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王牌暗卫的撩夫日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路边的老猫

    到了开春,两人总算不忙了,他便又去了几次,可惜吴莎常要去拜访哪家夫人,不在府上。不过管家交给他一张纸条,上面是郡王留给他的算术题。萧康思初时以为这些题有什么深意,开始反复研究为什么会有个叫明的人,会因为马虎在路上走来走去。这道题最后是问如果没有意外,小明走完这段路需要多少时间,这是在告诫他珍惜时光

    以前在郡王府时,萧康思没有接触过这类题,这样奇葩的题也只能是吴莎出的,为的就是让萧康思没事少往郡王府跑,她正扮作司徒处理公务呢,没空招呼他。但是呢,一道题解了七天才送来答案,她也有点醉。正好萧康思送到答案的那天是徐喻明休沐的日子,吴莎便见了萧康思。

    待萧康思到了主院恭敬地行过礼,吴莎就笑着挥挥手,说:“好了,坐吧,你姑父有些累着了还没起。




第234章 名声
    萧康思叫停了马车,继续看向那人,等他笑够了,才幽幽走到他面前。

    “萧大郎,刚刚发什么呆呢”

    “卢三郎,今日不是放假的日子,你怎么不在书院里”萧康思故意问。

    “他刚刚出来相看女子。”有人在边上透露道。

    萧康思见此人有几分眼熟,不记得在哪里见过,等卢三郎介绍了才想起这是宫中五皇子的伴读贺七郎,安平公主所嫁的驸马就是这贺七郎的哥哥。两边寒暄后,萧康思想起刚刚的话,似笑非笑地看向卢三郎。

    “如何了”

    卢三郎耳根一红,白了他一眼,又被贺七郎笑了几声,见贺七郎好似还想说什么,卢三郎马上拦下他。

    “好些日子不见,你这是去哪儿了”

    “去向人讨教学问了。”萧康思说道,脑中就闪过“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句话,便冲着卢三郎微微一笑,“你要不要一起来看看,可有意思了。”

    “做学问还能有意思”贺七郎感慨地瞪大了眼睛,倒把萧康思给逗笑了,却有那等儒生打扮的经过听了这话瞪了他们一眼,他们才收了笑意,不好意思地互看一眼。

    卢三郎对萧康思还有几分了解,猜他会这样说,定有他的道理,便问:“是什么样的题”

    萧康思想了想,就让马车上的小厮帮他把笔墨拿了出来,他就着马车车驾把小明来来回回走路的题给默了出来。

    “这都是什么呀”贺七郎扫了一眼后,就皱起了眉,卢三郎也面露深思,像是已经在心里算开了。

    “还有这个……”萧康思把今天徐喻明给他出的那题也给默了出来,说:“要以此为题写出一篇文章来。”

    “乃是人而可以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两人看完题目,一脸地问号。

    见他们如此,萧康思一扫心中郁气,很是友好地说:“这两题你们拿着慢慢想,我家中有事,不便在外面久留,就先告辞了。”

    原本两人还想拉着他去边上探讨一二,听他这样说,倒想起他还在守孝的事,便不好再开口,可即使萧康思走了,两道磨人的题目还留在他们脑中,他们不由想起就在边上茶馆包厢里坐着的几位好友,脸上露出了跟萧康思刚才一样的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不出几日,吴莎出的题就在京城传开了。旁人都知道这些题来自萧康思,也知道萧康思在遇到他的好友之前去过幽明郡王府,这些题很可能是郡王出了。幽明郡王在京城中人眼中一直很神秘,老一辈的人听说的都是郡王少年时的博学勤谨,少年们听说的都是他的雷厉风行、不拘小节,还有他的体弱以及孤傲。他会出稀奇的题好像并不出人意料,却也让众人更好奇他的为人。

    萧康思整日呆在府里,并不知道外面的传言,他现在就想把这些题好好地完成,不要被姑父教训。一日萧墨言把他叫到了书房,问他题目做得如何了,萧康思还奇怪父亲怎么也会知道这事。

    “父亲,这题有什么不妥吗”萧康思正色问道。

    “并无不妥,就想看看你做的如何了,现在外面可都传遍了。”

