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寒门凤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西木子
寒门凤华
作者:西木子
直男阿耶美貌娘,阿兄是个护妹狂。  奈何极品亲戚多,你方唱罢我登场。  好在女皇掌朝堂,开天辟地女科举。  上下历史五千年,知识站在巨人肩。  再现将相本无种,巾帼女儿当自强。  今朝还是农家女,来日就登天子堂!  一句话,且看农家穿越女,如何发家致富,登上天子朝堂。  ******  看前提示:  1、日常生活种田向,发家致富是主流,啪啪打脸爽文风。  2、大致以唐朝武则天时期为背景,架空,



第一章 穿越农家女
    正是三月初旬的天气。虽说北地春迟,这山乡村野,也已一片盎然绿意。

    村前有河流过,河边青草茵茵。村后靠山,山上树木葱郁。村里还有绿油油的麦田,篱笆小院散布其间。这种原生态的古村落,放在现代绝对是网红打卡地之一,可到了古代,那就真是一言难尽了。

    在村前的河对岸有一个小山坡,在上面可以将大半个村子尽收眼底。

    此时,一个用红绳在头上扎了两个小花苞,看上去有四五岁大的小女童,就站在河对岸的山坡上,看着村子兀自感慨。

    当年毕业的时候,就业形势已经很严峻了,古汉语专业更是不好找工作,好不容易找了一个广告公司做文案,结果一周要工作六天,加班更是家常便饭。

    那时最想就是把工作丢一边,远的地方也不敢奢望,到周边冷清的古镇住上三四天就好。可即使假期最长的十一黄金周,不仅人挤人,还有甲方爸爸反馈的修改意见,放假都放不清净,还不如上班呢!毕竟上班有工资,在家工作可是一分钱都没有。

    也不知道是不是怨念太深,结果一觉发烧醒来,真如愿以偿到了一个再原生态不过的古朴乡村里。

    如果五年前有人告诉她,她会穿越,还是胎穿,顺着一股热乎乎的羊水降生到这个世界,惊恐失措地看着装扮奇怪的陌生人,一口开就是婴儿哭声,她一定会嗤之以鼻地回对方,小说看多了吧药不能停。

    然而,事实就是这样。

    她穿越了,还是胎穿,穿越成封建农耕社会最广大的农民群体。

    这意味着什么

    上过九年义务教育、学过最基本历史的人都知道,生活在古代的乡亲们,是一年忙到头,却永远只能在温饱线上挣扎。他们靠天吃饭,若赶上风调雨顺还好,稍有天灾**,是只有卖儿卖女,家破人亡。

    穿越已经有五年了,看了五年的青山绿水,曾经想到穷乡僻壤避世的想法,早被不沾油水的贫苦生活忘得一干二净。比起欣赏青山绿水,她现在更想吃一口肉,哪怕是曾经嫌弃到极点的肥肉。

    一想到肉食,肚子里应景地传来“咕咕”叫声。

    往山坡下望去,村子里已有三四家土坯房袅袅炊烟升起。

    都在烧火做饭了,难怪肚子饿,是该回去了。

    正打算从地上起来,背后有人远远喊道:“阿星,我都出来采野菜了,你居然还在这偷懒,看到阿婆那,你怎么办!”说到后来,趾高气昂的语气里,已带了几分幸灾乐祸。

    声音是少女特有的清脆悦耳,可话里的语气却生生破坏了这份美感。

    摇了摇头,身后又响起纷沓的脚步声,还有几个叽叽喳喳的女孩声音,都在七嘴八舌地指责道:“阿星,阿宝姐姐带我们来采野菜,你怎么能在这里偷懒!”

    五年的时间,她再人小力量小,还是能弄清楚现在不是天朝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而是一个名为“大齐”的国度。

    不过虽陌生的朝代,但这里风俗民情几乎和天朝古代最强盛的时期——大唐一模一样,总算让人有了些熟悉感。

    但也只是这一点熟悉感,远的不提,就说这时的语言吧,只勉强有三四个字能和现代汉语撞上音。真不知道现代那些穿越小说,怎么写的一穿越过来就大展鸿图,轰轰烈烈地干一番大事业。可实际情况,无论这位穿越人士多有才干,也得先过了语言这一关。

