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闪烁
不说别的,除了从东骆沙引进许可证生产的ZS-86R,帝国陆军炮兵部队的主力,竟然是在20多年前设计,已经进行了3次升级改进的ZS-66式150毫米自行榴弹炮,而且按照帝国陆军的规划,ZS-66肯定还要进行第四次升级改进,继续服役30年,到时候会不会被全新设计的自行榴弹炮取代都还是个问题。
主要就是,火炮在帝国陆军支援火力体系当中的地位是越来越低,而研制、采购与装备一种全新的自行榴弹炮,需要突入数十亿,甚至上百亿金元。对于分到的军费本来就不多的陆军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承重的负担。相对的,在帝国陆军的装备项目中,优先权在自行榴弹炮之上还不少。
此外,炮兵不是唯一的支援火力。
能够取代炮兵,或者说比炮兵更加优越的支援平台实在是太多了,比如陆航的武装直升机与空军的前线攻击机。
不是说炮兵没有存在的价值,而是现役的火炮已经够用。
当然,炮兵在效费比方面的优势,暂时还不会被其他的支援平台超越。
至于压制与消灭敌人的远程炮兵,其实是突击航空兵与前线航空兵的任务。
正是如此,在站稳脚跟之后,陆战队就把一个突击航空营的20多架“直-7W”部署到代奥格尔。
这是陆战队最新式的武装直升机。
虽然是由已经服役20多年的“直-7”改进而来,但是跟之前的“直-7”相比,W型的变化非常巨大,只是起飞重量就增加到11吨,成为了货真价实的重型武装直升机,战斗力也是水涨船高。
此外,在升级火控系统之后,“直-7W”能使用陆军与陆战队的所有弹药,包括由陆军投资研制,之前只提供给陆航武装直升机使用的KD-28型重型反坦克导弹,对地打击能力得到大幅度增强。
关键还有,空军已经将一个大队的24架“攻-9B”部署到巴尔梅尔的野战机场,听从前线指挥官调遣。
因为作战半径由600千米缩短到300千米,所以“攻-9B”不但能够满载弹药起飞,战场巡逻时间也提高到了2个小时。24架“攻-9B”轮番出动,能够确保在任何时候,至少都有4架在空中待命。
接到召唤之后,这些攻击机能在15分钟之内,将携带的几吨弹药全都投出去。
不过,让“攻-9B”发挥出战斗力的,其实是另外一种飞机。
没错,就是“指-10AG”联合指挥机。
在波沙湾战争当中,“指-10A”就已大展风采,在空中打击与地面作战阶段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按丁镇南给出的评价,如果没有“指-10A”,发动地面进攻之前的空中打击行动至少得延长一个月,而且会在地面进攻当中遇到更大的麻烦,遭受更大的损失,以及耗费更多的时间。
正是如此,“联合指挥机”是公认的改变了战争模式的新式作战平台之一。
也就是因为获得极高的评价,所以“指-10A”获得了最高优先级,是必须得达到规定产量的战略机种之一。
此外,还在大战爆发之后进行了一次小范围的改进。
主要就是增加了跟作战飞机进行联络的战术数据链,优化了雷达成像算法,能同时指挥更多的攻击机作战,具备了探测低空飞行目标,也就是直升机的能力,而且能够引导战斗机前去拦截。
因为改进的幅度并不大,而且是在现役的“指-10A”上进行升级,所以并没有采用新的编号。
在代奥格尔西边大约200千米外,始终都有1架“指-10AG”在万米高空徘徊。
之前就是“指-10AG”发现了梵军的装甲部队,并且根据合成孔径雷达拍摄的照片,对梵军的兵力规模做出了大致判断。至于那些大口径火炮,肯定是重点监视对象,一举一动都逃不出“指-10AG”的火眼金睛。
在梵军地面部队发动进攻前,“指-10AG”就把获取的战场信息发给前线指挥官,还同时联系了在前方待命的攻击机。因为彭宇辉上校在此之前下了命令,要求所有的作战部队听从他的指挥,所以“指-10AG”上的联合作战指挥官没有遇阻代跑,只是让4架攻击机进入到战斗状态。
快要到中午的时候,梵军的进攻部队才推进到陆战队的防线前沿。
等到梵军发起进攻,彭宇辉才发出战斗开始的命令。
大约在12点30分左右,分成2个编队的8架“攻-9B”对部署2S7的炮兵阵地发起了攻击。因为弹药很充足,而且担心被单兵防空导弹攻击,所以这些攻击机都是在几十千米之外发射的短程空地导弹。在进行第二轮补充轰炸的时候,才使用投掷距离只有几千米的激光制导炸弹。
结果就是,20多门2S7还没有来得及开火,就被“攻-9B”给一锅端了。
随后,部署在代奥格尔的AL-100A用持续的高强度炮击,让正在攻打陆战队防线的几千名梵军遭受了灭顶之灾。
