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素罗汉
林保全和林保安是族兄弟,一个在族内行五,一个行七。林保安这一房早年间人丁稀少,两家关系近,从小死了娘的林保安算是在林保全家长大的,两人和亲兄弟一般无二。
现如今他们这辈人正是在族内扛鼎的岁数。由于两兄弟还在青壮的时候,就跑船出过海,也算是风浪里活下来的,于是早几年族里就把这艘名叫“兴安平”的大福船交给林保全,平日里由两兄弟负责给族里跑船出货,买卖出息。
林保全接手“兴安平号”后,便不再跑远洋,每岁里北上苏杭,南下福广,只做安稳的短途生意。
家族买卖就是这样。林家兄弟合起来也只占兴安平号三成股子,其余的股份都是族产,这种买卖最忌讳的就是冒失——赚的再多都是你应该,赔了大伙岂能饶你
所以林保全和林保安哥俩这几年就没下过南洋,最近一年闽粤洋面不太平,海主们和官府厮杀的惨烈,漳泉一带听说打成一锅粥......所以兴安平号这下连福州都不去,把生意的重点落在了杭州。
林家兄弟这一趟发船去台湾,起因还是在杭州。
......
兴安平号是去岁秋,赶着南风尾巴去的杭州府。
和往年一样,船上装满了靛蓝,笋干,荔枝干,铁料,苎布,竹器,竹纸这些福宁州传统土产。
船到杭州以后,林家兄弟一边联系老客发卖货物,一边四处收购回程所需货品,一直从秋末忙活到腊月初,才算是把货备齐,说话兄弟俩就准备乘北风回家过年。这个时间点,是1628年的1月份,距离穿越众占领大员,刚刚过去2个多月。
不想临行前两日,刘家的管事却上门相邀,言道有一桩好买卖,还有一位好朋友要引荐给二位兄台。
.....是的,林氏兄弟在江南最重要的商业伙伴,就是刘耀祖刘董事长。
林家多年以来,一直是把运到江南的杂货趸售给刘家,然后再从刘家的商业渠道里补足一
第145节 熊道
刘家专责跑外差的管事刘合,在得到老爷同意后,这两天从中勾连,今日一早,便和林氏兄弟一起乘着小船,从杭州城出发,直奔塘庄。
一路上刘合向二位简介好朋友的情况:此人姓熊名道,是外路来的海商,塘庄庄主。熊老爷财雄本厚,一诺千金,和刘府交情莫逆,是顶儿尖的大商人。
林氏兄弟在得知内情后,也是有点摸不着头脑,按理说这位刘合口中大海商,无论要进什么货,势必都能从杭州城寻到,何必巴巴地请兄弟二人见面
......按捺下心中疑惑,林保全堆起满脸笑容,一路上和刘管家谈笑风生,出城东行十余里路后,小船顺着河道一拐,再前行不远,林家兄弟就见到五间沿河修建的仓栈。
这排仓栈明显是新修未久,仓体高大,条石墙上新抹的白灰尚未干透,仓栈门前有几座青条石河埠头,几艘小船正在河埠头卸货,林保全是跑老了船的,搭眼一扫,就知道力工们扛进仓里的是稻米。
“这都是熊老爷新建的仓。”刘合见林氏兄弟盯着仓栈不放,笑着补充一句。
林保全点点头没回话,心中对这位未谋面的熊老爷财力评估又上一层:这种条石大仓可不便宜,等闲商户一间都造不起。造完还不算,还得有银子趸进大批囤货,雇人日夜看守,开销不少。
......说话船就到了地头:前方一处明显休整过的河湾里,此刻停着三艘沙船,打头的一艘要比林氏的兴安平号还要宽大,一些力工正在给沙船上货。
未等二人详观这几艘沙船,河码头上几个正在交谈的人已经注意到他们,刘合并二林蒲一下船,对面打头的一位长笑一声,撇下身旁小厮和伴当,缓步迎上前来。
此人身高体胖,正当盛年,面相白皙富态,张嘴便露出一口白花花的牙齿,显是富贵人家出身;身穿一件绣着湘妃竹的南京锦缎长袍,腰间一口猪婆龙皮腰带,双手上箍着三四个金玉戒子,一抱拳金光闪闪。
