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旅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素罗汉

    某些一直拿不到心仪设备的穿越众,这次终于找到报复机会:屁事不懂,就知道拍脑袋做决定的大办公室诸公一个没跑,统统被喷了一遍。......大办公室一帮人也很冤枉,鬼知道这破玩意还要充电站这种固定投资不是甩个插头就行了吗,圆通小哥都是这么充电的!

    农场两位扛把子更是抓狂:说好的拖拉机就这么没了,这就是传说中的忽悠




第149节 台江防御方案
    随着时间推移,某势力占据大员的消息会持续散播,而穿越众和外界的交流,也会越来越频繁1628年势必会有一些中大型船舶来到大员,这个时候,大员航道以及包括整个台江在内的清淤工程,也就愈发紧迫起来。www

    “这艘船效率怎么样多久能清理出航道”在人从中看了半天海底捞的夏先泽,这时放下手中的望远镜开始发问。

    “抓斗容量不大,所以效率不会很高。”挖泥船的设计师姚浙生这时出来解释。

    考虑到金属吊杆和挖斗的配重问题,有点头重脚轻的木排没敢上大型抓斗,所以每次挖掘的泥沙量只有06个立方。再加上简陋的操作系统和木排本身移动的艰难,所以效率肯定不高。

    当然,说到效率,跟后世某些丧心病狂的造岛船相比,穿越众这艘海底捞自然是弱鸡一只,不过在17世纪,这艘船的效率妥妥属于天下第一。

    “主航道平均挖深两米的话,应该用不了一个月时间。”这时一旁基建部的陈栋张口补充到。

    陈栋嘴里的主航道,其实就是船舶日常出入大员的“南水道”。而和南水道隔着一条细长沙洲的“北水道”,由于早年间淤塞严重,此时几乎已经和北线尾岛连在了一起。闪舞www

    “两米的话,这种船不用再驳运了吧”夏先泽听完后用手指指正在往台江对岸驶去的兴安平号。

    “不用,800料以下的尖底福船都可以通过。”

    “还是不够,半年吧,用半年时间彻底加深加宽航道,最好将沙洲挖开,把南北水道连成一体。要按照千吨级以上的炮舰吃水准备航道。”夏先泽这时一锤定音。

    旁边的人没什么意见,用半年时间先把最重要的航道疏通出来,这是正事,至于台江其他地方,暂时可以先忍忍。说完后,夏先泽又举起望远镜:“沙子都拉到哪去了”

    “鹿耳门。”穿着一身蓝色07式海军常服的刘哲,目前兼着海岸守备部队司令的刘哲回答到。

    鹿耳门是北线尾岛北端的一处水道。这处水道极其狭窄,只能允许小艇通过,而且水势湍急,地势险峻,经常会发生各种变故。因为海潮,地震,以及台江对岸的曾文溪改道等等原因,鹿耳门时常处于淤塞和改道中,变幻无常。

    原本历史上,三十三年后,国姓爷率领的船队,在内鬼翻译官何斌的带路下,借着天文大潮,就是从鹿耳门冲进台江,爆了荷兰人的菊花。www

    穿越众不需要这种不确定因素,哪怕有炮火封锁,雷达照射:军队本能的就要控制种管理漏洞。所以刘哲一开始就要求驳船把泥沙都运去鹿耳门,彻底填埋这处水道。

    不但填埋水道,北线尾岛在涨潮时,很多地方都会被淹没,日后这些地方统统都需要填埋,垫高。

    在军队的规划里,北线尾岛顶端和大员岛的南端,将来都会用挖泥船出产的海砂,填出一条连接台湾本岛的沙堤。这样的话,不但两处岛屿有了直接和陆上相连的通道,而且防御起来也很轻松。

    “口”字型的封闭防御方案,阻绝了船队从其他地方冲进台江的可能,只有左边中段留出来的主航道可以进出。当然,如果有人用小船来回驳人,打算组队从沙堤冲进大岛的话,那么一颗127机枪弹到底能穿透多少人这个哲学命题,就能得到正确答案了

    听完刘哲关于整个台江内海的防御方案后,夏先泽扫一眼四周,见没人提



第150节 赤崁见闻
    象征着穿越政权统治威严的赤崁城,建造工期再一次可耻的被延后了。

    永远有更加重要的建筑排在前边:小学不用说,这个叫政治正确,不能让孩子们在危房里上课......乡政府大楼先缓一缓!