凶猛的覆盖式炮击,摧枯拉朽一般的摧毁了梵军官兵的斗志。
下午2点不到,梵军的进攻行动宣告结束。
因为发起进攻的是步兵,没有威胁巨大的装甲力量,所以在梵军退却之后,彭宇辉没让前沿部队趁势反击。
关键还有,空军牵头的打击行动即将开始。
由8架“攻-9B”发起的攻击只是开胃菜,更像是在试探梵军的反应,尤其是梵罗空军是否愿意应战。
显然,在空军愿意出力的情况下,陆战队的官兵自然愿意在一旁观战。
不管怎样,空中打击最多能几百敌人,而在空中打击结束后,仍然得由地面部队去打扫战场。
第251章 横冲直撞
从15日傍晚开始,代奥格尔南边的战斗进入到了“你来我往”阶段。
虽然在大部分时候,依然是梵军进攻,陆战队依托阵地防御,但是陆战队利用梵军进攻间隙发起的小规模战术反击,给梵军制造了巨大的麻烦,影响到了梵军的进攻部署,左右了战局发展。
直到这个时候,梵军都没意识到,陆战队的主力部队已经攻入古吉邦。
根据在战后披露的相关资料,早在14日,梵军高层就已经知道,东方联军另外一路部队由巴尔梅尔南下,从阿拉瓦利岭的西边攻入了古吉邦。可是在当时,梵军高层都认为这是佯攻,其目的是引起梵军的关注,然后从乌代布尔调遣部队前去拦截,减轻代奥格尔那边受到的压力。
毕竟在特拉德那边,无法对梵罗国的西北地区构成威胁。
梵军高层做出这个判断的理由很简单:巴尔梅尔往南几百千米是一望无垠的大沙漠,而且只有一条极为简陋的公路,别说为数万大军提供后勤保障,能够支撑一支旅级装甲部队就很不错了。
此外,在古吉邦的北部,还有卡奇沼泽地。
如果东方联军的目的是扫荡东部沿海地区,攻占孟卖这类大城市,也用不着从巴尔梅尔南下,直接发起两栖登陆作战就行了。毕竟跟海运相比,经由梵罗沙漠与卡奇沼泽地的陆路运输的效率实在是低得可怜。
最关键的原因,其实是梵军一直认为,对手是东方联军,至少是一支混成部队,并非第五陆战师。
其实,这也很正常。
最先投入战斗,也就是攻打巴尔梅尔的第五陆战师先头部队,配备很多原本属于陆军的主战装备,比如运到卡拉港,没有交付给第十七装甲师的BZ-98步兵战车,而属于陆战队的装备,比如两栖战车反而比较少。
此外,因为在沙漠里面作战,所以先头部队全都换上了陆军的沙漠迷彩服。
在突击代奥格尔的战斗当中,也出现了大量陆军的主战装备。比如“直-18”重型直升机与“直-15”通用直升机,后来还有AL-100A超轻型榴弹炮与PH-300B大口径火箭炮,以及由“运-15A”从帝国本土送来的ZT-99B,而属于陆战队特有的主战装备仅有“直-7W”武装直升机。
再说,巴尔梅尔与代奥格尔都在内陆,离海岸线有数百千米。
关键还有,第十七装甲师早已经部署到位,而且大部分作战人员在卡拉港待命,距离前线并不远。
有第十七装甲师在,为什么要动用陆战队?
虽然在作战部署上,第十七装甲师在第五陆战师的北面,面向梵罗国西北地区,但是出动几个营,最多一个旅执行突击任务,对主攻方行动产生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至少不存在得让陆战队代劳的必要。
何况,突击代奥格尔的作战行动,主要针对的也是西北战场,即切断乌代布尔与斋普尔的地面交通线,阻止部署在乌代布尔的南方集群的主力部队北上,从而能够集中兵力围攻斋普尔。
要说的话,这也正是第十七装甲师的主要任务。
如此一来,就更加没理由让第五陆战师代劳了。
至于第五陆战师的任务,按照梵军高层的判断,将在第十七装甲师的主力参战之后,也就是开始攻打斋普尔的时候,对西海岸的核心地区,特别是孟卖发起攻击,占领几座主要的港口城市。
只要有了港口,东方联军就能够投入主力部队,攻打与占领南部地区。
其实,这也就是丁镇南拟定的第一份作战计划。
可见,就是在做出了这个错误的判断之后,梵军高层才盯着代奥格尔,没把特拉德那边的威胁当回事。
结果就是,到了16日夜间,第五陆战师的主力部队开始强攻巴伦布尔的时候,梵军高层才猛然惊醒。
第五陆战师的2个旅就在巴伦布尔的郊外,而且都是主力战斗旅。
不管梵军高层是否相信,巴伦布尔遭到了猛攻,而且很有可能在天亮之前沦陷。
关键就是,巴伦布尔的卫戍部队根本没有做好准备,在遭到攻击之前,甚至不知道敌人已经到了城外。
此外,陆战队的攻势也十分凶猛。除了用炮火开路之外,还出动了航空兵。
在陆战队攻入城区之前,守卫巴伦布尔的梵军就已溃不成军,甚至出现了以营为单位的集体溃逃。
不过,这只是开始。
仅仅几个小时之后,也就是在16日深夜,第五陆战师的另外一路主力部队出现在了卡奇湾北岸。
兵力要少一些,只有一个战斗旅,不过这边的梵军也少得多,值得攻打的就只有一座大城市,也就是甘地特姆。
这是一座滨海城市!
