不出那郑成功有何过人之处,对这位新星被天子提拔的年轻将领,所知也仅限于听说他是交州渔民出身,因为捕获了洪秀全,立下了巨功,才被天子器重。
一个渔夫而已,能有多大的本事呢?
陆逊的心中,始终存有这样的质疑,不光是他,包括统帅伍子胥本人,也存有这样的质疑。
只是,他们又知道天子素来不打无把握之仗,况且圣旨已下,他们就算再有怀疑,也只能严格执行。
所以,这一场海上决战,除了郑成功之外,所有人的心中,都未有必胜的把握。
毕竟,倭军中有李舜臣这等福将,大家伙吃够了他的苦头。
陆逊神思之时,舰队继续向西行驶,在海天一线间,无尽的船影撞入了视野之中。
那一团团云朵般的影子,飞快的从海平面下升起,没多久就露出了凶厉的真容。
倭军舰队出现。
一千余艘大大小小的战舰,铺天盖地的列阵于茫茫洋面之上,如垂天而下的云团,徐徐推进。
巨型楼船二十艘,大型斗舰两百余艘,中型的艨冲舰,四百余艘,其余小型的走舸,更是不计其数。
倭军的舰船数量,整体上与大魏海军持平。
只是,当初第一次威海大战失利,魏军折损了半数以上的楼船,故在楼船的数量上,少了敌军近有九到十一艘之多。
倭军将大多数的楼船,统统都布列在了阵前,一眼望去,如巨大的海上城墙一般,气慑压人。
显然,敌军这般列阵,乃是要在气势上也压倒魏军。
中军旗舰上,伍子胥清楚的看到了敌舰的阵形,看着那巨墙般的楼船阵,心中微微掠起几分波动。
他不得不承认,敌军楼船数量上的优势,确实在气势上占所了上风。
各船各舰上的魏军将士们,精神立刻高奋起来,拳头紧握,严阵以待。
当初屡败的阴影,不禁又笼罩在了心头,让魏军上下,都产生了几分不易觉察的忌惮。
后军斗舰上,郑成功却目光冷肃,死死盯着敌舰方向,年轻的脸上燃烧着疯狂的战意。
他的身体都在颤抖。
却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太过兴奋,全身热血沸腾,竟然激动到在颤抖。
敌舰的威势,郑成功清楚的已看到,他也知道指挥这支庞大舰队之人,正是水战之神周瑜。
他更知道,敌军中还有李舜臣这员福将,屡屡在关键时刻,引动天象,帮着倭军击败了己方海军。
除此二人,吕蒙,太史慈,周泰,这些倭军将领,个个都是纵横水上的好手,早已闻名于天下。
至于他郑成功,只不过是一个渔夫,一名海盗,一名默默无名之徒,恐怕连魏军的那些将领同僚们,都有很多人记不住他的名字,甚至根本就不认识他。
如果不是他幸运的俘获了洪秀全,得到了天子的欣赏,此时此刻,恐怕他还在交州的那个小渔村,继续做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无聊透顶的渔夫。
可现在,仿佛上天眷顾他这个平凡人,给了他这样不可思议的机会,竟让他成了一名大魏海军将领,让他能在这场旷世海战中,与伍子胥甘宁这等当世名为并肩而战,与周瑜吕蒙这等强悍的敌人争锋。
就在片刻之前,他都不敢相信是真的,以为是身在幻觉之中。
直到眼前,敌方的舰队,耀武扬威的逼近,撞入了他的视野,才让他意识到,自己并不是身在梦中。
“今天就是我郑成功扬名天下之时,我一定要向天子证明我的能力,我要让天下人都记住我的名字!”
