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帝国争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闪烁

    用汤伯辉少将的话来说,因为主力部队全被派上了前线,而且第二十四机步师是联军的总预备队,肩负拱卫伊堡的重任,所以在暂时没有作战任务的情况下,也就只能替巴军培训新兵。

    为此,汤伯辉专门组建了一支军官教导团。

    不是团级作战单位,只是用了“团”这个称呼。

    此外,还在师部开办军官培训班,为巴铁的基层军官提供技能与语言培训,提高协同作战的能力。

    当然,这并没让丁镇南感到惊讶,因为早在几年前,丁镇南就已提出,通过培训等方式帮盟军培养合格的军事人才,确保在战争时期,能够更加有效的配合帝**队,减轻帝**队的作战负担。

    可惜的是,受经费限制,帝**方对这个提议一直都不是很热情。

    虽然来得晚了一些,但是总比什么都没做要强得多。

    毕竟,等到那些接受了培训的巴铁军官回到自己的岗位之后,其所在的部队能够更加有效的参与作战行动。

    不过,这也意味着,第二十四机步师无法参与接下来的作战行动。

    在3个战斗旅当中,至少需要留下1个旅守卫白沙瓦的军事基地,另外1个旅得部署到伊堡郊外。第3个旅是联军在西北战场的总预备队,除非能派1个旅过来替换,不然就不能调动该旅。

    关键还有,西北战场的总司令是巴铁的三军参谋长。

    就算是丁镇南,也无权对西北战场的作战部队指手画脚。

    显然,要想获得把铁三军参谋长同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说别的,就在几天前,梵军还用战术弹道导弹袭击了伊堡,炸死了上百平民,造成严重的恐慌。为了平息巴铁当局的愤怒,帝国空军已经答应提供三套“神箭手”系统,还专门用来保护伊堡。

    要是能够让第二十四机步师南下作战,周涌涛早就下达了首辅令,根本就不需要丁镇南出面。

    只是,丁镇南找汤伯辉,不是为了调走第二十四机步师的战斗旅。

    他盯上的,是那些早已安排到位,只是因为作战装备还没送过来,所以没有编入战斗序列的作战人员。

    不管怎样,第二十四机步师都是甲级主力部队,满编规模跟其他主力部队相当。

    因为以机械化步兵部队为主,所以兵力总量比装甲师多一些,最多能够达到54000,正常情况也超过了50000。

    也就是说,扣除3个战斗旅,以及平时在编的2个支援旅与师直属营,第二十四机步师至少还有25000名官兵。

    关键还有,因为没有形成战斗力,所以这些官兵所在的单位暂时不在作战编制之内。

    用丁镇南的话来说,就是不受西北战场前线司令部节制,因此调动这些官兵不需要获得巴铁三军参谋长的准许。

    既然如此,借调一些给西南战场,又有何妨呢?

    当然,在卡拉港那边有的是主战装备,不存在装备不够用的问题。

    这让汤伯辉很无语,不过事实也确实如此。

    关键还有,丁镇南开出了一个让汤伯辉无法拒绝的条件。

    在西南战场的战斗结束之后,这些作战人员带着满编的主战装备返回西北战场,重新归入第二十四机步师名下。

    也就是说,第二十四机步师最快能在11月底,最迟在年底,就能够达到满编状态。

    等于能提前数个月参战。

    对汤伯辉来说,这个条件的诱惑力实在是没法抗拒。

    结果就是,两人只谈了不到1个小时,汤伯辉就答应在5天之内,把补充的3个战斗旅的大约17000名官兵派往卡拉港,甚至表示在西南战场作战期间,可以由丁镇南委任的军官担任这3个旅的临代指挥官。

    当然,丁镇南觉得没有这个必要。

    只要听从统一指挥,谁来担任前线指挥官,并没有什么差别。

    再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既然要依靠第二十四机步师,就应该充分信任该部队的官兵。




第241章 盟友助力
    丁镇南早就认识汤伯辉,不过也只是“认识”。

    两人上一次见面还是在几年之前,丁镇南是西北战区的作战参谋,汤伯雄是第242机步旅的上校旅长。说起来,也只是见过一面,即第242机步旅代表南方战区到西北战区参与当年的联合军演。也就是一面之缘,至少在丁镇南的记忆当中,两人也就在演习前后的宴会上打过招呼。

    除此之外,两人没有其他的交集。

    为此,在来到伊堡之后,丁镇南首先去找了李天凌,并且由李天凌出面联系汤伯辉,然后安排在拉瓦空军基地见面。

    在丁镇南看来,汤伯辉跟李天凌走得更近,而且肯定会给李天凌面子。

    关键就是,李天凌在“远征混成联队”服役的时候,多次部署到南方战区,还经常进驻巴铁,跟部署在当地的作战部队进行联合训练,因此李天凌跟汤伯辉的往来更密切,也就更方便说话。