    “传遍了”萧康思目露不解。

    他在钱塘长大,入了族学后心思几乎放在学业上,对一些人情事故了解得并不通透,不懂他只是和几位学友交换了探讨一下学问怎么就在京城传开了。略一想后,他也就想通了,想来是因为郡王出的这些题太怪异的缘故。

    “外面流出了许多文章,都和你从郡王府里带来的那题相关,你写得如何了”

    竟然有人写出来了萧康思面露尴尬,这些人怎么比他还要积极。

    “写是已经写了,不知好不好。”

    “拿来为父看看。”

    “是。”

    萧康思连忙让小厮去把写的文章取来,有些忐忑地交到萧墨言手里。萧墨言略看了一遍,面上无怒无喜,萧康思看不出他的情绪,不知自己写的文章能不能入萧墨言的眼。

    “尚可。”萧墨言说道,又去取了书案上放着的两卷书策,“这是旁人写的,你且看看。”

    能让萧墨言找人录下来的,自然是他觉得写得好的,萧康思看罢,心下有些羞愧,感觉自己所写大不如他们。

    “这两篇文章是何人所写”

    “一篇来自一位大儒,正在太学任教;另一篇是你的好友,卢家三郎写的。”

    “卢三郎”

    刚听到是大儒写的时候,萧康思还不觉得什么,待听到卢三郎,他心里就有些不得劲。卢三郎就比他大三岁,写出的文章立意深远、徜徉恣肆,比他所写的不知高出多少。

    “不过这文章传开之前,许是有人帮他润色过。”

    萧康思又一愣,马上就明白了。世人极重名,不管是放狼形骸的还是谦恭有礼,都是一种名声,若经营得好,将来入选为官时,就多了几分筹码。去岁陛下设了太学,朝中隐隐有传闻,以后青年才俊要先入太学求学,才会被授官,若有显赫的,或许能马上成为天子近臣。

    萧家族学也推举了几人入了太学,里面就有卢三郎。卢三郎之父是萧墨言底下的一位官员,也不知他此次显露名声,与其父即将升迁有没有关系

    “回去将文章再改改,就拿去给出题人看吧……”

    “是。”

    萧家有萧墨言在,萧康思用不着做什么特意让自己出名,如今他又在孝中,还是安静些得好。

    萧康思收回思绪,又暗暗叫苦,他要是再去徐喻明家里,岂不是又得做新题,他不想再做题了。想是这样想,第二天,他就拿着改好的文章去了。没办法,这天是徐喻明的休沐日,他要是这次不去就得等到徐喻明下一个休沐日,不然去了他和姑姑也都不在,这中间要是再出现几篇华丽的文章,他的文章就更过不了关了。

    徐喻明像是早就知道他会来,已经让人备好茶水点心。待他把答案交过来时,吴莎递了一杯茶给他,朝他微微一笑。

    “你的朋友挺多呀。”

    “我就给两人看过,不知怎么就传开了。”萧康思羞赧地说。

    “没事,瞧着挺热闹的。”吴莎笑道。

    外面还有人骂徐喻明哗众取宠的,但也不是指着徐喻明,毕竟徐喻明也没有站出来承认说这题是他出的,哪怕萧康思的题来自郡王府,可是徐喻明底下还有幕僚,有几位还挺个性的,说不定是他们想的。

    萧康思还不知道外面有这些传言,听了吴莎的话后,他忽然觉得比起闷在房间里做题,他也许更应该去外面走走看看,就像他的父亲一样,就算闲赋在家,也比他消息灵通。

    “你是喜欢安心做学问,还是跟人一起热热闹闹地探讨学问。”吴莎问道。

    闻言,本来在看萧康思文章的徐喻明也抬起头来,萧康思知道吴莎问的意思,是想问他将来想要只当个大儒还是像他父亲一样为官,这事在他心中早有定论。

    “学问还是要跟人一起探讨才好。”

    徐喻明听罢,又低头看萧康思写的文章,



第235章 又一年
    入秋后,吴莎和徐喻明开始为另一件事做准备,两人不想再因过继孩子的事被人找上,决心挑一个出来,趁着明年徐喻明的差事暂时告一段落时,把这事结了。也是萧康思的事提醒了两人,两人就想挑一个专心学问的孩子过继。吴莎倒想挑个喜欢经商的,无奈商人地位低,徐喻明估计也不会赞同,才把这个念头放下。

