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之三子传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不丑不怪
不知何时,忽然传来文基的声音:“燕灵妹妹……你没有小**!你没有小**,怎么尿尿啊”
“这两个孩子,真个儿是童言无忌,两小无猜,依贫僧看,倒是挺般配的一对儿,两家何不就此定下娃娃亲”骤然间情景变化,又传来大和尚的声音。
“这副龙凤佩如果能借两位令郎令爱的鲜血融通一下,那么将来,无论二人散落何处,只要将各人的鲜血滴一滴在这上头,便是天涯海角也总能相会。”又是那大和尚的话语。
“燕灵妹妹……不哭,基基哥哥一定会替你报仇的!”忽而又转回文基的声音。
“基基哥哥基基哥哥……基基哥哥……”燕灵躺在浴桶之中,闭着双眼,紧拧着眉头,不停地呢呢喃喃。
“基基哥哥!”
突然间,燕灵大喊一声,猛地耸起身子,睁开了双眼,却见闺阁之中,空空荡荡,雾气蒸绕,香气氤氲。
原来是一场梦啊!
燕灵拍拍胸脯,怅然若失地嘘了一口气,浑身香汗淋淋。
她捻起挂在颈项下的那枚龙佩,神思悠悠道:“不知基基哥哥现在长得什么样了还记不记得我,认不认得我……”
想到此,燕灵不禁芳心扑扑,如小鹿乱撞,一阵红霞从脸庞直红到耳根。
燕灵自打三岁上了黎山,幼小的记忆里除了父母的身影,便满是文基的影子,但凡一遇到郁闷不快的事儿,便会拿出那枚龙佩摩挲观看,仿佛唯有如此,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
十二年来,文基的音容笑貌不但不曾消退,反而愈加清晰的样子,不过也只是停留在文基三岁的光景。
正在燕灵悠悠遐想时,圣母的身影突然就出现在了她的面前:“灵儿,亥时将至,速随师父来。”
“诶,师父………”
但未等燕灵话音落地,只见圣母锦袖一卷,便将她卷裹在怀里,腾空而去。
“师父!师父……我还没有穿衣裳呢!”
“正是不要你穿衣裳……”
“那……给人看见多难为情啊。”
“此时夜深,万籁俱寂,也只有月中的嫦娥和兔子可以看见你了。”
燕灵闻说此话,就在圣母的怀中偷偷睁开眼,仰望夜空,果然一轮圆月高高悬挂,银光一泻千里。
圆月之下,峰峦起伏,势走龙蛇,依稀可见。
倏然间,燕灵耳畔呼呼的风声消失,整个玉体感受到一阵阵凉意袭来,原来此刻她已被圣母放在了一座方圆数十丈的平岩之上。
“师父……这是哪里啊”燕灵又惊又羞,一双玉臂紧抱在胸前。
“此处乃是玉华台。”圣母淡然道。
“玉华台师父为何带我到这里来啊”在浩渺的虚空之下,燕灵曲拢着玉体,生怕泄露了什么秘密。
“这玉华台乃是黎山最高之巅,是截天地阴阳,夺日月精华的最佳之处。今日正逢月圆之夜,正是阴元籍盛之时,因此师父要在此处,为你开脊骨,截阴元,化飞刀。”圣母道。
燕灵一听师父要开她的脊骨,截什么阴元,化什么飞刀,直吓得脊梁骨一阵酥软,怯弱地问道:“师父……这开脊骨很痛吗”
“自然很痛,痛得生不如死!”圣母斩钉截铁道。
“啊师父……那您先给徒儿吃两颗止痛的药呗。”燕灵虽然不知“生不如死”的滋味,但仍然唬得花容尽变,这回可不是口中说说而已,而是要动真格的了哩。
“这开骨截元,炼化飞刀,本来就是以你承受痛苦的程度为极限,你能忍受多大的痛苦,这炼化的飞刀便有多大的威力。若要服药,既坏阴元,就算截出来阴元也没有什么大用。”圣母继续道,“师父怕你忍受不了痛苦,已经先用药汤给你舒松了筋骨。”
“原来泡澡,是舒松筋骨呀。”燕灵恍然大悟,高兴道,“师父……那舒松了筋骨还痛吗”
“痛!依旧生不如死,只是方便开刀而已。”
“啊”燕灵愈加惊恐,如落冰窟。
“师父知道你痛,已经为你准备了减痛之物。”圣母说过,自锦袖内取出一件物什,递给燕灵。
那物件如织布的梭子,又如横插在牛鼻子里的栓头,直径一分半,长约五六寸,外面缠着一层红绸。
燕灵接过那物件,惊讶万分,莫明端的道:“师父……这是什么呀这怎么能减少痛苦啊”
第九章 以鹰练刀 临行叮嘱
十二年来,燕灵虽然在筑基、吐纳、凝神等修炼方面大有进展,但体赋仍然未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只不过比寻常之人高出了那么半截而已。
