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山海经之三子传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不丑不怪

    “如此说来:那小妖女八成就是师叔了!”

    “确切说来:必是师叔的魔化之身无疑。师叔征伐烛龙之时,曾在都昂山十会阵受伤,被孔圣人弟子风雪亭所救。之后,在大成府逗留了许多日,与那风雪亭产生了情愫,此实是师叔体内魔气诱发所致。钟山事了,普贤大士与风雪亭奉旨前往那谭家庄谭府投生转世,而这谭文基正是孔圣人弟子风雪亭的转世之身。”观音菩萨果然神通广大,知前晓后哩。

    “菩萨分析得透彻啊,无怪那小妖女九天口口声声说文基是她的,原来有这段前世孽缘!她果真就是师叔的魔化之身了,我倒一时并没想到。”文殊广法天尊醍醐灌顶,忽而又惊道,“坏了,我等如果为这燕灵女娃传授道术,岂不犯了欺凌师门之罪!这该如何是好”

    “天尊莫忧:




第六章 圣母测试 吞丹筑基
    “来途之中,我也曾经想过:师叔的魔化之身九天虽然道行不浅,但要与圣母相比,却还是相去甚远。不须圣母教授这娃儿多大的能耐,只要有个保命的本事就够了。”

    “即便是保命的本事,这女娃儿一时也难以学成啊。”圣母无奈叹道。

    “那么十五年呢”天尊道。

    “十五年……”圣母低首沉思起来。

    见圣母犹豫不决,天尊道:“当初紫霄宫论道,通天师叔洞悉天道,畅论‘大道五十,天演四十九,而后遁其一’的玄机,令三界圣贤大为折服,因此立教为‘截教’,即所谓‘截天地一线之生机,取立身万世之大道’。圣母乃是碧游宫的上席嫡传弟子,这‘截天地一线之生机’的道理自然是最得精髓,况且这女娃儿还有一十五年的打磨时间,想料圣母必定能够成全于她。”

    “呵呵呵呵……天尊果然是佛家的曼殊师利法王子,道家的广法大智仙啊,这一阵拍马溜须倒是叫老身好生受用,也罢也罢……这一来看在天尊的面子;二来老身天性也喜欢与女儿家亲近,老身就收她做个徒弟罢。”圣母微笑道。

    圣母果然愿意收燕灵为徒!文殊广法天尊大喜不已,连忙致了谢意,然后又唤燕灵上来,行了三拜九叩的拜师之礼。

    黎山老母坦然而受,并吩咐侍女领燕灵前往“听涛轩”,安排她日后就住在彼处。

    见事已完毕,文殊广法天尊这才将压在胸口的那块石头挪了去,遂与圣母闲谈片刻,起身告别,径往灵山交旨去了。

    “听涛轩”是一座清雅的两层小阁楼,乃在圣母殿后院的右侧,门前绿草如茵,窗下绝壁千仞,对面峰峦起伏,松柏连绵,端的是景致旖旎,风景非凡。

    此轩本是黎山老母休闲观景之处,如今安排燕灵住下,便成了她的闺阁。

    侍女领燕灵来到“听涛轩”,收拾了一番乃去,只留下燕灵孤单单地坐在床头。

    燕灵毕竟年幼,仅有三岁而已,独坐在轩中,环顾四周,空空荡荡,不见了父母,不见了大和尚,耳畔时不时传来呜呜的山风声,直吓她得哇哇大哭起来,一时哭喊着爹爹娘亲,一时哭喊着基基哥哥,好生悲兮惨也。