    当然,从事后的角度看,确实是多此一举。

    在见到汤伯辉之后,丁镇南就已经认识到,这位陆军少将一直在等待机会,或者说等待丁镇南的到来。

    道理也很简单,第二十四机步师现在的处境很尴尬,甚至可以说憋屈。

    原本是驻守巴铁的主力部队,结果却在打酱油。

    别说打上主力,只要能够上战场,汤伯辉就会心满意足。要是能打上主力,那就是再好不过。

    正是如此,在丁镇南提出借用没有入编的作战人员之后,汤伯辉立即就答应了下来。

    当然,这里肯定少不了李天凌的功劳。

    虽然在到达巴铁的次日凌晨就离开卡拉港,没有参与后面的作战会议,但是对战场总体局面,李天凌已经有非常清楚的认识,而且能够猜到丁镇南会首先在西南战场发力,打开局面之后再转战西北。

    此外,西南战场那边可用的兵力就那么点。

    由此也就不难想到,丁镇南会来西北战区借兵。

    显然,李天凌提前跟汤伯辉谈过,提到让第二十四机步师南下作战的事,让汤伯辉有了一定的心理预期。

    联军航空兵司令部就在拉瓦空军基地。

    这座军事基地,原本由巴铁空军单独使用,而且一直都是巴铁空军在北部地区,乃至全国全国范围内最重要的军事基地。在第二次南方次大陆战争之前,这里还是巴铁空军司令部的所在地。因为太醒目,在战争期间必然遭到敌人重点打击,所以在第二次南方次大陆战争爆发的前一年,巴铁把空军司令部搬到了白沙。

    只是,拉瓦空军基地的地位并没降低。

    道理也很简单,这座军事基地就在伊堡的郊外,距离总理府等重要政府职能结构就只有几十千米。

    关键还有,部署在该基地的部队肩负着保卫首都的重任。

    在第二次南方次大陆战争中,驻守该基地的航空兵奋勇杀敌,为挫败梵军的战略进攻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然,距离前线太近等问题,也在战争当中暴露得一览无余。

    正是如此,在加入东方集团之后,巴铁立即把拉瓦空军基地租给梁夏帝国,准确说是部分使用权。

    毕竟,在伊堡附近,没有能够取代拉瓦的军事基地。

    不过,巴铁将拉瓦基地租给梁夏帝国,让帝国空军在此部署作战飞机,至少在最初的那几年,其根本意图是拿帝国空军做挡箭牌,让梵罗空军投鼠忌器,不敢拿同样部署在拉瓦基地的巴铁空军开刀。

    发展至今,拉瓦空军基地早就是一座综合性质的军事基地了,而且驻守该基地的主力部队是帝**队。

    在大战爆发前,常驻该地的帝**人就超过了1万。

    此外,还有大约2000名来自其他盟国的官兵。

    为此,巴铁还在基地外修建了“外籍军人生活区”,为驻扎在此地的盟军官兵提供生活便利。

    随着大战爆发,进驻拉瓦空军基地的帝国官兵急剧增加。

    现在,除了隶属南方战区的2支航空队的大约8000名官兵,以及来自第二十四机步师的越15000名官兵之外,还有来自盟国的约10000名官兵,其中来自狭夷皇国与高巨王国的就有差不多5000人。

    要说的话,在东方集团当中,除了因为遭到入侵而直接参战的几个成员国之外,表现得最积极的,就是狭夷皇国与高巨王国。至于离南方次大陆更近的奥国,到现在都没有就是否出兵参战做出决定。

    只是,盟国做出的贡献,依然是微乎其微。

    就拿狭夷皇国来说,到目前为止,也就派遣了1支拥有120架作战飞机的航空兵部队到巴铁作战,而且仅执行防空任务,即那些狭夷战斗机只是在巴铁境内飞行,没参加打击梵罗国的行动。

    当然,并不是狭夷当局畏首畏尾,而是装备的全都是制空战斗机。

    在狭夷皇国派来的120架战斗机当中,有40架“战-11AJ”与80架“战-10AJ”。

    之前已经提到,狭夷皇国是最先从梁夏帝国进口“战-11”战斗机的国家之一,而且是唯一拿到了生产许可证,由本国企业生产组装“战-11”的国家,同样是除了梁夏帝国之外装备“战-11”最多的国家。

