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战隋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猛子
至此,卫文升和西京改革派在这轮博弈中艰难“胜出”,依旧掌控了主动权,但能否逆转当前东都劣局,则必须抢在杨玄感之前杀进函谷关,否则一切都迟了。

...





战隋 第四百八十四章 韩相国的怨愤
六月十四,上午,杨玄感兵临上春门,誓师于上春门外,“我身为上柱国,家累钜万金,至于富贵,无所求也。今不顾灭族者,但为天下解倒悬之急耳”
这次誓师中,杨玄感振臂高呼打倒独夫民贼,却依旧不提新皇统的建立,这让大部分追随者在惊讶之余颇为忐忑,也愈发焦急。没有新皇帝,就没有“大义”,就没有号令天下的大旗,这对兵变的未来十分不利。
同日上午,东都留守樊子盖下令,斩杀裴弘策。东都震惊,贵族官僚无不惊骇,东都军民更是股战而栗。
紧接着越王杨侗在杨恭仁、樊子盖的陪同下,巡视了皇城的东、南两城,鼓励卫戍将士们浴血奋战,誓守京师。
杨恭仁急书河内,请河内郡做好越王和中央退守河内之准备,又命令武贲郎将李公挺,不惜一切代价确保盟津和邓津两条渡河通道的安全,又急告荥阳太守郇王杨庆、荥阳都尉崔宝德和虎牢守将刘长恭,请他们在坚守天堑防线的同时,务必确保虎牢之安全,千万不要让杨玄感攻陷了虎牢。虎牢失陷,杨玄感的大军进入荥阳,便与齐王杨喃形成了夹击之势,天堑防线就无力阻挡齐王进京了。
同日上午,李风云出现在了积翠池北大堤战场上。韩相国闻讯,飞马来见。
韩相国本来对杨玄感还抱着一丝希望,毕竟在豫州战场上,他迫于形势和家族重压,向李风云妥协了,虽然不至于背叛杨玄感,但先是被李风云玩弄于股掌之间,后又对李风云惟命是从,甚至把李密都直接抛到一边不予理睬,所以很多事很多做法他都违背了对杨玄感的承诺,某种意义上也算背叛了杨玄感。只是他本心并不想背叛杨玄感,他还是想追随杨玄感,李风云就是一个土鳖,和鸿鹄一般的杨玄感根本没有可比性,就算韩家长者的忠告有些道理,然而事实不容置疑,难道李风云这个土贼还比杨玄感这个高大上的贼更有前途?
杨玄感来了,李密也去见了,一夜过去了,现在太阳都快到头顶了,但依旧音讯全无,这说明什么?说明韩相国在杨玄感的眼里毫无价值,纯粹就是一把刀,一个工具。狡兔死,走狗烹,如今这狡兔还没死,自己这个走狗就被抛弃了。韩相国非常寒心,最后一丝希望碎裂了,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在杨玄感这等高高在上的豪门权贵的眼里,不要说有什么地位了,就连一条狗都不如。
看到李风云,韩相国开口就问,“蒲山公李密可曾回来?”
李风云面无表情地摇摇头。
“越国公杨玄感现在在哪?”
“正在上春门誓师。”李风云说道,“誓师完了,蒲山公就会回来。”
韩相国怨气更盛,我拼死拼活从宋州杀到豫州,从豫州杀到京畿,没有功劳也还有苦劳,再说没有我突破伊阙杀进京畿,吸引了东都注意力,你能这么顺利这么快地杀到东都城下?结果我在你眼里一钱不值,狗屁不是。我有自知之明,没资格加入你的决策层,但如此盛大的一个誓师大会,你好歹也邀请我一下,象征性地安慰我一下吧?你这未免太过薄情寡义了吧?
韩相国暗自咒骂了几句,调整了一下情绪,问道,“皇帝是谁?”
