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闪烁
虽然按照计划,由海军承担运输任务,空军只提供作战平台,派遣轰炸机去霍瓦依群岛执行战略轰炸任务,但是在原订的计划中,大规模的轰炸行动最快在新历151年第二个季度开始。
也就是说,支持战略轰炸的运输工作也是在新历151年开始,最多提前1个月。
显然,这就是问题所在。
帝国海军的相关准备工作都是按计划进行,因此执行运输任务的船只,到年底才能部署到位。
哪怕立即做出调整,也无法立即就位。
即便按照最理想的情况,到年底只能投入相当于基本需求三分之二的运输船只,仍然存在巨大的运力缺口。
此外,还有一个谁都无法忽视的问题。
运输船只也会遭受损失。
正是如此,帝国空军才承担起了部分运输任务,比如用来维护战略轰炸机的贵重设备与重要物资都是由运输机运送。
受此影响,超过一半的“运-10A”被留在了东望洋。
当然,丁镇南这边最需要的是“运-15A”,毕竟要直接送往前线,最为理想的运输力量就是“运-15A”。
可惜的是,“运-15A”又是最为紧俏,或者说最受欢迎的运输机。
用李天凌的话来说,各个战区早就安排空军代表去生产厂家蹲守,确保能够抢到新下线的运输机。
关键还有,谁都抢不过西北战区。
主要就是,西北战区的空运任务最为繁重,而且在很多地方,只有条件极为简陋的野战机场可用。更要命的是,西北战区面向的大陆战场,南北跨度超过4000千米,东西纵深更是达到5000千米。这导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在长达数千千米的战线上,很多防御据点远离交通线。
冬季到来之前,后勤保障的问题还不是很突出。
就算距离很远,也能在铁路与公路眼线设置中转站,在必要的时候动用重型直升机,无非是多烧一些燃油。
随着冬季到来,问题就变得格外的严重了。
在第一场雪降下来之后,绝大部分公路沿线的中转站都成了摆设,别说是正常运作,连维持都很困难。没有中转站支持,也就无法安排重型直升机向孤立的据点运送物资。至于派车辆运送物资,更加是无从谈起。
针对这个问题,帝国陆军不但需要对防御部署进行调整,也更加依赖空运。
简单的说,就是以大型野战机场为主,配合重型直升机,向直升机飞行半径之内的据点提供后勤保障。
显然,这就需要足够多的“运-15A”。
正是如此,除了派到南方次大陆的60架“运-15A”,已经生产出来的另外120架全都被送往西北战区。
其实,正是有了“运-15A”,帝国陆军才能在不对防线做出太大调整的情况下,让整条防线保持完整,在冬季依然有足够的张力,足以应付敌人的骚扰,让防线后方的主力部队能够撤下去休整。
如果按传统的防御部署,除非是收缩防线,不然就得让主力部队承担部分防御任务。
要说的话,120架“运-15A”也只是勉强够用。
按照施授良亲自拟定的冬季防御作战计划,保持防线的强度需要180架“运-15A”,如果打算在冬季有所作为,比如在局部防线发起反击,消除突出部,夺取具有重大价值的关键地段,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运输机,而且都得是“运-15A”这种能够把主战装备送到野战机场上去的运输机。
在冬季发起战术反击的巨大意义,根本不用李天凌来说。
道理也很简单,由施授良提交上去的作战方案,其实是由丁镇南起草,主要部分几乎是一字未变。
该计划的核心内容,就是利用冬季休战的机会,为春季反击打下基础。
只要准备工作到位,那么在开春之后就能立即发起反击,而且从一开始就能够在主要方向上取得突破。
