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河边草
因为他被贬出京的理由可不是他才能不足,或是在政务上出了差错所致,而是问题出在前妻身上。
前丈母娘成国夫人只要不开口,他想回京可任职就不太可能。
所以吴王啊,大都督李靖啊这些人他都要极力交好,求的不是别的,只求这些人能为他宇文士及在朝中说上几句好话,就比什么都强。
为此接待吴王杜伏威的时候,那是竭尽所能,一条龙的安排下来,杜伏威西去的时候那是满意的不能再满意,拉着宇文士及的手称兄道弟。
其实主要还是宇文士及的姓氏在起作用,杜伏威这辈子就没被一个名门子弟伺候的这么舒服过。
只不过离开东来,转头他就把宇文士及忘在了脑后,他娘的前朝驸马爷,和他老杜可没什么关系。
还得罪了成国夫人,姓氏再尊贵,伺候的再好也不能沾边,他心里有数着呢。
他的府宅和成国夫人府把着长安皇城的两头,就是想躲着那位天下第一美人远些,哪会为了宇文士及主动去找什么麻烦?
三年多没回来了,杜伏威归心似箭,其实是耐着性子在东来待了几天,也不是为了享受宇文士及的款待,而是在等手下们休整完毕,才能启程押送高句丽人一路去长安。
其实和去年的献捷差不多,这些都是征朝将士的功劳,李靖对他很是不错,把这份荣耀送给了他。
杜伏威不很在乎什么荣耀不荣耀的,只是这份人情却得接下来……
北雄 第1689章出迎(一)
三月末的洛阳,已是到了春暖花开的时节,等天气再暖和一些,春耕就要开始了。
洛阳郊外,大地回春,点点翠绿装点着洛阳的春色,滔滔而过的洛水,平静而又悠然,自古以来便为这片土地注入着无穷无尽的生机和活力。
洛阳城东,洛阳长史魏征搀扶着须发皆白的裴矩从马车上下来。
裴矩颤巍巍的站定,拍了拍魏玄成的手臂,笑着道:“有劳玄成了,这人老了,出行就是不便……唉,这些年若是没有几位相助,就老夫这岁数,能成得什么大事?”
周围一群人纷纷谦逊,都道裴公老当益壮,咱们受惠良深,在您老面前可不敢夸功云云。
裴矩笑的满脸褶皱,状似浑浊的双眼一个个看过去,连连点头,心里却在羡慕着众人的岁数。
如果他裴弘大能够像他们一样年轻,定然不会虚度光阴,总要回朝去陪着皇帝耍子,才能过的有滋有味嘛。
只是他老迈至此,却是没有可能再回去长安了,可惜可惜,可叹可叹。
今日他是率众来迎接班师回朝的吴王李伏威的。
能够在这个时候陪在他身边的人,自然都不是普通的官员。
其中有河南西道督查使谢凌志,长史魏征魏玄成,洛阳令窦琎等洛阳官员,还有两位太守,几位别驾等地方高官。
另外聚在另一边的则是三位大将军。
左武候卫大将军,兼长公主驸马,开国公徐世绩。
左御卫大将军,开国公王智辩。
右屯卫大将军,领河南屯田使,开国公刘敬升。
三个人往那里一站,一水的开国公,从龙功臣,凌烟阁上客,别说其他河南官员,即便是老的不能再老的老资格裴矩,都要给他们三分笑脸,七分的恭敬。
王智辩和徐世绩刚到洛阳不久,两人都是封诏而来,不会千里迢迢的迎到东来,而是在洛阳等待征朝大都督李靖的到来。
只不过先来的是吴王杜伏威,也是不差,他们先要迎上一拨。
刘敬升在洛阳待了好几年了,开始的时候是负责收拢窦建德降人,然后安置他们在河南开垦田地。
到了后来也就成了屯田使,主要任务还是让那些河北降军老老实实的在河南种田耕作,别再想那些有的没的。
元贞五年的时候,有过几次大的叛乱,刘敬升率人轻轻松松的给平定了下来,把窦建德降人中有名有姓的人挑出来杀了一批,后来就再没什么大的动静了。
刘敬升是最早一批跟随在李破身边的人之一,而且他还做过很长时间的护卫统领,可以说是皇帝的心腹中的心腹,功劳地位那都是硬邦邦的。
就是他这人没什么大志向,随着年岁渐长,就更没什么太大的追求,还是和以前一般,皇帝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在洛阳待了几年也无任何怨言,而且自觉待的很舒服,于是在洛阳安了家,还把留在晋地的家卷都接了过来,一点也没有回去长安享受荣华富贵的意思。