这事他非常关注,杨玄感兵变的目的就是更迭皇统,换一个皇帝,而这个皇帝的人选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兵变的成败。皇帝选得好,各方势力都支持,兵变就成功了一大半,反之,皇帝选得不好,人人唾弃,即便你杨玄感有通天彻地的本事,也休想逆转乾坤。
李风云摇摇头,“据某所知,这次誓师,只字未提皇统更迭。”
李风云对上春门外的誓师实际上一无所知,但他可以肯定杨玄感不会提到皇统更迭,因为杨玄感的目标是西京,是关中,而不是眼前这个看上去一鼓可下的东都。现在他担心的不是杨玄感怎么做,而是齐王杨喃能否看清形势、守住本心,能否信守承诺、遵守约定,如果齐王杨喃控制不了自己的**,拒绝不了他人的蛊惑,执意进京抢夺皇统,那就麻烦了,最终不但害了他自己,还有可能把联盟这几万将士一起葬送,至于韩相国这零零碎碎上十万的宋豫义军更是无力挣扎,只能做殉葬品了。
虽然在他记忆的历史中,韩相国和这支义军队伍并没有杀进京畿,仅仅止步于豫州的襄城就溃败了,韩相国也被砍下了头颅,但那毕竟是死在卫戍军和地方官府的手上,如今却要死在他的手上,这让李风云无法接受。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完全背离了他试图改变历史的初衷,只是如今若想拯救这支队伍却是千难万难,李风云当真是欲哭无泪,感觉自己是不自量力,作茧自缚。
韩相国吃惊了。如果说杨玄感在黎阳举兵之初不立新皇帝倒也说得过去,现在到了东都城下,他还是不立新皇帝,那就说不过去,未免让人浮想联翩了。难道他还想等到攻陷东都之后再立新皇帝?那假如东都迟迟攻不下来呢?岂不把他迟迟不立新皇帝的弊端无限放大,以致于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取其祸?
韩相国迟疑了片刻,问道,“在你看来,东都还能坚守几天?”
李风云微微一笑,意味深长地说道,“东都能坚守几天某不知道,但某知道,你我为确保退路肯定要保存实力,而要保存实力就不会倾尽全力。既然我们虚张声势,虚应故事,那越国公就只能靠自己的力量拿下东都了。”
韩相国望着李风云意味深长的笑容,耳畔回响着李风云语含双关的言辞,蓦然脑际灵光一闪,豁然顿悟。
我想保存实力,杨玄感何尝不想保存实力?拿下东都不过是一个开始,接下来他要面对的是圣主和几十万远征军,而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杨玄感若想把自己的实力膨胀到与圣主抗衡的地步,实在是太难了,所以他要想尽一切办法扩展实力,而在攻打东都的过程中因为有我韩相国在前面冲锋陷阵,他理所当然要保存实力了,如果他把自己打得伤痕累累奄奄一息,接下来怎么办?
但是,如果在攻打东都的过程中,我和李风云保存实力,杨玄感也保存实力,那如何攻陷东都?攻陷不了东都,这场兵变也就失败了,那下场岂不很惨?
韩相国越想越是害怕,眼里不由自主地掠过一丝惊栗。
李风云不动声色,云淡风轻,耐心等待韩相国拔开笼罩在东都战场上的迷雾。
忽然,韩相国冲着李风云深深一躬,“请明公指教。”
李风云抬手指向西方。
韩相国愣了一下,眼前骤然一亮,脱口惊呼,“西京?”
杨玄感的目标是西京?是关中?韩相国拿着这个答案立即进行倒推,很快,许多之前让他疑惑的地方都有了合理的解释。怪不得杨玄感迟迟不立新皇帝,怪不得杨玄感要一头扎进东都这块死地,原来他要调虎离山,要绝处逢生。只是,若想把西京大军诱到东都战场上来,难度也很大,但杨玄感既然有如此妙计,当然还有更厉害的后手,只要他杀进了关陇,他就不是笼中困兽,而是虎放南山,可以一展宏图,逐鹿天下了。
杨玄感的“后手”是什么?西京大军来了,他走了,金蝉脱壳,但如何脱壳?总要有人在东都战场上继续牵制和欺骗西京大军吧?
