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首辅家的长孙媳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刹时红瘦

    “小顾听着了你原本是想出气,结果反而让对头受益,我看那江三娘倘若真能听得进去阿萧的一二教诲,日后还不至于吃太大的亏。”

    春归便作出一番唉声叹气愁眉苦脸的神态,更把太后逗得“噗嗤”一笑,拉过她近前戳两指头:“你啊,江三娘都对你喊打喊杀了,这回入宫,可一门心思等着看你不得善终呢,你说是睚眦必报,想出来的法子却也不伤她的毫发,至多也便是让她气上几日,若还算有救,能够听得进去道理,反而免了日后的祸难,我看你非但不是睚眦必报,甚至还揣着妇人之仁。”

    “臣妇心中明白娘娘一贯宽慈,便是气恨惠妃不择手段,哪里至于为难江三娘这么个晚辈呢也就至多是稍给她些教训,最要紧的是警告惠妃,莫仗着几分小聪明还敢胡作非为。”春归也不坚持自己就是副睚眦必报的心肠,笑容十分灿烂:“再者虽说从长远看,得萧宫令的教诲对江三娘是有益无害,不过她可是被宠坏了的性情,一时之间又哪会心服呢气怒是难免的,更别提惠妃一边要安抚侄女,一边还要忧惧娘娘的追究,接下来可会焦头烂额不得安宁了,况怕也抽不出空来算计臣妇。”

    “不要大意。”王太后收敛了几分笑容:“我从前看惠妃只觉她矫揉造作,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世故虚伪,却没想到她竟是这般的心机毒辣,且骨子里还自傲得很,我看今日这场下马威作用有限,别说震慑她打消心里的贪婪,况怕都不能够让她意识到自己的愚狂,还当慈庆宫一事是你饶幸脱身,指不定立时就想出别的阴谋诡计。”

    便又叮嘱萧宫令:“你这回既然名正言顺去了长乐宫,可别光顾着教诲江家那丫头,多用几分心在小顾身上,若是察知不妙,务必立时知会慈宁宫。”

    春归与萧宫令一个道谢一个道喏,陪着王太后又寒喧了一阵儿

    ,一同去到长乐宫,萧宫令自是去履行她的职责不提,春归却被惠妃“请去”了寝殿。

    除了龚氏之外,惠妃身边不见闲杂。

    所以多少虚以委蛇都没了必要,惠妃开门见山:“顾宜人真是生了一张巧嘴,竟然能够游说圣德太后为难官眷,只是顾宜人有什么仇恨大可冲本宫来,何至于欺辱宝儿这么个闺秀。”

    “惠妃对欺辱可是有何曲解”春归摆着一脸的惊奇:“太后娘娘今日可是一句斥罪的话都未落在宝妹妹头上,申斥的可是惠妃不知教束,自负一宫主位而目中无人,难道惠妃心中仍存不服,还以为自己这般妄自尊高确乃理所当然”

    龚氏没有参与慈宁宫的理争,但心情是和惠妃同仇敌忾的,自然极其不愤:“顾氏你不过区区宜人,竟敢对惠妃口出不逊,如此狂妄无礼又岂合宫中法纪!”

    春归:……

    这会儿子摆明是关起门来撕破脸的摊牌,难道还要服从尊卑贵贱这样说的话她难道应该束手就擒,明明知道惠妃想要她的命,自己非但要主动递上一把刀去,还需要跪地称谢惠妃既不敢当人面前承认借刀杀人,她自然也不会当人面前承认顶谑讥嘲,龚氏竟然还挑着这个理儿质斥,还会吵架不会吵架了

    不过春归打算的就是让惠妃这段时日饱受气辱折磨,自觉颜面无存,也不妨逞一逞口舌之快,把她们两张自以为高贵尊荣的脸皮揭下来扔在地上践踏践踏,所以此时一本正经地回应何为尊卑:“此处既然是长乐宫而非安陆侯府,我也就不论赵、江两门姻亲这层关联了,江家六太太口口声声说我是区区宜人,但则六太太却连宜人的诰命都未幸获,又有什么资格在我面前理论尊卑呢仗着你曾经是太师府的奴婢么”

    春归虽然知道龚氏的真实身份,但曹公公的义女这一名衔可不是人尽皆知,她这时也佯作不晓,且在春归看来就算这一名衔可以示人,一个太监的义女也没有什么值得旁人称叹敬重的。

