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隋末阴雄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指云笑天道1
杨玄感沉默半晌无语,他心里并不赞同父亲的这个办法,如果成天盼望着天下大乱,那和王世充这个野心家又有什么区别?
杨素看到了自己儿子的表情,知道他心中的所想,叹了口气,道:“为父知道你在想些什么。其实为父也不想这样。但从新皇那一系列还没开始施行的新政来看,不这样做无法保全我们杨家。只有天下不稳的时候。皇上才会象这次平叛这样,放权给为父。也只有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家才是安全的。”
杨玄感摇了摇头:“恐怕未必,有才的并不止父亲您一个,王世充和李密这样的人都可以大用,甚至象杨义臣、李靖这样的人,难道就不能帮上皇帝了吗?”
杨素微微一笑:“他们是有才能,但是没有根基,缺乏经验,人脉这个东西需要长时间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等他们入朝多年,真正有了自己的地位时,为父到时候也早已经引退了,而玄感你也会进入朝堂,打拼自己的天地啦。”
杨玄感摇了摇头,他还是没被杨素说服,但在这种情况下也确实想不到更好的办法,于是换了个话题,道:“要是皇上真的如父亲您所说的那样,出兵征伐四方,那还会裁撤各地的府兵吗?这好象有点自相矛盾吧。”
杨素坐了下来,摆了摆手,道:“你误会我的意思了,府兵是不会裁撤的,只是府兵的将领,也就是各地的骠骑将军和车骑将军府,会被裁撤掉。皇上有可能以后会直接从中央朝廷派人到地方上担任这些职务,就象派刺史一样,而不是由各地的豪族们世袭把持这些职务。”
杨玄感这次算是完全明白了,他摇了摇头,道:“可是这样一来,地方上的土豪们,象梁师都这样的肯定都不愿意吧。就算不敢明着造反,采取各种手段让新来的将官们混不下去,这总是能办到的。”
杨素点了点头,道:“不错,确实如此,可是这样一来,就与皇上的初衷相违背了。如果我是他的话,就会很快地发动一场对外的战争,然后征调天下府兵,这样就让这些地方上的地头蛇们再也不能兴风作浪了。”
杨玄感倒吸一口凉气:“征调天下府兵?这得要打多大的仗啊。就是这次平定杨谅的叛乱,也只征调了关中陇右和河北山东一线的兵马,江南和荆襄之地根本没有怎么调兵呢!现在大隋的四周,突厥很老实,还有什么外夷值得动如此大的干戈?”
杨素的眼睛开始放光,从牙缝里蹦出了三个字:“高句丽!”
杨玄感想到史书上那个野心勃勃,一直不放弃进入中原野心的东北小强,向杨素问道:“这高句丽现在的实力如何,史书上说在那个长寿王时也不到十万户,值得先皇派三十万大军去征伐吗?”
“就是打控弦数十万的突厥,我们也不过出动了四十万大军,灭有六十多万户的南陈也只用了五十多万人吧。”
杨素摇了摇头,道:“你不要小看高句丽的实力,九万户是他们近两百年前的人口了。这两百年来高句丽一直占据着辽东半岛,又夺取了汉江流域,国内也没有大规模的战争。”
“高句丽现在的人口中已有六七十万户。顶得上我国的一个大州了,带甲之士也不下二十万。并不是汉武帝时期那个随便征个五万刑徒就能灭的软杮子。”
杨玄感道:“就算有个二十万军队,也不过是一州之地,而且我朝为何连北方的心腹之患突厥也不去消灭,而要对这高句丽如此戒备呢?”