韩相国恍然大悟。如果李风云的推测是正确的,杨玄感的目标是西京,那留在东都战场上代替杨玄感做诱饵的就是自己和李风云,换句话说,从兵变开始之初,自己和李风云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就必然是这场兵变的牺牲品,是成就杨玄感丰功伟业的“踏脚石”。
韩相国暗自惊骇,当即冲着李风云深深一拜,“再请明公指教。”
“某之所以告诉你,就是想赢得你的信任,赢得你的合作。”李风云说道,“你我唯有齐心协力、同舟共济,方能赢得一线生机。”
韩相国犹疑不决,沉思不语。
午时,杨玄挺、杨积善率军沿着通济渠水陆并进,抵达皇城的东太阳门下,摆出了攻击之势。
此刻,黄道渠南北两岸都是左骁卫将军李浑的军队,皇城南城的正南方向的左右掖门和端门都在卫戍军的控制之下,而皇城东城的正东方向就是北郭,两者之间就是徽安门大街,现在戍守这条大街的是武贲郎将李公挺的军队。
杨玄感的大军抵达通济渠的起始点,也就是太阳门大广场之后,正南方向隔通济渠与南郭相望,正西方向就是皇城南城的东太阳门所在,正北方向则是皇城东城的承福门和徽安门大街,也就是说,杨玄感的大军处在西、北两个方向的卫戍军的夹击之下。
午时过后,杨玄感乘船抵达太阳门广场,亲自查看了一番,随即下令,由杨积善率军攻打徽安门大街,把卫戍军阻挡在徽安门附近,然后由杨玄挺指挥精锐主力从承福门和宣仁门两个方向夹攻东城。含嘉仓的南大门含嘉门就在东城内,只要攻陷了东城,就能攻打含嘉仓,只要拿下了含嘉仓,皇城就没办法坚守了,越王杨侗只能带着文武百官和宫城内的皇后嫔妃们逃离东都。
又命令王仲伯率军猛攻黄道渠北岸,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击溃卫戍军,与正沿着积翠池南北大堤攻击而来的韩相国部会合,攻占黄道桥,阻绝南郭卫戍军与皇城之间的联系,然后两支大军携手攻击皇城的南城,迫使皇城内的卫戍军不得不分兵防守东、南两城。
据杨玄感得到的机密消息,现在皇城内只有左监门郎将独孤盛的禁卫军,还有一些权贵们的家将亲卫,杂七杂八加起来也不过五千余人,正是一鼓作气拿下皇城的最佳时机。
午时一过,战鼓擂响,惊天动地,杨玄感向东都展开了猛烈攻击。





战隋 第四百八十五章 喜形于色
杨玄感的势力太过庞大,韩相国即便受到了杨玄感的“冷遇”,即便知道自己在杨玄感的眼里狗屁不值,但他依旧认为追随杨玄感肯定比追随李风云有前途,尤其当他认可了李风云对未来局势的推衍,确信自己是这场兵变的牺牲品后,虽然寒心透底,却依旧不能舍弃心里的那份侥幸。
我还有利用价值,我对杨玄感的忠诚,对他的惟命是从,直接关系到了杨玄感能否金蝉脱壳杀进关中,所以未来一段时间杨玄感还要倚重我,而我则掌控了杨玄感的命脉,我可以要挟他,可以拿宋豫义军与其讨价还价,这便给了我逃出天生的机会。
至于李风云所提到的合作,韩相国持怀疑态度。在东都战场上,李风云的实力与杨玄感的实力太过悬殊,双方没有可比性,杨玄感灭杀李风云就像捏死蚂蚁般简单,所以李风云的提醒告诫,李风云主动提出新的合作,实际上都是在东都形势发生改变,已经不利于他的情况下,所做的一种自我拯救的策略。
