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无限召唤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堂燕归来
“怎么会……会这样?李舜臣不是我大日福将吗?明明是西风,怎么会突然间变成了东风?这怎么可能?”
此时此刻,旗舰上的周瑜,已是脸色惊到惨白如纸,整个人僵硬在了甲板上,一副失神惊魄之状。
就在片刻前,他还在自信的冷笑,以为胜负已定,魏国海军全军覆没,已成定局。
他甚至已经在酝酿着如何借着海上大胜之威,趁胜一鼓作气的杀上威海港去,杀败了陶商的步军,重新夺回那座大日国在大陆的立足点。
可周瑜作梦也没想到,就在一眨眼间,西风变成了东风,李舜臣给他带来的好运气,便灰飞湮灭。
眼看着己军战舰,如溃巢的蝼蚁般望风而溃。
眼看着一艘艘斗舰,一艘艘楼船,被魏军的弩枪射断了桅杆,失去战斗力,被魏军艨冲登舰狂杀,变成待宰的羔羊。
眼看着起死回生的魏军,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的狂杀在则来。
周瑜的心在滴在血!
他无法接受这残酷的事实,一场在自己看来握操胜券的战斗,就在转眼间,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
他周瑜,堂堂大日国大将军,自反攻大陆以来,海战百战百胜的王者,就这样败了。
而且,还是败在魏军一个姓郑的,连名字都不知道的无名之将手下。
“那姓郑的魏狗到底是何人?为何他一出现,天时就逆转了?他到底是何人?”周瑜咬牙切齿,死死的盯着那面“郑”的战旗,眼神中喷涌着惊怒之火。
这时,身边的吕蒙却沉声劝道:“大将军,天时逆转,我军已败,撤兵吧。”
撤兵!
这两个字,如两柄刀子一般,狠狠的扎在了周瑜那狂傲的自尊心上面。
一瞬间,周瑜的心底深处,激起了无尽的羞怒之火,冲昏了他的头脑。
羞怒之下,周瑜手中长剑一扬,沙哑的大吼道:“本将乃海战之神,绝不会失败,绝不会!传令各舰,给本将掉转船头,拼死血战,谁敢再——”
逃字未及出口,一道流光破空而来,直左周瑜而至。
“大将军小心!”吕蒙脸色惊变,急是一声大吼声警。
周瑜神色惊变,不及多想,也顾不得主帅的威严,急是将身子向下一蹲躲避。
铛!
那一支弩枪破空而来,直接就射中了周瑜的头盔,只差分毫就要射中周瑜的脑袋。
那贴着他头顶而过的弩枪,直接就将他身后两名士卒,无情的扎成了肉串。
周瑜虽侥幸逃过一劫,却已是披头散发,风采仪态全无,狼狈到了极点,更是吓到双腿发软,一屁股跌坐在了甲板上。
吕蒙松了口气,一面冲上去,一面大吼:“保护大将军!”
一众亲兵忙是涌上来,里三层外三层的结成了厚厚的铁盾墙,保护住了周瑜。
周瑜则在吕蒙的搀扶下,摇摇晃晃的站了起来,一副从鬼门关走过一遭的失魂落魄之状。
这一刻,他终于又回想起了神威弩炮的可怕。
想当年,正是这种威力强大的弩炮,让他在长江上吃尽了苦头,一败再败。
事隔多年反攻大陆,只是因为李舜臣的好运气,让魏军的弩炮发挥不出威力来,才让周瑜险些忘记了这种神器的可怕。
就在周瑜惊魂难定之时,前方魏舰队已狂扑而至,一马当先的郑成功旗舰,已逼近两百步的距离。
吕蒙急的脸形已扭曲,沙哑的叫道:“大将军,快撤退吧,大势已去,快撤退吧,再不走,我们辛苦攒下的这点家当,就要统统赔在这里啦!”
周瑜身形蓦然一震,陷入了犹豫之中。
前方处,郑成功的舰队无人能挡,己军的战舰已损失过半,陷入了崩慌的败溃,哪怕是太史慈这等宿将,也斗志瓦解。
而原是被压着打的魏国海军,却斗志狂燃如火,数不清的大小战舰,借着顺风之势,如一只只海上狂鲨鱼般穷追而来。
他的大日军这边,各级的将领们只顾逃命,指挥系统完全瓦解,各舰在失去指挥的情况下,只顾各自逃命,根本无法再组织起反攻。
那些断了桅杆,失去了战斗力的大舰,惊慌的士卒们纷纷换上走舸小舰,试图逃跑,却被杀红了眼的魏军,不是射成刺猬,就是直接撞翻。
方圆数里的海面上,浮尸过河,海面为之赤染,惨烈的嚎叫声,令天地变色。
看着这等恐怖的情景,周瑜脸色惨白,全身都在颤抖,所有的自尊自信都瓦解一空,被无尽的恐怖所取代。
此刻,他就感觉胸中气血翻滚,滚滚怒血奔涌而上,张口便吐了一口鲜血。
“大将军!”吕蒙赶紧将他扶住。
周瑜渐渐清醒,抹着嘴角血渍,悲怆问道:“子明,你告诉我,难道那陶贼当真是天命在身,我大日国就真的永无翻身之日了吗?”