杨素笑了笑:“说到底了还是生活方式的原因,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生,除非想要入主中原,不然就是占了汉人的耕地,也不能拿来放牧。最后还是得退回。就算他们想入主中原,也会象原来的鲜卑人一样,最终被我们汉人同化。”
“反过来我们汉人也很难去占领北方的草原,同样是因为生活方式的原因,就算象长孙晟所想的那样建城开田,一步步地把长城外推到大漠一线,那也需要上百年的不断经营,没那么容易的。”
“所以对付北方的草原狼,其实现在这种以夷制夷,扶持一下听我们话的首领。这种羁縻策略是最好的。成本也最低。”
“但高句丽不一样,他们同样是用中原的制度,农耕为本。”
“玄感。你发现没有,只要中原一出乱子,他们就会趁机蚕食汉土,与草原狼那种抢了人口后退回大漠的强盗打法不一样,他们不仅要人,还要土地,辽东就是这样逐渐给他们吞下去的。”
“所以对我们汉人来说,无论是匈奴、鲜卑还是突厥都是可以控制的癣芥之患,而这高句丽是想稳扎稳打一举灭我华夏的心腹大患。绝对不能让他们发展起来。”
“上次他们进攻辽西就是一次试探,时机也正好选在我朝两路出击大战突厥的时候。如果当时我朝的反应软弱了或者是败于突厥之手。那高句丽就很可能会真的起大军,趁着我朝与突厥战事未决的时候。夺取辽西的土地。”
杨玄感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不错,正是如此,对我们汉人来说,可怕的不是那些抢了就跑的草原强盗,而是这种稳扎稳打,趁你乱就咬下一大块的东北虎。”
“就算是我们今天的汉家天下,当年也不过是从中原河南和关中一带慢慢发展起来的,从夏到周,几千年的时间不断地吞并周围的弱小部落,将之融合,才成了我们今天这么大的国家。”
杨素正色道:“不错,草原上的游牧部落,多数时候是会见势不妙就一哄而散,并没有非常严密的组织,即使是强如突厥也不能幸免。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决定了很难把这成千上万个居无定所的松散部落统一到一起,虽然有马,有机动性上的巨大优势,但是如果没有一个伟大君王,其实并不用太担心。”
“倒是高句丽,和我们汉人一样农耕为主,也有类似的常备军制度,一旦碰到全面的大战,更是可以家家出丁,迅速拉起数十万人的大军。你看这次杨谅以一个并州之地,就能拉出几十万大军,高句丽如果全面动员,实力不会在这之下。”
杨玄感笑道:“可是平定杨谅,父亲您也只带了十几万大军,没有出动三十万呀。这高句丽难道还能强过杨谅多年与外敌作战的北地精兵不成?”
杨素也跟着笑了起来:“这第一嘛,杨谅起兵名不正言不顺,手下的中高级将官都有家属扣在大兴,心中不安,普通的士兵也不知为何而战,士气其实很差,一遇战事不利就迅速崩溃,远没有看起来的强大。”
“至于这第二,我军此次讨伐的是离关中河南这些腹地很近的并州,为父兵出潼关时可以很方便地调集附近洛阳一带的军粮。但要是征高句丽,即使从最近的幽州出发,也要走上千里之遥才能到鸭绿水,路上还要一路攻打辽东、丸都这样的坚城。”
“一旦战事拖延不决,后方粮草的压力就会倍增。上次汉王杨谅之所以全军溃败,并不是输在了战场上,而是输给了道路和后勤。”
杨玄感点了点头:“可是如果象您所说的那样,全国总动员,到时候用百万雄兵去打一个小小的高句丽,岂不是粮食的压力更大了吗?”
杨素哈哈一笑:“打高句丽自然用不到这么多,之所以要全国总动员,一是把象梁师都和薛举这样的地方豪强调虎离山,减弱其在地方上捣乱的能力,二是这么多军队可以分出一大半运送军粮,真正作战的兵士有个三十万左右就可以了。”
杨玄感摇了摇头:“这和孙子兵法上说的不太符合啊,兵者,国之大事也,大军发于国外,旷日持久,会给国内造成巨大的负担,时间一长国内必生变。”(未完待续)
(.)





隋末阴雄 第六百五十五章 晋阳群体性事件
杨素沉默了一阵,抬起头来,直视杨玄感的双眼,道:“玄感,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杨玄感认真地想了想,开口道:“其实可以用当年吴国伐楚的办法,真想灭高句丽的话,一方面与百济和新罗通好,约定他们一起攻击;另一方面,可以在幽州和营州每年出动两三万人的偏师,骚扰攻击高句丽的辽东一带,攻击其边城,掳掠其人口,占了便宜后就退回,不与高句丽的主力大军正面对抗。中文”
杨素的两眼开始放光,他追问道:“那若是高句丽不堪其烦,起大军来攻,又当如何应对?”
杨玄感微微一笑:“那样的话,劳师远征,师老兵疲的就成了高句丽了。”
杨素眯着眼睛,问道:“这样做确实可以经过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折腾,慢慢地把高句丽拖垮拖瘦,可是我们杨家能撑到那时候吗?如果国内平安无事,对外又不兴倾国之兵,那只怕我们杨家不出三年,就要遇到灭顶之灾啦。”
杨玄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道:“孩儿只是为国谋划,没有想到我们杨家。如果要想保全我们家的话,自然是最好对内变法,对外征伐,这样才能显出您到时候的作用来。”
杨素叹了口气:“但愿到时候皇上能用得上我们,你前面说的也有道理,那个时候只怕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可能会有个更对皇上胃口的人帮他谋划这些事情。”
杨玄感奇道:“还会有这样的人?”