两支义军结盟合作,抱成一团,可以与杨玄感对抗,可以与虎谋皮,但问题是如果李风云的推演是正确的,当西京大军进入东都战场,当杨玄感要金蝉脱壳杀进关中的时候,两支义军就要留在东都战场上继续牵制西京大军,那么两支义军还有杀出重围的可能吗?还能生存下去吗?显然这个希望非常渺茫。
由此推测,李风云居心叵测,他所谓的“合作”十有**是一个阴谋。很简单,李风云要活下去,他肯定不愿意做杨玄感的牺牲品,同时他又识破了杨玄感的谋划,那么怎么做?当然是将计就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来个金蝉脱壳。当西京大军来到东都战场后,他突然掉头就跑,逃之夭夭,结果杨玄感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作茧自缚,置之死地却未能“逃出天生”,反而被李风云算计了,做了李风云的牺牲品。
疑问就在这里。韩相国认为,如果自己的推断是正确的,那么李风云为什么要把这个秘密告诉自己?自己与杨玄感的关系,远远比与他的关系亲密牢固,他绝无可能想当然的认为透露了这个机密后就能彻底离间自己与杨玄感,继而破坏自己与杨玄感的亲密关系,所以最可信的解释只有一个,李风云在做“局”算计自己,用阳谋算计自己,只是这个“局”过于复杂,自己一时半会看不出来,虽然估猜到李风云洗劫东都后就要逃之夭夭,但杨玄感是一头猛虎,李风云这头狼正是他看中的猎物,李风云想从杨玄感的眼皮底下逃走,并且设计置杨玄感于死地,那太难了,因此李风云所做的不是一个“局”,而是“局中有局”。
韩相国为此忧心忡忡,惶恐不安,根本就不敢承诺与李风云展开新一轮合作,但形势摆在这里,有些事不做也得做,李风云既然说出来了,既然愿意给他考虑的时间,那说明他有相当的把握。韩相国决定拖一拖,等待杨玄感那边的消息,若事实证明李风云的推演是正确的,而杨玄感恃强凌弱,根本就不给自己讨价还价的机会,那自己为了活命,也只有与李风云合作了,不赌也得赌了。
韩相国下令,保持一定攻势,但不要倾尽全力了,维持对峙状态即可。
韩相国这便攻势一弱,联盟军队立即就感觉到了,正好李风云有过交待,所以甄宝车、郭明、牛进达等联盟军将马上下令,维持攻势,与卫府军形成对峙。
积翠池北大堤上的战况渐渐有所缓和,这给了卫府军**时间。左骁卫将军李浑对李风云的“默契”心领神会,当即下令,从积翠池南北大堤上抽调一部分精锐增援黄道渠北岸,给杨玄感的叛军以迎头痛击。
同一时间,李浑急书越王杨侗,自己已陷入叛军的左右夹击之中,战斗越来越激烈,损失越来越大,若迟迟没有增援,为确保皇城安全,他只能放弃月陂积翠池南大堤,只是如此一来黄道桥断绝,南郭与皇城之间的联系中断,南郭将陷入叛军的四面包围之中,一旦南郭城内有人倒戈打开城门,则费曜和他的四千余卫戍军将士有全军覆没之危。
六月十四下午,蒲山公李密紧急拜会李风云。
李密简要介绍了一下上春门誓师情况,并向李风云解释了没有邀请其参加誓师的原因。
李风云不以为然,开门见山地问道,“越国公帐下有多少人马?”
“大约四万余。”李密无意隐瞒,如实相告,“京畿各地应者云集,未来几天应该还可以再增加两万余人马。”
杨玄感能聚集六万大军。韩相国的十万大军虽然水分太多,但两万青壮还是有的。李风云的联盟大军有三万余人。三支军队加在一起有十一万多人,兵变同盟在当前的东都战场上拥有绝对实力。
李风云稍加沉吟后,又问道,“接下来越国公是集中全部力量打东都,还是另有谋划?”