“定是林家二位兄台当面,不才熊道,昨日冒昧相请,有些唐突,还望贵客海涵,呵呵,呵呵。”熊道语声响亮,不过语气温和,虽说口音略有些怪异,旁人听在耳中倒是觉得亲切。
“哪里哪里,得知熊老爷相召,鄙兄弟欢喜还来不及,何来唐突一说......”林商人这时操着一口闽音拱手行礼,自然而然和熊商人亲切寒暄起来。
几个人边走边聊,刘合在一旁插科打诨,没几步大家就亲密如老友,说话来到塘庄门前。
塘庄没有变,还是那座气派的大庄园,门口人来人往,不时有穿着短打的水手模样人进出,一个个形容彪悍,孔武有力。
熊道见林氏兄弟看到水手后若有所思,于是话题不经意间就转到海路出息上,直说近年洋面上不太平,生意愈发不好做,船伙不备齐就不敢出港。
熊道这番话倒是引起林氏兄弟的共鸣,大家都是跑海的,知道这其中艰难,林家的船现在连福州都不想去,只愿北上杭州,缘故就是洋面不靖。
塘庄后院这等机密之地熊道自然不会在外人面前露底,客人随后被引至庄内一间雅致的偏院,屋内分宾主坐定后,丫鬟小厮一通忙乱,备齐了手巾把,果盘,茶水后才退下。
徐徐饮过三道茶水,这期间大伙又闲聊一阵嘉宗帝驾崩,九千岁坐腊,前路谁人知这样的八卦轶事后,屋内气氛愈发融洽,熊道令人换上新茶后,这才把今天见面的原因说出来。
据熊道讲,他平日办货的时候,发现江南本地用的铁料多出自闽粤,尤以闽铁为佳,量大质好。
&nb
第146节 珍珠,又见珍珠
林氏兄弟对于运货去台湾这种差事,并不是很抵触——无论是去台北的弗朗机人那里,还是去大员的荷兰人那里。
闽商自古就有行船去台湾的贸易行为:和土著交易鹿皮硫磺。
林家所在的福宁州,纬度要高于台北,所以只要冬季北风刮起,就可以发船。这中间虽说横渡海峡风险大,但主要是风向问题,就怕半途风向改变,其余的风险因素反倒很小。
林保全年轻时不止一次去过台北和土人贸易,大员也去过一次,现如今坐镇台北的是弗郎机人,林家的船虽说再没去过台北,但是闽商对弗朗机人的境况还是很清楚的。
弗朗机人在台北,可以说穷得只剩下钱了。
由于在当地脚跟未稳,并且和土著关系不好,弗朗机人并没有多少货物能用来贸易:拉一船货物出门,然后带一些银子和对方的特产回航,这才是海贸最划算的交易方式。
弗朗机人在台北的城堡里只有银子,没有货——菲律宾自己每天都在等着明船运货过去。所以这两年闽商很少去台北,哪怕弗朗机人免税,黄丝也按白丝的价钱算,大伙一样不愿去。
至于盘踞在大员的荷兰人,林保安虽说信息不畅,但是如果自家运一船货过去,荷兰人必定是欢迎的,这一点他很清楚。
......
林保全听完方才熊道之言后,略略点头:5分银子一斤生铁,这个买卖做得——闽地最好的生铁也不过1分多银子一斤。
又是他再一次开始沉吟,主要是在估算这其中风险:过海是一道,洋面不靖是一道,铁料总价不足又是一道。
前两者能规避——从福建最北端的福宁州乘北风出航,斜斜往东南方越过海峡,然后沿台湾海岸线南下,顺利的话可以避过福建南端洋面上的乱局,直达大员。
而后者就有些棘手:铁料,不论生熟铁都属于粗货,林家的兴安平号是600料(按每料载重72kg)福船,满打满算能装8万余斤生铁,这一船货,总货值不过4000余两银子,即便是5分银1斤铁的高利,依旧不划算出海一趟——兴安平号往日出海运销杂货,货值最低也在一万两白银,大部分时候都超过万五千两。
考虑清楚后,林保全这时沉声说道:“总价不足,要夹一批贵重货才够。”
一直在旁边默不出声的刘合刘管事,这时却突然开口说道,“侯潮门刘家库房,我家老爷尚有百担生丝存于彼处,林老兄若要配货,生丝最是合适不过。”
......