    此外,“战-10AJ”也是由狭夷皇国的企业自行生产。

    只是,狭夷皇国的“战-11AJ”与“战-10AJ”其实都是阉割版本,都只保留了制空作战能力,通过拆除相应的设备,以及在火控软件上做手脚,狭夷皇国的这两种战斗机都没办法使用精确制导弹药。

    其实,限制狭夷皇国的进攻能力,一直就是战后对待狭夷皇国的基本政策。

    在东方集团的军事体系当中,狭夷皇家卫队是一支纯防御性质的军事力量,唯一的使命就是守卫后方的战略交通线。也正是如此,狭夷皇家卫队的主要武器装备,基本上都不具备打击能力。

    此外,还要负责联军的后勤服务工作。

    正是如此,狭夷皇家空中卫队才派来3000名官兵。

    按照正常编制,1支拥有120架战斗机的航空队的官兵人数在1500左右,最多不会超过2000。

    多出来的这1000多名官兵,就是负责基地的后勤服务。

    不说别的,基地里的几座“国际餐厅”都是由狭夷皇家空中卫队的人员在经营,而且提供的服务非常不错。

    也就是有了这几座餐厅,近4万名非巴铁官兵才不需要忍受南方次大陆风味的饮食。

    要说的话,拿洋葱当调料的菜肴,要是连续吃几顿,谁都会抱怨连天。

    当然,也不是说狭夷皇家空中卫队就毫无价值。

    正是有了由狭夷皇家空中卫队提供的120架战斗机,巴铁空军与帝国空军才能从防空任务中解脱出来,安排更多的作战飞机,特别是多用途战斗机执行对地打击任务,加大对梵罗国的打击力度。

    相对而言,高巨王家空军的贡献更大。

    虽然只派了2000名官兵来巴铁参战,但是高巨王家空军出动了150架战斗机,而且全都是多用途战斗机,其中有100架是前几年才交付的“战-10AK”,另外50架也是进行了现代化改进的“战-8FK”。

    要说的话,如果是执行对地打击任务,“战-8FK”比“战-10AK”更为理想。

    道理也很简单,“战-8FK”是双发重型战斗机,在挂上6吨炸弹之后,作战半径还能达到1200千米。如果是执行战场压制任务,能挂上4吨炸弹,飞到距离机场800千米的战场上空巡逻2个小时。

    “战-10AK”是单发中型战斗机,载弹量、作战半径与滞空时间都不如重型战斗机。

    当然,在西北战场,尤其是使用精确制导弹药执行战场遮断任务,由这些性能差距产生的影响都不是很大。

    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战术飞机挂载的对地打击弹药不会超过2吨,通常是4枚500千克级激光制导炸弹或者8枚250千克级激光制导炸弹,哪怕算上用来自卫的格斗导弹,外挂弹药的总量也不到2.5吨。

    可见,决定打击能力的,其实是能不能挂载与使用精确制导弹药。

    毫无疑问,这也正是高巨王家空军的强项。

    要说的话,高巨王国与狭夷皇国,就是东方集团里面的两个极端。

    因为紧邻帝国,而且处在战略大后方,本土安全有充足保证,所以高巨王国基本上没有防务压力,也就能够按照东方集团的需要,或者说是在东方集团中扮演的角色,来发展国防力量。

    高巨王国在东方集团扮演的角色,就是“小前锋”。

    当然,说成是“打手”也没有错。

    正是如此,高巨王国的国防建设,一向都是以进攻为主,其主要的武器装备全都偏向于进攻。

    最有代表性的,也就是高巨王家空军。

    在装备的近600架作战飞机当中,有500架是攻击机与多用途战斗机,而纯粹的防空战斗机还不到100架。

    要说的话,也多亏高巨王家空军。

    在9月份,阻击梵军的作战行动当中,高巨王家空军部署到拉瓦空军基地的作战部队立下了汗马功劳。按照不完全统计,只是重型战斗机分队的几十架“战-8FK”就摧毁了上千个装甲目标。

    当然,高巨王家空军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到目前为止,有26架“战-8FK”与17架“战-10AK”在战斗中被击落或者在返航途中迫降,总共有32名高巨王家空军的飞行员阵亡或失踪。

    此外,还在梵军的导弹袭击当中伤亡了数十名地勤人员。

    也就是盟友分担了部分作战压力,帝国空军才没向巴铁北部地区增派作战飞机。

    在李天凌到来之前,部署在巴铁北部地区的只有1支战术航空队,各类飞机总共都还不到500架,其中作战飞机最多只有300架,反到是支援飞机,比如预警机、电子侦察机与加油机比正常编制多得多。
1...381382383384385...4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