虽然受到地形限制,而且卡奇湾的平均水深不到10米,近海更加是暗礁密布,甘地特姆没有现成的港口,仅有的一座小渔港无法让大型舰船停靠,但是卡奇湾本身就是一处天然避风海湾,而且足够的宽敞,能够让数百艘登陆舰艇与运输船只锚泊,然后用登陆艇等小型船只进行转运。再不行,还有气垫船可用。毕竟那些隐藏在海面下的暗礁,对气垫船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相对而言,陆战队双管齐下,其实是在为攻打古吉邦的南部地区,比如坎贝湾北面的艾哈迈达巴德做准备。
只要陆战队的两路大军兵临城下,梵军就会丢掉这座至关重要的城市。
仅就军事层面而言,艾哈迈达巴德是乌代布尔的大后方。
在地理上,艾哈迈达巴德是连接西部沿海地区与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中心,可以看成是西北沿海地区的北大门。
拿下艾哈迈达巴德之后,东方联军不但能北上围攻乌代布尔,还能选择南下扫荡沿海地区的港口城市。
其实,只需要攻占艾哈迈达巴德,就能够逼迫乌代布尔的几十万梵军缴械投降。
不要忘了,乌代布尔那边的梵军属于南方派系,有很多官兵就来自古吉邦,或者是西部沿海地区的大城市。关键是,南方集群的物资供应,主要由南方地区承担,只有不足部分由北方地区补上。
也就是说,驻守乌代布尔的几十万正规军,还有动员起来的上百万预备役官兵,以及更多的民兵,日常生活所需的物资,大部分是由南方地区提供,而且几乎都要从艾哈迈达巴德经过。
现在,恰好就是粮食转运的关键时期。
中稻的成熟时间就是每年的11月份,南方地区的收割时间一般是在11月上旬,因此到中旬才会陆续收储入库。算上调度等工作所花费的时间,要到11月下旬,征收的粮食才会陆续发放到位。
照此安排,向前线运送粮食的工作就是从11月的下旬开始。
可见,要是艾哈迈达巴德在这个时候沦陷,乌代布尔那边的梵军全都要饿肚皮!
正是如此,在16日的深夜,迪迦拉给南方集群的总司令下了一份死命令,在不对攻打代奥格尔的作战行动产生影响的前提之下,必须得守住艾哈迈达巴德,哪怕需要总司令亲自上阵作战。
可问题是,这谈何容易。
南方集群的主力在乌代布尔,而且其中的精锐部队已经北上攻打代奥格尔,留在乌代布尔的都是二线部队。
关键还有,从代奥格尔到艾哈迈达巴德的几百千米绝对不是一片通途。
此外,驻守艾哈迈达巴德的梵军不到5万,而且战斗力极差,连二线部队都算不上,基本没有战斗力可言。
要说的话,整个古吉邦都没有一支像样的作战部队。
不是说古吉邦不够重要,而是梵军高层一直都觉得,东方联军直接攻打古吉邦的可能性不大。
单纯依靠军事力量,梵军肯定守不住艾哈迈达巴德。
有足够的情报证明,第五陆战师的主力都在古吉邦,只是在前线作战的3个战斗旅的兵力就接近2万,如果算上跟在战斗旅后面的炮兵旅,以及在后方活动的支援旅,总兵力不会低于4万。
以波沙湾战争为准,要想对付梁夏帝国的4万大军,梵军至少需要投入50万兵力!
可惜的是,整个古吉邦都没有这么多部队。
正是如此,在迪迦拉下达死命令之后,南方集群的总司令就给古吉邦的卫戍部队下达了一道命令。
作战部队全都撤入城市,并且向临时征召的民兵发放枪支等武器。
必须得说,这是梵军唯一能够采用的防御战术。
古吉邦几乎全境都在沿海平原上,没有可供据守的天险,哪怕是北面与西边的山区,在现代化的装甲部队面前,也算不上无法逾越的障碍。很明显,对于基本没有重型装备的梵军来说,野战是必败无疑。
要说的话,密布的城镇,特别是几座特大型城市才是梵军能够依托的天险。
实战早已证明,城市战是所有军队的噩梦,就连强大的帝**队,也未必能够在城市战当中占到便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