被截取了两道阴元之后,燕灵的体赋急剧下降,如个病痨一般,怏怏搭搭,了无精气神。
每日里,圣母都要施以丹药补济,济以元功调养,帮助她筑元返本。
如此过了三个多月,燕灵的体赋才渐渐恢复如初。
而此时业已到了十月之初,黎山的天气转冷了,霜露也重了,满山树叶凋零,鹰隼竞击长空。
此日圣母又领燕灵来到了玉华台上,举目仰望天空中觅食的苍鹰,淡淡地道:“灵儿,你的身体现在已经康复,自今日起,师父便传你飞影刀术。”
“是,谢师父!”燕灵精神抖擞,满脸喜悦。
“这飞影刀,在我截教之中,也算是一种威力非凡的杀器。据你师祖通天教主所说:最高境界能够在姹阴之体中截取二十六把,可惜……你仅仅获得‘飞影落电’两把而已。”
燕灵闻说此话,面露羞愧,默然无语。
“但这也怪不得你,你只有这等体赋和造化,能够得到两把也是已然不错,只要你勤加练习,自可保你无虞。”圣母继续道。
“是,师父……徒儿一定勤加练习。”
“你且过来……师父现在就传你‘飞影咒’,你要熟记在心,然后凝神贯念,御刀练习,久而久之,便如呼吸,收放自如。”圣母说过,招呼燕灵走将近前,将飞影咒传授给了她。
这飞影咒乃是截教碧游宫中嫡传,为七字真言,即:吗耶喋耶哆嗵耶。端的是截教神通,神妙奇玄。
燕灵就将那飞影咒七字真言一字一字铭记在心中,默念了数十遍。
“这飞影咒可曾记住了”圣母问道。
“徒儿记住了。”
“好!你现在凝神念咒。”圣母命令道。
“是,师父!”燕灵应一声,就凝神默念起飞影咒来,“吗耶喋耶哆嗵耶……吗耶喋耶哆嗵耶……”
燕灵才把那飞影咒念了七遍,忽觉肩颈骨处似有什么东西在突突跳动,倏然间就飞出一道赤光,形似柳叶,光芒如血,直在空中飞旋,正是那截取阴元所化的飞影刀!
“好!”圣母不禁喝赞,伸袖指向苍穹道:“灵儿,你可看见那天空中觅食的鹰儿了吗,正是你练刀的好物口,速祭了你的刀!”
只见高高的蓝天中,正有数十只鹰隼兀自在盘旋觅食,有的远,有的近,有的高,有的低……时不时发出高亢的鸣唳。
燕灵仰头觑看清楚,遂一凝神,将念头转向最近的一只苍鹰。
果然,刀随念动,飞影刀飞一道赤光,直射将过去。
却听一声惊唳,震动九霄,那只苍鹰扑腾着巨大的羽翼,箭一般地飞向了远方。
一击未中!
燕灵复凝神念咒,将意念紧追那只苍鹰。
只见飞影刀赤光夺日,快似闪电,可是那苍鹰蹿得更是快疾。转眼间,苍鹰如墨点一滴,飞向杳渺的天际去了,只留下几片羽毛,飘悠悠地落将下来。
燕灵走失了目标,无可奈何,神一松,念一失,那飞影刀倏然落入肩后不见了。
“师父……徒儿我……”燕灵两击失败,一脸深感无能的样子。
“灵儿……莫要泄气,今日是你首次练刀,失手在所难免。这飞影刀本是与你一体,只要勤加练习,便会来去如意。当你练熟了第一把时,那第二把自会如意而出。”
“是……师父,徒儿一定勤加练习。”燕灵道。
圣母微微颔首,遥指苍穹中盘旋的众多鹰隼道:“那些鹰隼乃是飞禽之中、最为凶猛敏捷的一类,以后你便拿它们练刀,当你每刀必中之时,便是你大功告成之日。”
“是……师父,徒儿一定不负师父所望。”
“好了,师父已将这飞影刀传授給你了,以后就看你自己的了,你就在此好好练刀吧,师父也不打扰你了。”圣母说罢,锦氅一拂,已然消失无影。
燕灵怔了须臾,昂首观望苍穹中盘旋觅食的鹰隼,深吸一口气,凝神贯念,默念飞影咒,再次祭出飞影刀。
只见一道赤光蓦然飞起,直奔苍穹中去了。
玉华台本是黎山境内最高之巅,数千年来,周围连绵起伏的山峰之中,繁衍栖息着无数鹰类,如苍鹰、金雕、凶鸷、猛隼、秃鹫等,正是燕灵练刀的绝佳场所。
燕灵遵从师命,每日便独自去那玉华台练习飞影刀,早出晚归,风雨无阻。忽忽之间已过去两年有余,燕灵不仅将两把飞影刀练得收放自如,每刀必中,而且轻功也大有提升,虽不能御空而行,但是飞崖走涧,却恰如步履平地。
燕灵万分欣喜,但不知时光如箭飞逝而去,弹指之间十五年已经过去了,也到了她该下山的时候了。
这夜,圣母将燕灵唤到寝宫,神色凝然道:“灵儿,可知你来黎山多少年了”
“师父……徒儿从没有算过,徒儿都已长大了,应该也有十多年了吧。”燕灵只顾习武报仇,早就忘了春秋迭更,若不是身体大有变化,她依旧悄然不知。