    好在她刚穿越过来时是婴儿,本来就不会说话,也听不懂大人的话,倒没让人发现她的异状,也给了她足够的时间从头学起。直至两年多时间,她才彻底掌握了现在的古语。

    所以,小说中的穿越人士,只有先掌握了当时的语言,和其他人能沟通了,男的才能四处收小弟,女的才能引得各类古代霸总竞折腰,不然就是鸡同鸭讲,那还怎么走上人生巅峰

    实在乡音难改,这会儿听着截然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古语,还是群小女娃一起对着耳边呱噪,她费了好大劲才忍住让她们闭嘴的冲动,不慌不忙地从山坡草地上起来,又拍了拍衣服上沾的草屑泥土,才慢条斯里的转过身,抬头看向被小女孩们众心捧月簇拥着的“阿宝姐姐”。

    ——也就是一个**岁的小女孩,与眼前这群农家小女孩看上去并没有太大不同。都是一身粗麻布衣,唯一强上点的就是衣服没有补丁,皮肤还算白皙。可以看出来“阿宝姐姐



第二章 剥了壳的鸡蛋
    农家人过日子精打细算。为了节省灯油,太阳才开始西斜,在现代顶多下午五点左右,刘家老小已经齐聚堂屋,等着用晚饭了。

    没有宋、明时期程朱理学的男女大防,何况农家小院也不讲究什么礼教大条。只见堂屋当中一张四方大木桌,刘家男女老小就围着这个大木桌坐着。不过用大伯的话说,他们这样围桌吃饭,乃长安现在最流行的新风尚,比起时下一人一张食案的“分食制”更热闹欢乐。

    可即使大家坐在一起进食,桌上那些盘盘碗碗的饭菜,也不是能随便吃的。

    刘家地位最高的是刘老丈,刘家的一家之主。虽已年过半百,头发胡须几乎全白,但身体很硬朗,只是年轻时农活干得多,又服过不少劳役,现在背部佝偻得严重,是一个精神矍铄的干瘦老头。他正坐在桌子当中,手里端着一碗浊酒,面前还摆着一碟醋腌的芹菜,这两样都是刘老丈独享的。

    与刘老丈坐在一起的灰衣老妇,就是刘阿婆安氏。年纪和刘老丈相仿,人也是又黑又瘦,一头半白的头发却梳得整齐,还戴了根打磨光滑的木簪,浑身收拾的同样干净利落,一看就知道在家地位不轻,该是半个当家人。

    俗话说“大孙子小儿子,老太太的命根子。”这在陌生的大齐也一样,刘阿婆最偏爱的就是她的小儿子——刘百里。

    挨着刘阿婆、坐在木桌右侧的,正是刘家老三刘百里。也不怪刘阿婆偏爱,母子俩至少有七分相似,尤其是一双下垂的三角眼可谓如出一辙,透着精明。

    三叔为人也确实机灵,因着跟大伯认了写字,又从小被送到县上当学徒,如今在县城最大的一家酒肆当酒博士,也就是卖酒的小二。自幼和刘阿婆的堂侄女小安氏定亲,别看是近亲结婚,不过二十出头,就已是三个儿子的父亲了。一个四岁大的长子青海,以及一对才两岁的双胞胎,大的叫青河,小的是青江。三个儿子把海、河、江占满了,估计再生儿子就只能叫青溪了。

    这安氏一连生了三个儿子,还是刘阿婆的娘家人,在刘家自是得意。可以说,三房一家五口人,都是刘阿婆偏宠的对象。这会儿,三叔三婶就坐在两端,中间从左到右坐着三个儿子。

    与三房对桌而坐的,是大房一家。

    大伯刘万里,在这个家里更是地位超群,吃穿用度都是独一份的,就连被刘阿婆疼进心窝里的三叔也比不上。虽然大伯都早已过而立之年,却至今连县试都没过,还是一个白身,可架不住他是家里唯一的读书人,被刘家老两口认为是光宗耀祖的希望。而且现在也流传着一句话,叫“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土。”意思是说三十岁考中明经太老了,五十岁考中进士已经算是年轻了。

    有这种说法,源于大齐科举与后世十分不同,像天朝明清时的“进士满街走,秀才多如狗”的情况根本不存在。甚至秀才科,更是因为太难,在大齐开国之初有年连一人都没能考过,便逐渐被废除了。是以,大齐科举,唯有进士、明经二途。明经科内容较浅,容易考中,当然未来前途就一般了。进士科则反之。这就好比现代重本大学和普通大学的区别,明经科就是三流大学,而进士科就是985、211。

