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河边草
阿史那杨环却是摇头失笑,来了一句,“阿史那咄必多年来倒是言行如一,可以称得上一声痴情之人。
阿史那求罗,呵呵,那人你没见过,这些年我对着他都看不出他在想什么了,痴情?妻儿在这些突厥人眼中,算得了什么?
也许阿史那咄必只要没死,他就要继续痴情下去吧?”
李破知道自己的主意不太成,以家人为质的事情在中原司空见惯,抛家弃子的人也是比比皆是,连他自己都曾把老丈人扔在长安不管过的。
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嘛。
阿史那求罗他还真没见过,突厥名将,一方诸侯,名声传于南北,关于阿史那求罗的资料,在长安的观文殿中也有不少了。
可闻名不如见面,没见过的人他还真拿不准这人到底是何等人物。
能让阿史那杨环如此忌惮,显然不能用套在突厥人身上的固有观感去看待这位西方汗。
李破至此也不打算再多说什么,只是道了一句,“那就让阿史那咄必多活些年嘛。”
阿史那杨环笑了起来,拿起鞭子轻轻拍打了一下侄儿的后背,她早就想这么干了……
“你是当皇帝的人,出的主意怎么都这般刁钻?是故意如此吧?”
李破哈哈一笑,“突厥之事我怎好多说?我呢,一切皆以姑母安危为重,其他的我可不想多言。”
一句话说的阿史那杨环心中暖洋洋的,这就是李破的本事,惯会讨好女人,天生的,谁羡慕不来。
两人间的默契也就在此处,都把握着分寸,不会在对方面前刻意显示自己的聪明之处,拿对方国中之事来指手画脚。
…………
临近傍晚,太阳西斜,依旧向大地挥洒着光亮。
皇帝和可汗出去“游玩”的队伍踏着落日的余晖回到了营地,然后便分开各回各家了。
一切照常,李破用过了晚饭,才把臣下们招来,听听今天都发生了什么。
先就是岑文本递上了谈判记录,李破逐条的看下去,然后就是对相应的问题提出疑问,让负责的臣下来回答。
让李破欣慰的是,今天突厥人终于主动提起了营州,只是突厥人的嘴巴还硬,不打算干脆的把营州还给大唐。
估计这事得等最后才能决定,大前提也简单,就是对阿史那多闻的事情达成一致,虽然这厮在突厥人眼中已如叛逆,可毕竟曾经是突厥人的东方汗。
他的人头若被唐人拿去,突厥人肯定要脸上无光,如果说阿史那多闻投唐,那情况会更加糟糕。
反正突厥人对这事的前前后后都琢磨明白了,阿史那多闻定然不会到王庭去负荆请罪就是了。
其实这也意味着两边进入到了心理较量的层面,就看谁更有耐心,筹码更多。
李破高兴的是臣下们很是得力,策略也制定的很是得当,让他省力不少。
侯君集表现踊跃,建议今年秋天大军前出张掖,突厥贵族的表现,给了他信心,觉得应该更主动一些,也好在将要到来的战争当中分上一杯羹。
…………
看的出来,臣下们都很振奋,变局就在眼前,在此为国争利,让他们都或多或少的有了一种使命感。
等人都散去,李破有些困倦的想要睡上一觉的时候。
阿史那荣真进到帐中,送来了长安的传报。
因为路途艰难,这是李破第二次接到来自长安的消息。
长安朝中好像很安静,没什么好说的,走之前把大事都安排好了,除非有人想趁他不在发起叛乱。
那种事前些年还有可能发生,如今嘛,想要来个什么政变可不容易,三省六部的主官都在,长安的驻军也都是李破的心腹将领担任。
李破本身又是个开国之君,不是什么倒行逆施的君王,再想火中取粟,那都是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开玩笑的举动。
传报上说第六批高句丽战俘已经上岸,今年大范围的开通了漕运,战俘的运送会省力许多。
随着运送过来的战俘,李靖报说,又攻破了高句丽人在山中的部落数十个,清缴残敌的工作差不多已经接近尾声。
接下来,李年作为朝鲜都护府的大都护,剩下的事情就需要他来完成了。
朝中已经派人去了半岛之上,对整个半岛进行勘探,主要是看看哪里适合耕种,哪里又有矿藏等等。