“不错!你来黎山已有一十五年了,如今也到了你该下山的时候了。”圣母悠悠道。
第十章 圣母送偈言 清明思双亲
只见燕灵一步一回首一步一回首地走出了山门,右肩上挂着一件蓝绸包裹,右手里握着一条红绸剑套,其中卷裹着她的兵器分云刺(这是遵从圣母吩咐:兵器不要轻易外露,免得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随后,在数名仙女的陪伴下,圣母拄着拐杖,亦慢腾腾地走出山门来。
圣母稳住身影,微闭双眼道:“灵儿……你今日便要下山了……师父……也只送你到此了。”
“师……父……”燕灵一声呼唤,跪倒在地,泪水盈眶。
“灵儿莫要伤感……这天下无有不散的宴席,你…速去吧……”圣母说过,轻喝一声,“山神何在”
圣母话音刚落,值日山神现身而出,左膝跪地禀道:“小神在此,敬听圣母法旨。”
“燕灵相公家乃在南唐国宛陵郡华阳镇谭家庄,离这黎山甚远,就有劳你送她一程吧。”圣母吩咐道。
“喏!”山神领命,起身对燕灵道,“燕灵姑娘,请随小神来。”
“师父,您多保重……徒儿去了……”
燕灵声带哽咽,泪珠滚落,砰砰砰地连磕了个响头,就被山神搀扶着升起在空中。
“灵儿!”圣母眼见燕灵即将离去,忽而有些不舍,便又唤住了她。
“师父……”燕灵回过头来,站在云层之上,梨花带雨,楚楚可怜。
“灵儿,下山之后,与人为善,切不可轻易动武。”
“是,师父……”
看着燕灵梨花带雨,圣母不禁心生疼怜,便又道:“师父再送你一偈吧:‘姹阴失,飞影灭,鸳鸯侣,莫牵绊’,灵儿……你可记住了”
“师父……徒儿都记下了……”
“去吧……去吧……”圣母略撇首,挥挥锦袖。
随着燕灵一声悠长的道别声,那朵行云早已转离山峰,飘飘荡荡飞向了东南天际。
广袤的黎山渐离渐远,渐远渐小,最终消失在苍苍莽莽的山海之间。
燕灵同山神腾空乘云,一边往东南地界飞行,一边沿途向当坊山神土地打听、南唐国宛陵郡华阳镇谭家庄的行址,行至日暮时分,已然到了谭家庄的上空。
山神在空中徘徊了片刻,担恐自家的凶恶面孔惊吓了行人,遂就在一处无人的道上降落了下来,告知了燕灵前面便是谭家庄了,若寻人打听去,自可寻到谭府。交待妥当后,山神便与燕灵行礼辞别,驾云返回黎山复命去了。
燕灵目送山神离去,失落感刹时涌上心头,环眼四顾,一片茫然。
待定了心情,她就顺着黄土道向前走去,走过半里之遥,忽有一阵烟气飞卷而来,空气之中充满了燃成灰烬的草纸味,涩喉刺鼻,十分难闻。
燕灵耸了耸鼻翼,抬眼朝那烟气飞卷处看去。
暮色暝暝中,却见远处有两个人影正在一座土包前烧纸,火光瑟瑟,烟气阵阵,那难闻的气味正是从那儿飞卷过来的。
“巧哩,那边有人哩!我便去向他们打听打听谭府的路径。”燕灵暗喜,遂就撩开步,踏过道旁草丛,走到那土包之前。
只见那土包高隆在草坡上,似一具蒸笼盖儿,上头的荒草已刈除干净,有新土覆盖,而且土包前竖有一块长方石块,高有三尺,打磨得十分整齐,石块上刻有字迹,不知所云。而在长方石块前,不仅焚了香烛,而且还摆列了几个碗儿碟儿,碗儿里添有浊酒,碟儿里盛有菜肴和果子,
那两个人影原是一女一男,女的约三十余岁,男的只有十多岁,一看便是母子。母子二人却正在一边烧化着黄裱金锭、白纸铜钱,一边呜呜咽咽的啼哭着,声音悲切,不忍卒闻。
燕灵见此光景,莫名奇妙,本是来打探路径的,却一时触动了恻隐之心,就走上前去:“阿婶,你有什么伤心事,为何要对着这土包石头哭泣”
那妇人忽闻身后说话,唬得一惊,磨转身,泪眼看,却是一位妙龄道姑,便气呼呼道:“你这小道姑,好不识礼!这哪是土包石头,这是坟墓!这坟墓里安葬着小妇的亡夫,孩子他爹。这清明节到来,便带着孩儿来给亡夫祭坟,敬些酒食,化些纸钱,也好让亡夫知道我母子俩还惦念着他。”
咦,原来是清明节来至!
这清明节乃是大唐开国以来的重要风俗,若细溯根源,怕是在周朝时便是有了。凡在清明节来临的前后三日,阳界之人都要清扫墓地,祭祀先祖,旨在告诫后人:笃行纯孝,慎终思远,勿忘先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