    大伯一七尺男儿,面白有须,自认为有貌有才的秀士人才一枚,当然是立自要考进士科,成为重点大学毕业生,怎会屈尊于明经科

    要问她一个芯子现代人,外表农家小萝莉,怎会知道的如此清楚。全靠大伯每年二月县试落榜后,都要向全家老小科普一遍进士科到底有多难。于是,在大伯的说辞中,像进士科这样难的科考,已经三十又五的他一直屡试不中,实乃正常。换言之,大伯还要依旧不事生产,靠着全家人的供养,继续一心只读圣贤书下去。

    &nb



第三章 鸡飞狗跳的日子
    “哪有小孩子不馋嘴的!别哭了,明早给兄弟三添一个蛋!”刘阿婆顾忌王氏的娘家,虽一句没提王氏不是,却明显偏心自己的堂侄女小安氏。

    还真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小安氏这一闹,就为三个儿子讨了一个鸡蛋。虽是三人分一个蛋,但好歹能尝一下鸡蛋味。

    回忆着鸡蛋味儿,刘辰星下意识地舔了舔嘴,心里暗暗估算刘阿婆见她哭闹给鸡蛋的可能性。想到她哭闹起来,鸡蛋可能没有,一顿打多半不会少,便在心里叹息一声,收回杂念,继续看戏。

    一山不容二虎,刘阿婆不喜王氏娘家太硬,恐自己压不过王氏这个长子媳妇。同样王氏也不喜刘阿婆三番五次打压自己,但奈何自己娘家再强硬,阿家总是大自己一头,和刘阿婆当面争执起来,只有自己吃亏的。王氏只好装作听不出刘阿婆的偏心,继续装着斯文秀气道:“三弟妹,侄儿们也渐渐大了,迟早是要跟他们大伯认字的。早些管住性子,将来启蒙才便宜。”

    不愧是举人家的娘子,一句话就扼住小安氏的命脉,她顿时转哭为喜,惊喜道:“真的,大伯兄要给我儿子启蒙了!”

    王氏看着小安氏年轻的脸上透露出的喜色,还有隐藏着的小心翼翼,不由得意起来。年轻,和小郎青梅竹马感情好又怎么样还不是得干巴巴地捧着她。

    所以这女人呀,光长得好没用,还得看命!想她就命好,父亲是举人,丈夫以后也会是举人,当然她的儿子更是读书的料!她和这些地里刨食的村妇可不一样,倒也犯不着和她们一般计较。

    王氏洋洋得意的想着,但到底也就是一个连县城都没出过的妇人,又有几分城府呢加上天生心性之故,免不得得意忘形,脸上也跟着带出些神色来,还犹自不知地往堂屋外一个少妇鄙薄的看了眼。

    那少妇生得很是不俗,身形苗条,鹅蛋脸,大眼睛,肤白如雪,仿若江南水乡的人物。她穿着一身灰扑扑的粗布衣裙,却难掩秀丽姿容,双手捧着一个土瓷盆,静静地站在那里,都为这座农家小院增色不少。

    王氏见少妇从灶房里忙活出来,竟然还是一副水灵灵的样子,才带出喜色的脸上又难看起来,当下冷哼一声,转过头去。

    刘辰星背靠屋外坐在,看见大伯母的做派,立马回头看去,就见自家阿娘端着食盆站在屋外。大概是见屋里大伯母和三婶在争吵,这才一直没进来。

    每次看到水灵灵的阿娘,刘辰星哪怕前世今生两辈子都是如假包换的女人,都还是忍不住怜香惜玉起来。她阿娘当是生错地方了吧分明是江南水乡里娇养的大家闺秀,怎么就成了北方一个偏远乡野的农妇呢

    还在又一次生出感慨时,两只小短腿已麻利的站起来,蹭蹭几下跑到柳氏跟前,甜甜地叫了一声,“阿娘,我来帮你!”

    “小短腿让开!”

    话音未落,一个讨厌的男孩声音就在身后响起,“有我在,哪要你帮!”

    说时,只见一个黝黑壮实的男童,从刘辰星起身的位子旁站起,两三步就跃过刘辰星,来到柳氏跟前,“阿娘,我来拿!”

    柳氏看着都快赶上自己身量的大儿子,再看被儿子壮实身躯完全遮住的小女儿,不由好笑道:“怎么这样说你阿妹!”倒是将手里的食盆递给了儿子,这食盆是土瓷质地,满满一盆菜汤,小女儿可端不起。



第四章 家庭战争大爆发
    刘辰星一家互动的声响不小,刘万里却丝毫不觉被打扰,如见救星般对柳氏忙打招呼道:“晚饭好了二弟妹就等你了!”