一切都在规划范围之内,已经不用太过操心。
算算日子,离着李靖回朝的时间不远了,李靖回来,也就意味着东海战事的彻底结束,大军班师近在眼前。
之后就是对海外飞地的治理,轮守等事,至于移民过去,且得等呢,大唐的疆域越来越大,人口数量便愈发显得不足。
今年户部又在进行第二次的人口普查,大概明年能够结束,会给朝中一个比较准确的人口依据。
另外就是今年的春耕圆满结束,司农寺做的很不错,大唐的耕地一直在增加,当然了,这种增加是相比前些年而言,不是要跟前隋相比,那没法比较。
只是大唐这两年一直在分发耕牛,驮马,再加上之前太常寺对农具的改良,让生产效率提升了一节。
司农寺已经在提请朝中,想把一个成年男丁的授田数量提高一成,再有就是民间牲畜的豢养需要官府帮扶,如今是可以抽出手来在这些事情上面做一做文章的时候了。
窦光大能力出众,李破非常满意,苏亶那厮掌管农事的时候,就不怎么上心,李破准备回到京师后一定要骂他几句。
北雄 第1764章盟约
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份是来自大理寺卿长孙无忌的密报。
率先跟他私下里于科场舞弊一桉进行沟通的竟然是侍御史高士廉,对大理寺快速结桉提出了质疑。
高士廉是长孙无忌的娘舅,对长孙无忌兄妹有养育之恩。
而且高士廉作为京师的副主考,负有监察考场之权,他来过问此桉是有根据的。
高士廉说的也很有意思,他认为此桉颇有蹊跷,很可能有人构陷于吏部侍郎房玄龄,因此就更不应该这样轻易结桉。
李破的眉头皱了起来,高士廉是渤海高氏中人,说起来他算是萧铣降人,为官资历很是深厚,任职侍御史不到一任。
这人将来是要重用的,等上一两年过了观察期,不论是外放为官,还是在依旧在朝中任职,都可以许以重任。
换句话说,高士廉是个有才能的人,和徐世绩走的比较近,因为当初是徐世绩说入洛阳说江州总管丘和出降。
作为江州司马,高士廉是丘和的心腹下属,居中奔走,先一步来到了长安。
毫不意外的最后靠向了徐世绩。
这些在平定诸侯的过程中发生的故事李破都很清楚,臣下们也没有刻意隐瞒,大家的功劳都是明摆着的,没必要鬼鬼祟祟的行事。
各处降人来归,不管为求心安,还是为了自保,都会寻找靠山,高士廉也不例外。
只不过这人出身名门,又是洛阳人家,关系比其他人要复杂的多,你不能说他和徐世绩走的近,就成了徐世绩的门下。
河南人……
李破在心里思忖了一下,没有给长孙无忌回信,这事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而此事既然交给了长孙无忌来处置,把话也已说了个明白,那就不用再多说什么。
不管高士廉是出于公心,还是有着其他意图,最后总会有个结果,对于这舅甥两个来说,他们都要从中接受一番考验。
只是李破的心情还是受到了影响,变差了不少,朝中的争权夺利从来不可避免,可却必须有所界限。
像这种借用科场弊桉来攻击对手的行为,是十分下作的,也是分外令人警惕的行为,已经脱离了官场的基本规则的范畴。
李破很不愉快的进入了梦乡……
…………
时间进入到六月下旬,此次会盟也渐渐来到了尾声。
六月二十,李破和阿史那杨环又面对面坐在了那顶最为华丽的大帐之中,在周围侍立的臣下们注视之下,郑重的签下了盟约。
不论是李破,阿史那杨环这两位君王,还是周围的两国很是疲惫的臣下们,脸上都浮现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这无疑是一次成功的盟会,解决了两国各自面临的许多难题,同时也增进了两国之间的相互了解。
两国内部的意见趋于一致,在政治层面来说,都表现出了很强的凝聚力,这是两国能够友好往来的基础。
两国只有内部稳定,才能缔结这样的盟约,任何一方只要露出明显的虚弱迹象,别说盟约,相互见面进行盟会都成问题。
…………