杨素点了点头,道:“其实你刚才所说的王世充李密等人,年纪都太轻。资历不足。皇上是不会重用这样的年轻人的。至于杨义臣。他在朝中毫无背景,本身又是关陇贵族的一员,也不可能堪为大用。未来皇上的第一谋臣,非河东裴世矩莫属。”
杨玄感脱口而出道:“就是现在的民部侍郎裴世矩裴大人吗?他有此才干?”
杨素笑了笑,道:“玄感,你前几年丁忧,对朝中的人事不是太了解,这裴世矩的政治才能极高。不在为父之下,而且对于征伐四方开疆扩土之事极有兴趣,不用几年,他一定会坐到为父现在的位置上的。”
杨玄感摇了摇头,说道:“裴侍郎的事我知道一些,好象还不足以让他当上当朝宰相吧。迄今为止,他并没有以主帅的身份象父亲您这样独立建立过大功,岭南那次只能算是小打小闹,做不得数。”
杨素笑了笑,道:“裴世矩的事情你可能并不太清楚。只知道他官场上的一些经历,之所以说这个人一定会劝皇上征伐四方。是有别的原因的。我说几件事,你就知道了。”
杨素呷了一口茶,缓缓道来:“这第一件事,当年北周的千金公主和亲突厥,在北周被大隋取代后,千金公主一直心怀不满,极力鼓动东——突厥当时的沙钵略可汗进犯大隋。”
“从开皇三年到七年的一系列战争中,突厥渐渐地处于了下风,再加上长孙晟的分化瓦解策略,让突厥内部分裂,几个可汗间征战不休。”
“后来沙钵略可汗向杨坚请求归附,杨坚认千金公主为义女,改名为大义公主。这些事情是你所知道的。”
杨玄感点了点头:“是的,孩儿记得当时是长孙晟策划此事,上柱国虞庆则出使的突厥,不卑不亢,威逼沙钵略可汗屈服。”
杨素点了点头,继续道:“可是你不知道的是,过了几年都蓝可汗即位后,突厥又收留了一个大隋的逃犯杨钦。此人骗大义公主说是在国内有人响应,鼓动大义公主继续说服新可汗向隋朝用兵。”
“大义公主居然也就信了,又开始鼓动都蓝可汗结好达头,共侵大隋。当时长孙晟听说此事后,就想出了一条妙计,把本来准备用来和亲都蓝的义成公主转而许配给突利,也就是现在的启民可汗。而负责送义成公主和亲的,就是裴世矩。”
杨玄感听得浑身一震:“这么说这个裴世矩也参与过长孙晟分化瓦解突厥的过程?是他说服了突利后来挑唆都蓝杀大义公主吗?”
杨素微微一笑:“正是,大义公主在突厥有个面首,这个消息被裴世矩打听到了,也一并告诉给了突利,于是胆小的突利有了这个铁证后,设法把大义公主和那个奸夫捉奸在帐,直接丢给了都蓝。”
“虽然草原上民风开放,但是可汗的可贺敦相当于中原的皇后,是可汗的正妻和人私通,再怎么也是极丢面子的一件事,于是都蓝怒杀大义公主。”
“事后,都蓝可汗看到原本说好和亲给自己的义成公主居然又归了突利,自己除了当了一回王八外什么也没捞到,于是愤而攻击突利,这也是开皇十九年那次我们反击突厥的导火索。”
杨玄感长叹一声:“好手段,好计策,裴世矩能深入敌营,说动突利做这个事情,实在是不简单。”
杨素点了点头:“是的,而且他连大义公主和面首的事情都知道得一清二楚,这更不容易了。说明此人在突厥发展的情报网非同一般。”
杨玄感讶道:“这不是长孙晟给他的情报吗?”
杨素笑了笑:“就算长孙晟知道大义公主与人通奸之事,也不可能知道她哪天见那个面首,在哪个帐蓬里苟合啊。能把公主和奸夫当场捉奸,这显然是要靠了裴世矩到突厥后现场打听的。”
杨玄感道:“嗯,确实是如此,看来这裴世矩在突厥也是遍布耳目了。可是现在我朝和突厥关系不错,那他也会英雄无用武之地了吧。”
杨素摆了摆手,说道:“玄感你有所不知,这裴世矩的情报远远不是只针对突厥。此人在大兴和陇右一带的关市上都有自己的商号。其中广布耳目。和不少西域过来的胡商都保持了很好的关系,还经常有意无意地套这些胡商的话,打听其所在国家的风土人情道路关隘军队数量等等。”
杨玄感道:“这些商人就会这样轻易地出卖祖国的情报?他们就没有一点爱国心吗?”