    眼瞅着龚氏被气得满面紫涨,春归的毒舌仍然追击进攻:“靠着投机取巧,假借忠义的名头,六太太凭




第434章 好走不送
    江大太太虽是心急火燎一路直往长乐宫赶,却在踏入宫门时,还是瞅见一边的廊庑底下,她的掌上明珠正两手叠放胸前站得笔直,边上立着个宫装女官似乎正在训话,稍远处捧着手炉旁观那位依稀正是春归,江大太太几乎没忍住改道去廊庑底质问,不过想着家里发生那件不得了的变故,且翁爹的一再叮嘱,江大太太只能咬咬牙忍了“解救”女儿的打算,三寸金莲艰难的继续前移。

    只不过当与惠妃照面时,江大太太仍然把多少要紧事都撇在一边儿,先问:“宝儿为何立在廊庑底罚站,娘娘怎容顾氏这般欺辱她”

    龚氏立即应道:“都怪那顾氏游说圣德太后,太后遣了萧宫令指教宝儿规矩。”

    “宝儿需得着旁人指教规矩”在江大太太看来,她的女儿自然是知书达礼、乖巧伶俐的,可为闺秀典范,哪里还用旁人指教规矩。

    惠妃仍为此事气怒,但多少挫折却不愿这时和长嫂赘述,问道:“嫂嫂怎么忽而进见”

    江大太太这才言归正题,目光闪烁的看向龚氏,略压低了声儿,口吻也极其柔和:“是桐儿着了凉……弟妇不用太着急,请过大夫看诊了,并没什么大碍,只是得服几剂汤药寒,不过桐儿嫌弃那药涩嘴,不肯服用,乳母也劝不住他,老太太的意思还是让弟妇回去照顾。”

    一听儿子着了凉,龚氏难免心慌,又因江大太太也让她先去收拾整理,立时便去了宿处。

    待龚氏走开,江大太太才又把声嗓压沉,这会儿的口吻就不那么柔和了:“宫里究竟出了什么事儿曹公公昨日忽然来见侯爷,说是……说是沈皇后要胁,让曹公公处死弟妇!”

    “什么!”惠妃惊得几乎没有拍案而起:“沈皇后,她凭什么!”

    “沈皇后拿住了曹公公的养子曹渠的把柄,说是曹渠为争对食,陷谤直殿监所属宦人获罪被杖毙,也不知沈皇后怎么就拿了个罪证确凿,要胁曹公公,若想保曹渠活命,十日之内必须处死弟妇。”江大太太说出这话,已经难掩满脸的惊恐:“侯爷也疑惑,皇后早已知察当年是因曹公公泄密,且弟妇

    也已经察觉和淑为万选侍收买,故而侯爷才能知悉沈皇后将计就计之策,弟妇可谓朱夫人一案的仅存人证,但沈皇后一直不曾发作,怎么突然……竟要胁曹公公将弟妇灭口了”

    “是顾氏!”惠妃险些没将一口银牙咬碎:“怪我这回大意了,非但没把顾氏铲除,到底还是打草惊蛇!当年沈皇后生怕计划受阻,明知曹安足泄密却只能妥协,只她当然不会由得把柄一直被我们拿捏,她怕是早就察实了曹渠罪证,一直隐而不发,是没有发作的必要。”

    说到底朱夫人一案已经尘埃落定,倒霉的是万氏,安陆侯府和沈皇后均为受益,谁也不可能掀发旧案,当惠妃入宫之后,随着时过境迁,其实安陆侯府手头的把柄已经对沈皇后不成威胁,因为对于朱夫人一死,他们两方是同谋,揭曝真相对任何一方都没有好处。

    沈皇后针对曹安足,为的根本不是朱夫人这桩把柄,是她明知安陆侯府有夺储的野心,且曹安足俨然已为安陆侯府的党徒,曹渠这个把柄,沈皇后原本应当打算用在更加关键的时机。

    可为什么会突然抛出来,换取龚氏一条已经无足轻重的性命

    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沈皇后为了给春归出口恶气。

    惠妃其实并不认为龚氏不能死,但她极其气愤的是一点:“曹渠虽入都知监,在曹安足众义子中最有前途,但不过一介宦官,怎比得龚氏到底是安陆侯府与曹安足间的纽带要紧!曹安足却宁肯舍弃龚氏,他又怎是心甘情愿臣服我安陆侯府”

    更加可恨的是,龚氏一死,且是死在安陆侯府,安陆侯府俨然是向沈皇后低头告错。

    &nbs



第435章 夫君出手
    弘复帝的心情自从慈庆宫险变就有如被晃动的千秋架,忽上忽下没个稳定。

    御案上的镇纸短短几日间就又报废了三把,但好在弘复帝一贯不爱迁怒旁人,所以乾清宫里的内宦宫人倒是有大多数都没感察到君主浮躁的情绪,虽说是一年中最阴沉森寒的季候,宫中气氛尚且不算十分凝重,也就只有高得宜时时处处都赔着小心,又且要想方设法见缝插针的逗趣。