在盟约之上盖上两国印鉴,签上君王的名字,就和后来签订条约的形式差不多,一式两份,存于各自国中。
这样的流程自然都是李破的主意,增加了仪式感的同时,因为有了两国君臣背书,也就有了一定的约束力。
想要违背盟约却也简单,但那要拿出你的信誉来作为代价。
别看突厥人好像不太在乎这个,事实则是在草原上,背弃承诺的人一样会受到众人的鄙夷。
实际上只要两国君王都还活着,能够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那么就能保证盟约的基本效力。
李破还想跟人握个手什么的,不过最终在签订盟约之后,还是按照当世的各自的礼仪,相互施礼,意味着盟约的达成。
…………
这一次两国签订的盟约要比上次正式的多,同样也详细的多。
盟约之中重申了两国友好之意,重新划定了各自的疆界,在领土上,突厥做出了极大的让步,不但还给了大唐北五原的大片草场,还将营州交还给了大唐。
大唐则向突厥做出保证,不会像前隋一样,在两国边境之上故意挑起争端,或者招收草原部族,来壮大自己的实力。
同时大唐还要交些赎金,至于赎金是什么,两国都有在盟约中明确的写明。
在两国漫长的边境线上立下界碑,不使两国之民越界,也是唐人提出来的,得到了突厥人的赞同。
至于界碑都立在哪里,盟会上大致的商议了一下,之后还会有人来往磋商,最终对盟约进行补完。
两国间的贸易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放宽了不少限制,同时商定了两国征收商税之事。
突厥人没有货币,进行商易的时候还是以物易物居多,大唐打算在这个方面帮助突厥人一把,给他们设计铸造一些货币使用,以方便两国交易。
突厥人表现出一副无可无不可的样子,竟然还有几个老家伙想图省事,说是用唐人的银钱很方便,不想自己铸造。
这种奇葩思维让唐臣们很是高兴,记住了几个大咧咧的突厥贵族,准备以后重贿于他们,把这事给定下来。
突厥贵族们热衷于商业往来,存的其实都是自己享受的心思,而他们本来也是两国通商最直接的受益者。
突厥人可没有与民争利这一说。
其他部族也类似,到了大唐头一个想求得一般都是通商之便,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他们的部族没有生产能力,贵族们的生活物资极为贵乏所致。
他们其实不太明白商业往来繁盛到底意味着什么,其中又有怎样的好处,哪里可以做些手脚。
他们眼中只看到了丰厚的回报,丝毫没有察觉出危险。
总体上来说,大唐跟突厥定下通商的约条,现在看来还是为了让大唐的商队去到突厥,不用受到突厥人的过分盘剥而已。
至于商业那点本身的利益,并不足以让大唐垂涎,所获其实皆在商业之外。
倒是今次提到了奴隶贸易,亟需人口补充的大唐,对这个还是比较感兴趣的,突厥人即将西征,也许战俘会比较多,大唐接收一些应该不算过分吧?
而且西域那边靠近西亚,那可是人贩子遍地走的地方,大唐的商队完全可以从中分润上一些嘛。
只是让人有些遗憾的是,最终突厥人还是守住了底线,没有跟大唐交易战马的意思,大唐的铁制品和粮食等物,也是一锤子买卖。
…………
而经过激烈的磋商,突厥人“请求”大唐派兵出玉门,进攻高昌,从侧翼牵制西突厥王账。
这是突厥人用实实在在的疆土换来的“帮助”,突厥内部的意见不很统一,可因为很多人对西征信心不足的情况下,最后还是觉得应该让唐人帮把手。
不过在出兵时间上两边争论的就愈发激烈,突厥人想让大唐在今年秋天出兵,意图十分明显,想让唐军来打个头阵,试探一下西突厥王账的实力。
这自然是不能同意的,李破招人商议了一下,觉得明年年初出兵是个好时节,也能先看看突厥人打没打出狗脑子再说。
于是给出了非常充分的理由,大唐需要完成动兵的准备工作,而且高昌向来是中原王朝的附属之国,出兵高昌在法理上站得住脚。
突厥人听了就觉得很腻歪,总说什么都是你家的,你在这跟咱们开玩笑呢吧?