    过继来的“儿子”也不用年纪很小,太小的孩子心性未定,还看不出他将来是要做学问还是入仕。为人木讷些也没什么,越是这样的,齐暄帝也许会越放心。且过不了几年,两人就要回钱塘去了,京城的这间郡王府就交给“儿子”,年纪若是太小,两人还没法交得放心。

    徐家子嗣众多,要想在徐喻明的侄子辈中找出这么一个青少年来,工作量还是很大的,吴莎一向喜欢化繁为简,她先把年龄三十以下、处境不太好、无不良嗜好也不特立独行风流成性的嫡子列了出来。徐家男儿大都风流,大齐朝的男儿皆如是,这仿佛是一个声名的象征,好像一个人不纳妾就不算成功人士一般,若有人钟情一人反倒让人笑话。

    就连徐喻明府里都还有一个沈婷依,要是没有这么个人在,吴莎想经融入宗妇之中就没这么容易,世人也会以此攻诘。不过,她就算因为妒忌被世人攻诘,心里也不会在意,还会做出十足十的泼妇样把郡王府的名声搞臭,本来郡王府也不需要什么好名声。眼下郡王府这样不上不下的情况,可以说比她预想的要好上很多。

    这年冬天,天气极冷,北方开了互市,牧民和大齐商人做着买卖,不说大赚但至少能混顿饱的把日子过下去。也有那等过不下去想铤而走险的,想要对来往的商人下手,等着他们的不只是大齐的官兵还有其他牧民的怒火。他们想要靠养马羊过安生日子,旁人想要坏他们的财路,就等于来抢本来会换给他们的粮食。

    要说守关的将士出手,把来犯者驱逐三百里也就罢了,关外冷得厉害,遇上雨雪还容易迷路,他们也不敢久追。但红了眼的牧民却是不怕的,几个部族甚至会联合起来围攻不听话的部族,将缴获的人口充作奴隶卖了,还能多换些粮食。

    开了互市后,朝廷官员得力,没有任商人压价,尤其里面有一位黄姓掌柜为人很是大方,从不苛扣牧民的东西。他来的又早,很多牧民都喜欢跟他做生意,这次知道草原受灾冻死了很多羊,剩下的山羊眼看着也要养不住了。他就提出用羊肉换粮食,且没有太压价。那些死了的羊他没有收,没有放血的羊味道实在不怎么好,不过牧民若能把剩下的羊脱了手,这些死羊肉自己炖了吃也行,反正天冷,肉是不会坏的,就是味道重些罢了。

    没想到黄掌柜运来换羊的粮食正要到了,就有外族绕道过来劫粮,幸好黄掌柜的手下人得力,边关将士又警醒才没有让他们得逞。这也就有了其他部族的人不肯放过想劫粮那些部族的后续,那是他们的粮食,是他们用自己辛苦养大的牛羊换来的粮食,怎能就这么被人抢了去,难道他们的拳头就是软的不成

    边关有了小动乱,各地又要防冬寒,司徒署又忙了起来,偏忙起来的时候朝中大官还要扯皮,齐暄帝也默许官员为利益拉扯。徐喻明担任司徒把位置坐得太稳,齐暄帝不希望他一直稳下去,加上明年萧墨言就要出孝了,是时候给他找点乱子。他心下有分寸,并不会真的影响民生,至于这期间冻死饿死的那些个也都怪地方官员办事不利。

    本来到了冬天徐喻明的身体就不怎么好,这一忙他就病倒了,每日只能在家里勉强处理些许政事,连上朝也不去了。齐暄帝日日派太医来请脉,知道他得安心养着,一时也没有什么说法。他知道有一些底下呈上来的事务是吴莎和徐喻明两人一起处理的,就算徐喻明病了,吴莎还好好的,两人撑到明年开春总不会有问题。他私心倒更希望让吴莎来处理这些事,她总归是他手底下出去的人。

    因为徐喻明连上朝也不能,若遇着朝中有大事一时未定,齐暄帝还会微服出宫来问徐喻明对这些事的看法,哪怕是五六天才来一次,朝中大臣也足以看出齐暄帝对徐喻明的重视。他们并不知道有几次出来的并不是齐暄帝。