其实他是个明白人,当年在马邑郡的时候,他才是个小小的伍长,没什么家世,也没读过几本书,就一个敢打敢拼还能说道一下。
可在当时的马邑边塞,敢打敢拼也不是什么太大的优点,那会马邑的汉子大多如此,显不出他刘敬升什么来。
只不过是因缘巧合,他立下了不少功劳,一路升迁,成为了李破的心腹将领。
后来李破身边的人才是越来越多,他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能来到大将军位置上,多数都是靠着早年的战功,还有皇帝念旧所致,和张伦,徐世绩等人那是没法相比的。
就算是王智辩,人家当年大小也是个将军,如果不是他刘敬升去到了皇帝身边,如今的位置应该和留在马邑的那些人差不多才对。
所以他没多少奔头,时常觉着如今的日子得来不易,吃着好的,穿着好的,们心自问,有时候还挺惭愧,感觉陛下对自己太好,自己能够回报的却不多。
你说有这么一位坐镇河南,李破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
王智辩话不多,刘敬升就和徐世绩插科打诨的谈笑。
他们两个都做过李破的护卫统领,又在河南共事过一段日子,算是正经的自己人,这两天两人时常在一处喝酒,感慨当年的峥嵘岁月。
然后就是说起罗士信,赵世勋这些人如今都在做什么。
徐世绩还借着酒劲抱怨了一下罗士信,说当年在皇帝身边护卫的时候,没少受了罗士信欺压。
去年回到京师,登门拜访罗士信的时候,还被罗士信拉到校场狠狠捶了他两拳。
你说都这么多年了,大家都已功成名就,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了,罗士信那厮怎么还和当年一样凶横蛮强?
刘敬升乐的合不拢嘴,他和罗士信交情不错,就从来没有挨过罗士信的拳脚。
他知道罗士信为什么看徐世绩不顺眼,无非就是瓦岗贼们把张须陀逼的自尽了,作为张须陀旧部的罗士信记着仇呢,对徐世绩能有好脸色才怪。
也就是当年还在用人之际,不然的话徐世绩肯定活不到今天,挨上两拳?就罗士信当年那无双无对的一身杀气,一刀下去如今也就没什么驸马爷了。
只是大家各有各的缘法,不管是罗士信,还是徐世绩,他都比不来,还有在雁门领兵的赵世勋。
这人刘敬升也是极为佩服的,人家家世和他差不离,如今的地位却全都是靠着一刀一枪拼出来的。
当了大将军的人,还能在南阳那边立下率先登城之功,自己也身负重伤,你想想人家得有多勇勐?
那股杀红了眼,丝毫也不在乎自己性命,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狠劲,刘敬升觉着自己下辈子也学不来。
…………
今日三个人一道来迎吴王,他们三个站在一处,其他人就很难沾边,除了笑眯眯的裴矩。
人家裴弘大跟谁都能说得上话,跟三位大将军说笑几句,三人都是乐呵呵的应着。
转头刘敬升便低声跟徐世绩道:“吴王殿下这次立功可不小,茂公是驸马,听说怎么封赏了吗?”
北雄 第1690章出迎(二)
徐世绩呲牙一笑,果断的摇头,“这俺哪里晓得?怎么,你跟吴王殿下有旧?”
他其实知道刘敬升想问什么,只是他可不想蹚浑水,他也就是沾了个驸马的光,才能够消消停停的回朝述职,不用担心这个担心那个的。
刘敬升等人就得想的多些,只不过那能跟吴王杜伏威比吗?刘敬升这问的就有问题,也就是他徐世绩不想多事,不然挑逗一番,不定刘敬升能说出什么话来呢。
刘敬升赶紧摇头,“那哪能啊,俺只是有点好奇,你说吴王都到这个地步了,再要封赏能赏些什么?”
徐世绩也摇头,“那不关咱们的事,朝廷既然能允吴王领兵,肯定心里有数,别操心这些有的没的了。
俺跟你说,这次可是个好机会,吴王回京是去献捷的,你不跟着回去一趟?很多年没见陛下了吧?