    小安氏正满怀希望地等刘万里回应,没想让刘辰星一家打断,却顾不得计较,难得大房主动开这个口,她可不能错过,忙继续追问道:“大伯兄,大嫂说你要给我儿子启蒙,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

    听到小安氏的追问,刘万里在心里一叹,还是没能打岔过去,不由嫌弃地瞪了一眼王氏,长得不堪入目就算了,还没脑子地尽给他找麻烦,真是个蠢妇!

    “哎,独木难枝,我真是恨不得兄弟侄儿们都能进学!可家里的情况你也知道,读书哪能这么容易!青云是我的亲儿子吧,他都满十岁了,照样没进学!”刘万里终于正视小安氏,却是长嘘短叹地感慨道。

    小安氏也是有些精明的,没让刘万里轻易糊弄过去,道:“大伯兄,青云侄儿虽然没有正式进学馆,可他自幼就由你亲自教。我知道家里情况不好,也不指望立马送我儿子进学馆,就想大伯能先给我儿子启蒙。”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再回避怕是不行,刘万里不由更恼恨王氏蠢货,面白有须的脸上却一派真诚,对小安氏道:“三弟妹,青海侄儿明年才五岁,即便再过两年启蒙,都不算晚。至于青河青江两位侄儿,今年才两岁,更是不急。所以……”

    不等刘万里说完,小安氏已急切的打断道:“大伯兄,你当初就是这样对二伯家说的,结果青山侄儿今年都要十岁了,也不见你给他启蒙!”

    才回到位子上坐下,就听到阿兄被躺枪了,刘辰星不由看向坐在一起的阿兄,倒没见到阿兄有什么不一样的表情,只见她江南美人似的阿娘唇边挂着冷笑,却不及细看,只见阿娘已眼观鼻鼻观心地看着面前的碗筷,一副局外人的样子。

    刘辰星决定学阿娘,不动如山地继续看戏。

    小安氏却一想二房刘青山的遭遇,心底只越发觉得刘万里就是不想给他儿子启蒙,脸色越发不好看了,嘴里的话也跟着不好听起来,几乎都要冷嘲热讽地说了,“大伯兄,你这样只给自己儿子教学,对侄儿们却拖了一年又一年,莫不是想我们供了你读书,再让侄儿们供你儿子读书!”说到最后,小安氏愤怒的拍案而起,只差指着刘万里的鼻子开骂。

    刘万里自视甚高,又爱脸面,被弟媳这样指责,顿时气得面红耳赤,只是不知道是真被气的,还是因为不巧被小安氏说中了心思,给羞得脸红了。

    但不管大伯是不是恼羞成怒,刘辰星此时只想给小安氏鼓掌,战斗力十足!

    看来大房这些年的吃闲饭,是让三婶坐不住了。又看了一眼还老神在在坐着的三叔,三叔和三婶是表兄妹,自幼一起长大,感情甚笃,三婶今天这样大发作一场,要说没有三叔的支持根本不可能。

    不要忽视古人的智慧,刘老丈是整个村子唯一咬紧牙关也要送儿子读书求仕的,几分眼力劲还是有的,如何看不出小安氏这一出闹的是什么。

    看着莫不出声的二房一家,还有由着媳妇大闹的小儿子,刘老丈知道这都是因为前几日县试放榜,老大又落榜给闹的,可科举是那么容易的么

    想改换门庭,洗尽身上的泥腥味,那是得几代人的努力啊!

    他都已经是半截腿入土的人了,现在还拼了老命送老大读书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他们老刘家,想儿孙以后有个好前程!不用再在地里面刨食!可老二、老三怎么就不懂呢!

    刘老丈失望地看着两个小儿子,心里的怒火已经烧到了心口,他“啪——”地一声重重拍在桌上,面前的浊酒、醋芹散了一桌,怒吼道:“我还没死



第五章 没有油水的生活
    刘老丈在家里有绝对的权威,他决定的事几乎没有人能驳回,刘辰星心想这下总该能吃晚饭了。

    今天采了一下午的野菜,活动量不小,这会儿是真饿了。

    揉了揉干瘪的小肚子,刘辰星就把注意力投到了桌上,这一看,顿时一个透心凉。
12345...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