郑成功拳头击在了船在船栏上,眼眸中奔涌着猎猎豪情,暗暗发下誓言。
洋面上,双方舰队相对开进,转眼已相距一里多地,进入交战范围。
海上决战,就在眼前。
中军旗舰上,伍子眉深吸一口气,口中喃喃道:“虽说这场决战未有必胜把把握,但这雪耻的机会岂能错过,无论是胜是败,唯有全力一战了。”
深吸过一口气,伍子胥拔剑在手,大喝一声:“擂鼓,准备战斗。”
嗵嗵嗵——
大魏舰队中,战鼓声震天而起,撕碎了海天的平静。
主帅的号令发出,向前军的甘宁,下达了出击的命令。
前军处,等候已久的甘宁,一声令下,数百艘的战舰,加快速度,破风而去,向着迎面而来的敌军抢先杀上。
魏军抢先开战!
倭军舰队,中军楼船旗舰上,周瑜却一身轻松,俊美的脸上,始终是那种与生俱来的自信。
眼见魏军舰队变化,周瑜目光微微一凝,锁定了那面“甘”字战旗。
“锦帆贼,又是你……”周瑜眉头深凝,眉眼之中,迸燃出了厌恶的怒火。
当年的那个锦帆贼,身为刘表属下,也曾与他站在同一阵营,共同对抗陶商的南侵。
只是,赤壁一役,甘宁的苦肉计失败,不但自己被陶商活捉,也使得当时的孙刘联军赤壁大败。
那一场战役后,刘表覆灭,陶商尽取荆州,夺取了吴国上游之势,从此吴军再也无法阻挡魏军顺流东进,直至被灭国。
而甘宁竟然归顺了陶商,在伐吴的战争中,何等的卖命,立下了汗马功劳。
赤壁之战,乃是周瑜切齿之恨。
而甘宁,这个致使他失败的关键之人,如今再见,如何能不叫周瑜怒火中烧。
轻吸一口气,周瑜手一挥,沉声道:“传令太史慈,命他率本队战舰杀上去,给本将杀了那锦帆贼,新仇旧恨一并清算!”
呜呜呜——
倭军阵中,进攻的号角声,也冲天而起。
旗舰上令旗摇动如风,太史慈得令,即刻一声令下,率三百余艘大小战舰,以楼船开路,加速冲出,疾冲而来的甘宁舰队迎击而上。
转眼间,两军已扑至近两百步之距。
几乎在同时,两军舰船上,弓弩等远程武器,万箭齐发,铺天盖地的射向了对方战船。
嗖嗖嗖!
刺破耳膜的破空嗡响声,数不清的箭矢冲空而起,如陨落的群星,在天空中结成了漫天光网,遮挡了太阳之光。
下一秒钟,利箭倾泻而下。
尽管两军皆有准备,但仍有士卒被利箭洞穿,一声间惨叫声大作,鲜血在各舰上空飞溅。
两方舰队一面互射,一面继续向前推进,转眼就交错在了一团,双方的战术都差不多,巨型的楼船和斗舰凭借吨位高度,以居高临下之势,向着对方乱箭。
中型的艨冲舰,则依靠机动性,肆机游窜,随时抓住时机撞上对方的大舰,发动登舰近战。
一时间,鲜血冲天,箭矢如天罗地网,不断有士卒倒在血染的甲板上,不断有人坠落水中,把海面染红。
两军加起来近七百艘战船,一场激烈的海战,在茫茫大海之上开始。
魏军方面尽管装配了神威弩炮这种大杀器,但由于海上的风浪远大于长江,作战的洋面也要宽阔数倍,故弩炮的威力和准确率都大大减少。
况且当年周瑜他们吃过弩炮的亏,在造船之时就特意进行了装甲的加固,增强了防御力,也大大抵消了弩炮的杀伤。
倭军方面,因为楼船的数量占有优势,所以双方在整体实力上难分高下。
而太史慈和甘宁二人,皆为水战好水,彼此都对对方的战术摸了个底朝天,谁也拿不出什么杀手锏。
是以这场正面拼杀,从一开始双方就实力相挡,混战了许久,把交战的海面都染成了赤红,却依旧分不出胜负。
周瑜怒了。
三国之无限召唤 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水神之威
这场前锋军团海上的混战,到现在为止,都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时辰。
举目望去,己军已死伤过千,战舰损失了数十艘,却依旧与魏军相持不下。
周瑜在屡战屡胜之后,对魏军的海战能力,已经颇为轻视,以为凭借太史慈出手,必能以最快的速度,迅速的击败甘宁前军,宰了那锦帆贼。
然后,他的大军就可以趁势大举进攻,荡平魏国海军。
眼前的战事,却让他的期望落空。
周瑜眉光一凝,拂手喝道:“传令周泰,命他率左军舰队压上去!”