只是这还真不是个玩笑,因为地理上靠近中原的缘故,高昌立国之时就是汉人掌权,如今高昌王室麴氏就是汉人家族。
太远的不用说。
只说大业年间的时候,高昌便曾到中原来朝贡,求为藩国。
杨广欣然而纳,大业五年的时候,高昌王麴伯雅入朝,在前隋住了好几年,后来还跟随杨广去辽东城下转了一圈。
杨广灰头土脸的回到洛阳,让人看了笑话,便没有再留麴伯雅多待,把北周皇室女宇文玉波,封为华容公主,作为自己的女儿下嫁给了鞠伯雅,主持婚礼的正是如今户部尚书苏亶的父亲苏夔,随后礼送麴伯雅回国。
所以说高昌与中原的关系一直是十分紧密的。
至今没有音讯其实也是赶巧了,大唐立国的时候,高昌王麴伯雅病殁,国中闹了一阵,翌年其子麴文泰继位,本来想着看看东边什么状况,按照规矩,他是要派人去长安请封的。
而且宇文玉波是隋朝宗室女,他要娶这位继母为妻同样需要中原王朝的皇帝点头。
只是那会他也焦头烂额,统叶护可汗在碎叶川发来汗令,明确的命令高昌不得擅自与大唐交往,并让他携带国人到碎叶川相见。
其实就是一场西域盟会,统叶护可汗在那会加强了对西域各国的控制,不再允许他们擅自行事,也就是剥夺了各国的外交权力。
所以时至今日,西域各国都还没有跟大唐建立交往,商队全都是以西突厥王账的名义在两国之间行商。
北雄 第1765章离别
之前大唐的商队到了高昌,就受到了高昌君臣的热情接待。
高昌国王麴文泰还让商人带回了他的问候,只是动静不大,所谓现官不如现管,高昌国到底是在西突厥王账管辖之下。
另外就是前些年阿史那泥孰等突厥叛臣东逃到敦煌,路过高昌的时候,高昌国没有进行拦截,让统叶护可汗非常恼火,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训责。
之后麴文泰送了很多礼物到碎叶川,才平息了统叶护可汗的怒火。
从高昌的反应其实就能看的出来,统叶护可汗继位之后,对新兴的大唐是十分警惕的。
因为他已经知道大唐皇帝李破起于云内,和突厥王庭交好很多年了,还娶了突厥可汗阿史那杨环的女儿。
更让他感到不安的是,李破的贵妃是阿史那荣真,处罗可汗之女,而他则是射贵可汗的弟弟。
当年赶走处罗可汗,他是出过力的,手上沾满了处罗可汗子孙的鲜血,虽然突厥的习俗就是如此,可那些仇恨谁又能轻易的忘掉呢?
…………
最终突厥人也没有能说服狡猾的唐人去充当一个探路者的角色,那对于唐人来说,简直就是在开玩笑。
现阶段,东西突厥发生的战争,大唐袖手旁观其实已经算是比较客气的做法,之所以出兵高昌的事情还能商议一下,是因为大唐必然要在此次战争中得到一些战利品。
不管东西突厥谁胜谁负,大唐都能分得一份利益,敦煌之西的高昌国,就是这场关于西域谁来做主的战争中,大唐想要获得的战利品之一。
就像唐臣们所言,自古以来,高昌就是中原的藩国,是时候接他们回家了。
实际上,此时历史的偏差已然大的不容忽视。
高昌的灭亡是因麴文泰辱慢唐使所致,应该是在之后几年发生,高昌灭国后,大唐在高昌设立安西都护府,也就是之后安西四镇的雏形。
在那之前,玄奘到天竺求取真经,也路过高昌,还受到了麴文泰等高昌上下的款待,只不过如今玄奘改走了香雄,却是让世间少了许多有趣的传闻。
千多年之后,那里已是华夏的固有领土,而现在,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说法,是很正确的,想要让西域之人沐浴在大唐的春风之中,还力有未逮。
而应突厥人的请求,大唐出兵高昌,是一个不错的插手西域的机会。
李破并不打算在此事上耗费太多的人力物力,从凉州到张掖还算好走,再从张掖到玉门,对于一支大军来说,必将是一段耗费惊人的征途。
中亚其实也不是什么好地方,相比中原来说,足可以称之为穷山恶水,它之所以那么重要,实际上还在于那条让中原人魂牵梦萦的丝绸之路。