    接下来自然是全体穿越众都紧盯着的,咳,经适房小区。不能让弟兄们再守望门寡......乡政府大楼先缓一缓!

    就这样,直到第一批经适房建成,直到妹子们出发,赤崁区政府大楼依旧没盖好,每天只有不多的一些工人在忙碌,死气沉沉的样子,说烂尾都有人信——经适房二区已经开建,资源又抽被抽走啦。

    ......

    现如今站在兴安平号上的林保全同志,自然不知道在他眼里已经非常宏伟的政府大楼,居然盖得如此艰辛。从尚未完工的墙豁口看进去,已经盖到二层,“同”字型结构的红砖大楼的确很大气,嗯,在明人眼中是这样的。

    更加令他惊讶的,是一排排有着红砖围墙的小区,一间间整齐的木屋,笔直的大道,整洁的环境,热火朝天的码头和建筑工地......这些无一不在提醒着林保全:此处主人不是简单的海匪,这些人其志非小,有大格局。

    在这之前,林家兄弟已经从引水员嘴里得知了一些关于穿越众的公开消息。兄弟俩之前还纳闷呢,红毛人的地盘一个红毛都看不到,放眼过去,大员港遍地都是露着短发茬的髡人,红毛都死绝啦到这个时候,他们才恍然大悟——杭州城里的那位熊道熊老爷,每当聊到“大员之人”时,他脸上浮现出来的莫名微笑是怎么一回事......

    髡人也好,红毛也罢,左不过是一些海外异人,此地就算是域外梁山,林氏兄弟也没有那份忧国忧民的情怀。今天虽说见到不少奇景,到底还是要钱货两讫才是正事,所以当林保全得知有本地官员来访后,便急忙招呼族弟下船见客。

    不出林氏弟兄所料,在码头上等着接见他们的罗教授,同样是个髡人。夹克休闲裤黑皮鞋的装扮在两人眼中已经有点习惯,唯独罗教授的中年油腻男三七分引起了林保安的一点遐想:莫非这帮髡人是以头毛短长来定座次的

    “哈哈,贤昆仲真乃信人,千里伏波,守诺践约,弟兄们佩服佩服!”

    见到罗教授这一套四不像行礼姿势再加普通话,林家兄弟这一刻又明白了:杭州熊老爷那一口夹杂着五分杭州土话的古怪口音,原来是打这儿来的......

    “哪里那里,乡下人没见识,进门才得知大员换主,大王们在此地做下的好大基业,林某人今天算是开了眼界,厉害厉害!”

    ......商业互吹这就开始了,大伙边走边吹,直到进办公室才打住。办公室是一间蓝色彩钢小屋,算是港务局的临时总部。

    罗教授进屋后,特意没有喊助理进来泡茶,而是自己动手——给明人一个适应的时间。

    林家兄弟不出意外地研究了一番蓝色彩钢板和头顶发出明亮白光的led灯泡,林保安年纪小一点,没两分钟就已经按捺不住,开始询问罗教授,灯泡咋亮的卖不卖

    罗教授笑着摇摇头,神秘地指指头顶......原因你自己去猜,我就是不告诉你屋顶有块光伏板。

    大伙坐定后,罗教授开始盘问,不,是以聊天的方式,询问起林氏兄弟有关于这趟海贸的详细经历。

    作为第一艘正式来大员贸易的明人商船,兴安平号和林氏兄弟的资料,是很重要的商业样本,罗教授必须要知道更多的信息,才能制定出今后针对明人商船的贸易方案。

    林氏兄弟刚开始发言,又一次被唬到:桌上一块银板突然被某人一把推开......因为银板上画着个咬了一口的果子,他们原本还以为是个果盘来着。

    ......