    哭了好久,也没有个力气了,燕灵就趴在床上睡着了,小手里却紧紧攥着那块龙佩,生怕它不翼而飞。

    此时天色已晚,红彤彤的霞光铺满了整座黎山,峰峦、道观、瀑布、松柏、飞禽都映上了一层簿簿的光芒,浮光掠影,奇丽诡谲,缥缈如画。

    一束晚霞静静地穿过西窗,投射在燕灵白皙的小脸上,湿湿的泪痕依稀可见。

    “这娃儿,好生可怜见儿。”圣母送走了文殊广法天尊,上得听涛轩来,便见燕灵曲蜷在床上,怜叹了一声,俯身抬手捻起被角,给她盖上。

    “不要打我!不要打我……”忽然,燕灵惊醒过来,双手紧捏着那块龙佩,缩成一团,哀叫着,料是被九天吓得怕了。

    “灵儿,不怕,不怕……有师父在呢。”圣母见燕灵一脸惊恐,伸臂将她搂在怀里,轻轻地拍着她的小肩膀。

    “师父……我要我爹娘。”燕灵并不知“师父”为何物,但被这位自称“师父”的老妪搂在怀里,此时此刻倍感温暖。

    “你爹娘已经被妖怪给害死了,以后你就跟着师父。”圣母柔声道。

    “不!我爹娘没死!我爹娘没死……我要爹娘!我要爹娘……”燕灵绝望地哭闹起来。

    “你爹娘已经死了!从今往后你再没有爹娘了!你要是再哭,师父就把你从这窗上扔出去,喂了狼吃!”圣母突然把燕灵推倒床上,一脸严厉,冷若冰霜。

    “我要爹娘……我要爹娘……”燕灵蜷缩在床角,既惊又怕,抖抖索索,伤心绝望的哭喊着。

    “哭有什么用,你要为你爹娘报仇!你想为你爹娘报仇吗”圣母厉喝道。

    “想……”燕灵怯怯地回答道。

    “想要替你爹娘报仇,就要听师父的话:以后――不许哭了!知道吗”

    “知…知…知道了……”瞥着师父严厉的目光,燕灵曲蜷,噤如寒蝉。

    “擦了眼泪,睡觉!”圣母吩咐一声,转身下楼去了。

    燕灵战兢兢擦干泪水,把被褥拖盖在小小的身躯上,听着师父脚步声渐远,泪水又一次滚滚而落。

    她双手攥紧着那块龙佩,心里不停地呼唤着:“基基哥哥……我要爹娘……基基哥哥……我要爹娘……”

    燕灵哭累了就睡,睡醒了就哭,惊恐无助地在黎山听小轩度过了第一夜。

    翌日,天蒙蒙亮,圣母便将燕灵叫起床来,亲自给她换了一件天青色小道袍,又梳了一个小道髻,然后替她洗盥毕,就直接牵领到后山一片松林里来。

    “灵儿:这松林里有许多好吃的果子,你去找它几枚来。切记:要发光的果子,不发光的果子不能摘,知道吗”圣母吩咐道。

    “知道了,师父。”燕灵应道。

    “去吧,师父就在此处等你。”圣母挥了挥手,然后盘膝打坐,合目如睡。

    燕灵看了看师父,又看了看朝气缥缈的松林,分明满眼的胆怯。她犹豫了片刻,就壮着小胆子朝松林深处走去。

    才走过数十步,忽见不远处一堆草丛里闪闪发光,光如青岚,燕灵大喜,童真



第七章 击杀术 分云刺
    那岩峰乃是由无数倒塌的巨岩堆成,高有数百丈,横亘几十里地,群岩灰白纵横交错,洞穴垒垒随处可见,时而有猿猱凄厉的叫声从云松雾柏之中传来,叫人听见,浑身打颤,毛发尽竖。

    燕灵站在一座巨岩上,仰望那一片云蒸雾绕的岩峰,心中不寒而栗道:“师父……这是什么地方啊”

    “这里乃是西山岩峰。”圣母淡然道,“师父早就应该带你来这里了,但你体赋一般,所以才拖至今日。”

    “师父:为什么要带徒儿来这里”燕灵一片迷茫。

    “师父今日带你来,便是要教授你击杀之术。”圣母说过,右掌一展,便现出一部兵器来, “这兵器名叫‘分云刺’, 鞘长三尺五寸,犹如绿细竹;刺长三尺三寸,似剑而细如缝针,乃是昆吾赤铜打造,鞘和刺皆可当剑使用,双手分握鞘与刺,鞘可拨!可挡!可击!刺可扎!可挑!可刺……鞘刺同用,轻巧灵便,攻守自如,实是为师早年的一部奇兵。”