这个试探的意思太明显了。李密佯作不知,走到地图前给李风云详细解释杨玄感的攻击之策。
杨玄感集中力量打东都;同时以五千兵攻取函谷关,驻守慈涧道,阻御函谷关以西的卫府援军;以五千兵南下扼守伊阙口,驻守伊阙道;以韩世谔为帅,顾觉副之,率八千大军东进虎牢,攻打荥阳。
“取虎牢,打荥阳?”李风云心里很清楚,脸上却佯作疑惑之色,“在某看来,西京大军对越国公的威胁,远远大于齐王对东都的威胁。某若是越国公,当务之急是攻打潼关,阻御西京大军,若潼关不能克,则攻陷弘农,拿下常平仓,据崤、渑而守,如此方能赢得攻打东都的充足时间。”
说到这里李风云忽然脸色一变,佯作恍然大悟状,“某明白了,越国公的新皇帝人选是代王,以代王为帝来赢得关陇人的支持,然后双方合作,联手抗衡圣主。”既然杨玄感决定推举代王为新皇帝,决心与关陇人结盟合作,那当然不会去打潼关了,相反,倒是要以最快速度攻占荥阳,据天堑之险,坚决阻挡齐王进京。
李密目露深意地看了李风云一眼,突然转移了话题,“你为何不关心黎阳?为何不关心联盟的生死存亡?”
李风云笑了,他有所预感,这场兵变因为自己的介入而变得更加复杂,但相比记忆中的历史,杨玄感金蝉脱壳的机会也因此变得更大,那么如何改变这场兵变的结果?是帮助杨玄感打下东都,还是帮助杨玄感杀进关中?哪一种结果更有利于联盟未来的发展?
“愿闻其详。”李风云拱手说道。但从他云淡风轻的表情上看得出来,他对黎阳局势是真的不关心,这让李密疑窦层生。
李风云之所以不关心,肯定是胸有成竹,肯定对黎阳局势有所预测并给了联盟周密安排,不论黎阳局势如何变化,联盟都能从险象环生的危局中有惊无险地杀出去。以李风云神鬼莫测的预知天赋和惊人的运筹帏幄之能,李密相信李风云的确可以做到这一点,只是如此一来杨玄感就少了一个要挟李风云的手段,李密的斡旋难度就更大了。
“据黎阳急报,清河贼张金称突然杀到黎阳,并于前日上午向黎阳仓发动了攻击。”李密皱眉说道,“虽然目前我们还没有接到黎阳方面的最新消息,但据某的推测,元务本肯定守不住黎阳仓,他若想保住自己的性命,完成固守黎阳的使命,就必须认清形势,以最快速度放弃黎阳仓的控制权,否则”李密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意味深长的语气已经把他的意思表露无遗。
李风云笑容更盛,喜形于色。
他在离开联盟前就已经预料到杨玄感要控制黎阳仓,以控制黎阳仓来控制联盟,控制黎阳局势,所以联盟只能以武力夺取黎阳仓,以武力来赢得主动权,否则根本就无法洗劫黎阳仓。至于如何夺取黎阳仓,李风云最多只能预测几种在未来可能出现的局势,然后依据这些局势给予一些适当的建议,具体怎么打,还得依靠联盟的集体智慧,依靠豪帅们的精诚合作,但李风云相信他们,这些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豪帅个个都非同寻常,即便算不上才华横溢,但只要给他们大展拳脚的机会,就必定会光彩夺目。
果然,李密带来的消息足以证实联盟已经成功拿下了黎阳仓。
这是个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李风云半年多来日夜期盼的好消息。拿下黎阳仓,联盟北上转战的目标就已经完成了一半,接下来就是如何从卫府军的包围中杀出一条血路。只要联盟进入了河北赵郡,进入了赵郡李氏和博陵崔氏的势力范围,则北上转战之目标就全部完成,联盟就基本上解决了生存问题。
更重要的是,联盟成功北上,必将影响到齐王杨喃的决策,就算他的**淹没了理智,就算他不顾一切要进京夺取皇统,但面对联盟北上转战成功后,北疆局势可能存在的巨大变化,以及由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巨大机遇,必定给他以无限憧憬,于是关键时刻他就会犹豫,就会瞻前顾后,只要在时间上有所迟缓和耽搁,那么瞬息万变的东都局势就会吞噬那一点点稍纵即逝的夺取皇统的机会,最终迫使齐王杨喃不得不依照既定之策北上镇戍。
齐王北上镇戍,李风云就成功改变了齐王的命运,而齐王命运的改变,或许就能让历史的车轮在前进的道路上稍稍偏离一点轨迹,而这一点点的偏离必将在未来改变中土的历史。
“你很高兴。”李密笑道,“是因为你拿到了黎阳仓,还是联盟可以大踏步北上了?”