    他也不知陶啸深究竟请教了哪位高参,总之两人再经一场商会,终于决定一齐向皇上禀明子虚庵里的对话,太孙眼下还未能从子虚庵“侍疾”回宫,而弘复帝看上去已经不打算立时斥责太孙那不臣不子的用心。

    许是皇上终于明白,他的那位皇长孙已经不能够因为几句斥责就悬崖勒马回头是岸了。

    可鉴于皇帝并没有将此事透露,甚至对太傅钟淦都仍是再三叮嘱,告诫他千万不能放松对太孙的督教,高得宜琢磨着皇上到底仍未彻底放弃太孙,寄望于厂卫暗探能够及时察明暗中影响教唆太孙的奸歹,且将这奸歹背后的主谋一网打尽,届时才好让太孙幡然悔悟此一“臂助”的叵测居心,同时真正体察皇祖父的用心良苦,这样的话也许还有些微机会将储君“扳正”。

    然则因为太孙的种种劣行及执迷不悟,弘复帝已然是对高氏残党忍无可忍,抓紧进行的一件事就是借着这回清察不法严控摊派粮长的时机,着重核实高氏残党的罪证,无论那些人对太孙的影响是大是小,都必须一一清除,好让太孙远离奸歹亲近贤良,这也是弘复帝给予太孙的又一次郑重警诫。

    高得宜还知道清察不法严控摊派的主张,实乃翰林院修撰今科状元赵兰庭率先发起,正是因为经过了遍阅史录广集实事,且参考古往今来历代税制,可谓是呕心沥血撰书的这封极其符合现况,且大有望在保证君国赋收稳定的前提下减轻庶民负担的谏策,弘复帝方才惊叹这位三元及第的年轻官员果然才干非凡,特例擢赐赵兰庭文勋品阶,并令其兼任户科给事中此一要职。

    而朝堂鲜知的是,赵兰庭此时还享有了御前直谏的特权,俨然已有了天子近臣的基础。

    弘复帝这些日来愁云惨淡的心情,唯有在听闻这位日后的栋梁之才的名讳事迹时,才会缓和几分。

    高得宜今日为了开解皇上,提起的正是有关兰庭的一件闲事。

    “老奴今日听下人说起,翰林院上至莫学士下至诸检讨,都是抱怨连连。皇上可知他们抱怨何人何事”高得宜先是卖了个关子。

    弘复帝放下一直揪着眉心揉捏的手,有气无力问道:“翰林院为何沸反盈天”

    “莫学士交待赵修撰的事务,赵修撰已然逐一完成,所以再不用如前段儿时日一样宿留值馆,却是这几日,赵修撰竟然主动提出要为上峰分忧,比起前段儿时日更加勤于职守,宿留值馆废寝忘食。”继续卖关子。

    弘复帝果然大惑不解:“兰庭为莫卿分忧,甘愿案牍劳形,这是好事,何至于引得翰林院上下众人抱怨不休难不成莫卿竟然也是心胸狭隘,怨愤他的职绩为兰庭所夺”

    编修史正虽是国之要务,但在弘复帝心中解决民生疾苦却更加要紧,他重用兰庭是因为兰庭确有良策解决摊派粮长引起的乱象,又哪能够仅仅是因为参与这回编修史正莫途明倘若因为下官的特例获升便耿耿于怀,如此心胸狭隘排压才干之士,又有何资格执掌为君国培养栋梁储备的翰林院

    “皇上这可就误会莫学士了。”高得宜连忙说道:“老奴一打听,原来莫学士等抱怨则是赵修撰值宿归值宿,怎么就不像前一段儿时间那样将家中送来的茶点鲜汤分予诸多同僚,突然就变得如此小器起来,老奴一头雾水,寻着赵修撰一问前因后果又才恍然大悟。”

    弘复帝挑眉:“是怎样一番前因后果”

    “原来赵修撰起初宿留值馆,他家中的娘子甚不放心,赵修撰也承认了自己在饮食上甚是挑剔,且顾宜人也误信了传言,以为宫中伙食尽是‘砖头肥’……”

    弘复帝倒也听说过“砖头肥”的笑话,勉强拉起一点嘴角:“这哪里至于,无非年终大祭时恩赏肉食依从的惯例,真要公食衙餐顿顿都是‘砖头肥’,恐怕官员们都要致仕了。”

    “总之是顾宜人牵挂赵修撰在外的饮食,时常亲自下厨烹制茶点汤肴往翰林院送,赵修撰也不好独享,便分与了上峰同僚,顾宜人厨艺了得,所以莫学士等等均对太师府的伙食念念不忘,可这回赵修撰却是因为顾宜人身在内廷,回府也是独守空房,干脆留在翰林院废寝忘食时间才好消磨些,连赵修撰都没了他家娘子记挂送餐,又哪里有美食分舍同僚呢但这其中的缘故又不能直言,唯好担着小器吝啬的诽议了。”