    圣母一边开口解说,一边腾挪演示。

    燕灵一旁观看得心醉神迷,满心欢喜。

    不一刻,圣母便将黎山分云刺的十二路招式和四路步法传授给了燕灵,复将分云刺授于燕灵,令她练习。

    燕灵筑基已久,神清目明,思想清纯,早就将那些招数和步法的变化熟记心中,不叫半日已经演练得**不离十。

    圣母颔首不已,甚是欣慰道:“灵儿,这些招式不过是练习所用,任你如何娴熟,也都当不得真。如果真要对敌,还需以实战为要,这西山岩峰洞穴之中多有猿猱,狡猾凶残,喜吃人脑,连虎豹都怕,你就拿它们练习实战吧。”

    “啊那些猿猱喜欢吃人/脑/子,连虎豹都怕师父……我…我……”燕灵一听此话,顿生胆怯,毕竟她才有**岁哩。

    “难道你不想为你的父母报仇了吗”圣母沉色问道。

    “想……徒儿每天都想。”燕灵弱弱地回答道。

    “那——还不快去!”圣母目光一扫,充满严厉。

    “是!师父。”燕灵浑身打个激灵,应诺一声,双足一蹬,几个蹿跃便蹿到对面岩石间去了。

    那西山岩峰本是山体断裂,巨岩倒塌形成,岩石俱裸露在外头,层层叠叠,硕大无朋。

    在岩石与岩石之间,不仅生长着无数松柏,歪干偃枝,老藤缠绕,并且也长满了青苔地藓,青光滑溜,难以攀爬。一眼望去,峥嵘险峻,荒莽无际,便知是个人迹罕至的所在。

    燕灵才蹿落在一处岩石之上,脚下便是一滑,踩到青苔上去了哩!整个小身躯失控,直载倒下去。

    落有三丈多时,恰有一棵老松横偃在身下,燕灵遂一翻身,小脚尖就轻轻地点在了松枝之上,迎风摇晃,轻盈如蝶。

    燕灵轻拍小胸脯,暗称侥幸侥幸。

    却就在此时,一阵碎石纷纷滚落下来,震动山谷,从头顶一丈来高处的岩穴中、骤然窜出七八头怪兽来,大小不一,一个个孤拐脸,骨突嘴,长臂及地,浑身披毛,正是猴族中最为狡猾凶残的族类,圣母口中所说的――猿猱!

    只见那些猿猱伏趴在岩畔上,露出锋利的前爪,抖身咨牙,口涎滴滴,发出凄厉的叫声。

    燕灵抬眼觑见,惊恐不已,头皮啪啪发炸。

    还未思考如何对付,就见一头巨大的灰猱,俨然头领,突然从那岩畔上纵扑下来,风声呼啸,气势汹汹。

    燕灵一点足尖,飞起空中,躲将过去。

    那灰猱扑空,挂在老松下,长臂攫枝,身影一悠,复又飞在空中,扑向燕灵。

    燕灵二点足尖,身影如风,斜刺里落在了岩畔之上。

    殊不料正落在猿猱窝旁来了哩。

    突然间,那些大小猿猱伸长臂,探厉爪,咨牙搅舌,凶相无比,纷纷纵扑过来,速度之疾快似闪电。

    嗤!