林保全惊讶地看了刘合一眼,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咧着满口黄牙,嘿嘿直笑的奸臣面孔:“我家老爷吩咐过,熊老爷的买卖就是刘家的买卖,林老兄该不会连我家老爷都信不过吧”
“哈哈哈......”屋内的几个人就像约好一样,同时开始仰天尬笑,只是林家兄弟的笑声此刻有些发干。
林保全知道,这叫做骑虎难下......刘合既然把话说到这份上,那是断不容自家再推脱,推脱的话,兄弟二人今天就算是把刘家给得罪了。
“既如此,这买卖做得!”林保全此刻也知道再拖无益,他将笑声猛地收住后,一锤定音。
“好好好,如此就算帮了兄弟大忙,贤昆仲为人仗义,这份情熊某记下了!”说到这里,熊道话声一停,举起手连拍三下:“出来吧......”
两个明眸皓齿,穿金戴翠的俏丽丫鬟从里屋走了出来。当前一个手里端着一面青白釉大瓷盘,瓷盘被轻轻放在桌面上后,后面的丫鬟娇笑着捧出一个晶莹剔透的水晶碗,下一刻,素手轻摇,碗里的
第147节 驳运
林氏兄弟当天先是被忽悠到塘庄,随后又被谈妥一笔海运生意,合同签完后,兄弟俩人只能匆匆回去调派。原本已经装满杂货,只等上路的兴安平号,赶紧又卸下来一些粗笨货,然后再塞进去100担生丝,一应事项都折腾完后,这才满载着货物出海归航。
好在大明朝没有管理超载的部门,兴安平号乘着北风,一路晃晃荡荡回到了福宁州老家。
在老家过完农历年后,林家兄弟俩不敢耽搁,无视朝廷禁令,大摇大摆就地收了7万斤上好生铁,连带一小部分熟铁和100担生丝,说话又把兴安平号给塞满。看看时间已经是阳春三月,林氏兄弟于是找个良辰吉日,上香拜过妈祖娘娘,扯帆放炮,祭海出航,直奔海峡对岸。
从福建北部乘北风渡海,兴安平号等于是划出来一条控制不住的斜角线。
运气正常的话,只要风向不变,福船大概在海面漂浮两三天后,就能看到台湾的海岸线;当然,这时候船有可能在台北,也有可能在台中,这个福船没办法控制。
如果运气差,遇到各种狂风乱风邪风......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五六天后大伙发现来到了普陀山,这也是很正常的事。
林家兄弟这趟运气勉强算正常,过海峡头一晚风力减弱,船速骤降,好在兄弟俩和舵工都是多年跑船的老人,经验丰富,有惊无险的将航向保持下去。由于风力减弱,所以兴安平号在海峡中耽搁不少时间,直到第三天傍晚,望斗里的伙计才看到陆地。
这两天一直焦躁得在艉楼上观海的林保全,看到陆地后终于松口气,急忙下令减速缓行——这趟好险,如果拖到入夜还没能看到陆地,福船一头撞向大岛,很容易触礁。
第二天清晨,被北风吹到新竹河口,下锚一夜的兴安平号,终于再次,沿着海岸线南下,直奔大员。
......