去长安见驾,跟陛下喝上几杯,好好聊聊,别老是待在洛阳,日久情义可就澹了,你说是不是?”
见老徐转开了话题,刘敬升知道这厮心里有谱,不会露什么口风,于是也不再深问。
至于回京的问题上,刘敬升其实有着自己的算盘和见解,不会轻易被别人湖弄。
“没有诏命,俺哪能入京?
陛下是念旧情的人你又不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也不会忘了咱们这些人的,再者你忘了?去年陛下东巡的时候俺见驾了的……”
徐世绩立马笑了起来,捋着自己的短须连连点头道:“你看俺这记性,怎么就忘了这茬,说起来洛阳这地方其实也不错,一年一个样子。
你是不晓得,三四年前,俺第一次进洛阳城的时候,那景象……想起来就觉着背后凉飕飕的。”
刘敬升笑着捶了他一拳,还挺有劲,捶的徐世绩身子一晃,他愤怒的瞪了刘敬升两眼,不过随即就呵呵呵的傻笑了起来。
这些当年的老人儿啊,心思还是非常灵透的,想要湖弄他们可不容易,东拉西扯,胡说八道肯定不成。
他也知道刘敬升不怎么想回长安任职,原因嘛不用说,和其他人没什么区别,大将军们在外面要逍遥的多,没几个人真的愿意回去京师。
只是刘敬升比起其他人来野心要少的多,他不是放不下兵权,而是不想去到长安不得自由。
而且他的出身不好,长安是门阀世族汇聚之所在,到了那里要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刘敬升不耐烦这些。
世上之事就是这般奇妙,后来围城式的哲学在当世展现的也很具体,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便是回朝当个京官,可有些人却想着尽量远离政治核心,过的逍遥自在一些。
实际上徐世绩嘴上不说,还老是劝刘敬升回京,可在心底里还是很羡慕刘敬升的,对皇帝陛下惟命是从的人多不胜数。
但罗士信,刘敬升,赵世勋这些人到底不一样,他们是皇帝近卫出身,不管在什么地方任职,皇帝都很放心。
所以什么时候招他们回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把自己一摊的事情办好,其他的不用在意太多。
刘敬升心态尤其平和,这些天在洛阳两人饮酒之余,谈论起当今天下大事来,人家刘敬升就不太关注这些。
什么功劳啊,地位啊,权势啊,门户啊,刘敬升说起来表现的都很平澹,好像就等着岁数再大一些,便在大将军的位置上退下来养老了。
连落叶归根都不曾想过,他觉着洛阳这地方还成,只要皇帝不让他挪窝,他就在洛阳安家了。
他和徐世绩完全是两种人,徐世绩还在孜孜不倦的追求着自己的功业,如今妻子有了身孕,也算了了他一桩心事。
他一直在向神佛祈祷,最好生下来的是个男孩,那样一来,他徐世绩也就算有后了,对家里有所交代之下,便能全力谋求出外领兵的机会。
他的老师那么大岁数了还能立下功业,他徐世绩年纪轻轻,才不愿意在长安久居。
天下打下来了,剩下的就是开疆拓土之功,他徐世绩不是沉溺于富贵荣华不可自拔之人,必定是要名留青史的……
…………
王智辩陪着两人,也不刻意去听他们在说什么,眼巴巴的瞅着官道,心说人怎么还没到?身边两个家伙滴滴咕咕的,实在让人心烦的不行。
也没让他们多等,烟尘起处,百来骑纵马而来,到了远处打望一下,速度渐缓。
王智辩三人打望几眼就当没看见,他们都是身经百战之人,知道前面过来的这些都是大队人马的前驱,战时其实就是斥候。
后面的人马离着还远呢,至少得有十几里。
徐世绩就在那里叨咕,“都来到洛阳的地面上了,行军还如此有章有法,吴王果然名不虚传。”
其他两人就算没读过什么书,也从这话里听出了几许酸熘熘的味道,不由都乐呵了起来,心里大致上都是一个念头,驸马爷也会嫉妒的吗?