周瑜的信念已然动摇。
吕蒙的信念,同样已经动摇。
虽然他未曾像周瑜那般,自信到了极点,但当李舜臣出击,掀起西风之时,那一刻他恍惚间也以为,这是他们的天皇陛下天命在身,连上天都在帮着他们。
但这东风压倒西风的奇迹转般,却无情的摧毁了吕蒙心中的信念,让他产生了跟周瑜同样的疑问。
只是,他却远比周瑜要冷静。
他并没有回答周瑜的话,只是叹道:“大将军,现在不是讨论天命在谁身上的时候,现在我们最重要的是撤退,尽可能多的保存实力。”
周瑜苦苦一声,他的倔强高傲早已荡然无存,只得无力的摆了摆手,“传令,全军撤退吧。”
吕蒙长松一口气,忙将周瑜的号令传下。
旗舰楼船上,终于升起了象征全面撤退的黑白两色旗。
紧接着,战舰便即刻掉头,在数十艘战舰的环拥下,仓促的向着西面方向,向着孙策所在的方向退去。
主舰一退,其余的倭军更是土崩瓦解,望风而溃。
威海港的栈上,陶商亲眼目睹了这场惊天逆转,当他看到周瑜的坐舰撤退之时,英武的脸上,终于浮现起了一抹释然的冷笑。
这场平定倭寇入侵之战,终于以眼前这场海上大胜宣告结束了。
这一仗,孙策纵横海上不败的神话,就此被击破,幸苦攒下的千艘战舰也毁灭一半,已是元气大伤。
倭岛毕竟是蕞尔小国,国力有限,这些战舰乃是孙策苦心经营多年才赚下的家当,遭此重创后,想要恢复,不知得何年何月。
这也就意味着,很长一段时间内,孙策最多也只能对大魏沿海进行小规模的骚扰,再也无法发动大规模入侵。
这一仗之后,东面沿海的威胁便将就此降至最低,陶商终于可以彻底的回师北上,去跟刘备进行决战了。
“郑成功,你的水神天赋果然神奇,看来,你才是朕的福将啊,哈哈——”兴奋之下,陶商放声大笑起来。
而岸上的大魏将士们,早已兴奋狂烈,喝彩欢呼之声,响彻了云宵。
那一双双望向陶商的眼神中,涌动着无尽的敬叹,还有顶礼膜拜的神色,分明是惊叹于陶商的识人之能,竟然在关键时刻,把宝都押在了郑成功这个渔夫出身新星将领身上。
而且,事实证明,陶商还押对了,郑成功竟然真是一员福将。
“陛下,当真乃是神人也,臣心服口服。”邓艾感慨许久,向着陶商深深一拜。
左右诸将,也都躬身拜下,无不佩服信服到五体投地。
陶商望着海上残败的敌人,意气风发,狂烈的笑声,回荡在海陆之间。
三国之无限召唤 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再别大陆
战场海域以西洋面。
就在半个时辰之前,孙策还手扶着银枪,傲立于战舰的顶层甲板上,意气风发的俯视着前方战场,己军大杀的盛况。
而左右那一艘艘的运兵船上,林列的倭军士卒,则是斗志昂首,热血沸腾。
举目望去,各船数不清招展的旗帜,在海风吹动下,似怒涛般一浪接一浪的翻滚。
甲板之上,那肃然而列的倭卒们,铁甲反射着寒光,森然的气势遮天。
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只等他们的天皇陛下一声令下,就重新杀回威海港去,完成最后的逆转之战。
孙策环扫着气势浩荡的士卒,正东面方向正顺风狂杀魏军,占尽上风的周瑜舰队,脸上的阴霾已是尽扫,再次燃烧起狂烈的自信。
“李舜臣真乃天赐给陛下的福将啊,这西风势头这么猛,我军顺风作战,看这情形,用不了多久魏国海军就会全灭,那是就是陛下趁胜杀回岸上,重夺威海的时候了。”
一旁的吴用也是神采飞扬,向着孙策笑呵呵的说着。
孙策一声狂笑。
不用吴用提醒,孙策也看得出来,这场海战己军必胜无疑,全面魏国海军不在话下。
只发周瑜取胜,他就可以会合周瑜所部,挟着大胜的余威,一鼓作气的杀回岸上去,把惊恐的魏军杀个天翻地覆,重夺威海港。
甚至,他还可以追辗着陶商的败兵,再度西进,夺回黄县,夺回下密,一口气吃下剧县,打开西进中原的通道……
这将是一次多么伟大的惊天逆转啊。
而他孙策,也将因这一奇迹般的逆转,名震千古。
孙策是越想越高兴,不禁放声大喝道:“大日的将士们,稍后反攻威海,谁能第一个杀上岸,朕必重赏!”