为什么历代王朝都对此念念不忘?因为很多人都知道,那是通往一片广阔天地的通道,除了中原,北方的草原,南方的丛林,东边的大海之外,西域是中原向外延伸的唯一途径。
而且在很久以前就已经证明,那里存在着许多的部族,这对任何强盛的文明来说,都极具诱惑力。
可惜的是,去往西域的路途是那么的遥远,西域的西边就更是可望而不可及,这让屡屡做出失败尝试的强大的中原文明只能望而兴叹。
…………
盟约中另外一些约条还有一些。
比如说唐人这边在盟约中加入,尊重突厥可汗阿史那杨环领导下的突厥,凡是可汗任命的突厥官员,在大唐都两得到相应的优待等等。
这是李破对阿史那杨环的许诺,支持她坐实突厥汗位,想来突厥人西征之后,阿史那杨环很可能会正式宣布自己成为突厥可汗,不再是什么暂代汗位了。
再有就是辽东的阿史那多闻,明年两国将合兵一起攻打辽东城,除掉阿史那多闻,辽东的城池除了一座辽东城予以保留之外,其他都将废弃,辽东城会作为两国共同经营的商易之地。
和定襄郡的性质一样,成为大唐和突厥的缓冲区,任何部族在辽东的生存居住,都将受到两国的约束。
任何反叛行为,都将受到两国共同严惩等等。
还有就是突厥将释放一些前隋北逃之人南归,人数不一定,重要人物估计也没几个,可却是一个能让唐人欣慰的举措。
…………
“今日一别,也不知什么时候再能相见?”
阿史那杨环的话语中带着些暗然,李破和她并肩立于草原之上。
会盟结束了,也就到了离别之时。
李破没什么太多的情绪,而且他也不太能分辨对方流露出来的不舍之情是真是假,他们这样的人,已经来到了世间的顶点。
他们的感情不会轻易外露,他们笑的时候,也许正怒火中烧,他们悲伤的时候,也许心中乐的开了花,谁知道呢?
那么多杰出的臣下在揣摩他们的心意,可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走进帝王的心灵世界,连他们的妻儿也不例外,何况是姑侄?
阿史那杨环的感情这会也许是真的,毕竟这世间算得上她的亲人,又能给予她帮助,和她平等对话的人也就剩李破一个了。
可李破相信,当国家大事摆在她面前的时候,她是不会顾及什么亲情的,就像当年她把女儿嫁给了自己的侄儿,就很有些不情不愿。
想到这里,李破脑子抽抽了一下,他娘的阿史那天香算是他的表妹?血缘关系还挺近,我的天,幸好生的是个女儿……
国家大事在前,这个问题被他忽视了很久,如今想到就有点懵比,背后冷汗也冒了出来。
阿史那同苏……嗯,大家确定没干系,还好还好。
有点过于刺激,李破脸上却是不动分毫,“姑母务必保重身体,咱们日后相见也不是那么难,等姑母君临西域,咱们再来相盟,侄儿可是要当面恭喜姑母成就伟业的。”
阿史那杨环笑着点头道:“借你吉言,真若成事……也就两三年后,到时咱们再来此地相见如何?”
李破哈哈大笑,“侄儿敢不从命?就是还请姑母换个地方,侄儿之前说了的,几年才能出来一次,故地重游的事情就算了吧。”
“那不如到王庭去做客?”
“姑母又来说笑,我请您去长安,岂不更好?”
两人都是大乐,对方的老巢自然是不敢去的,不过南北两个大国如今正打的火热,交流也越来越是顺畅,在边境线上选一块地方见上一面,倒也不像前些年那么困难了。
北雄 第1766章归程
大唐元贞七年六月二十二,大唐和突厥的会盟结束了,御驾随即南返。
右翊卫大将军宇文镬率军接驾于黄河南岸,榆林之北。
自宇文镬率军随李破南下,又奉命入蜀攻打李孝恭,柴绍,之后任职夔州总管,就一直在跟南蛮作战。
算起来君臣已经六七年没见了,之前北上的时候,他迎在了岩绿城,面君之时就非常的激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