    替身**真好用——齐暄帝。

    就这么挨过年末,政事倒没有受太大的影响,司徒署中众人却心思活动,萧墨言就要回来,他们要不要做点什么表表忠心。幸好还有个李长史尚算清醒,提配他们萧家公子时常出入郡王府,可见两家关系不错,他们还是安心做好手头上的事吧。

    过了新年,开朝后徐喻明的身体还是不怎么好,去司徒署也是久久才有一次,直到了临近萧墨言出孝还有十来天的时候,他就彻底称病请辞了。哪怕朝臣们都早有所感,也不得不心底夸一夸徐喻明的高风亮节。换了别人在那个位置上,少不得替自己揽些人脉或者多坐一阵,徐喻明却没有,他这三年要说有拉拢什么人的话,也就是收了几个幕僚;哦,最重要的是拉拢了陛下和萧司徒的心,这比拉拢其他人还要紧。

    群臣瞬间觉得自己真相了。

    可惜他们离真相还很远,徐喻明也确实是病了,他的病从去年入冬后就一直没好全过,吴莎就不想让他出门,尤其是开春后天气也不见暖也不下雨,外面空气太差了,这种天气还是留在家里养病,那份马上要甩给其他人的工作,谁爱做谁做去。

    是的,吴郡王妃消极怠工了。

    吴莎不想干了。不想干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假期少啦(她和郡王几乎是全年无休地在工作,尽管是边工作边休息)、比如没前景了(这就不用多说了)、再比如说工资少等等。尽管现在郡王府在京中有田有铺子还有面子,可这跟他们的工作不成比例,再说了,吴莎是个隐型富豪,她看不起这点子钱。

    其实最重要原因是,吴莎易容多了,发现自己的肤质变差了,这绝对不能忍。她已经到了四十豆腐渣的年纪,又比徐喻明大六岁,早些年还风里来雨里去的,皮肤状态能稳定下来本来就不容易,她可不想提前变老,被别人误以为她是徐喻明她妈。

    没办法,徐喻明虽说一直在生病,但肤质一直是好的,不长痘不暗沉,一直白白净净,顶多有时候白得有点过份偏病态,可这样看上去更不显年纪。哪怕吴莎比同龄女子驻颜有术,跟徐喻明在一块的时候还是像徐喻明的姐姐。就算她本来就比徐喻明年纪大,像姐姐也没什么,还是让她开心



第236章 徐言山
    徐言山会这样想,也只是一时意气。他是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家里也没有余钱能让他们搬到别处去。他名下倒是有一间铺子,在一个巷子里,位置很不好,租金一直上不去。靠着这点租金和他娘子做秀活赚来的钱,家里不过是勉强度日,哪里还有其他想头。其实他知道自己的娘亲留下了不少嫁妆,不过这些嫁妆他也只得了这间铺子罢了,其余的去了哪儿,不想也罢。

    回去跟庄氏说了找不到人说和这事,庄氏露出了果然如此的话,他心里也不好受。隔天两人倒是同时提起了让儿子去其他学堂启蒙的事,也就对族学的事释然了。不然还能怎么样,他和庄氏都不是有手段的人,所求的也不过是安然度日罢了。

    因为徐言山放弃了徐氏族学,便开始在住家附近寻找其他学堂。京城有钱人家不少,普通百姓也知道孩子进学有多重要,要是哪天被贵人高看一眼,一问却是个不识字的,岂不是耽误终身。所以各种启蒙的小学堂有许多,得好好挑过才知道哪间是真的好的。

    徐言山光顾着挑学堂,没想过看中桑乐的人可能会有后手,不过他也的确用不着担忧,为了给徐喻明挑过继的孩子,族里不着调的儿郎都收敛许多,也让桑乐逃过了劫。

    徐言山听到徐喻明重病,想要在临死前挑一个男丁过继时,已经是好几天后了,京城几乎传遍了这个消息。庄氏其实比徐言山更早知道,却没有放在心上,这事想来跟她无关。徐言山也觉得跟他无关,跟庄氏说起这事时,最多是在可惜徐喻明年纪轻轻地身体却不好。

    “可见位高权重也不是万能的,无灾无病才最要紧呢。”庄氏说道。

    徐言山赞同地点头,见庄氏把菜里面的肉挑出来夹给儿子吃,自己却只吃菜,便也夹了几片肉到她的碗里。
1...6869707172...7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