孙策是成竹成胸,已经开始提前激励士气,许下重诺鼓舞人心。
一瞬间,倭军的便被刺激到热血沸腾到爆,个个都兴奋到憋红了脸。
“为天皇而战,夺回威海!”织田信长第一声放声咆哮。
先前他负责守威海,结果不到半个时辰的功夫,就被陶商攻破海营,赶下了大海,心中早憋着一口恶气。
眼下己军海战大胜,终于有了反攻海营,洗雪耻辱的机会,织田信长焉能不热血冲动。
“夺回威海!”
“夺回威海!”
各舰之上,热血沸腾的倭军士卒,齐声呐喊,山呼海啸般的吼声,震到仿佛海水都在鼓荡沸腾。
看着自己热血再燃的将士们,孙策脸上傲色更烈,口中冷哼道:“陶商,你想把朕赶下大海,作你的春秋大梦去吧,哼……”
孙策在放声大笑,将士们在咆哮怒吼,杀机如火,全军上下都笼罩在一片即将反败为胜的兴奋之中。
却不知为何,立在一旁的花荣,却怎么都提不起精神来。
因为他刚刚从织田信长那里得知,海营陷落之时,扈三娘没能及时逃上大海,此刻估计已战死。
作为泰山军仅存的四人,如今林冲已降魏国,扈三娘也陨命战场,只余下了队跟吴用。
今吴用已被孙策倚重为谋士,在倭军中混的是风声水起,唯余下他这一人,却并不得孙策重用。
忽然间,花荣有种孤单落寞的感觉。
他的目光望向了岸边,想着扈三娘战死的画面,不觉摇头一声暗叹。
就在这时,花荣似乎感觉到有什么不对劲之处。
他猛的伸出手来,将背后的战袍扬起在了空中,惊异的发现,原先飘向东面的战袍,竟然已变向了向西。
风向变了!
花荣脸色惊变之时,孙策还没有觉察出来,已经在打算下令,各舰掉转船头,朝向岸边,准备发动进攻。
“陛下,不好,风向变了!”花荣即刻大喝道。
孙策给他这冷不丁的一喝吓了一跳,回头恼愠的瞪了他一眼,一时还没听明白,他说的风向变了是什么意思。
织田信长却反应极快,猛然间省悟,脸色立变,急道:“陛下,他说的没错,风向突然变了,变成了东风!”
孙策身形陡然一震,急是抬头向战旗看去,果然惊骇的看到,原本狂烈的西风,竟然已变成了东风。
而且,风力还更大更快。
孙策原本豪烈自信的表情,蓦然一变,眼眸中迸射出无尽惊色,惊恐的吼道:“怎么回事,好端端的西风,怎么突然间就变成了东风?”
吴用变色,织田信长变色,几万前一秒钟还斗志昂扬的倭军士卒,顷刻间愕然变色,陷入了惊恐之中。
就在孙策还惊骇之时,东面大海上的战势,已随着这风势的忽转,发生天翻地覆的巨变。
大杀四方,无人能敌的李舜臣,第一个败下阵来。
紧接着,太史慈的舰队败溃。
随后,周泰的舰队败溃。
到最后,连周瑜的中军旗舰,也掉转船头,望风而溃。
而在他们身后,魏国海军则在那艘打着“郑”字大旗的战舰开路之下,势不可挡,一路穷追辗压。
片刻间,原本处于胜势的己军,便被杀到伏尸遍海,损失惨重!
周瑜,竟然败了?
还是惨败!