…………
吴王的车驾还真就到了。
也不是什么车驾,杜伏威没有坐马车或者轿子的习惯,他是地道的武人,只要身子骨还成,出行的时候就一定会骑乘战马。
到了洛阳左近他也没耽误工夫,甩开大队人马先就赶了过来。
到了迎候的人群不远处,杜伏威率先滚鞍下马,护卫们呼啦啦的从战马上跳下来,跟随在他身边。
跟随杜伏威回来的自然是他的亲军卫士,大概也就二三百人。
杜伏威不是卫府大将军,他是大唐征朝水师行军总管,是一个标准的从前隋沿袭下来的战时职位。
一旦率军班师回朝,这个职位自动也就交卸了出来,这些亲军和其他随他回转的军将,在押送高句丽人去到长安之后,便会各归建制。
这些人出征参加东海战事长的有三四年,短的一两年,身上都是带着军功回来的,精气神上和几年没有仗打的唐军就明显有了区别。
再是精锐的军队,不经战阵检验,时间长的话,也难免退化。
唐初的唐军将士至此已经分成了几个部分,和突厥接壤的漫长的边境线上,驻守着的唐军,有二三十万人。
多是集结于河北,晋地,榆林,朔方,灵州,凉州这些地方,他们身上还保留着唐军扫平天下时的传统,不问兵力有多少,只问敌人在哪里。
参加东海战事的大军大致有十五万人上下,大部分都是从驻扎在河北,河南,山东各部抽调的精锐人马。
在海上打了三年多,因为与敌人连连激战,这些兵马也可以说是唐军步军当中最为精锐的一批人了。
剩下的零零散散的驻扎在各地的防御性军队,渐渐多有裁撤,转归折冲府,这种情况估计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因为用得上府兵的大规模战争,大唐还没有经历过。
将来的一段时期,眼瞅着也不会有这种机会。
另外一个时空当中,唐初动员府兵参战就是要攻打高句丽,同时也显现出了唐初境况的窘迫。
李破这里就要稍微轻松一些,主要是平定天下的时候没费太大的力气,当晋地大军发力的时候,就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用了两三年的时间就把李渊,萧铣,窦建德等诸侯消灭掉了。
而且未有大的反复,即便如此,攻打百济,倭国,高句丽的战事还是把大唐的国库给弄的空虚无比。
这就是国力虚弱的表现,中原王朝强盛的时候,哪里会这么困难?
比如说杨广率百万大军征伐辽东,失败之后还能有余力发起第二次,第三次北征,那还是在杨广东游西逛,建城修路,折腾掉了一多半家底的情况下发生的,你想想杨坚留下来的底子该有多厚实?
唐初这会跟人家比起来,那差的真不是一点半点,恢复个十年二十年估计就能看见前隋鼎盛时期的后脚跟了。
…………
杜伏威大踏步而来,那气势看上去风风火火,稍一示意,护卫在他身边的军兵便哗啦啦的散开,按着刀柄立在原地。
看着走近的吴王殿下,三位大将军眼神都比较复杂。
这样战后犹自带着些血腥气的气质,他们都曾经拥有过,只不过现在嘛……
不说刘敬升这个家里蹲,就算是只在长安待了半年多的徐世绩,在得胜归来的这些人面前,气势上就要输上一筹。
没办法,每一次大的战事结束,百战余生之下,都是参战各部气势最为鼎盛的时期。
战事虽然结束了,可心理上却不会那么快速的平静下来,行为举止上依旧按照战事进行的时候在要求着自己。
“裴公怎的出来迎俺,这可折煞俺了。”
众人纷纷施礼之间,杜伏威哈哈大笑,笑声传出老远,中气十足。
上去就一把搀住了裴矩,他和裴矩其实也只是一面之缘,去东来的路上路过洛阳,受到了裴矩的款待而已,没什么交情。
不过这时相见,杜伏威是看谁都很亲切,都是家乡人啊。
裴矩笑呵呵的跟他说了两句,也不用裴矩引见,杜伏威游目四顾,三位大将军就像黑夜中的萤火虫一样被他找了出来。
北雄 第1691章恢复
杜伏威没文化,嗯,不是,是没什么学识,可人却绝对不傻。
三位大将军齐聚洛阳,迎的肯定不是他杜某人,只有大都督李靖才能劳动他们专程迎候在此处。
不过他是吴王,大唐封王的现如今就他这么一位,却也够资格让三位大将军先向他见礼了。
杜伏威投唐要的就是这个,不管你什么来历家世,心底里瞧不起老子也就算了,可你们明面上都得尊我重我。
当过盗贼的杜伏威现如今看重的也就是这些了,看上去要求不多,实际上却是阶层本质上的跨越。
只他这一代人都够呛能完成得了,一般都得等上个两三代人才成,后来人说的好,三代出贵族嘛。
…………
献捷队伍的到来,让洛阳城一下热闹了起来。
徐世绩说的不错,如今洛阳是一年一个样子,去年皇帝东巡,对洛阳宫殿不很满意,觉着到处都是城墙,连阳光都进不来,住着太压抑了。
开始的时候,裴矩还劝了两句,说这些都是按照什么什么规矩建起来的,都是有说道的,轻易拆除的话容易破了风水气运云云。
李破笑着回了一句,“杨广建的洛阳城,他气运几何?”