杨素叹了口气,道:“裴世矩的精明之处就在于此,他很少直接向这些胡商打听其本国的军事机密,最多只问问风土人情和地理位置之类的一般性情报。”
“他跟那些胡商打听的是敌国或者路上经过一些国家的军事情报,你要知道西域向来不是一个整体,从凉州向西。一直到西海,沿途几十个大小国家,都被他摸得很熟了。”
“先皇在时,裴世矩曾经提议过出兵西边的吐谷浑,打通和西域的联系,然后效仿汉朝,屯田西域,最终将其收入大隋。”
“可是先皇你是知道的,不喜欢这样征伐四方,所以此议最后作罢。现在新皇登基。他一定会再提此事,正好皇上又是对此特别感兴趣的人。当年做太子监国时就曾赞成过裴世矩的计划。”
“所以皇上一旦完成了迁都洛阳之后,肯定会重新捡起这个计划,先击破一直骚扰丝绸之路,雄霸河湟一带的吐谷浑,再让西域各国来朝,这一定能让皇上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
杨玄感边听边点头,听到这里时突然一抬手,道:“那裴世矩对高句丽也了解吗?也把其内部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了?您为什么说他会鼓动皇上,倾全国之兵去征伐高句丽?”
杨素笑了笑:“这也只是为父的猜测,不过裴世矩为人跟苏威有点象,才华横溢,但极善逢迎上意,自己并没有什么原则和立场。”
“他也能看出皇上好大喜功的这一面,光是威服西域还不足以让他满足,而突厥又暂时屈从于我们,所以外战方面无论是为了面子还是为了现实的利益,征服高句丽,恢复汉朝四郡都是最合适的。”
杨玄感突然想到了什么,紧张起来,问道:“父亲,您上次坑史万岁的时候顺便也牵连到了他,害得他徒劳无功,这裴世矩不会因此对您怀恨在心,以后上台后对您打击报复吧。”
杨素先是一愣神,然后叹了口气:“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现在的裴世矩已经不是为父能控制和打压得了的,所以上次为父也主动示好,举荐他当了吏部尚书,如果他将来顶了为父的职位,也就不再存在什么利害冲突,我想应该不至于再对为父落井下石了。”
杨玄感急道:“可您说过他是个逢迎上意的人,如果皇上有意动我们,他会不会顺着皇上的意思把我们家往死里整?”
杨素的眼光一下子凝滞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显然杨玄感这话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他颓然地坐着,过了好久才开口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真要是到了那天,他不做也会有别人做,比如苏威,你以为他会放过为父吗?”
“所以说为父能想到的只有把皇上的心思向别的地方转移,只有这样才能保我杨家一时之安宁。还有一件事你要切记,这个裴世矩好象和王世充的关系非同一般,以后你要特别留意这点,既然和王世充已经结盟,那也许可以通过他来影响裴世矩,在皇上面前方便衽我们的计划。”
杨玄感正待开口,杨素却抬起了手,阻止了儿子的发问,他说道:“今天为父有点累了,如果没有其他事的话,你先退下吧,这两天大军就要回京,你在这晋阳城内外多转转,此地乃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坚城,一定要多花点功夫调查和经营。”
杨玄感应了声“是”,转身退出了房间。
一路之上,杨玄感一直在想着杨素刚才的话,显然杨广最近的一系列举动都证明了那个可怕的担心正一步步地接近现实,而自己父子俩能做的,只能是听天由命,延缓那一天的到来,也不知道这样提心吊胆的日子何时才能结束。
杨玄感又想到了当年北周武帝宇文毓在赦免了杨素后曾笑着对他说:“年轻人。好好努力。不怕将来不能富贵。”
而当时杨素直接答道:“臣只怕将来富贵来逼我。哪会担心没有富贵呢?”现在的情况就是,杨素这一生在追求富贵的过程中惹上了天大的麻烦,如今落到这步田地,也真的算是被富贵所逼了。
杨玄感正边走边想,不知不觉地逛到了街上,到处都是喝得醉醺醺的士兵们,人一伙地在城里寻欢买醉。
攻克晋阳后,这些辛苦了几个月的士兵们也算是放了鸭子。杨素也就势宣布放假十天,让士兵们玩个痛快。
这些来自关中陇西一带的府兵们多数没有离过家乡百里之外,难得来晋阳一趟,自然是纷纷进城开眼,汾酒和女人,是他们现在最感兴趣的两样东西。
事实上,酒和女人,也是一般男人最感兴趣的两件事情,即使是杨玄感心里对这些放形浪骸的兵痞们极度看不顺眼,也无法违反父亲的军令。
更何况此时他失魂落魄。满脑子都是那个可怕的未来,这会儿更顾不上训斥这些烂醉如泥的士兵了。
杨玄感的耳朵里突然传来一声女人的惨叫。紧接着是一个男人的怒吼声在空气中回荡着:“娘的,贱货,用点手段叫你知道爷爷的厉害!”