孙策整个人石化在了原地,嘴巴张到老大,表情扭曲变形,脸上涌动着无尽的惊骇。
那眼神,就仿佛是看到了这世上,最诡异之事。
至于吴用,织田信长,乃至观战的所有倭卒,则个个惊到目瞪口呆,惶然不知所措。
这一瞬间,孙策和他的部下们,所有的张狂,所有的自信,还有所有的希望,都无情的击碎,轰然瓦解。
“朕明明有李舜臣这员福将,明明上天已在帮朕,为什么?为什么会风向突变?那个姓郑的敌将又是谁?”
孙策惊恐愤怒的咆哮,拳头握到咔咔作声,声音都已经嘶哑颤抖,竟有些失去了分寸。
左右众臣们,个个也是茫然无措,谁也无法回答孙策的质问。
因为,他们也想不清楚是为什么。
毕竟,自出兵大陆以来,虽然陆上是连战连败,但海上每战却有上天护佑,未尝一败。
但今天,他们却不知道,上天为什么要抛弃了他们,在最关键的一次海战反过来却帮了魏国,让他们输的那么惨。
“陛下,既然天时已失,海军已然大败,我们想要再夺回威海,注定是没有可能,为今之计,也只有选撤往仁川港,再做打算了。”清醒过来的吴用,摇着羽扇叹息道。
孙策脸形扭曲,不敢和痛苦的心境,尽皆写在了脸上,拳头骨节握的咔咔作响,空有一空怒火,却无从发泄。
而左右战舰上,那些之前还战意如狂,只等着杀回陆上的倭军,个个也已惶恐不安,被恐怖的情绪所笼罩。
所有人都知道,大势已去,败局已定。
眼见孙策犹豫不决,连织田信长也压下了复仇的怒火,叹息着劝道:“陛下,既然大势已去,无力回天,我们也没必要再徒损士卒,毕竟我大日国国力远不济魏国,好容积累起的这些兵马战船,绝不能在这里丢光,否则我们反攻大陆的希望,那才是彻底的破碎了。”
吴用和织田信长的轮番劝说下,孙策终于彻底平静下去,无奈的摇头叹道:“罢了罢了,传朕旨意,全军即刻向北启航,绕往仁川港吧。”
织田信长等人长松了一口气,忙将号令传下,挂起了撤退的旗帜。
孙策的旗舰扭头先往北去,大大小小的运兵船,也匆忙启航,赶在魏军战舰杀到之前,向北驶去。
至于周瑜所率的兵败海军,看到孙策发出来的撤兵方向,知道孙策是打算退往韩半岛的仁川,无奈之下,也只能率领着败兵,一路向北,向着茫茫大海驶去。
岸上的陶商瞧见孙策逃起,料想是往韩半岛方向逃去,既然把倭寇赶下海的目标已达到,遂是果断下令鸣金,令伍子胥停止追击,率得胜的海军还往威山海。
大魏的海陆两军,遂在这威海港胜利会师,两场大胜,将士们是兴奋如狂,欢呼声响彻海陆
此时的孙策,已远远遁去,立于船尾处,看着那渐渐远去的大陆轮廓,耳听着那远远传来的魏军欢呼声,阴沉如铁的脸上,燃烧着刻骨铭记的痛苦。
当海岸线终于沉到海面下时,孙策深深的吐了口气,仰天叹道:“今日一败后,不知我孙策何时何日,才能重返大陆,唉……”
……
孙策逃走,而陶商却在庆祝。
当天夜里,一场盛大的酒宴,便在这光复的威海港中进行。
陶商是尽取酒肉,厚赏三军将士,让他们好好喝个痛快,以庆贺这场讨伐倭寇之战的全面胜利。
皇帐中,诸将更是开怀畅饮,肆意的狂欢。
酒过数巡之后,帐帘掀起,却是统领兵军的洪宣娇也赶到,前来帐中拜见
步入皇帐洪宣娇,看着意气风发陶商的眼神中,俏脸浮现着欣喜钦佩,拱手笑道:“宣娇恭贺陛下威海大胜,平定倭寇之患。”
陶商一杯酒饮下,笑眯眯的向洪宣娇的伸出手,那意思,分明是让她过来。
洪宣娇见这么多将领们还在场,脸畔顿时掠起一丝晕色,有些不好意思,迟疑了一下,还是走了上去,将手儿轻轻放在了陶商手心。
陶商一用力,便将她拉入自己怀中,笑眯眯的说道:“今天可不止是一喜,还是欢喜临门呢,你忘了么。”
“双喜临门,陛下是什么意思?”洪宣娇倒在陶商怀中,脸色已绯红如霞,不敢往帐前看,生恐撞到众将们那窃笑的表情。
“你忘了么。”陶商嘴角浮现起玩味的笑容,“朕可是说过,只等朕平定了倭寇,就迎娶你为妃,这难道不是一桩喜事吗?”