    罗教授一边和蔼地发问,一边时不时在笔记本上打几个字,林家兄弟惊讶之余,也不好多问什么,这种询问式聊天足足持续一个钟头之后,才宣告结束。

    接下来双方很快算完帐,然后罗教授从抽屉里拿出两张天地劵递给林保全,算是补足差价。

    “宝钞”林保全第一时间就意识到这张纸片的性质。

    林保全瞬间脸色变得苍白,再一看林保安已经气得满脸通红,罗教授不由得大笑一声,然后赶紧拿出来一张商品目录递给他们:“贤昆仲莫惊,此物就是银子,货单上的东西全都能兑,另外......”罗教授说到这里,神秘一笑:“二位不妨先在赤崁观游几日,等我这边理出个头绪后,还要准备些别处没有的好处,总要让贤昆仲满意才好。”

    林保全这时粗略扫一眼货单后,也知道自家方才有些唐突,赶紧连声道歉,言说都是被大明宝钞吓出的毛病,罗教授笑着摇摇头,了解,了解......

    兴安平号就这样在码头区安顿下来。水手们当天晚上都歇在专门的码头区旅馆,所谓的旅馆眼下暂时只有几排竹屋,依旧是大通铺。只有林家哥俩分到双人间,屋里素淡干净,除



第151节 双重礼包
    在林家兄弟拿到的货单中,有一样商品是必须要大批购进的:盐。

    八闽之地历来缺盐,尤其是闽北四州,山麓延绵,交通不便,本地产量不足,食盐自古以来都要依靠外运来弥补缺额。

    讽刺的是,缺盐的福建在明中叶时期,就已经从剪(煮)盐工艺进化到先进晒盐工艺。然而这没什么卵用,春夏秋冬都可以随时跑去看雨的福建,靠天吃饭的晒盐法注定要扑街,偶尔遇到一年大旱......咳,大伙都去逃荒了。

    这中间还有庞大的保守集团阻碍:两淮盐商,盐政衙门,豪强,盐场,盐丁......等等等等。既得利益集团并不愿意将庞大无比的盐利分配规则推倒重来,哪怕是几年后徐光启这种猛人试图在山东推广晒盐,一样是铩羽而归。直至明朝灭亡,两淮盐场依旧在用着古老的煮盐法出盐。

    ......

    林氏宗族所在的福宁州,正属于闽北的偏远州县,从来吃盐都不易。好在现如今盐法崩坏,似林家这等土霸豪强眼中早已没了王法,林保全兄弟每次出海去杭州,多少总要挟带一些盐货回去。官盐也好,私盐也罢,无论有没有盐引,林氏都是来者不拒——只要船回到福宁州,说它是官盐,那就是官盐。

    从第一眼看到货单上的盐,林保全就确定了日后回程的主要货物。林氏出发前最怕的就是大员的红毛和台北的弗朗机人一样,只有银子,没有货物。

    现在红毛换成讲中文的髡人,货单上也多出盐,林保全对此还是挺满意的。

    令他更加满意的还在后面:罗教授今天已经化身机器猫,蒲一见面,就掏出一堆针对兴安平号,或者说友方商船的大礼包。

    第一个包是航海大礼包:首先,兴安平号可以提前回程。

    机器猫这样说:“眼下在大员有一个船队很快就要出发回杭州,兴安平号可以顺路搭伙回家,不用等到五六月份再归航。”

    如果说福船可以从闽北出发,借着冬季的北风强渡海峡;那么兴安平号绝没有本事逆风返回海峡对岸。逆风时需要船只在海面上做各种角度的曲折机动,在海峡中玩这一套,黑夜来临后的第一个小时,福船就会迷失方向。

    兴安平号是三月到的大员,按照惯例,福船需要在大员等到五六月份东南季风强劲以后,才会返渡海峡。而罗教授今天说得很清楚:穿越众的船队,可以把福船捎到浙江沿海,这样兴安平号就可以很快参照地标回到闽北。