这个声音粗野而响亮,隔了几十步远都听得清清楚楚,杨玄感听了有些耳熟,总觉得在哪里听过,却又一下子想不起来。
眼见不少百姓都向着一户普通人家的院落奔去,杨玄感也快步走起,跟着人流一起挤进了那户人家。
这户人家的门口站着两个满脸横肉,一脸凶悍的士兵,顶盔贯甲,手扶腰刀,跟那些空着手,脱了甲,上街寻欢的普通士兵们完全不一样,显然是某个将领的亲兵护卫。
这两个士兵正象门神一样地守着院落,粗暴地把想要涌进院子里一探究竟的人们一一推开
这是一处典型小官吏的家,里面是三间低矮的土房,上面盖着瓦片,四周的黄土墙把这三间房围成了一个独立的小院子,院子里种了两棵柳树。
左边的院墙下放着一辆推车,而三间土房里左边是灶房,右边的一间房门开着,两个只有十岁出头的小女孩正惊恐地坐在地上,抱成一团发着抖。
而另一个年约十三四岁的黑脸瘦弱少年,正被五花大绑着,坐在靠门的地上,狠狠地瞪着中间的那座房,眼光中似是要喷出火来,若不是门口拦着两个腰挎佩刀,凶神恶煞的士兵,只怕他早就会不顾身上的捆绑,直接冲出去了。
而中间的房门却是紧闭着,现在正是白天,窗户也被关得严严实实,听声音里面有一男一女,那女的正在一声声地惨叫,而一个男人的声音则在放声大笑,一边笑一边道:“叫你不从,叫你不从!”
围观的人群里有人嚷道:“这不是元家吗?难不成有人在逼淫卢家娘子吗?”
另一个苍老的声音马上响了起来:“嘘,后生,噤声!元家的大小子元务光这次跟着汉王起兵,还当了纂良将军的文书,现在汉王垮了,朝廷正在这些反贼的家里抄家呢,还是少管闲事的好。”
一个中年妇人不满地嚷道:“元务光谋反是元务光的事,跟卢家娘子有什么关系?再说了,皇上不是说了对胁从是宽大处理吗?抄家就抄家,欺负人家弱女子算什么本事啊!”
又一个年轻一点的女人声音响了起来:“就是,卢家娘子是出了名的贤惠妇人,年纪轻轻地就丧夫寡居,也不改嫁,一个人拉扯五个子女长大成人,容易吗?各位街坊邻居,咱可不能让卢家娘子受欺负啊!”
人群越聚越多,这会儿已经足足在这小院的门外围了两三千人,这时人群中开始响起一阵此起彼伏的叫声。
“对,就算是皇上也不能这样欺负人。”
“光天化日下逼奸良家妇女,还有王法吗?”
“大伙一起进去,为卢家娘子讨个公道!”
群情激愤,站在最前面的几个年轻后生开始推那两个守门的士兵,两人被推得连连后退,渐渐地被从院门外推向了门里。
守在右边房子外的两名士兵见势不妙,其中一人赶忙也跑了过来,“呛啷”一声抽出了佩刀,吼道:“你们是不是想造反?!”
这一声如平地起了个炸雷,一下子把冲动不安的人群给吓阻住了,大伙儿停止了向里面的拥挤,又退回了院子外面,而就在这时,里面的妇人声音变得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小得听不见了。
杨玄感刚才一直被挡在后面无法上前,不然早就冲进去救那妇人,这会儿见人群不动,也拼命地在人群中向前挤开一条通道。
他的身板壮得象座小山,力量又大,很快就向前挤了十余步,离那两名士兵所站着的院门,就只有不到四五步的距离了。




隋末阴雄 第六百五十六章 皮鞭,蜡烛与虐-待狂
贴着两张大红门神画的中间房屋大门“吱呀”一声打开,从里面走出一个身材魁梧,紫红脸膛,一脸络腮胡子的大汉。【】
1...266267268269270...27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