洪宣娇躯儿一震,脸畔晕色如潮,又是喜又是羞,低眉不语。
陶商看得愈发喜欢,低头就在她脸上亲了一口,哈哈笑道:“传朕旨意,明晚在威海港中再摆酒宴,要比今日更要盛大,朕要迎娶宣娇,让她名正言顺的成为朕的女人。”
左右诸将忙是站起来,纷纷恭贺。
怀中的洪宣娇,却脸畔云霞尽染,羞到脸蛋通红,秀眉低下不敢抬头,却抿嘴暗笑,窘羞的眸中,却又透着丝丝甜蜜。
三国之无限召唤 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只差一步
次日,一场更加盛大的婚宴,便在这威海港中进行。
威海港本就为一繁华之港,当初孙策夺下该港后,从韩半岛以及倭岛本土运集的物资,统统都要由此港转运。
而孙策退往海上之时,因为运力有限,港中尚有诸多物资,来不及运上船去。
孙策原是以为港口还能守住,却没想到织田信长会败的那么快,故是这港中堆积如山的物资,统统都拱手送给了陶商。
现在,陶商就用孙策留下的这些物资,大赏三军将士,以庆贺他纳娶的喜事。
于是,陶商便下令,由张仪这个老行家,来操办他的婚礼喜欢。
张仪轻车熟路,不到一天的功夫,就把威海港由一座军营,装点成了一座五彩缤纷的“花营”,港口内外,都弥漫着喜庆的气氛。
入夜时分,除在海上巡逻,防范孙策偷袭的甘宁,徐盛等几位水军将领之外,郑成功等有功诸将,其余文臣武将们,尽皆聚于华帐中,共贺天子纳妃之喜,喜酒喝个痛快。
这场宴会的主角,自然便是陶商。
如今倭寇已平定,再纳了洪宣娇,他的武力值就能够提升到99点,可谓是双喜临门,他自然是心情大悦,与诸将痛饮。
大帐之中,酒香四溢,众臣们恭贺的声音是不绝于耳。
而在大帐外,众将士们也在喝着陶商赏下的美酒,吃着香喷喷的肉,个个都由衷的为陶商祝福。
此时此刻,整个港口,都笼罩在喜庆的祥云之下。
不觉酒宴已过半。
陶商喝到半醉,考虑到晚上还有“正事”要做,便叫诸将继续畅饮,他则在宫女扶着下,带着一身的酒气,前往那座“洞房大帐”。
这个时候,红烛高烧的喜帐中,洪宣娇已经在那里等了许久,好生的无聊。
“这洞房之夜,陛下跟那群家伙有什么好喝的,怎么还不来……”洪宣娇嘴里抱怨着,无聊的柔着衣襟。
她到底不是上官婉儿那等婉约女子,武将出身的她,天生性急,这样把她晾在这洞房之中许久,当然会不耐烦。
咕咕咕——
又干坐了片刻,洪宣娇肚子饿的竟是咕咕响了起来,一阵的难受。
这也是没办法,这成亲之礼就是这样,男人要在外面同宾客吃酒,喝到想吐,女人却连口水都没的喝。
洪宣娇是“饿无可饿”,干脆把盖头一揭,跳下喜榻,走到案几前,挽起袖子就自己吃起了上面的合欢宴。
帐里边的那些嬷嬷们,顿时都看傻了,没想到她们这位新娘娘,竟然这么不懂礼数,直接就自己吃起来了。
一名老嬷嬷忙是上前,劝说道:“宣妃娘娘啊,这合欢宴得等陛下来了,一起同吃才行,娘娘怎么能自己就先吃起来了,这不合规矩啊。”
“我都在这里坐了几个时辰了,连口水都不给我喝,再不吃我就要饿死了。”洪宣娇却哪管许多,继续该吃吃,该喝喝。
老嬷嬷一脸苦样,只好再劝道:“娘娘饿奴婢知道,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啊,这合欢宴必须得娘娘跟陛下一起吃,象征着龙凤合欢,那才吉利,娘娘这么自个儿先吃了,坏了规矩啊。”
说着,几位老嬷嬷就上前,想把洪宣娇给扶走。
“什么规矩,凭什么他们男人可以胡吃海喝,我们女人却得在里边饿着,这规矩不要也罢。”洪宣娇丝毫不为所动,该干嘛还干嘛。
几位老嬷嬷们这下就没辙了,一个个大眼瞪小眼,眼看着洪宣娇快把一案的合欢宴吃了个干净,却不知如何是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