李风云的笑容顿时凝滞。





战隋 第四百八十六章 没有信任的合作
李密已经推测出联盟要北上转战?
“某告诫你一句。”李密语含双关地说道,“联盟是你组建的,联盟因你而存在,一旦你不在了,联盟还能继续存在?”
李风云脸上的笑容慢慢消散。这个世人从来就不缺智者,李风云能看破别人做的局,别人也能看破他做的局,这很正常。李密从杨玄感那里走了一趟,回来后说的话就不一样了,很显然杨玄感已经看破了他的局,通过李密的嘴说出来,无非就是打开天窗说亮话,要共谋合作了。
李风云没有说话,向李密做了个请继续的手势。
“东都是块死地,我们到东都来,都是要置之死地而后生。”李密说道,“你要求生,我们也要求生,我们目标一致,理应合作。”
“我们本来就在合作。”李风云说道。
“我们需要新的合作。”
“某不需要新的合作。”李风云冷笑道,“你们的目标是关中,打东都不过是个障眼法,西京大军一来,你们金蝉脱壳,陷我于绝境,这算合作?某历尽艰辛突破伊阙,杀进京畿,成功吸引了东都注意力,对你们来说即便没有功劳也还有苦劳,但结果如何?你们算计某,要置某于死地。这就是你们的合作?这样的合作,不要也罢。某实话实说,某现在的目标就是打下东都,劫掠东都,然后逃之夭夭,某绝无可能与你们继续合作,更不会白白做你们的牺牲品
李密已有心理准备,对李风云这番话并不惊讶,“某有个疑问,既然你知道我们的目标是关中,为何还要杀进东都?难道当真是要利用我们,陷我们于东都,给自己赢得北上转战之时机?以你之微弱实力,却要行蚍蜉撼树之事,你的信心从何而来?你背后那个人到底目的何在?”
李风云笑了,一推了之,“某就是一个贼,一个狂妄自大、胆大包天、无恶不作的贼。”
李风云不说,李密也不想知道答案。实际上答案早在事实中一清二楚了,就是要打击保守势力,就是要铲除以杨玄感为首的政治集团。你不造反我就逼你造反,你造反了正好遂我心愿,一杀了之。李风云不过就是一颗棋子,但关键是李风云这颗棋子到底在谁的手上?不过有一点还是可以肯定的,李风云这颗棋子肯定不在圣主手上。
在圣主这等绝对实力面前,黑的可以说成白的,邪恶的可以打扮成正义的,根本不需要阴谋。阴谋因弱小而存在,阴谋论之所以甚嚣尘上,是因为这个世上弱者太多、太弱,弱者根本想像不到至强者是何等的强大。
“实力决定一切。”李密说道,“在今日东都战场上,你是弱者。”李密伸出右手,张开五指,在李风云面前摇晃了一下,然后紧紧握成拳头,“你会化作齑粉,灰飞烟灭。”
1...204205206207208...3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