这号令一下,吕蒙神色一动,不禁提醒道:“大将军,这么快就把左军也压上去,是不是太急了。”
周瑜却瞟了一眼岸上,冷冷道:“你没有看到么,岸上的陆战我军已支撑不住了,我们必须要速战速决,本将就是要伍子胥把他的舰队统统投进来,尽快结束这场海战。”
吕蒙目光望向岸边,微微点头,也明白了周瑜用意。
毕竟,威海港的战斗,己军是落入下风的,他们没有时机拖下去,必须尽快的夺取胜利,随后挟着大胜之威杀上岸去,增援步军。
吕蒙遂是领会了周瑜用意,当即也不再多言,忙将他的大将军令传达下去。
旗舰之上,令旗摇动如风,命令向左军迅速传去。
此时此刻,周泰已经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早等着用一场大杀来发泄,瞟见周瑜号令传下,二话不说,率领着左军三百余艘战舰,就杀了上去。
倭军增兵。
里许外,伍子胥看的清清楚楚,陆逊也指向前方,提醒道:“将军,周瑜出动左军了。”
伍子胥微微点头,目光扫望敌舰,掐指数着冲上来的敌船,估摸着数量至少有三百之众。
这也就意味着,周瑜开战不到半个时辰,就压上了近六百战舰,把半数的实力都拿出。
“看来,周瑜这是想速战速决,去援救威海港呢,他也太小瞧我们了……”
伍子胥嘴角扬起一抹冷笑,大手一挥,喝道:“传令,徐盛所部也杀上去,周瑜想速战速决,咱们偏不如他所愿。”
“诺!”陆逊忙将号令传下。
旗舰之上,赤色的令旗也摇动如风,向位于右翼的徐盛下达了命令。
徐盛早已抱定了赴死决心,管他今日胜算如何,总之就是拼了命了,当下二话不说,拔剑大喝一声:“大魏海军将士们,复仇雪耻,报效天子的时候到了,随本将杀上去,拼死一战!”
战鼓声冲天而起,右翼三百余艘战舰,在徐盛的率领下,呼啸而出,挟着震天的杀声,向着战团冲去。
敌我双方,几乎同时派出了己军的第二波舰队,很快就加入了战团,将交战的海域扩大了一倍有余。
放眼望去,漫空血雾飞溅,笼罩了将近三里之宽的海面,双方加起来一千多艘战舰,在这巨大的海域上,展开了空前激烈的混战。
先前甘宁和太史慈的交锋,敌我两军各有优劣,还能勉强打成平手。
眼下,徐盛和周泰两军加入后,魏军这方面,却渐渐开始显露下风。
原因很简单,倭军的楼船数量占据上风。
一艘楼船所装载的弓弩手,足足是寻常斗舰的两到三倍之多,而由于楼船体积巨大,居高临下放箭,杀伤力同样是斗舰的两到三倍。
这也就是说,一艘楼船极限战斗力,抵得上十艘斗舰。
而倭军的楼船数量,足足比魏军多了十余艘,也就是说,换算下来,倭军比大魏多了近百艘的斗舰。
眼下周瑜把几乎七成的楼舰,统统都压了上去,自然是攻势大增,魏军被压制也是正常。
“将军,甘兴霸他们怕是要撑不下去了。”陆逊眉头皱起,沉声醒道。
陆逊的目光,已经开始向郑成功余下的三百战舰望了去,意思是想让伍子胥把郑成功也派上。
尽管他对郑成功的实力到底怎样,并不太熟悉,但这个时候,似乎也只能把宝押在那个渔夫身上了。
伍子胥却沉稳的紧,拂手道:“周瑜的舰队还没有全压上来,我们不能先亮出底牌。”
于是,魏军这边也不顾劣势,始终按兵不动。
里许外,巨舰上的周瑜,此刻已沉不住气了,眼眸中燃烧着复仇的情绪。