    弘复帝另一边唇角也提了起来,不无感慨:“兰庭与顾娘乃少年夫妻,正是如胶似膝的时候,这回因为惠妃所求朕也不好拒绝,倒是辛苦了他们两个小夫妻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了。”

    高得宜便道:“看来顾宜人的厨艺当真非比寻常,也难怪连惠妃娘娘都有了



第436章 祸心未死
    当惠妃忙着上前要替皇帝宽衣解带时,弘复帝总算难以遏止心头的狐疑。

    “惠妃今日没有准备羹汤”举手阻止了惠妃宽衣解带的行动,皇帝坐在炕床上纹丝不动。

    稍稍一怔后,惠妃仍然没有察觉弘复帝的言下之意,仍是笑意舒展顾盼多情:“皇上召见突然,妾身不及准备羹汤。”

    “朕以为惠妃最近忙着精进厨艺,不用再另作准备。”

    惠妃:……

    “且朕似乎听闻惠妃虽请了顾宜人入宫,但心中对顾宜人芥蒂甚深”

    惠妃:!!!

    挨千刀的顾氏,竟然恶状都告到了皇帝面前!

    转而泫然愁苦状,春风得意顿时变作委屈柔弱:“妾身不料顾娘竟然因为记恨与宝儿的争执,不依不饶,宝儿言行虽有冒失之处,但毕竟年幼,顾娘该宝儿一声表嫂竟然完全不知谦让……”

    弘复帝哪有耐心评断女眷家的这些鸡毛蒜皮,又是一举手。

    “朕还听闻安陆侯府似乎正在治丧”

    惠妃心中更是警钟长鸣,两行清泪便滑落下来,又连忙告罪:“皇上请恕妾身失状,实在是,没想到六弟妇年纪轻轻却因一场风寒病故,妾身与六弟妇自来交好……”

    可是朕若不提的话,看上去惠妃可没有半点哀痛伤感的模样,弘复帝终于有些品过味来不管刚才的春风得意是伪装,还是眼下的悲痛莫名乃矫情,总之惠妃的演技都可谓炉火纯青了,这想笑就笑想哭就哭的“技艺”实在堪比戏子还要纯熟。

    皇帝既然有了依稀的醒悟,因为戒备也不再刨根究底,只试探道:“说起来惠妃的确常召龚娘入宫,来往得倒是比你那几个嫂嫂更加频繁。”

    “妾身几位长嫂,动辄相劝妾身听从于父亲,妾身故而十分厌烦,唯有六弟妇,她从前原本是朱夫人身边仆婢,妾身那时常因姑母的缘故在太师府小住,与六弟妇也是早就熟识,后来六弟妇甘以孝女之名为朱夫人捧灵,妾身感其忠义,当知父亲为六弟求娶她为妻室,所以才时常召请六弟妇入宫,只未料想……弟妇竟然……”

    “罢了,你也莫要哀毁太过。”弘复帝心不在焉安抚一句。

    惠妃却想

    趁此时机得寸进尺:“太后娘娘因为顾娘的说法,恼责宝儿言语上的冲撞,下令萧宫令责教,可宝儿原本是不愤顾娘对她的刁责,又因年幼并不具心机城府,竟让太后娘娘也误解宝儿不知礼数,还望皇上能够宽容宝儿的过失,妾身见她这段时日因为责教而委屈难过,着实是……妾身也不敢再留宝儿长住宫中了,望皇上允许宝儿回府,论来六弟妇过世,宝儿也应当为婶母服丧。”

    “安陆侯府不是还在治丧么服丧也不急在此时,母后既然令责江三娘习守规教,未得母后允令朕怎能横加干涉且朕听惠妃之意,似乎不满母后的处断,颇有几分埋怨母后偏心顾娘……”

    “妾身不敢。”惠妃连忙膝跪于地。

    “母后怎会无缘无故只因他人唆使便责令官眷江三娘虽应依从服丧的礼法,却无因为服丧而逃脱责令的特权,总之除非母后撤除责令,江三娘不能辞宫回府,惠妃也当谨记母后的教诲。”弘复帝继续敲打。

    总归是惠妃这回抬头挺胸的“侍寝”,垂头丧气的回宫,越发是把春归恨了个咬牙切齿,不过她也意识到弘复帝不知因何缘故对她心生不满,不得不审视自己原本的想法,开始动摇了要让春归伏尸内廷的初衷。
1...123124125126127...275
猜你喜欢