因为西陆军团未必能够做好防御准备,而且在开春之后,很有可能会按传统惯例对防线进行调整,所以在帝**队发起反击,准确说是战略进攻的时候,西路军团或许根本就不在状态。
真要如此,说不定在新历151年的年底到来前,帝国陆军就能够饮马多佛海峡。
可见,哪怕每个月都有上百架“运-15A”下线,交付给帝国空军,也会首先提供给西北战区。
要说的话,战术运输机反到管够。
大战爆发之前,帝国空军就有大约5000架战术运输机,而且大部分是运载能力达到30吨的“运-9”。
在完成第一阶段动员后,“运-9”的月产量就超过了400架,而且在明年年初肯定能达到600架。
相对而言,各个战场对战术运输机的需求反到不太强烈。
道理也很简单,战术运输机的航程太短了。
和平时期,能够依托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还能够进行空中加油,所以就算战术运输机的航程不够远,也能够接受。可是在战时,不但丢掉了很多海外基地,加油机也很紧俏,战术运输机航程偏短的缺陷就被放大了。
还在生产“运-9”系列,也只是暂时没有替代型号。
按帝国空军提出的战术指标,用来取代“运-9”的下一代战术运输机,首先就得把航程提高一倍,也就是跟大型运输机持平。只要有足够远的航程,载重量与巡航飞行速度都可以适当降低。
可惜的是,新式战术运输机,最快也要到明年年底才能见到雏形,而投产,恐怕是后年的事情了。
当然,有足够的战术运输机可用,总比没有强。
不管怎样,战术运输机能运送作战人员与弹药物资,以及尺寸不大的轻型装备。
正是如此,在跟侯晨晟与付卫民商量之后,丁镇南提出了一个折中的解决办法,把进攻时间错开,留出5到7天的调整时间,确保至关重要的大型运输机能够先后为两个方向上的进攻行动提供支持。
这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不过是目前唯一能采用的办法。
侯晨晟与付卫民也知道,丁镇南尽了最大努力,而且就算他们不答应,也不会有更好的结果。
此外,讨论已经持续一整夜。
别说都已筋疲力尽,哪怕还有点精神,也要去填饱肚皮。争吵了一个晚上,那感受完全可以用“饥寒交迫”来形容。
第239章 口头威胁
“侯晨晟与付卫民就是那种德行,你也别往心里去。”
“虽然不太了解付卫民将军,但是对老侯,我可是知根知底。”白华伟笑了笑,又转而说道:“在你离开帝都之后,华敏去了南孤大陆的帕西。我也是在她到了那边之后,才知道此事。”
丁镇南很疑惑,没有搞清楚白华伟的意思。
“去会见纽兰总统特使。”
“开始了?”丁镇南偷偷的松了口气,觉得自己的担忧是在自作多情。
白华伟点点头,接着说道:“我在出发之前才收到华敏发回来的电报,说是还要在帕西呆上一段时间,或许几个月。至于谈判的具体情况,她没说,毕竟在帕西进行的秘密谈判涉及帝国的核心利益。”
“我明白。”
见丁镇南点头示意,白华伟也就没再暗示。
其实,在第一句话里面,就包含了需要让丁镇南知道的关键信息,即白华敏在帕西国的逗留时间。
如果秘密谈判没有收获,白华敏就不会提到还要逗留几个月。
此外,白华敏肯定是以首辅特使身份去的帕西,因此跟谈判相关的事务都是直接向首辅汇报。在战争时期,由代表最高领袖的特使参与的谈判,已经是最高级别,商讨的是关系核心利益的大事。
“上面是什么意思?”
白华敏先叹了口气,才说道:“过来之前,首辅找我谈过此行的任务,不过没有提到帕西那边的事情,只是反复的强调,南方次大陆在当前是重中之重,今后几个月的战斗将决定大战会以什么方式结束。首辅还提到,帝国已经渡过最艰难时期,不要有思想包袱,让我们放开手干。”
“首辅是这么说的?”