他很是兴奋。
正为,就像他事先判断的那样,周泰所部压了上去,凭借着楼船的数量,已经压过了魏军,开始占据优势,这样耗下去,即使是他不派出李舜臣最后的舰队,也必胜无疑。
他同样很焦虑。
因为威海港的战斗已经结束,魏军出人意料的攻势凶猛,这么快就轻易灭了一万守军,夺下了海港。
在此情势之下,周瑜已没有时间这么耗下去,他如果不尽快取得胜利的话,等魏军在威海港站稳了脚,就算他率得胜的大军杀回去也无济于事,根本无法再夺回威海。
那时,他即使取得了这场海战胜利,也终究无法改变他的大日军,被彻底赶下大陆的结局。
周瑜已没有时间。
他拳头握紧,俊美的脸上燃烧起了狂傲却又急迫的火焰,冷哼道:“伍子胥,你想在这里拖住本将,为陶贼的步军争取时间,本将岂会给你这个机会,现在,就本将一鼓作气,再次羞辱你一次吧!”
一声狂傲的冷笑后,周瑜再无犹豫,拂手厉声喝道:“传令下去,叫李舜臣即刻率余下三百战舰,给本将压上去,一举击垮敌军。”
周瑜不想再等了,他要把三万大军尽数压上,靠着李舜臣这员福将,再次上演第一次威海大战的那一幕。
周瑜号令传下那一瞬间,吕蒙的心头涌上一个念头,觉的周瑜有些操之过急了,当即就想劝。
话到嘴边,吕蒙却没有开口。
他已清楚的看到,眼前己军正处于优势,而李舜臣这员福将的运气,又是不一般的好,每每有他出战,多半会引发有利于己军的风云变化,自开战以来,凡有李舜臣参加的海战,几乎是战无不胜。
诸般种种表明,这一战只要李舜臣出击,己军必胜无疑,他似乎并没有什么理由阻止周瑜全军压上。
只是,也不知为什么,吕蒙内心深处,总是有种莫名的不好预感,却又说不出不好在哪里。
“也许,只是我想多了吧……”吕蒙心中这样安慰自己。
就在他思绪飞转时,旗舰上的令旗已打出,向着左军的李舜臣所部,发出了最后的进攻命令。
那一艘楼船上,李舜臣看到摇动的令旗,嘴角扬起一抹冷绝自信的笑容,缓缓的拔出了手中长剑。
那鹰一般的目光,望向了魏军舰队,目光中燃烧着深深的不屑。
是的,他有足够的资本看不起魏军。
想当初,他以韩半岛一名小小部落首领的身份,被孙策看中,加入到了海军舰队。
那时的他,万万没有想到,在第一次威海大战的关键时刻,他的一次冲锋,正好碰上了北风骤起,顺风作战的他,趁势大破魏军,一战扬名。
他当时以为,那只是自己运气好罢了。
但他却惊喜的发现,在之后大大小小的海战中,只要有他出击,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有老天相助,让他借助风云天势获胜。
一次次的惊喜,让李舜臣被孙策,被倭军上下视为了上天赐与他们的福将,就连李舜臣自己也已深信,自己是那水神转世,注定要做这海上的不败战胜。
现在,立功显威的时候,就在眼前,他心中的杀机也狂燃而起。
“伍子胥,你们这些手下败将,又来自取其辱,那就让你们再次败在我海上战神的手下吧……”
一声傲笑,李舜臣手中长剑奋然划下,大喝道:“大日的勇士们,为天皇而战,杀——”
进攻的号令发出,旗舰满帆杀出,左右三百余艘战舰,尽皆汹汹的杀出,扑向了战团。
“将军,李舜臣上来了。”陆逊眼尖,第一眼便看到了那面威风耀眼的“李”字大旗。