    嗤嗤嗤……

    一阵撕破扯裂的声响,燕灵猝不及防,臂上、腿上、背上早已被进攻的猿猱抓了几爪,流出血来。幸亏她少小锻炼,身形敏捷,这才闪躲过去了。

    在一阵惊恐慌乱之后,燕灵渐渐镇定下来,一边在岩壁与松柏之间蹿跃躲闪,一边抽出分云刺,鞘刺同用,与猿猱展开了厮杀。

    一时间,只见燕灵小小的身影在岩峰之间蹿来跳去,左手鞘,右手刺,碧光闪,赤光耀,来去无踪,上下翻飞,犹两道彩虹在天空飘舞。

    斗有多时,忽听一声凄厉的惨叫,一头黄猱便从空中翻落下岩峰去了,鲜血洒空,触目惊心。

    原来燕灵趁那黄猱飞扑而来之际,在松枝上将身体往后一仰,使个“铁板桥”,举分云刺划开了它的腹部。

    其余的猿猱闻听惨叫,刹时都停止了进攻,往那岩峰下观看。片刻那只灰猱仰天厉啸,好似在发泄心中的痛苦,另几头猿猱也同时发出一阵阵悲和。

    厉啸过后,那头灰猱忽从岩石上扑将下来,目光凶残,端的唬人。

    另几头猿猱也紧跟着前赴后继,发起了强硬的攻击。

    若说燕灵还有恐惧的话,那也只在起初,但这时她已有了杀猱的经验,心中自多了几分信心,因此她一手握鞘,一手执刺,公然不惧迎战那些凶残的猿猱。

    一阵激烈的搏杀之后,又有



黎山圣母
    在民俗里,好像黎山圣母就是“女娲娘娘”。

    持有这种观点的大有人在,因为几乎出自同一个地方骊山,而且言之凿凿。

    如《路史》上说:“女娲,立治于中皇山之源,继兴于骊”;《长安志》亦有“骊山有女娲治处,今骊山老母殿即其处”的记载。

    再如《汉书律历志》将骊山老母称为“骊山女”,也是因其生活在骊山一带之故,“骊山女亦为天子,遂以为女仙,尊曰老母”。骊山乃老母炼石补天之座骑奉命而化之。

    至于“骊山圣母”最后演变成“黎山圣母”,大约出自《西游记》和《反唐演义全传》,或者《白蛇传》等。

    但是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说:黎山圣母就是黎山圣母,女娲娘娘就是女娲娘娘。

    如:《太平广记》中记载:唐代李筌好神仙之道,在嵩山,得黄帝《阴符经》,抄读数千遍,但不晓其义。在骊山下,遇一老母,为李筌说《阴符经》玄义。讲毕,为时已久,母曰:“观子若有饥色,吾有麦饭,相与为食。”因自袖中出一瓢,令筌于谷中取水。水既满,瓢忽沉泉中。筌回原处,老母已不见,只见麦饭数升,筌食麦饭后,绝粒。后入山访道,不知所终。

    按《太平广记》里所描述,黎山老母有三个特征:一、住在骊山;二、形象为一老妇人;三、喜欢施舍。

    从这三点来看,与一些传说中“黎山老母就是女娲”的判断不相符合,因为女娲是蛇身人首的形象,而且施舍粥饭也不是女娲娘娘的一贯作风。

    但怪怪也有自己的判断。

    这判断从哪里来

    就从黎山圣母教授的徒弟来判断!

    大概喜欢看演义或神话的读者亲们,都知道黎山圣母曾教过三个徒弟:一、钟无艳;二、樊梨花;三、白素贞(蛇妖)。

    钟无艳,本就极丑,四十岁还嫁不出去,狂言非嫁王侯不可,可是她有天大的才和胆,敢进谏齐宣王,最后被王封为皇后。

    樊梨花,主动示爱薛丁山,但后来又逼着自己的老公又跪又拜地请了三次罪。

    白素贞,更不简单,一个蛇妖要和人结婚,开车,



第八章 开骨截元 飞影落电
    燕灵回到听涛轩,果然看见卧室里已经摆放着一只偌大的浴桶,其中盛满了澡汤,热气腾腾,散发出各种草药的浓郁香味。

    燕灵用手怯怯的拭了一拭澡汤,不冷不热温度恰好,便自言自语道:“这真是怪事了,师父拿我开刀就拿我开刀呗,为什么还先要给我泡个澡儿这到底是什么意思罢了,泡就泡吧,管它什么意思哩!”

    燕灵口上说得硬实,心中却未免有些恐惧,并不知圣母那葫芦里卖得是什么药儿。

    她嘀咕了一阵后,遂就一件一件地脱却了衣袍,裸/了女儿家精/光/赤/溜的身子,哧溜一声钻入浴桶中去了。

    起初,燕灵用澡巾蘸了些药汤在身子上擦来拭去,甚是惬意;稍后,就有些慵倦了,遂懒洋洋地依躺着,感受着浸泡在热汤里的舒适;最后,不知不觉,星目迷离,身体若失,竟然兀自睡着了。
1...118119120121122...17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