当兴安平号来到大员外海的时候,已经是1628年的3月底,穿越众这时已经摆平麻豆土人,正处于开盐田,炼钢和种大豆的过程中。
一艘小艇在福船刚到外海的时候,就远远迎了上来。
林保全情知这是红毛人的巡船,于是下令降帆,很快小艇就靠到福船身边,一个巡丁利索地借助软梯翻上船。近身一看这位巡丁,福船上的人不由得微微一愣,这是个髡人!再仔细一看小艇,上面的人也同样留着短发。
......来人二十许岁的年纪,黑瘦精干,一层短短的黑发覆在头皮上,没有看到戒疤,上身是一件紧小的靛蓝对襟短褂,正中一排四个黑色木扣,下身是露着小腿的牛犊裤,脚上一双怪模怪样的草鞋。
此人的扮相是那个了点,但是一张嘴,却露出了一口闽音,林保全亲切之余,倒也不见怪:他知道荷兰人手下有闽粤船民,只是没想到这帮人连毛都被剃了,看来弟兄们在红毛人手下当差,也委实不容易。
巡丁操着一口闽音和林保全对答几句,得知林氏来意后,当场测了福船的吃水,然后巡丁明确告诉林船首:福船吃水太深,进不了港,需要先用小船驳运。
这一点林保全倒是不意外:兴安平号本
第148节 海底捞
映入一干兴安平船员眼帘的,是一条大木排。
木排做工很细:大腿粗的木料被削成方正的四棱柱,头间尾都留有凹槽方便捆扎,整个木排平整光滑,严丝合缝,宛若一体。
在木排前端,有一根明黄色的金属大吊杆斜斜伸出船头,上书“三一重工”四个楷体大字,吊杆下方,几根看上去很细的铁线悬吊着一个大铁夹。
铁夹此刻正缓缓张开大口,然后在福船上的土著们张口结舌中,“噗通”一声,砸入平静的台江水面中,溅起大片海水。吊杆的后方,有两个人正在一些怪异的铁物什中间忙碌着,在这同时,木排上还不停传来轰隆隆的声响。
一些银亮的管子从这些铁物什中间穿过,连接到木排后方一张布蓬下面,那里有两个竖立的银白色铁筒,此物大约是火炉,能看到有人拿起堆在脚下的方木块不时扔进炉里。
福船上的人这时个个屏息静气,紧盯着海面,生怕错过接下来的节目——没过多久,随着轰隆隆的声响更加刺耳,“哗啦”一声大响后,仿佛巨鳌出海,大铁夹轰然间从海底一跃而出。
砂石泥水和海草这一刻从铁夹的缝隙里不住流下,湛蓝的海面顿时多出一团黄色泥浆,夹满泥沙的铁夹毫不停留,缓缓上升一点距离后,明黄吊杆开始摆动,带动铁夹来到木排旁的一艘小船头顶,下一刻,铁夹突然松开,大堆的泥沙就此落入小船。
林氏兄弟此刻站在船头大张着嘴,满脸惊叹,就差高喊一声:“竟至恐怖如斯!”......可惜二位没看过玄幻,所以他们的词汇量比较贫乏,于是只能小声呢喃几遍:“不可思议,不可思议......”
......
就在兴安平号和大木排擦肩而过,船上明人大呼小叫的同时,大员商馆东北角的炮台上,也有一个验收组正在对试运行的挖泥船指指点点。
随着台江对岸一些住宅的陆续落成,很多穿越众开始分流,大员商馆现在愈发清静,连同东北角视线最好的“观景台”,都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超市,哦不,皇城,已经处于建造中了。
今天跑来看挖泥船首秀的部门比较多:工业,海军,基建,船厂,包括大办公室诸公在内,拢共10几号人此刻都在观景台。
说起这艘木排式挖泥船,起因还在于农场的那台电动拖拉机。原本大办公室已经答应农场两位扛把子进口此物,不想事后被人搅和了。
论坛上很快有懂行的指出,电动拖拉机是个大坑:高达150kw的充电功率,必须专门的充电站,而且充电站不能离农场太远,这意味着需要建输电线路,甚至在两端修建升压降压变压器。
嗯,今后随着农场扩大,每隔几里路大概就要甩线建那么一套......要不然拖拉机就要一去不回啦!
这个不能忍——电动拖拉机效率低点没人在乎,反正电不要钱,但是配套设施这么搞,那谁遭得住于是高大上的电动拖拉机就这么被否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