    这个方案着实让林家人吃了一惊。当兄弟俩得知这帮髡人的船队居然有观天测位的本事后,不禁大喜过望——这样的话,兴安平号完全可以赶着北风季的尾巴,再跑一趟大员。

    航海礼包还没完。

    从之前林氏弟兄关于海路的陈述中,罗教授就已经听出来这个时代明人海商对于陌生航路的无奈。

    早在明初时期,海商们还能用牵星板和罗盘这些粗陋的航海测量工具来撑一撑场子。然而在朱家皇帝们一波又一波禁海封舟的脑残政策下,几百年过去,西方人那里已经发明出不需要直视阳光的各种测量工具,而明商却退化到使用肉眼雷达的境界,这实在讽刺。

    罗教授就是针对这一点,推出了测量套餐:包括一张海图,一个象限仪,一块电子表。

    海图是修过的,上面粗略描绘出东南海岸线和沿途几个重点城市,然后在这几个城市头顶标记出经纬度数字。使用这张海图的人,可以在海面上推算己方船只和几个大城市之间的方位关系。

    当然,海图是要配合象限仪使用的。象限仪是窑区自产——后世捎来的模具,窑区用铜水铸就。

    象限仪是英国航海家发明,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发明,穿越众所在的17世纪初,正是各种象限仪在殖民者手中发扬光大的年代。

    不需要直视阳光,就可以相对准确地测量纬度的象限仪,不但挽救了全球的独眼龙船长,顺便把这之前所有测量纬度的航海仪器赶进了垃圾堆,就像火绳枪淘汰刀斧一样。

    穿越众自己的船队是不用这个的,穿越众有米尼枪级别的六分仪,还有机枪级别的电子六分仪。六分仪历史上要18世纪才会被发明出来,眼下是普通沙船的标配,领航船上面配备的是电子六分仪,秒出数据。

    如此一来,兴安平号就可以把纬度测量水平提高到和欧洲殖民者同一个档次,另外,在关于经度的测量中,兴安平号的技术是要超过殖民者的:电子表。

    用电子表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电子表不怕丢失。

    每过半年左右,这块只有最简单双计时功能的防水电子表,就会停电,必须回到大员来更换电池。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是敌对势力或者殖民者得到它,也不会有事,17世纪的土著无法理解电路板,这个步子太大,已经属于劈叉了......反而是机械表要控制外流数量,土著能看懂齿轮和机械结构。

    “不知此等神物价钱多少”在听完罗教授描述后,林保全第一时间问出了这个问题。而在这同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的林保安,却问出另外一个问题:“可有师傅传法”

    罗教授哈哈一笑,伸出五指:“政策扶持价,500两银子一套。”

    &nbs



第152节 积分
    购物双重礼,积分大放送。在罗教授那个位面,积分是商场标配,人们钱包里的积分卡,可比银行卡多多了。林氏兄弟在大员的购物之旅,最后自然也免不了发卡这个流程。

    当天晚些时候,在兄弟俩独居的吊脚小楼,罗教授又带着礼品来看望客人。说是礼品,其实只是样品,只能看,不能带走。罗教授一边在桌面上摆放样品,一边给二位解释积分制,解释完后就告辞了。

    此时天已黑透,煤油灯,zippo打火机,玻璃镜这几样物品在桌面上交相辉映,明亮的光芒映照着林家兄弟两副惊讶的脸庞。

    这几样展示品眼下穿越众还造不出来。煤油灯和打火机缺石油,短期内不用指望;玻璃制品倒是没有材料限制,眼下窑区正在兴建玻璃窑,林氏下一趟来大员,估计就能有货。

    正是因为造不出来,所以这几样好东西,就成了罗教授嘴里的积分兑换品——林家兄弟想购买煤油灯,只有多往大员运货,攒够积分后才可以兑换,至于何时能攒够积分,那要看何时挖出石油.....本积分规则最终解释权归罗教授所有。

    ......

    “这伙髡人还真是机巧,做出这许多好玩意。”罗教授走后,林保安爱不释手地把玩着zippo,比平时亮度高出许多的小屋中,不时传来打火机清脆的“叮叮”声。

    “大约这几样也不好做,看那劳什子积分就知道。”林保全这时趴在桌上,一边入迷地调节煤油灯亮度,一边幽幽地说到。
1...3233343536...16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