“不是首辅的原话,不过大体上就是这个意思。”
听白华伟这么一说,丁镇南叹了口气,而且苦笑着摇了摇头。
显然,首辅说这样的话,只是希望前线指挥官不要畏首畏尾,并不是说真的已经渡过了难关。
在某种意义上,考验才刚刚到来。
前面就已提到,霍瓦依群岛攻防战的结果跟帝国当局预料的截然相反,也就不可避免的对战局发展产生了影响,而且最为突出的影响,就是在整体上把发起战略反击与战略进攻的时间提前了几个月。
在由后勤保障支撑起来的现代化战争当中,这绝不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就拿东望洋的战局来说。
在霍瓦依群岛攻防战结束后,如果帝国选择相对保守的策略,也就是见好就收,仅着手巩固霍瓦依群岛的防御部署,没有依托霍瓦依群岛对纽兰共和国本土实施战略打击,所能产生的唯一结果,就是让纽兰空军趁此机会,利用部署在本土西海岸地区的战略轰炸机打击霍瓦依群岛。
果真如此,纽兰空军就有很大可能掌握主动权,至少能控制战争节奏。
道理也很简单,霍瓦依群岛只有几座适合部署战略航空兵的大型岛屿,最多能修建几座大型空军基地,而在大海的对面,纽兰西海岸地区的面积超过200万平方千米,现成的大型空军基地就多达数十座。
关键还有,纽兰空军暂时就只有一个战略方向。
也就是说,纽兰空军能把所有轰炸机,以及必不可少的巡航导弹,全都用来对付霍瓦依群岛。
即便接下来还要出兵西大陆,纽兰空军也只有两个战略方向。
与之相比,帝国空军至少有3个战略方向。如果北玄地区的局势失控,以及需要封锁南夕落洋的海运航线,战略方向还要增加1个或2个,因此帝国空军肯定无法把轰炸机全都用于针对纽兰本土的战略轰炸行动。
此外,弹药也极为关键。
像这种奔袭数千千米的轰炸行动,特别是在摧毁敌人的防空系统之前,唯一可用的弹药就是巡航导弹。
可惜的是,在帝国这边,巡航导弹一直是供不应求,尤其是空射型号。
即便到了明年年初,巡航导弹的供应量也未必能够满足作战需求。
如果发展成消耗战,帝国空军未必能笑到最后。
那么,就必须掌握战争的主动权,通过积极的进攻行动,摧毁敌人的反击能力,避免打成消耗战。
虽然在进攻的初期,需要投入更多的兵力,以及消耗更多的弹药,但是在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压制住敌人之后,投入的兵力与消耗的弹药都会降低,而且最终的消耗肯定比被动防御低得多。
正是如此,帝国空军才得在霍瓦依群岛攻防战结束之后,立即向前线增兵,对纽兰本土实施战略轰炸。
由此产生的影响是:后勤保障的负担远远超过战前估计。
当然,其他方向的情况也差不多。
原本可以花几个月时间来增强后勤保障的力度,囤积发动进攻所需的物资,作战部队也能有条不紊的做好战斗准备,结果却因为进攻行动提前开始,几乎所有战前准备都无法及时完成。
相对而言,受影响最小的也就是西北战区。
毕竟,在冬季到来之后,交战双方进入到“休战”状态,再一次开打,那也是明年春天的事情了。
摆在帝国面前的局面很简单。
接下来几个月,也就是明年春季到来之前,帝**队取得的战果将决定这场大战的最终结局。
毫无疑问,关键就是南方次大陆。
沉思一阵,丁镇南又重重的叹了口气。
白华伟也只能暗自叹息,毕竟要追究的话,他得承担主要的责任。
“如果我没有猜错,我们这边的作战行动肯定会对谈判产生影响。”
“那还用说吗?”白华伟随口就接了一句。
丁镇南的目光转了过来,盯着白华伟看了一阵之后,他才说道:“关键是,纽兰当局也在关注这边的战况。”
“你是说……”
“最为关键的一点,在战略层面,纽兰共和国已经战败,现在所能争取的,无非是少输一点。”
“少输就是赢。”
丁镇南点点头,接着说道:“很明显,在当前的局面下,跟我们停战,纽兰共和国会输得很彻底。”
“这……”
“虽然我不是外交人员,也不太了解外交谈判,但是以我的理解,在最初阶段,我们的要价肯定不低。俗话说得好,漫天要价、落地还钱。开价不够高,后面更没办法谈。”丁镇南笑了笑,转而说道:“既然挫败了纽兰军队攻打霍瓦依群岛的行动,也就肯定会拿霍瓦依群岛说事,比如要求纽兰当局彻底放弃对霍瓦依群岛的主权诉求,甚至承认霍瓦依群岛归属帝国。”
白华伟愣了下,随后朝丁镇南投去了万分震惊与不敢相信的目光。
吞并霍瓦依群岛!?
显然,这绝不是简单的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帝国的国本,以及法律的政治问题。
在第二次全球大战结束之后不久,也就是廉旭升第一届首辅任期之后,帝国论议两院利用文职首辅当政的机会,通过了旨在限制对外扩张的《帝国主权法》,对帝国的主权与领土做了明确界定。
当时,出台这份法案的目的,其实是针对在战后申请并归帝国的战败国与落后地区。
不说别的,即便是狭夷皇国,都在大战结束的次年,通过了以特别行省身份并入帝国的法案,还正式递交给帝国外交部。在遭到帝国拒绝之后,狭夷皇国还爆发全民请愿活动,上千万平民走上街头,以游行的方式向帝国皇室请愿,恳请得到帝国的接纳,永生永世都为帝国的臣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