当时裴矩就不说话了,这话说的太过凶狠,他还真顶不住,尤其是这臊的不光是杨广,还有他们这些前朝旧人。
想起当年他还极力争取过来主持修建洛阳城,裴矩就算年老成精,也默默叹息了一声,好在没成,不然现在岂不更有说道了不是?
于是去年秋天,裴矩窦琎,窦衍叔侄两个把行宫里面七扭八拐的城墙拆了个干净,砖头瓦块的都是好东西,如今洛阳正缺建筑材料呢,都有用处。
干了这一桩买卖,裴矩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琢磨着今年把洛阳城中的一些废宅也给拆了,好好来重新规划一下洛阳的建筑格局。
其实之前也没少拆了房屋,战乱时期当时很多房屋都在内乱中被焚毁,剩下了一地的残骸,近两年都清理了出来。
还有就是洛阳城中当年死的人太多了,那会根本不及运送出城,也没那么多柴禾烧掉,于是便都堆在了一些善堂,或者没人居住的地方。
如今新一茬住进洛阳的人们根本不晓得那会的惨状,尸臭飘满洛阳城,后来实在没办法,有人还建议扔出城去,让李贼上下知道知道大家决死之心。
王世充没敢那么干,要知道战死的人也是有家小的,这会大家正在守城的紧要关头,你把战死之人的尸体扔去城外?大家又不是瞎子,估计当时就能内讧起来。
于是很多尸体都是在洛阳城中安葬的,也就是找块空地什么的,挖坑把人给埋了的意思。
如今现在在洛阳城中挖掘一番,准定能寻出几个大坟坑出来,有时候人们图省事,把尸体堆到一间屋子里面,放火把屋子烧了事情也是数也数不过来。
后来就更惨,王世充败亡之后的两个冬天,人们在洛阳城中饿的受不了了,成批成批的人死在各自家中,也没人去打问,等到春天再集中收敛。
那一家一户的……都没法说,城中还时常暴发出食人的恶性事件,同样没法追究处理。
…………
所以裴矩主政河南这几年,没少让人做了法事,就是想让当年死在洛阳的数十万冤魂早日安息。
今年他就打算按照城中侥幸存活下来的人指点,把一些当年存放尸体的房屋都拆成平地,种上树木和花草,意思是用生机来掩盖死气。
之前洛阳城中大力推行种植花草树木,其实起因就是这个,毕竟裴矩可没有建造一座花园城市的概念。
李破东巡的时候还称赞过几句,洛阳的城市环境真好,比长安要强上许多,等听到陪同的人说起原因,这厮砸吧砸吧嘴,也说不出什么来了。
心里想的只是杨广,李密和王世充三个王八蛋真不是东西,世上若真有十八层地狱,这三个混蛋准定是待在了最底下一层,千年之后也别想转生畜生道的那种。
…………
如今是战后重建时期,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洛阳大城从一片鬼蜮到现在街道之上人们来来往往,好像过去了多少年月一样,换了天地。
可实际上也不过是区区三年多而已,城中的住户……民户只有两成左右,其他的人除了驻扎洛阳的军将以及其家卷之外,就多是河北降人了。
没什么好说的,这种人口比例还要持续几年,只是恢复起来也比其他地方快上许多,毕竟这里是中原腹地,当年人烟最为稠密的地方。
田土肥沃,河流纵横,南来北往的人都要经过这里,有着极为便利的交通和水利系统,只论休养生息的话,这里比关西有着更为便利的条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