伍子胥眉头一皱,原本沉稳如山的眼神中,陡然间掠过了一丝忌惮之色。
他的脑海中,立时浮现出当日一战,李舜臣搅动风雨,挟着顺风之势,大破己军,势不可挡的画面。
今日再见,他岂能没有忌惮。
“先看看情况再说,不要谎,我就不信这姓李的运气,他就真的能一直这么好!”伍子胥极力平伏下心境,决定先按兵不动。
前方处,李舜臣的楼船巨舰,已挟着滔天气势,呼啸撞来。
异变渐生。
原本是清风徐徐,对敌我双方利害相当的海面上,骤然之间就不知从哪里冒出了一股西风。
那股西风,由弱到强,只在转眼间,片刻的功夫,便演变成了呼啸的狂风。
倭军列阵于西边,正好处于上风之口,而魏军则莫名其妙的,在眨眼间变成了下风的劣势。
风势一逆,魏军弓弩的威力骤然大减,射出去的箭矢力道急减,甚至直接就被吹偏了出去。
而顶着狂风的魏军弓弩手们,更被那沾着海水的狂风,吹到连眼睛都眨不开,无法有效瞄准敌人,准确力更是大减。
倭军这边则正好相反,原来因力道不够,无法洞穿魏军防御的箭矢,这下借助于顺风的力道加成,轻松就盾牌了魏军的盾牌防御,再加上不必担心魏军箭袭,可以从容的站直了瞄准射击,一时是杀伤力倍增。
魏军惨叫声大作,血雾腾空而起,数不清的士卒,被力道倍增的利箭洞察盾牌,无情的被射中,坠落在了海水中。
那李舜臣更是一马当先,指挥着三百战舰横冲直撞,所过之处所人能挡,密如疾风的利箭,四面八方的射出,肆意收割着魏卒的性命。
这场原本势均力敌的海上大战,因李舜臣的加入,因这场突如其来的西风,陡然间变成了倭军一边倭的优势。
威海港。
栈桥上,目睹了这狂风骤起一幕的陶商,不禁感叹道:“李舜臣,你的水神天赋,果然是名不虚传。”
三国之无限召唤 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我要扬名!
“陛下,西风忽起,这场海战似乎对我军不利啊。”林冲皱眉道。
尉迟恭也嚷嚷着骂道:“他奶奶的,刚才还好好的,连一丝屁风也没有,怎么突然间就刮起了西风,让倭寇在战船变成顺风啦?”
林冲的目光,看到了那面“李”字战旗,脸色一变,惊道:“我先前在倭军中时,曾听周瑜他们说起来,说他们海军中有一将,名为李舜臣,此人堪称为福将,每每有他出现时,天时必会有利于倭寇,先前我还以为是虚传,难道是真的?”
左右魏军诸将们,无不身形震动,面露惊异之色。
一时间,众将议论纷纷,皆对这个李舜臣惊奇不已。
唯有陶商,神色平静,英武的脸上写着淡然二字,似乎对此早有心理准备。
陶商当然有心理准备了。
要知道,李舜臣可是当初他在交州取胜之后,就召出来的一员敌对武将,早在他收到前番伍子胥威山海战,因为一场突起的大风而兵败的消息后,他就知道李舜臣已投奔了孙策。
没有谁比陶商更清楚,李舜臣身上的“水神”天赋有多利害,正是这个神奇的天赋,才引起了天象变化。
“陛下,不管这个李舜臣的传言是真是假,但眼下西风大作,我军陷入不利已是事实,这样再战下去,我军恐怕就要惨败,不如下令让伍将军他们即刻撤退吧。”年轻的邓艾劝说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